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调查
就业能力[1]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足雇主需要并实现就业、维持就业的全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毕业生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就业市场上,就业能力是决定“买方”对毕业生进行取舍的最重要因素。就业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正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那样,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完善就业能力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实践水平,无疑是提升其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2]。
为进一步明确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咨询企业有关专家等途径,走访了多家企业,做了大量调研[3]。
1.对车间主任的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工作实际困难准备不足,对企业用人要求不清楚。二是岗位技能欠缺,新进大专毕业生对于设备操作能很快掌握,但很少有学生能将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并自主处理突发事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没有认同感,工作不努力。四是大专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少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2.对企业老总的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2%受访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强。老总们认为并不是学历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较强的企业认同感、爱琢磨、干过岗位与工作经验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建议学校应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应加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近的模拟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要突出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纸上谈兵。
3.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3%学生认为学校内所学的知识用上的不太多,甚至有学生认为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为专业不对口,学校理论讲授太多,实践机会太少。98%的学生希望学校增强岗位实践技能训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前的培训,认为在入学时就应当讲解专业特色与就业形势。69.8%的学生准备跳槽。
综上分析,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应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真正把自己塑造成符合企业所要求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说明高职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不足,经企业严格面试并录取的学生,在工作中也可能被淘汰。因此,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马上解决。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①学习能力不强。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 这跟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②创新能力缺乏。高校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动手能力薄弱。高绩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 很多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马上能胜任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大 多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
④职业素养缺失。调查中,同学们认为面临择业时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水平占55%,实际上外语和计算机是大路学问,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认为缺乏职业素养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等的仅占45%,而综合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失的。
三、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培养计划于社会需求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首先,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现在企业最希望的员工是稍加培训就能上岗的大学毕业生,可是这除了需要知识的底子之外更需要实际动手能力的底子,而这个底子毫无疑问的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一个好的职业院校里的学生应该是“半个工人”,他们在校期间一多半的时间是要在校内实训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里面度过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实习基地方面舍得投入,培训相关的师资,形成良好的实训制度,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的学会职业技能。然而就笔者调查发现,全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明显滞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待在教室内的,而不是实验室。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技能培训不到位,实习犹如“走过场”,动手能力弱是必然的。
其次,高校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仍主要是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总之,要想改变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深入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建立广泛实用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精加工”,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留得住、用得着、下得去” [2]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对策研究 [D].2007,10-13.[2]朱秀清.高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D].2007,6-12.[3]王鹏.推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D].2007,8-18.[4]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07,4-18.[5]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J].2008年第9期
第二篇:就业能力分析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 2009211106 陶然 09210155
就业能力分析
一转眼,我来到北京邮电大学已经有3年了。基于我要考研的想法,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之后,我就将要走向社会,面临工作的选择。而且对于工作和社会的准备永远也不会嫌太晚。因此,我将在下面对自己的素质和相应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方向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期望,以备不时之需。
自我评价:
1、优点:我个人认为我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实践。比较注重项目中的细节,对全局能有一定的把握,以确定项目所需的前进方向。在性格上,为人比较乐观,不会轻易放弃。能够很好的团结团队中共同工作,同时可以虚心的接收其他队员的建议并和自己想法进行比较和有机整合,以期得到一个最优解。
2、缺点:对纯理论的东西很难提起兴趣和干劲。不擅长和陌生人进行深入的交谈。有些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可能导致在工作中的急躁。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列出我认为适合我的工作以及给出原因。
1、作家:写作属于创造性工作,而且我对于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写作自初
中以来就是我最喜欢、坚持时间最久的课外爱好。
2、软件工程师:从很多方面来说,编写软件和创作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两者
都属于用语言来创造一个崭新的产品。而且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的三年中,我对软件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也有参加包含软件编程项目的经历。同时,这也是个需要团体协力工作的职业,符合我对自己的分析。
3、网络工程师:基于和软件工程师同样的理由,我将网络工程师也列为适合我的工作。但是和软件工程师相比,我在网络工程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不适合我的工作:
1、研究员工作:如我所言,我对这种纯理论的工作无法提起兴趣,因此也就很难
做好这类工作。
2、教师类工作:有两点导致我不适合教师行业:第一,我在工作中可能急于求成而导致工作态度急躁。而当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年轻人的时候,过于急躁并不是什么好事。
3、销售类工作:考虑到我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紧张,因此需要和大量
陌生客户交流的销售类工作并不适合我。
总之,经过这次能力分析,我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将来的求职和工作中有了更加周全的准备和更加详细的方向。
第三篇: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分析:
快毕业了,我们都即将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前必须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将自己的就业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确保平稳过渡。我的就业能力评估将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进行分析。
兴趣和爱好是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全部依据,因为,只有把他们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并于社会需要相结合,兴趣爱好才能力得以实现。我比较喜欢热闹,随意的工作环境,工作中能够有较高的自主性、独立性。
性格决定了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根据自得的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本领,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我的性格乐观向上;善于表达自我观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处理难道较大的事情时,都持有一种必胜的心态,激情四溢,斗志昂扬,遇到特发事件应变能力较强;工作积极认真效率高:有冲劲,有热情,有责任心,干劲十足;积极听取别人意见但不易被人支配:有思想,有主见,积极汲取他人好的意见和观点。
在能力上,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是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助于自己求职成功。在大学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注重道德品德修养,关心时政动态。在学习方面,比较认真的,大学期间的成绩还是可以的,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等专业知识,除了学习课内的知识,还经常阅读一些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名家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在大学期间,较少参加兼职等可以增加自己经验的工作,虽然缺少工作经验,但是我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能胜任一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弱,不仅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就业,而且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校期间虽然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意识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知识应用的能力,还缺乏创新能力。
就业方案:
职业目标:公办小学语文老师
经济收入目标:年薪7到8万
详细的实施计划:经过大学四年的锻炼后,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将自己在各方面的提高都以现实展现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尽量让所有人对自己都留下较好的印象,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得到各方人士好评。在面试工作时将自己所有好的地方展现出来(如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等),在各方面都下足功夫,以求找到自己的目标工作。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本文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引 言
受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4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4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27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11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
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10级营销(2)班29号邱波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我们的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而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当代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2个:一:社会岗位的减少,素质要求的提高。这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之一,应对方法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广告宣传夸大或者改变人的消费和价值观,这一点也很重要,低收入艰苦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去干,大家都在挤独木桥;社会价值观教育没有跟上,造成很多人对社会存在偏见,了解不全面等意识方面的问题。二:现在的一代人在年纪小的时候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没有经历过生存的压力,所以培养不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适应能力
2010年大学生就业严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生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不过,在我看来不论社会的就业环境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利用在大学求学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对待、学好每一个科目,也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又或者去学校附近找一些兼职来做,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现在每天打开报纸或者电视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什么大学生找工作难之类的报道。我认为所谓的当代生就业难,其实是有一些大学生就业的心态没有对,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况。我认为刚刚出来找 工作的大学生,应该摆正自身的就业心态,不要总是一毕业出来工资就非要3000或者4000的标准,正所谓凡事都要从低做起嘛!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是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增加教育投入、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招生规模这三项重大举措,使得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新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对将来充满信心,毕竟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要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清醒,科学地分析,进而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