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小策略3
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小策略
(一)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班级、学生、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
(一)、要有明确的作业要求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六年一班,刚接班我就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们认识到教师对作业的重视,从而引起学生自己对作业的重视。例如:认真审题、书写端正、独立完成、及时订正。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地实践。
(二)、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做作业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主动养成自觉认真作业的习惯。
(2)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老师课上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杜绝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3)教给学生一些细心做作业的方法,如抓住题目中关键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动笔解决等。
(三)、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以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字、抄错题之类的现象。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每次做完作业之后,要求学生分三步检查:
(1)审题是否有错:如题意是否理解错,有无错别字等;(2)阅读分析过程中短文是否理解正确,答案是否遗漏等;(3)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有错等。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例:学生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除了自己的作业没有注意,其他风吹草动都在他的眼里。一心不能二用,更何况注意力分配还没有完善的小学生呢?这样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有的不到十分钟的作业磨磨蹭蹭要二个小时,由此影响到学校里,作业不能及时完成。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决定性格,细节决定成败”,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就要从一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要求学生写字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使学生逐步改掉粗心马虎的现象,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小学生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错误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低年级十分常见。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
三、要重视作业的讲评。
每次作业批改后,老师要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要对书写与正确率都进行评价。对正确率高,书写端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由于态度原因造成质量低下的同学进行批评。并通过实物展示台把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大家向优秀看齐。
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作为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对待学生的作业情况也是如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可布置一些难度高,较复杂的作业。能力稍差的学生可布置一些较简单的作业。对一些后进生,由于错误比较多,或者态度不端正,有时候做作业比较慢,或者订正不出来,要求他们可以向结对的同学请教,或者其它同学请教,但重要的是要把题理解了。并且制定面批的名单,来一个勾一个,不面批,放学时留下来面批。
五、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以往枯燥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学习很乏味。要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完成的。
总之,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只有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篇: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书写工整,必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充分、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等等。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有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通过做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控后续的教学工作。所以探索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班学生平时做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如下几点:
1、做作业时不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做时发现不全,还要去找。
2、写作业时玩橡皮、尺子等。
3、不认真审题,正确率低。
4、数学题在草稿纸上算对了,或想对了,但写出来又错了。
5、有不会的先空着,但完成后又忘了前面还有没做的。
6、前部分写得认真,后部分却很马虎。
7、遇到不会的就问家长,没有自己思考的习惯。
8、写完后不及时放到书包里,第二天忘带作业。
9、部分学生比较贪玩、懒、不爱学习等原因而没有完成作业。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以上问题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取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具体方法是:
为了提高学生们做作业的兴趣,我重点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实践性强的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索实践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努力寻找机会,通过做作业,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为了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我在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而精。尽量留那些概括性强,覆盖面广的作业,减少重复性内容。
为了提高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我努力做到布置作业有层次性。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为了落实以上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始终坚持对作业及时批阅,针对作业情况适度奖罚。学生作业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书写工整程度如何,质量高下,批阅日期和次数,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批阅适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学生作业情况不断完善,从而将优点形成习惯。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些微进步,我及时表扬并鼓励其坚持;作业中屡次出现的习惯错误,我及时指出。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学习风气。如开展小组评比活动。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我注意加强对学生好胜心的调控,以组为单位,哪一组的作业齐了,这一组就会获得一面红旗,并且每天都通告每组交作业的情况。这样除了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还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认识到做什么事不能只顾自己,还要考虑别人。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还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完成作业有较大困难的学生,我就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个别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作业情况和自信心。
对个别依赖家长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身份。在家适时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不要做“陪练”;当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应该提醒他进行检查,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作业完成率有明显提高,作业书写整齐认真,正确率高,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逐渐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学生成了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的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小学生天真,单纯,他们总是把教师“奉若神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使小学生视为楷模、诚心仿效。因此,如果教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又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就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在劳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得一尘不染。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孩子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劳动习惯正是在这样一些充满友谊和情爱、共同和困难做斗争的劳动中,悄然而至的。
二、情理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某件事能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技能上的不熟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接近完美,但如果在意识上不够重视,即使潜力再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就得先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品德课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一系列劳动主题教育,如:《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劳动。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后,学生的劳动态度自然会发生转变,也就更乐意劳动,主动去享受劳动的快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个策略。结合学校的“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教育孩子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每周民主评选“日行一善小天使”,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学生兴致致勃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的劳动习惯,也对其进行了爱亲,孝亲的教育。还比如结合三八节系列活动《三八节我为妈妈送礼物》,《妈妈您辛苦了》征文活动,《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巧手装扮我们的教室》等,为孩子提供了劳动的机会,独特的活动给了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落实劳动岗位,创造劳动机会。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家中劳动的机会较少,劳动技能有待提高。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班建立了劳动岗位负责制。具体地说,就是把班内卫生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的劳动岗位,并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每人一岗,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值日按小组,轮流来当,这样,学生的劳动岗位相对固定,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劳动质量,又使得每一个学生每期都能扎扎实实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
五、家校协作,争取教育的合力
许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也没有落实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耐心地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像铺床叠被,洗袜子、洗手绢,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求家长做好孩子家务劳动的记录,教师及时检查,评价,争取家校的教育合力,双管齐下,共同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有抓住一切机会,拓展教育资源,耐心,细心的培养,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横山小学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段金德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678200
678200邮编: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从那些方面
培养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学习习惯言传身教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习惯是多么地重要。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有如出一辙的效果。古语曰:“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如果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达到“双赢”的效果。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言传身教,树立形象。
教师的示范,能起到虽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幼小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道德说教、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学生身上。
比如:规定学生上课不迟到,特别是早上上学时候。我就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在早读铃声响之前到教室。要求学生读写姿势正确,自己首先姿势端正,以身示范。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爱搭“二郎腿”写字。为了改掉这毛病,每次进教室前就在心里提醒自己:脚要放好,不能搭“二郎腿”!有时坐下来,一只脚就不自觉地搭上来了。这时,心里的声音就会猛然响起:放下!难道忘记和学生说的话了?于是立刻把脚放下来。
二、从小培养,越早越好。
学习习惯是学生个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变。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又不易纠正。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如:我班就有个男生,对自己学习用品管理很差。经常丢三落四,一找起什么东西来,就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全翻出来,学习用品摆得一桌子,一本本书揉得像“干腌菜”一样。今天这找不到,明天那落家里了。为他这事我可是伤透了脑筋,也用了不少方法,现在虽有了一点起色,但仍没能完全“根治”。归结原因,这是他的“老毛病”了。从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上四年级,这么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已具有了稳定性,确实难以一时改掉。纠正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我们的教书育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等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也要注意细节。如:字迹是否清秀,是否有抄袭现象,知识点是否掌握等。作业要求上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精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讲精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如: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我注意收集学生出错较多的题,在班内集体讲解、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本该题目上做记号,以备以后复习时做重点训练。以次来训练、培养学生对重难点做标记的习惯。
人常说“集少成多”。在一个个小细节中,学生慢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具体情况等方面,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书写姿势端正、字迹工整,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习惯、合理利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四、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自制力不强,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容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不能光提要求,要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针对我班学生“认真书写”这一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字数不用多,只要好;笔画规范,一笔一画地写,字不要超出格子。然后,在学生写字时,我经常在教室内指导、督促。纠正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讲解给学生一些笔画较复杂字的各部分占位方法。最后,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还要及时检查,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书写认真、书写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态度不认真、书写零乱的学生给予批评,并在课后进行单独教育、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依靠班主任老师,还需要与各科教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在工作之余,向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课内外情况,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五、多方发展,全面提高。
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学生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习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一个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就为他良好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马虎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应该把它与其他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
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为学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