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文
1、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新概括,是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这么一种所有制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上的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
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决定》进一步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平等竞争主体,他们统一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标志着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各个市场主体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众多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就不可能形成市场经济。各个非公有经济单位,是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目的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它们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是独立自主地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各个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利用自己的生产条件,通过市场为满足社会的消费需要提供商品和服务。它们所从事的市场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了社会生产力的总量,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这样并列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并依法加强管理。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下决心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从基本制度上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补充的提法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国家根本大法上确认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不仅强调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是相互融合的、相互促进的,而且是可以共同发展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时俱进地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样就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公有制为主体密切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党的十八大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各个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与公有制经济单位一样,都是按市场经济的活动方式进行商品生产经营的,必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要,受市场价格的引导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经济的价格、竞争等是调节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规范它们生产经营话动的客观机制。各个非公有制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为社会的消费所需要;同时,还必须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建设和谐校园,应该是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建设和谐的校园,主要是建立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没有大学生的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综合素质有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犯罪率上升,自杀率上升,考试作弊现象增多等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学生自身需要出现偏斜,单纯为了追求享乐而违法违纪,一旦经济“吃紧”,向家里伸手难以满足时,便产生盗窃的动机;有的是为了满足报复,打架斗殴、伤害他人等;有的为了寻求刺激,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不能脚踏实地工作,缺乏实干精神;有的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以个人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显现的比较突出;有的大学生对社会和单位索取的较多。总的说,有些大学生名不符实,与社会的期望值反差较大,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首要任务
思想素质制约着人对社会的作用以及自身价值的大小。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思想建设和思想引导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也越来越重要。
设和学校德育工作,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在高校大学生中经常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与师德教风建设和“勤俭自强”创建文明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动员、典型教育、自我反思、检查督导,大力提高师生自身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上台阶。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中心内容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心内容。不仅需要从正面对全体大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还要从反面对迷恋网络游戏、高消费、迷信、愚昧、伪科学等活动进行揭露和打击,消除其对人们心灵上的毒害。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实质上是一场两种世界观的激烈搏斗和较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化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人的整体素质状况,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吸收有益中西方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使毕业的大学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这样的大学校园才是真正的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必要知识储备。60分万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知识包括专业课程、计算机、外语知识、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以及就业等知识储备。此外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综合、组织协调、艺术审美等多种知识和能力,这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建设和谐校园潜在因素
具备通达应变的本领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应对新困难并使自己走出困境的高层次素质要求。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培养大学生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创新精神还包括提高大学生智慧素质。智慧素质是指人们能够对客观现实做出高速特效的应对能力总和,以人的悟性和创造性为特征、表现为高度机敏灵活的特殊个体特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智慧素质才能较好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它是存在于大学生本身特有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内在创造力。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建设和谐校园重要途径
大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社会作用。所以,搞好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有所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人才市场动态和不同单位用人需求及要求。还要具有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既是人谋生也是创业的条件和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素质日益成为成功大学生的事业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熟练程度,成为安置就业、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突出问题。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对社会和将来做出反应和处理,才能适应富有挑战性和压力的社会生活环境。
加强校园文明行为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生活,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环境。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学校学生处、校团委、学生会应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建设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素质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大学生扫除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同学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发扬优点,正视缺点,并且敢于改正缺点”、“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引领大学校园新风貌,扫除“丑陋”、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德才”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实行校园管理民主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实现校园管理民主化应该进一步扩大民主实现渠道,妥善高效解决学生所反映的民主问题。建立健全高校民主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校内民主只重思想不重内涵的问题。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意义在于民主的教育与实践,单向式的教导民主的概念是苍白的。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通过认识校园内部管理中的诸多不足,客观考量学校的民主管理程度,将会有利于高校民主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深化民主思想的真正内涵。进一步培育和开拓学生民主思维,通过各种积极地民主管理作风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进一步开拓民主思维的主要方式。而民主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尤其运用民主的管理作风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对于民主的理解,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兴趣。实现校园管理民主化应进一步将高校民主具体化,使大学生民主权利在学校的全面落实成为可能。要做好校务公开工作,除了要健全高校民主管理体制外,更需要着重落实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学校领导应真正树立民主开放的观念,准确、全面、及时地公开校务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障学生有序、平等地行使参与学校管理和政策方针的制定,通过监督,使权力的运行过程公开、透明,让学校实施的管理行为置于广大学生的监督之下。
总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会加快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使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是生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作为共同的受教育者,他们首先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关系。但由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所以彼此间的矛盾时常引发。这既严重伤害学生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和谐校园的生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作为学生自身要珍惜同学间的友情,遇事要多方面的考虑,尤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问题的来由。同学间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先检讨自己,后宽容别人。这样,构建和谐校园的愿望就会实现。
第六,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又一关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国大学生是很重感情的。以情感为基础,沟通师生间的思想,适应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苏联教育家马里延科说:“每个学生都可能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每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不同的,这是由他们所处环境中的种种关系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一种心理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相融使得教师的思想、言行更深刻地在学生心灵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联的另一位教育家加里宁也曾讲过,优秀品德的培养不能“借助漂亮的说教或空洞的鼓动性的喊叫,它们只能以同志间的交往为基础,在日常的看不见的影响下,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深深地被灌输到意识中去。”这两位教育家都强调了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所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五、大力强化爱校意识
所谓和谐,不仅表现为人与人的和谐,也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上,具体体现为广大师生员工爱校意识的强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以及所有的教学设备。前者属于人工自然环境的范畴,它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刚性的条件措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它,而不应随意地践踏与毁坏。后者是学校这一组织实现其组织目标所应具备的物质条件,同样需要人们珍视,倘若校园内到处出现损坏教学设备的行为现象,这怎能与和谐校园联系在一起呢?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望广大师生员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为使我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与教育环境之间、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和谐,都有赖于大学生校园文明程度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群体面对的道德生活环境是相同的,不同的价值观、境界只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具备比较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意志水平和心理品质;比较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愿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人格水平,具有进行道德选择、自制和自我修养的能力;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对外界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责任心。大学生在追求崇高理想、陶冶高尚情操、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自我肯定和超越现实的满足感,并最终达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理解力、判断力、意志力都较同龄人深刻成熟,在各种诱惑、多元价值取向的相对主义道德环境中,可能有过困惑,但完全有能力并且应该作出自我意志抉择,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既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开脱自己;又不能步人后尘,丧失自我。由于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应该强调大学生主体加强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不文明言行,充当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明确构建和谐校园须始于自我,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要严谨,文明和谐校园,文明的举止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而这点滴小事却关怀我们的未来
思想道德素质
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1)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2)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2)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3)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4)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3.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1)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2)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3)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6)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第三篇:1999年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完善的过程。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宪法,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
第四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已是各级党委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点。墨江县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名。近年来,墨江县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点,夯实基础,切实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非公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和异地经营企业数量大幅上升,一些异地党员长期脱离了原籍党组织,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出现了党员组织关系无处转、组织生活无处过、党费无处交、学习活动无法开展等问题。为此,墨江县委按照“经济组织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设臵就跟进到哪里”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消除党组织设臵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打造城区非公经济党建品牌,引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围绕“诚信经营、服务社会”这一主题,以“抓实党建、服务党员、回馈社会”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互动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非公经济党组织服务大局、引领发展、促进和谐的功能。【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党建基础
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创新党支部的组建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实施“安家工程”,夯实了党建基础。一是“联合式”提振支部凝聚力。针对城区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党员分布面广、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难集中、难管理的特点,把零散分布的个体工商户党员联合组建为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党员有来自浙江、玉溪、孟连等省内外、县外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也有本县进城务工的农民党员。
二是“开放式”提升党员示范力。以他郎宾馆为中心,设立“流动党员回归站”、“流动党员之家”、“开放式党组织”,对常驻党员编入支部规范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对居住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实行备案制,动态管理,党员可选择把个人的组织关系转入支部,也可选择留在原支部,凭流动党员证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路过墨江和临时居住的外来党员,凭流动党员证参加党支部活动。
三是“规范式”强化制度约束力。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的吸收和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支委联系党员等制度,定期开展组织活动,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实行党员挂牌上岗,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四是“培养式”壮大队伍后继力。坚持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业主和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诚信经营、守法致富的模范和业主放心的优秀骨干员工,把优秀党员业主和员工培养成党支部班子后备干部。党员联系帮助非党企业主或个体经营者成为诚信经营者,党员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党员联系互助资金使用户,保证业主的发展和资金的安全。通过“三培养三联系”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支部党员由成立之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的51名。
五是“标准式”彰显阵地吸引力。支部书记马福恩将自家经营的他郎宾馆一间80余平方米的会议室,无偿提供给党支部作为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场所,配备了桌椅、书柜、电教设备、学习材料,建起了党员活动阵地,制作了一组图文并茂的党建工作展示板,全面展示支部活动剪影、工作目标、措施和制度,营造出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构筑属于党员自己的“家”,实现了“支部牌子挂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作用显出来”的党建工作目标。
二、创新活动载体,彰显党建特色
实施以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为主的“教育工程”,以亮出党员身份、发挥先锋作用为主的“形象工程”,激发党组织活力。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把每月28日定为学习日,针对党员自身发展需求,采取实地参观、集中座谈、专题讲座等形式,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以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以带头致富和共同致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教育,以遵守社会公德和无私奉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以文明经商和守法经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强化党员带头发展意识和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是开展帮扶活动,提高帮带能力。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个体户制度”、“贷款担保户制度”。共联系帮助70户个体户担保贷款,担保贷款资金达400余万元。组织党员捐款10万余元,设立党员互助基金,有偿无息滚动使用,帮助党员、群众自主创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切实解决部分党员缺资金、发展难的问题。支部书记马福恩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了“准四星”级的双胞大酒店。支部副书记曾荣华带头种植桉树1000余亩。
三是亮出身份,展现先锋作用。坚持在党员中开展“公开承诺、亮身份”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党员议、消费者评、相关部门点等方式,开展“共产党员经营示范户”挂牌活动,共有16户党员经营户被授予“共产党员经营示范户”;在他郎宾馆和双胞大酒店实行党(团)员员工佩戴党(团)徽上班制度,并对坚持佩戴党(团)徽上班的给予党员50元/月、团员30元/月的奖励。通过强化主题实践活动,既发挥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又树立了党员的榜样,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为个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氛围。
三、真诚回馈社会,树立支部形象
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投身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一是勇担责任,树好支部一面旗。坚持支委班子联系党员制度,适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外来经商党员,做到及时开展教育引导,引导他们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争做光彩事业,真诚回馈社会。弘扬民族民间文艺,关注社会热点。党支部组建哈尼民族民间文艺队,主动参与县委、政府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同时,组建一支30多人组成的“墨江他郎宾馆禁毒防艾文艺宣传队”,自筹经费购臵演出设备,创作编排十几个文艺节目,到全市范围开展“禁毒防艾”文艺巡演宣传160余场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回馈社会,助推社会和谐。党支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团结、教育、引导、服务”的政治优势,教育引导业主勇担社会责任。多方筹积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助联珠镇河西、回冲、铺佐、洛竜、岩子营等村民小组铺设文明路,建盖科技文化室,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余万元。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坚持资助10名山区贫困学生,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毕业。多次组织党员为遭受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灾民捐款捐物。【成效与反响】
墨江县从破解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组建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发展党员难“四难”问题入手,着力加强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提高了非公经济党组织在政治上的感召力、组织上的保障力、纪律上的约束力、思想上的凝聚力,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形势下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新路。
一是破解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组建难”的问题。通过实施“安家工程”,采取“联合式”组建的模式,把分散在城区不同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团结到党支部中来,探索出了一条在个私经济中组建党组织的路子。
二是破解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的问题。通过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帮助支部设计符合个私党员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采取灵活多样、党员接受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破解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通过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引导他们带头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当表率;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创建了“党员经营示范户”、“党员先锋岗”等,亮出了党员身份;引导党员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效地调动了个私经济组织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党员的先进性,突出了实践特色,确保了党组织活动实效。
四是破解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的问题。墨江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通过开展结合实际的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和号召力,个私业主纷纷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探讨与评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墨江县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找准切合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的活动载体,搭建起个私经济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把分布散、流动大的个私经济党员凝聚在党的旗臶下,在个体私营经济中树起了一面鲜红的党旗,为“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词汇不断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通过墨江城区非公经济党支部这个案例,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加强领导是保障。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切实帮助非公经济党组织解决活动经费,使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有物质保障,为非公业主开展党的活动,在场地、时间、政策等等方面给予支持。
破解难点是关键。要大胆创新、开拓思维,着力破解党组织组建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组建党组织的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创新载体是核心。根据非公经济党建发展态势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紧扣非公经济组织党员队伍特点,适时提出丰富多彩,突出时代特色的活动载体,是保证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永葆活力的关键。
第五篇: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成为了我国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1、职业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今天人们进行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讲,职业道德是人职业成功的保证,;对企业来讲,职业道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对国家来讲,职业道德是全民素质提高的途径。所以职业道德在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2、我国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伦理思想。职业道德建设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职业道德被从业者接受,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但是,也是由于市场经济和未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道德危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今天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德治国,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从国家来说,可以将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形成重视职业道德的社会风气。还应该把职业道德落到实处,建立监督机构和司法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的力量。最后就要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职业道德内容大力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使之影响到各行各业乃至学校,才会推动职业道德的发展。
从个人来讲,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良好的职业规范明确是非标准,标榜先进人物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以德治国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劳动者,才会有国家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支持,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