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林莘老师《蟋蟀的住宅》有感(最终版)
丹桂飘香,嗅到妙课一堂
练市小学
黄妙英
10月9日下午,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一齐于多功能报告厅观看了2012年“千课万人”视频――林莘老师的一堂课。虽然是几年前上的课,但是“千课万人”不愧“千课万人”,名师不枉名师,让我感受颇深,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从教才第3年的新教师,要经验没有经验,论能力能力短浅,唯有多听课,多反思,求进步,求发展。下面,我就这堂课发表一些我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本堂课,林莘老师以默契大考验亲切地走进课堂,对比“宅”字的繁体写法和简体写法,继而过度到“住宅”,强调住宅是人居住的地方,蟋蟀居住着人才居住的“住宅”,区别于别的动物的“窝”,可见其舒适性。如此亲切的导入,引人入胜,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向往。
林莘老师又列举了作者法布尔《昆虫记》中几部篇目:《蜘蛛离乡记》、《随风旅行的圆网珠》、《夏日音乐课》、《神奇麻醉师》,巧妙地进行了课外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接下来的环节是读课文,捕捉概括词的信息。学生们轻松地找到了“出名、选择住宅、样子、挖掘”等关键词。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将找到的答案快活洒脱地写在黑板上。谁说板书必须工工整整毫无瑕疵的?孩子们的字稚嫩却可爱极了。此时,林老师的手里仿佛牵引着一条风筝线,一松一放,一拿一捏,孩子们思绪乘风飞扬,林老师小心翼翼随风追逐。
在课中,林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边做记号边思考,并提出问题:蟋蟀选住宅和别人一样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又是别出心裁,她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蟋蟀和别的昆虫(苍蝇、蚊子),学生兴致高昂,表演的同学演得活灵活现,表演让文字活起来了,表演让文字立体起来了。在愉快的表演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学习了知识,在欢乐的笑语里,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以为林老师的本事只有这些,那就大错特错了,表演后紧接着朗读。朗读是语文的重点,朗读是语文的生命,老师范读得生动传神,孩子们读得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听者身临其境,闻着赏心悦目。
还有一个环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就“每当夜深人静时,蟋蟀就在住宅前的平台上弹琴。”这句重点的拟人句,林老师让学生就着轻柔的音乐,来回诵读,反复体悟。身边的老师悄悄议论,她觉得这句不用花太多时间去上。然而千课万人的老师一定是经过无数的磨课和推敲才有今天的课堂,所以我仔细想了想这个板块,愚认为林老师如此安排非常有道理。舒适的住宅让蟋蟀有弹琴奏乐的闲情雅致,琴乐和鸣的蟋蟀给住宅增添了幸福感,拟人亦不单再是拟人了,那是真正的高档住宅、豪华别墅。朗读中,孩子们的体悟多深呐!
在林老师的课堂中的孩子是幸运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演、画、读、听、写等等。新课标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课改推崇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意在构建一个基于网络、基于研究、基于交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思索、探究、交流,升华知识。要实现该目标,应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当然,金无足赤,愚以为,林老师的小缺点是偶尔普通话不够标准。我平时也是,不像普通话测试,在紧张的课堂里要注意说的每个字,实属不易。普通话是教师基本素养之一,要想在课堂中做到准确和无差错,要靠平时的锻炼和磨炼。
14年,我通过教师编制考试进入教师队伍,当时面试的课文就是这篇《蟋蟀的住宅》,所以今日坐在下面认真倾听,更是感同身受,仿佛昨日之境又在眼前。想到自己和名师的差别,想到三尺讲台上的我的稚嫩和笨拙,我想我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我时常在思考,做老师,聊以自慰的是什么?
今天我明白了,做老师,欣慰的是见到孩子笑靥如花的纯真天性,看到小手如林的活泼课堂,当然,还有可喜的成绩、自由的发展、自信的胸膛„„
我愿聆听更多这样优秀课堂的声音,愿结识更多和林老师一样甚至比她更优秀的老师,愿朝着向优秀教师看齐的目标努力进取,我也知道陪伴我的孩子们就在我身边,而努力与进步就在当下。
第二篇: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范文)
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老师执教的三下文艺性说明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语言生动有趣、运化随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林老师从文本中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切入,紧扣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用对比、画图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领悟文本,感受作者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让学生用写话的方式体会这种手法的妙用,值得我们学习:
林莘《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学写“宅‘穴”。
2、学习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精神和热爱自然、执着求真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写生字
1、象形字入题:(出示图:象形字“宅”)像林老师这儿有一幅画(出示图)看,像什么?(房子,真厉害,一眼认出。其实它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一个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谁会给这个生字组个词?【板书:住宅】学写生字“宅”。
2、(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住的住宅呢?
3、我们把蟋蟀当成虫子了,可在作者的眼里,它哪里是虫子,分明是(人)啊!所以作者才把它住的洞穴称作住宅。
4、出示《昆虫记》中的一些文字标题,体会富有人情味的拟人写法。
《狼蛛的家庭生活》 《天生攀岩家》
《蜘蛛离乡记》 《螳螂的爱情》
二、默读全文,梳理课文内容
1、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2、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学生交流并板书:选择住宅、住宅工具、搜索住宅、住宅样子、修建住宅)
这些内容全都围绕什么来写?(住宅)“住宅”是题目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重点。
(今后我们写文章也要扣住题目中像住宅这样的关键字眼,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3、哪些部分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
(咋们说话些文章不仅要有条理有顺序,也要有详有略。)
三、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1、阅读思考
听说蟋蟀选择住宅非常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找出关键词做上记号
2、文字再现
读懂了吗?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虫了,我要随机采访几只昆虫,看看他们是怎么选择隐蔽所的?
哇,昆虫甲,这儿臭气熏天,你们怎么住在这么脏兮兮的犄角旮旯?你们会在这儿呆一辈子吗?原来这只是——临时的隐蔽所。你花很长时间才找到这洞穴吗?这就叫——得来不费功夫。
昆虫乙,带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话是——弃去毫不可惜。
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板书:抓住关键】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大家在这些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了吗?
诶,蟀哥躲哪儿?你怎么不像他们图个简单随便找个地儿?(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求真高啊!)你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你的住宅有什么标准条件吗?(排水优良、光线温和)
3、师生对读 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我大多~~~ 而你们常常~~~ 我的隐蔽所~~~ 而你们一定~~~ 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舒服的住宅是~~~~
4、小结写法
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他们一个随随便便,随处均可安家,用一个词语概括——随遇而安。而蟋蟀认认真真,非常讲究,那就是?——慎重,这就是作比较 【板书: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法布尔最爱用的秘密武器。
5、学习生字
今天要学的生字都在这个自然段,再读一读、记一记。这些生字中最难写的、最容易写错的是——蔽(学写“蔽”)
四、画住宅说住宅,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1、指名读文
这么挑剔的蟋蟀,建造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同学接力读第5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在脑中想象,画脑图,注意把文字化为画面。
2、图文对照
简笔板画:你们看,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弯弯曲曲的隧道,就是蟋蟀的住宅,这样画对吗?谁发现了错误?
品读:门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对这蟋蟀的住宅图有意见吗?
(门口应有草半掩着)为什么?(若门口没草,不安全;若门口全是草,遮住了阳光,挡住了空气,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找不着家了。)
这句话中哪个词在提醒你不能这么画?“半掩”是最佳设计,这“半”字四两拨千斤、举足轻重呀!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品读:一条倾斜的隧道 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倾斜,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我也不知道,接下去把这句话读完。(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有时句子不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却暗示着重要的信息!谁读懂了?(若隧道向下倾斜,下大雨时,水会往洞里灌,蟋蟀会被淹死的。只有向上倾斜,水才会立刻排掉,加上阳光的照射,隧道才会立刻干的。说明蟋蟀解决排水这样大难题是相当地有水平啊!)所以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聪明 用心 富有情趣)
3、对比读文
同学们,关于蟋蟀的住宅,我却看到很多这样的文字介绍。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土穴中、草丛间,新建的洞穴只有一个出口。
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板书:人】
4、读悟写法
法布尔到底怎么把蟋蟀当作人,你能不能在这段话中也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学生通过读、划、议,可以有以下发现:①一个叠词:弯弯曲曲——合理的设计。②准确数字:九寸深、一指宽——准确的建造。③拟人的动作: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相当讲究。④形象的比喻:一座门、平台——珍爱生命保护自己。⑤决不去碰——有意志有情感)(蟋蟀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师、设计师,里里外外考虑周密细致、居安思危、步步精心。)
5、阅读延伸
这就是法布尔的语言,透过他的语言,我们发现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这些蟋蟀还是虫吗?分明是——可爱的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人啊!【板书:虫——人】这就是法布尔语言最大的特点,这就是《昆虫记》语言最大的特点。
食粪虫的美餐:
一堆牛粪的周围,竟出现了如此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场面!从世界各地涌向加利福尼亚的探险者们,开发起金矿来也未曾表现出这般的狂热。
太阳还没有当头酷晒的时候,食粪虫已经数以百计地赶到这里。它们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种类齐全,体型各异,多种多样,密密麻麻地趴在同一块蛋糕上,每只虫子抱定其中的一个点紧锣密鼓地切凿起来。那些小字辈们,暂时站在一边,只等强有力的兄长大动干戈时有小渣渣滑落下来,它们前去加工成碎屑。在他的《昆虫记》对上千种昆虫进行这样精彩的描绘。在《昆虫记》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蜘蛛离乡记》、《园蛛:我的邻居》、《圣甲虫的造型术》、《螳螂的爱情》等,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
6、迁移运用
听,什么声音?(蟋蟀的叫声)平常而普通的叫声嘛,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晴朗的夜空、宁静的原野,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朗读)
蟋蟀爸爸出来了,蟋蟀妈妈出来了,他们琴瑟和鸣——(学生朗读)所有的蟋蟀都出来了,他们在集体合奏小夜曲啊!——(学生朗读)
这真是浪漫温馨的时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仿佛听见什么声音?也像法布尔那样带上你心中对蟋蟀的爱,也来有趣的、诗情画意的、富有创意的表达吧!(学生仿写)
五、总结升华,感受精神
文章学到这儿,喜欢这些蟋蟀吗?想看《昆虫记》吗?再次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作者。
(图)这是年轻的法布尔:头戴宽边草帽,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图)时光走过了四十年,我们又看见了他的身影:年华老去的法布尔,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可不变的是他的头上依然戴着宽边草帽,手里还是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永远挂着孩子般的微笑„„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最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他守了30多年的荒石园,从此消失了,但我们仿佛听见他对我们说:孩子们,来吧,快到我的昆虫世界吧。
第三篇:林莘《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林莘《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学写“宅‘穴”。
2、学习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感受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精神和热爱自然、执着求真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写生字
1、象形字入题:(出示图:象形字“宅”)像林老师这儿有一幅画(出示图)看,像什么?(房子,真厉害,一眼认出。其实它是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一个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谁会给这个生字组个词?【板书:住宅】学写生字“宅”。
2、(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住的住宅呢?
3、我们把蟋蟀当成虫子了,可在作者的眼里,它哪里是虫子,分明是(人)啊!所以作者才把它住的洞穴称作住宅。
5、出示《昆虫记》中的一些文字标题,体会富有人情味的拟人写法。
《狼蛛的家庭生活》 《天生攀岩家》
《蜘蛛离乡记》 《螳螂的爱情》
二、默读全文,梳理课文内容
1、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2、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再读全文,在你感兴趣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学生交流并板书:选择住宅、住宅工具、搜索住宅、住宅样子、修建住宅)
这些内容全都围绕什么来写?(住宅)“住宅”是题目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重点。(今后我们写文章也要扣住题目中像住宅这样的关键字眼,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3、哪些部分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
(咋们说话些文章不仅要有条理有顺序,也要有详有略。)
三、角色扮演,品味关键词句
1、阅读思考
听说蟋蟀选择住宅非常有名,写在哪个自然段?好,现在请大家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有什么不同?②用序号标出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找出关键词做上记号
2、文字再现
读懂了吗?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虫了,我要随机采访几只昆虫,看看他们是怎么选择隐蔽所的?
哇,昆虫甲,这儿臭气熏天,你们怎么住在这么脏兮兮的犄角旮旯?你们会在这儿呆一辈子吗?原来这只是——临时的隐蔽所。你花很长时间才找到这洞穴吗?这就叫——得来不费功夫。
昆虫乙,带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话是——弃去毫不可惜。
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板书:抓住关键】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大家在这些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了吗?
诶,蟀哥躲哪儿?你怎么不像他们图个简单随便找个地儿?(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求真高啊!)你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你的住宅有什么标准条件吗?(排水优良、光线温和)
3、师生对读
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我大多~~~ 而你们常常~~~ 我的隐蔽所~~~ 而你们一定~~~ 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舒服的住宅是~~~~
4、小结写法
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他们一个随随便便,随处均可安家,用一个词语概括——随遇而安。而蟋蟀认认真真,非常讲究,那就是?——慎重,这就是作比较 【板书: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法布尔最爱用的秘密武器。
5、学习生字
今天要学的生字都在这个自然段,再读一读、记一记。这些生字中最难写的、最容易写错的是——蔽(学写“蔽”)
四、画住宅说住宅,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1、指名读文
这么挑剔的蟋蟀,建造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同学接力读第5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在脑中想象,画脑图,注意把文字化为画面。
2、图文对照
简笔板画:你们看,朝着阳光的堤岸上,这弯弯曲曲的隧道,就是蟋蟀的住宅,这样画对吗?谁发现了错误?
品读:门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对这蟋蟀的住宅图有意见吗?
(门口应有草半掩着)为什么?(若门口没草,不安全;若门口全是草,遮住了阳光,挡住了空气,甚至可能连自己都找不着家了。)
这句话中哪个词在提醒你不能这么画?“半掩”是最佳设计,这“半”字四两拨千斤、举足轻重呀!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品读:一条倾斜的隧道 这隧道的特点是(倾斜)倾斜,到底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我也不知道,接下去把这句话读完。(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有时句子不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却暗示着重要的信息!谁读懂了?(若隧道向下倾斜,下大雨时,水会往洞里灌,蟋蟀会被淹死的。只有向上倾斜,水才会立刻排掉,加上阳光的照射,隧道才会立刻干的。说明蟋蟀解决排水这样大难题是相当地有水平啊!)所以读书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这些关键语句那么准确,同时让我们看到怎样的蟋蟀?(聪明 用心 富有情趣)
3、对比读文
同学们,关于蟋蟀的住宅,我却看到很多这样的文字介绍。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土穴中、草丛间,新建的洞穴只有一个出口。
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板书:人】
4、读悟写法
法布尔到底怎么把蟋蟀当作人,你能不能在这段话中也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学生通过读、划、议,可以有以下发现:①一个叠词:弯弯曲曲——合理的设计。②准确数字:九寸深、一指宽——准确的建造。③拟人的动作: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相当讲究。④形象的比喻:一座门、平台——珍爱生命保护自己。⑤决不去碰——有意志有情感)(蟋蟀真是了不起的工程师、设计师,里里外外考虑周密细致、居安思危、步步精心。)
5、阅读延伸
这就是法布尔的语言,透过他的语言,我们发现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这些蟋蟀还是虫吗?分明是——可爱的人,有血有肉、有智慧有思想、有丰富情感的人啊!【板书:虫——人】这就是法布尔语言最大的特点,这就是《昆虫记》语言最大的特点。食粪虫的美餐:
一堆牛粪的周围,竟出现了如此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场面!从世界各地涌向加利福尼亚的探险者们,开发起金矿来也未曾表现出这般的狂热。
太阳还没有当头酷晒的时候,食粪虫已经数以百计地赶到这里。它们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种类齐全,体型各异,多种多样,密密麻麻地趴在同一块蛋糕上,每只虫子抱定其中的一个点紧锣密鼓地切凿起来。那些小字辈们,暂时站在一边,只等强有力的兄长大动干戈时有小渣渣滑落下来,它们前去加工成碎屑。
在他的《昆虫记》对上千种昆虫进行这样精彩的描绘。在《昆虫记》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蜘蛛离乡记》、《园蛛:我的邻居》、《圣甲虫的造型术》、《螳螂的爱情》等,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
6、迁移运用
听,什么声音?(蟋蟀的叫声)平常而普通的叫声嘛,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
晴朗的夜空、宁静的原野,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朗读)
蟋蟀爸爸出来了,蟋蟀妈妈出来了,他们琴瑟和鸣——(学生朗读)所有的蟋蟀都出来了,他们在集体合奏小夜曲啊!——(学生朗读)
这真是浪漫温馨的时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仿佛听见什么声音?也像法布尔那样带上你心中对蟋蟀的爱,也来有趣的、诗情画意的、富有创意的表达吧!(学生仿写)
五、总结升华,感受精神
文章学到这儿,喜欢这些蟋蟀吗?想看《昆虫记》吗?再次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作者。(图)这是年轻的法布尔:头戴宽边草帽,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图)时光走过了四十年,我们又看见了他的身影:年华老去的法布尔,满脸皱纹、老态龙钟,可不变的是他的头上依然戴着宽边草帽,手里还是握着他的宝贝放大镜,嘴边永远挂着孩子般的微笑„„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最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他守了30多年的荒石园,从此消失了,但我们仿佛听见他对我们说:孩子们,来吧,快到我的昆虫世界吧。
评林莘老师《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任务时, 人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陷入“工具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等纯理性窠臼,不走“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老路。做到既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严谨、科学,又充满情趣,展现自己的魅力。林莘老师《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的教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于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其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的效果,颇值得我们深思与总结。
一、紧抓“拟人”特点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作为小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课文,编者的意图之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观察,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说明文语言严谨,富有条理,但与叙事性文章相比,相对枯燥乏味,其教学容易陷入“就事论事”,把课文的内容归纳为几条干巴巴的“条条道道”。《蟋蟀的住宅》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文章的语言看似平实,其实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怀。林莘老师抓住文章“运用拟人手法”这一显著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章的作者对话。从揭题时的设疑:明明是洞穴,怎么说是住宅?到角色扮演其它昆虫与蟋蟀的对话;从作者其它作品的名称中发现—— 这些题目都有人的味道,到品读“住宅结构”后的转换角色朗读:这还是虫吗?它就是人呀„„教者在用教学实践演绎文本的“拟人”写法,挖掘文本自有的情趣魅力,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本语言,感悟作者之情感。还值得一提的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两次插入对作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一段名言,这有助于学生在与作品对话的同时,与作者对话,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对昆虫之喜爱与认真细致的观察,从而更全面了解作品,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多法激趣品文
采用多种方法,让阅读过程充满情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徜徉在语言之途,领悟语言文字的奥秘,感受言语之美,体悟表达之巧,形成言语之能,是林老师这节课的最大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处:
1﹒趣解课文题目。文章的题目比较新奇,教者用象形字揭题,让学生在猜字中引发悬念;再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区别及联系,引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激发学习的兴趣。2﹒创设情境趣读。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选择住宅”部分。让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苍蝇、小飞虫、蟋蟀选择住宅,然后通过“采访”,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握“毫不可惜”“不费功夫”“慎重”三个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形象地理解别的昆虫和蟋蟀选择住宅的区别,清晰地懂得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标准。再通过情趣盎然的引读、分角色读、对比朗读,让学生深刻地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妙处。
3﹒图文对照美读。用“画住宅,说住宅”的方式学习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蟋蟀的住宅图,然后让学生代表上台,对照文字,展示作品,在师生评价的过程中点出蟋蟀住宅的几个关键词:堤岸、隧道、倾斜、弯弯曲曲、半掩、草。帮助学生了解其设计特点、作用。目的是让学生用图画还原课文,将蟋蟀的住宅立体式展现在脑海里。紧接着老师遮住这段话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对照图画读出原文。这样从文到图,又从图到文,反反复复,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同时掌握边读书边在脑中画图的读书方法,做到得意、得言,又得法。再接着,播放蟋蟀在平台上吟唱的视频,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在情景交融中,让学生美读课文,以进一步领悟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文字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三、力求读写共振
王尚文先生在《语言·言语·言语形式》一文中比较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其他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即教材“说了什么”,而语文课学的不仅要学习言语的内容,还要学习言语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本节课,教者并没有安排动笔的练习,但是注重了从“写”的视角去解读和处理文本,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是“怎么说”的。比如强调课文题眼的作用,引导学生写文章也要扣住题眼。又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提出: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把其他的昆虫拉进来放在一起写呢?让学生深刻认识对比手法的运用之妙。再如,利用画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还有,在阅读过程中多次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让学生明白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整节课,教者注意引导学生品读、领悟、积累,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这种对“写”的指导是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一种渗透,但效果很明显,对读和写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勿用置疑,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的累积,“写”的能力肯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林老师的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又充满了清新的情趣,使语文的魅力自然地展示出来,所以学生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但笔者觉得,在品味语言,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方面似乎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以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另外,可能是时间太紧的缘故吧,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的书写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第四篇:蟋蟀的住宅反思(林峰)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想把“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但这样一来就需全篇解读文本,不仅要去感悟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有修建的艰苦,在第一课时显得量上过大。该从哪儿入手呢?还是从题目中的住宅入手吧。
1、引题设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3、课堂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为了实践“优化课堂作业时间”这一主题,我也有意识地把作业引入课堂,如字词巩固、课文填空,努力想实现“实在、扎实”的课堂教学,却因占据的时间久而匆匆带过。
4、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是受 郑老师提供的“广告词”的启发,觉得这样一来可对蟋蟀的住宅特点有更深的认识,也把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带入课堂,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因为曾学过“鸟的天堂”一课,曾有过写“导游词”“广告词”的练习,也想把这一活动走向深处,可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没有在课堂上开展。不过提供的两篇范例倒给学生很好的启示,让很多学生在拟写广告语时又有了新的补充。
第五篇:《蟋蟀的住宅》教学有感
《蟋蟀的住宅》教学有感
七一路二小 轩兆林
蟋蟀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法布尔笔下的蟋蟀更是有趣。今天我满心欢喜地走进教室,告诉孩子们学习的内容《蟋蟀的住宅》,预习过课文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不加掩饰的兴奋。
课堂伊始,我盯住了“住宅”二字,引导孩子们讨论什么叫“住宅”?聪明的孩子们很会联系生活实际,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作者把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本课最突出写作手法:拟人。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是被激发了出来,纷纷表示要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跟随学生的脚步,观完外部赏内部,大家被这伟大的工程深深吸引,对于蟋蟀的“住宅”赞不绝口,甚是好奇蟋蟀到底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虽然课文中给出了详细的介绍,但缺少实际观察的孩子们读这些“生硬”的文字时,是很难理解蟋蟀建筑住宅的艰辛及住宅落成时工程的伟大。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来扮演蟋蟀。起初,由于害羞和难为情,竟无一人敢于尝试,在我的百般鼓励下,侯浩天,班里最是活泼开朗的孩子,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我不知道我表演的对不对,但是我想试一试。”一时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众目睽睽之下,“侯蟋蟀”开始了他的挖掘工程,只见他有模有样的往地上一趴,两只手不停的摇摆着,腿也不停的往后扒拉着土,手忙脚乱的他突然停下来,“老师,蟋蟀有四只脚,两个钳子都各有分工,我的不够怎么办?”他的细心让我欣慰,看来他在思考,但我笑之不语,一些学生紧锁眉头,看来也在帮忙想办法。“有了,老师,我可以找我的好朋友来帮忙吗?”我窃喜我的突发奇想,看着俩人的默契配合,演绎了蟋蟀建筑住宅的全过程,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佐藤学在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并建构和他人的联系。”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更能提现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二人刚结束表演,教室里小手如林,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每位“蟋蟀”还在建宅结束后主动发表感言:“我今天累坏了,不过我很自豪,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这么小的身材,能建出这样的豪宅,你不觉得我很伟大吗?”情境教学法是我从教多年屡试不爽的教学手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把他们带入角色,入情入境的体会人物情感,这种代入感会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一节课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没有了我的“唠唠叨叨”,孩子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有趣了,相信这节课会印在他们的脑海深处。
文字 轩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