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小故事5篇

时间:2019-05-14 20: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希腊哲学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希腊哲学小故事》。

第一篇:古希腊哲学小故事

古希腊哲学三贤的小故事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其师徒间有几个比较著名的故事

1.柏拉图的启示(恐为后人假借希腊贤哲之名杜撰)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2.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位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3.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后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一遍后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时,有八成的学生举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位学生举了手,这位学生便是柏拉图。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亚里斯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对这二者的选择还有一个故事: 曾经,柏拉图讲述自己对人的含义的定论: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于是,亚里士多德便想出了办法来推翻老师的谬论

他将一只公鸡的毛全部拔光立于众人面前,和他的老师开了一个玩笑: “这就是老师的„人‟!”

古希腊哲学艺术

[ 小故事大智慧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时间:2009-2-22 10:35:03 ]

求知

一个青年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劲儿。”

评: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必须首先有获得知识的紧迫感,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

智救故乡

莱普沙克斯城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的故乡。阿那克西米尼曾随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波斯,军队攻打莱普沙克斯城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燹。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城!”哲学家大声回答说。亚历山大听后目瞪口呆,然圣命既出不可收回,于是莱普沙克斯终因哲学家的智慧而幸免于难。

评:从反方向思考问题,有时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大圆圈和小圆圈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评:知识无边,学海亦无涯,先贤用精当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点灯找人

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 :“你有什么希望尽管讲,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第欧根尼爬进自己所住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只希望你让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在我身上的阳光。”

评:张扬个性,傲视权贵,不趋炎附势,不与之同流合污,正是哲学家可爱的独特之处。

更大的荣耀

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评:言语是幽默讽刺的,内容却是赞美对方的,这是机警的语言艺术。

一言不发

有个人在交际场合一言不发,哲学家狄奥佛拉斯塔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傻瓜,那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

评:交际场合中的沉默并不等于金。

不同之处

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回答说。

评: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简单两个字——活着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教授说:“下面我们不谈屁,谈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无论你怎样选择,都有理论基础。”

我赶紧说:“我要捡起西瓜,丢了芝麻。”

“很好。”教授说,“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那我就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你解决问题的顺序十分正确。”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我既要砸烂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很好,你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一切旧的事物必然灭亡。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烂西瓜。既要捡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只有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怎么办?”

“你这才算对辩证法入了门,重要的是:矛盾的双方不仅对立,而且有它统一的一面。你吃掉西瓜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你要砸烂西瓜,也并非不合理。只有将二者统一,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斗争。”

关于李嘉图的投资故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对英法战争的豪赌。1815年6月14日,英国政府发行了一笔庞大的战争债券———3600万英镑。这个金额大到超过了英国当时全国经济总量的10%。当时拿破仑军队势如破竹,横扫欧洲大陆,伦敦股市一路下滑,投资者信心也跌倒了低谷。李嘉图仔细研究了两国军力及地形地势等要素,做出了英军可能获胜的判断。他以较低价格承包了大量的政府债券。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与威灵顿将军展开了殊死决战,而这也是各大投资者对战争预期的巨大赌博之时。6月21日晚11 点,当威灵顿将军获胜的消息传至英国时,英国债券价格如火箭一般急速升值,李嘉图也达到了个人投资生涯最辉煌的一刻。有趣的是,他在此前曾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听从劝言,小心翼翼地购入了5000英镑,但因担心英国战败,彻夜难眠,第二天便匆匆出货了。

第二篇:古希腊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史专题论文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20134531 姓名:郑冲

何为真正的教育?

——结合尼采的《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谈谈我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郑冲 20134531 通信工程学院

本书中,尼采通过两个另类大学生,一位年老的哲学家及其弟子在莱茵河畔的对话主要表达了尼采对德国教育机构现状的批判,他说道:

“在现代,有两股貌似相反、就其作用而言同样有害、就其结果而言终于汇合的潮流,统治着我们原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是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另一方面是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1] 尼采的演说,既是对19世纪德国教育制度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德国教育发展趋势的推理,更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走向的精准预测。

那么何为真正的教育?这里边的“教育”不是浅显地指“上学”或“培训”,不是指获得某种谋生或晋升能力的途径,而是指“哲学的悟性”、“真正的艺术感觉”和“古典的人文修养”。用尼采的话来说:“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的教育。”

然而,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也正如尼采所预言,越来越被功利所支配。教育已经朝着两种汇合的错误倾向滚滚向前:在外延上扩展教育,使其受众变广;在内涵上缩小教育,使其逐渐浅薄和功利化。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教育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内涵,内涵决定了其外在表现。因此,这两种倾向对如今社会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一、扩展教育的冲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书中尼采并不是反对民主化的、大众的、普适性的为成长某人的某项谋生技能而进行的教育,而是拒绝将这种教育与真正的少数人的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在很多方面淹没、替代了人文思辩的教育。事实上,为获取谋生手段而产生的“教育”是理应存在且在民主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将“培训”与“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取而代之则是文明的一大损失。

接着,我们再回来谈谈“扩张教育的冲动”。以大学扩招为例,扩招十余年,大学经费更加充足,硬件方面不断发展,校区不断扩展,使更多人有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前面所说的一种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然而,这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是催生了三流学院的产生和蔓延,二是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使得有部分并不具备深入学习素质的人进入了大学。

[1]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同时,大量的教学受众催生了快餐式的教育。而执行快餐式的教育也就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是“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而不是“为何这个东西可以这样做出来”;不断的接受塑造,却缺少自己的思索。这样的人做到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学术工厂里的一名工人”而已。正如书中所言,“一个人不能只有立场,还得有思想”。缺少思辩能力的有知识者,就如同缺少控制的机器人一样可怕。大量的这样人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术的浅显化、狭隘化,同时也是学术造假成灾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学校学习到一些技能,但这完全违背了真正的教育,这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只是教你如何去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罢了。

“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相关的机构则是一些“对付生计的机构”,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他总结说:“从我这方面讲,我只知道一种真正的对立,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2] 社会上也有很多技校,他们教你工作的技能,教你如何去博得领导的欢心,使得你能成为一个赚钱的生物。而正如尼采所说,我们这种以谋生为目标的所谓的教育只是“一个可供使唤的丫鬟”,“一个有智识的女仆,生计、收益、需求方面的女管家”,而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纤足的仙女。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应该给那些耐得住寂寞来研究学问的人提供他们所需的机会。如果没有精英来引领变革的发生,那么这个社会要么死气沉沉毫无希望,要么在虚幻的浮华中纸醉金迷停滞不前。

二、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

再者,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也同样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学,我们被分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文科生学习政治历史,偏向哲学,而理科生则学习物理化学,偏向于理科;而在大学,我们更是被分为若干个学院和专业,学习着若干种属于自己专业的知识。

这种缩小教育的表现不正体现出我们当今的教育的目标只不过是教你将来如何更好的谋生罢了。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正由于现代教育缩小教育的错误倾向,使得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可以说是基本达不到的,“今天的大学生在哲学上是不合适和无准备的,在艺术上是缺乏本能的,面对希腊人是自命自由的野蛮人。”[4] 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要先破除教育中的各种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得 [2]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68 [3]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4]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4

[3]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因为在尼采看来,具备哲学的悟性、正确的艺术感觉和古典人文的修养是共同的的要求,也是根本的要求。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文理分科将被取消,这也是教育所迈出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步。

三、教育的真正内涵

那么到底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么我们接下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首先是哲学的悟性:哲学是一种高贵的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对哲学的思考之上的,正如尼采凭借自己的内心经验而深切感受到对哲学的需要描述道:

“人是如此地被最严肃、最困难的问题包围着,因此,如果他被以适当的方式引向这些问题,就会较早陷入那种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唯有在这种惊异的基础上,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上,一种深刻而高贵的教育才能生长起来。”[5]

所以说,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具备哲学的悟性,哲学的思考,依靠本能唯一真实地领悟自然,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征服自然。

然后,再是要有正确的艺术感觉:在这方面,尼采及其重视语言训练,而正确的艺术感觉正是语言训练要培养的东西。“唯有在一种严格的、艺术上讲究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对我们经典作家的伟大之处的正确感觉才能得到强化。”[6]而当你再面对报刊杂志上一些所谓的“大作”时,你就能本能的产生反感,不愿再读这些平庸之作。

最后,是对于古典人文的修养:在尼采看来,古希腊罗马是欧洲人文精神的源头,而人文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哲学和艺术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需要,就是生活方式。尼采把古希腊称作“真正唯一的教育故乡”,那么我们要飞往这个故乡,则需要古典人文的修养,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到通往古代教育的正确道路。

所以说,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在尼采看来是失败的,它只不过是培养了许多会挣钱的生物罢了,而这也恰是当今教育的目标,“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7] 想起全书开头提到的,这本书是写给“安静的读者”,也就是那些“少数人”。那么,什么是“安静的读者”呢?尼采通过他对教育两种错误倾向的论述以及对 [5]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6]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39 [7]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他心目中理想教育的构思,给了我一个答案:“安静的读者”就是那些“尚未被卷进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的令人眩晕的匆忙之中,尚未被它的轮子碾碎并因此感到一种为偶像献身的满足” 的人。这样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辩证之态度,能够独立思考、冷眼面对而不是附庸潮流的人。为何称之为“少数人”,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高等教育的局面呢?尼采急切的呼告:“退回去!别朝前走!你们要知道,你们的脚要把你们带到哪里,这闪光的路把你们引向哪里!” 对于尼采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他对教育的批评要引起我们的警觉,而他提出的一些有关教育措施和方法方面的建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使之系统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期待教育本身首先改变,而应当先改变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安静的读者”。当然,只有社会产生了冷静的思考,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时代的风貌才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第三篇:古希腊哲学——读后感

古希腊哲学——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哲学

苏格拉底(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我主要从《古希腊哲学史纲》一书中了解到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爱德华·策勒,书中讲述了前苏格拉底哲学、阿提刻哲学、希腊化哲学、罗马帝国哲学。我尤其对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感兴趣。下面是我读书时的了解和感悟。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了受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识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做出精确的说明。

当我读完“苏格拉底”这一章节,我被苏格拉底以及他的思想折服了。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四篇:古希腊经典哲学语句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经典语句

什么是忠诚? 就是背叛的程度不够深 什么是友谊? 就是他给你的利益够多.什么是爱情?就是犯贱的付出.什么是善良? 你做的坏事不够大

也许梦是虚幻的,但当梦化为梦想时,那么请你抛开一切烦恼,用积极的行动来去追求“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那就试试伪科学吧。用科学证明灵魂的存在那就等自己变成灵魂用科学证明的东西以经太晚了。

有生命的地方就不会有平静

回味记忆的枯涩,黑夜的降临不是你我,可左右的,迷茫中的哭泣,岁月的长河逝去了孤独,我!——选择逃避~

什么叫浪漫?明知那个女孩儿不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什么叫浪费?明知那个女孩儿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每个女人都有两个版本∶精装本和平装本。精装本是给别人看的,平装本是给家人和丈夫看的。婚姻中的丈夫只看到妻子的平装本和别的女人的精装本--这就是婚外恋的动机。

人类如鸟,有双翼,一翼是男,一翼是女。除非两翼健壮并以共同的力量来推动它,否则,这只鸟不能飞向天空。

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

吃胃能消化的食物,娶自己能养活的女人。------------------一男人长寿的秘诀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两个人各削去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男人依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

女人依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第五篇:哲学小故事之三

恒星的演化

恒星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天文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都经历着吸引和排斥的相互否定,而每一次否定又都推动恒星不断进化。

恒星的幼年期是引力收缩阶段,弥漫的星云物质互相靠拢,体积变小。这时,吸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收缩造成恒星内部温度逐步升高,热排斥逐渐加强起来。后来,由于温度的继续升高,巨大的热排斥力量造成恒星外围物质的膨胀,形成红巨星阶段。直到恒星的老年期,恒星的内部温度达到最高点,于是便发生巨大的爆炸。这时,排斥否定了吸引,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恒星从幼年到壮年,主要矛盾方面由吸引转向排斥,恒星由壮年到老年,主要矛盾方面又由排斥转变成吸引。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吹落黄花满地金”

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没有在家。他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心里想道:这不是胡言乱语吗?“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敢与秋露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诗兴大发,不能自持,便提笔做墨,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被贬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重九天气,连日大风,风息后,苏东坡邀请了好友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叶,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恍然悔悟到自己错了。

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千万不能搞经验主义。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不材生死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不断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远。”

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用了。”

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你将处于哪一边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感化与转变 晶莹深厚的积雪 在阳光的长期照耀下 就会融化、升腾 或变做纯净的水 流淌„„ 异常坚固的岩石 在长久的风吹日晒下 也会破裂、粉碎 或变成弥漫的尘土 飞扬„„

同样,人类顽固保守的 错误思想

在实践与真理的磨砺下 也会一一消尽瓦解 或得以扭转 哪怕他是铁石心肠 回首 人生路上,我发现闪光的东西,捡起来,珍藏好。

对没有光泽的东西,毫不犹豫地扔掉。有一天,我蓦然回首,发现扔掉的,都是闪光的珍宝; 而珍藏的,却应该扔掉。感谢你的敌人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键,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两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

戒赌之道

甲乙二人的工作都是帮助赌徒戒赌,但是乙的成果卓著,甲却顶多只有五分之一的成效。他们的主管特别请甲乙二人报告工作的方法。“我以最诚恳的态度,告诉赌徒们赌博的害处,并且举出许多实例,警告他们再不戒赌,就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名誉扫地,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甲说。“我通常先不跟他们谈戒赌,只要求对方告诉我一共欠下多少赌债,再帮助他们拟出还债的计划。”乙说:“许多人在看到计划时,都会吃惊他讲:‘我还以为一辈子也还不完呢,居然看来远景并不差!’而每当他们这样说之后,往往就自动戒赌了,因为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也不再作翻本的空梦,而愿意勇敢面对现实,开创明天!”对那偏向虎山行的人,拦在他前面说一百句劝戒的话,也不如以半句话指点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过犹不及“与恰到好处的化学

稀薄的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臭名远扬“的硫化物,它有独特的臭鸡蛋脾气。不过因为硫化氢有毒,其臭味虽然刺鼻,却能使人提高警惕,采取消毒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较浓的硫化氢气体会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浓而不觉其臭",闻不出它的臭味。可是这样一来,人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中毒。最为有趣的是,大粪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一种名叫吲哚的有机物C8H7N而使人感到臭不可闻。但是,你意想不到的是,香料厂竟然用它调制成很稀的吲哚来配制茉莉型香精。

克隆技术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

克隆技术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而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克隆技术一旦被滥用于克隆人类自身,将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带来空前的生态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伦理道德冲突。多莉去世无疑向人类发出警告:应用克隆技术需格外慎重,克隆人类应该缓行!

一分为二看科学

可以想像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

——居里

科学技术中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社会因素以不同方式规定或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自身的内部矛盾。科学技术自身的内在矛盾包括:(1)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科学内部的两个基本的结构要素 实验与理论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空间形态和时间进程中的具体展开,表现为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2)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表现为技术内部的两个结构要素 规范与实践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时间进程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展开,表现为目的手段、结构与功能的矛盾运动;(3)科学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科学构成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成为科学生长的沃土,形成科学与技术相互转化,相互创造的整体格局。

两只青蛙的遭遇

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一任自己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地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粘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绿色的池塘里。

下载古希腊哲学小故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希腊哲学小故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小故事(精选)

    1、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做多余的事、反弄巧成拙的成语。这个成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成语说的是:楚国有一个贵族人家,一次祭礼完毕后,把所用的一杯酒货给了几个门......

    小故事,大哲学

    小故事大哲学 何为“哲学”呢?哲学是一个外来词,源自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意思是:热爱智慧。现在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必要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意识形态。俗语有云:“小故事,大哲......

    哲学经典小故事★

    六十八个经典小故事 一、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

    哲学小故事

    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 必须辛勤地“搅动自己” 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经过搅动,鲜美好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唯有辛勤地“搅动自己”,才能让内在的才华与能力美力呈现。 你......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

    叶翠灵201313000506 古希腊哲学史纲 读后感 读了《古希腊哲学史纲》这本书,我的心灵有所感触,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爱德华·策勒,本书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了......

    小故事大哲学五篇范文

    营销哲学 两个男同学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上去就表白,结果把女孩吓跑了。 另外一个男孩跟着女孩去图书馆看书,发现女孩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

    满 哲学小故事

    厦门市新店中学陈金满 第 1 页 共 5 页 2013-4-18 哲学小故事 哲学家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之际,这位哲学家向渔夫问道:“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不......

    英语哲学小故事

    英语哲学小故事 Nowadays,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becoming too proud and over-confident. They think they can do everything. So they simply ignore their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