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4 20:3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宪法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宪法名词解释》。

第一篇: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说来,法律规范是调整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

宪法解释,是制宪者按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于实施中的宪法的内容,界限和精神所作的说明。

事后审查,是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执行、适用过程中因发现有违宪可能性而予以审查,或者因特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而提出请求时,才予以审查。

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性审查或个案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的审查。

宪法控诉,是指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法规的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

宪政,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争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来,以便巩固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党活动的产物,政党制度是国家有关政党的组织、活动以及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法去组织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治机关。

选举,是指选民、选举单位或国家机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式选定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议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先选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代表或选举人投票选举上一级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

差额选举,也叫不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的名单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

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的、进行直接选举以产生人民代表的区域,同时也是人民代表联系选民的基本单位。

无记名投票,是指选民在投票时只需在选票所列候选人姓名下以符号形式注明同意或不同意,无需署名,经且在填写选票后亲自投入票箱的投票方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形式。

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把自己的领土依据一定的原则划分成若干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区域,建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以便进行管理的一种领土结构。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是行政机构。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公民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申诉权,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裁判,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向有关机关申诉理由,要求从新处理的权利。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指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自由和非法搜查身体的权利。

获得物资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资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

庇护权,是指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入该国居留,或已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经该国政府批准,因而享有受庇护的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是指任何机关、团体或者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随意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

国家机构,是指国家为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国家机关的总称。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

紧急命令权,是指国家元首具有在非常时期全部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颁布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命令及采取相应紧急措施的权力。

国家元首的军事权,是指元首对本国的陆、海、空军及其他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

特赦,是指对特定的人的赦免,只可以在法院判决确定之后免除刑罚的执行,只能消灭其刑,不能消灭其罪。

国家元首的荣典权,是指颁赐荣典、荣誉、授予荣誉称号或职衔的权力。

代议机关,是指建立在现代民主政治基础上,主要通过选举方式产生组成的以行使国家立法权为主要职责的国家机关。

委员长会议,宪法规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的日常工作,但委员长会议不能代替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和全面关系的法律。

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行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物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总理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与此相联系,他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机关的活动准则、行政权限以及行政工作制度和各种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范文件。

军事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领导军事建设、指挥和管理武装力量的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是各级军事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的统称。

法律监督,是指享有法律监督权的机关,对归家法律的执行和遵守情况进行监督。

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就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相应地方国家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关于某一方面具体事项的规范性文件。

自治条约,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主导,指的是以行政长官为首长的政府应拥有较大的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起积极的主导作用。

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是指一般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和标志。

第二篇:宪法名词解释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系别:法律系 姓名:郭中天

2014.12.30

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1.宪法: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应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权利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2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3不成文宪法:是指既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由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4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5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6宪法渊源:宪法的渊源亦即宪法的表现形式。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条约和学理等。但一国或一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究竟采取哪些渊源形式.则取决于其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状况。

7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8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合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9宪法性法律: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 性文件。包括带有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和带有宪法内容而经国家立法机关依法赋予其法律效力或重新进行法律解释的某些政治性文件或国际协议、地区性盟约等

10事先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是国家专门机关报在法律或法规制定过程中即颁布生 效以前进行违宪法审查的一种方式。

11事后审查:国家专门机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以确认其是否违宪的方式。

1国家性质: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它集中反应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

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存在共性,分别为领导权、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国家职能、历史使命。

3爱国统一战线:现阶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4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方式和原则去组只反对敌人、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受国体决定并服务于国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5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形式,包括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我国的管理 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6单一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国家形式

7联邦制:指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目的组成的国家联合。

8行政区别:是一个国家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将其领土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分别管理,以实现国家职能的法律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2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的,进行直接选举以产生人民代表的区域,同时也是人民代表联系选民的基本条件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在国家统一偏下,以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杂居区为基础,建立民

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现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5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1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2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进行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须享有和承担的

最主要的权利和最起码的义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是 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3基本权利 4组织帮助权

5取得赔偿权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指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差额选举:是指侯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一种选举方式。

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

第三篇:宪法 名词解释

宪法

名词解释

1.、刚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2.、柔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4、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5、协定宪法: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6、原生宪法:直接产生于本国的宪政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

7、派生宪法:从国外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多具有继承和借鉴性德宪法。

8、纲领性宪法:指宪法的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

9、宪法的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利。

10、宪法制定程序: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设立制宪机构、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公布)

11、主权:国家的最高权力。

12、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13、人权: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4、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15、宪法的渊源形式:指宪法基于不同效力和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宪法解释和权威性宪法著作)

16、成文宪法典:指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

17、宪法性法律: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18、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过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19、宪法判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20、宪法解释:指对宪法条文含义进行的释义和说明。

21、宪法体系:指一国宪法由不同渊源形式的宪法规范所组成的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态。

22、宪法形式:指宪法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

23、宪法结构:指构筑宪法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和排列。

24、禁止性规范:指对特定主体或行为的一种限制,也称为强行性规定。

25、程序性规范:指具体规定宪法制度运行过程的步骤、阶段等的规范,主要涉及国家机关活动程序方面的内容。

26、宪法规范的效力:是宪法规范对相关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拘束作用。

27、宪法关系:也称为宪政法律关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法律上尤其在宪法上的表现。

28、宪法关系的主体: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

29、宪法的作用:指宪法规范通过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社会现象的区别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

31、宪法文化的评价: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

32、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

33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指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或者说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

34、统一战线: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其他革命阶级以及一切可团结的人们所结成的政治联盟。

35、经济制度: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36、全民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生产资料,任何个人或者一部分人都不能充当所有者和拥有所有权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37、集体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38、国家形式:一国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9、政权组织形式: 实现国家权利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它实际是指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或者说是指国家机构的内部结构形式

40、联邦制: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邦组成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组成联盟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41、单一制:指国家由若干个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特别行政区等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42、特别行政区:指在中华民主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43、国籍: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44、公民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

45、选举权: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46、被选举权: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4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

48、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49、检举权: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50、名誉权:指公民享有自己的名声并享有维护其名声不受侵害的权利。

51、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52、地域代表制:指按选民的居住地区划分选区或以区、县、乡等行政区域为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53、职业代表制:指将选举人依职业予以分类,根据职业团体而不是居住区域或行政区域,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54、比例代表制:指依一定的计票方法,使各政党依其所得票数,按比例选出代表的制度

55、宪法实施条件:是指影响和制约宪法能否实施以及宪法实施程度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的社会因素。

56、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57、宪法适用:是法的适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法的一般理论而言,宪法适用是与遵守宪法的禁止性规定(禁令等)和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相并列的一种宪法实现途径。

第四篇: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

 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或高级法  人民主权原则,又被称为“主权在民”原则,国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其行使不得背离人民授予权力行使者行使该项权力的目的  制宪权是指制定宪法的权力

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式生效后,在实施过程中,由特定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对宪法内容作出废止、改变、修订或者补充的活动的总和

 宪法解释,是为了保证宪法含义明确、准确和完整,便于宪法的有效实施,而对宪法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用意,依据立法精神原则及意图加以诠释或说明

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特定组织(主要是政党)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

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规定,参加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和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权

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一定宗旨而依法律规定的程序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 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人身自由权,是指身体的控制自由,即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 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不受任何国家和其他行使国家委托的权利的组织的限制

 地域代表制度是指按选民的居住地域划分选区或以区、县、乡等行政区划分为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体制  选举权的平等原则指所有选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次投票权,而且每一张选票的效力相等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国家元首是一国的最高代表,在国际上代表本国,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就是总理对国务院的工作有完全的决策权,并对其行使职权的结果承担责任

 司法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

 单一制是指中央国家机关掌握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地方国家机关只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或中央国家机关直接授予的从属性权利的整体形式

 联邦制是联邦与成员单位分别对联邦宪法明确划分的管辖事项行使国家权力,各成员单位对管辖的事项有最终决定权的政体形式

 行政区划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讲国家领土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区域,以便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进行管理的法律制度 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施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第五篇:宪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成文宪法:是指具有同意法典形式的宪法。

2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中的宪法。

3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4宪法的体系结构是指特定国家的宪法作为整体、它包含哪些规范作为其组成部分;这些宪法规范又是怎样编排、组合成宪法这一个有机整体的。

5宪法的制定简称制宪,也就是宪法的创制,是指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

6修宪即修改宪法,是对宪法的修正,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先发文本的某些条款、语词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7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叫做附带性审查。

8宪法控诉是指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收到法律、法规的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的一种制度。宪法控诉的实践最为典型的是德国。

9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来说,宪法规范是调整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

10宪政是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争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来,以便巩固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11宪法解释是指制宪者或者按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于实施中的宪法的内容、界限和精神所作的说明。

12《中华民国临时宪法》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建立,并于3月11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一部资本主义民主的宪法性文件,不采总统制,而是确定了责任内阁制的政治体制,其用意在于借以牵制袁世凯,防止其大权独揽。

13《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政府在撕毁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准备全面发动内战的情况下,通过没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的伪国民大会于1946年底制定,并于1947年1月1日公布的。它确定了高度专制的政治体制,赋予了总统很大的权力,是一部确认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宪法。

14国体是指反映一个社会的阶级构成,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15统一战线就是指我国工人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和任务,而与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16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

17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党活动的产物。政党制度是国家有关政党的组织、活动以及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18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有意识、有目标的运行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供应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

19国有企业经营权,是指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企业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2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便对不能取得基本生活需要的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

21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标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1政治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始终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3选举一般是指一定的选举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选择公职人员或代表的行为,我国宪法学上所讲的选举则指选民、选举单位或国家机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式选定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4三权分立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互相制约,并不存在某个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更不存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5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的、进行直接选举以产生人民代表的区域,同时也是人民代表联系选民的基本单位。划分选区的目的主要是在特定地区的人大代表与选民间建立起代表关系及责任关系。

26联邦是几个独立的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

27联邦是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组成的复合制国家。

28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29复合制国家是指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

30行政区划,全称行政区域划分,是指国家把自己的领土依据一定的原则划分成若干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区域,建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以便进行管理的一种领土结构。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32民族乡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

33“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容许局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依法保存不同于全国现行制度的特殊制度。

34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35“永久性居民”是指在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当地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居民。

36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指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实行管辖和特别行政区在中央监督下实行高度自治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37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形式。

38公民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39国家权力是国家的重要属性,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

40申诉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做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裁决,或

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收到侵害时,想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41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做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裁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42荣誉权是公民对社会给予的褒扬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如因对社会的贡献而得到的荣誉称号、奖章、奖品、奖金等,一般不具有经济价值,更多地具有精神价值。

43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参加劳动的机会,并切实保证公民具有按照劳动的质量、数量取得报酬的权利,它既是公民赖以生存的权利,也是享有其他民主权利的物质基础。

44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

45住宅不受侵犯是指任何机关、团体或者个人,非经法律许可,不得随意侵入、搜查或者查封公民的住宅。

46结社自由是有着共同意愿或利益的公民,为长久分享共同观点或利益而组成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47国家机关是指依据宪法和法律所设立的、承担某一具体国家只能的机关。

48世袭制是指国家元首的职位采取按血缘关系在家族内部中传递的方式。

49个人元首是由一个人担任国家元首的制度,也称个体元首、单一元首。

50集体元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的,由其全体成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和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

51实位元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的,由其全体成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和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

52虚伪元首是指没有实际掌握权力,处于虚伪状态的“临朝而不理政”的元首,其存在于议会内阁制国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

53紧急命令权是指国家元首具有的在非常时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颁布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命令及采取相应解决措施的权力。

54赦免权就是元首有以命令的方式赦免犯罪和对于已被定罪的罪犯给以赦免或者减轻刑罚的权力。赦免通常分为大赦和特赦两种。

55荣典权是指国家元首颁赐荣典、荣誉、授予荣誉称号或职衔的权力。

56国家元首的军事权是指元首对本国的海、陆、空军及其他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军事权包括统帅权和宣战权。

57紧急命令权是指国家元首具有的在非常时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颁布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命令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的权力。

58代议制是指公民并不直接参与决策国家事务,而通过公正公开、定期选举,选派代表组成民意机关,代表其参与国家决策。

59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是各国议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力。

60质询是议会开会期间,议员对内阁总理、阁员、部长等就内阁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和其他重大问题,提出质疑问难,要求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答复。

61临时性委员会就是按某种特定的工作需要而临时组成的委员会。这种委员会在该项特定工作完成之后即不再存在。

62秘书处是负责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的办事机构。

63办公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办事机构之一,由秘书长直接领导,下设副秘书长8人协助其工作。由秘书长、副秘书长举行秘书长办公会议处理办公厅的日常重要工作。

64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双重领导下专门负责立法工作的机构。

65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基本法律一般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调整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66代议机关又称代表机关、立法机关,是指建立在现代民主政治基础之上,主要通过选举方式产生并组成的以行使国家立法权为主要职责的国家机关。、67委员长议会是指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的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日常的工作,但不能代替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机关。

68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69政府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公共权力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侠义的政府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

70职能机构实在领导机关的直接领导下,分管某一方面行政管理事务的专业性执行机关。71专业性辅助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人事、财政等部门,它不直接参与行政管理活动,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72事务性辅助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不直接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但为行政管理活动创造、提供种种条件与前提的非政务管理机关。

7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机关的活动准则、行政权限以及行政工作制度和各种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74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实施和防御战争而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成分,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对外抵抗或实施侵略、对内巩固政权的主要暴力工具。

75军事制度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6军事领导体系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领导军事建设,指挥和管理武装力量的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是各级军事领导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互相关系等的统称。

77司法机关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司法机关是指包括刑事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和行使监督法律实施权的监察机关以及管理司法行政的专门机关。侠义的司法机关专指国家审判机关。

78普通法院是审判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司法机关。

79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并可以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获得救济的权利。

80审判权是国家赋予法院依法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进行神力和判决的权利,拥有审判权的法院有权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

81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同级相应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并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82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关于某一方面具体是想的规范性文件。

83行政主导指的是以行政长官为首长的政府应拥有较大的权利,在政治生活里起积极的主导作用。

84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同时他又是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85自治条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到呢个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

86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是指一般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和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

87宪法的渊源是指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承载宪法规范的载体。

88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为一种必要性。它表现为国家要求公民必须为某种行为或禁止公民为某种行为。

89国家机构是指国家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国家机关的总称。

90国家元首是国家机构的还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对内和对外的最高代表。

91总统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总理对自己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

9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制度。

93结社自由是指有这共同意愿的或利益的公民,为长久分享共同观点或利益而组成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

下载宪法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宪法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宪法名词解释

    1.宪法:在我国,宪法单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包括历次的修正案。 2.宪法渊源:①宪法的渊源指的是宪法的表示形式。指宪法的效力来源,同时它又可以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

    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 1.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一国的最高代表,在国际上代表本国,是一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元首职权,是世界各国元首共同的重要特征。这些职权主要包括公布法律......

    宪法 名词解释[精选五篇]

    爱国统一战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

    宪法名词解释一

    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

    宪法名词解释(5篇)

    宪法: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学:以各种宪法典为主要研......

    宪法重要名词解释(背诵版)(5篇材料)

    宪法重要名词解释(背诵版) 01、宪法制度,它是宪法的制定、宣传、解释、补充、修改、监督、实施,以及违宪审查处理一系列规定和原则的总和。 02、宪法的解释,对于宪法规范的内涵和......

    法律 法理学 刑法 民法 宪法 名词解释总汇

    法理学名词解释 1、 1、 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 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比较宪法

    比较宪法 第一讲 比较宪法概述 一、比较宪法之“比较” 1.问学生:比什么? 2.如何比?给我出了个难题。pisa与大饼、意大利面与面条,但是大家对大饼、面条的的味道一定比中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