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

第一篇: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

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喜爱科幻小说的读者不难看出,在西方通俗文学的舞台上,此类小说一直经久不衰,饱受大众喜爱,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阿瑟克拉克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且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在中国,科幻小说自新时期以来的蓬勃发展,既有老作家的努力,也有新作家的接力,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与西方科幻小说对比,我国的科幻小说创作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不具备一个科幻小说成长的良好温床,为了探索其中之原因,以为中国科幻小说谋求更好的未来为宗旨,本论文试图在阐述世界科幻小说的发展经过,分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创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科幻小说的前景与趋势。

关键字:科幻小说 通俗文学 科普化 大众文学

引 言

自小喜爱郑渊洁老师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丛书,其中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各式各样的新奇事物让人流连忘返,加上初识儒勒·凡尔纳大师的科幻作品,让科幻小说在我心中萌发种子,时至今日,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不减反增,自认为阅读了不少科幻文学作品,也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像皮皮鲁和鲁西西那样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已寥寥无几,在感叹外国科幻小说作家惊人的想象力与科学思想的同时,对现在中国科幻小说的惨淡现状,甚是惋惜。但作为科幻小说的一个门类的奇幻小说(如“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出版发行成书且改编成网游)却借助网络发家,聚拢了相当高的人气,传统科学小说前景令人堪忧,于是想借此机会,研究一下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我们在呼吁这一理论的同时,不能忘记科幻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科幻小说也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良好体现,科幻小说理所当然有它的科学预见性,就像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所描绘的潜艇、电视、飞机都给后世的科学家很多的启发,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科学的发展。它对社会的科学启蒙以及文明传播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理应成为通俗文学中的一枚旗帜被发扬光大,但是在中国,科幻小说界即便涌现出了如刘慈欣这种大红大紫的科幻小说家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却没有像在西方文学界的地位,其发展程度甚至不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作为科学发展的“翅膀”,科幻小说在中国的黯淡地位让科幻小说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是这种文学本身就存在着什么奇异的特性?抑或是我们的文化无法接受这种舶来品?面对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发展过程中

的种种诸如出版阵地减少,作家队伍断层、作品良莠不齐,评论和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进等等的问题,如何唤起全民族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热情,使我国的科幻小说创作健康发展,是个值得深入的问题。

一、科幻小说的定义与产生。

科幻小说全称为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翻译过来的名词,原意是科学小说,是一种带有科学虚构性的文学作品。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故事情节不可能发生在现有的世界上,但它是基于人类的社会或宇宙的一种设想,在现以现有科技为基础的创造。它与西方的幻想小说和恐怖小说是类别不同的小说,跟剑与巫术小说(例如《魔戒》)和英雄幻想小说更是区别甚大。其实,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科幻小说,其一,科幻小说,它叫科幻,但还是姓小说,小说是其首要要素,这一要素决定了科幻小说的创造要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科学,其二,科幻小说里面必须包含科幻要素,简单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某一个知识层面和内容构成故事且带有科幻情节的小说,所以,科幻小说亦可以同时具备其他性质,比如郑渊洁先生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即是科幻小说,又是儿童童话。但科幻小说真正吸引人且区别于其他小说的重要因素即为想象,想象与创造性就是科幻小说成为建立于科学基础上的通俗文学的最主要条件。

(一)科幻小说的诞生

西方的传统文学中自古就不乏幻想的成分。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是典型的幻想小说,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为人们所熟知的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等。这些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的创造和想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与物体,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颠覆了自己的世界观。正是这种充满想象的通俗文学,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西方工业革命也是科幻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开始,带有科学性质的小说就进入了文学的大家庭。其后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两人从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技术派和社会派这两个科幻派别。最重要的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开始,形成了一个科幻小说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

(二)科幻小说的先驱者,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的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

作为众所周知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他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不仅如此,凡尔纳的小说到处充满了科学,许多的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如1874年,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神秘岛》中预言,水将成为未来人类的能源,水会变成未来的“煤”。百多年后,日本科学家朝实现这个预言迈出了第一步,他们用一种名为二氧化钛的物质和几缕阳光,首次将水分离成氢和氧。

氢是一种优质而清洁的能源,获取氢有很多方法,但使用阳光和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方式,这种方式效率高、无污染,它使人们对未来能源和环境的前景充满信心。

如此可见,凡尔纳可以算是科幻小说界的一枚旗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很多作品都被拍成电影,为科幻小说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科幻小说进入中国

据史料记载,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是最早翻译为中文的科幻小说,翻译者是梁启超。而鲁迅也和中国科幻小说发展颇有渊源。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小说》。在这本倡导着“小说界革命”的杂志上,署名“南海卢籍东译意东越红溪生润文”的《海底旅行》的科幻小说被分类成为科学小说,开始连载。而刚刚留学日本的鲁迅订阅了《新小说》,这时的鲁迅,和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相信的是科学救国论:“工业繁兴,机械为用,文明之影,日印于脑,尘尘相续,遂孕良果。”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科学理论未免太过艰深,还是借由小说的躯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03年的秋天,鲁迅开始翻译《月界旅行》。他并不知道这是凡尔纳的作品,日文译本上误写为查理士·培伦著,鲁迅信以为真,在《月界旅行·辨言》中乃写曰:“培伦者,名查理士,美国硕儒也。学术既覃,理想复富。”

理想是很富裕,可是学术,只是幻想而已。鲁迅抛掷于科幻的一腔热情,换来的只是读者的冷遇。1909年,他和弟弟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终于出版,收入《月界旅行》和另一篇同为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底旅行》,可惜书的销路很差,上册印1000册,下册印了500册,而一共卖出的,也不到100册。

原因很简单,鲁迅的文言译文既诘屈聱牙又错误迭出,不说其他,就是作者人名尚且没写对,何况其他?《地底旅行》当时写的作者是“英国威男”,两篇凡尔纳的小说,居然都张冠李戴,这“国际玩笑”开的是不是有点大?

事实上,译者井上勤只翻了《月界旅行》的前半部分,鲁迅也是因错就错。这样一本硬译的书,得不到当时读者的喜爱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它终究为中国的新小说打开了一扇世界的窗口,其文献和历史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文学价值。

1949年前,虽然著名作家老舍也写过《猫城记》这样的科幻小说,但是战乱之际,科幻小说难敌各种政治小说、乡土文学、都市新潮传奇的夹击已成定局,1949年后,中国科幻小说曾经迎来过自己发展的春天,其中,最重要的作家是从越南回到祖国、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的郑文光。

1954年,郑文光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一时间洛阳纸贵,竟引起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排着队去建国门的古观象台观看星象的情景完全出乎郑文光的预料,也坚定了他继续写作科幻小说的人生选择——尽管当时写作科幻小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思想而受到批判。

郑文光的小说幻想性和文学性并举,确实开一代小说风气之先。他的作品是自然美丽的散文,而就奇思妙想而言,他的作品中也从不缺乏天马行空的故事。他居然早在1980年就写过描写古生物复活的小说《史前世界》,在《海豚之神》中,主人公探访过海底世界,而在中国第一部科幻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中,3个少年,被一种速度抛出了太阳系。在1998年,郑文光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但是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家不是郑文光,而是叶永烈。他那本著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自1978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来发行量总计逾300万册,至今仍雄踞中国科幻小说销量第一名。

这部科幻畅销书基本上是儿童文学的变体,郑文光的小说有对人类和未来深入的思考,叶永烈的“小灵通”则以细致全面的幻想未来见长,小说中的“飘行车”、人造器官、家用机器人、环幕立体电影、生产蔬果的“农场”??很多在现在已成为现实,也证明了科幻小说绝非痴人说梦。

但是科幻热很快退潮,叶永烈后来的文学转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困境。现代科幻小说在中国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谈及这一点,《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颇感无奈,他觉得其中历史上的多次断裂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他对记者说:“中国科幻小说发展不连续,它从清末民初就开始出现,但是中间中断过好几次。清末民初科幻的热潮被抗日

战争打断,建国之后,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又出现了一个科幻热潮,但被‘文革’打断。80年代之后的科幻热潮则因为行政方面的原因也中断了,直到90年代才逐渐恢复起来。每次都从零开始,有时候前辈和后生作者之间还有个继承,你比如80年代和50年代的作者还有个继承,90年代科幻的重新复苏和80年代则一点关系都没有,从作者到创作理念都是全新的。如果每次都从头开始,市场当然不会很成熟。其实你看80年代的科幻热潮,曾经有的书卖出三四万册,我想如果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下来,无论是市场上还是作品的质量上,还有读者的成熟度上,它都会高得多。但是它中断了,一中断就将近十年,必然会影响到它的市场和影响力。”

尽管如此,新时期的稳定环境还是给更年轻的一辈作家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刘慈欣、韩松、王晋康、唐风、姚海军等一大批科幻小说作家逐渐崭露头角,尽管大多数作家都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三 科幻小说在中国的现状

这几年,网络玄幻小说大行其道,对科幻小说原本便陌生的读者一下混淆了两者的概念,让科幻小说再度陷入尴尬境地。有甚者认为看玄幻就等于看科幻,但从文本写作方面来看,科幻小说对作者的知识架构要求很高,但玄幻小说不需要,低门槛让玄幻小说得以批量化生产。此外,玄幻小说的传播还与网络阅读结合在一起,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为其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

目前科幻小说的传播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出版业。科幻小说是否可以借鉴玄幻小说的包装模式?如果科幻小说能像玄幻小说那样创造市场奇迹,反而不现实。好的科幻小说是有依据有思想的,这注定了他的读者应该是具有科学探索欲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阅读快感。而从目前的国民阅读习惯来看,科幻小说要畅销,还有待时日。

(一)读者对科幻小说缺乏理解

有很多科幻小说迷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国的科幻小说能够发扬光大,但现在看来,实在是遥不可及,甚至大多数读者还是搞不清什么是科幻。科幻小说在国内没有兴盛起来,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中国人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存在偏颇。

许多人对科幻小说的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科幻小说只是科普读物的一部分,是针对青少年的。这种观念跟西方比已经落后一个世纪了。国人对科幻小说认识的扭曲不仅仅停留在读者年龄层上,还停留在立意主题上。国内的大部分中老年人,对科幻小说的概念还

停留在凡尔纳阶段。“凡尔纳代表着19世纪的科幻传统,即在科学主义纲领下的写作。实际上凡尔纳在他的晚年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的作家们已经开始改变思想,作品主题也变成了反科学主义,他们更多地反思牺牲自然、滥用科技的后果。

中国早期的科幻小说也以歌颂科学为主,如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而目前活跃在科幻小说一线的中国作家,其主题也早已告别了凡尔纳阶段,但人们却视若无睹。

(二)中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刘慈欣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协会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过去几个月里,《三体:死神永生》在中国科幻界被奉为神作,它是《三体》系列中的一部,作品以传统科幻构筑。其作者刘慈欣是近十年来一直被科幻迷追捧的科幻作家,他的世界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冷”。他写小说时,先提出一个世界设定,然后按照这个设定去推导,得到某种结论。一些读者认为故事太过绝望和黑暗,但刘慈欣说,推导出的就是那么一个结论,所以写出来就是那个样子。这也是许多读者喜欢他的原因。

1990年代初,刘慈欣编写过一个软件,在这个软件里,宇宙中的每一个智慧文明都被简化为一个点。最多的时候,他在十万光年的半径里设定了三十万个文明,然后让那台286计算机花了几个小时来计算这些文明的演化图景。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其诡异程度是很难凭空想出来的。

十几年后,刘慈欣在长篇小说《三体》中设定了一个与地球非常接近的外星文明,然后推导地球文明、这个外星文明以及其他更多看不见的外星文明之间诡异的生存博弈。他一连写了三部,故事的开端是我们已知的历史,结局却在百亿年之后。阅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人对现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产生一些疏离感,甚至有可能让一个浑浑噩噩度过几十年的人平生第一次开始思考一些古老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存在?,这便是《三体》的魅力所在。在刘慈欣的语汇里,道德只是一个“玩意儿”,而且是宇宙中最“没用”的玩意儿。

刘慈欣生于1963年,他的世界观不同于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科幻作家,这与他的现实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都没有生活在城市。科幻作家都是这样,要建立一种非常完美的自由发展的社会。刚好降临在某个人的头上,刚好这个人又是在某一种环境下。但是在大城市里面这种寄托可能就会被稀释掉。

尽管许多读者是被《三体》中对人性的思考所打动,但在一篇鲜为人知的文章中,刘慈欣如此描述自己的文学观:“在主流文学中,由于人性超越一切的吸引力,太阳和其它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如果宇宙是撒哈拉沙漠,只有地球这一粒沙因其上附着的叫人的细菌而成一粒金沙,其余的整个沙漠都可以忽略其存在。”他把这称为主流文学的“超级自恋”,而科幻文学就是文学“再一次睁开眼睛的努力”,它让文学与宇宙重新联接起来,从而“超越自恋”。

许多人把中国科幻小说的希望寄托在刘慈欣身上,但放眼望去,中国科幻界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旗手的刘慈欣,任务艰巨。

(三)中国科幻小说的危机四伏

逛逛书店,有没有畅销的科幻小说呢?有,但大部分还都是外国作品,刘慈欣的《三体》也只是在网络大热,在书店鲜有人问津,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难点是,还未得到发展,便遭遇到重重困难。而在西方,科幻小说也到了一种瓶颈时期,因为有着良好的视觉与听觉效果的科幻电影取而代之成为大家的首选,但明智的小说家会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比如科幻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便自组电影公司,享誉全球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便是出自他的小说。好的科幻电影同样具备观赏性和思想性,《黑客帝国》和《阿凡达》便是科幻电影的标杆。

还有一些科幻小说作家,尚未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便着手科幻小说创作,其结果是一出生便漏洞百出,逻辑思维缺乏严谨,科学依据单薄,虽在思想上能造成冲击,但在科学理论上很难站得住脚,这就脱离了科幻小说的初衷。

二、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与发展前景

中国科幻并非没有恢弘大气的想象,并非没有像西方科幻小说一样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并非没有灵动幻化的意象。但像刘慈欣与其代表作《三体》一样,中国科幻作家群中的一些个体是非常优秀的,并不比国外作家差。但是,我们比美国科幻差的是这个作家群落还不够庞大,优秀个体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更何况,我们对科幻的重视根本就不够。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幻小说少之又少,当代科幻小说家质量层次不齐,难以与其他类目的小说相抗衡。

科幻小说的根本是想象,是小说,任何对想象的束缚都会阻碍它的正常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科幻小说甚至一度被科学界指责为“对科学的污染”,于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幻小说一下子跌入低谷,而今,这种不宽容虽然不会再主导一个文学品种的悲剧,但却依然存在。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科幻小说圈定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科普范围内,因此,即使

是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还是期望从科幻小说中学习一些科学知识。这种片面性不根除,中国科幻的健康就存在隐患。还有中国的教育机制,从小便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求“规范”将个性的群体变为了思想单一的群体,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批青少年渴望创新,渴望崭新的事物,渴望看到更多诸如刘慈欣一样的中国科幻小说家创作出更多的属于中国人的科幻小说,这便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

就像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的科幻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以大家都知道的《科幻世界》为例,40万的发行量中有70%是大中学生,而且这个群体的书刊传阅率也是非常高的。《科幻世界》已经办了二十余年,培养的科幻读者累计起来将是个更为惊人的数字。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科幻图书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拒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共出版科幻小说227种,其中外版的图书大约占60%,而剩下的40%原创作品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改编出来的作品。更关键的是:出版社在科幻图书上的宣传投入上非常的少,这就造成一种现象,一方面读者对优秀科幻读物充满渴求,另一方面出版社在科幻图书上的收益相当低,新的科幻小说难以存活和成长。

但就像中国科幻读者的平均年龄一样,中国的科幻小说还是非常的年轻,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和创造里,这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希望和未来,总之,希望老一辈的中国科幻大师们能够孜孜不倦的为我们奉上更为经典的科幻巨著,后来的科幻新人能够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使我国的科幻小说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幻小说也能在中国小说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与支持。

第二篇:科幻小说发展简史与现实意义

科 幻 小 说 发 展 简 史 与 现 实 意

我们对科幻小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解解——不是贬损过低,就是吹捧太高,甚至认为科幻是一种完全超现实的存在。在此通过对科幻小说的发展,与作品的分析,展现科幻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消除我们对科幻小说常见的误解。

提到科幻小说,我们总认为这类小说是描写一堆太空人,经历一场陈词滥调的冒险,碰到一些新奇古怪的科技玩意,并同地球外的起义生物进行怪诞接触,而太空船上老是有着各式各样看起来新奇却毫无意义的仪器。将科幻小说冠上“妄想、虚构、不足为信”等评语。另一些人,则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们将科幻小说中的那些新奇技术和构想直接当科学看待,把科幻小说当科普读物,而忽略其小说的虚构性,认为科幻小说家们都是全知全能的预言者。这两种观念都是对科幻小说极大的偏见。两种误解,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把科幻小说当作一种脱离现实创作出来的存在——不是荒诞妄言,就是如神谕一般的未来天启。

然而科幻小说并不是如此简单的读物,在其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它并非妄想亦不是神谕,科幻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思想也是当时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只不过作家们使用了科学幻想的手段,让一切现实中故事变得看起来超现实了。

一、科幻小说误读——妄言?预言?

人们对科幻小说的误解就是两种:

1科幻小说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甚至是对未来的预言。其实科幻并不能遇见一个真实的未来世界,它只是常常把现实的情况放进一个将来“可能会”的情况去,把未来以历史的观点去处理,甚至把历史当作一种循环来处理。

然而正如牛顿所言:人类受想象力的限制,远多于他受物理定律的限制。任何的想象都是建立在个人已知的经验之上的,想象是无法脱离事实的存在。科幻作家们的创作也不例外,他们所设想出来的世界都是以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为依托的,他们所幻想出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理论都是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扩展延伸的。

2科幻小说就是传奇、民间神仙故事、荒诞奇幻故事、神话套上高科技外衣:科幻小说常常写到神秘的旅程、英雄的启蒙,并强调行动而不强调主角的性格,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传奇类作品。

其实不然,神仙故事最大特点,是不理会经验法则,完全依靠想象力自给自足,用魔法和神秘力量来推动情节。而科幻它有自己特殊的组合因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逻辑和事实证明,将可能性变为现实,而非借助超能力。并且它的描述也非常写实,科幻小说家们总是尽可能把他们建构起来的虚拟世界变得现实。不注重人性阐述,在初期的科幻小说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20世纪60年代新浪潮的科幻小说已经回到重新注重小说人物的个性发展了。20世纪这种强调个人化的小说发展,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哲学系统。

朱迪丝·麦里尔用“推测小说”这一术语来解释“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测小说’,其目的是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来探索、发现和了解宇宙、人和现实的本质。”“什么是科幻小说” 李伟才 ——《科幻,后现代,后人类》 P53正是解释出了科幻创作的内涵“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甚至是对现实的隐喻。”由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科幻小说虽然是种幻想、是对现在未知事物、科技发展的描写,但它又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提醒了我们在研究科幻小说时,不仅要看到它对未来的构想,也要看到它与现实的联系。这是因为科幻小说是来源于现实却又有别于现在的,它通过借用未来设定的外衣,反映了现实中人类最迫切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下面列举科幻小说历史上的几个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正显现了这一点。

二、社会发展与科幻小说创作

(一)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工业化下的人造人

两次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蒸汽机、轮船、火车的发明,电气的使用;以及在这之前,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类的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种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的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年仅20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Shelley Mary Wollstonecraft)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标志着这个影响深远而又饱受误解的文学品种正式诞生。当代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Aldiss,BrianW)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出版)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莱夫人这部作品的出版。

没有看到这本书的人常常把“弗兰肯斯坦”误认为是书中那个丑陋的人造人,其实,那是作者给作品里的青年科学家起的名字。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早期的唯科学主义者,颇似今天执着于培养克隆人的雷尔教徒。他为了制造生命,从停尸房等处收集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碎片,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拼合成一个人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雷电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人造巨人天性善良,但由于面貌丑陋,被社会视为一种威胁,无法融入正常社会。他要求创造者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答应事成之后,与同伴双双远离人间,隐居生活。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人的请求,但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又担心怪人因此繁衍出自己的种族,反过来对人类社会构成危险,遂毁去了尚未成活的女性人造人。怪人杀死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作为报复,从此与人类决绝。弗兰肯斯坦追踪自己的造物一直到北极地带,最后双双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

史料中记载,玛丽创作《弗兰肯斯坦》的时代,恰恰是电学大放异彩的时代。《弗兰肯斯坦》确实有资格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因为它具备了太多的科幻文学的本质特点。它用自然观解释故事里的超现实情节:是雷电而不是魔法令怪人拥有了生命。它体现了科幻文艺的重要主题:科学进步与宗教、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书中对技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本性格格不入。近200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前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在当时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其后一个方向,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笔下,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E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C达尔文的祖父)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早期的科幻小说最核心的问题,即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人取代神成为宇宙的中心,科学的发展带给了人类无限的可能性。这正是那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带给人们无限膨胀的自信心,虽然对于未来带有恐惧、未知,但是那时的人们乐于利用发展科技去挑战传统,去创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而科幻作家们运用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刺激着人们对强大技术的渴望与探索。如果说当时的科幻小说家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的原动力仍然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赋予的。

(二)弗兰克·赫伯特《沙丘》——后技术时代人类的生存境遇

进入20世纪,人类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类在这百年内发展到了之前几个世纪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但是社会急剧的变化、科学飞速的发展在带来各种便利和优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弊端并埋下了各种隐患。旧体系的崩溃,智慧和财富用于战争,世界交流更加频繁但各种族间冲突却日趋严峻。在人类还来不及对新事物进行完全消化的同时,社会却不断加速向前,人们再也无法像前人一样感受科技社会发展带来的信心与希望,更多的则是对动荡社会的不安和各种威胁的恐惧。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旧的世界格局全然打破,到了20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了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以核军装备和发展太空技术竞赛为标志的全面冷战时代。由于冷战压力,革命思潮席卷全世界,原战前殖民地国家以民族主义加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手段争取民族解放。妇女争取女权、西方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环保者争取绿色和平,同性恋者争取特殊权利。意识形态对当下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抗,使全世界每个角落都笼罩着冷战阴影。两大阵营的科技竞赛,带来了进一步改变人类宗教、道德、文化和思维习惯的“礼物”——多弹头核武器、彩色电视、改变基因的生物工程、登月计划和太空航行等等。“核威慑”的暗示正好使人类在其他领域陷入“疯狂”(同归于尽的英文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缩写为MAD恰好是英文疯狂一词)的裂变。人口爆炸、信息爆炸、消费爆炸、性爆炸,一切东西都在裂变,而能源在枯竭、道德在沦丧、思想苍白无力、环境日益污染。然而讽刺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幻小说却处于黄金时代。现实中种种危机反而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的最佳素材,科幻作者把现实问题嫁接到了未来或者是外太空,将现实中的种种敏感话题用虚构的手段在作品中呈现,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部集大成的科幻作品,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1969年)。美国科幻作家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个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这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但因为出产能使人形成预知能力的香料而成为宇宙间的宝藏。在类似于中世纪的银河国家里,皇帝和贵族都在谋取这个行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不同于过去的作家,通过科幻小说,弗兰克*赫伯特试图探讨诸如哲学、宗教、心理学、政治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复杂问题。赫伯特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对人的生存与进化问题的深入思考。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小说中涉及的关键主题有:*对领导权的关注。他深入研究了人类容易盲目跟随拥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领袖的倾向,并且钻研了官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各种优缺点。*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发展理论,通过人类对“沙丘宇宙”的建设将自己的生态观念实施。*宗教、政治和权力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进化。*人类的潜能和人性的诸种可能的表现。*理性和疯狂的本质。*能够改变人的意识的化学物质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语言怎样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社会生态学、我们的本能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学习、教育和思考。《沙丘》中文译版前言对此作的概述

有一群几乎狂热的读者,他们阅读赫伯特写过的所有小说和非小说类文章,并将赫伯特奉为精神领袖。他的很多读者都认为是赫伯特引导他们了解了哲学和心理学。正因为受到一部分爱好者如痴如狂的崇拜,赫伯特也时常被人指责说他试图通过小说制造宗教狂热。

在科幻小说发展史上,《沙丘》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在《沙丘》之前,科幻小说想要成功,就必须具备精彩的技术构思,人物和情节往往都被忽视了。《沙丘》将更多的文学元素诸如了科幻小说之中,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成长和宇宙中各个利益集团的斗争探讨人性。同时《沙丘》是第一部“生态科幻小说”,赫伯特是第一个普及“生态学”和“系统思想”这两个概念的科幻作家,他强调人的思维必须有系统性和预见性。通过《沙丘》,赫伯特使得“生态学”这个科学名词委大众所熟识。在《沙丘》广受欢迎后,赫伯特开始在许多大学中举行讲座,向学生们探讨沙丘居民和我们人类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似性。最后,《沙丘》构建出了一个宏大的史诗般的世界。《图书馆杂志》评价说:“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弗兰克想象出了“沙丘宇宙”中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包括术语表、引文和历史资料等,给读者以无比生翔实的感觉,而在《沙丘》之前,没有一部科幻小说能营造出如此细致入微的真实感。而对于“沙丘宇宙”的构想,正是他对现实社会体系深入研究后的复刻,在这个虚构的社会体系中存在着现实中的各种阶级体制,并且仿照现实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沙丘宇宙”的“议会”,通过借用主人公保罗之手,赫伯特指出了这个制度的弊端,并在小说中进行了革命斗争,重新塑造了他的“理想国”。

没有深奥的科学名词,没有惊人的技术预测,“不安全和压力,是由于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战争、怀疑和憎恨的结果。”——这种观念是《沙丘》最重要的主题。在赫伯特的“沙丘宇宙”中,他故意抑制了技术描写,以便能着重探讨人性,并思索人类和人类制度的变迁方式。

(三)卡德“安德”系列——全球化下的异文化沟通困扰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两极分化的格局终于也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面临崩塌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能以数字化信号在整个宇宙时空中传播,人类沟通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但是这一科技显示效益和光辉的年代,人类又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盛行、霸权主义的军事干涉、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带来的地区间敌视和纠纷。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各种观念、物质、人员的“大流通”,大的区域隔绝正土崩瓦解,逐渐失去强大联盟依靠造成更多的区域文化冲突,人们一方面渴望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又更加封闭保守。

对于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局势,科幻作者再次将现实搬到未来的太空进行了思考和回应。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小说的核心命题——智慧生命种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正是以文明冲突为背景创作的。首部作品《安德的游戏》(1977年、1985年)的科幻内核是模拟战斗室的设想。但炫目的科学技术、未来的战斗发展不是小说的主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肩负人类存亡使命的少年英雄的成长,更有对未来世界政治的思考和对战后(星球大战)文明毁灭的担忧。在《安德的游戏》中,正是因为两种智慧生命间交流的障碍造成了几近种族灭绝的战争,主人公开始思考为了保护自己的种族而去毁灭其他种族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是真正的正义,最后作者得出之所以会产生冲突是因为无法沟通造成的误解,所以如果两种文明在行动前进行努力交流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到了第二部作品《死者代言人》(1986)中,星际战争结束后三千年漫长岁月中,人类再没有发现另外一个智慧种族,——直到发现卢西塔尼亚星球。一个文明初生的智慧种族给人类提供了赎罪的机会。为了让这个称为坡奇尼奥的种族正常发展,星际议会严令:只有外星人类学家才能接触他们。但是,种种严格的禁令仍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人类和坡奇尼奥的种族还是发生了流血事件,而愤怒的人类再次想到屠杀异族。作者借用主人公姐姐之手提出了系列的核心理论“异生物学”,即将不同于己的生命形式分类为:生人——人类,与我们同处一个星球,一个世界,只不过来自外地;异乡人——来自不同星球的人;异族——另一种族的智慧生命;异种——一切动物,人类无法与之交流的别种智慧生命也包括在此,使真正异化于人无法沟通的生命。此为“安德”系列 作者 奥森·斯科特·卡德 原文中的 分类。卡德通过这个划分影射了现实中人群的隔绝,造成的文化沟通的障碍。而作品中高高在上的人类,虽然标榜着保护初生智慧的旗帜,其实却以一种统治者的姿态出现。作者借用主人公“代言”被毁灭的文明对毁灭者的控诉,暗示了现实中文化霸权主义对非我文化的控制和破坏。

(四)特德·蒋短篇——科学向哲学的回归

20世纪这100年,在机械世界观主导下,工业文明和衍生的商业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物质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巨大的社会福利,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这些恶劣的后果直接戕害到人类的道德、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各个领域。而世纪末的末世预言,很大程度加深了人类生存的恐惧感。到了21世纪,比起物质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上的需要,人们逐渐将发展重心从不断地去征服自然、开拓外部环境,转向到关注人类自身的变化,尤其是思想和意识的自省。而客观科学的发展也不再与主观意识相对立,转而向哲学回归。

科幻作家们的创作也越来越脱离固有的技术外壳,转而向人的内心、思考方式去探究新的科幻定义。不在只是实事层面上的技术的狂欢、社会问题的忧虑,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信仰、价值的探索和思考,甚至很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人类千方百计改变自然、发展科技,最后仍不过是自然变化一环的宿命感和无助感。

而特德·蒋的创作正是这一代科幻作者的典型。特德·蒋的作品不多,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8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科幻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个中原因很简单:他的作品虽少,却几乎篇篇称得上精品。8篇小说让他捧回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

特德·蒋在《巴比伦塔》中用一连串令人惊叹的细节,舒展自如地将一座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中的通天塔永久地矗立于读者心间。小说中恣肆张扬的想象、凝练传神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人类想象力的奇伟。《巴比伦塔》还探讨了好奇心对人类的左右。一代又一代,我们一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寻。科学在突飞猛进,我们的狂妄在与日俱增,正如同那些努力凿穿天底的工匠。特德·蒋在小说结尾给出了向上帝挑战的结局,当然,更恰当地讲,这个结局只是我们作为人类一员自省的开始。

《你一生的故事》是一篇少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对于那些热衷于描写地球人与外星人交往的科幻作家来说,智慧生物之间交流所必需的语言本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很显然,绝大多数作家都狡猾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故事中,语言障碍总是被一笔带过:故事开始不久,他们就让地球科学家拿着自动翻译器出现在了外星人面前。从语言学角度切入描写两种智慧生物的交流是对想象力的挑战。科幻有史百余年来,只有特德·蒋在应对这种挑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你一生的故事》在将语言学的魅力表现到极致的同时,更奠定了特德·蒋科幻名家的地位。《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被称为“七肢桶”。七肢桶文字,颇有几分像中国的象形文字,所不同的只是,七肢桶不是靠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字词来表意,而是将所有需要表达的语意都统一在一个字内。语意越是繁复,这个字就越是复杂。更奇妙的是七肢桶语言背后的感知世界的方式。那种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依照前后顺序感知世界,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而“七肢桶”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在他们眼中没有界线,恰如一本完整的史书,既可以先看“因”,也可以先看“果”。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深深影响了故事的主人公(她受政府委托掌握七肢桶语言的过程,就是她感知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她因而洞悉了自己,以及她那个暂时还不存在的女儿的一生。虽然我们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当读到“然后,突然间,我已经在太平间。一个勤杂工掀开罩单,露出你的脸。我看见的是25岁时的你(她的女儿)”时,那种惊悚,还是让我们猝不及防。

小说独具匠心地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二人称视角交替推进的手法,字里行间充溢着科幻小说特有的奇异感。读者在感受七肢桶语言独特魅力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缘于宿命的忧伤:那忧伤融合着诗一般的意象,最终凝聚成女主人公的感叹——“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同《巴比伦塔》一样,《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写的都是一个完全由想象力创造的假想世界。小说讲述了天使下凡在给人间带来恩惠的同时,所引发的灾难与信仰冲击;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想到灾难,自然会联想到无辜的普通人在这种灾难中所遭受的痛苦。对于这种人,人们必定会从宗教上多方开导他。但不可能所有遭受痛苦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开导。能抚慰一个人的方式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很可能会让他怒不可遏……最后我想到,可以把天使当成一种具有可怕威力的现象,天使下凡跟自然界发生的其他灾变一样。”《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 P273通过对尼尔宗教情感心路历程的追寻,探讨了爱与回报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的问题。这些探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想空间。

三、科幻小说——超越了现实的现实

从最初的科技变革带来的无限自信,人类开始挑战上帝的权威;到过度发展带来的忧患意识,人类力图通过自己的手创造出所谓的“理想国”;再到看清一切皆是历史发展的阶段,人们打破宗教崇拜后,却又发现冥冥中自有天意,物质高度发达而信仰缺失带来的恐慌和再寻找。科幻小说作者顺应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用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别样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世界。

科幻小说发展到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把它作为脱离现实的写作仍是大众对科幻的认识,如前面所说,要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借用遥远的未来“逃避现实”太虚假;要么另一些科幻小说的簇拥者,却认为科幻文学完全就是神谕,科幻作家们都是超凡脱俗的预言师。可回顾科幻小说发展史——

如果说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主义的话,那么他可真是算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既然采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太空探索、遗传工程以及其他许多现象作为素材。科幻小说提出这些问题不过是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这些问题在现实中不是不存在,而是在一定时期内未被人重视。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它正是逃进现实中取材!而与主流小说相比,借用外星环境或者未来预言,科幻小说更容易触及社会的敏感话题。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那些自称是谁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接近世界的真实,更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其实科幻家们之所以是预言家,并不是说他们真的能够预言未来,他们的幻想也是从前人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正如有了现代医学解剖学,才有了雪莱作品中人造人的结构图,正因为了解到了电的存在和运用,才有了她对由电产生激活人动力的想象。科幻作品中那些神奇的机器,那些超越当代科学的技术,在科学的领域中同样有人正在研究,甚至很多科幻作家本人亦是科学家,而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需要长期的实验和探索。但是这其中的奥妙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和理解得到的,正是他们通过科幻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学把隐藏在这个现实世界表象下的本质浅显地告诉大众。正如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幻想也给了实际研究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以启示和将幻想变为现实的途径。但亦不能说是他们过去的预言直接形成了今天的世界。

所以说科幻作品并非空中楼阁。它们都是根植于现实世界这个基座之上的超凡创作。甚至可以说,每一代科幻作家的作品上都有着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他们投身于想象世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创造出与现实完全相异的图画,可是他们关注的重心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他们所强调的是什么,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一定与现实世界的发展相通。只是他们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而非一个个独立的外部表象。科幻小说不仅关心即将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它同样关注正在发生的事以及现在发生的事对将来的影响。它既是超现实的亦是现实的;科幻作者既是时代的先知亦是历史的信徒。如果说科幻作家可以预见未来,并不是他们比同时代的人走得更远,而是在同样的问题上他们思考的更深。

科幻小说家强调着一种科学世界观的意识。他们注重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描写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探索发展变化的后果,表现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深刻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以丰富的内容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中的种种反常现象。

结论

科幻小说是现实的反映,但对现实又有预见性,即科幻小说是现实生活的未来预见。科幻小说家所关注的是现实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从最早反神学回归人性到关注生态环境与未来人类面临的思想困境和灾难的警示等,都是借用幻想、未来的镜子折射出人类现实“真实”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1]吴岩,吕应钟.科幻文学入门[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2]王建元,陈洁诗.科幻、后现代、后人类[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3][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陈渊,何建义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美]弗兰克·赫伯特.沙丘[M].顾备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美]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M].李毅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美]奥森·斯科特·卡德.死者代言人[M].段跣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美]奥森·斯科特·卡德.外星屠异[M].王荣生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美]特德·蒋.你一生的故事[M].王荣生译.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英]特里·布劳斯.20世纪看得见的历史[M].周光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M].董书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CI-CI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CI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发表时间:2009-06-21 19:54:37 浏览次数:50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硕博网

1988年,广东太阳神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在我国导入CI战略成功后,中国不少企业争先恐后地导入CI,但其实施和引进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对CI战略的熟悉和实践存在着误区。其一是一些企业照搬国外的现有的例子,没有结合自己企业本身固有的环境因素;其二企业本身对CI熟悉不够,认为有了一套CI就能扶持企业的困境;其三对CI的设计和执行要求做的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中国国情的事实和可行的发展理念,来浅谈CI在中国持续发展的部分看法。

CI英文全称CorporateIdentitySystem,译称企业识别系统或企业形象统一战略。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七十年代传入日本,发展演进成为现今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大识别系统的CI战略体系,广为国际企业所普遍采用。以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导入CI为标志,我国企业进入CI新时期。随后在我国沿海地区及广大内地推广开去,包括中国电信、中国建行、大庆石油治理局等大型国企导入CI战略,将“中国CI”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但是,CI在美国和日本用了50多年的东西,是否能适合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企业状态,而现在CI的模式在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企业针对CI又应该如何进行进行本土改良,本篇文章将根据这些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品牌消费观给CI在中国的发展带来机遇

在国内,由于人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那种“物美价廉”的消费概念已经渐渐淡化,购买品牌的消费心理已经在大家的心目中建立起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善形象,把握企业命运,以求生存和发展,自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所以说中国型的CI是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场经济导向的驱动和国际潮流的影响,非凡日本与台港CI的影响而产生,并且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开展起来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部分城市的生活水平已达到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一些没有精神内涵的价值观念随着商品多元化的到来难以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人们价值观念的再次改变,消费者从追求物质本身的价值,逐渐过渡到重视对自身和社会存在意义的信息价值的追求,起作用的并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附加价值,是人们相对欲望所产生的价值,这就是“品牌效应”。所以,中国的部分大企业都要通过整体识别系统设计来提高企业的价值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如太阳神、健力宝、金利来、浪奇等。

二、CI在中国企业的困境

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CI还处于萌芽、学习、模拟、宣传和探索之中。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目前的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企业普遍对CI缺乏了解,加上经济力量的限制,对这方面的需求是实用性的当务之急,导入的只是片面的局部的CI,即实际上的“VI“的成分较大。另一方面,CI理论最初是由设计界引入的,设计师可能认为CI中的VI部分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而其他的MI和BI部分是不能担负的,至少还要经过一段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因此,产生了MI、BI与VI脱离的情况,只顾到脸,而缺少头脑和四肢,实行CI就不可能完善和彻底,给人感觉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假如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企

业的快速转制,那么,思想意识的缓慢跟进仍然是阻碍CI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CI不好做,但想做好的企业只要能找准目标市场的定位那也是一定行的,比如现在电视上热播的脑白金,就说明企业的老板聪明,找对了自己所需要的真正消费群体,现在的老佰生都能把脑白金的广告词能像说顺口溜一样随时随地的说上几句,这种深入打动消费者的策略使得他的产品、企业能赚到钱,这让我看到目标市场定位是企业对CI认真对待的最确实际的问题。

三、中国CI再发展的对策

针对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笔者认为应该从企业内、外部的视角去考虑CI再发展的对策。从企业内部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良:

1、研究导入和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CI模式,谨慎导入CI战略

日本型、美国型的CI对企业有借鉴作用,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背景、条件,人的文化素质等不同,中国企业不能照抄照搬,而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企业治理、产品质量、经营机制等基础工作都很薄弱。我国的CI设计应该是经营治理型,或者叫做经营谋略型。

企业首先通过专家咨询,确定是否需要导入,其次应通过调查,再确定是否必须导入,企业自身的自觉需求一经确定,就应通过严格的条件来选择设计单位。企业切不可将CI咨询、设计、实施、评估以及广告、传播等视为一次付费后可长期受益。CI的实施是动态调整的,咨询和设计并不等于导入、实施,应把企业CI战略视为一项治理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内容比较复杂、具有长期时效性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推行CI,不是一种短期行为,更不是为了赶时髦、迎潮流,也不是仅仅搞一些视觉识别的花样设计,或做一些企业行为与企业理念识别的表面文章。CI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过程和长期的努力,也是企业内部治理、外部营销、领导与员工素质及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2、塑造适合企业自身文化的CI战略

CI战略是专家群体智力磨合的整体战略,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努力。因此,在导入和实施CI时,企业选择专家的结构非常重要。就目前来说,单一的广告公司的人才是不足的,CI引进中国时间不长,还未定型,CI的导入、设计、实施,需要专业策划和设计人才。企业需要大方奔走,广纳贤良,联合通晓市场营销学、治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政治学、舆论学、传播学、广告学、新闻学、决策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对企业长期的CI战略工程进行相关的技术合作。由于,这一人才群体对所在行业、企业及产品、市场客户群、竞争对手情况都相当熟悉,强强联手合作下的CI战略才能得到很好发展。

3、企业应了解当代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进展,主动更新营销观念

企业形象是通过CI识别传播的过程,达到的是给社会市场价值的结果。消费者通过个性的需求不同,形成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市场进行消费者细分,瞄准需求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可以理解为更新营销观念。而更新营销观念不单纯是市场的因素对企业产品进行定位;还应该重新对市场、消费者、产品、理念、治理、价值、品牌进行细分,达到企业形象延伸的过程。熟悉到这一点,中国CI设计界与企业界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专业组织,在学术研究、业务水平、市场分布、价位控制、舆论宣传、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协作,提高我国CI设计的整体水平。

4、中国企业CI实施的方向应以创品牌为切入点,使创品牌作为CI发展的方向。CI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品牌,所以企业要以品牌为目标去发展CI。

品牌则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其价值始终体现在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之中,是企业内在素质的一种外化表现。它的一般建立模式也分为三部分,即与MI对应的品牌精髓、与BI对应的品牌行为和与VI对应的品牌市场印象,三部分均以产品和服务为直接对象、以消费者为根本对象,解决企业如何在自己的研产销服多环节中给消费者创造价值,并赢得消费者充分信任的问题,企业从而在销售量、利润率、品牌美誉度、忠诚度等市场终端指标中获得商业利润。成功的品牌是企业治理与消费者印象两方面双赢的品牌。

简言之,成功CI建设是品牌塑造的充分条件,而品牌是通过CI识别传播的过程达到理想的企业和社会价值。

5、实施民族化战略,全方位巩固CI的发展。

CI战略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战略”,它具有鲜明的地区和社会制度的特点,中国的企业形象及CI战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CI有很强的差异性,这一点必须清醒地熟悉。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显然为我国众多导入CI的企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诸如国航的凤凰标志,太阳神的“以人为本”设计概念,金利来“勤、俭、诚、信”的经营理念,奥妮“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的形象广告,长虹的“红太阳一族”产品形象,以及茅台的国酒形象、泸州老窖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品牌形象等,都是“中国型CI”深厚文化内涵的典型表现。也是“中国型CI”相对于“欧美型CI”、“日本型CI”的优势点和差异性。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运作为出发点,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即企业文化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去孕育和激发个人的活力,用一个什么样的规则体系去规范人的职业操守和企业品牌。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铸就了中国企业CI设计的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崇尚仁义、人和、中庸、诚信、勤俭、忍让、谦恭、进取等民族精神和特征,既是激励中华民族发奋图强的精神财富,又是企业精神和理念设计不可脱离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因此,中国现代企业的CI设计,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特性。

四、中国CI未来发展展望

实施CI有助于企业提高相应的治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创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能进一步改善企业或组织与其邻里、社会的关系;有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生,等等。

总之,我国企业在导入CIS时,必须走出各种习惯和行为上的误区,综合考虑自身的经营治理现状,注重MI、BI、VI的系统化设计和整体化实施,强调CI导入与治理水平的提升并举,通过规范的和系统的有效实施,把企业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以及员工的行为之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提升和改善形象,才能使CI战略真正获得成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CI必将提升中国企业的综合形象,使其在一步步进入国际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篇: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www.xiexiebang.com

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2008年7月,中国斯诺克国家队在苏州成立,斯诺克台球在中国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不高、发展不稳定、参与的人文化素质偏低、赌博现象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台球 斯诺克 协会 发展

Abstract: July 2008 China international snooker in suzhou, the snooker billiards established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but also exists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not hig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in unstable, low quality, gambling phenomenon seriously.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for snooker in China'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istence.Keywords: snooker billiards association of development 1 引言

台球运动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我国。鸦片战争以后,国外华侨首先在中国开展台球活动,当时只流行于上层社会,20世纪初,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弹子房”,但娱乐的对象仅限于达官贵人。之后,中国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台球总会,到30年代,上海等地每年都要举行台球比赛,并涌现出较多的台球好手[1]。1986年12月中国台球协会在北京成立,1988年加入国际台球联合会,1993年协会开始正常运作,逐渐在比赛规模,比赛场次,竞赛制度完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了全国性的比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台球已经是中国最普及,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2]。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都能看到好多的台球厅,有豪华的,也有简易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人们的品味进一步提升,已经不再满足于相对比较简单的“黑八”打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技术性较强的“斯诺克”打法。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1 普及程度

台球是一项不分男女老少,适合于各文化层次的既富有消闲性又具有知识性的球类活动。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着很多的台球桌。发达地区就不用说了,在比较落后的地区,斯诺克能普及到各个县城,甚至已经走进了少部分人的家里。而“黑八”台球桌即使是在农村也不计其数,并呈现着有增无减的趋势www.xiexiebang.com

据这个台协资料,目前中国台球人口有5000万,有2500万人每天都打台球,仅北京地区每天就有10万人打台球[4]。2.2 管理机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台球不被国家体育局管理,而是由文化部管理,并且营业税高达20%,给经营者造成很大困难。文化部规定不得在学校周围100米内开台球室,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台球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台球运动的发展。而在这几年,这项运动终于被定位到高雅、健康的体育运动本质上,归体育部门管理,营业税由2004年前的20%下调到5%,并且不反对未成年进人台前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发展困难的局面。2.3 国家队的成立 2.3.1 国家队成立以前

斯诺克是非奥运项目,斯诺克运动员与奥运项目运动员存在着巨大差异。从事奥运项目的队员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管理,是国家培养他们成才的,国家队一旦召唤他们,他们就有义务为国家出征。但丁俊晖这些斯诺克运动员们,由于没有专业学校,更没有成立国家队,他们从小都是靠自己练习技术,长大后才有机会加盟各个俱乐部,为了去参加世界级的比赛,他们必须自己出好几万英镑的钱[1],由于斯诺克是非奥运项目,并且斯诺克运动员的培养时间长、资金花费较大等因素,国家不是很重视,导致很多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才的埋没。2.3.2 国家队的成立

2008年7月,斯诺克国家队在苏州正式成立。根据2006年全国斯诺克个人排名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3名斯诺克职业选手(不包括以前的老将和这两年来的新秀),国家小球中心和中国台协对首次成立国家队十分重视,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最终精心挑选了丁俊晖、梁文博、金龙、刘闯、刘崧、于德陆、李行、肖国栋这八位队员为中国第一届国家队球员。这八位球员是目前中国斯诺克水平最高的球员,在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中:2002年丁俊晖夺冠;2003年刘崧获得亚军,丁俊晖并列季军;2004年梁文博获得季军;2005年,梁文博、田鹏飞和李行包揽前三;2007年张安达获得亚军[7],他们在世界斯诺克球坛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丁俊晖、梁文博两位选手成绩突出,世界排名已进入前列。教练组由三人组成,李金担任国家队主教练,蔡剑忠、丁文钧为教练。这是中国台球运动20

[5]www.xiexiebang.com

多年来首支国家队。小球中心每年在球手的训练方面投入达100多万元。成立中国斯诺克国家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从国家队建设入手,先后组织了多次集训、国家队户外拓展活动、心理课堂等多项手段,使球员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队伍凝聚力开始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台球队在苏州的嘉亿台球俱乐部内建立训练基地,为球员的正常训练提供了保障,中国的斯诺克台球运动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4 我国斯诺克台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2.4.1 丁俊晖模式

“丁俊晖模式”脱离了从体校到省体工队再到国家队的传统体育人才成长模式。家长重金栽培、海外学习深造、自力更生是丁俊晖的成才之路,丁俊晖小学辍学,随家南迁后每日与桌球为伴,各种费用和未来的风险完全由家庭承担。对于台球这样的非奥运会项目而言,国家几乎不提供体校、专业队、职业队的成长道路[1]。打台球的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走与丁俊晖同样的道路,如果家庭没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2.4.2 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

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好处很多,举国体制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提高成绩的法宝。每个有潜力的年轻选手,他们的家庭状况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像丁俊晖的父亲那样,有足够的决心、魄力和足够的金钱去培养孩子。像金龙、李行,他们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如果没有举国体制,他们很难担负起昂贵的训练费用。如果有潜力的孩子的家境很困难,举国体制的优势体现在不至于让这些人才流失。

2.4.3 适合中国斯诺克台球发展的模式

没有哪种模式肯定能成功,即便接受过传统教育,同样有很多人碌碌无为。丁俊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他的个人天赋有关,特别是和他很早就“留洋”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发展模式只属于个人行为,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丁俊晖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国外很少有专业的体校,绝大多数明星都是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成长。科比或15岁就得过冠军的“台球皇帝”亨得利,他们成才的模式也属于“丁俊晖模式”,丁俊晖只是向国际化迈近了一步。看看体育在欧美的发展道路,丁俊晖模式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模式。但丁俊晖也不www.xiexiebang.com

是顶尖的,他状态不是很稳定,在这个时候,需要从专业角度,从更高的境界去培养丁俊晖。国家组织要比单个人干要有效得多,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集中更多的优势资源。所以举国体制和“丁俊晖模式”是不矛盾的,最好的方法是二者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探索适合中国台球发展之路。2.5 我国后备人才多

在我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根据世界职业台球联合会2009年的统计,中国经常参加斯诺克运动的人数大概有700万人,而爱好者则多达5000万人[7],并且正呈现有曾无减的趋势。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我国斯诺克人才辈出,除众所周知的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张安达等人以外,中国又出现了蔡建忠、田鹏飞等厉害角色,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而英国在这几年才出现一名新人,一直以来都是靠几名老将的支撑才得以稳住局势,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新秀更是屈指可数。

2009年在我国举行了“无锡崇安杯”全国青少年及女子斯诺克公开赛,经过淘汰赛,青年组有32名选手进入了32强,最终由吕昊天获得冠军,龙泽煌获得少年组的冠军,陈思明获得女子组冠军。此次比赛将近有200名青少年参加,说明全国性的青少年斯诺克比赛已在我国开始开展,我国体育部门对这项运动越来越重视,也说明了我国斯诺克人才较多。2.6 赛事越来越完善 2.6.1 国家级的赛事

1986年,中国台球协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各地方台协也陆续成立。中国台球协会成立以后,斯诺克台球不再只是群众的一项娱乐活动,更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列入每年的全国体育竞赛的计划之中。这标志着斯诺克台球在中国步入了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由中国台协和地方台协举办了各项国内斯诺克大赛,最早开始的是全国斯诺克锦标赛,自198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接着是全国斯诺克精英赛,自1990年开始,一年一次,自1995年开始,又增加了一次的全国斯诺克台协杯赛,近两年来新的全国赛事如超级杯、挑战杯、冠军赛、争霸杯、南北对抗赛等,层出不穷。同时,国际斯诺克台球比赛在中国也从无到有,而日渐繁多起来,中国台协自1988年至1992年连续举办了五届有世界最优秀职业台球选手参加的“健牌杯”国际斯诺克台球大赛,1991年,中国台协还在广州成功地www.xiexiebang.com

举办了“555牌”国际斯诺克台球大赛。每年的各级各类全国比赛由最初的4到5起,发展到2009年的10多起,在32个省份举办过全国比赛,10个省份举办过世界比赛[7]。

2.6.2 各地方自行组织的赛事

为了打好群众基础,我国各个地方的台球协会在赞助商的支持下都会自己组织打比赛。去年年底,我所在的城市就举行了“星牌杯”斯诺克比赛,我抽空去看了好几场比赛,参赛运动员很在乎比赛,携带家属一起来观看自己的比赛,赢了球赛的兴高采烈,输了球的还会垂头丧气,也有的参赛者还能单杆打出好几十分。如果能单杆打出50分以上就能获得由赞助商北京星伟体育有限公司的1000元奖金。

2.7 运动员的收入

丁俊晖在2006年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从2006—2010,他每年收入在800-1200万左右[7],但是顶尖运动员的收入水平不能体现出此项目运动员的收入状况。目前,国内一线运动员的收入大约是10到20万,当球员具有一定水平和名气后,他们的收入有俱乐部开的工资、球员胸前的广告、参加商业比赛和表演赛的出场费、比赛奖金,这些加起来,我国斯诺克一线运动员的年收入约10到20万。

2.8 我国球迷的素质不断提高

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音乐会上,只有观众起落有至的掌声,尖叫声、虚声从来就不会在那儿出现,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观众的素质高。

中国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斯诺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逐渐地回归本味。作为高雅的绅士运动,比赛中选手们个个衬衣、马甲和领结,衣着打扮上一件也不缺。球手们做出了表率,观众们也不再含糊了,不吵不闹、不开手机。掌声起落有致,球场上绝不会出现嘘声和欢呼声,为球员的比赛创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也体现出我国斯诺克球迷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中国斯诺克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参与运动的人文化素质较低

斯诺克被人冠以“绅士运动”的美称,亨得利、戴维斯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在场www.xiexiebang.com

上的一举一动都给人以优雅的感觉。但在中国,从事台球运动的大多是一些游手好闲的无业年轻人,好些人对台球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很多家长最多也只不过希望自己的子女把台球当作课外的一项兴趣活动,而不让自己的子女往这方面发展。丁俊晖小学都没有毕业,斯诺克台球圈子里的人素质偏低是无法否定的事实,而且个人台球水平和文化水平往往成反比,那些贪玩不读书的人、经常泡在台球室里的人一般打球打得比较好。而斯诺克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运动,需要力度、旋转和角度的完美结合,需要打球人具有一定的物理学与几何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判断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由于文化素质较差,在他们的斯诺克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再获得更大的提高。3.2 规范化程度不高

尽管现在大城市中已经有不少标准化的大型台球场馆,但是,众多的地方台球场馆条件仍然很落后。一张好的斯诺克桌子要好几万元钱,一根好的球杆也要上千甚至上万元,台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非常高,球台坑洼不平,就无法用柔杆;杆和球质量太差,就打不出所谓的九个击球点,走位根本无从谈起。并且,到一般的台球室打一个小时的斯诺克就得花八九元,好的台球室里得花二三十元,好些人都达不到这个消费水平。此外,在政策上台球运动也面临着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局面,营业税较高导致经营者不堪重负,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斯诺克的发展。3.3 发展不稳定

这个项目在国内各地区发展环境上存在很大差异,各地区台球项目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少数落后地方的协会还游离体育主管部门之外[3]。3.4 专业教练人员缺乏

尽管打斯诺克的人很多,但技术不怎么样,或者是当技术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很难再进步,原因就是没有人教他们打,看电视上那些斯诺克大师们打得那么精彩,而自己打出来的球却效果很差,甚至有时候就连像丁俊晖那样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发挥不稳定。3.5 赌球现象严重

在正在举行的2010斯诺克世锦赛中: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希金斯涉嫌赌球而被停赛,赌球现象在国外存在,在中国也比较严重。与其他项目相比,斯诺克运动的奖金比较低,通过开球房赚钱,每个月可以有几千元的收入。当然,经济状

[5]www.xiexiebang.com

况的窘迫也会让其遭遇一些诱惑,有球员靠为大老板赌球来赚取佣金,更有甚者还直接参与赌球。1分10到500元不等,这在一些球房里很常见。赌球问题在业余爱好者当中更是严重,我周围的球室里每天都有人以打球的方式来赌博,有的一局打一包烟,经济条件好的一局就赌到100元,严重影响了这个运动项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的对策

4.1 努力让斯诺克台球走进高校:要提高打台球的人的素质和技术的方法就是使这项运动进入高校,通过各种措施,如与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将比赛引入校园、培训师资帮助更多的体育院校开设斯诺克台球课程,吸引青少年投入其中。4.2 国家体育部门应吸引资金、加大投资,尽量完善一些落后地区的设备,尽量统一价格,降低税收,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4.3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市场推广,扩大市场、扶植产业、培育市场;同时我们要以正确的发展理念来定位和宣传台球运动,使其回归体育的本质,为项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台球准确定位到健康体育之上,让广大群众和政府接受。

4.4 强化训练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总结、吸收、借鉴符合项目特点和制胜规律的科学训练方法上努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培养运动员,让更多的球员出国学习,请国外优秀的教练员来我国执教;同时,在国内,台协应派几名教练员到各个台球俱乐部和大型的桌球室里进行循环的技术指导,或者开设斯诺克技术培训班等手段来提高爱好者的技术水平。

4.5 就赌球现象,各个俱乐部应严格管理,严禁其旗下的球员赌球,否则以竞赛或者罚款的方式来打击;各球室应该禁止在球室里的一切赌博行为。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使其回归体育的本质。5 结束语

斯诺克运动以技巧和智慧的运用为主,非常适合中国人参与运动。它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入门容易,又深不可测,深受大众喜爱。无论是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还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斯诺克台球都给人以文明、高雅的享受,得到了各层人的士的推崇。斯诺克运动在中国发展之迅速,开展普及程度令整个世界惊www.xiexiebang.com

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斯诺克台球运动在中国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在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我们应该相信在国家小球中心、国家台协的共同领导下,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我们应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形成对这项运动的统治。同样也应该相信在世界斯诺克组织和各国台球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斯诺克最终能进入奥运会。

参考文献:

【1】潘振华 辉煌背后,反观崛起的中国台球[J]观察与思考.2008(10)【2】舒悦 台球的历史和现状[J].老同志之夜.2006(1)

【3】陈坚华.台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5)

【4】王静.台球从街头运动到绅士运动、从光着膀子到穿马夹[EB/OL].中国台球协会网,2005-08-25 【5】许福明、刘毓菊 斯诺克台球桌上的物理趣谈[J].物理老师.2006(11)【6】费瑛 对中国台球运动发展现状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7】李浩.斯诺克运动遇发展瓶颈 复兴之路有望在中国实现.中广网.2010-04-04

第五篇: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05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02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00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

增长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04年为27.33万户,2005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

资源来源: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2004年数据转摘自《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05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3现在的问题是,县以上和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正在逐步统一,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厅),而中央单位“多龙治水”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统筹使用相关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就第二方面矛盾而言,所谓“外部性”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资源不合理地被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所造成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由落后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所造成的“边缘化”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打工,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很严重。一方面这些劳动力的成长费用都出自中西部,而东部地区没有负担费用,却能够使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记在东部的帐上;另一方面这些人即使在东部打工多年也还算外地人,临时的,得不到培训与提高,连子女上学都得不到安排,长此以往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后患无穷。

关于第三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应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否则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快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针对以上3大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有的国家国会有中小企业委员会。而像中国这样急需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如果及时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有利影响。

第二,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中西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安排好长期在东部打工者群体。特别是长期在东部务工经商的群体,要安排好对他们的培训,以提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有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称评定、受奖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要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要使他们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实行税前还贷,资助引进先进设备等。为了快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战略咨询,凡这样做了的各级政府机构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工程师、老教授等担任志愿者,无偿地为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服务等。

第四,从实际出发,对东中西部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总的来说,东部的重点措施应放在结构调整上,中西部应优化环境。东部结构调整重点应包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际市场;三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技术结构调整,改造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创造专利知识产权;五是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六是资本结构调整,改革家族和国有独资企业资本结构,发展股份制企业。中西部优化环境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杜绝乱收费;二是降低进入门槛,使千家万户都有条件创办企业,特别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季节性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型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形成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设任何限制,能办什么企业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

第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各级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实事求是,科学可行。特别是规划中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能办

什么事就规划什么事,规划了的事就一定去做;规划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一般性号召。在这方面要利用社会服务系统,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都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做。

第六,大力培养人才。人才缺乏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就人才成长而言,实践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国际上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将从事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到普通教育,开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学院;大量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学校,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十分重视业余培训,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中央一级的政府辅导委员会,由财政出资开展中小企业各种人才的业余培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但力度不大,蜻蜓点水对更快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用不大。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财富,有了好的经济体制,加之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如原子核似地裂变,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2期)

下载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800字)[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摘要:2008年以来,冰川、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这一系列不行的天灾引发了一股慈善潮,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中国的慈善事业依然还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和实施情况 我国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短短几......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

    中国快餐业发展现状

    中国快餐业发展现状 类别:行业咨询中国快餐业现状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自1987年4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才引入到中国。短短10年里,中国快餐业呈现......

    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

    引言:2005年7月6日到7月9日,我院组织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见习参观活动,活动范围集中在广州深圳地区,参观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越秀公园,南越王墓,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白云......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整个工业的象征和标志,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她几乎涉及到所有工业行业,如......

    中国团购网现状发展

    中国团购网 团购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简捷、实惠、新颖的消费模式,为商家带来了更直接、有效的宣传经营模式;在全新的电子商务市场价值显现的同时,由于行......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一种新兴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绿色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