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凤吉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
绪论
一、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持续性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生产力的逐步稳定提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维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区域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结构转换机制。
2、具体区域尺度上探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操作化和实现途径,建立典型区域模式。
3、为国家制定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为实现农村发展的“两个转变”和“两大战略”提供区域操作手段。
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较城市经济而言不落下。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浅析,并且提几点建议。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旅游业收入
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农村个体经济
9、其他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1.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和自上而下延伸至农村的群团组织,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总体上发展滞后,原因是思想偏见的制约。有人认为,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因而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持不屑一顾或消极无为的态度。
2.体制惯性的挤压
我国“三农”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在农业等10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所有制发展。
3.法律支持的滞后
除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目前,我国对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尚无法律规定,农村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影响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4.政府干预或服务不当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是在政府直接或间接推动下组建的,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行政力量过多介入,扭曲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一些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
三、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过去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
1.实行多予农村扶持补贴政策
(1)统筹实行财政鼓励和资金支持政策。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支持政策外,省对农村财政支付补助额保持稳定不变,不因县域增收节支而减少转移支付额。建立财政鼓励机制,提高工业、商业税收返还比例。
(2)统筹对县域经济的人才支持。县域可与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产学研、技工贸结合,提供技术、项目和人才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县域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
2.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那些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应逐步交给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积极推动农村群团组织职能转型,使其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同时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实行合作经济组织管理部门登记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简化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合作金融、社会公益、社区服务等民间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社会事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规政策,加快相关立法步伐
对束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坚持边培育、边规范,先实行备案管理,待运作规范、具备登记条件后,再逐步将它们纳入统一管理。
4.坚持城乡发展的思路
(1)统筹放活城乡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宽进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全部向民营经济开放。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使民营经济能够充分带动城乡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2)统筹扩大城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成功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搞好项目谋划,搞好园区建设,搞好全程服务。不仅扩大城市的对外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对外开放,大力开放县域的特色农产品,有条件的要由相关政府组织,对其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采用就近原则,扩大对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等国的对外开放。
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农村经济上的可持续性(2)生态的可持续性
(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1)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持续稳步发展
(2)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3)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 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2 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2)农业生态恶化(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消除贫困,任重道远
(四)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五、结 论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
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参考文献:
[1]李玉凤 王广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1)
吴珺 何民捷: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08,(11)
杨秀丽:索志林.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繁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7)
郭立永 姜涵:开展节能减排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吉林日报,2009,(02)
第二篇:浅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 要]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本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浅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 存在问题 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较城市经济而言不落下。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浅析,并且提几点建议。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和自上而下延伸至农村的群团组织,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总体上发展滞后,原因是思想偏见的制约。有人认为,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因而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持不屑一顾或消极无为的态度;也有人担心,我国农民那么多,农民一旦组织起来可能会削弱基层政府的职能和权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持防范戒备心理。
2.体制惯性的挤压
我国“三农”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在农业等10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所有制发展。
3.法律支持的滞后
除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目前,我国对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尚无法律规定,农村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影响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4.政府干预或服务不当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是在政府直接或间接推动下组建的,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行政力量过多介入,扭曲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一些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实际控制权仍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有些专业协会的农民只是名义上的会员,实际上却与协会无关。许多用行政手段“捏合”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十分困难。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过去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
1.实行多予农村扶持补贴政策
(1)统筹实行财政鼓励和资金支持政策。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支持政策外,省对农村财政支付补助额保持稳定不变,不因县域增收节支而减少转移支付额。建立财政鼓励机制,提高工业、商业税收返还比例。
(2)统筹对县域经济的人才支持。县域可与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产学研、技工贸结合,提供技术、项目和人才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县域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县域还可以仿效西部开发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动员和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经常到县、乡服务,帮助县域提高科技、教育、医疗和文化水平。
2.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那些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应逐步交给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积极推动农村群团组织职能转型,使其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同时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实行合作经济组织管理部门登记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简化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合作金融、社会公益、社区服务等民间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社会事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规政策,加快相关立法步伐
对束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坚持边培育、边规范,先实行备案管理,待运作规范、具备登记条件后,再逐步将它们纳入统一管理。近几年,沈丘县围绕兴农富民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已阻碍了农村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72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7个,行业协会带动型3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个。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如龙头企业依托型,金源种业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合作组织。经纪人销售合作型,即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如山药销售协会等。4.坚持城乡发展的思路
(1)统筹放活城乡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宽进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全部向民营经济开放。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使民营经济能够充分带动城乡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2)统筹扩大城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成功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搞好项目谋划,搞好园区建设,搞好全程服务。不仅扩大城市的对外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对外开放,大力开放县域的特色农产品,有条件的要由相关政府组织,对其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采用就近原则,扩大对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朝鲜等国的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李玉凤 王广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01)
[2] 吴珺 何民捷: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08,(11)
[3] 杨秀丽:索志林.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县域经济繁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7)
[4] 郭立永 姜涵:开展节能减排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吉林日报,2009,(02)
第三篇:浅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农村经济...............................2
(一)农村经济概述.........................2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2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2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3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3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3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3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4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4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4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5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5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参考文献:..............................6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1、2、3、4、5、6、7、8、9、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旅游业收入 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农村个体经济 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使得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其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国情与严峻的挑战。
1.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多。
2.食物安全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1)农业自然资源短缺(2)农业生态恶化(3)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 4)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3.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
(1)自然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
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参考文献:
1.陈剑波“2000年农村经济形势与2001年展望”。
2.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3。
3.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廖卫东、王万山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5.千家驹.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5.。
第四篇:农村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农村
一、我国农村经济现状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与科学技术双重革新的带动下,农村经济正一步步的向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坐标上迈进,可以说,农业经济已经进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传统农业正在向“三高”的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农村的批发、零售、餐饮业、贸易业等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的经济与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改善。[1]
除此之外,我国的农村经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农业强国。土地分散、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薄弱、传统的基础设备无法达到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很多偏远的山区,都是靠人力经营土地,收成的好坏也是靠天说了算,防灾抗灾能力差,进行生产的效率相对较差,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为薄弱,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能的水平也较差,这也就导致其工作的问题难以进行解决。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很低,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方面通常都是以粗放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获得的效果相对较差,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也为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2]同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也就造成资金的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3]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问题
三、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清: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 新农村,2012(10)
[2] 唐 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农业发展,2012(04).[3]何红梅: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现状[J] 中国经贸,2013(20)
第五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三农”建设的重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给周边的农村建设带来生机,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围绕农村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主要从乡镇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关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F3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在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既要坚持节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以及承受能力,又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体现地方农村特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市场化和小农经济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与完善,小农经济的弊端日益突显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制度性障碍。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的矛盾,这也成为农村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摆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前的难题。
2.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为什么会出现“三农”问题,其根源就是农村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城市经济聚集效应对农村经济所造成的一些反作用的影响,以及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扩张对农村市场的占有,但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工业化过程的产物。在这个进程中,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无疑处在向城市经济输入廉价劳动力与资源,被迫接受高价工业品的弱势地位。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流失、人才流失、资本倒流等现象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所以建设的根本。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是推进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所以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大量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想要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强乡镇企业的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有效的缓解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农村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据相关调查了解,在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的就业人员中,当地农民的数量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乡镇企业有效的缓解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其次是有部分乡镇企业属于股份融资合作形式,农民可以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得到相应的分红,进一步的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收入,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自我国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以来,农村不在一眼望去都是农田,开始出现了工厂,农业生产逐渐进入到机械化生产阶段,有效的解放了劳动力,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得有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三、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推进技术创新,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的简单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因为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加大在技术创新层面的投入,依靠技术进步有效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实现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传统形式下独门独户,单独作业的分散型的小作坊式工业布局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改变传统经济操作模式,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分散性为集约型,否则就会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合理的利用,不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发挥,同时也不利用乡镇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提升企业集约化的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更不利于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产业集群、劳动力集中、资源集中”的模式,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乡镇企业发展后劲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计划型经济还是市场型经济取决于产业结构。因此,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便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实际竞争力。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组成结构,这也是增加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后劲的有效路径。农村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上下狠功夫。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实际,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遵循“区域调整、品种调优、效率调高、规模调大”的基本原则,以城市经济为导向,增加乡镇企业发展后劲,实现农村经济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米东峰,阮小莉.临夏州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2]李东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6(05).[3]赵书海,吕守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3(07).[4]曹丽,罗广英,车德禄.切实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J].科技展望.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