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育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探析
高校教育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探析
一、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概况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各个高校以资助本校各项教育事业为目的,通过募集资金和资金运作等合法运作程序获得资金,经国家或所在地的省级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高校教育基金会起源于英国。早在16世纪的英国就出现了类似基金会的组织机构,1639年,约翰·哈佛牧师就向哈佛大学的前身捐赠了建校经费779英镑及400本书籍,捐赠是高校教育基金会产生的资金基础,向高校的捐赠行为和基金会组织机构的结合便产生了高校教育基金会。在19世纪后半叶,美国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高校教育基金会。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大陆起步较晚,暨南大学于1986年5月最早成立教育基金会(在香港成立)。1992年,浙江树人大学暨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作为我国大陆首家大学基金会成立。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是我国最早在大陆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正式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2006年成立的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则是最早一批成立的独立学院教育基金会,2011年9月,河南大学成立我国首家地方高校教育基金会。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成立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及拓宽高校办学经费渠道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已初具规模。从高校教育基金会数量上来看,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止2011年10月,我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共有214家高校教育基金会,其中“985高校”已全部成立教育基金会,214家高校教育基金会中大部分都是非公募,只有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吉林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三家是公募基金会。从募捐所得的资金规模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少数重点高校教育基金会募集到数亿元的资金,其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年来每年平均接受社会各界捐赠逾亿元。
二、高校基金会接受捐赠的分类
从高校教育基金会受捐资金的来源看,主要分为三类: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和校友捐赠。根据捐赠者是否限定捐赠用途分,高校教育基金又可分为非限定性基金(捐赠者不指定捐赠用途的基金)和限定性基金(捐赠者指定捐赠用途的基金)。限定性基金按具体限定的捐赠用途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支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人才引进基金、设立奖助学金、支持学科建设、支持师生国际交流、资助校园文化以及支持社会公益。从高校教育基金会受捐主体看,基金可分为学校基金和学院基金。根据基金设立的性质,可分为永久性基金(只使用利息或增值部分)和动本基金(动用基金本金)。
三、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是社会发展和基金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金会自身发展需要来看,人们对公益基金会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的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在内的一些基金会爆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信息披露不规范、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甚至是公益基金遭挪用或者公益基金被用作公款招待,从而引发社会对公益基金会的信任危机,导致基金会募资规模下降,危及公益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透明度是获得信任的基础,社会信任是一切慈善的基础。因此,只有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高校基金会项目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增强高校基金会运作的透明度,进而增强高校基金会公信力,才能赢得全社会信任。
为适应国内各类公益性基金会蓬勃发展的需要和规范各类公益性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促进基金会信息透明公开,维护基金会、捐赠方和受益人三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国务院及民政部相继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等行政法规。国务院于2004颁布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五条“基金会依照章程从事公益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三十条“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布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第三十一条“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及第三十九条“捐赠人有权向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等相关规定都规范了基金会的运作,旨在建立公开透明的高校基金会组织。2005年12月颁布并施行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第七条“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公布所开展的公益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评审结束后,应当公布评审结果并通知申请人。公益资助项目完成后,应当公布有关的资金使用情况。事后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应当同时公布评估结果”。因此,《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实际上引导所有基金会进行公益项目时实施项目管理,以规范各个项目的募捐前公布资金使用计划、募捐过程中实时公布募捐动态以及募捐后对项目评估。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有效保证基金捐赠——投资——使用的全过程有序可控,使过程有计划、有控制,结果有评审,历史工作可追溯,使基金会的运作更加透明公开,符合法律程序,也便于捐赠人实现对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实时监控查询,满足了捐赠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另外,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是适应基金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虽然只有不到30年的历史,但规模快速扩张。据统计,到2011年底,国内200多家高校基金会净资产合计约人民币100亿元,2010年高校教育基金会总收入约为46.6亿元,高校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对基金会管理的巨大挑战,只有实行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才能合理使用好每个项目下的每一分钱,保证基金会规模的合理增长,避免大量资金使用上的混乱状态。
其次,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是捐赠方和受益人的需要。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有利于捐赠者明确募捐资金使用状况和具体受益方,减少捐赠者对募捐资金被挪用的担忧,并且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后,一般高校都规定捐赠方达到一定捐赠额度后可以冠名设立基金,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与了捐赠者一定的精神回报,有利于提高捐赠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也有利于公开捐赠项目计划,有利于受益人及时选择合适项目得到捐助。因此,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是基金会自身发展、捐赠者、受益人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四、高校教育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
其一,高校募捐的项目筹划。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要,按照支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人才引进基金、设立奖助学金、支持学科建设、支持师生国际交流、资助校园文化、支持社会公益和非限定用途捐赠等大类分类设立各个捐赠项目。受益单位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书,报基金会审核,计划书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捐赠方和受益方的权利义务、基金会的权利义务、资金详细使用计划、受益对象、项目实施公开计划和成本预算等,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育基金会都是非公募基金会,所以在募捐计划书中应该有详细的意向募捐特定范围和时机等内容。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计划如有调整的,应当在及时征求捐赠方的意见后方可修改资金使用计划。募捐计划书以及调整后的计划书都应该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在基金会网站公布。
根据2012年7月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确保公益性。附加对捐赠人构成利益回报条件的赠与和不符合公益性目的的赠与,不应确认为公益捐赠,不得开具捐赠票据”。在国家行政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为扩大募捐基金规模和基金会的影响力,高校教育基金会应尽可能在募捐计划书中列出为捐赠方的各种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1)高校基金会可将捐赠者名单及捐赠金额记录在学校年鉴附录中,以永久性纪念各方对学校的捐助。对所有捐赠方,均在基金会网站和相关刊物上公布捐资数额和捐赠者名单。
(2)大额捐赠的单位和个人可当选为基金会理事,享受基金会章程规定的理事权力,如审议权、表决权、批评监督权等。
(3)捐赠金额达到一定额度,可以建立捐赠者的名字或根据其意愿命名的基金或者在学校的建筑、园林和场地等铭文纪念;对于特别大额捐赠修建的教学科研建筑,可在法律和社会道德允许范围内根据捐赠方意愿冠名学校建筑名称;对于长期巨额捐赠学校某个学院的,可在法律和社会道德允许范围内根据捐赠方意愿冠名学院名称。
(4)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准许的范围内,捐赠方可优先享用学校的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优惠获得高校提供的各种人才、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优先享有开展各种教育科研资源合作和共建培训中心、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实习、科研、生产基地等权利。在学校各项建筑工程招投标、设备采购招投标以及物资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其二,立项。受益方将制定好的项目实施计划书上交基金会,基金会初步审核通过后,可由基金会理事会组织聘请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审,通过专家评审的,基金会进行捐赠项目立项。
其三,组织实施。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个高校建立教育基金会的步伐明显加快,214家高校教育基金会中80%以上成立于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之后,各个重点高校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外,国内少数顶尖高校由于掌握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校友资源,募捐到巨额资金并且募捐所得资金快速增长。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05年~2011年获得社会捐赠金额分别为1.29亿元、1.52亿元、2.67亿元、3.08亿元、4.08亿元、6.88亿元和10.47亿元。鉴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90%以上收入来源于捐赠收入,故捐赠收入约等于总收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基金会总收入仅分别356万元和492万元,仅仅分别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同期收入的0.52%和0.72%。而基金会中心网也显示,2010年所有高校教育基金会年总收入为46.56亿元,同年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家收入占所有高校教育基金会总收入的约15%。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捐赠收入的日益重视和资金筹措的自主性日益提高,以及越来越多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我国高校在教育基金筹措,特别是在募集捐赠资金方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项目组织实施是落实项目实施计划书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高校教育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环节,甚至是关系整个高校教育基金会运作成败的关键环节。在我国高校教育募集捐赠资金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更应该充分调动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守项目实施计划书的各项要求及限定范围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灵活拓宽募捐渠道,积极利用包括校友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利用好校庆在内的各种契机,扩大基金会影响力,为高校办学筹集更多的资金。如规定凡是负责联系筹资的主导者,为学校筹资成功,基金会为其拨付项目拓展业务经费;多次为学校教育基金会捐资者,学校教育基金会优先考虑聘请其为理事会成员或者提请学校优先考虑聘请其为事业编制员工。
其四,公开项目进展情况。公开透明是任何公益活动获得社会信任的基础,更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赢得社会公信力的前提条件,是高校教育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高校基金会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厘清了基金会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为各个项目实施实时公开项目进展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重点需要公开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计划书、教育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募捐收入明细单、受益单位和个人明细单、受益单位和个人对资金的实时使用状况和基金会各项支出明细等。
其五,项目绩效评价。为便于项目绩效评价的操作和基金会内部各项目以及各个基金会同类项目之间对比,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该评价体系包含的因素分层分为三层,即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评价指标层)和最低层(指标因素层),将各种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具体步骤为:将目标层总分定为100分,再根据评价指标层和指标因素层的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给与一定权重,最后给各个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指标因素层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具体如表1所示:
在高校教育基金会具体实行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对指标因素层的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也可以根据本单位之前评比情况,对评价指标层和指标因素层的各权重做出调整。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可以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各个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基金会中心网或者其他民间组织可以依据这一评价体系,发布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绩效评价指数。
五、结论
随着我国高校基金会不断蓬勃发展,其所管理基金的总量日趋壮大,项目管理工作也逐渐加大,对于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只有清晰认识到基金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分层次的把握,逐步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才能增强高校基金会工作的公信力,使得基金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第二篇: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
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
邢相勤 丁苗苗 刘锐
一、中美两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简介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是指由高校依法成立的,通过募集资金、项目管理、资金运作等合法运作程序获得资金,支持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行政系统管理方式使政府和社会并未将“融资能力”作为高校领导任命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校的“获赠能力”也没有纳入大学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起源于19世纪。与华尔街上的其他商业基金不同,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是非政府、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因此,其对基金的运作并不以营利为目标,而是在“谨慎人”(Prudent Man)规则下,通过基金投资的回报,实现公益性目的——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教授研究基金、兴建教学基础设施等。高校校长的“融资能力”和高校的“获赠能力”已成为美国政府和社会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的比较
本文将从资金募集机制、管理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进行比较论述。
(一)资金募集机制的比较
资金募集机制是通过精心策划捐赠项目,以实现筹集资金目的的程序和规定,主要包括募集对象、募集形式、募集机构、募集项目、捐赠类型等要素的设定。
募集对象的比较。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募捐对象主要是校友。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募捐对象比较广泛,他们调动广大社会力量,甚至海外力量开展资金募集工作。如斯坦福大学在香港设立专门的筹款办事机构,拓展海外市场。
募集形式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募集常常以校庆为载体。而对常年小额捐赠的形式和非校庆期间的大型筹款活动的策划重视不够。美国高校将大型募捐和常规募捐活动有机结合。大型募捐活动是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和具体筹款数目,并组织落实。如耶鲁大学设立2006——2011年为期5年的35亿美元筹款运动。截止2011年6月30日,35亿美元的项目已经筹款38.81亿美元。这是一个完善而科学的项目,包括时间进度、预期的捐赠对象分析、向捐赠者公布详细的捐赠项目和目标金额等。常规募捐活动则是以常年小额捐赠为形式,目的是提高包括校友在内的公众捐赠意识。
募集机构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与校友办、发展联络办公室等合署办公的形式较多,与校友工作衔接开展筹资活动。美国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筹资办公室,属于独立机构,如哈佛大学设立专门负责捐赠的部门——哈佛大学基金会、哈佛大学校友联合会和学校开发办公室,同时哈佛大学的14个学院也是募集资金、接受在线捐赠的重要载体。
募集项目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根据高校发展需求和捐赠数额等特点,设立种类多样、层次各异的募捐项目推荐给捐赠者选择,如校园基建、教学科研、奖助学金、校友基金等。美国高校除了设立常规的募捐项目外,还开发一些特殊的募捐专题,如:“斯坦福挑战”项目致力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K-12教育、地球科学等学科建设等。
捐赠类型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募集捐赠的类型主要是现金或实物。美国高校的捐赠类型更宽泛。以加州大学为例,其基金会接受的捐赠分为三类:现金和支票类,包括现金、支票、银行汇票等;非现金类,包括有价证券、不动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延后捐赠类,如养老年金信托、养老单一信托、集体收入养老基金等。
(二)资金管理机制的比较
资金管理机制主要是指按照捐赠者的要求使用和管理捐赠款的程序规定,以及通过经济手段使基金会募集的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方法和途径,涉及资金管理机构、资金使用机制、资金增值方式、资金管理队伍等要素。
资金管理机构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内部多数未设立独立的资金管理机构,而是委托学校财务部门进行资金管理。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由高校派出的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或者委托外部投资公司经营,基金会内部设有相应的现金管理、信托管理、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部门,有些高校还成立管理公司,对募集的款项进行经营,如斯坦福管理公司、哈佛管理公司等。
资金使用机制的比较。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一般会尊重捐赠者的意愿、结合学校当年的实际需要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用于学校建设、奖助学金、学科建设,目前用于学校硬件建设的资金比例较大,而用于奖学金奖教金和学科建设的资金比例相对较少。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结合捐赠者意愿和学校情况决定资金使用,但用于奖励学生、教师以及投入科研的比例相对较高。
资金增值方式的比较。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发展较为成熟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实现了“募集资金”与“运作资金”两项功能。如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募集资金的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运作”的方式,把资金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通过校内银行投资风险较低的证券一级市场和债券;一部分转投给捐赠基金的校友企业;第三部分则投入银行获取稳定的利息。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统一机构基金管理法”(Uniform Management of Institutional Funds Act)指导下谨慎投资,每年根据预测的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市场回报率、历年的投资回报情况,为捐赠资金设计最优的投资组合。
资金管理队伍的比较。资金管理队伍涉及从业人员的招聘、薪酬、晋升和培训制度等。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从业人员不仅总数少,且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来自学校行政岗位的选聘或兼任,多数是行政管理模式,尚未建立相应的制度。在人才聘用方面,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法律、财务、教育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甚至要求具有相关从业经验;在人员数量和培训方面,其专职人员数量庞大且专业化程度高,如哈佛大学捐赠管理系统配备的专职人员有200余人,美国教育促进和支持委员会CASE(Council for Advancement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有条件为基金会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在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方面,其从业人员的收入晋升与实际工作业绩挂钩。基金会筹资和运营情况通常是衡量负责人——一名副校长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三)反馈机制的比较
反馈机制指高校教育基金会利用传媒或其他形式针对外界捐赠给予的信息公开、荣誉回报等程序和规定。及时、公开的信息反馈有利于高校教育基金会持续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主要通过校内外报纸、媒体和教育基金会网站、工作报告等实现信息公开。2006年民政部颁布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规定:信息公布义务人应当保证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快捷、方便地查阅或者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但我国基金会中心网的信息显示,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尚未建立官网,没有利用网络这一快捷的媒介实现信息公开。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通过学校财务报告、基金会网站等渠道向捐赠者和社会公众汇报和提供基金会财务信息,使捐赠者更便捷、迅速地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两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回报形式均采用荣誉回报,根据捐赠情况授予捐赠者不同的荣誉。
(四)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的比较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内部监督由监事会进行,外部监督由捐赠者、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业务主管单位进行,特别是由业务主管单位委托社会会计事务所对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起到权威性的规范监督作用。但目前看,由于社会公众监督意识不强、权威的行业监督组织尚未建立,使社会监督状况还相对薄弱。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从审批成立到检查等程序基本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其监督依赖行业自律与他律,一方面由内部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接受外部力量,尤其是行业组织的监督。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评估机制建立涉及评估的主体、标准、方法、客体等要素。评估主体一般为外部专家,即独立的第三方,以保证评估的客观和科学;评估标准是指衡量的尺度;评估方法是指实施评估采用的手段;评估客体是指对高校教育基金会非营利性评估、组织使命与战略规划的评估、项目评估、组织能力评估等内容。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起步较晚,相关评估理论和实践所见甚少。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评估呈现全方位和多层次,有自我评估、第三方评估,以及同行、媒体、公众和政府对组织的评估等形式,且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如美国高校商务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Officers)作为第三方组织,曾评估了全美850所高校的接受捐赠总额、资产配置和投资回报率等,并进行排名,其权威性得到普遍认可。
(五)政策保障机制的比较
税收政策和法律制度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的重要保障机制。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免缴企业所得税;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利润12%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免缴个人收入所得税。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税收减免额度相比美国较低。
美国政府对捐赠高校教育基金会的鼓励性政策主要有税收减免和优惠。1974年颁布的国会预算和公共资产管理法对个人捐赠教育、学校部分不动产和个人教育消费实施税收减免。美国政府在“个人所得税法”方面为捐赠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刺激捐赠,如捐赠后剩余资产可降低个人所得税,个人每年捐赠的可减税慈善款可达其收入的50%等。另外,美国遗产税的税率非常高,如2001年联邦对67.5万美元至300万美元之间的遗产征税37.5%,对超过300万美元的遗产征收的税率则高达55%,在客观上刺激了民众捐赠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积极性。
三、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的思考(一)调动各方力量,规范基金会机构设置
哈佛大学等高校教育基金会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所属学院也有专门的筹资负责人,上下协力,筹资工作效率高。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也应建立学校学院募资工作体系,调动学院积极性,责、权、利结合,通力合作争取社会资金。同时,基金会内部必需设立资金募集、资金管理、综合服务部门,职权分明,责任到位,分工明确,规范管理。
资金募集部门的职能是:协调学院共同挖掘潜在捐赠人,了解其背景、职业、兴趣和捐赠意向等,建立捐赠人信息档案库,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学校的需要,设计募捐方案并跟踪和落实。资金管理部的职能是:按照捐赠协议,对捐赠项目进行科学规范管理;联系外部资金管理机构,提出资金保值增值的方案提交基金会理事会批准并落实,加强资金风险监管。综合服务部的职能是:管理网站,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包括协议合同、执行情况资料、照片、影像、函件等;落实捐赠者的日常接待、信息反馈等服务工作。
(二)委托专业投资机构,实现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
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职能之一是通过合法、安全、有效、规范的运作使基金保值增值,保持基金会发展的生命力。借鉴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可将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如即时资产、短期资产、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在公司制的资产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委托权威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市场风险和机遇,计算不同年限的投资回报率,在保证资金本金不受损的前提下,投资股票、证券、政府债券、校友企业等,以期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率。
(三)完善聘用和晋升等制度,储备基金会发展的人才资源
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应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聘用和培训制度,在人员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岗位人员提出不同学历、专业、经验要求,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途径,如参与CASE 等机构的专业培训等,不断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其次要解放思想,突破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引进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机制,并使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与之衔接。
(四)完善相关反馈机制,实现基金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管理者,首先应重视保持与捐赠者的密切联系,使其及时、准确地了解捐赠资金使用明细、管理成本等信息,增强捐赠信心。其次要通过基金会网站、报告、报纸、邮件、广播等渠道向公众宣传捐赠途径、操作规程和捐赠款使用情况。另外,要重视对捐赠者的荣誉回报,满足其得到社会认可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捐赠者的事业发展和需求提供真诚帮助,使爱心得到互动和传递。
(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
一方面应切实发挥监事会的内部监督职能,对基金会的资金募集、管理、使用和增值等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另一方面要认真接受社会会计事务所、民政部门的审计和专项监督,接受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保证基金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重视学习借鉴美国建立行业组织评估的经验,确立包括注册、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基金市值情况、资金增值能力、财务审计情况等要素的评估内容和衡量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提供基金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可通过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税率和优惠政策,拓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环境。另外,加快遗产税法的立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教育捐赠活动的开展。
(文章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9月第11卷第5期,文章内容有删
减)
第三篇: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浅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浅析
一、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性质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性质属于管理独立型的地方性的非公募基金,是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机构,主要靠捐赠收入来获取资金,其后再有自有资金运作增值及后续捐助。如某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为独立法人,原始注册金额为400万元。组织形式为基金会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大部分基金会的人员支出均由大学负担。即对外是非营利组织基金会法人,独立运作、独立财务、独立审计、独立税务、法人责任;对内是学校内部的一个机构。如图1所示:
现代的基金会将其功能扩展至更宽广的公共领域,如学术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以及艺术、音乐、体育水准的提升等,均是现代基金会推动的公益工作。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组织是按照民政部、审计署管理司的规定,基金会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为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募集资金;二是按照章程管理与使用资金;三是通过专业的理财使资金增值。教育基金会具有社会性、实用性及差异性。其中,社会性体现为无利润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健全发展。实用性体现为社会的再分配,为高校拓展资源,共促发展,以情感为纽带,以沟通为桥梁,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募捐工作。如某校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学校网络中心推出全新的校友总会网站、校友社区;校友免费电子邮箱;完善和补充校友资料数据库,新增校友信息近5万条(近千名海外校友信息);建立了100个校友QQ超级群;开通了校友总会英文版网站。高校与校友的良性沟通是学校加强正外部性的催化剂,校友关系的本质就是关系资源,正如很多学子选择“扩大的耶鲁”,是看重耶鲁卓越的校友资源。差异性体现为资产规模与个体差异、捐赠收入与个体差异、资助金额与个体差异。
二、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及应用技术分析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是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是能够可持续地对受益人负责,并使之信任基金会,树立良好形象,使整个社会在再分配过程中更加和谐。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其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外很多基金会采用权责发生制。基金会是兼有事业单位形式和具有企业管理实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其财务管理内容是围绕基金本金这个基本点进行专项管理及资金运作、监督、维护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一)筹资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文珊曾经引用孙子兵法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筹资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基金会的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重视筹资工作,明确筹资是为了学校发展,与捐赠者达成多赢局面,而不是仅仅寻求资金帮助。
(1)配合教育政策及高校办学理念,做出详实的筹资计划。如图2所示:
图2 筹资规划图
(2)筹资捐款的形式,以货币、实物、基建为主。货币捐赠主要指支票、电汇等最通用的方式,主要涉及人民币、港元、美元;实物捐赠指图书、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捐赠(主要是冠名的建筑大楼)。
(二)捐赠项目管理 基金会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项目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围绕项目管理展开工作。基金会通常将每笔捐款设为一个捐赠项目,以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对捐赠资金使用负全责,捐赠项目完成后,受益方应向基金会办公室提交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各级领导应有明确的金额审批权限,对于大笔款项的使用必须由理事会来决定。项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基金会的项目管理与大学的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有共同之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调动院系筹资的积极性。由基金会项目管理部门协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捐赠协议的规定,对项目经费开支及预期成果,进行具体安排,并书面上报相关的管理部门,保证捐款项目的使用效益。
(三)收支管理 具体为:
(1)收入管理,捐赠收入与投资收益为基金会主要收入。捐赠的货币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会计摘要体现捐赠方名称,根据捐赠协议,长期捐赠者独立立项,一次性捐赠者入统一捐赠项目。捐赠物资由基金会办公室专人管理并建立仓库实物账。如某校基金会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
收入是衡量基金会获得资源的总体实力水平,净资产反映组织的资产规模。政府拨款占收入比例,是测量政府与基金会的密切关联程度,该校基金会是通过民政局批审的基金会,没有依赖政府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业务活动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及项目管理收入;捐赠收入占收入比例测评基金会收入与社会捐赠、赞助者的关系,借以分析基金会依赖捐赠的程度,2009年及2010年的总收入增长率分別为124.64%、158.39%。说明学校依赖的社会捐赠,尤其体现在校友捐赠迅猛发展方面,其原因在于基金会2007年成立,经过2年大力宣传以及主动联系校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支出管理,公益事业支出为基金会的主要支出。基金会的支出应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即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 70%,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管理办法》第9条: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在基金利息中开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 10%。表2为某校的2008—2010年工资福利、行政办公、公益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的情况:
基金会的工资福利及行政费用占总支出比均达不到2%,远低于不高于10%的标准,首先,说明基金会行政支出控制严谨,应该继续保持,但同时基金会也应该认识到该项指标控制得好得益于基金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编制在高校公共关系处和财务处,工资福利费都由财政拨款统一支付,且基金会的很多经费和高校某些拨付项目叠加节省了。其次,该校基金会的合同工只有1名,其他三名是退休返聘的老师,是在针对校友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联系校友,合同工的工资福利管理,待遇过低,不易吸引人才,对基金会的长期发展也是无利的。高校基金会公益性支出主要指奖助学金的支出比较大,高达95%以上,说明捐赠惠及人比较多,比如一些航模、车队取得一定的创新和名次离不开捐赠资金的支持。另外,筹资费用率下降,基金会的筹资每年规模不一样,筹资的数额与校友有很大关系,依赖校友捐赠的项目筹资费用较低,依赖社会捐赠并处于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筹资费用较高。
(四)基金保值与增值 捐赠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基金的投资根据《基金会管理办法》第六条: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必须“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来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基金增值部分,在列支风险金、证券交易相关费用和印花税等费用后的余额,一般自动增加到原基金项目中;对于特定项目的受托理财,其净收益作为该特定项目的投资收益。表3为某校基金会主要投资情况。
从表3中看出,高校基金会的资金操作面狭窄,多数选择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增值方式单一。这本身有两个问题:第一高校严格遵循安全这一原则来执行资金操作,而且基金会的财务操作人员本身并不是专业投资人员,兼岗管理很难做到最大限度资金增值。第二,对于一般大型捐赠项目,资金出资人和项目负责人协商,指定增值方法及用途。如某校2010年12月受赠3000万,其中1000万用于公租房建设,其银行投资收益及后续使用校内租赁收入用于学生助学金支出。在捐赠到账,仍未明确开始建设时期,基金会财务人员将其用于购买2011年银行乾元理财产品,一个月的收益为:3000*3.77%/12=9.4356万元,税后9.4356*(1-25%)=7.0767万元。虽然银行理财产品让基金会达到了保值的目的,但是增值仍是弱项。
很多高校基金会只是作为高校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并不重视资金的运作,投资规模小,多数是银行存款收益,没有充分展示资金增值的特点,而国外很多高校基金发展非常成熟,资金沉淀庞大,资金收益一般至少10%,图3是哈佛大学的保本基金产生的收益十年间,从21%上升到31%,成为学校收入的最大份额,可见国外的专业人员对基金的操作是炉火纯青。
图3 来源于哈佛大学基金会的收入分析报告
(五)基金会捐赠激励 高校基金会实施捐赠配比激励的目的是为鼓励各部门、学院和个人为支持学校事业发展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促进学校更好地吸引社会捐赠,学校用自筹资金设立筹资奖励金,建立校、院两级筹资体系;充分调动学院筹资的积极性,扩大高校的筹资规模和能力;由院系筹措的资金,由院系负责,给院系自主权,在资金的审批、资助方向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配权。如某校基金会2008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7项,可配比金额为 415.25 万元,获得配比金额为420万元;2009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23项,可配比金额为1121.15万元,获得配比金额1009万元;2010年基金会可获得配比项目43项,可配比金额为5690万元。如图4所示:
图4 某校2008-2010年基金会配比项目及金额情况
由图4可知,2010年配比项目及配比金额较之前显著增加,应对组织捐赠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和激励捐赠工作的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高校基金会可以引入专业筹款机构,拓宽筹资渠道。
(六)内外监控及财务信息披露 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如图5所示:
图5 捐赠资金的管理三方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内,培养高校基金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学习法律法规,针对专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有条件进行国内外交流及人员培训。对外,严格按照捐赠协议支出项目。基金会应该要求申请资助的单位在申请资金时进一步细化用途,从源头上加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应该对资金拨付后的最终使用结果予以追踪检查,从实际效果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并在网上公布基金会使用情况,增强后续投资几率。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基金会信息披露方面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每年都按照要求请民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在民政局网站上公布报告,接受社会公众通过网络查阅基金会每年的总收支,信息相对而言具有对称性。笔者建议该校基金会从提高公信度的角度上,在基金会的网站上披露以下信息:提供关于资产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的信息,要有准确、完整、真实的收入支出明细表,筹集资金以及满足其筹集资财活动能力的展现;提供基金会财政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提供基金会组织业绩的体系及评价等。
三、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管理混乱 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型为主,高校基金会人员为兼岗居多,人员配置不足。为此,笔者建议专人管理基金会,专人筹划安排资金,严谨管理收支,这样资金使用效率才能提高。
(二)免税执行力度不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比如广东省民政厅与省财政厅没有对口减免企业的税额,在税收方面,没有给企业带来较明显的免税。
(三)教育发展基金会评价体系不健全 笔者建议为项目执行度打分,业务执行占50%,财务管理占40%,具体事务占10%。其中业务执行指奖助学金及资助比赛等团体活动项目关于预算和绩效的契合度;财务管理指项目的资金运行以及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经费收支的合理性;具体事务指环绕项目开展的组织情况以及行政支出。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培育方向应该是独立创新,创造自己的独特品牌,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分工,专业运作,自我监督,完善组织体系,共同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基金会
背景:校友的内涵,校友的作用,校友观念、母校意识,并非今日始,古已有之。但把广大校友自身拥有的价值作为校友资源提出,并不断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校友资源是指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1]。
五、情系母校,回报母校,硕果累累 长期以来,母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大力支持与关心,校友通过不同方式回报母校,如捐款、捐物、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教育基金等为母校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成功地举办了中南大学隆重纪念中南矿冶学院组建50周年、长沙铁道学院组建50周年、湘雅医学院成立90周年活动,广大校友从海内外返回学校参加庆典,并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三次庆典活动共为学校筹集了1500多万元发展经费,其中,杨树坪校友捐款150万修建铁道学院西大门雕塑广场,长沙校友捐赠20万元修建“星园”绿化带,湖北校友会分别捐赠三对景德镇出品的高级大花瓷瓶为纪念活动献礼。
近年来,校友在学校共设立校级奖学金26项。其中比亚迪奖学金1240万元;世纪海翔酬勤奖励金500万元;鑫恒助学奖励金100万元;山河英才教育奖励金80万元等。此外校友通过返校值年 聚会活动为所在二级学院捐款捐物,设立班级奖助学金;还有不少校友正在积极筹划设立奖学金事项。近年来,先后在全国校友工作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与编写《高校校友工作成功案例》;还先后参加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21次;其中,2006年10月,作为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单位,黄健柏副校长出席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校长论坛”,并发表了“开发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论文。由于我校校友工作做出的成绩和影响,2003年被评为湖南省民政厅“优秀社会团体”,2004年被评为“全国校友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中南大学校友通讯》被评为全国校友工作优秀期刊。
服务学生:从2007年开始,在毕业生班级建立了校友工作联络员制度,同时也成立了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为组织校友返校聚会,扩大与校友的联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友奖助学金——学校和师生齐奋进(服务学生)
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组织开展了“寻访校友创业足迹”活动,先后组织在校学生寻访小组100多个,已寻访校友100余名;为编辑出版校友通讯和校友创业启示录系列丛书提供素材,其目的广泛宣传校友先进事迹,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典型和学习榜样,为本科教学评估提供支撑材料。
服务学校:
校友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233个,为本科生生产实习创造了条件;为更好地充实了学校师资队伍,王淀佐院士、孙永福院士、鞠 躬院士、陈志武等校友还承担了学校的教学任务;为激励广大学子早日成才,先后还有100多名优秀校友返校,作了专题报告,讲述他们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和不凡的经历,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如为修建青藏铁路作出突出贡献的黄弟福校友,曾在联合国工作的柏兴基校友等。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确保我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校友总会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邀请有色、铁道、医学系统及民营企业的校友回母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扩大对毕业生的接收力度。同时各地校友也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为本科生招生工作献计献策,积极宣传母校,确保了我校在各地的招生质量。
校企合作——学校与校友企业共发展 校友基金——服务未来发展
服务校友: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站统计显示,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我校位居十二,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我校位居第六,在其他方面的排行也都相对处于前列。
2005年学校专门设立了校友总会办公室,使其既是学校行政系统方面的一个工作机构,又是校友总会的秘书处;既有利于对内协调各部门的校友工作,又有利于对外指导各地区校友会的工作。在总会的组织协调下,各二级学院建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作为本单位校友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制度; 如每年召开新春联谊会、高尔夫友谊赛、校友会之间联谊等活动,通过活动加深了友谊,增进了感情,也促进了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搭建平台,注重宣传,扩大影响 在打造《校友通讯》、校友网站精品,构建母校与校友之间信息交流平台的同时,校友总会开展了“寻访校友创业足迹”活动,收集300余名校友创业典型材料,为编辑出版《校友通讯》和《中南大学校友创业启示录系列丛书》提供素材,为宣传校友、宣传母校、沟通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友通讯》是母校与校友联系的窗口,是校友了解母校和校友信息的重要途径。为增强信息的时效性,2006年总会将《校友通讯》改书为刊,由原来每年出版两本改为季刊,在栏目的编排上作了适当调整,新增了“麓山学子”、“院士人生”、“健康顾问”等版块,增强了《通讯》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迄今共编辑出版《校友通讯》21期,总字数300万,向校友赠送16万多册,深受广大校友的喜爱和好评。
中南大学校友网是在总会成立不久后建立起来的,是校友了解母校和校友信息最快捷方便的渠道。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够得到最新最全的信息,这一点使其深受年轻校友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学子们的喜爱。到2008年底,校友网共进行了三次改版更新,并更换了服务器。改版后增加了麓山学人、服务校友等栏目,校友总会网站网速度快、页面新颖、内容充实,点击率直线上升,每天在1000人次以上,为服务校友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校友建设工作服务队伍
校友资源库”——母校与校友的桥梁
《校友创业启示录系列丛书》——多元启示和发展
第五篇:例谈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问题及对策
梁玉超 刘婧一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4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理事会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基金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工作趋于成熟;发展项目内容丰富、参与广泛、公益性强;基金会行业知名度稳步提升。为华北电力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校教育基金会成立时间短,人员队伍专业化不足,基金管理运作经验较为缺乏,与国内一流大学的基金会工作尚有较大差距。为此,基金会先后参加了东北地区高校校友暨教育基金工作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五次年会、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及北京市民政局举办的多次基金工作交流研讨会,并先后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参观考察,尤其是通过申报2013年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等多项学习交流活动,逐步产生了对当前高校教育基金会工作体制及各项管理机制的深入思考,进而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基金会各项工作的优化机制、指导措施和建设性意见,这些问题和意见有些我校独有的,有些则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此,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进而为谋划高校教育基金会今后发展路径,实现新时期基金工作宏伟目标,推动教育基金会工作高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组织机制问题
当前我校教育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的独立社团法人,在主管部门北京市教委和登记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在基金会理事会和监事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教育基金会应在组织体制上独立于华北电力大学之外,但基于高校教育基金会特殊的工作性质又离不开大学各部门的紧密配合。目前,由于基金会缺乏与大学各部门规范、成熟的沟通机制,造成了基金会与大学各部门工作沟通、联系不足,导致一些工作和制度难以有效开展和落实。
同时,大学教育基金会开展筹款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校友群体,这又造成了基金会部分工作与大学校友部门工作职能的交互重叠,在与社会企业的沟通联系上又需与校企合作部门紧密联系,但目前我校基金会与校友办及校企办在组织结构及管理人员配备上相对独立,同样也造成了部门间工作合作效能低的局面。
目前,教育基金会财务工作建设还不甚成熟,财务报销以及批量放款工作仍依赖大学财务部门,基金会部分运作项目的用款申请及支出管理工作均由大学财务处代为办理,这就将本应由基金会负责的部分项目运作职能转移给了大学财务处承担,不利于基金会财务及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基金会组织构架中做出以下转变:
1、扩充基金会理事数量、丰富理事会成员构成。为加强基金会与大学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构建成熟、有效的沟通机制,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应涵盖分管大学各部门工作的校级领导以及与基金工作联系紧密部院处室的负责人。另外,为加强基金会的社会筹资能力,理事会还应吸纳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业内专家、领导和知名企业家。通过扩充理事会数量和丰富成员构成,在基金会的领导层面着力解决与大学各部门及社会企业的沟通交流问题。
2、整合基金会、校友会、校企合作办工作资源,形成机构规整、领导有力、合作紧密、分工明确的高效力对外联系部门。通过对兄弟院校教育基金会的走访学习,我们了解到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通过以大学基金工作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组织形式,与校友会、校企合作办(校董事会秘书处)等共同隶属于大学发展规划处或对外联络处等部门。在保证教育基金会社团组织独立性的情况下,有效整合了基金会与校友联系、校企合作的工作资源,统一了与校外工作对象的联系渠道,在保证校友、校企、基金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也减少了部分接待任务,节省一笔可观的招待经费。
3、进一步改进教育基金会财务工作模式,加快形成组织独立、职责明确、规范基金会发展的强力部门。根据捐赠协议内容,基金运作项目均是由捐赠方委托教育基金会执行并监管,因此,基金会财务部门应严格遵照协议内容完全承担起基金运作项目的财务支出及报销审核工作。同时,基金会财务部门应在人员设置及工作职责上与校财务部门逐步剥离,在工作中应着重加强基金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保障基金会财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材料齐备。二.劝募机制问题
作为连接大学教育基金会与社会企业、个人的纽带,与社会各方面直接发生互动关系重要环节的劝募工作在基金会的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劝募工作是大学教育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自主性募资程度、劝募文化理念、劝募对象群体等问题尤为重要。为加强我校教育基金会资金劝募工作,提高资金募集额度,推动资金募集工作良性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基金会工作中应着重推动以下几方面建设:
1、建设校院两级资金劝募体制,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明确部门劝募责任。良性、可持续的资金劝募工作依靠对校内各项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因此,资金劝募工作应着重在具有优质资源的校内各学院、系部、实验室中展开,通过建立校院两级劝募体制,明确各单位资金劝募工作负责人,充分发动这些优质资源单位的资金劝募力量,逐步形成由大学基金会给予信息参考及业务指导,校内各二级单位全力推动资金劝募工作的良好校内劝募环境。
2、建立教育基金合作企业促进会,开展校企双赢、形式多样的劝募活动。以教育基金会作为发起单位,联合能源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及与我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教育基金合作企业促进会,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员活动,如定期向会员单位发送国家行业政策信息、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信息、成员单位商业供求信息等或定期举行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公益慈善晚宴等活动,在给企业提供商业接洽、渠道拓展的同时,夯实校企合作及资金劝募基础。
3、推行专职筹资人制度,建设多地区、专业化的劝募队伍。基金会的资金劝募工作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公益文化环境及劝募人的专业化素质有着很大关系。基于教育基金会目前发展现状,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起遍布全国、人员庞大的地区分会。因此,现行条件下推行教育基金会各地区专职筹资人制度,对促进基金会资金劝募工作,多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办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基金会通过推行专职筹资人管理制度,广泛招募各地区、各行业中有意为我校基金工作筹措资金的有识之士,通过表彰奖励、正式聘用等方式回馈专职筹资人,在减少劝募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募集基金发展资金。三.劝募机制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是使工作人员长期保持高效率工作状态的前提,是基金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在今后的基金会工作中要大力推行基金会工作奖励办法,此外,在实施各项奖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把集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综合运用起来,要在经济利益奖励的基础上大力运用文化价值奖励。
1、依托募款激励基金项目,给予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物质奖励。基金会应大力发展募款激励基金项目,激励基金的奖励以集体奖励为主、个人奖励为辅,激励基金的大部仅限于促进本部门工作发展使用,在调动基金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减少了各部门行政经费支出,以取得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多种奖励举措并用,大力运用文化价值奖励。在大力推行物质奖励机制的同时,基金会应与党办校办、人事处、科技处等职能单位充分合作,在教职工工作表彰、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及科研人员工作量考核工作中,加入基金工作量的计入办法和绩效考核条目,发展多种形式的基金工作奖励机制。当前阻碍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的问题还有不少,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同业经验,并结合国情和高校实际,推动教育基金会的各项机制建设。制定符合本校自身发展的教育基金管理机制为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高等教育开辟多样性途径,在这方面,还需要各个高校教育基金会在工作实践中取得探索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