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时间:2019-05-14 21:3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第一篇:【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王昌龄 闺怨 李白 子夜吴歌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 <<贾生>> 韦庄 <<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 劲健婉畅 韩 愈 古朴奇险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高 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

岑 参 雄奇瑰丽 元 稹 精警浅切 王昌龄 自然雄浑

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 李 贺 奇诡璀灿

孟浩然 闲静淡远 杜 牧 俊爽明丽 王 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 李 白 飘逸豪放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杜 甫 沉郁顿挫 李 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陈师道 雄劲幽邃 苏舜卿 轩昂奔放

欧阳修 清新疏畅 王安石 遒劲峭拔 晏 殊 闲雅婉丽

柳 永 伤感缠绵 苏 轼 豪放旷达 秦 观 清丽典雅

黄庭坚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妩媚 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 游 雄放流畅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姜 夔 峭拔雅丽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

第二篇: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一、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形式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三)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孤独彷徨、思乡思亲等。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意象为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江边水边、亭里

桥上、南浦等。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意境特点的分类

(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2)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4)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壮苍凉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幽美恬静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缠绵凄切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

三、情景方式

①以意取胜: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②意与境浑: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

b缘情布景: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如《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c 寓情于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③以境胜:以景为主,较少。

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四、思想感情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1、忧国忧民

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②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诗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⑤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⑥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

①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陶潜《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①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②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戴淑伦《苏溪亭》

五、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主要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连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抒情方式

“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如: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四)表现手法

1、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2、铺排 :即《诗经》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3、虚实结合: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①诗歌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②诗歌的“虚”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③虚实关系:

(1)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a 虚实对比: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b 虚实相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4、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 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②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③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④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5、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6、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一种是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7、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如: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8.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9、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寓褒于贬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1、抑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

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则采用了工笔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轻盈淡雅,飘渺空灵,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景色,令“王孙自可留”。

13.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空虚的灵魂。

14、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5、倒装: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1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17、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8、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9、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六、诗歌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

2、含蓄。“言有尽意无穷。”思想感情寓于形象之中。

3、精炼。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

4、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5、平淡。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6、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7、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8、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七、诗歌评析常用词语:

a、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

b、质朴清新

淡雅,自然。

C、词藻华丽。

d、明快:明白通畅。

e、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f、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第三篇: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术语暨意象

评价诗歌内容的词语:咏物抒怀、怀古之作、思乡思亲、爱国颂歌、游子生涯、山水田园、军旅生活、乡土气息、城市风貌,爱国热情、忠贞爱情、青春颂歌、校园生活等。

评价诗歌主旨(主题)的词语: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

理、画龙点睛等。

评价诗歌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等。

评价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激愤、沉痛、悲愤、哀伤、伤感、忧愁、寂寞、孤独、烦闷、憎恨、厌恶、不满,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思念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评价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凝练、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评价诗歌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复沓手法等。

评价诗歌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淳朴、自然等。

评价诗歌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比兴、对偶、对比、借代、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象征等等。

评价诗歌总体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特点)的语词: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类比象征、夸张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突出、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抑扬结合、移步换形、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等。

评价诗歌抒情的词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等。

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托物言志等。

诗歌鉴赏题答题表述程式:这首诗通过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附录: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的景物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

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鲈之思””,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

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

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松柏常常象征坚贞、高洁、正直、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竹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品格。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即深长的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2、东篱、三径: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

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第四篇: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激越高亢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2.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3.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4.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表达技巧

(一)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

1.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即景抒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1(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评]:自己虽然也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岁月蹉跎,华发早生,如今又被贬谪到黄州 在英雄们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上空自凭吊,多情的周瑜真该笑我了!这“笑”里饱含着 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带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意味。.(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边关思乡: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忝,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 劲健婉畅 韩 愈 古朴奇险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高 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 岑 参 雄奇瑰丽 元 稹 精警浅切 王昌龄 自然雄浑 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 李 贺 奇诡璀灿 孟浩然 闲静淡远 杜 牧 俊爽明丽 王 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 李 白 飘逸豪放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杜 甫 沉郁顿挫 李 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陈师道 雄劲幽邃 苏舜卿 轩昂奔放

欧阳修 清新疏畅 王安石 遒劲峭拔 晏 殊 闲雅婉丽

柳 永 伤感缠绵 苏 轼 豪放旷达 秦 观 清丽典雅

黄庭坚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妩媚 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 游 雄放流畅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姜 夔 峭拔雅丽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

第五篇:超级实用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一、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形式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三)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孤独彷徨、思乡思亲等。

闺怨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意象为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江边水边、亭里 桥上、南浦等。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意境特点的分类

(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2)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4)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壮苍凉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幽美恬静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缠绵凄切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

三、情景方式

①以意取胜: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②意与境浑: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 b缘情布景: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如《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c 寓情于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③以境胜:以景为主,较少。

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四、思想感情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 2 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1、忧国忧民

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②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诗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⑤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⑥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

①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陶潜《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①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②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戴淑伦《苏溪亭》

五、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主要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 3 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连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对比: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 4 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0、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 兼及“明月”和“关”。

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三)抒情方式

“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如: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四)表现手法

1、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2、铺排 :即《诗经》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3、虚实结合: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①诗歌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②诗歌的“虚”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③虚实关系:

(1)虚实相生 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a 虚实对比: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b 虚实相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6 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 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②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③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④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5、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6、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一种是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7、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

如: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 7 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8.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9、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寓褒于贬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1、抑扬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则采用了工笔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轻盈淡雅,飘渺空灵,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景色,令“王孙自可留”。

13.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空虚的灵魂。

14、叠词: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5、倒装: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1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17、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8、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9、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六、诗歌语言特点:

1、形象生动。

2、含蓄。“言有尽意无穷。”思想感情寓于形象之中。

3、精炼。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

4、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5、平淡。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6、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7、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8、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七、诗歌评析常用词语:

a、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 b、质朴清新 淡雅,自然。C、词藻华丽。

d、明快:明白通畅。

e、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f、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下载【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word格式文档
下载【A】【第一讲 】【鉴赏知识】【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考复习第一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意境型 2、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诗歌鉴赏知识网络(定稿)

    高考专题复习2011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1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网络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诗 寄情山水、田园的闲适、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弃官归隐的决心 青春易逝的伤感......

    诗歌鉴赏知识总汇[推荐]

    诗歌鉴赏知识总汇 【诗歌鉴赏的一般基本步骤】 1.看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2.读两遍,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3.抓住诗歌的意象(物),通过联想、想象对诗歌进行理解; 4.分析技法:表达方......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请注......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 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

    诗歌鉴赏一人一讲50首绝句

    诗歌鉴赏一人一讲 (绝句部分) 1 从内容上说清诗歌类型) 2 以解释诗歌字面含义为主, 3 赏析其中最突出的手法。 唐诗开辟了诗歌的广阔空间,开拓了诗歌的内容,成为后代继承和模仿的......

    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常考的题型 (一)表现手法和技巧赏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