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123
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考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在平常的复习中,常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第三种思路,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即以审读题干为起点进行阅读,因为题干中至少包含了四个信息: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在哪里找答题的依据。从这里入手,可以迅速把握命题的方向,抓住命题的关键,使答题更快捷,也更准确。下面以部分高考试卷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谈谈我们对“命题归类答题”作的一些探讨:
【命题一】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例 1 《一日的春光》(05全国卷3)第1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
题干要求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此句对客体“春天”用了“吞咽”一词,明显地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而且略带夸张,对于“春天”(或“春光”)通俗地说就是“享受”,只不过在这里不是一般的“享受”,而是“狼吞虎咽”似的。抓住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根据前后语境即可准确理解为:尽情地享受(春天或春光)。
例 2 《夕阳透入书房》(06广东卷)第2题: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阳的动态,请从中选择两个加以赏析。
【解答】
例如:①“这一大片橙色的夕阳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地投射在一派大书架上。”
②“短暂的夕阳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迷人。” “透射”:即射向,写阳光恍如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样,主动把光芒照到代表着思想和精神的书籍上,写出了阳光对书籍的热爱。“抛”:是扔,投掷的意思。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例 3 《春天的梦》(05全国卷1)第4题: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解答】
如果能抓住“春天的梦“的比喻义(春天如梦,给人温暖,给人希望),注意其虚实意义(一是实指自然界的春天,一是其比喻社会的、人间的“春天”),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寒冬中对春的渴望),就能准确答题。(1)作者这样写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给人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温暖和希望。(2)作者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和呼唤真情的主旨。【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鉴赏所用词语,则应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等方面着手赏析其妙处。
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的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注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做到了这几点,也就不难了。
【命题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例 4 《日历》(05福建卷)第2题:“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解答】 首先定位定性,这句话是文章第2段一个总结性的哲理句。然后寻找依据,在这句话前面的文字中可以找到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多半还要看你自己”“„„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等。这些信息都强调了“主观(态度)”,注意到了这一点,再借助其句式,以“生活”为主体内容,用自己的话可以这样表述: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你完全可以选择对生活的态度。例 5 《造心》(06天津卷)第2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解答】
从修辞的角度看,这句话用了比喻和夸张;从内容上看,“金箔”强调色彩,“整个宇宙”强调范围阔大;从效果来看,生动形象,颇具感染力;从情感角度看,是赞许。整合以上信息,可作如下赏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心”的光辉与阔大,生动形象,颇具感染力。【答题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同时要注意被理解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不同特点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重点。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即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则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变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命题三】
指出文中某个句子,然后问为什么这样说或这样说的原因(根据、依据、理由等)是什么? 例 6 《一日的春光》(05全国卷3)第3题:作者说“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花的原因。
【解答】 从这个句子所处的位置可以看出,其原因应该在后面。然后从后面两段文字中提取信息——“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淡淡的白„„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筛选出这些信息后,不能照抄,应对以上信息进行整合: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秾纤适中,充满生机。例 7 《一日的春光》(05全国卷3)第4题: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 深感满意?又说“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有什么“遗憾”?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回答。
【解答】 细读原文,不难发现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句:“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由此可以推断,“满意”的原因应该在上文,而“遗憾”则在下文。“深感满意”是命题者概括出来的,他的依据是什么呢?沿波讨源: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春”?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从文中可以得出看到的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感受到“快乐、活力、力量、生命”,“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整合出第一问的答案:“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力、力量和生命;“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天的等待,作者再也不怨恨憎嫌春天了。而第二问的答题依据则是最后的比喻,据此可以揣摩出两条理由: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得太苦。
【答题技巧】
这种“句子”类题目与理解句子的含义题不同,这类题目,一般都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答题的依据,但其答题依据不在句子本身,而在其上下文中。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观点句还是结论句(主要有这两种)。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其次分析该句子所涉及(或管辖)的范围,确定信息的来源。然后在有效区内捕捉、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一般不要直接抄写句子。
【命题四】
文中引用某些文字或诗词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引用这些文字或诗词?
例 8 《阳台上的遗憾》(05重庆卷)第4题: 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解答】 其实,此题就是要求我们回答引用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删去法进行比较来看删去后有什么不好——它原本是作者仿写的对象并用了对比,而且起到了充实内容增加文采的作用。删去后这三个方面都受到影响,因而可推出它的好处: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容。
【答题技巧】 答此类题重要的是掌握引用的作用。引用,可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增添文章意趣、文采和文化底蕴,增强文章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相应,铺垫对比,结构严谨;诗文相间,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使语言更雅趣或更具文化底蕴。不过,掌握了这些作用后,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第二篇: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过程与方法:1.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
2.熟练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掌握高考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二、学会精准概括与扣题作答。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失分原因: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读不懂文本;加之以考场中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在回答题目抓不住要害,得分点抓不住;语言运用能力不高。
第一课时
解读文本《巷》(柯灵)。渗透方法:切分整合,精准概括。一要做到“精准概括”,避免毛估估答题。
下面以《巷》为例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实战方法。
1、先直接解读文本,渗透第一题的解答。第一段:巷是散文与图画。
第二段:①如少女②娴静 / ③不是乡村的陋巷④不是上海的里弄⑤不像北地的胡同
(排比扩展,前后比较突出,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①议论总说②深长③曲折幽静④宁静 / ⑤围墙⑥后园⑦墙门⑧闲犬
第四段:①悠闲②闹中取静③现代的乌衣巷④如水
文章第二、三、四段写“江南小城市中”的“巷”,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三个特点。(6分)(不超过8个字)
特点之一:优娴或娴静;特点之二:幽静;特点之三:悠闲。
再此基础上小结:
切分整合: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像数学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将同一小话题或分话题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方法过程:把握句意→把握信息块→段意层意→理清脉络
2、《巷》文的句意——段意——层意——思路。
3、在理清全文层次思路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词信息,使之明确化,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如语段或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理清脉络层次。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走出现代文阅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我们考生还要善于迁移“语言运用”的知识与能力,如“压缩语段”等考点。)
第二板块:多维思考,扣题作答。
1、动笔圈点信息,概括整和,做起来很细碎,但确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在具体答题时,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我们做到如此精细,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要化繁为简,粗中求细,就是找到并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第五段:作者的建议与劝说。第六段:安全平易便于休闲。第七段:小巷的魅力。解题:
2、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它(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为什么说是“可能”?又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4分)
因为古代的乌衣巷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已经表现了昔盛今衰之意,以此来衬托小巷里的家庭也有兴衰史。因此说,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2分)(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用了古今映衬的手法,作者用唐诗《乌衣巷》中“夕阳、野草、花、燕”等意象来说明置身小巷,能使人忘忧,能使一切得到净化,因此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2分)
“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昔盛今衰。使用“现代”一词的原因是什么?(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1)巷内的小家庭虽历经兴衰,但更能怡情,给人以美感。(2)置身巷中,使人忘忧,净化一切。
3、作者在第4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的有关意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
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四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2分),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5、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
第二课时
一、核按钮练习
二、总结方法:多角度思维法,尤其是品味散文语言与写作意图。
①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②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从结构照应来看);
③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④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小结:同样的语言片断,或者是理解句子的意蕴、手法等,题目可以多样,答题的内容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考生扣题作答,揣摩题意,学会多角度思考,从中整合出相对科学的答案。
作业:
1、仿照文中第二段中的“它不是„„错落的粪缸”或者“它也不是„„上去提水”的语句写若干语句。
2、续写第5段,再接写一个语言片断,以“你是否„„”或“你如果„„”开头来写,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你是否觉得生活太无聊?我劝你不妨到小巷里走走,聆听自己的在青石板上跫音,看看两边墙上印满岁月沧桑的苔痕,还有那一丛浓绒似的苔藓,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如果为情所困或是想不开,心里纠缠起无数个结,我劝你最好到小巷里去,彳亍在深深长长的小巷,偶尔听见飞鸽的声音,看看那高远的青天,如果是雨天,那落在小巷里瓦屋上滴滴答答的雨声,淋漓了心情,滋味更为隽永。于是心结已开,得失偕忘,智慧顿生。
如何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才能纲举目张,心领神会。三种方法:
1、抓中心句及议论抒情性句子。
2、着眼整体,理清内部关系。
3、把握文本中的其它信息:注释、题目的已知条件等。归纳这篇散文的主题:
本文表现了巷具有优雅、宁静、悠闲的特点,赞美了小巷的安全、平易、能净化人的灵魂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宁静淡泊的志趣。
第三篇: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高考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学会精准概括与扣题作答。
教学过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失分原因: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读不懂文本;加之以考场中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在回答题目抓不住要害,得分点抓不住;语言运用能力不高。
第一板块:解读文本《巷》(柯灵)。渗透方法:切分整合,精准概括。一要做到“精准概括”,避免毛估估答题。
下面以《巷》为例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实战方法。
1、先直接解读文本,渗透第一题的解答。第一段:巷是散文与图画。
第二段:①如少女②娴静 / ③不是乡村的陋巷④不是上海的里弄⑤不像北地的胡同
(排比扩展,前后比较突出,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①议论总说②深长③曲折幽静④宁静 / ⑤围墙⑥后园⑦墙门⑧闲犬 第四段:①悠闲②闹中取静③现代的乌衣巷④如水
文章第二、三、四段写“江南小城市中”的“巷”,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三个特点。(6分)(不超过8个字)
特点之一:优娴或娴静;特点之二:幽静;特点之三:悠闲。
再此基础上小结:
切分整合: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像数学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将同一小话题或分话题的内容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方法过程:把握句意→把握信息块→段意层意→理清脉络
2、《巷》文的句意——段意——层意——思路。
3、在理清全文层次思路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词信息,使之明确化,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如语段或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理清脉络层次。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走出现代文阅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我们考生还要善于迁移“语言运用”的知识与能力,如“压缩语段”等考点。)
第二板块:多维思考,扣题作答。
1、动笔圈点信息,概括整和,做起来很细碎,但确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在具体答题时,时间的限制,不允许我们做到如此精细,这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要化繁为简,粗中求细,就是找到并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第五段:作者的建议与劝说。第六段:安全平易便于休闲。第七段:小巷的魅力。解题:
2、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它(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为什么说是“可能”?又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4分)
因为古代的乌衣巷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已经表现了昔盛今衰之意,以此来衬托小巷里的家庭也有兴衰史。因此说,小巷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2分)(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用了古今映衬的手法,作者用唐诗《乌衣巷》中“夕阳、野草、花、燕”等意象来说明置身小巷,能使人忘忧,能使一切得到净化,因此说它是现代的乌衣巷。(2分)“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昔盛今衰。使用“现代”一词的原因是什么?(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1)巷内的小家庭虽历经兴衰,但更能怡情,给人以美感。(2)置身巷中,使人忘忧,净化一切。
3、作者在第4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的有关意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
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连用了4个以“爱”引导的句子,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四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2分),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5、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力。(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
总结方法:多角度思维法,尤其是品味散文语言与写作意图。
①相关联想照应来审视;
②从片断内容本身来审视(从结构照应来看);
③从全文思想内容来看;
④从表现主旨方面来看(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小结:同样的语言片断,或者是理解句子的意蕴、手法等,题目可以多样,答题的内容角度就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考生扣题作答,揣摩题意,学会多角度思考,从中整合出相对科学的答案。
作业:
1、仿照文中第二段中的“它不是„„错落的粪缸”或者“它也不是„„上去提水”的语句写若干语句。
2、续写第5段,再接写一个语言片断,以“你是否„„”或“你如果„„”开头来写,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你是否觉得生活太无聊?我劝你不妨到小巷里走走,聆听自己的在青石板上跫音,看看两边墙上印满岁月沧桑的苔痕,还有那一丛浓绒似的苔藓,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如果为情所困或是想不开,心里纠缠起无数个结,我劝你最好到小巷里去,彳亍在深深长长的小巷,偶尔听见飞鸽的声音,看看那高远的青天,如果是雨天,那落在小巷里瓦屋上滴滴答答的雨声,淋漓了心情,滋味更为隽永。于是心结已开,得失偕忘,智慧顿生。
如何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才能纲举目张,心领神会。三种方法:
1、抓中心句及议论抒情性句子。
2、着眼整体,理清内部关系。
3、把握文本中的其它信息:注释、题目的已知条件等。归纳这篇散文的主题:
本文表现了巷具有优雅、宁静、悠闲的特点,赞美了小巷的安全、平易、能净化人的灵魂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宁静淡泊的志趣。
第四篇:今年高考学生作文几篇及得分情况
一、走适合自己的路(42-48分)
人生,是一段有着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环境优美,有的路非常荒凉,有的路一会儿阴云一会儿柳暗花明。而只有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美好的路。走适合自己的路,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走适合自己的路是一种坚强,这种坚强会带给我们自信,带给我们成功。多走些适合自己的路,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会更 长久,人生才会有意义,有崇髙的意义。
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母鸡看到老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很是羡慕,于是,它就也努力学习飞翔,终于有一天,它觉得它自己也可以飞时,它便从山坡上往下飞,谁知道没飞多高,便摔下了山坡。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人生的发展方向才是努力的方向,生存本领并不是只有一种,何必一条路走到黑呢?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一个人要认真选择,认真总结,选择好自己最适合的,对自己最好做的,这种选择才是最大的聪明,聪明的选择。
很多优秀人才,从小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爱运动的,于是选择去当体操运动员;爱文艺的,鼓励自己成为作家;爱唱歌的,锻炼自己成为歌星;喜欢金融的,认真去做生意;充满创造力的,力争去治科学家。他们知道选择,所以成功很正常。
中国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状元,所以每个人生活中都可以有很多选择,不过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才最有可能发挥你的才干,收获你的成功,取得最适合你的方向。
人生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找准特点,找准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才华,你就是成功的人。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只是适合自己走。当这个浮华的时代在你的生命中时,逼迫我们选择自己的路,自己最适合的路。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一切都是自己的,自己最适合的,这才是我们最为羡慕的生活,也可能是我们最可能成功的生活。
走适合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你就会成功!
二、梦(38以下)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一个酒吧当伙计。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是被暴踩了吗?”他不回答,对柜里说,“两打啤酒,一袋榨菜。”便掏出信用卡。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惹城管临时工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淸白?我前天亲眼见你放了城管局长越野车的气,吊着打。”
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那车是下属单位借给局长的„„临时的车,能算他的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吗?'什么“国际局势”,什么“正能量”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处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家里也阔过,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但成天玩DOTA,毕业没找到工作;于是越过越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不怕吃苦,便四处闯荡,挟碗饭吃: 在河北卖过奶粉,在北京练过长跑,在上海捞过死猪,在海南当过校长,在长沙偷过井盖,在中储粮的粮库当过保管员。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买房了么?” 我略略摇一摇头。他说,“呵呵„„我以前也有房,你相信么?”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买房?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便恳切的说道,“我以前在北京的五道口有一套房„„后来卖掉炒股 了„„后来又没钱了„„这世道„„”
“那你本来是好人?”大家笑嘻嘻地问。
“我本质是好的,就像豆腐„„”孔乙己高昂着头。
大家一阵哄笑。
然后我就笑醒了。
三、传统文化的色香味(55-60分)
中国的膳食之道,讲究色香味俱全,一桌菜肴呈出来,不仅在味道上可足口腹欲求,晶亮缤纷的菜色,袅袅腾腾的饭香就要先擢你食指大动了。在传承问题上颇令人头疼的传统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日前,网路上盛传一小学生的“雷”作文,其中竟写出“李清照当皇帝生出慈禧”的内容来,令网友直呼受不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何如此费力,新闻的出现再次拷问中国的教育机制。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现代社会汲取文化生命里源泉。而在现在这样一个传统式微的趋势下,我们真的应该思考,“是否可以换种方式,令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可口’ 一些。
最近,依附于网络传播,在教科书上“涂鸦杜甫”火了起来,一时间杜甫很忙。
看着网上流传的被大肆“改造”的杜甫送水扛枪骑摩托,有许多人担忧会玷污了传统文化。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文化是具有其自我生命力的,而现在,我们更应该鼓励这种改造,令传统与前卫互相碰撞磨合,以期在碰撞的思维火花中,诞生真正融入进了社会,贴近了生活的,色香味俱全而被大众接受的传统文化。
改变一种文化的流行方式,几乎可以改变这个文化机体的整体命运。
当我们的传统,改变了说教式的传播方式,那么中华的博大才真正有可能得到发扬。而这种传统文化“色香味”的改造,也就是于丹老师所说的“我们当下所应完成的文化重建”。
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见传统文化的这类有益改造。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直在尝试将京剧等戏曲观众低龄化,于是聪慧的策划者们与老艺术家联合,推出了综合舞台剧、现代艺术表现技巧等多种文化元素为一身京剧新曲目《赤壁》,巡回演出后,好评如潮。
传统文化拥有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寻找到一种最契合时代风韵的表现形式,令传统文化,换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展现其风釆。换言之,传统文化不仅要有营养,更要有“色香味”,令人食指大动,这样,才有可能迎来传统文化传承的存天。
四、原来,生命不仅有一条路(55-60分)
人之生命,较之时间长河,恰如河中沙栋,细小而卑微。然而细沙虽小,其生命却充满意。
河沙以为自己身而卑微,只能做建筑的材料。然而当他们被
调制成用于陶瓷,用于雕刻材料时,他们也能发现:
原来,生命不仅有一条路。
如果当初安徒生就被那般碌碌无为的做了一名鞋匠,世界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童话?如果当初马云就那般满足的做了那样一名大学教师,世界上还会出现如今的阿里巴巴网路帝国码?如果当初切•瓦拉安逸的享受他富家子弟的生活,世界上还会出现那样纯 粹坚毅的革命家吗?
他们的生命,原本有着稳定的轨迹与方向,然而如此道路便是他们人生的唯一道路吗? 他们说了不。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生命不仅有一条路。于是,他们开拓了这条路并且获得了成功。日本明治I9岁出访德国,22岁掌管日本军政,进行明治维新带领日本飞速发展经济。然而在这条路上,他越走越偏激,、后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发动了战争,为 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试想,如果当初日本经济发展后他选择更民主的军政措施又会怎样沿这样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呢?他之所以会铸成如此巨大的灾难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选择生命的道路,甚至,他也许并不知道:原来,生命不仅有一条路。
近代中国的文学家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周树人先生。当初留学日本,原本是想靠医术为国人提供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后来,诸多的事件让他明白,这条路,其实很难走通。人们生病的是心,是精神。要治也只能用精神药物来治疗。于是,他找到了另一条路。一条改变他生命轨迹的路。这条路,他走得很艰难,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
原来,生命不仅有一条路。
有的人坚持一生不改变自我,当然值得礼赞。然而时代洪流并非一成不变,若是此路 不顺甚至不通,那何能体现生命价值,释放最大能量?
其实,何须迷茫,生命,本就不仅一条路。
五、执着与变通(58-60分)
豆子变成豆腐后的种种华丽转身,让我深思着执着与变通的哲理。
当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巨鹰啄食,当西楚霸王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斜阳,当列国的道路上布满了孔子失意却执著的车辙„„
历史的清风发出阵阵悲鸣,为他们执著的身影扼腕叹息。其实,还有一条路摆在他们面前,这就是变通。但在执著与变通的岔路口上,我 们又该何去何从?
我想,能执著,亦可变通之人,才是真英雄,真豪杰。
首先,执著并不排斥变通。
马克思曾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说:“我执著地追求我的理想,但你们可以变通地运用我的思想。”由此可见,执著与变通,并不一定是相对立场。文天祥被扣北营时,受到了“不在使者之目”的不公待遇,分当引决。可是他没有,是他不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不忠诚于自己的国家?不!
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了一句:“将以有为也”!
爱国的执著,若少了他的变通,那么“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执著,将由谁来检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又将由谁来承担?
如果丧失了自己的生命,那还谈什么执著与追求?执著与变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淸晰可见。
其次,变通是一种更大的执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关于生死的观念。他在遭受奇耻大辱的腐刑后,本该血溅墙头。可他最终忍辱含垢,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
这是一种变通,更是一种大理想、大执著。
项羽沽名钓誉了一荤子,导致垓下被围,被通到了乌江之畔,临死仍不肯变通,弃乌江亭长的劝告于不顾,不肯渡江,自刎而死。后人哀叹:“卷土重来未可知”又有何用?他根本不懂何谓变通,徒有匹夫之勇,到头来只能落了个“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虚 名罢了。
同样是被逼到了绝境,司马迁懂得变通而项羽不懂,孰成熟败,自有公论。
当然,执著还是变通也要看具体情况。尾生为了等待与自己约会的姑娘,不顾洪水,抱柱而死,这未免太迂腐了。还有人借变通之名而行胆小怯弱之实,这就更不值一提了。
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执着也好,变通也罢,都是通向目标的道路,到底走哪一个,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吧!
第五篇: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
高考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与得分要诀作者: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 蒋云忠时间:2007-11-3 12:13:57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70
高考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头疼最难得分的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笔者今年参加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批阅的正是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题,总分18分的一道题,全省考生平均得分不到8分,令阅卷者感叹不已。
其实,考生如果能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善于总结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必要的解题术语,拿个百分之八九十的得分,应该是不难的。下面笔者以浙江省独立命题4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大阅读题的解题要领,以期帮助考生得更多的考分。
一、准确分类,掌握试题特征。浙江省的4年高考散文阅读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侧重于记叙的,其一是偏向议论的。2004年刘长春的《白鹤翔集的记忆》、2007年蔡家园的《泰山之思》属于前者,2005年的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006年的法国作家米•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归类于后者。当然这两类文章都是为了抒情,这是所有文章的共性。不同的类型命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记述类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阅读,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议论类则包括中外实用类文本,高考大纲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理解要求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目光放远一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我们必须全面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指代性试题。如2004年第18题“
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2005年的第19题“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2006年的第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1)四个动作分别指(2)“秘密”是指”。2007年的第18题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这类试题在原文中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找到。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回答“什么特点”这类试题,要学会找形容词,所谓特点就是事物的性质与状态,是形容词去描绘与体现的。
作用类试题。如2004年的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2005年的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2007年的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个试题其实是要你先说表达技巧,然后说其作用。
概括赏析性试题。这是2007年的新题型,带有综合性质。是从文章结构,修辞效果,表现手法,主题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评述的。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下手,分值也大,细想起来也就是这么些内容。
二、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如果说区分类型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性工作,掌握的是阅读方向,那么掌握技巧,准确切入答题角度是答题得分的关键。
分析四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特别重视以下角度进行命题。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004年的第20题和2007年的第21题的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极富深意的结尾切入与设置试题。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个角度是年年都考的。
由上面几点,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文章学的知识,一是修辞学的知识。文章段间关系种类有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修辞学中尤其要重视对比的作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浙江省四年高考的所选文章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白鹤翔集的记忆》是今与昔的对比,《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平面的生活》则是平面与立体的对比。从这里我我们可以得出:对比手法是文章是惯用的手法。04年的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变化的对比,四十年前的“四围皆松,池水幽深,白鹤翔集”,四十年后“四周没树,鹤池没水,白鹤远离”。
三、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笔者认为,为了更靠近高考的参考答案,最有效的办法是熟读甚至背诵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在答题时再根据具体情况套用其中某些术语。当然要结合原文内容。文章虽然异彩纷呈,但欣赏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最重要的是美是有共性的,展现美的方式也总是大同小异。向考生说个秘密,高考阅卷教师阅卷时找术语是一个任务,也是给分的一个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