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0: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

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

摘要

在此我仅对白语对联在出现时间、表现形式、种类、基本特点、及“双解”特色方面的一些研究作出介绍,希望借此以让更多的人对白语对联有所了解,对民族文化有所推崇,继续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字

白语对联

出现时间

形式

种类

特点

翻译

特色

(一)白语对联的出现时间

白语对联最早的出现时间是很难确定的。因为皆为口头流传,既没有文献记载,也没有具体的实物可以考查,有关这方面的资讯,只是来自民间的传说。其所以如此,用赵椿先生在《大理百语诗联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的话说,是“由于白族没有文字载体,乡间野老大都作为茶余饭后口口相传的消遣话题而已”。

根据民间传说,白语对联最早出现在明代。有故事说,明朝时期,大理苍山脚下的庆洞庄出了一位杨进士,洱海边上的河缪城村出了一位何进士。两人是好友,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联,又常以诗联互相取笑。一天杨进士到何进士家做客,席间两人又做起对联来。何进士夹起一片肉将中间咬了一个洞,放回盘里说:“请对下联。”杨进士略加思索,夹起一块蛋,吃去蛋黄蛋白,把蛋壳漂在汤面上说:“下联对好了。”两人相视大笑。杨进士的上联为:

书绿武松吗初格,倒物奴先生。

汉译为:“木头披肩茅草鞋,背柴的先生。”何进士的下联为:

自富衣尔朱烟奴,搞米绕秀才。汉译为:“棕皮衣领竹烟袋,打鱼的秀才。”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白语的对联主要有三个来源。小部分出自谚语。如:

安尼羼相来邑改,厄褒咒己体邑冒。

汉译为:“猫儿闲身但吃肉,牛公犁田只吃草。”

这些对联大多数出自民间的口头创作。这种对联以日常事物为题,虽然不定都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艺术性很高,趣味性很浓,可读性很强。白族的先生们在诵读这些对联时,常常情不自禁地说:“对得真好!对得真好!”近十几年来,又出现了第三种,即以汉字对联为基础,或者先创作汉字对联,然后写成用汉字记白音的形式。如:

穿屯碰隔许很画,窜别勿歌刮董水。

汉译为:“窗前帆影水中画,岛畔渔歌浪上花。”

有时人们还在汉字对联的上方注上白玉拼音文字以作白语对联来用。现代青年一代说白语的人越来越少,能创作新的地道的白语对联的人会更少,从这个趋势上看,此种对联将来可能会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白语对联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这里所谓表现形式,是指白族用汉白两种文字书写时,对联表现出的面目。白族用汉白两种文字书写对联,有六种方式。用古白文写,此其一。如:

汉译为:“江里水色清如油,山上月光白似雪。”

古白文是用汉字或者汉字偏旁拼组而成的。其个别的字尽管与汉字相同,读音则与汉字有异。古白文未经系统整理,尚不能全面记录白语。

以汉字记白音,此其二。如:

则打漠窝褒,古盖塞由母。

汉译为:“贼偷窝家公,鬼捉师娘婆。”

用汉字记白音,是在白语没有文字表达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办法。结果却为对联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其他民族,有些也有这种形式。

汉白对,全联看来都是汉字,但一部分为汉语,一部分记白音,此其三。如:

风吹盐巴,必喷必;

羊吃松毛,客衣容。

此联还有一个对句:“蛇抬酒药,枯达枯。”这幅对联,前一半与后一半亦即为汉语的部分与白语的部分意思一样。“风”与“盐巴”白语皆音“必”,“羊”与“松毛”白语皆音“容”,“蛇”与“酒药”白语皆音“枯”,取其同音之趣,使两部分好像是在互为诠译。

但是汉白对的两部分并不是互为诠释的。汉白对是两语混用。这种情形,犹如而今在 说汉语时夹杂部分英语。但汉语中夹英语,即使是为了追求时髦,也是来自语音间的交流,而汉白对则是来自民族夹居。因为单一的白族村寨,只讲白语,是不会出现这种对联的。

给汉字对联逐字注上白语拼音文字,此其四。如: qiox

hol

senb

guob

cvnl

hol

cai 秋

红 Waint xiap

zei

bit

zaox

xaip

feil 晚

这幅对联是送给退休干部的对联。汉字与白语拼音文参合书写,此其五。如:

忆往昔,必闲腊盖,tit tvt lai

tai 取;

看今朝,衫子马褂,vl aip linl nod nai。相传这是过去一位私塾先生写给一位打铁出身的新贵的婚联。

必闲,意思是鼻涕。腊盖,意思是邋遢。tie tvt,是拉风箱的声音。lai,指炉火正旺。tai,指用锤子打铁。取,将打成的东西放进水里淬火的声音。vl alp,本为开门响声,此指开门。lil nod nai,吹喷喇声,写结婚场场面。这幅对联也是一种汉对白。

完全用新制订的白语拼音文字书写,此其六。如:

Bil co gaip yont nax nax yud, Xuix get zop kuil de de sex。

汉译为:“风吹垂柳娜娜也,水滴石头得得然。”

书写方式就有如此多样,足见白语对联的成熟性。

(三)、白语对联的种类

白语对联,相对于汉字对联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对联来说,其种类还是比较齐全的。现所掌握的资料,就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咏物联,述事联,讽喻联,风景联,杂缀联,等等。

春联。如:

德者巧智慧者俏,真则容觅摹则多。

意思是:“从前哪有现在好,有时要想无日难。”联为施珍华先生于庚辰年春节所撰,2000年7月初笔者到他家时还贴在大门上。

喜联。应当说凡为贺喜而作的对联都在这个范围,但白语喜联还只见到婚联、建房联等 几种。

先说婚联。过去我国江苏北部和江西崇仁、永丰一带地方有一种风俗,就是订婚或者迎亲时,男家与女家或者说新郎与新娘要对对子,像“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传说那样。这种风俗白族也有,应当说是受汉族的影响。白族民间,在迎亲时,女方出对,男方对不出就不让迎娶,因此双方都要事先请对联高手参与迎亲活动。如:

东山脚的花好看,海门口的密甘甜。

这幅对联反映的就是这种风俗,东山脚是女家所在地,上联自然出自男方。海门口是男家所在地,下联自然出自女方。

这种风俗在白族地区已经很难见到了。据了解,目前只有在个别的边远山区还保留着。而今主要流行客人给结婚的人家送贺联。甸南王树生先生之子结婚,西中白文研究会猪老作了一副贺联,如:

喜酒下醉,慢饮三杯;

菜味甚薄,多添一口。新居联,包括上梁、乔迁等。如:

三阳喜照平安地,五福笑临吉庆门。寿联。如:

Cai

gai

svp svnd se

qiainl,Baip hhod yin

sua

yind yaf gux.汉译为:“红甲山松色常青,白鹤遐龄人不老。”全联仍带有汉语对联的痕迹。

挽联。如:

筛女次枯倒女次,哼登麻松白登麻。

此联传为一位大理人所作。汉译为:“小女子哭大女子,黑发人送白发人。” 咏物联。此类白语对联很多,如:

巩得巩派巩达裹,且德且kv且井元。

汉译为:“山旮山旯山樱桃,刺梗刺蓬刺小果。”

述事联。此类白语对联也很多。旧时不懂科学,以为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皆为神灵所 为,一遇天旱,便祭天求雨,而祭坛两边都要挂衣服相关的对联。如:

害墨倒特厄,车龙出女梦;

必碰巫吴真,亨利跪偷闹。

汉译为:“雷鸣闪电罢,红龙出天上;风吹雨打来,黑官跪路旁。”其所言“黑官”,是因为人们认为天旱是由没有良心的官员的倒行逆施触怒上天引起的。黒官亦因作恶多端深怕霹雳打在身上,故吓得跪在路旁。

讽喻联。大理喜洲就有一些例子。如:

举姑堤客,习科及梅。

汉译为:“嘴巴请客,心里关门。”劳果,即乐果,一种农药。风景联。如:

车格子那温龙夫,自如母务瑞买跳。

汉译为:“红格子上黄龙飞,白山母处雪马腾。”“红格子”与“白山母”均为山名。杂缀联。此类对联包括上述各类以外的对联。如:

呆窝狂只登,该树白当思。

汉译为:“猪睡朝前拱,鸡食往后扒。”

(四)、白语对联的基本特点

白语对联的基本特点,可以从对仗、语序、平仄、联文、落款、横批、上下联位置等几个方面来说。

对仗。段伶先生在《白族曲词格律通论》一书中说:“白语对联要求上下句的句意、词义、词性、构词形式、音韵位置相互工整对仗。”句意、词义如何相对,不大好理解,但词性、构词形式的对仗则容易说明。如:

音辣子千居千者,护且薪掐手掐勾。

汉译为:“吃辣子辣嘴辣舌,烧刺柴刺手刺脚。”

“音辣子”即吃辣子,“护且薪”即烧刺柴,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千居千者”即辣嘴辣舌,“掐手掐勾”即刺手刺脚,是动宾联合对动宾联合。应当特别说明的是,用汉字记音的白语对联,其词性不能以记音的汉字而应以白语本身来定。如“音”在汉语里是 名词,所记的白语是“吃”的意思,“吃”是动词,就只能按白语“吃”的意思定为动词。白语对联是否对仗,不能只看记录白音的汉字。有些从汉语译文看,对得不很工整,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白语对联本身对仗没有问题,只是汉译没有译好。一种是白语对联本身对仗有问题,汉译无法译好。属于前者,改正汉译就行。属于后者,则应首先解决白语本身的对仗问题。

语序。白语的语序同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有时候也同汉语有别:人称代词或表示人的名词作宾语在它的后边带助词no或ngo时,或者说在疑问句或否定句里,宾语都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数量词一般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形容词或者叠词作状语,也常常放在动词之后。白语对联也按照这种语序来安排词语。

在创作白语对联时,应当遵守白语的这些语法规则。但是据《白语简志》介绍,而今老年人或在白语调子里多采用和彝语相同的语序,干部和学生则喜欢用汉语相同的语序。汉语的语法正在对白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使白语的语序逐渐发生改变。

平仄。白语一般有8个声调,分别为31(松)、33(松)、35(松)、55(松)、21(紧)、42(紧)、44(紧)、55(紧)。松与紧,指发音“不仅表现在母音上,而且表现在声调上”。就是说即使调值完全一样,由于母音松紧的不同,导致意思上的差别,也是两个声调而不是一个声调。

联文、落款、横批、上下联位置。白语对联的书写,同汉语对联一样,都有联文和落款,联文与落款的安排方式,同汉字对联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联文写在中间,落款写在两边。纯白语对联基本都没有横批,给汉字对联的位置同汉语一样,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但有时上下联是不确定的。

(五)白语对联的“双解”特色

双解,是白语对联的一大特色,为此,人们还将白语对联叫做“双解对联”。所为“双解对联”,通常是指汉字记白音的对联。但这种对联事实上只有一解,因为联中的汉字是只表音而不表意的。严格的说,应当指那种说一副可以解出两个意思来的对联。白语对联中有这种对联。白语双解对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字面汉语可解,白语亦可解。另一类是按字面汉语不可解,但将白语汉译会出现两种意思。

白语对联,一般是人们将白语按其自身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但是前面说到的也有一部分是将汉语对联按对仗的形式翻译成白语,或者说在汉字对联上逐字加注白语着两种“白语对联”越来越多。严格地说,它们都只能算是汉语对联的白语翻译。但是白语对联将来若有更多的使用,或者说逐渐走向市场,可能会较多地采取这种创作方式。希望白族的同 道们多作些努力,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德泉:《对联通》。[2]《对联》

[3]段伶:《白族曲词格律论》 [4]赵怀仁:《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二篇:对联研究心得

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

对联,俗称对子,就字面意思而言它讲究对仗。所以对于对联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对仗工整。对联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就我组翻阅的书籍总结而言,一下有六项对仗格律要求: 1.字数相等。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否则如果字数不

相等就无法成对。这也是对联的基本要求。2.句式一致。这里的句式一致是指节奏形式一致,也可表示为音译的停顿。如五言的节律就不止一种:“二三式”“二一二式”“二一一一式”“一四式”。对于稍长的对联,半联不止一句,单上下联的句式也要相同。3.词性相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

宽松的地方。名词还分为若干小类,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而宽松的是不需要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

4.结构相应。这也就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

照应。就算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但也要做到结构相似,5.平仄相对。这也符合了中国具有抑扬顿挫之感的音乐感。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应该平仄声相对,这样才具有抑扬顿挫之感。而上联必须是仄声而下联则一定要是平声。这会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是多年积淀下的传统。6.内容相关。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内容相反,相

互衬托。如果上下内容不相连的话就只能是对偶句了。

以上就是对联的基本创作方法,也是本组同学通过研究而得到的。篇二:综合实践案例:对联的文化研究

走进对联,传承文明

——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案例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 张金兰

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3、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6、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7、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记录: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

访谈对象:张老师

访谈时间:2012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张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它们有什么用? 答: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问: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百度”网站搜索有关资料。(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

对联研究记录: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

研究人:张亚茹、张瑞琪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

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12年11月3日

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张瑞琪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

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 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篇三:对对联用字的研究(校本课程)巧遣妙用绽异彩

——对对联用字的研究

研究小组成员:林培俊(组长)、陈泽宏、陈少娥、陈伟佳、肖焕杰、周圆(汕头市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春节来临,当你路过家家户户的门口时,你是否会对各家门口贴着的红纸产生兴趣呢?或许你知道这做叫对联,可你是否懂得各副对联的含义?是否理解对联中某个字、某些字词的用意?是否知道对联中的用字技巧??? 这些疑问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兴趣。经过老师的介绍与讲解,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曾说过,“对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对联巨大的魅力,使我们对对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决定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然而,有关对联的知识范围极广,经过讨论,我们把研究的范围定为对联的用字技巧,希望能以此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1、通过研究我国的对联艺术,深入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初步掌握研究对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对对联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对联的赏析,对对联用字技巧的研究,学会举一反三,把研究所得运用到学习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要研究的课题范围,利用bbs进行网上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利

用课余与老师同学进行研讨交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或方向上进行修正,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炼课题,最后确定要研究的课题。

2、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等途径,开始收集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与信息,3、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林培俊

搜集资料:陈泽宏、陈少娥(去图书馆)

陈伟佳、肖焕杰、周圆(上网)

撰写报告:林培俊

(二)实施阶段(2013年 11月-2014年 4月)

按照阅读——体会——分析——提出见解的程序进行研究。

1、将资料搜集整理,精选出有关的重要资料,分析并进行初步交流;

2、深入研究资料,领会对联中用字意蕴,体会用字的艺术;

3、记录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定期与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交流并对课题研究的进展做一个小结。

4、分析、交流后进行整理,综合各人观点与指导老师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最后阶段(2014年 5月)

1、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2、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的心得体会,进行成果展示和总体评价。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文学!......................... 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饰的,因此散发着一种“典雅,精炼,优美”的古典韵味。我们可以慢慢品尝,细细咀嚼,从中汲取珍珠般的精华,润泽我们的心灵。对联有悠久的历史,随着

时代的发展,它不断积淀,不断发展,可以说,对联艺术“历久沉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都集中体现了很强的艺术性。对联既然是一种精炼的艺术形式,就必须使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内容与形式系统的统一起来,从而使人获得鉴赏的乐趣,增加各种知识,受到思想启迪。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字,长的可达几百字。种类繁多,有名胜联、集句联、行业联、谐趣联等。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等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字数相等,字音平仄,词语对仗,句法对称。因此,要称得上是对联,首先必须具...................

备这些特点,至于是不是一副绝妙好联,就要看作者的炼字和炼意的本领了。

鉴于对联艺术性强,文化意韵浓厚,涉及范围广,我们不可能全面研究,经过这段时间对对联用字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作联用字要平仄相协,音调和谐;对仗工整,炼字无痕。........................ 对联要求平仄相协,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为仄声,下联末句尾字为.... 平声。对联要按汉字平仄声(汉字分为四声,即平、上、去、入,除平声为平声外,上、去、入三声皆为仄声)来排列,上下联的字词要求平仄相协,读起来才铿锵有致。正如《文心雕龙·声律》中有文,“同声相应谓之韵,异音相从谓之和”,使人感受到联句的声调美和抑扬律。...............

一般来说,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因此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明确指出律诗中对仗的特点,但对联只有上联和...................

下联,比起律诗来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表现更为形象,更具多样化。正如《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因此,对联用字造句,要求鲜明恰当,对...................

仗工整,文雅清新,语繁蕴藉,联语要对人,对事,对物,对意。

对联,一般都是寥寥数语,为什么能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概括力和驾御文字的本领。对联讲究炼字炼意,作者常用精炼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读者创造出感情丰腴,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各种作品。因此,联语中的精炼独特的文字可以说是对联的“联眼”,它最能体现出联语的意境,突出事物的形象,高度表达出联语的意旨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正是“著一字,景尽现,意全到,情皆露,................而境界全出”。此外,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

对联中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对联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总之,作联要“平仄相协,音调和谐;对仗工整,炼字无痕”,才不失为一副美联,使人获得鉴..................┌

赏的乐趣。

二、对联的赏析

诗人臧克家把对联称做“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它的“别致”之处在哪儿?我认为就在汉字词句的巧遣妙用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也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文学,其艺术表现手法也日益增多,用字技巧更是各具特点。因此,对联具有很高的赏析价值。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如果只空谈理论,而不对对联进行赏析,那么就失去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了。在此,我们会挑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联,给合我们自己的见解进行赏析,跟大家共同研究和学习,体味其中的意韵。在对联中,名胜联的用字技巧最为精湛,只一字就能起到“一字传神”“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作用,使对联更增特色。一副名胜联就是一幅重彩的图画,将秀丽的景色跃然于纸上,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神往。如吉林龙潭公园有一联:

暖 松树之坚韧,松干之直挺。“疏”“劲”两字共同描绘出了树木的葱笼高大,郁郁青青,给人以视觉的真实感受。其次是“笼烟暖”与“锁月寒”,巧妙化用了“烟寒水月笼笼沙”一句, “笼” “锁”二字作动词,生动传神,把“烟”弥漫在柳树四周的迷朦和“月”柔柔地铺照在青松上的两种美境表现了出来;而“暖”“寒”意思相反,境界也相反,疏柳上迷朦的烟使人感到暖意,劲松锁月的倒影初看此联,上、下联首字嵌入“龙潭”的地名,很贴切,恰到好处。细品此联,首先是“疏柳”对“劲松”:“疏”字写出了柳树之多,柳枝之密;“劲”字道明了

使人感到寒冷,都给人以触觉的感受,更增添了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还有,联中注意到了动静结合,烟是流动的,月是静态的,一一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总体上看,联语将龙潭山的龙峰、潭水、疏柳、劲松、暖烟、明月糅为一体,动静相结合,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渲染,描绘出了一种葱笼、迷朦、雅逸的意境,令人真实地感受到龙潭山的绝佳风景。还有上下联平仄协调,对仗工整,用字精炼,“笼”“锁”二字境界全出,堪称美联。

一般来说,名胜联多带有永久性的特点,与胜迹互相映衬,融为一体,成为各地风光一个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又如杭州净慈寺有一联: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这是一副名胜风景联。作者乾隆是一位身为九五之尊的风流天子,他喜爱诗文,在位时曾多次南游,饱览了江南各地的名胜风景,本联就是乾隆游玩西湖净慈寺时留下的。

净慈寺座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作者不仅通过这副对联将净慈寺周围的景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而且运用了楹联中比喻、夸张的艺术技巧,将云间树色、竹里泉声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如上联的“云间树色千花满”,写的是远景、静景,它把云雾中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出现的奇异景色,形容为像长满着各种花朵,千姿百态,千娇百媚。下联的“竹里泉声百道飞”,是写近景、动景,将竹林里传出的淙淙泉水声比喻为从千百道竹缝间飞出一样传入耳中,似一曲清脆悦耳的动人乐曲。树色泉声,组成一幅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画图;耳闻目睹,令人如进入一种清幽高雅的仙境之中。

这副对联,不仅写景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且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用字讲究。如上联的“云间”对下联的“竹里”,“树色”对“泉声”,“千花”对“百道”,“满”对“飞”,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对得十分巧妙,恰到好处。尤其是上联的一个“满”字,把云间树色的生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像真的长满着千百种奇花一样,绚丽夺目;下联的一个“飞”字,将山涧的泉水声响描摹得活灵活现,好象泉水声真的从竹林中飞出传入人的耳中一样,形象逼真而又生动。它把净慈寺周围的山水神髓点透出来,对全联起到了画龙点晴的妙用,称得上是神来之笔。这副对联题在千年佛地净慈寺,是最恰当不过的。佳联与胜迹相结合、互相衬托,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了胜地的特色,而且使楹联倍添了诗情画意。

其次,有许多的名胜古迹还因文客骚人赋诗作词而名,所以许多联句集合前人的诗句或词句来表达,给对联增添上一层厚厚的文化色彩,更能感染人,而这种集句成联的技巧称为“集句法”。集句...篇四:《对联》教学总结与反思 《对联》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之前,教师在讲授这届课时所能用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多,这是由本课内容知识性较强的特点决定的。

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使原本平面的、单薄的课堂变得立体而丰富了,电子白板的运用,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变革。具体到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电子白板依托自带的资源库和导入的素材库,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完全由学生对教学顺序进行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打破了多媒体教学使用课件时的机械和僵化,课堂教学由教师的预设,转变为了师生的共同生成。

2.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是主要教学目标。利用放大镜、电子笔等设备,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归根结底,电子白板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学中不能过于倚重,本节课显现出的问题就是白板的运用与教学设计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白板有些喧宾夺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应该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放在首位,让电子白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够充分,有的同学跟着大家一起热闹,对于讲故事,猜对联都比较感兴趣,但却没有扎扎实实地掌握对联的常识,使得课堂的效率偏低。篇五:对联文化研究

对联文化研究

高一三班组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对联文化研究,对此作如下: 对联,可谓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历经千年而从未衰老,其魅力不言而喻。既是文化就有其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类文化相互交融,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现代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它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对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和调查,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了解对联。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最早的一副对联 公元 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 “ 桃符板 ”(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 “ 桃符板 ” 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种类有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或者与它密切相关。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5.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6.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7.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8.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从而显得别具一格。

对联的历史起源,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中,如:“渺能视,跛能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易传》中,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有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等等。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

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 “ 对 ”,又要有 “ 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 “ 对 ” ;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臵,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 “ 双音步 ”,一是一字一顿,叫 “ 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 “ 窗 ” 和下联中的 “ 门 ” 是平对平,“ 西 ” 与 “ 东 ” 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从调查结果分析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第三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联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联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现象——对联的历史以及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2、赏析对联的妙处,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利用所学的知识,初步学习对对联。

4、进一步掌握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课时安排:四课时(除课外安排时间)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对联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备用。

2、搜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准备师生互动。

3、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头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4、将学生分成①知识介绍组②故事讲述组③表演组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业联、名胜联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赏析。

2、收集有关对联的趣闻和历史故事,准备向同学讲述。

3、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逐步学习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活动过程:

1、学生个人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的办法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知识、历史、作用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班级集体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知对联——对对联——赏对联 第一个环节:知对联 小组活动

根据分组,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㈠知识介绍组:讲述有关对联的知识。要求学生以《我是对联》为题讲述对联的知识。侧重了解对联的历史、对联的写法、对联的类型、对联的要求等。㈡故事讲述组:讲述与对联有关的趣闻,名人典故,奥妙的奇联等。

A、趣闻与对联:

例如: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样一副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

个性化修改

话,联中上品。

B、名人与对联

例如: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三)小品表演组:奇联与趣事,故事原文如下,学生根据本故事改编为小品,进行演出。

清代才子纪晓岚关于对联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

“白龙寺内撞金钟” 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 “黄鹤楼中吹玉笛” 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出联考他: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一对之: “他生未卜此生休” 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 “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 “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

地的乡民:

“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

个性化修改

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 “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 "鹦有雌雄都叫哥”

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第二个环节:对对联 集体活动:

(一)小组对抗——对对联。

活动组织:将本班同学分为两个组,每组同学从自己收集或者自己创作的对联中,一共选择若干对联,为上联征集下联。以对出的下联符合要求的数目最多的组为胜,败组为胜组献歌一首。

(二)对联擂台

活动组织:从小组对抗活动中选出表现好的同学为擂主,由其他同学给出上联,由他对出下联,三个回合皆胜者为最后的胜者,游戏进入下一轮。第三个环节:赏对联

第一步:学生提供自己收集到的对联,用毛笔抄写好展示在黑板上,或者作成幻灯片在多媒体里展示。

第二步:同学们每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对对联进行赏析。

赏析可以从对联的内容上、思想上、语言运用上、表现手法上、修辞手法上等多角度进行。

第三步:学生发言,对自己选择的对联作出赏析。活动最后由学生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

个性化修改

第四篇: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一)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 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联曰: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点头的,也有摇摇头的,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东坡,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也忘了送客。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便赶忙去改写门联。改写后的门联如下: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说到做到,后来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这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

(二)见面有戏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情很深,常以联对成趣,他们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踏雪赏梅,佛印出上联,苏东坡对下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得活灵活现,“风翻绿竹”这种动态描写比起上联的“雪映白梅”的静态描写更加有声有色,尤胜一筹。有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把鱼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子想吃,看到窗外人影一闪,知道是佛印和尚来了。苏东坡心想:“嗨,好一个不吃斋的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就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在窗外已经看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向你请教一个字。”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是你说的把鱼搁到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有一天,苏东坡要去寺院,佛印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便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进来时看见佛印藏鱼,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上联是:

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的说,下联就对:

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好哇!真是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恍然大悟,知道上当了,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

苏东被贬到湖北黄州,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手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河岸上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

水流东坡尸(诗)

(三)下棋对句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下下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四)郊游对句

苏东坡和好友秦少游在郊外野游,遇一醉汉歪歪扭扭骑着毛驴回家,东坡笑着出上联:

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请秦少游对下联。少游放眼江中,即景对曰: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这副对联,写得神态活现,维妙维肖。

(五)兄妹对句

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亦称“苏氏三杰”。其实苏东坡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很有才华。苏东坡与小妹的感情很深,经常联对,甚至拿对方取乐。比如:

水仙子持碧玉簘,风前吹出声声慢(苏东坡出)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小妹对)据说苏小妹的脸比较长,苏东坡出联嘲笑妹妹。苏东坡的额头比较高,苏小妹也以联反唇相讥。这事成了流传久远的美谈。兄妹互嘲取乐的对联是: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还在脸上流。(苏东坡出)

身子尚在大门外,额头已到祖宗前。(苏小妹对)

(六)巧对船家

一次,苏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与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好吗?”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步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 讲口”与“ 港口 ”,按当地方音,当为同音词,“讲”读作“港”;下联“窑头”与“摇头”也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七)东坡戏对古代诗人诗词中常有一些名句,影响很大,有的竟然成了诗人的代名词。秦观写了一首有名的《满庭芳》词,第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山抹微云”成了秦观的代名词。柳永的《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的名句,时人就用露花倒影来称柳永。一次,爱开玩笑的苏东坡巧遇二人,于是一同去饮酒。席间,东坡乘兴把秦观和柳永的这些名句绰号组成了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此联虽为嬉戏之作,读来倒也别有情趣。

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县人。他儿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世称“三苏”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写作古文,终于精通六经百家学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两个儿子的才学自不必说,还有一女,名叫苏小妹,也是才思敏捷,颖悟非凡。苏洵常以此夸耀于人。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为父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最末一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按父亲说的办,请父亲先吟。”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长兄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来得是何等的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道: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小妹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欠雅欠实。小妹正在思索,远处传来杜鹃啼鸣,她以此吟出两句诗来,云: 宿花蝴蝶梦魂香。注: 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士,官至翰林大学士,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被贬官,病死常州。苏东坡的书法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的书法作品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诗文有《东坡七集》。画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②(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③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仁宗时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第五篇:聋儿识字学语研究

聋儿识字学语教学研究

曲沃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刘俊丽

电话:***邮编:043400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学前聋儿识字教学进行教育研究。在聋儿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聋儿语言训练基本方法,并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提出了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聋儿教学的方法。由此,提出了识字学语的依据,从聋儿识字学语的基本条件切入,分析了其方法操作的可行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直观演示法、语境游戏法、情景表演法、参观法、个别辅导法、家庭辅助法等,让学前聋儿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借助文字识读辅助语言学习。结果表明,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计划,并辅以多种适宜的方法进行早期聋儿识字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教育方法

一、引言

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是指语言康复训练时,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语言学习。我从事学前语言康复教学两年,尽管不是这类科班,但在教学中还是充满着激情去努力做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力求让聋儿识字学语效果达到最佳。我知道听障儿童要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知识是有限的,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交往就会丧失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的机会。他们入学时尚不具备学习活动所需的认知能力,然他们的视觉、味觉、嗅觉也许比耳聪人更敏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学前聋儿进行识字学语,充分发挥聋儿的视觉功能,拓展其语言训练的能力。因此,这两年,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这方面教学,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深感有所收获。我感到识字学语不仅能加速聋儿语言康复进程,而且能有助于帮助其掌握词义、句式和积累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记忆和提高思维能力,为聋儿与正常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日后随班就读奠定了基础,下面就如何进行学前聋儿识字学语的教育研究谈几点认识。

二、识字学语的依据

语言康复旨在使用听力残疾如同眼获得所要求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力求做到语言训练“视、听、说”一体化。

1、汉字的主要特点

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系指文字,也就是汉字,它是一种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汉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和一个意义单位,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现了具体、直观和形象。一般来说,辨认汉字字形,就能联想到字的音和义。同时,汉字的形、音、义还充分调动和使用了人的左右脑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功能。

2、聋儿识字学语的条件

聋儿识字,主要是认字,即看到字形,能读出字音,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知道字义。这使聋儿“以目代耳”的功能得到了发挥。要知道聋儿与正常儿童一样有着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由于听力残疾致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晚,思维能力形成较迟。因此,识字

学语,就是充分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文字的识读来帮助聋儿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可缩短聋儿语言康复的时间。

三、识字学语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适用于初学汉字的聋儿,主要学习名词、动词。方法是循序渐进

(1)认识词语卡片:在每天活动中,教师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幼儿认识卡片,从两三张开始,教师示范演示,让幼儿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跟读。(2)找出卡片,对已经教过的卡片,教师采用“找一找、看一看、对与错”的方法来复习,先是教师念一张卡片并伴有动作的演示,然后教师找出一张卡片,请幼儿来判断老师找的卡片是否正确,如错,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意思找出正确的一张卡片,运用此方法时注意,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听力差的幼儿一定要用实物、动作进行操作演示,对听力好的幼儿训练找卡片时,可不用动作演示,而且要避免无关动作和实物对所学词语的影响。

2、语境游戏法:此方法可运用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粮”,是儿童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让幼儿认识。以学习动词、形容词等比较适合。

3、情景表演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已经过半年以上学习的聋儿,因为这些孩子已初步学会了简单的表演,有的大些年龄的孩子已能理解情景表演中基本动作,而且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为学习简单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情景表演不要太复杂,要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来设计情景。

4、参观法:此方法运用比较灵活,可适用于识字初级阶段以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可运用于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幼儿让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过在参观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让幼儿知道参观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5、个别辅导法:此方法可运用于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优点可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缺点在于由于学习汉字比较枯燥,而且一个幼儿学,故竞争意识不够强,因此必须要有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才能让其专心学习汉字。

6、家庭辅导法:此方法同前,但一定要做好家长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教学方法运用实例: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实物、图片、字卡(词语卡片并附有拼音),以较为直观的形式来演示一个字的词义,使聋儿的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同时参与识字学语。初学汉字的聋儿可从简单的生动的真实的实物及图文并茂的图片、字卡中得到刺激、联想,就易记牢所教字的字形、字义及发音。如:学习“水杯”这个词语,教室里桌子上摆放着学生的水杯,老师给孩子接水,并让他们喝水,使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出示生字卡片“水杯”,并再次延伸教学内容,问学生“水杯在哪里?”——“水杯在桌子上”,“我们用什么喝水?”——“我们用杯子喝水”。还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均可以运用直观演示来辅助学习词语。如折纸时,老师出示纸并告诉幼儿“纸”的同时出示字卡“纸”让幼儿认读;如制作了一样东西就把这东西写成字卡让幼儿认读。最后可学说句式“谁用什么制作了什么?”。可以这样说,本法做到了形象记忆,印象深刻。

2、语境游戏法

创造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让聋儿在各种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存在及语言交流的需要,培养其语言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食粮”,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一书中指出:游戏可以促进其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只有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模,了解各种事物的特征并加快了认字能力的提高。如:当幼儿在玩水时,出示字卡“水”,让幼儿认识,并把字贴在墙上,当玩水时就让幼儿认读一边,然后玩,幼儿们就会很快记住词语“水”了。其次可通过语言游戏来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但运用时要尽可能结合聋儿平时生活所能感受到的事物。(1)在玩中认读词语:如认识词语“拍皮球”,老师先让聋儿玩皮球,在玩中问:“这是什么?”然后告诉他们这是“皮球”让幼儿学说,再拿出字卡让其进一步认读,这样,对“皮球”这个字有了理解,其后,拍皮球示范,并让聋儿跟着拍皮球,这时就教“拍”这个动词,并出示词语卡片“拍皮球”使其知道其短语的含义。(2)开展选字游戏:当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了一些词语卡片,就可在黑板上贴许多动物彩色图片,同时将相应的字卡放在一个布袋内,聋儿则围成一圈坐好,教师让聋儿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下,花落在谁的手中,就叫其从袋中摸出一张字卡,要求认读后在黑板上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说对了,配对了,大家鼓掌继续游戏,说错了,配错了,可请其他幼儿加以纠正,然后继续游戏。

3、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适用于有一定表演能力聋儿,它类似演员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也称为“角色扮演”是象征性游戏的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6——7岁的幼儿运用此方法比较适合。但也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情况 内容,如: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可让其做“找娃娃”让其认识词语“娃娃”,大些幼儿可教简单的句子“我找娃娃。”或“我抱娃娃回家。”等,逐步加深难度。中期时,可以在情景表演中加入形容词,到最高阶段可进行有情景的表演,如:看图讲述《饭前洗手》,请幼儿扮演姐姐和小明,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逐一理解与认识故事中的每个字、每句话的含义。还可让幼儿身上带着字,然后请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字去找朋友,总之,运用此法时,要避免单一性,要让幼儿学习一样的词语可表演的形式多样性。不断的巩固所学词语。

4、参观法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带幼儿去超市、水果店、小菜场等等地方,让幼儿寻找自己认识的字,这不仅能扩大幼儿眼界,发展其智力与语言;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识字学语的兴趣。如:我班的郑贺阳,自从进行识字学语后,每当看到认识的字,就会对我们说,而且显得特别的兴奋和自豪。他奶奶常对我们说“我孙子已认识许多字了,走到路上,他老给我们说他认识的字。”

5、个别辅导法

聋儿由于听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及语言启蒙的早晚,致使聋儿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每天除了进行正常的语音、语句操练外,还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每位聋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个别识字学语辅导,就是细化集体活动时所学的内容,让识字学语得到进一步强化,使聋儿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这样做,对轻度聋儿,可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牢固的记住所学的字。而对重度的聋儿,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需要。

6、家庭辅导法

家庭教育延伸了聋儿在幼儿园里语言训练的内容,家庭对聋儿来说是一个更加亲切、自然的环境,尤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内容的丰富、形象、直观,更便于其识字学语,另外,家长往往最了解孩子的习禀性和兴趣,与其接触的时间也较长,这样会更有效、更自然地引导聋儿识字学语。

五、参考文献:

〔1〕 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

〔2〕 李梵编著《汉字的故事》

〔3〕 周兢、等《聋儿早期康复教育》、〔4〕 郑慧琦、胡兴宏《学校教育科研指导》

下载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白语对联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案例:对联的文化研究

    走进对联,传承文明——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案例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张金兰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

    奇特有趣的多音字连语对联(含5篇)

    奇特有趣的多音字连语对联从前,有户卖豆芽的店家贴出了一幅奇特有趣的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仅用了一个“长”字重复14次,就写成了如此趣脸,实在是构思巧妙,独......

    鼓励学生学习的语言和对联[5篇范文]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4.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

    《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设计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小学 徐红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对联集锦

    名胜〃北京 001 昼永琐窗闲,竹边棋墅 日迟帘幕静,花外琴声 (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之一) 002 心澹水木秀 兴幽鱼鸟闲 (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之二) 003 胜赏寄云岩 万象总输奇秀 清阴留竹柏......

    对联

    1、顺心生意年年旺,如意财源日日来。2、平安富贵福星照,吉祥如意好运来。3、一帆风顺兴骏业,万事如意展鸿图。4、迎新春人兴财旺,贺佳节富贵吉祥。5、新春大吉鸿运开,佳年顺景财......

    对联

    对联拟写 对联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它凝炼集中地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与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它还具有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琅琅上口的特点。训练拟......

    对联

    初婚情侣成佳偶;一对妙龄结玉缘。初见钟情今作伴;一堂大喜始膺门。初夜入宵成美事;二人惬意度良辰。初举首登各题雁塔;二龙际会云集巫山。初衷结玉盟金鸾争翥;二姓成连理骏马齐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