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共5篇)

时间:2019-05-14 21: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城乡一体化 空间 综述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方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城市和乡村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空间地域,城市是地域空间的中心,乡村是地域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加大对城乡空间的关注力度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在关于城乡空间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理论,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城乡空间文献的梳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找到我国城乡空间发展的一些模式和当前我国城乡空间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在研究城乡空间时所常用的一些方法。

[1]1 城乡空间的理论研究 1.1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的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Perrox F)于20世纪50年代在《增长极概念的解释》一文正式提出。增长极概念提出时只是针对经济学方面,增长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极化过程”,二是“扩散过程”。增长极主要以“极化过程”为主,到发展的中

[2]后期以“扩散过程为”主,最终整个区域发展处于平衡状态。

在1957年,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提出了“增长中心”这一空间概念,他提出应该首先将投资集中于“增长中心”,使“增长中心”集中发展,然后通过“增长中心”的扩散作用,带动周围空间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空间的合理、平衡发展与规划。

1.2 二元经济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Lewis W A)于20

[3]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描述。

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在传统部门,农业生产报酬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二现代部门需要大量劳动力,工资报酬高,从而促使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个过程一直到城乡差别逐渐消

[4]失,国民经济现代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经济结构。

1.3 产业结构理论

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Petty W)在其政治算术中描述从事工业往往比从事农业从事商业往往比从事工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 这种不同产业收入的相对差异促进了劳动

[5]力由农业向工业商业移动。乡村是农业的主要集聚地,而城市是工业的主要集聚地。劳动力空间的转移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农村向城市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演进导致了经济的非农

[6]化、工业化、服务化,产业布局的转移导致了人口定居方式的聚集化、规模化和城镇化。产业结构的演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城乡空间的演化。

1.4 城乡一体化理论

西方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城乡空间的演化,在多数国家里随着工业革命进行,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城市和农村走向分割阶段,逐渐形成城市和农村两个独立的空间结构,由此导致了许多城市问题、农村发展严重落后问题、城市与农村严重对立。因此许多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研究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观点,认为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城乡一体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

16世纪初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期摩尔(St.Thomas More)主张通过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革实现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方案。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主张农业与非农业职业农村与城市居民相互替换主张消灭城

[7]乡对立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为城乡发展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阶段发展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出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结果导致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促使城乡分离另一方面工业与城市经济带来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依存度大大加强城

[8]市与乡村之间逐步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989年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他指出城市和乡村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希望、[9]新生活和新文明。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依然影响着当代的城乡规划思想。

芬兰建筑师沙里宁(Eliel Saarinen)于1942年在他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有机疏散理论。

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提出了“城乡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他明确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

[10] 果问城与乡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1987年加拿大学者麦基(Mcgee T G)针对亚洲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了“亚洲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我国城乡空间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城乡空间快速扩张,土地利用急需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相携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1981年的20.16%提高到2008年底的45.68%,年均提高约0.9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建成区面积由6945km扩展至36295km,扩张近5.2倍,但大量城市空间属低效开发,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性

[11]用地比重偏大而生活性用地比重偏小。在高速的城镇化过程中,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1)城市用地急速扩张,占用大量农村用地,导致全国有效的耕地面积减少,为我国以后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2)土地的粗放型使用,导致大量土地浪费和闲置(3)土地功能结构分区划分不合理,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无序分布,导致城市内部矛盾突出,人居环境不佳。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解决城乡土地利用问题刻不容缓,针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城乡土地粗放型使用向集约型使用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土地利用出现浪费(2)对城乡土地利用实行分区管理,如建设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等(3)加快关于城乡土地使用法律法规的健全,对土地利用实行强制性措施。

2.2 城乡空间公共服务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被看做是一种集体消费,“是指由国家集体性提供的服务形式,如大众住房、交通、医疗设施等。因为集体消费是适应于居住在某一空间区域中的人的, 因此它就有

[12]了一个空间的所指对象。”我国目前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分布严重不足和失衡,我国的个人公共服务占有量低下,甚至低于许多贫困国家。在我国相比较而言城市提供了比较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等,而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拉开差距的趋势。因此我国现在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解决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针对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转变政府职能,将公共服务体系的提供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基本标准,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2)推动提供公共服务的参与机制,光靠政府是无法完全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需

要全民的参与,社会企业等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3)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均衡发展,在提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兼顾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避免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差距越拉越大,从而导致城乡矛盾加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4)发展公共服务评估评价机制,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注重实效、统筹安排、多元参与的原则,构建可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相关机构进行评估,以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

2.3 城乡空间生态环境、生态资源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家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之所以在过去可以得到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损害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所得到的。因此引发了许多生态问题,如城乡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居环境恶劣,生态资源严重浪费、低效利用。

针对我国城乡空间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现状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提出城乡空间关于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设置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关于生态环境方面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城乡建设中保证生态环境所占有的空间容量。(2)提高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防止生态资源的浪费,实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3)完善关于城乡空间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法律法规,促使全民参与城乡空间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建设。

2.4 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关于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类型有很多,如前文所提到的“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理论”“共生理论”还有我国苏南地区的发展模式等。如何在这些模式中选择一个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很重要。针对关于城乡空间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在选择一个发展模式之前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对本地区城乡空间现状的分析,即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人口、环境等现实问题;第二,充分理解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理论,不能再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套用。其次在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提前建立监控机制和评价机制,对城乡空间发展实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及时修正。在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要实行实时评价,是否完成了本阶段城乡空间发展的指标(可建立一个关于本地区城乡发展各阶段的指标体系)。

在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不一定需要选择一个现有的发展模式,不一定存在一个现有的模式适合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我们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现状分析创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创新新的发展模式过程中一定要搜集大量的关于本地区的数据,确保其准确性,该发展模式一定要适合本地区使用。

2.5城乡空间规划多而交叉

引导和管理我国空间发展的主要有三大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此外还包括近年来陆续得到国务院批复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若干个区域规划 这些规划主要涉及到三大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发改部门)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为国土部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为住建部门)由于规划所覆盖的空间和内容有重叠,而主导与实施规划的部门权责不一欠缺协调机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常出现规划互相冲突,用地功能矛盾,管理效率下[13]降。针对这种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加快推进“三规”协调的方针政策,使我国城乡空间规划更加快速、合理的发展。研究城乡空间的方法

研究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合适的方法,研究城乡空间规划也不例外,城乡空间规划方法有很多种。骆永民用因素分析法、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法、数据分析法写了“中国城乡基础设

[14]施差距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王富喜,孙海燕,孙峰华用因素分

[15]析法写了“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吴永生,张小林用层次分析法写了“江

[16]苏省城乡统筹的空间格局分析”;鲁奇,曾磊,王国霞用因子分析法写了“重庆城乡关联

[17]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毛锋,王凌云,周文生用GIS空间分析法写了“基于

GIS/RS技术的城乡空间规划支持系统”;杨山,陈升用统计分析法写了“大城市城乡耦合[19]地域空间演变及其景观格局——以无锡市为例”;刘荣增,王淑华,齐建文用数学模式写

[20]了“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研究”;王红亮,胡伟平,吴驰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数学分析法写了“空间权重矩阵对空间自相关的影响分析——以湖南省城乡收入差[21][22]距为例”;金继晶,郑伯红用实证分析法写了“面向城乡统筹的空间管制规划”。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关于城乡空间规划研究的常用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使用每一种方法时要根据自身研究的问题,准确合理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几种方法混合使用。

[18]结语

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乡关系有了更高的认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因此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公民所承担的责任。现阶段,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关于城乡空间规划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少,这将是我国今后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希望更多的关于研究城乡空间规划者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3、5]段禄峰.城乡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述评[J].广东农业科学,2011(24):177-181+18 [4]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Manchester School Studies,1954(42):33-36 [6]田明.中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市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0]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1]林坚,肖丹,刘诗毅.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城市群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十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的实证分析[C]//2010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8-14[1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1M 2.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 3.62 [13]林坚,田刚,姜扬,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09):72-73 [14]骆永民.中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0(03):60-72+86.

[15]王富喜,孙海燕,孙峰华.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09(03):323-328. [16]吴永生,张小林.江苏省城乡统筹的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4):66-70.

[17]鲁奇,曾磊,王国霞,等.重庆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2):82-88.

[18]毛锋,王凌云,周文生,等.基于GIS/RS技术的城乡空间规划支持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1495-1498 [19]杨山,陈升.大城市城乡耦合地域空间演变及其景观格局——以无锡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9(12):6482-6489

[20]刘荣增,王淑华,齐建文.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4):19-22+28 [21]王红亮,胡伟平,吴驰.空间权重矩阵对空间自相关的影响分析——以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110-115. [22]金继晶,郑伯红.面向城乡统筹的空间管制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09(02):29-34.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速加力。作为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高乡镇驻地、社区的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职责。为此,自年起,我们实施了管理重心下移,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分局,加强对乡镇的镇容、环境、规划、绿化、市政设施的管理。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乡镇城管执法分局***处,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为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环境卫生质量,我县积极探索环卫工作新思路,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政策,积极地开展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环卫体系,并把****作为全市实施这一体系的试点乡镇,着力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各相关乡镇也十分重视环卫工作,相继建立环卫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加大财政投入,配备环卫保洁队伍,购置、建设环卫基础设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农村,我县把农村环境卫生

整治作为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将生活垃圾处理列入乡镇重点工作。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针对各乡镇的实际,重点加强环卫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小城镇环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投资 万元治理了乡镇驻地、社区、村庄的环境卫生,购置了 辆保洁三轮车,修建了 处全封闭垃圾收集池,在 个行政村按照标准安排了保洁员。乡镇驻地和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垃圾集中处理已经开始运行,1

增强了对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二是不断加强小城镇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依法管理约束机制,确保有监管。实行环卫保洁日常监管制度,由乡镇城管执法分局负责划区分片监管全乡镇环卫保洁工作,及时落实巡查监管记录和通报制度,确保巡查密度全覆盖,全天候保洁无缝隙。三是建立完善市场化、物业化运作机制,确保有人干。成立乡镇环卫保洁所、管理区保洁站、村保洁队三级保洁网络体系,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建立完善投入机制,确保有经费。实行“县里投一点、镇里出一点、包扶单位担一点、相关企业捐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法,多方筹措资金,破解了资金投入难题。五是积极推动乡镇环卫工作向科学化、机械化、无害化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小型污水处理厂,购置先进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机械车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乡镇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生产环境。

总之,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卫服务工作,虽然初见成效,但是各项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今后,我们会借这次各位领导来我县调研的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为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县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城乡发展道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

【题目】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请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1200左右。

【范文】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强健经济发展筋骨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树立新型的农村变革观念和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要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就需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中公点评】

本文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总论点,经过总述后,提出了三个对策分论点,在布局上先总后分。然后就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重论明了应取之策,属于策论文。

文章首段首先明确了当前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将其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上来,使文章的立足点足以贯览全局,具有一定高度。在对策的提出上,首先总体而论,从宏观上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统筹和规划等措施,接下来几段分别从加强投入、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措施的步骤详尽,考虑全面,可操作性强。文尾亮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令人深思的同时顺势提出要贯彻十七大精神、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严密扣题的同时,使文章收笔圆满。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兴塔中学

陈芝芳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总书记在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关于教育的集中论述,指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

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明确指明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大方向,特别是强调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关键步骤,也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着力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规划,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部署和本地城镇化进程,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融为一体,坚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三、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环节

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都离不开义务教育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谋生基础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共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篇章。

其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方针,报告并非第一次论述。早在2016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的现实需要。

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四大机制。找准城乡二元教育的问题与关键,破除思想、体制和机制障碍,强化顶端设计,构建面向城乡的教育发展“立交桥”,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

一是教师交流机制。教育发展,师资是关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首先要解决城乡学校教师合理配置问题,建议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计划、发放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和乡村教师荣誉典章制度等,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自愿下乡支教,献身乡村教育事业。让乡村教师真正有地位有脸面,未来有希望,推动形成乡村教师可去城里任教、城里教师也能下乡支教、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

二是统筹发展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城镇学校、乡村学校一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面安排。由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基础建设、实验装备、课改研究等方面,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实施,避免城乡有别,搞双重待遇。凡是城镇学校能够享受的政策待遇,乡村学校同样享受。确保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是结对帮扶机制。城乡教育,差距是明显的;城乡学校,优劣是分明的。农村校弱、城镇校强,是城乡学校对比的现实。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城乡学校相互结对子,建立帮扶机制。城镇学校要有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从人员、资金、设备、技术、观念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开展课改研究,帮助农村校尽快发展起来。让农村校发展起来,也有利于化解城镇校大班额问题,减轻学校和教师过重的负担。

四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是一个重要举措。既有利于缓解农村校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校资源优势,减少资源闲置浪费,提高使用效率。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软件资源。建议城乡教育资源并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乡村校师生可以访问城镇校资源网,顺利获取所需资料。当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重点是扶助农村校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根本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十九大会议胜利结束,宣告伟大征程新的开始!我们要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契机,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技能,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城乡教育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

(一)重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多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用于农村教育,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师资培训。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北京市针对山区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含随班就读)、工读学校学生做到“三免两补”:免收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住宿费,发放学习补助(每人每年300元)和寄宿生伙食补助(每人每年1600元)。这一政策每年惠及40万学生,有效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

“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建设了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中小学,提高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水平。在京郊山区新建、改建123所寄宿制中小学。在11个郊区县建设了24所名校分校,总投资13.6亿元。主要指标上均达到新颁办学标准,即使在最偏远的乡镇,孩子们也能普遍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开展百对城乡中小学手拉手活动,组织了103所城区名校与各远郊区县103所农村中小学结对开展手拉手活动,城乡双方学校互派干部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网上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农村中学实现“班班通”,学生平均10人一台计算机,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二)全面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要吸引和留住最优秀教师,为此,我们全面落实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建立和完善了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及发展机会。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改善工程;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制定使教师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

与此同时,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加强专家指导和城镇帮扶力度,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专门针对京郊农村教师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目前已有超过10000名教师从中受益。20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同时有20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2007年,为补充农村学校所需的教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市委市政府在待遇、落户、考研、保险等十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选聘1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我市13个区县的农村中小学支教。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等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远郊区县农村中小学讲学并结成师徒关系。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京郊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整体素质的提升,为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度重视京郊农村人才培养工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2006年起,在京郊农村地区开始实施“技能+基础”农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组织编写适应农民学习的教材,采取分段分时的教学方法,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几年,重点建设72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我们还高度重视北京农学院等农林院校和涉农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办好涉农学科专业,近年来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为促进京郊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市教委先后投资1800万元,分别在大兴、平谷、怀柔等区县兴建了一批农民教育实训基地。为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和农村职业学校配备了农民培训流动课堂车,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培训,“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

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我们还先后在郊区县建立了178个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在10个远郊区县的成人教育中心或农广校建立双向视频交互式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开设了农民教育培训“大讲堂”,农民通过网络可以和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学习交流,使教育培训更具直观性。

“十二五”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今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们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规划管理城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标准化、均衡化配置。统筹发展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区域内城乡学校间对口支援、资源共享和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教育系统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京郊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依托农村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配置和合理布局。通过联办、合作办学以及举办分校等形式,支持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郊区等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流动,满足人民群众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下载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关于城乡空间的文献综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

    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刘文海 户籍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客......

    城乡一体化

    摘要:本文首先探究了城乡一体化概念以及城乡一体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其次,用社会结构理论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

    城乡一体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89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我国的快速城镇化道路,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 [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以广西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例,通过对几......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文献述评 摘要: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背景与意义、概念与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演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此方面文献......

    城乡一体化对策

    本规划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指珠三角公民所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逐步实现对接共享并最终达到同一标准的过程和状态,内涵包括资源共享、制度对接、要......

    城乡一体化标语

    1、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建设和谐开慧 2、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3、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带动农村 4、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成果共享 5.以工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