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去作文
走出去作文
(一)走出屋子,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走出大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容纳我们的天地毕竟很是狭小,不走出去,无疑是在悄悄筑起了束缚自己的围墙。
走出平静的日子,才能澎湃起激情;走出习惯了的生活,才能捕捉到鲜活的生机。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安稳的时空所麻痹,不走出去,无疑是亲手给自己的手脚勒上了一个套子。
走出令人陶醉的花园,才明白凄凉的地方更需要播撒绿意;走出欣喜万分的成功,才知道更多的陌生原来是令人心动的诱惑。
我们不免被满足所说服而空得懒惰,不走出去,那我们其实是在用曾经来之不易的资本为自己打造了一具只会享受的温柔之床。
走出漫漫长夜,才能拥抱灿烂的阳光;走出险恶的沼泽,才能快步迎接远方的呼唤。
我们有时被磨难和困惑板着面孔阻挡,不走出去,那我们的日子会更苦并且毫无亮色
既然江河东去,时光流逝,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也不能原地打转。
所谓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向不可知的方向追寻,向不好攀的高度挺进。所谓走出去,就是摆脱已成教条的模式,就是冲破已在萎缩的领地。
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小屋。但我们的目光应该穿透陈腐的隔膜而有见识;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家乡,但我们的心胸应该如头顶的蓝天跨越山河阻隔而有境界;或许我们走不出这片土地的种种局限,但我们的头脑应该自觉地挑战僵化的侵蚀而保持最大限度的超越。
脚步走不出去,放飞了年轻的梦想也美丽;走不出一道风景,跌倒爬起也有不俗的收获;没有走出撼人的传奇,走出感人的小故事也会隽永。
走出去,不让感情沉睡,不让思想灰暗,不让心灵死寂。生命在行走中才有高度。
只是,不要等到没有立足之地时才想着往出走,毫无准备的乱撞其实还是没有走出鲁莽冲动的自戕。
也不要等到走不动之时才想走,丧失了所有的实力其实也就丧失了所有的良机。
如果我们身陷戈壁,走出去,应该寻找绿洲;如果我们身处绿洲,走出去,应该见见大海;如果我们身落大海,走出去,应该到达彼岸;当然,上了彼岸就成了此岸。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走着并且走出去。
走出去作文
(二)窗外的天,阴沉沉的,终于耐不住这寂寞,逃离这死寂的空气。
外面已如雨倾盆,站在屋檐下,却始终不敢接受春雨的滋润,看见路上人们惊慌乱窜的样子,我不禁感到可笑,不知不觉中,我漫步在雨的抚慰里,脑海中浮现着一幅幅下雨天的景„
小时候,我没有淋雨的机会,我也不会让自己淋得浑身是雨。幼儿园时,没下课就会有两三个家长拿着雨伞在窗外观望,而我,却总是等到爸爸妈妈把我“包装”好才敢上路,原本的自己是多么可笑。
三年级的一天,天空阴黑了,而我们则坐在教室里上课,窗外雨打树干,风吹树枝的情形时不时得引起我们的注意,突然闪电把天照亮,雷鸣把天际打响,我们情不自禁一同发出了尖叫,老师也十分生气,要同学把电灯关上,问我们有什么可怕的。窗外的那一幕幕时不时的发生,()闪电也时不时的把我们的教室照亮,也偶尔间看到,同学们个个把耳朵捂上,趴在课桌上,什么都不敢说,怎么也不敢动,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笑。
如今的我依旧走在这条熟悉的小道上,抬头望望儿时的母校,也只能用微笑回应,现在的我,不再那么幼稚,那么天真„„
我的确长大了,我不会再和小伙伴们捉迷藏、丢手绢„我不会再因为一颗糖果或高兴或沮丧,下雨天,再不会只躲在屋里,而是亲近那雨冰冷却无邪的抚摸。
走出了幼稚,我已慢慢长大。
走出去作文
(三)放假了,忙碌了一学期的我如今却不知要干些什么。过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现在有“一点”消失,我便又过上了“一点一线”的生活,整天呆在家中,无所事事。
早上,没有了时间的约束,日上三竿之时,我昏昏沉沉的从床上爬起,透过窗户,凝视着外面的天空:“天气不错,好久没有过这么好的天气了。”我自言自语。“出去逛逛吧,你好久没出门了。”妈妈走过来帮我收拾床铺。
“出去?为什么要出去呢?”我茫然的摇摇头,“出门太麻烦,我才懒得出去。呆在家里多舒服啊!”妈妈没说什么,走开了。
我习惯的向电脑房走去,边走边想:“我到底多长时间没出门了?好像放假以来就没出去过吧?„„”
我关上房门,关紧了窗户,周围一切喧嚣声都消失了,变的冷冷清清。这个密封的“混凝土块”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我的心中突然感到有些孤独,空无。我慌忙打开电脑,似乎只有上那精彩而又虚无的世界才能填补我心中的空白。聊天、游戏„„忙忙碌碌中,我的心里又变得“充实”。
不知不觉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待了好几个小时。充足的暖气让整个房间变得燥热不堪,昏昏沉沉中,我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胃里难受的似乎要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来。
妈妈闻讯而来:“怎么啦?”“恶心难受啊。”我呻吟着。
“出去散散步啊!整天待在家里哪能不难受啊!”
真的要出去吗?我凝望着外面的世界„„
走出家门,我惊叹原来家中的空气竟然那么浑浊,我同时惊叹我竟能在房屋中待上四五天。冬日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帮我驱散了从房子里带出的阴湿的气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享受着来之不易的阳光,大街上人来人往,不时传来几声小孩快乐的叫喊。漫步在街上,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热闹非凡。看着一张张笑脸,我心中的孤独无影无踪。
向东望去,青山依旧。多久没爬山了?我微笑着向青山绿水跑去。一路的绿色,我疲惫的双眼感到无比的舒适。一路欢笑跳跃着,贪婪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来到山顶,劲风袭来,我的头脑忽然变得清醒,再也没有昏沉的感觉。站在山顶,凭栏远眺,隐约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屋宇轩榭,亭台楼阁„„不知何时,我们以被这些钢筋混凝土包裹。我们待在其中,与自然隔离,与社会隔离,与人们隔离,但我们却无知的感叹:“待在家里真舒服啊,待在家里真安全啊„„”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房屋是囚人的。”我突然想起了贾平凹说的这句话。现在,我终于领悟到了它的含义。
第二篇:勇敢走出去
勇敢走出去(52分)
《围城》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很多人想走出城外。”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座“围城”。很多人想冲出去,但又冲不出去,被自己的“围城”所束缚着。要挣脱束缚,就需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要开拓我们的新人生,就要勇敢地走出去。
因为挣脱了束缚,勇敢地走了出去,尼克·胡哲有了现在的成功。尼克·胡哲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但他却是一位没有脚和手的残疾人。但那样的缺陷并不使他被束缚着。如果尼克·胡哲没有勇敢地走出这个“围城”,而是甘愿被束缚在里面,那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家。
其实,很多的人都像尼克·胡哲那样冲出了自己的“围城”,勇敢地走了出来。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的音乐人刘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中国好声音》中的一句话:“我刘欢长成这样,也能在音乐界流行十几年。”的确,刘欢在这个行业里十余年,没有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放弃。在今天的娱乐圈,我们见到的全都是俊男美女。刘欢的成就源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一点——他走出自己心中的“围城”。也许有人因为外貌而嘲笑过他,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勇敢地走出了这座“围城”。如果刘欢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好看而放弃自己的音乐,甘愿被困在“围城”里,那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肯定不会。正是因为他勇敢地走出“围城”,义无返顾地走出去,才会有今天的成
就。同样,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去自己的“围城”。
反观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人被自己的“围城”团团围住和被社会这座更大的“围城”所困住了。他们不敢走出去,甚至不愿意走出去。所以很多人像蜗牛一样,缩在小小的壳里,甘愿困住,想想也觉得可悲。其实,我们也是被自己的“围城”所围住,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他们甘愿被困,也不愿意勇敢地走出去。而我们则是勇敢地挣脱束缚,想法设法地离开“围城”,勇敢地走出去。
人的一生就像一座“围城”,要么你在里面平平凡凡地过一生;要么就勇敢地冲出去,开辟新的人生。其实很多人被自己的“围城”困住后,不是设法冲出去,而是尝试过后就后悔。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勇敢地冲破“牢笼”,走出去。我们都要冲破自己的“围城”走出去,而不是想到“围城里来”。所以我们要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走出去。
第三篇: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第四篇: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号称“世界最绚丽舞剧”的《潘多拉传奇》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进行了3场演出,吸引了数万观众。《潘多拉传奇》的走红,与前不久迪斯尼音乐剧《狮子王》在上海大剧院的连演百场,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演出业的自由贸易中,西方文化产品因拥有品牌、销售网络等优势而在演出市场上占尽风光。相形之下,坐拥“五千年文化资源”的我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向海外市场,更加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演出面临“贸易逆差”
作为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系列演出之一的《潘多拉传奇》颇有观众缘。但其并非完美,无论从舞美、服饰或是灯光效果上,它都远不及我国最近推出的一些剧目,如山西舞剧《一把酸枣》。不过,这丝毫不妨碍《潘多拉传奇》被誉为“世界最绚丽舞剧”,令观众趋之若鹜。
在演出舞台上,“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成为不争事实。上海国际艺术节超过半数的演出剧目都来自海外,且上座率都比较高。
各国的文化产业无论从生产规模、在GDP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来看,都愈显重要。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至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等;美国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位居出口的第二位。与此同时,大量传统行业也正由于文化要素的注入而悄悄改变了其原有生态。品牌、设计等非物质因素在商品的价值构成中愈益凸显,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精神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文化一改过去赞助的接受者和被施舍者的面貌,迅速成长、摇身一变,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一向是文化艺术赞助的大国,1997年工党上台后,破天荒地提出了“创意兴国”的治国方针,力图以创意重写新世纪英国的复兴之旅。其后,西方各国竞相效仿,先后将创意的生产、积累和应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乃至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也不甘落后,争相提出振兴文化创意产业的纲要和白皮书。
和出版、电影等行业相比,中国的演出贸易堪称是与国际市场接轨得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因此也面临着最为激烈的“文化贸易之战”。而统计显示,我国演出业贸易逆差一直严峻。
2005年,上海引进海外演出451批,派出项目215批;今年4月至6月,北京市出访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项目共37批,而引进的则有83批,仅对俄罗斯一个国家,我国演出输出和输入的比例就为1∶10。
一位演出业内人士表示,更令人忧虑的是,引进中国的演出几乎全是商业演出,国外演出商赚走了大把真金白银。而我国输出海外的则多为“友情出演”,往往是赔本赚吆喝。我国演出商在海外市场的收获,只是西方演出商所得的“零头”。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中国文化很有吸引力,只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亮相太少太少了,所以几乎没有人知道她有多么精彩!”首次来到中国的法国演出商蒂姆·皮尔斯对记者说。尽管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0多年,他却说不出任何一部中国剧目的名字,只能好意而抱歉地微笑。
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内蒙古剧目成为外商你争我夺的“香饽饽”。这再次说明了,中国文化是好酒,怎奈酒香却怕巷子深!
上海文化广播管理局影视剧涉外处处长贝兆健认为,尽管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渐渐繁荣,但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更缺乏通晓国际文化贸易规则又有品牌意识的文化商人。
“中国的京剧、杂技在海外市场已经闯荡了几十年,至今只能沿街卖艺,互相压价竞争,就是因为我们极度缺乏打造中华文化品牌的意识,浪费了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
上海大剧院院长方世忠也表示,我国文化企业与海外同行从综合实力到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以及塑造维护文化品牌等方面都存在惊人差距。“我国何时才能出现像迪斯尼那样的‘百年老店’?”
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不过,要推动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去”,政府应在资金、税收方面对文化企业提供更多优惠。
文化部近几年制定了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已经给民营企业出口文化产品初步打开了政策通道。而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孙明章认为这还不够,他建议,对于缺少固定资产的文化企业来说,真正在开拓海外市场上的帮助,应当是政府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者建立中国文化外贸基金,而不是事后退税返还的机制。
《云南映象》的启示
中国文化在海外市场的“缺席”,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所催生的一批年轻且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演出商,正在迅速向国际进军,成绩斐然。尽管它们还很稚嫩,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舞蹈家杨丽萍制作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的前一天,正式启动声势浩大的全球巡回演出:从深圳出发,将走遍欧洲各地。
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说,《云南映象》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在全球8个国家10个城市演出200余场,预计票房收入达1700万美元。
丹增说:“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对海外市场具有强烈吸引力,因此云南的文化企业要敢于把国际市场当成主战场!”
在国外,这个剧目被改名为《香格里拉》。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仅仅这个脍炙人口的名字就足以带来浓郁的东方情调。这部本已精雕细琢的舞台作品再三改动,整整压缩了一个小时,以适应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敢于投入巨额资金并承担国际市场的风险,也是《云南映象》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云南映象》选择了欧美一流的演出商作为合作对象,采用共同投入、收益分账、保底分成的形式,这就需要中方投入巨额资金。出品人孙健君说,在美国和欧洲,仅试演阶段,除了美国演出商投入的70万美金和欧洲演出商投入的200万欧元外,推出《云南映象》的我国派格公司也投入了1200万元人民币,这种大胆的投入,为《云南映象》最终进入国际演出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走出去战略概述
“走出去”战略概述
2011年NO.2 研究与探讨 作者:于晓 矫磊“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
一、“走出去”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演进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第一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出口,国家实行了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战略,《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出台,提出了支持我国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方式“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措施。
2000年3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期间,“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走出去”战略的最终明确,首次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并把它作为四大新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之一。“走出去”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论述,标志着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随后,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 调,要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 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3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 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其主要特点是:
(一)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日趋广泛。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大部集中在亚洲。对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幅最快,非洲和拉美是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最大的地区。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外派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建筑等行业。
(二)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较快。
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近一半,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已有一批大型项目建成投产,华源、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国内企业已逐步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同时自2006年始,中国在境外兴建50个经贸合作区,从事国内较为成熟、竞争激烈的产业如家电、机 械五金、制鞋、资源能源、区域市场贸易、边境综合贸易加工等,从事以上产业多为民营企业。
(三)经营主体队伍迅速壮大,大型企业作用明显,民营企业地位提高。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有色建设、中水产、黑龙江森工集团等大型资源类企业已成为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主力。海尔、TCL、春兰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已初步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目前,我国已有数千家企业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四)经营方式日趋多样,经营层次逐步提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最初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入股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境外收购销售网络、许可证、技术专利、建立研发中心和工业园区的做法也日益增多。
对外承包工程上,工程总承包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方式,并逐步向BOT方式等更高层次发展。
三、“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框架
(一)简化对外投资审批,完善监督管理。国务院2004年7月作出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了项目审批制度,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 制。这一年,我国对外投资项目也从审批制向核准(备案制)发生根本性转变: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中方投 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上述项目之外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管理企业投资的项目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备案,其他企业投资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规办理核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由商务部核准。2009年3月,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 理办法》,进一步下放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权限,简化了核准手续。
在出国人员管理方面,外经贸部、外交部、公安部2002年3月联合发布了《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
(二)简化手续、放宽对外投资外汇管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发布的《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还允许境内成员企业利用自有外汇资金以及从其他境内成员公 司拆借的外汇资金,对境外成员企业进行境外放款或者境外委托放款,大大缓解了境外公司运营资金和外汇使用的瓶颈。2006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彻底取消 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和购汇额度的限制,有力地推动了“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
(三)财税金融政策扶持。1.政府专项资金支持。2007年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规定符合 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享受境外加工贸易贷款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以及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 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等的支持。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自从1998年以来,与其他国内外机构合资设立了四只产业投资 基金,即中瑞合作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操作,通过与中资企业 在境外成立合资公司,以此为投资平台共同投资项目。
3.信贷支持。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颁布了《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通知》,每年安排“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享受出口信贷优惠利率。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将融 资性对外担保由原来逐笔报外管局审批,改为余额控制,促进了对外投资便利化,银行为境内机构提供的融资行对外担保不再需要逐笔申请核准。以上信贷政策主要 是面向国有大企业。
此后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在信贷政策上逐渐给予民营企业以国有企业同等待遇。
4.税收政策。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分国限额税收抵免、所得税减免政策、关税优惠、境外投资企业遇有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处理。但是现行对外投资税收政策只是零星的散布于某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没有形成体系;税收优惠的方式也主要是减免税,间接税收优惠较少乃至没有,形式单一;间 接抵免的规定基本为空白。
5.保险支持。2001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其资本来源为 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2005年,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出台了《关于试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用等非公 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通知》,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四)公共服务。
商务部近年来提供了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一是信息服务。陆续推出了《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 产业导向目录》和首批20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二是人才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我国的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三 是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商务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一些国家正在商签自由贸易 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的协定。为了对“走出去”的企业保驾护航,商务部正在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 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了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
四、海外华侨华人是助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
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2006年,国务院侨办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论坛”即以“实施走出战略—海外华商企业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各地侨务部门都将为“走出去”服务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能源资源类、金融类、通信类企业往往担任了“走出去”开拓者和先锋的职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都深处竞争激烈的行业,相对国有 企业更具有进取和竞争精神,开展跨国经营对其可以更好地起到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转移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国外资源、突破要素制约、拓展国外 销售网络、借助国外人才治理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层次、提高品牌知名度等积极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必将作为国有企业 的补充和替代者,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走出去”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的重要侨务资源和侨务部门的服 务对象。
政府的职责在于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智囊团体提出意见建议,中介机构则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情况看,“走出去”战略的上述角色分 配结构已经比较完备,侨务部门要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出实际贡献,必须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期 真正贴近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作者分别系国侨办经济司投资协调处处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