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浅析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古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问题。古希腊哲学发源于古希腊,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此亦被称为“古希腊罗马哲学”,它是不同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作为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特征,而且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科学都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特点;意义
古希腊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作为人类认识发展史的最初阶段,也是西方文化的发端。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并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点。一般我们把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下面我从这三个时期来整体分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特点
(一)从古希腊哲学的产生看其基本精神——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
虽然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各文化古国中,都曾以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神话、史诗等)表述出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但只有古希腊人把哲学从这些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亚里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哲学作为一门超越实用目的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的自由学术,最初起源于人们的“惊异”和“闲暇”。
除此之外,哲学产生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意就是“爱智慧”。作为爱智之人,只有在不断地探究宇宙来源、找寻万物真实和拷问人生目的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享受真正的幸福。所以,尽管早期希腊哲学的认识论还很不发达,但是“学以致知”成为哲学家们的最高理想,他们大多淡薄功利,醉心于精神的追
求,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和哲学家,构成了西方哲学总体上的基本特征。
(二)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探讨自然、本性 早期希腊哲学称之为“自然哲学”,由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从一开始就把自然作为思考对象,先后曾有七位哲学家写过 《论自然》 这样的著作。他们有着宽广的自然观,把自然看作 “大宇宙”,人则是“小宇宙”,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最初的自然观来源于宗教神话,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幻想式的方式而要求就自然本身而认识自然的时候,便开始了哲学的思考。希腊哲学所有的问题几乎都与自然有关。古希腊哲学主要讲的是本体论的问题,注重以本体论的角度来解释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最早从伊奥尼亚学派的本原学说的提出,到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太一说告终,整个希腊哲学,主要以对自然、本性的探讨为主题。区别只在于,有的哲学家侧重于自然意义上的自然、本性;有的哲学家侧重于本性意义上的自然、本性;而在本性意义上,有的哲学家侧重于自然万物这个大宇宙的本性,有的哲学家侧重于人能否或如何言说与把握大宇宙的知识本性。
(三)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朴素直观的辩证性 早期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具有必然性、神圣性、有机性和整体性等基本特征,他们注重事物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把自然视为神圣的、自我产生的、生动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丰富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从总体上来把握世界,把它看作一个相互变化,彼此联系的整体。他们为现存的一切自然现象寻找在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根据或理由,使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得到合理的解释。尚未在本质与现象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之前,多样性的统一和运动、变化和生成等等被看作是事物的基本特征。
(四)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注重逻辑 古希腊哲学家非常重视演说和辩论,重视逻辑论证的过程。从早期的爱利亚派的巴门尼德、芝诺开始,就开创了一套逻辑论证的方法,到亚里士多德时已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并且从最早的米利都学派开始,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哲学著作(虽然早期哲学家们的著作大都佚失,但都留有残简或记载),他们通过著书立说,阐明自己的哲学思想。形式逻辑比较发达,讲求概念的清晰明白,论证过程的充分严密,表现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形式。
(五)古希腊哲学的形式——包罗万象 古希腊哲学中学说繁多,学派林立,一度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自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之后,关于本原的探讨已不再局限于自然而转向抽象的观念,开创了思辨的先河。在中期古希腊哲学时期,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伦理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问题成为哲学反思的主题,出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所代表的唯心 2
主义的思辨哲学,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将其体系化,使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也在这个体系下得以生存,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在本体论、宇宙论、知识论和逻辑学方面都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可以说古希腊哲学多种多样的形式孕育着欧洲后来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芽。
(六)古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 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合为一体的,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在他们那里,自然科学知识不仅是阐明理论的素材,更是理论本身的有机构成部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古希腊时代还没有神学,但宗教神话却很流行。哲学家们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进行哲学思考的。晚期希腊哲学由于社会的动荡,古希腊哲学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个时期哲学家的思想缺乏创造性和深邃性,只是沿袭之前哲学的基本论点,迎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来构建自己的理论。这样就丧失了希腊哲学纯粹理性的高贵性,趋向于实用性。加之学派林立,缺乏一个主心骨,哲学最终被基督教教义分化、瓦解,哲学的伦理观念由此转向宗教。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古希腊哲学拥有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的精神,早期注重探讨自然、本性的内容,具有朴素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中期更为注重逻辑思维,形式包罗万象,在亚里士多德的推动下,古希腊哲学达到一个最高峰,但后期随着哲学家思想创新减少,古希腊哲学愈渐势微,与自然科学渐离,走向宗教化。
二、意义
(一)揭示了科学和技术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的意义之一是揭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科学和技术的方法就是我们在传统逻辑学中所讲的归纳和演绎。古希腊哲学揭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我们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看到:“动物生来自然具有感觉,它们中有一些从感觉得到记忆,有些则没有。由于这个缘故,那些有记忆的动物就比不能记忆的动物聪明,更善于学习。”“只有那些不但有记忆而且有这种感觉的动物才能学习。”“那些靠表象和记忆生活的动物,很少会有经验。唯有人类凭技术和推理生活。人们从记忆得到经验,同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单一的经验。”“对实际活动来说,经验和技术似乎并无差别,而我们看到,那些有经验的人比那些只懂道理而没有经验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其原因在于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才知道普遍”。动物生来自然具有感觉,它们中有一些从感觉得到了记忆,然而只有人类从记忆得到经验。然而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才知道普遍。因此,唯有人类凭技术和推理生活,这也就是说仅有人类是凭归纳和推理生
活的动物。
(二)创建了知识
知识这个词是古希腊哲学的原创,其他民族和其他科学是没有的。在古希腊哲学之前,包括一些其他古代民族,对于事物的认知,一直是以感觉为认知的尺度,只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完成了知识的创建后,人类开始认知有了一个新的尺度。知识的创建不亚于人类对数的发现。
知识的本质定义和形式定义分别由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创建。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给知识下了本质的定义,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给出了知识形式或的知识的公式;亚里士多德又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形式进行了证明。因此,知识的创立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伟大的成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意义之一。哲学建立了知识科学,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为一种知识体系。
(三)揭示了人性
古希腊哲学的另一个意义是解释了人性。人性的讨论在古代中国也持续了几千年,论题是性善还是性恶,而传说的西方哲人对人性的解释认为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是对理性的人和经验的人进行讨论和论争,事实上性恶还是性善,理性还是经验都不是人性,要解决人性必须要解决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也就是说要解决人与其他动物的活动时所依据的条件。我们在日常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生活,动物是生存。尽管人们知道这个结论,但并没有人解释这两者的区别的真实的含义。实际上古希腊哲学家已经明确了这个质的区别。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动物靠欲望而生存,也就是说动物的生存周期是完成繁衍和营养的过程,也就是说动物的一生先失去繁衍活动,然后再失去营养能力,至此这个周期就过去了。人也是如此,这是与动物相同的地方,而不同的地方人是高级动物,他不同于其他动物,他的生命除了繁衍和营养外,他要与社会打交道,又称政治动物,与社会打交道就不能单纯把欲望当成唯一的活动依据,这就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另一是人有思维能力,简单地说人的心灵有计算的能力,这就是古希腊哲人们思考的问题,既把感觉的这个尺度变成知识,用这个尺度来计算。因此,人的理智能力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如果概括起来说,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存区别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幸福。古希腊哲学恰恰从这个共同的目的揭示了人与动物的质的区别。亚里士多德为了揭示人行动的根据,他也是用了第一格的三段论进行。他在《形而上学》篇中就人的行动问题提出:“唯有人类技术和推理生活”。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说:“实践活动的演绎也具有本原和始点,这就是某种目的和至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活动的根据也与其他科学一样,核心是探讨本原,也并本原就是我们所说的根据或原因,找到了原因,人类也就能满足了自己追求的共同目的幸福了。
(四)揭示了政治的目的
有些民族和国家社会制度存在着缺陷,其原因是对公正的理解和来源不清。因此,社会要达到公正的目的,必须清楚公正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讨论实践哲学时认为,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是最好的伦理德性,公正是对他人的善(善是好的意思),它比勇敢等伦理德性来说要好,因为勇敢等伦理德性是对自己的善。所以公正是伦理德性核心,每个人依据公正的社会伦理实践自己不仅幸福,他人也会幸福,社会也就能和谐。如果社会伦理德性缺失公正这个原则,一些人做事自己能够幸福,他人就不会幸福。例如奴隶制、封建制社会就是握有权力的人幸福,多数人就没有幸福而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类共同的目的是幸福,人只有依据公正的伦理德性选择的目的才能是善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就公正的来源时说,公正来源是法律和自然。要保证社会伦理德性以公正为核心,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必须公正,法律公正是确保社会伦理德性公正的必然。要实现法律的公正,那就是民主。历史上西方的民主是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上的,自然法理论有两点,一个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社会契约理论,虽然这个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但历史证明这个假说使西方产生了民主,以此保证了法律的公正。
总而言之,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希腊人堪称哲学的民族。他们不仅奠定了西方思想、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从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而且提出并讨论了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古希腊时期哲学的发展,对今后哲学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人类哲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欧洲哲学通史·上卷》,南开大学出版 [2]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第2版 [3]庄锡昌编《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2011年版
[4]王智莉《浅析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法制与社会》,2008.10(上)
第二篇:古希腊罗马文化之我见
古希腊罗马文化之我见
2011级涉外护理 2011222551 高鸣斯
在古老的东方,相传世界处于混沌之时,是盘古开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而在世界另一边希腊人的神谱中最原始的神是卡俄斯,神即是人的理想,同时又与人生活在一起,后来的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古希腊与罗马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看法——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
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克里特和迈锡尼,罗马的历史则是开始于特洛伊战争之后的流亡公民,罗马的历史要比开始得晚很多,这样一来罗马文化必然有着希腊文化的烙印。相比起高雅的希腊人,罗马人无疑是愚笨的、粗野的,他们不懂科学、不谙哲理、不擅艺术,但是他们去创造了秩序,制定了法律,健全了国家。尽管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但是这两种文化指间却存着巨大的差异。希腊文化是绚丽多彩的、感性的和精美的,体现了自由灵性的优美,表现了灵肉和谐,而落马文化则是功利的粗鄙的蒙上了功利主义色彩,充满了物质主义。希腊与罗马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从文学艺术上来看,希腊有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史诗还有后来的系统叙事诗。希腊的戏剧有很大的发展,公元前534年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为鼓励人们撰写酒神节庆典的剧本的而设立专门的奖项,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已经在其卫城建立了可容纳数万民众的露天剧场,可见希腊戏剧的发展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罗马的文学一直到很晚才产生,共和国早期的青年的读物依然十分单调,直到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一位在罗马担任家庭教师的希腊奴隶用希腊文翻译了荷马的《奥德修纪》,从此才揭开拉丁文学的序幕。黑格尔曾说,“文雅和修养是不符合罗马人的本性,被卖到罗马的奴隶诗人、作家甚至是教师。”而后来的罗马人不断效仿希腊人的文化仍然是不得其道,罗马文化则是要粗鄙很多。
从宗教神话上来看,希腊人信奉多神教,有较大影响的泛希腊宗教中心至少有三个。在希腊,宗教生活与文艺胜过是融为一体的,奥林匹克竞技会、戏剧表演以及其他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同时也就是盛大的宗教集会,宗教生活寓于世俗性的娱乐活动中。而在罗马,宗教生活与文艺生活是完全隔绝的,它倒是更紧密地与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宗教的功能不在于增进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在于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和加强法律的威严,这样一来罗马的宗教开创了宗教的政治功能,是宗教由一种理想性的的憧憬变成了一种现实性的规范。这方面体现出了罗马人的务实,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罗马人的功利色彩。从神话上来看,罗马的神都是从希腊那里“偷”来的,罗马的主神朱庇特就是宙斯,厄洛斯则是丘比特,朱诺就是赫拉。罗马的文化没有自己的独立根基,便成了希腊文化的寄生虫。
在哲学与科学上,希腊有“哲学之父”泰勒斯通常也被看作是希腊的第一个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还是一位伟大的逻辑学家,此外希腊还有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与罗马宗教情况相似,罗马的哲学思想也不过是希腊哲学的余绪,其特点是把希腊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的神秘主义想杂糅。一直到共和国末期,罗马都没有产生过一位自己的哲学家。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罗马哲学家是小伽图、西塞罗和卢克莱修,他们在哲学上的贡献无非是把希腊的柏拉图致以、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介绍给了愚钝无知的罗马人而已。对于大多数罗马人来说,科学、哲学文学艺术都是无聊的奢侈品。大多数罗马人来说,哲学是一门无聊的学问,罗马人的务实天性使他们对一切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东西都深表反感。
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寄生的和,罗马人是功利的粗鄙的,但是罗马人的《罗马法》则是为后人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帝国留下的是政绩与法律,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威严理性的而一面。总之,正像那句话说的,“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
第三篇:古希腊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史专题论文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20134531 姓名:郑冲
何为真正的教育?
——结合尼采的《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谈谈我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郑冲 20134531 通信工程学院
本书中,尼采通过两个另类大学生,一位年老的哲学家及其弟子在莱茵河畔的对话主要表达了尼采对德国教育机构现状的批判,他说道:
“在现代,有两股貌似相反、就其作用而言同样有害、就其结果而言终于汇合的潮流,统治着我们原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上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是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另一方面是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1] 尼采的演说,既是对19世纪德国教育制度现状的控诉,也是对德国教育发展趋势的推理,更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走向的精准预测。
那么何为真正的教育?这里边的“教育”不是浅显地指“上学”或“培训”,不是指获得某种谋生或晋升能力的途径,而是指“哲学的悟性”、“真正的艺术感觉”和“古典的人文修养”。用尼采的话来说:“真正的教育也就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的教育。”
然而,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也正如尼采所预言,越来越被功利所支配。教育已经朝着两种汇合的错误倾向滚滚向前:在外延上扩展教育,使其受众变广;在内涵上缩小教育,使其逐渐浅薄和功利化。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教育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内涵,内涵决定了其外在表现。因此,这两种倾向对如今社会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一、扩展教育的冲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书中尼采并不是反对民主化的、大众的、普适性的为成长某人的某项谋生技能而进行的教育,而是拒绝将这种教育与真正的少数人的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在很多方面淹没、替代了人文思辩的教育。事实上,为获取谋生手段而产生的“教育”是理应存在且在民主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将“培训”与“教育”混为一谈甚至取而代之则是文明的一大损失。
接着,我们再回来谈谈“扩张教育的冲动”。以大学扩招为例,扩招十余年,大学经费更加充足,硬件方面不断发展,校区不断扩展,使更多人有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前面所说的一种尽量扩展教育的冲动。然而,这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是催生了三流学院的产生和蔓延,二是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使得有部分并不具备深入学习素质的人进入了大学。
[1]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同时,大量的教学受众催生了快餐式的教育。而执行快餐式的教育也就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是“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而不是“为何这个东西可以这样做出来”;不断的接受塑造,却缺少自己的思索。这样的人做到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学术工厂里的一名工人”而已。正如书中所言,“一个人不能只有立场,还得有思想”。缺少思辩能力的有知识者,就如同缺少控制的机器人一样可怕。大量的这样人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术的浅显化、狭隘化,同时也是学术造假成灾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学校学习到一些技能,但这完全违背了真正的教育,这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只是教你如何去获得一个更好的职位罢了。
“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相关的机构则是一些“对付生计的机构”,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机构。他总结说:“从我这方面讲,我只知道一种真正的对立,教育机构与生计机构的对立。”[2] 社会上也有很多技校,他们教你工作的技能,教你如何去博得领导的欢心,使得你能成为一个赚钱的生物。而正如尼采所说,我们这种以谋生为目标的所谓的教育只是“一个可供使唤的丫鬟”,“一个有智识的女仆,生计、收益、需求方面的女管家”,而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纤足的仙女。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应该给那些耐得住寂寞来研究学问的人提供他们所需的机会。如果没有精英来引领变革的发生,那么这个社会要么死气沉沉毫无希望,要么在虚幻的浮华中纸醉金迷停滞不前。
二、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
再者,缩小和减弱教育的冲动也同样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学,我们被分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文科生学习政治历史,偏向哲学,而理科生则学习物理化学,偏向于理科;而在大学,我们更是被分为若干个学院和专业,学习着若干种属于自己专业的知识。
这种缩小教育的表现不正体现出我们当今的教育的目标只不过是教你将来如何更好的谋生罢了。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正由于现代教育缩小教育的错误倾向,使得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可以说是基本达不到的,“今天的大学生在哲学上是不合适和无准备的,在艺术上是缺乏本能的,面对希腊人是自命自由的野蛮人。”[4] 而要达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要先破除教育中的各种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得 [2]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68 [3]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4]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4
[3]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因为在尼采看来,具备哲学的悟性、正确的艺术感觉和古典人文的修养是共同的的要求,也是根本的要求。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文理分科将被取消,这也是教育所迈出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步。
三、教育的真正内涵
那么到底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尼采认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用三个尺度来衡量,第一是对哲学的需要,第二是在艺术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那么我们接下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真正的教育之内涵。
首先是哲学的悟性:哲学是一种高贵的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对哲学的思考之上的,正如尼采凭借自己的内心经验而深切感受到对哲学的需要描述道:
“人是如此地被最严肃、最困难的问题包围着,因此,如果他被以适当的方式引向这些问题,就会较早陷入那种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唯有在这种惊异的基础上,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上,一种深刻而高贵的教育才能生长起来。”[5]
所以说,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具备哲学的悟性,哲学的思考,依靠本能唯一真实地领悟自然,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征服自然。
然后,再是要有正确的艺术感觉:在这方面,尼采及其重视语言训练,而正确的艺术感觉正是语言训练要培养的东西。“唯有在一种严格的、艺术上讲究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对我们经典作家的伟大之处的正确感觉才能得到强化。”[6]而当你再面对报刊杂志上一些所谓的“大作”时,你就能本能的产生反感,不愿再读这些平庸之作。
最后,是对于古典人文的修养:在尼采看来,古希腊罗马是欧洲人文精神的源头,而人文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哲学和艺术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需要,就是生活方式。尼采把古希腊称作“真正唯一的教育故乡”,那么我们要飞往这个故乡,则需要古典人文的修养,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到通往古代教育的正确道路。
所以说,我们当今的高等教育在尼采看来是失败的,它只不过是培养了许多会挣钱的生物罢了,而这也恰是当今教育的目标,“尽量多的知识和教育——导致尽量多的生产和消费——导致尽量多的幸福: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响亮的公式。”[7] 想起全书开头提到的,这本书是写给“安静的读者”,也就是那些“少数人”。那么,什么是“安静的读者”呢?尼采通过他对教育两种错误倾向的论述以及对 [5]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91 [6]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39 [7]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2月,页5 他心目中理想教育的构思,给了我一个答案:“安静的读者”就是那些“尚未被卷进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的令人眩晕的匆忙之中,尚未被它的轮子碾碎并因此感到一种为偶像献身的满足” 的人。这样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辩证之态度,能够独立思考、冷眼面对而不是附庸潮流的人。为何称之为“少数人”,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高等教育的局面呢?尼采急切的呼告:“退回去!别朝前走!你们要知道,你们的脚要把你们带到哪里,这闪光的路把你们引向哪里!” 对于尼采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他对教育的批评要引起我们的警觉,而他提出的一些有关教育措施和方法方面的建议,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使之系统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期待教育本身首先改变,而应当先改变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安静的读者”。当然,只有社会产生了冷静的思考,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才能得以解决,时代的风貌才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第四篇:古希腊哲学——读后感
古希腊哲学——读后感
——苏格拉底的哲学
苏格拉底(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我主要从《古希腊哲学史纲》一书中了解到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爱德华·策勒,书中讲述了前苏格拉底哲学、阿提刻哲学、希腊化哲学、罗马帝国哲学。我尤其对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感兴趣。下面是我读书时的了解和感悟。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了受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识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做出精确的说明。
当我读完“苏格拉底”这一章节,我被苏格拉底以及他的思想折服了。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五篇:古希腊经典哲学语句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经典语句
什么是忠诚? 就是背叛的程度不够深 什么是友谊? 就是他给你的利益够多.什么是爱情?就是犯贱的付出.什么是善良? 你做的坏事不够大
也许梦是虚幻的,但当梦化为梦想时,那么请你抛开一切烦恼,用积极的行动来去追求“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那就试试伪科学吧。用科学证明灵魂的存在那就等自己变成灵魂用科学证明的东西以经太晚了。
有生命的地方就不会有平静
回味记忆的枯涩,黑夜的降临不是你我,可左右的,迷茫中的哭泣,岁月的长河逝去了孤独,我!——选择逃避~
什么叫浪漫?明知那个女孩儿不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什么叫浪费?明知那个女孩儿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每个女人都有两个版本∶精装本和平装本。精装本是给别人看的,平装本是给家人和丈夫看的。婚姻中的丈夫只看到妻子的平装本和别的女人的精装本--这就是婚外恋的动机。
人类如鸟,有双翼,一翼是男,一翼是女。除非两翼健壮并以共同的力量来推动它,否则,这只鸟不能飞向天空。
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
吃胃能消化的食物,娶自己能养活的女人。------------------一男人长寿的秘诀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即∶两个人各削去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男人依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
女人依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