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作风,永远只有进行时
转作风,永远只有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清新的作风转变风潮,轻车简从、精简会议、狠刹公款吃喝浪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随着一系列硬招、实招的陆续出台,大力转变作风正激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党的十九大对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制定印发了贯彻“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各级党组织也逐级明确了落实措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严抓实,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但是,转作风,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求真务实是每一名党员的固有特征也是我们党永不懈怠的崇高追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经常性地大力转变作风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深入持久地抓紧抓实抓好,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转作风,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提升高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思想上的弯子扭过来了,才会有深入持久地转变作风的思想准备,付诸行动才能顺理成章。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把转变作风当作是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重要途径,当作是增强工作活力的有效方式,当作是提升自我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把转变作风当做是必须要办的大事,是必须办好的难事,是有利于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自身的好事。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作风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攻坚战。转变作风,无止境、无极限、无终点。不断改进作风,是我们不断增强服务群众能力、提升自身素养的“法宝”,更是我们党永葆活力、基业长青的“秘密武器”。只有善始善终持续改进作风,才能确保群众经常得实惠、发展不断上水平,让求真务实成为“常态”。
转作风,必须在实际行动上加大力度。马克思强调,“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改进工作作风,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空谈”,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转变作风,要摒弃走过场,应强化顶层设计以克服虚转。转变作风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搞好加强作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只有这样,改进工作作风才不至于陷入“只抓一阵跟风头,风头过后仍照旧”的怪圈。譬如,我们可以将转变工作作风同正在深入推进的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在提升执行力、强化效能建设上抓出成效。为防止转变作风变成“一阵风”,更需要强化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情况进行严格、认真地监督和考核,从而引导党员干部求真务实。
转变作风,要切忌搞极端,应紧贴单位实际以杜绝假转。转变作风,最忌不是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转”,而是上面怎么做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一样要求。转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内容设计、项目规定上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只有切合实际才可行管用,只有内容具体才深入持久。转变作风,既不能贪图和满足于烧“三把火”式的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一阵松一阵紧,要结合单位实际循序渐进,在持久深入上使劲,在防止假转上着力。
转变作风,要力戒图形式,应着力真抓实干以防止空转。转作风的实质是求服务群众之真,务加快发展之“实”。因此,我们要自觉摈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规定落实规定,以防止将转作风演变为翻版的形式主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四个意识”,经常、主动、及时地向总书记看齐,做到执行规定不走样,落实纪律不变通,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改起,真真正正地“转”出新效率、新活力、新风貌。
转作风,必须在工作成效上增加亮度。转作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工作。所以,转作风,既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善于在服务群众、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做加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境界。为了最大程度释放转作风的红利,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摒弃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自觉做到出现问题不上溯、发生矛盾不后移、成果不必归我有,行大道、利长远。
我们要有“功成一定在我任”的决心。一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尝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因此,对待工作,我们党员干部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沉下心来做事情,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为群众谋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的建设千头万绪,当前最急迫、最重要的就是转作风。而转作风,则诠释着“无限”,意味着“常态”,实非易事。因此,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把转变作风当成永恒追求,从日常工作、点滴言行做起,让转作风永远只有进行时。
第二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个人心得)范文
简谈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
体会和想法
一、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及中心内容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谈到的治国理政。她的主要内涵是: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协同配合进行;第四,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稳定发展的统一。
二、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解
1、所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说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完结。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从时间方面强调任何时候必须永远坚持改革开放;从空间方面强调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年增长率保持9%以上,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35年来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宝贵经验。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里的两个“关键一招”,都是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4、要坚持“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事解决”的思路,除此没有别的任何办法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面对未来,不可丝毫迟疑和退缩。
5、“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再次向全国人民举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宣誓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政策走向,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改革开放新的动员令。
三、结合自身工作,谈一下给自己的体会: 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相对地说,也是只有进行时,没有纯粹的完成时。因为,“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前期工作或当年工作会为我们下阶段工作或来年相似和重复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所以,我们要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心态做好今后的岗位工作。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坚持党的领导,与是局(公司)党委、党支保持高度一致,与中心工作需要保持高度一致,与责任规范保持高度一致。
2.完成岗位职责是第一本分。排除无可控因素,尽最大可能按时完成烟用物资的需求上报、购进合规、规范供应、及时核销、盘点等一系列工作,以及当前的烟叶生产标准化督导工作。
3.要树立大局观念,统力做好与生产、财务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打好思想、工作双赢合璧战。
4.协助科室领导,切实做好服务再提升工作。包括服务领导,服务同事,服务烟站,服务烟农,在可控条件掌握之内,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他们不误农时的物资服务。
5.心中有党,心中感党。切实做好、配合好第三支部党务工作,尤其是第二党小组的党建学习,档案记录整理工作,做一个忠实的“两学一做”党员。
第三篇:学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面我对作风建设谈谈我的观点:
一、作风建设需从领导干部抓起
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常常是一个地区和单位廉政状况的风向标,工作作风不实必然导致腐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此,各级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改进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二、作风建设需抓紧细微处
整顿作风,不仅在于政策的细化,更在于执行的细化。无论是豪华公车,还是豪华办公楼,大都堂而皇之,很难蛰伏于一隅。对于监管者而言,奢靡之风并非看不清、嗅不到。或视而不见,或大而化之,或欲盖弥彰,无非都是利益冲突引致的选择性失明。再美好的初衷,再精良的政策,离开层层细分解、层层抓落实的执行力,只能是一纸空谈。
三、作风建设需健全惩戒机制
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实施责任追究,是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重要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执纪监督职能,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不断向全党全社会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对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线索,应组织专人进行快速核查、及时处理,尤其对顶风违纪、踩红线、闯地雷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震慑作用,杜绝破窗效应。
四、作风建设需健全制度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从事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为常态化抓好作风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当前,要着眼于规范权力运行和干部具体行为,搭建起作风建设的制度框架。增强党员干部对制度的敬畏感,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氛围。
持久才能长久,深入才能深刻。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没有完成时,只有持久战。改进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就像拧螺丝一样,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步步深化,久久为功,把干部作风一步步拧紧。
所谓常,就是要经常反思、及时总结、着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切实严格党内生活,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党性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必须遵循三严三实的要求,学会适应党内生活新常态,给人民群众一个好党员形象,给自己一个作风不断在改的时态。只有做好现在时、谋划好将来时,让作风建设永远是进行时,才会真正让作风永远在路上,让作风不断在改,不断在变,适应新形象,迎接新挑战,带来作风建设的新常态。
所谓长,即要着眼长远、建章立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规制,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把作风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使作风建设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用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干部行为,决不图虚功、搞形式,从制度层面防止不良之风的回头和反复;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使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见正作风建设的长效落实与不断发展。
作风建设就是党的建设,也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就是要建章立制、紧遵三严三实,改作风之弊、除行为之垢,给人民群众一个真真实实、亮亮堂堂的共产党员身份,给自己一个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形象,从而催生全社会新风新貌。
第四篇: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心得体会
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心得体会
作风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从世界各国政党的兴亡更替来看,凡是政党作风纯洁,就能凝聚党心民心;凡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就必然走向灭亡。苏共亡党、罗马尼亚“12月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作风出了问题。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就伟业,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从严治党。
最近,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刊登“永远在路上 只有进行时”的重要论述文章。文章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刚刚迈出一步,就试出了人心向背,点燃了人民的希望。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方向明确了,就要保持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坚持下去就是“向”,一旦反弹就会“背”。我们要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不断看到、感受到、享受到更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通过学习,我认为文章分析的十分到位,并就学习后产生以下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中央纪委根据十八大对形势的判断,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狠抓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坚决惩治腐败,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实践探索。这些举措的出台,尤其是一件又一件腐败案件的查处,无不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党中央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表明了执政党的旗帜、立场、态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持党纪国法而前人人平等,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论职位多高,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就坚决查处,绝不菇息,绝不手软,切实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不仅捍卫了党纪国法的尊严,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纯洁了党的组织和队伍,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也确实试出了人心向背,点燃了人民的希望。
在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中央纪委监察部此时推出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 只有进行时”的文章,充分释放出中央纪委抓方向抓导向的重要信号。进一步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相信我们会不断看到,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继续坚持高举反腐利剑,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定会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第五篇: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点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高校应该加强理论研究,筑牢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意识形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意识形态;依托师生社会实践,深化意识形态;开展教师政治教育,推进意识形态;发挥网络优势,主导意识形态;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意识形态。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需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化。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权机构等,都是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主导意识形态是否安全,是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关切,关系到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立什么制度等根本政治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决定了一个政权的稳固程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一定的意识形式(指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是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由此可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固占领思想阵地,是巩固执政根基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要求,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点工作。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也充分表明了在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中,政治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强化政治意识、理顺政治关系、缔造政治优势、巩固政治地位,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石。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它又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深刻而复杂,国内一些错误观点、错误思潮时有出现。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问题,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如果不认真解决,就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通过商品贸易来传播意识形态,是他们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手段。曾经负责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魏德曼指出:“贸易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手段,它还是美国思想和理想借以渗透到所有中国人意识中的渠道;从长远来看,它为美国的意识形态产业(诸如电影、激光唱片、软件、电视)和使国际交流更为便利的产品(诸如传真机和互联网计算机)开辟市场。”
各种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宗教渗透,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利用我国国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特别是利用突发事件、敏感时期、特殊人物、宗教等兴风作浪,大肆进行渗透活动。“法轮功”邪教组织、“党内腐败”案件等,都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的借口和机会。同时,“台独” “疆独” “藏独”等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也危害着国家安全,影响我们主导意识形态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信息产业发展而崛起的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无线广播、网络电视、移动通信技术等综合信息交流平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特别是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虚拟社会文化系统的出现,不仅为各种力量进行网上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传播,为不同意识形态扩展自己的影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也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展开竞争和斗争提供了便利。
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必将面临着长期、复杂、尖锐、艰巨的斗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所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高校所担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必然要求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格外加强,松懈不得。无数事实表明,高校已经不是一片净土,而是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和斗争的前沿阵地。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主动和自觉,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了高校的发展和稳定,也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建设、事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好、抓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并且要发挥好、应用好。结合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性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筑牢意识形态。高校是思想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比其他领域和机构都更加直接、更加深入地接触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交汇、交锋和冲突也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因此,在高校理论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为必要。要在高校理论研究中切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构筑我们的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观念,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遵循。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价值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总结提炼而成的。高校必须发挥其研究优势、诠释优势、传播优势,有目的、有重点地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进行批评和纠正,解疑释惑、澄清思想,匡扶思想理论领域的正气正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观统领高校师生的思想,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切实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意识形态。高校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场所,是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政治方向。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工作。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重要阶段,能否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标志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种矛盾和各种现象、国际范围内的人才竞争、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等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严重冲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校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将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青年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当前要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里,使中国梦成为每一位青年学生的梦。
三是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意识形态。现代大学的功能包含着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也是高校师生的重要历史任务。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文化软实力,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文化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正是因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才开花结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认真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高校强化意识形态的有力推手。
四是依托师生社会实践,深化意识形态。高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让师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厂矿、社区、农村、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参观、考察、采风、调研,了解国情、了解新旧变化、了解百姓生活状况和愿望,让师生与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加深对基层社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让国情、社情、民情、乡情了然于心,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化师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坚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五是开展教师政治教育,推进意识形态。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教师。教师思想政治水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决定了意识形态研究、传播和教育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教师政治教育,切实加强对教师思想的引领,增强意识形态意识,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
开展教师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思想理论教育为根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史、国史,增进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入学习形势政策,深刻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热点难点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理论研究,加强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积极发挥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德育引导作用。要通过教师政治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权、话语权,形成受教育者自然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良好局面。
六是发挥网络优势,主导意识形态。夺取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面对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复杂的现实,绝不能简单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必须积极主动应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大网上舆情监控和分析,有的放矢。同时,要发挥高校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快推进网络技术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运用,不断增强网上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网上引导水平,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在网络阵地上主导我们的意识形态。
七是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意识形态。高校党委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指挥中心。高校党委必须总揽全局,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充分掌控时机,准确把握分寸。要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主动意识、主体意识,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
总之,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常抓不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