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5篇]

时间:2019-05-14 20: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

第一篇: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

《大秦帝国》经典语录

儒家治国人治、法家治国法治、人治不长远、法治可延续复制

法儒结合、钢柔并用、真正的健全法治就是民主!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棋道,以围地为归宿.但必以取势为根本.势高,则围广;势卑,则围小.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缠争地,则秦国早已不能支撑.若以高远之势围地,再趁机削弱魏国,则秦国自胜.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大争之世,惟有血气,才有争心!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

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制,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秦公:不能变了?

卫鞅:法立如山!秦公:不能缓?

卫鞅:法贵时效!秦公:不能减? 卫鞅:减刑溃法!秦公:不能特赦? 卫鞅:法外无恩!

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秦国私斗每年动辄死亡数千人。秦简公六年,举国四十余县私斗死人两万余。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爱民。一人卷入私斗杀人,不管他心性如何良善,此人必是罪犯。比如白驼老人,他固然良善,可是一夜私斗竟砍下戎狄老民六人头颅。君上且说,白驼是老秦人良善之民,那戎狄人就不是老秦人良善之民吗?

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亡。若民众都能判断是非,国家必强;若是非只能由君王一人决断,则其国必衰。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议,不足道哉!法贵正义,法贵公平;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唯此,法治可立。

查奸不拘细行,此乃儒墨道三家与王道治国之说。他们将查奸治罪,寄托于圣王贤臣,以为此等人神目如电,可以洞察奸佞,无须具体查证细行。实际上就是说,没有真凭实据便可治人于死罪。此乃人治。法治则不然。法治必须依法治政,依法治民,依法治国。何谓依法治政?就是对国家官员的言行功罪,要依照法律判定,而 不是按照国君或权臣的洞察判定。依法判罪,就要讲究真凭实据,而不依赖人君权臣的一己圣明。这便是人治与法治的根本不同。

只要依法治国,奸佞之臣永远不可能坐大。原因何在?大凡奸佞,必有奸行。奸行必违法,违法必治罪,何能使奸佞坐大?反之,一个人没有违法之奸行,于国无害,于民无害,又如何能凭空洞察为奸佞?

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

人心如海,汪洋恣肆,仅善恶二字如何包容?春秋四百年,天下诸侯大体都是人治。贤愚忠奸,多赖国君洞察臣下之心迹品性而评判。对臣下国人随意惩罚杀戮,致使人人自危,一味的讨好国君权臣,而荒疏国事。为官者以揣摩权术为要务,为民者以洁身自好为根本。

国家有难,官吏退缩。作奸犯科,民不举发。政变连绵不 断,国家无一稳定。究其竟,皆在没有固定法度,赏功罚罪,皆在国君权臣的一念之间。晋国的赵盾乃国家干城,忠贞威烈,却被晋景公断为权奸灭族。屠岸贾真正 奸佞,却被晋景公视为忠信大臣。致使晋国内乱绵绵不断,终于被魏赵韩三家瓜分。假若晋国明修法度,依法治政,安有此等惨剧?

法治就是后发制人。景监兄但放宽心,真正的复辟奸佞迟早会跳出来,你摁也摁不住的。新法颁行,没摁住私斗吧?照样有人顶风犯罪。田法颁行,没摁住白龙吧?请君拭目以待,不久便有更大的物事跳出水面!

秦君:“单说军力,秦国似乎没有必胜的把握。”

卫鞅:“可战场之道,不全在军力。”

秦君:“秦国富强了,但是也很难说国力超过了魏国。”

卫鞅:“君上所言,仅仅指财货国力,而不是全部国力。”

秦君:“全部国力?”

卫鞅:“民心民气,军心战力,君臣聚合,庙堂运筹,尽皆国力。”

秦君:“大良造的意思是说,秦国的整体国力已经强过魏国?”

卫鞅:“正是,财货丰厚,历来不是国力之魂。”

秦君:“那国力之魂在哪?”

卫鞅:“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庙堂!”

秦公:商君啊,秦国可否一统天下?

商君:可与不可,不重要,想与不想,才是关键。

秦公:商君啊,你这一句想与不想,便是意味着大艰大险啊!商君:君上,天下纷扰割治五百年,一统大业自是千难万险,而且,绝非一代所能完成。商灭夏,历时两代。周灭商,历时三代,近百年。仅仅秦国由弱变强,就用了二十多年。若要东出,与六国争天下,直至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于秦,鞅不能测算何年何月才能成此伟业。可是,有一点可以测算,以天下时势,秦统一天下,当比周灭商更难。至少,要经过几代人反复较量,秦公:商君所言,是吞吐八荒之志啊。商君:君上正当其志。秦公:说说,未来如何?

商君:坚守法治,代有明君。

秦公:坚守法治,代有明君?难啊,何其难啊!商君:天下伟业,无不艰难。

秦公:坚守法治,虽难,毕竟有法。代有明君,可是比登天还难啊!商君:鞅不敢苟同。秦公:说说。

商君:随波逐流,听其自然,当然是代有明君比登天还难。可是,若将坚守法治当作长期国策,代有明君,不难。

秦公:果能如此,商君真是开千古先河啊!

商君:君上试想,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朝野便会自行运转,就算出了一两代平庸君主,只要秦国法度不改,国家照样不会变形糜烂。除非,有大奸大恶之权臣加之昏聩无度之君王同时现世,蓄意坏法,秦国不会崩溃。而这期间,若有一代雄主崛起,加之秦国强大国力支撑,其完成统一大业,便指日可待。此所谓,以法治成明君,以法治防昏君。

秦公:商君远谋,定秦国百年大计,扫渠梁毕生疑云,当受我一拜。商君:鞅不遇君上,何能伸治国之学。秦公:秦不遇商君,何能成此大业。

君上,臣乃变法执法大臣,理应接受朝野任何质疑,若有人质疑便杀而诛之,此举最为害法,这与变法初衷背道而驰。君上务必停手,务必终止。否则,秦国变法,将名存实亡。君上与臣,情同手足。若非执掌公器,你我便是刎颈之交。若非秦国护法大业,君上若去,卫鞅将义无反顾地刎颈同死。可君上如此厚待卫鞅,成全了一人之义,却毁了邦国大业。卫鞅若坦然受之,无异于法治败类!

君上激切之时,极易偏离法治轨道捡起人治手段。人治固然立刻见效,可同时也必然埋下动荡的种子。嬴虔对臣有私恨,甘龙对臣有政仇,老世族视臣为仇敌,凡此 种种,臣都知道。可无论何人,只要他不犯法,他便是国人;只要他犯法,便决然依法惩处,有多少惩处多少!而君上之举,实为违法密杀!就算杀得几个领头人 物,实则后患更深。他们的族人、家人、同路人都会认为被杀者死的冤枉,他们随时随地都会卷土重来。君上明锐,此举不是弄巧成拙吗?君上啊,国有二法,国之 悲哀。

世间还有另一种人 他们从不盘算个人的生死归宿

更不会以此作为进退依据

国家要强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民众的血 贵族的血

战场的血 刑场的血

壮烈的血 冤屈的血 国家就是一颗大树

国人要敢于用鲜血浇灌

方能茁壮参天延绵相续

商君和白雪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不移,不易”

白雪:不要敬 要爱.卫鞅:生恒敬之 生恒爱之!

君为青山 我为松柏 不离不弃 生死相扶!

飓风过岗 伏草惟存 天明之前 其黑尤烈。

有功于前 不为损刑 有过于后 不为亏法。

异星天象 永远不会垂帘弱者 向来都是强者的光环。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

黑卡:何为一 玄奇:一为圆 一中同长也。

黑卡:何为二 玄奇:两物相异 为二。

黑卡:两物相异 何能一道 玄奇:相异不相左 是为一道。

大仁为不仁。

极心无二虑 尽公不顾私。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商君:事情重要的不在于你做还是不做,而在于你想还是不想!

魏王名句:大争之世,实力说话!

魏王:什么叫邦交?下刀之前的动作才叫邦交!

鲲鹏远望吞吐八荒 大鱼吞舟 乾坤定向 笑看天下去势。

创新者生 守旧者亡。

秦国穷困 无贡可纳 秦人硬骨 不能折腰。

秦公胸襟 图霸小矣 当王天下!

鞅知赢虔 赢虔知鞅 两两相知 最终分道。

小政在朝不在民 大政在民不在朝。

力行变法 不避生死 富国强兵 血我国耻!

世间事 在人 在志。

君以国士待我 我当以国士报之。

不可就不可,还万万呢

总被你说服 我真恨自己

" 我比你更懂你 ” 白雪对商鞅说

秦人骨血锋刚

卫鞅自解棋道

孟子:老夫愿闻足下性恶之说,以为世人鉴戒

卫鞅: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 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意;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与复古之论,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伪之言!

以法治成明君,以法治防昏君

秦国不死!秦国要强!

商君太无私,太正直,太公平,太严厉,他就像一尊神,人人恐惧,天地间没有这种人的活路,他只能死!

国有杀志,方能保国。

实咬一口胜过虚啃三日„„

公叔痤:只是这疆界,不知秦公如何打算?

嬴渠梁:以石门大战之前为定。

公叔痤:河西高原、秦东地带、函谷关。。。都给魏国?

嬴渠梁点头

公叔痤:两国邦交,作何说法?

嬴渠梁:秦国承认魏国霸主地位。

公叔痤紧追一步:纳贡!?称臣!?

嬴渠梁:不称臣!不纳贡!

公叔痤:再让一步,会更稳妥一些。(得寸进尺啊~)

嬴渠梁:老丞相,凡事都有底线。秦国穷困,无贡可纳!秦人硬骨,不能折腰!(说的太好了,感动!)

公叔痤肃然、拱手道:秦公大明。

嬴渠梁望着远方,正色道:二十年以后,我会夺回来的!

公叔痤:公有此心,拭目以待。

白雪:鞅,这件事你没有深思,更没有权衡。

卫鞅:维护真情不需要权衡,力践誓言不需要深思。

白:可是我们不是生活在天上。

卫:在地上也一样!情爱需要的是忠诚,需要的是敢于抛开一切身外之物。

白:你的至性至情,白雪刻骨铭心。现在我们面临的不是情爱危局,而是婚嫁挑战。情爱需要激情和勇气,婚姻更多需要的是权衡与深思。

卫:只有大婚,才能让情爱完美!

白:可是,真正的情爱与婚姻不能共存时,情爱会显得更加纯真、美艳,甚至惊世骇俗。

假如我们归隐山林,我就会失去你的灵魂。只是拥有你的生命和肉身,那样的事情我不会做。

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心:你的内心涌动着有为之士的无尽激情,你的血液奔流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是天生的铁腕政治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注定了你是为政、为治、为法而生。为了你的治国信念,你可以去牺牲,无怨无悔。你的品性、你的才华都注定了你更适合创造烈烈伟业。要你舍弃为政生涯,而去谱写轰轰烈烈的情爱奇迹,就是将栋梁当作柴火,纵然有一片光焰,也只是燃烧自己而已。

你主张用法令追求国家秩序,但没有权力,没有运用权力改变天下的地位,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绚丽的光彩。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坛巨子,就会消逝陨落在平凡琐细的消磨中。

而我会更痛苦:我所爱的强者将不复存在,我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都会化为泡影。你生命中最坚实的根基,就会化为流沙,你的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沦。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现在能想象的诗情画意,甚至我们的爱,到头来化作索然无味中的相互折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轻率和冲动。

从我决定爱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我愿意牺牲我的一切来成就你的伟业。包括牺牲我自己不做你的妻子„„

第二篇:《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文 / 凌云公子

1刚看完电视剧《新大秦帝国》,感想良多,忍不住想写点东西。

电视剧《新大秦帝国》将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拍成了一部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又充满激情、浪漫的长篇历史电视剧,采用大量的虚构甚至是改变史书记载来塑造了两个几乎完美的艺术形象:秦孝公和卫鞅(后因封为商君才称为商鞅)。

秦孝公赢渠梁(侯勇饰)接任国君之位时,秦国已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后,秦国四代君主君权旁落,宫廷政变不断,私斗成风,农耕荒废,国力剧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更是以战强国,却屡战屡败,耗尽国力,还被迫向魏国割让了河西、秦东和函谷关等大遍土地。六国在魏国主持下召集大会,准备分秦。秦国正临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秦孝公清醒地认识到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都远远落后于其它六国。秦军士兵基本上没有盔甲,武器简陋,后勤不继,兵源匮乏,老爷爷和小孙子同上战场。全靠老秦人的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勉强保住暂时不亡国。为了稳定最急于灭秦的魏国,他在所有大臣的反对下,释放了被俘本应斩首为先父祭灵的魏国丞相公孙痤,并拿出国库与皇室的大量财产和稀世珍宝贿赂六国权贵,力保秦国暂时无战事,为秦国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他手刻国耻碑,以血涂字,立于宫门,誓以变法强国。他向天下发出《求贤令》,以与贤士“分享秦国”的诚意,大召天下士子入秦为官。他让来秦的士子先到秦国各地走访三个月,根据实情写出对策再论才任用。卫鞅以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治秦九论》更使他看到了秦国的未来希望。他们连谈三天三夜,决定实行变法,以法治国,并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负”的誓言。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丞相),后升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进行了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在卫鞅实施的充满艰难险阻、危机重重的二十年变法期间,秦孝公顶住一切压力,包括老世族和宫廷内部的压力和阴谋诡计,让卫鞅放手变法,甚至不惜孤身犯险、亲至墨家驻地神农大山,解释秦国变法的情况,说服了墨家钜子,阻止了墨家因误解卫鞅变法是暴行而想刺杀卫鞅的行动。秦孝公在意识到自己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时,为保护卫鞅在自己去世后不被老世族和宫廷内部势力报复,不惜想违法采取非常手段除去对卫鞅威胁最大的自己的哥哥长公子嬴虔和老太师甘龙。在剧中侯勇演活了一个胸怀大志、目光远大、坚忍不拔、重情重义的国君形象,是全剧演技最好的演员,是剧中最大的亮点。1 来自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12-12/2967457.shtml

卫鞅(王志飞饰)是法家弟子,曾任魏国丞相公孙痤的中庶子,身怀不世治国绝学。公孙痤在病危时向魏王推荐卫鞅继任魏国丞相,但魏王不以为然。公孙痤接着又告诉魏王,如果不能启用卫鞅,就把他杀掉,千万别让他出境,一但别国延揽,那将成为魏国大患。魏王依然不以为然。卫鞅在魏国不受重用,便游学各国,感动于秦孝公敢于历数祖上先君的不贤、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的《求贤令》,来到当时七国中国力最弱、生活最原始、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秦国。与秦孝公推行一场长达二十年、惊天动地、堪称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变法。新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等,让七国中国力最弱的秦国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并亲领新军出战河西,一战全歼魏国三万精骑和八万河西守军,逼迫魏国返还河西、秦东和函谷关等土地,为以后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在变法过程,他真正做到了“板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废餐忘食、鞠躬尽瘁,全力推行变法;执法铁面无私,储君违法杀人后,卫鞅依法对储君的两个太傅进行处罚,储君的首席太傅长公子嬴虔被削去鼻子,另一名太傅公孙贾被黥面放逐陇西牧马;为得到秦国宫廷的支持,虽然即将与如心爱的白雪结婚,而且白雪已怀有他的孩子,但在白雪的劝说下,只能放弃了与白雪结婚,接受了与公主的婚事;为了护法,不惜给自己留下杀身后患,劝说秦孝公重新立因杀人被流放并对自己心怀仇恨的嬴驷为储君,放弃除掉长公子、老太师等人。最后在新国君嬴驷、长公子嬴虔、老太师甘龙和太傅公孙贾等势力的疯狂报复下,被诬陷为谋反之罪,被处以最残酷的车裂分尸而死。王志飞演的卫鞅形象各方面都非常完美,但王志飞的演技确是一般,特别是他的言行举止显得做作和生硬。

看完该剧,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发:

一、拍历史剧时,对已有史书记载的事件的改编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

剧中虚构的三个女性形象非常成功,给整部电视剧增彩不少。一个是卫鞅的未婚妻白雪,是魏国大商人白圭的女儿。她深爱着卫鞅,全力支持着卫鞅,并已怀有卫鞅的孩子了,但为了让卫鞅得到王族的支持,忍痛劝说卫鞅接受与莹玉公主的婚事,自己黯然离去,独自养育儿子。在卫鞅被车裂时,她安排儿子的事,赶赴刑场与卫鞅殉情。一个是秦孝公的情人玄奇,是墨家女弟子,与秦孝公约定“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由于墨家内部事务缠身,直到秦孝公临终前听到消息赶来与秦孝公举行大婚,陪他走完最后的一段日子。还有一个是莹玉公主,是一个在王宫里最受宠的天之娇女。她非常倾慕和深爱卫鞅,虽因政治因素嫁给卫鞅后,不仅没有半点介意,反而以一个普通妻子的身份悉心照顾卫鞅,每天晚上在卫鞅工作时,亲自

给他热米酒。在得知白雪的事后,多次要求卫鞅把白雪母子接回来一起生活。在卫鞅身陷牢狱、将被处死时,不惜牺牲生命来救卫鞅。这三个女性形象给整部剧增加了一种浪漫、激情,让人感受到女性的温馨、柔情、包容的美。

但剧中为了突出卫鞅形象的十全十美,对史书已记载得很详细的事情进行过分改编,甚至是颠倒黑白,对于没看过史书记载的人也许觉得很精彩,但对于已看过史书记载的人来说则是难以接受。就象姚雪垠写的小说《李自成》,参照红军长征的事迹来写李自成起义,参照毛泽东的形象来写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把李自成写一个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让很多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河西之战,卫鞅率领秦赵联军进逼魏国,骗魏国军主帅公子昂来谈判,却设下伏兵擒住公子卬,并以秦军冒充公子卬的随从诈开城门,攻入魏国,大败魏军,并杀了公子卬。但剧中却拍成卫鞅只率领秦国新军,摆开军马,一战全歼魏国三万精骑和八万河西守军,并放走了公子卬。卫鞅逃亡至边关因没有通行证件被拒绝就宿,但剧中却拍成是去找白雪途中被拒绝就宿。魏人因卫鞅曾背信攻破魏军不愿收留他,但剧中却拍成了公子卬主动邀请卫鞅到他门下避难而他却不愿意。卫鞅回到封地商邑不愿束手就擒,起邑兵造反,北击郑国,兵败于郑国黾池,被杀死后尸体又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但剧中却拍成了卫鞅宁死不愿逃亡和造反,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主动走向监狱,含笑走向刑场,坦然接受车裂。剧中为美化卫鞅形象,确实是不惜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把历史上人格并不高尚的卫鞅硬是塑造成胸襟极其宽广、品格极其高尚的君子,宁死不愿逃亡和造反,对秦惠文王拿自己的脑袋平息老世族的愤怒充分理解、体谅和赞赏,还安慰心中有愧的秦惠文王,并为秦惠文王策划杀了自己后的人事安排和治国方略,如此高尚的品格在古今中外也找不出第二个,就是连历史上真正自愿以死殉法的谭嗣同也自愧不如。把历史人物形象拔得太高、塑造得太假,是该剧的最大硬伤。其实如果剧中按史实如实地反映卫鞅得知秦惠文王和老世族要加害自己,在大难临头时不愿束手就擒,出逃他国,愤起造反,战败被杀,尸体被车裂,更让人感到有血有肉、合情合理,也无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变法家的形象。

二、处死卫鞅,显示出秦惠文王非常高超的驭国治世之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变法家不得善终,被最残忍的车裂五马分尸,令所有读到这段史实的人都扼腕痛惜、感慨万千。秦惠文王虽然残杀了卫鞅,但仍然按照卫鞅制定的法度治理国家,使秦国越来越强,最后一统天下。其实平心而论,秦惠文王杀卫鞅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当时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势单力薄、君权旁落。一方面卫鞅大权在握、权倾朝野,无论是权力还是威信都处于最高峰,刚继位的秦惠文王被卫鞅巨大的光芒掩盖着,君权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在卫鞅变法中失去权力和受害的公子虔和老世族们在秦孝公死后蠢蠢欲动、妄图复辟、报仇雪恨,无时无刻

不在找机会颠覆新法、打击卫鞅。这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令秦国政坛暗流涌动、政局动荡。秦惠文王非常聪明地利用公子虔、老太师甘龙、太傅公孙贾和太庙令杜挚等宫廷和老世族势力对卫鞅的诬陷,果断地除掉权倾朝野、压制着自己的卫鞅,然后利用因卫鞅之死引发的朝野众怒,再铲除妄图复辟旧制的公子虔、老太师甘龙、太傅公孙贾和太庙令杜制等宫廷和老世族势力。借力打力、一举两得,清除了所有妨碍自己行使君权和继续推行新法的势力,真的非常高明。

三、卫鞅惨死,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见好就收、激流勇退的难能可贵和远见卓识。卫鞅死于非命,在于他贪恋权位,没有及时收手和及早归隐。由于卫鞅变法确实太过于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严厉执法,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树敌太多,留下杀身之患。虽然新法起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功效,但秦国权贵却怀恨在心,百姓敢怒不敢言。秦孝公死后,卫鞅身后的撑天大树倒了,当时赵良就曾劝说卫鞅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只是劝他抛弃一些既得的功名富贵,以缓和矛盾、化解仇恨。但卫鞅不听,依然故我,贪恋权位,最后落到死无全尸、不得善终。卫鞅是他看不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同时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新法已深入人心,谁也无法推翻,新继位的秦惠文王要继续推行新法就离不开他。这种“离开了我地球就不转了”的幼稚思想害死了他。殊不知秦惠文王非常高明地利用卫鞅的政敌来处掉卫鞅,再利用卫鞅的死来铲除卫鞅的政敌。卫鞅与复辟势力之争是“鹬蚌之争”,却让秦惠文王得到“渔翁之利”。卫鞅到死才明白秦惠文王要留的是他的新法,要除掉的是他的人,离开了他地球转得更快了。因为没有了权倾朝野、抢尽君王风头的卫鞅,也没有了心怀不轨、妄图复辟的公子虔和甘龙等人,秦惠文王推行新法更加顺利,秦国变得更加富强。但历史上真正能在功成名就时就能激流勇退的又有几个?数来数去也没几个。最出名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在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立即携西施偷偷归隐,恋位不去的大功臣文种很快被勾践逼得自尽了。汉初的张良在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王朝后,立即借口患病而辞去高位、深居简出、不闻世事,逃过浩劫。而韩信和萧何两个大功臣最终还是被吕后害死。历史上还有很多因功高盖主而不懂激流勇退最终死于非命的名人:吴起、李牧、白起、周亚夫、徐达„„

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思想非常的可怕,可以让怀恨在心、伺机复仇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地忍耐、潜伏、等待时机,一旦有机会便是雷霆万钧、一招致命。公子虔被割去鼻子后为了复仇可以八年一步不出门。老太师甘龙以“飓风过岗,伏草唯存”为座右铭,二十

年忍辱负重、不折不挠、坚忍不拔、等待机会。抛开公子虔和甘龙等人复仇的性质不论,单从他们的意志而论,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也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飓风过岗,伏草唯存”一言,道出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真谛,非常精辟、形象和发人深省。飓风过岗,刮倒、摧毁一切敢于强悍挡道的高大树木,唯有身性柔软的小草可以随风伏在地面,逃过浩劫。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万事如意”、“一帆风顺”是一种愿望和祝福,而不可能是事实。人生肯定要经历无数坎坎坷坷、坑坑洼洼,甚至遭受灾难。在遇到坎坷和灾难时,就象遇上了飓风过岗,只有象柔软的小草随风伏地,低调沉着、修心养性、暗练内功,才能逃过浩劫、伺机东山再起。

《新大秦帝国》无论是从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是一部难得的电视剧。

第三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暑期来临,有时间来寻找自己喜欢别的书来认真看看,选择几本书,终于对《大秦帝国》放不下手,一直在不停地看,我对秦朝感兴趣有三个原因:一是受“中国文化之精髓多在先秦”的影响;二是受荀子“性恶论”和商鞅变法的吸引;三是受从小耳染目睹的“长城”、“兵马俑”和“大地在我脚下……”的刺激。这之中一直都是“好奇心”占强,直到有一本类似历史资料汇编的马非百《秦始皇帝传》,我发现了中国居然是源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秦的音变,这才对秦始皇敬佩起来。

我觉得能够做到统一中国,首先是实力的象征,其次是志向的映证。(当然,也少不了不计其数的谋臣勇将的智慧与力量。)引刘乐士《秦始皇》中华阳太后对赢政的一番教导就可略知其家志了:

“自襄公立国至今,已历二十九位君王,你已是第三十位君王了。五百年来,每位君主都以振兴秦国为已任,试图早日图霸中原。穆公称霸西戎后便挥师东伐,崤山一败含恨而死,留《秦誓》,此后的君王便以《秦誓》激励自己,伺机东侵,但都明白一个道理,称霸天下靠的是实力。因此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新政,富国强兵,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抗御中原几大强国。武文问鼎中原绝膑而死,你曾祖你昭襄王两次称帝都没有成功……你祖父命短……没有什么建立树……你父王在位虽三年,却有一次壮举,歼灭东周国。东周国虽小,但它是周王室的象征……政儿,你有没有称帝的雄心和勇气要看你如何去做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统一不了大中国也是稳固不了大中国江山的。秦二世徒有“实”空无“志”,受赵高的阴谋毁了祖祖辈辈创下的伟大霸业;而七国时各国占据一方,不说有志,也应有实,不说有实,也有“合纵”的良方,可是六国者竟皆灭亡于秦!说他们听信谗言轼忠亡国也好,说贪得享乐苟安自己走上亡命失国已罢,两相比较,实力作证!

我们多说“乱世出英雄,困境励斗志”。假如小赵政不在赵国随父亲异人为质,而是在皇宫养尊处优,他便很有可能统一不了中国,正是由于他的处境塑造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与高人一等的心志。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感触他初进咸阳时为了得到自己的位置而举着牌子边上台阶叫边叫自己是什么孙什么子的勇气。当然,令我最敬佩的不是他不辞劳苦夜批奏折,也不是坐在王位上的威严与号令的凌风,而是秦始皇赢政始终是在用自己的头脑在思考问题。尽管每次听取了多方建议,但在最终决策上他毫不犹豫,就是意识到错误命令也能及时更改。

一个有主见的人又善于兼听,这样的皇帝也就很快成就了一个独裁的中国。我们要去粗取精,就应当以其“霸主”之身成就“霸业”为参照,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以自己无限的有志之思考,开创锐意进取的有限人生。无论有多少万人说出同一句话,我们都要品味思索一番,譬如下面三句话,每一次品味每一次的感觉都会不同:

“性格影响人生。

习惯成就未来。

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成功人士没有点儿霸气是不足以成事的。古语说:“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就是因为一般臣民只图眼前安逸,个人的实力不会完完全全释放出来,而做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要么出乎民意、顺乎人情,依靠集体的团结力量而赢,要么重奖重罚,严令纪律,依靠决策的单向航标而胜。如果能做到两相互补,稳定与繁荣必是大好前景。

所以我们要“霸”一点,“霸”得让人感到一股朝气,“霸”得让人感到一种希望,“霸”得让众人形成合力。

第四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一部通篇读完,感触很深,虽然从祖籍上并非一个完整的秦人,但是依旧对这数千年前,在这片秦人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感到无比振奋。

“黑色裂变”的名称来由,至今无法理解。但变法的触目惊心确实令人敬佩,纵观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诸国的发展路线,不难看出“变法”的社会必然性,但是在秦邦,如何就可以通过“变法”达到“黑色裂变”的效果?

从历史背景来看,秦国是一个被视为异类的诸侯邦国,不服教化的马背诸侯,从国力、势力、军力、财力来看无疑是最不入流的一个。而这样的邦国领袖想要发迹,而最终得以发迹一定不是偶然的。于我看来,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其一:“国耻”石与“求贤令”

经过战败、王薨、临危受命的赢渠梁,冷静的剖析了本国处境,勇于面对现实,将秦国的现状赤裸裸的展示给天下士子,其真诚、其气魄在战国期间是史无前例的。立“国耻”石无疑是表明了复国之决心;对三代先祖满篇微词的“求贤令”令天下士子对其宽大的胸怀和谦逊的真诚折服。此两举将真学名士和蛮夷弱秦真切的联系到了一起。

“国耻”石与“求贤令”是成就事业的心态,除了空杯,还要真诚。说起来很容易,真诚认识自己才是大贤之势。

其二:决心、信任、配合、方法、坚持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秦公赢渠梁的认识,不单指其素质,还有推行“变法”的思路,以上五点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或混乱。

决心强国做出了“国耻”石和“求贤令”;信任贤臣坚定了“法神”商君;通力配合荡清了新政道路;巧妙的方法化解了次次危机;坚持不懈令大业得以传沿。有张有弛、有节有度、有始有终。

其三:积累、选择、考核、决定、计划、执行而后舍生取义

这几个词组是我对商鞅的认识,其受以“车裂极刑”为最终归宿是商鞅对“变法”的最大限度投入。从入世层面来看,商鞅的发展路线也是明确而明智的。

经过长时间低调的积累;

多方采集信息慎重的选择;

从品评“求贤令”到布衣于“聚贤馆”都是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考核秦国;

当决定为秦国服务之后又与秦公“约法三章”有言在先;

从推行新法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看出其计划的周密,先“连坐法”平私斗而顺民、后“废井田”开阡陌而固民、在“奖耕战”商功爵而犒民,得到民众支持以后,才向贵族皇族发起变通“废世系”、“废农奴”甚至取消了持续了孔子所操持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之道。

而执行期间对老族长、太子、王兄甚至自己都得以“秉公执法”,然则一贯依照“法不诛心”的原则又是难上加难之举。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前认为这句话中“扫屋”的意义在于“事无巨细”,凡事从小事做起,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就不要想着做大事。同时类比于“治大国若烹小鲜”,但现在看来,“扫屋”谈何容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扫屋自有扫屋的章法,凡事除了要求“由小方能及大”,也要求我们对于“小”对于“简单”同样要付出100%的尊重和努力。

第五篇: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最近公司密集组织看了51集的大秦帝国一开始本以为是部沉闷冗长难耐的历史剧看了却让人颇感伤感,里面有几个人物特别让人觉得心疼!“白雪”“莹玉公主”这两个爱着卫鞅的女人,爱得那么深,却从不自私的想独自拥有,如果我在少年时便懂得这些大爱。也许不会沉浸在小儿女的情感世界里。看完也让我对秦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原来秦国也有积弱不振,割地求和的日子。小时候历史背过不知道多少遍“商鞅变法”但是从来不知道何谓变法,也不知道变法这件事到底有多么的困难重重,这件事的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最重要的有多少人知道商鞅其实不姓“商”,也非姓“卫”而是姓“公孙”还有一直以为商鞅变法和秦始皇是同一代,没想到相差了那么久。我特意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商鞅于秦孝公变法时期,大约西元前360年左右,秦始皇统一约为西元前221年所以两者竟相差了140年啊。我原本以为应该是同一时期呢。

黑色裂变讲述的是秦孝公时期, 秦国已经是一大烂摊子, 因为经历过前四代君王乱政, 年年与魏国征战不休, 秦国差点就要被六国分食, 在秦孝公运筹帷幄, 秦国勉强保了下来, 但是秦国还是危机四伏,强敌环伺, 加上秦国一向封闭, 整个国家可以说是如临深渊,随时可能垮台, 在这种极度恶劣的情势下, 为何会有日后强大的秦国让秦始皇运用呢? 我想这通通要归功于秦孝公与商鞅长达20年的“商鞅变法”商鞅跟秦孝公相见如故, 秦孝公敬佩商鞅的磅礡才氣, 商鞅崇敬秦孝公的大海胸襟, 秦孝公倚仗商鞅的法家治國才能, 商鞅依靠秦孝公全力支持, 在这种如鱼得水之下, 秦国被推向了最高峰。黑色裂变会让人如此感动的原因主要是商鞅如神一般存在的大公无私,他完全沒有“自己”, 奉行的是法家, 也就是所谓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在战国时代, 这种想法是很惊世骇俗的, 他认为秦国要强大, 必定要把恶习连根拔起, 于是他立法, 秦孝公不择手段的支持他, 把全秦国的王室贵族都得罪完了, 把所有田全部平均分给国人, 奴隶提升为平民, 人人都有机会加官进爵, 有过就罚 有功必赏, 禁止私斗, 包括类似“身份证”一类的东西防止其他国家的人来滋事犯罪...诸如此类, 很多很先进开先例的制度..夸大一点, 他应该是全亚洲真正首位落实法律的始祖,而且历史上变法这么成功影响这么深远的, 好像只有商鞅变法而已...对平民来说, 他是神, 因为他让人人对生命充满了希望, 对贵族来说, 他是鬼, 因为他赏罚

不避权贵(秦孝公最亲的兄长甚至被连坐,处以劓刑,),权贵特有的权利几乎被夺取, 朝堂上的一堆贵族族因为他的功绩太大, 完全被压制...秦孝公一死后, 这些贵族通通浮出來要置他于死地, 甚至外通六国要求秦惠文王处死商鞅, 因为商鞅的能力跟权力实在太强悍, 商鞅不只是立法者, 同时对军事也很在行,从最强的魏国收复失土, 当中所需的智慧, 实在在不需要贅述...贫弱的秦国完全靠的就是先进的法律扶持起來, 在经济 政治 战争上, 完完全全都倚仗着法律权威, 而秦孝公商鞅死守法律, 对贵族的处罚都硬着干, 甚至一次死刑杀掉700多人, 这种重典律奠定了秦国的强大根基, 当然商鞅也被冠上酷吏,冷血无情之名, 只是当时的人懵懵懂懂太狭隘, 无情的不是商鞅, 是法律。

通过观看《大秦帝国》,不仅感受到战国时代七国争雄,百家争鸣,万马齐喑,对中华民族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被秦孝公、卫鞅的君臣之情,法治强国的不屈不挠所感染,增强了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下载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秦帝国经典语录(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秦帝国读后感

    意玛克人力资源部刘总刘大哥让我一定读读《大秦帝国》这套书,说对经营事业很有帮助,大秦帝国读后感--经营企业三步曲。老师的话当然要听,于是马上去买了,一套书共11本,是作者孙皓......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合集13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1 该系列书中最最辉煌、最最优秀的巅峰之作!优秀在正史和野史的无缝连接。不像上一部皱着眉头看完觉得作者臆想成分太重,但也不会觉......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1 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兴亡生灭的过程。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1 暑期来临,有时间来寻找自己喜欢别的书来认真看看,选择几本书,终于对《大秦帝国》放不下手,一直在不停地看,我对秦朝感兴趣有三个原......

    大秦帝国影评[模版]

    一个人,遇上一份能大补的精神食粮,无疑是种福分。 于是,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好友小强,是他在一年前就跟我提到过,《大秦帝国》拍得很好。 接着,我要感谢《南方都市报》。无意中看到的......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 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天我在图书馆找书看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已经被人翻看得快散了的书,心想着一定是本好书,拿起来一看是《大......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篇一:大秦帝国>观后感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

    《大秦帝国》读后感[5篇材料]

    这部鸿篇巨制我耗费大量时日,对战国秦朝的历史大致了解,冷兵器时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生灵涂炭,尸骨累累。商鞅变法,崇尚法家思想,王族犯法与庶民同罪,比之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