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时间:2019-05-14 21: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第一篇: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③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

①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③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④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①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②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③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④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 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①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③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③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④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①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④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⑤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③按资金收入分配

③经营者收入和风险收入分配 ④剥削收入 ⑤人体劳动者的收入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

①不变基金 ②流通基金 ③积累基金 ④消费基金 ⑤可变基金 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 ③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⑤上缴国家税金的需要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①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②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③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④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⑤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形式有()()()()()

① 工资收入 ② 奖金收入 ③ 津贴收入 ④ 利息收入 ⑤ 奖金收入 ⒎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① 社会保险 ② 社会福利 ③ 社会补贴 ④ 社会救济 ⑤ 社会优抚 四、简答题

㈠ 简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和实现国民收入现分配的途径是什么? ㈡ 简述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㈢ 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㈣ 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论述题

㈠ 论述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㈡ 说明我国现阶段主要利益主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及利益形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指经济主体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新价值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转化为的收入。各种收入的源泉仍然是生产者的抽象劳动。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① 3.② 5.① 5.③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④ 2.①②③④⑤ 3.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 6.①②③ 7.①②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 答:⑴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进行再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预算、各种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杠杆和银行信贷等,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

⑵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要进行再分配,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为了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及其劳动者的消费需要。非物质生产部门及其劳动者虽然不创造国民收入,但是,这些部门的存在和发展是生产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第二,为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需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第三,为了设立后备基金的需要。国家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国家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孤儿等费用,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加以解决。

⑶ 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第一,通过国家预算来进行的。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第二,通过劳务费用来进行的,即服务行业的劳动。第三,通过价格杠杆,即价格的升降来进行的。第四,通过银行信贷利息,即贷款和存款利息来进行的。㈡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一种任意的制度安排,它是由所有制与其经济利益实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其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劳动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凭借其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索取一定的报酬,这是要素所有权的经济意义;报酬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要素的流动,这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所以,只要是存在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这种权力就应该有其对应的经济利益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根源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⑵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各类所有制企业都要在市场竞争中使用生产要素,要素的报酬水平成为决定着生产要素流向的重要参数。所以,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使用也必须是有偿的,必须在其产品的成本项目中包含要素的成本。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全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⑶无论在公有制经济还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非劳动要素在其生产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既然参与了生产过程,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就应获得一份收入。但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是获得收入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这种要素的所有权。

㈢ 答:⑴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决定了劳动成果也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无差别性决定了劳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

⑵ 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劳动分工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的差别,这种差别又会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跟人消费品。

⑶ 劳动是谋生手段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因此,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这就要求把劳动与收入联系起来以激励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⑷ 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有限,能够用来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也有限。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㈣ 答:⑴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⑵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和实施范围,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

② 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国家出资承担保障的状况,逐步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使居民既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义务。

③ 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经济结构复杂,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不适宜建立一个保障水平较高、层次单一的保障制度,所以,一个多方式、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改变我国当前条块分割、管理混乱的状况,由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公民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进行监督。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㈠ 答:⑴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⑵ 我国现阶段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因为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任何人依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占有他人产品的可能性,从而消除了产品分配中的剥削关系,为实现按劳分配创造了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品还不丰富,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做不到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

第三,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三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激励劳动者长期的积极性。

⑶ 我国现阶段除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只是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以外的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第二,是由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大致有三种经营方式,相应的也有三种分配方式:一是按经济收入、风险收入分配。承认这种分配方式,能鼓励企业家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勇于开拓创业。二是按资金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便于筹集社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按剥削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就允许存在,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广泛结合,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第三,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的广泛发展,都会形成一定的、各不相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㈡ 答:⑴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物质利益关系上主要涉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三类主体。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又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形态。

⑵ 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利益基础有两个:①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②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依据前者,国家要通过收取利润支配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依据后者,国家要通过税收的形式掌握一部分经济资源。

⑶ 集体(企业)的物质利益,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全民所有制企业物质利益的基础,是国有资产的实际运营权,即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它根源于国有资产的产权分解。在这一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企业要获得经营所得的纯收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耗费的劳动。在这一基础上,集体要占有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 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除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外,还有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此基础上,劳动者除了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以外,还要凭借劳动换取生活资料。⑸ 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利益主体,他们要享有其经营的成果。

第二篇: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决定了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我国应当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3、我国现阶段有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营企业所有制、外资企业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等。

(2)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中,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与集体成分,形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通过引导、监督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4、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第一,它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第二,它决定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必然要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

三,它决定了生产成果必然按照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即从兼顾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原则出发,进行国民收人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从而保证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第四,它决定着劳动着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5、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 1 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6、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第二,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三,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四,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8、怎样正确评价和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评价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具有优越性,要以这种所有制结构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现实水平,不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标准。

(2)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最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能够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具有优越性的所有制结构。

(3)评价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具有优越性,不能抽象地以“一大二公”为标准,即并非所有制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具有优越性,否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有什么意义?

(1)产权制度就是有关产权的归属、权责、保护、流转和监管的制度。我国现代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10、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1)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的所有制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突破了仅仅是国有国营和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实现形式,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如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11、怎样理解国有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公有化程度比较高的公的制形式。

2(2)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所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3)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表现为:

第一,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全民所有制经济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它的巩固和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第四,它的生产性企业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大量的消费品。

第五,它在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

1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什么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第一,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彼此依赖的密切联系,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而迅速地发展。

第二,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全民本身是个整体概念,全民所有意味着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实行共同的占有,而不是每个劳动者个别占有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都单独占有一份生产资料。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的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掌握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才能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真正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服务。

13、为什么国有经济要实行两权分离?(为什么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分离?)(1)社会需求复杂多变,国家不可能及时了解和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必然造成浪费、效益低下。因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分离。

(2)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借贷资本和股份资本的产生,使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同样要求两权分离。

14、我国集体所有制经济有哪些特点?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经济相比较,集体经济具有如下特点:

(1)一般来说它规模较小,资金较少,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不需要国家投资。(2)它自主经营,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3)它自负盈亏,其经营状况同劳动者的利益密切相连,能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它能容纳手工劳动、半机械化劳动、机械化劳动等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有利于发挥广大劳动者和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

15、怎样认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1)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 3 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一般来说,它是与较低程度的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我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16、怎样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

(1)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我国逐步出现了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劳动者个人共同投资所组成的采取股份制组织形式的企业,还产生了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它们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的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3)我国为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17、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用。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可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18、我国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1)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原因。我国国有经济存在分布过宽、摊子过大、资金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竞争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为了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劳动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2)如何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还需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

19、我国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1)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的原因。为了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理顺国有经济的产权关系,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需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2)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要在坚持国家所有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20、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其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它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市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建设资金、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培养经济管理与技术人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要大力发展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

(4)非公有制经济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国家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

21、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

(2)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3)私营经济的作用。它在我国现阶段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建设资金、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4)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

22、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的统称。三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是:

(1)它可以使我国得到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有助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3)有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4)可以培养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的素质。此外,它对于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产品出口,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各方面的需要等等,也是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篇: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分配管理制度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分配管理制度 2013-3-8 6:00:46来源:2013年03月07日 20:51:21 新华社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华晔迪、邹伟)丁时勇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建议,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在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结构基础上,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的规范度和透明度。

丁时勇委员提出,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及管理尚存在分配项目过多、结构不够合理、分配安排不够规范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势,他建议:

一、制定目标计划,大幅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财力下沉和财权下放,大幅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二、清理整合项目,大量减少转移支付项目。对确定为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的不得限定用途;专项转移支付要突出重点;合并减少转移支付项目。

三、完善管理制度,大力规范转移支付分配秩序。每项转移支付均应制定管理制度。对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严格通过公式测算;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制定明确的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规范项目申报条件和评审过程,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检查。

第四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中央政治委员共25人。刘延东、孙春兰。8200万党员,400多万个当基层组织。十八大关键词:

1、翻一番

2、更公平

3、三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 4.生态文明: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美丽中国” 5.两个“五位一体”

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6.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24个字: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8.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十八大亮点评述: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收入翻番,如何实现:从总量指标到民生指标,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体现了富民追求收入翻番,体现民生优先 数字目标已定,关键是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增长,是货真价实的增长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方式需转变收入分配改革不仅意味着工资的提高,还意味着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缺口的弥补 三.中央首次提出“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设主线应对新挑战

四.再次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五.最大亮点: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

1、四个服从

2、民主选举

3、定期报告

4、互相沟通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6、禁止个人崇拜 党的纪律: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

党的纪律内容政治(主导)、组织、群众、宣传、人事、经济、外事、保密纪律 党的纪律特点:

1、是铁的纪律强制性严肃性统一性

2、是自觉的纪律

3、是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的统一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衡量党的先进性的便准:

1、理论标准2.纲领标准3.实践标准4.党员的标准 党的先进性:是党赖以生存的内在基础

所谓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及当代要求: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就是在党的先进性,即阶级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当代要求: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

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强化宗旨意识,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弘扬昂然正气,在危急时刻敢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责任——党员的先进性应集中体现在对事业的责任心上。能力——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上

形象——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在以自身良好形象发挥带动作用上 信念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要发展经济、尊重规律、讲究效率、抓住几率。》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个代表”内涵: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年龄、国籍和身份条件,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是年满18岁得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政治思想条件,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组织纪律条件,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按时交纳党费,即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愿意“按期交纳党费”。

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设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必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使发展党员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为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现而服务。发展党员工作基本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核心),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发展党员坚持的具体原则:1.质量首位原则2.入党自愿原则3.个别吸收的原则 4.重点发展的原则

入党需要履行的程序:1.资源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2.确定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3.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确定发展对象。4.对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预备期考察。5.预备党员转正。

只有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意义)1.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坚定争取入党的信心。2.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3.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采取正确的入党行动。

端正入党动机的主要途径: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怎么做人的问题。

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1.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标准2.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观察。3.加强自我修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实际成绩。

第五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的一种创造性运用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开创了光明的前景,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1、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含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对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认识。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搞、经济效益好、环境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发合作。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5、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8、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9、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物理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10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1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改革。

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指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发展了美好的前景,同意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了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单项数列是总体按单项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变量值是一个组,顺序排列,在组数不多和组值变动幅度不大时采用

组距数列是总体按组距式分组而形成的变量数列,每个组由若干个变量值形成的区间表示,在变量个数较多、变动幅度较大时采用

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即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的数量水平,这种绝对动态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不能相加,不具有意义;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要完成这一革命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2)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他们既是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也是地主阶级压榨的对象。

(3)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对农民的领导。☆(1)改革开放 邓小平(2)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3)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4)①“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邓小平。②“圈”指建立经济特区,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深圳、珠海.汕头③对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不同意。今天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 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与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无尽屈辱有根本区别。

☆1.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气候变化等国际化问题上,我国本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自主地决定我国的态度和对策,积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②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平等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都应尽自己的职责。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主动减排③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问题,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出分歧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共同的利益,所以共同应对;同时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存在利益冲突而分歧很大。

2.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生产“能耗低、污染 少、科技含量高”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契机,循环利用资源,创立企业的自主 品牌,利用产业培育机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环保产品,生产环境友 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 排,保护环境。

3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低碳经济”理念有利于引导负责的企业开展节 能减排活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绿色消费。③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1)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国家实力弱小,在外交上没有地位,受欺负。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大多数国家的尊重。

(3)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下载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讲稿 一、基本纲领的制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 ) 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内涵和依据 姓名:牛冰班级:金融1111专业:金融学学号:1102110148 基本经济制度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案 第四课第二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校:芮城五中 主备人:刘卫华 审核人: 学习目标: 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实事求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文大全

    实事求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学号:111309034 班级:电商2班 姓名:王志亮 内容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面改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做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主要依据有: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 )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