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学习政治知识
努力学习政治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工作和生活中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信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积极贡献。积极协助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服从组织分配,出色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优秀的党员、群众为榜样,努力学习荣辱观理论,深刻理解荣辱观内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向先进典型人物和优秀党员学习,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立足本职做贡献,爱岗敬业做奉献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中层干部,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特别是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工作任务繁杂、繁重。每天都要处理各种事物,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责任重大。能锻炼工作能力,立足岗位,虚心好学、勤奋敬业,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担任高二年级管委会主任工作和高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身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能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努力带领年管会一帮人求真务实、奋力拼搏,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细实”上努力实践,年级组工作有很大起色,教学成绩在不断提高。在学科教学中能做到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积极参加党内活动,促进自身素质提高
积极参加党内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党性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自己不至于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不断增强党性,遵纪守法,在工作中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主动承担学校党政的许多工作并能完成党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地履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四、真心关爱同志,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能坚持把学校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同志关系融洽,尊敬老同志,能真心关爱群众,对身边的工作同志要求严格,对入党积极分子给予关心,主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
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努力做到“教书”和“育人”,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讲授专业知识和培训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比如在讲授“配方设计能力”时,联系“三鹿奶粉事件”适时教育学生:讲究职业道德。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地方,是学生的家。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
教学中,发挥了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长处,同时更注重不断地充电补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尝试了案例分析、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并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课后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虚心向其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尽快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知识点外,努力将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生产实际中的鲜活的事例不断充实我的课堂,同时补充行业中的新动向、新进展。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令我自豪的是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教学过程中,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实验室管理。我先后管理了塑料成型操作实验室、认知实训室。除了做好实验室的日常卫生、实验记录、实验材料器材的管理造册外,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新样品的收集、回制料的收储等。特别是实验室里设施不具备的条件下,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对实验室用原材料、实验产生的回料进行管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何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创建节约型社会、节约有限的资源。参与塑料成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及校外产、学、研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今年的暑期,参与了“中央财政支持高分子实训中心”的项目的建设。利用暑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塑料制品(肥皂盒和水杯的生产)。共生产近10000只新生日用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客服重重困难,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虚心学习,加班加点,从不计较得失。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建设、贫困生的管理、班级制度、主题班会课的推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参加系部的主题班会课案例比赛,并获一等奖。另外,利用暑期的空暇,指导赵东、刘通、兰金龙等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限塑令‟执行之后”的调查。
塑料教研室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与全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交流教学体会,由于塑料专业在我校处于新建阶段,我们教研室从大纲、计划、讲稿、到专业建设的方向重点等方方面面进行讨论,并率先尝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了解专业的最前沿,我们教研组于今年暑期,参观了上海22届国际橡塑展,开阔了视野。组织召开了第三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挤出成型能力)。努力推崇教学改革。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潮流。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工作,这一年来,我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除了踊跃报名参加学院的各项体育竞赛如乒乓球比赛、长跑比赛等外。工作之余,坚持打球,锻炼。
第二篇: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练习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一个销售员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小说家,一个医生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画家 —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或者画过画 — 但他们认为他们距离“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尝试了就会爆发天才。
所有这些关于成功学的个人经验和励志故事都不科学。假设一个成功人士做过一百件事,包括参加演讲比赛,衣着有个性,听英文歌曲,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等等,他会非常自得地把这一百件事都写进自传,没准还要加上女朋友的影响。然而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有四件事,问题是他和读者都不知道是哪四件。
科学家不信励志故事,他们只相信调查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发现其中的共性。他们的研究甚至细致到精确记录一所音乐学院的所有学生每天干的每一件小事,用多少时间做每件事,父母和家庭环境,来比较到底是什么使得那些音乐天才脱颖而出。
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成熟了。2006年,一本900多页的书,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出版。这是“怎样炼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此书直接引领了后来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现,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科学家们不但证明了高手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过去多年来,训练方法是不断进步的。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的水平,另一个学生使用新的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的“有效指数”是200%。统计表明,莫扎特当时的训练,他的有效指数是130%。而二十世纪的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都能达到300%到500%!十三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少于30年之内掌握数学,而现在的学生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学到多得多的数学,教学方法进步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在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体育世界纪录被不断打破,艺术家们的技巧也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训练方法重要性的另一个体现是“天才”的扎堆出现,比如曾经有一个时期俄罗斯对女子网球,韩国对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说中国对乒乓球的的绝对优势。更进一步,哪怕你这个国家传统上并不擅长这个项目,只要有一名教练摸索掌握了科学训练法,那么他就可以带出一代绝世高手,比如中国花样滑冰教练姚滨。人们经常感慨中国十多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的,那么十多亿人必然足以产生很多天才,但天才是练出来的,而中国缺乏有效的练习环境,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欧洲小国。
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2.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从在房间内集体对话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安排接受治疗者在一个疗程之内跟130个女人聊过天。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 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
-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
-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
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习总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后天学习了。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直到2000年新技术允许科学家直接观察活体大脑内的髓磷脂之后,髓磷脂的作用才被发现,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学术期刊上说明。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小孩常会犯错?他们的神经系统都在,也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时间去建立起来髓磷脂的高速网络。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不容易改变?因为所谓“习惯”,其实是以神经纤维电缆组合的形式“长”在大脑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它不会自动散开 — 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尽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长,但年轻人生长得最快。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第三篇: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
小说的主人公金铃,在本市新华小学读六年级。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做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做了许多的“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金铃,一个活泼、善良、天真的小女孩。成,绩虽然不是名列前茅,却依然十分自信,我欣赏她;虽屡战屡败,但却毫不气馁,我欣赏她;面对老师,直抒胸臆,毫不畏惧,我欣赏她。
去年假期里,因为《我要做升旗手》,我认识了肖晓。而今年假期里,因为《我要做好孩子》,我又认识了金铃。她同我们一样,被父母偎在襁褓之下,大多时候需要父母的意见;她同我们一样,经历着这个年龄似乎不能承受的故事却又不知该如何倾诉;她同我们一样,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是所有人的重视给了我们压力。到她同我们不一样的是,后来,她懂得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功。她从每一件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意义的事情中领悟到“我要做好孩子”了。从此,我开始向这个女孩学习,学习她,努力、认真、执着;学习她,“胜不骄,败不馁”。
本书是著名儿童作家黄蓓佳的一部著作,这本书是我姐姐介绍给我看的,因为很好看所以我看了有三遍。书中主人公金铃,一个只有1米55却又胖胖的小女孩,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胖嘟嘟的小脸蛋更是讨人喜爱。说实话,我也几乎被这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给吸引住了。于是我更加入迷了,越看越起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强化班那个故事:金铃因为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使得强化班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后转移到张灵灵家。一天因老师晚来了一会所以引发了扔垫子的事件,开始老师冤枉了金铃和尚海,金铃而最后金铃却能不凭借父母的力量自己解决这件事,使得老师向他们道歉。从此,金铃决定要做一个好孩子。
“跑吧,孩子,冲刺吧!”最后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的感动了我。金铃妈妈从内心里真正相信了金铃,她认为金铃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足以证明,金铃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取了别人的信任。
当我读完《我要做好孩子》后。仿佛也身临其境,似乎自己也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一般。从此我就暗暗下决心,我要做好孩子,做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好孩子,做一个努力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孩子。以后,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所听到的每一句话,我都会细细去体会。因为我想做好孩子,要做好孩子。
面对考试,我们或许也有想金铃这样那样的事,恐惧考不上重点中学,外界的压力似乎比学习压力还要大。但我们要乐观,金铃通过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如书中的老师所说:“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奇迹也不是不能发生的。”
丰义小学六(1)张琪指导老师:王旭英
第四篇: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争做教学能手
——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杨普事迹学习感想
思想政治教育部XXX
2012年12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会上隆重表彰了30名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今天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部根据学院的安排组织全部人员学习了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会后我又重点拜读了常山股份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丙班值班长杨普的事迹材料。
今年29岁的杨普原是棉四分公司布机挡车工,随着常山股份整体搬迁的逐步推进,2009年7月,她被调往股份公司新建企业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工作。上班12年来,靠着勤学苦练,凭着“行行都能出状元”的信念,在屡屡培养出全国及行业劳模、技术能手的全国知名纺织上市公司常山股份再次脱颖而出。为练就布机挡车基本功,她双手磨出了血泡生出了老茧,打结速度却跃居全厂第一。为提高布机效率,她潜心钻研,先后总结创新出有梭织机、喷气织机新操作法,并成为了入厂新工的培训教材。为驯服“洋”设备,适应市场生产越来越多的多组分新型纤维面料的需求,她不断创新,总结出“双手交叉、主动引纬”、“循环筘穿筘法”等技术窍门,大大提高了班产量。为带动更多工友爱纺织、织锦绣,她培养新工耐心细致,传授技能毫不保留,担任了轮班值班长后,用心、用情创新管理,搭建了各种练兵比武平台,全面提高了轮班130多名青工的综合操作水平。两年来,车间考核轮班指标连续月月第一,各类操作比赛上也屡夺团体第一。她创新的操作法推广后,班产提高了2200米,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万元。杨普在省市各级操作技术比武中多次夺魁,成为全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并先后荣膺省市技术状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
通过学习,使我对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也深感党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为了真正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党的十八大对加强人才培养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身为一名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为了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我们必须下大功夫先把培养者武装起来。总书记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当然,要想提高我们就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每一分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施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练。通过教学的反复循环,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传授知识技能的水平。我深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众多像杨普这样高技能先进人物的影响下,只要我院上下齐心协力,我们学院也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多的教书能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XXX职业技术学院最大的力量。
二o一三年三月六日
第五篇:努力学习[定稿]
努力学习——成就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淡出我们的记忆,但我要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反思,因为通过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中考的时候,你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一定已经是牢不可破的。
但是,我们也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考试失利的同学也未必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即使我们一百次跌倒,也要坚强的爬起,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攀登的山腰上,还有好长的路等待我们去开拓、创造。
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阶段,难免会有逆反心理。但我奉劝大家,一定要听父母老师的话。“父母、老师”是这个世上最无私的职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时刻听从父母老师的话,比如说:听从老师的教导;接受父母的批评;按时完成作业;外出向父母报告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在父母的监督下,真正努力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到底要怎样努力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那就需要—— “态度、目标、勤奋和恒心”。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应有良好的态度,当你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你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时,学习就是一种痛苦。谁愿在一片郁闷和痛苦中学习呢?所以说,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取得成功的快乐。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目标,就象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攀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不断的超越中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勤奋是成长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不行。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是幻想。
经过近一年来的学习,我的学习成绩较初一来说,有了明显提高。这都源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比初一,相信同学们也都成长了不少,学习上也定有了较大的改观,这是不断成长的表现。我相信,同学们定会继续保持现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概括了初中三年的普遍现象。那么,对于想学的同学来说,怎样才能学习拔尖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平时改错。我相信你们的老师也经常给你们说这些东西,但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这个方法,但是却没几个有进步那,又很简单,就是没坚持,好多人开始时改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还有人就是改了一个月考试时又没考好就认为没效果放弃了。这些都是没有认识到改错的重要性。我也有这样的情况,但很庆幸我坚持了下来,快半年。到考试时尝到了甜头后面的就再没放下过。所以改错看起来是在浪费时间,但的确很有效。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会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给父母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复,给自己的将来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