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

时间:2019-05-14 21:0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

第一篇: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

狼(复习)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注释:

1、屠:宰杀牲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止”通“只”,意思是 只。

3、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注释:

4、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5、从:跟随。6.并驱:一起追赶。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注释:

7、.窘:困窘急迫。

8、恐:恐怕

9、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0.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11.积薪:堆柴草。薪,柴草,这里指麦秸。12.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13.乃:于是,就。

14、倚:倚靠 15.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6、持:拿起

17、前:向前(动词)

18.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原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注释:19.少时:一会儿。20.径去:径直走开。

21、其一:其中的一匹狼 22.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23.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24.暝:闭眼。25.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

26.暴:突然。

27、以:用。28.毙:杀死。

29、方:刚刚,正

30.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

31、意:打算 32.隧:从柴草堆中打洞。

33、以:来 34.尻尾:屁股和尾巴。

35、自:从 36.股:大腿。

37、乃悟:才明白

38、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39.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原来”的意思。40、以:用来

原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

41、黠:狡猾

42、顷刻:一会儿

43、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44.止增笑耳: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一、读准字音

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

弛(chí)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尻(kāo)

寐(mâi)

少时(shǎo)积薪(xīn)

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

二、文学常识:

1、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一则说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吊死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以爪伸入,结果为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教材所选的《狼》为第二则故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聊斋:书斋名;志异:记述奇异的故事。

3、《狼》体裁:短篇小说。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 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

/ 2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 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 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五、重点语句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其一犬坐于前。

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六、内容理解:

1、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点拨:说明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凶残势力,一味地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只

有敢于面对,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启示:害人害已,自取灭亡;邪不胜正,正义必胜;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对邪恶

势力,勿抱幻想;要善于识破假象,善于斗争,勇于斗争。

2、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加强环保意识,建立和

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3、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

点拨: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

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

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4、《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情节:故事的发生——遇狼。发展——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杀狼。

5、整体结构: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述:叙述了屠夫与狼相斗的经过。

第二部分为议论,点明故事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

会失败的。

6、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议论。(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会失败的。(结构)总结全文。

7、形象分析:(1)狼: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狡诈、凶狠。(神态)“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屠户: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妥协、怀有侥幸的心理。(动作)“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机智、果敢。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机智。

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善于利用有利地势、地形。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考虑周全,心思缜密。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警觉性高

/ 2

第二篇:7年级下册教案

亮点:

1.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学习,记住并运用单词,让单词放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目的,争取课堂上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所学,减轻课下学习的负担。

2.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带来的自信。3.思维导图和短文有机结合,对所学单词从整体上达到巩固效果。

使用建议:个别短语容易混淆,有些单词用法比较多,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选择性的让学生记住。同时,要充分调动组内互助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本课亮点:

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布置各种任务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难易层次。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性教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教和学立足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实现了学生从理论的积累到生活实践的真正的转变。不足:调查报告环节汇报的少。使用建议:

充分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效果会更好。小组活动后,多让几组学生汇报,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亮点: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人的能力、特长等”,主要是有关音、体、美等活动的表达方法,掌握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学会运用can来 谈论自己或询问别人的能力与爱好;并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写相关的招聘广告。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能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本着这一话题,在本课中,我设置了“自学单词抢答---看图片复习学过重点单词和词组----展示常见乐器”等几个环节,多种形式地复习和乐器有关的词和词组。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操练,改变了过去学单词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再通过两人一小组的句型操练,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听力训练,先设置了4个任务:由简单的给出材料,进行连线,到听出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再听,填出关键词,最后,再根据思维树,进行复述。由易___中____难,循序渐进,取得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的效果。图片形象、直观,易于复述听力内容。接下来,再做一个采访调查,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毕竟学生们都有自己某方面的才能,都想表现自己。总之,本课时以训练听力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文本输出,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使用建议:在进行听力之前,最好让学生先复习前课时的语言目标点,多熟悉单词和句型,听力内容最好多放几遍,特别是1d和1e的听写内容有点难度。本课亮点:

能够立足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层次,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性教学,把阅读课的精神贯彻到底。教和学立足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实现了学生从理论的积累到生活实践的真正的转变。不足:设计中缺少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使用建议:

整篇教学设计环节比较多,Step3中的Task.3可作为参考环节。本节课亮点:

1.结合实际进行说的训练,既复习了所学的词汇又巩固了目标语言。[来源:学+科+网] 2.本课的听力活动设计的很有层次性,从听取大意到听取细节,逐步深入,在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又强化了目标语言,一举两得。

3.听后活动设计多样化,从pair work到role-play 再到group work既重视了说的能力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练习得比较全面,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其中group work既能兼顾基础又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

本课的环节比较多,容量比较大,有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可能不太自然。课后反思: 亮点:

1.本课是听说课,首先通过一组风格各异的钟表图片,告诉学生本课内容与时间有关,自然而然导入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学习钟点时刻的表达,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另一组日常生活的照片,导入本课的第二个任务——简单谈论自己一天的活动,这一话题贴近生活,学生积极性高。

2.1c是简单的口语输出活动,通过人称的转换,练习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同时也巩固了对话中的基本句型和日常活动的词汇及时间表达法。

3.带着问题读对话,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在提示词的帮助下表演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话内容

不足之处:在对话中听数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几十和十几的数字容易弄混,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实。

使用建议:让学生做好预习,多进行数字听写练习,让学生加强数字音形之间的联系。

亮点:

1本节课及时地对上节课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有助于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阅读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细读文章,判断出对错、回答问题完成表格等形式找出文章细节。读后的复述文章和短文填空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对知识的内化。

3情感体验的设计,通过谈论作息时间及日常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用建议:

本节课设计内容比较多,希望时间能合理把握,尤其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后一得: 本单元是让学生学会谈论一些规章制度,比如说:--Can we eat in school? – We can eat in the cafeteria, but we can’t eat in the classrooms./--Can students wear hats in school? –Yes, we can.?No, we can’t.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弄明白在什么地方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表达一些句子,但,要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还需要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灌输运用。

第三篇:7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第 1 页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3.“造型活动”:

第 2 页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准备:地图

第 3 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 4 页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 5 页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

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第 6 页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第六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 教时

教学目标: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教学难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学生回答 经济发展差异

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第 7 页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 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第 8 页

[学生小结]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活动: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第 9 页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课件《樱花》 课件<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活动]:

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第 10 页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置,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读图7.5-7.7分析完成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

国家 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探究题活动:

第 11 页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 “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

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

三、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图片 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第 12 页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 13 页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

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 14 页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

第 15 页

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

第 16 页

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第七章

第二节 印度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第 17 页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5.承接过渡: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6.课件展示: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阅读P39页相关内容,思考比较项目,并完成表格。

7.课件展示: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工业部门:分布地区: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煤、铁产区:加尔各答

棉纺织工业:棉花产区: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麻纺织工业:黄麻产区:加尔各答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8.学生阅读P40活动第2题相关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9.学生发言,教师引导。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

[课堂小结]

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

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第 18 页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同学回答: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第 19 页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2.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 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教师:同学们,以上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概况。下面我们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气候的知识,来分析俄境内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第 20 页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第 21 页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说明一个国家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但事实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大物博的国家。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图7.48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教师提问1:读图分析,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 同学回答: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提问2:你能说出除以上矿产外,俄罗斯还有哪些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吗?

同学分组讨论: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境内河流较多,又有许多河流流经山区,所以水资源、水能资源也较丰富。

活动1:读图7.48图,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并填到地图册上。

教师:补充阅读内容,增加感性理解。

俄罗斯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大部分分布在60°N以北地区,而采煤工业却主要分布在60°N以南地区。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年产量约1.5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煤田。伯朝拉煤田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伯朝拉河流域,年产量约3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北的煤田。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年产量约5亿多吨,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的主要采油区有西伯利亚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等。

西西伯利亚油区又称“秋明油田”,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中部和北部,油区面积170万平方千米,探明储量40亿吨,年产原油超过3亿吨,占全俄总产量一半以上,是俄罗斯第一大开发区。其中,鄂毕河中游的萨莫特洛尔油田是全俄第一大油田,探明储量在20亿吨以上,年产原油1.5亿吨。位于秋明州北部的乌连戈伊气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达7.5万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第二大开发区是伏尔加—乌拉尔油区,位于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之间,油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年产原油2亿吨。

第 22 页

此外,俄罗斯的铁矿资源在世界上也居重要地位,乌拉尔山地区在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成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特种钢、优质钢的主要产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这里的核心,还有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等。

从以上我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活动2:读图,指出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部门?(同学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大屏幕投影)课件: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1.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2.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4.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板书:工业发达

教师:上面我们了解了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还能发现什么?(同学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看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这里的面积占国土的2/3,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开采的很少。

教师:可见,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多,西部少。板书: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 教师:那么工业分布如何呢?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工业是建立在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其发展又与俄的历史、社会等情况有关。俄罗斯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所以其工业区大部分聚集于欧洲,而东部广大未开发区工业分布较少。

教师:所以俄罗斯现在很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使本区经济得到发展。活动:读活动题2,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

同学回答:俄罗斯重工业发达。钢铁、煤炭、原油、发电量、化肥、天然气产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工业基础雄厚,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俄罗斯的轻工业部门是相当薄弱的。

教师:同学们一起朗读阅读材料“俄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理解俄罗斯之所以在国际上成为强国,一是工业基础雄厚,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俄罗斯在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工业发达

第 23 页

1.种类多,储量大→1.形成四大工业区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1.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2.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都从各种媒体获知,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时35分,美英联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第一轮空袭,标志着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4月中旬,美军攻入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4月下旬,美军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

提出问题:以上事件发生地“伊拉克”在哪个地区? 学生回答:中东地区。

提出问题:中东地区目前还有什么问题多少年一直悬而未决? 学生回答:巴以冲突。

老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全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讲授新课

第 24 页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随后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以“我印象中的中东”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演讲。

老师评价:同学们演讲的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在课下都认真收集了资料,希望今后大家在生活中能做个有心人,将我们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哪些词语经常出现在中东的新闻报导里?

学生回答:(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犹太人、阿拉伯人、穆斯林、巴解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水资源、石油资源)老师补充:此外还有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哈马斯、阿以、库尔德人等。

老师承转:中东地区国家众多,由于种种原因,多少年来,一直战火纷飞,在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著名的战争。

学生播音:请一位同学模拟新闻播音员读教材50页图8.1战争不断的中东,向大家播报一下中东历史上的几次著名战争。

提出问题:除了以上几次战争,最近发生的还有什么战争? 学生回答: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

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播放录像《今日世界系列之八——中东》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新华音像中心出版发行)学生边看录像边思考:①中东的地理概念是什么?②中东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③中东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老师归纳:同学们都提到了本区的千年争端起因有:“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这些争端由来已久,多少年悬而未决,因此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从中东的得名开始吧!

提出问题:同学们,谁知道“中东”的由来? 学生回答: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提出问题:①中东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呢? ②中东和西亚有什么区别?

电脑展示:51页图8.2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并将中东地区放大。学生活动:学生首先在课本51页图8.3和52页图8.4找出以下国家(或地区)和城市,在课本上熟悉位置以后,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认,老师说,学生指认,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国家或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

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电脑展示:课本第3页图6.4西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西亚范围,将图6.4与图8.3重叠,比较中东和西亚的范围。

学生比较后回答中东和西亚的区别。

老师小结: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汗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

电脑展示:51页图8.3中东的地形图。

提出问题:①本区联系哪三大洲?②本区的五海指的是哪五海?③本区沟通了哪两大洋? 学生回答:

学生甲:本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

学生乙:五海分别指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学生丙:本区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老师评价:同学们答得都非常好,但我们要注意,五海中哪个海不是真正的海?(里海)对了,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不是真正的海,由于人们有时也把湖叫做“海”,如中国的内陆湖——青海,所以

第 25 页

这里也借用了“海”字。

提出问题:①从地中海到黑海必须经过哪个交通要道?(土耳其海峡)②从地中海到红海必须经过哪个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学生回答:略

老师小结:本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有两个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电脑展示:51页图——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图 学生思考:①苏伊士运河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②土耳其海峡又是哪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在课本51页图上填出以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为界的大洲名称,再找出它们各自沟通的海洋,然后老师抽查两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读。

提出问题:同学们运用你们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老师小结:“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同为两大洲界线,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长期战争不断呢?

学生活动:读教材51页的文字及图8.2,老师指导学生寻找答案(中东处在联系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老师讲述: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

长期动荡不安,成为了世界的热点地区。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 26 页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借助阅读材料和地图,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教学重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1.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2.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课本53页图8.5“ 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多少?②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学生回答:①中东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②因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比重较大。

老师评价小结:回答得非常好,从储量、产量和输出比重可以看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电脑展示:课本53页图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②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中东石油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过渡:中东石油是通过哪些航线到达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呢? 投影表格: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 航线B:: 航线C::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3个大组,读53页图8.6分别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派各组代表回答。

第 27 页

提出问题: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航线B的差异何在? 学生齐答:航线A比航线B近。

设疑提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老师提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地狭水浅)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轮船吨位低。

老师补充: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距离最短。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可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深度和宽度虽然经过加深和拓宽,但现仍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B航线经非洲的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所以载重在25万吨以上油轮驶往西欧仍需绕道非洲好望角。

学生讨论:为什么20世纪中东为石油而战?(提示:石油能源地位上升,燃料均为非可再生资源)老师总结:中东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地区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西欧进口的石油中50%、日本进口的石油中65%、美国进口的石油中20%来自中东。随着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美英希望自己在美伊战争后伊拉克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联合国只起重要作用,而法德俄极力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否则他们在伊拉克的利益将受到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区争端另一起因:石油之争。

转折提问: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电脑展示:51页图8.3“中东的地形”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图例了解本区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复习旧知:本区大部分属于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干旱、半干旱气候。

提出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学生回答: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以灌溉农业及牧业为主,经济落后贫困。提出问题:石油属于哪一类资源? 学生齐答:非可再生资源。

引申提问: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 学生活动: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发散讨论,并个别发言。

过渡:同学们想象力都非常丰富,说的都非常好,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继续帮这些国家寻找出路。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本区的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学生齐答:水。

电脑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

提出问题: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学生A: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 28 页

学生B: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过渡: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如何呢?

电脑展示:55页图8.8“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师生共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以麦地那为例,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首先老师交代气温降水柱状图的结构:①横坐标表示12个月份;②纵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③红点表示对应月的气温,蓝柱子表示各月的降水量。

学生发言:麦地那全年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降水除11月、12月有不足50 mm的降水,其余各月均没有。

得出结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过渡: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那河流分布情况如何呢? 电脑展示:54页图8.7“中东的河流”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找出本区主要河流、湖泊。找出哪些国家因地面没有河流,被叫做“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学生接着读图了解本区有限的河湖又是如何分配的。

学生朗读:54页图8.7文字 以色列、黎巴嫩共用利塔尼河水

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共用幼发拉底河水 叙利亚、以色列共用太巴列湖水

巴勒斯坦、以色列共用巴勒斯坦地区的水资源 约旦、以色列共用约旦河水

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共用尼罗河水 得出结论:分布不均 多国共用

老师讲述: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亦可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在50余年阿拉伯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中东地区因水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可结合我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来思考)学生发言:他们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还可以发展节水农业,或者实行跨流域调水。

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可行性也非常强,说明同学们确实将我们的地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啦!我们接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人种、民族及宗教信仰。

学生活动:学生读56页图8.11“阿拉伯人、犹太人和波斯人”,学生了解本区人种、分布及宗教信仰。

第 29 页

阿拉伯人分布——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分布——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分布——伊朗,信仰——伊斯兰教。

提出问题:说到阿拉伯人,我们会注意到电视中经常出现“阿拉伯国家”这个概念,那中东地区是不是都是阿拉伯国家呢?

学生回答:不是,以色列是犹太人,伊朗是波斯人。

老师补充:土耳其人多信仰基督教,不是阿拉伯国家;此外,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所以阿拉伯世界是指本区除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其他大多数国家。

过渡:阿拉伯国家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学生朗读:56页阅读材料“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

过渡: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播放录像:阿以冲突片断。

学生活动:学生边看录像边结合57页材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中东哪个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看作是圣城。(耶路撒冷)②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③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什么问题?(领土问题)④为什么阿以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老师小结:本区一些国家除了土地之争,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文化根源,有些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本区宗教纷争。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

第 30 页

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通过图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3.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3.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重点:1.欧盟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2.欧盟主要成员国及分布。3.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

4.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众多国家的名称及分布。2.各种图表的判读与分析。3.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电脑显示欧洲西部空白轮廓图,请同学们辨认这是世界上的哪一地区? 学生齐答:欧洲西部。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将提前印制好的欧洲西部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59页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并填注在空白的图上,同时记忆各国首都名称。

板书:主要国家、首都、位置

师生共动:老师指投影(欧洲西部空白图)学生齐说国家名称及首都。

提出问题:①欧洲西部面积仅500万平方千米,但国家数量(众多),人口(稠密)。②从填注的国家来看,经济上大多属于(发达国家)。

学生齐答:略

老师讲述: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过渡: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一超多极的发展趋势,美国是超级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以其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与美、日成三足鼎立之势,其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超过了美、日,同时还在不断地发展扩大。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运行使欧盟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更

第 31 页

加重要,与中国的联系也越加紧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影响。

老师介绍欧盟的历史和概况: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煤钢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共有15个成员国。

学生活动:学生读58页图8.14“欧盟成员国密切的联系示意图”,让学生采用抢答形式描述欧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生甲:人们可以在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到欧盟的产品,由于货物流通方便,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学生乙:人们能够在欧盟的任何国家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方便人们的生活。学生丙:人们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使欧洲各国经济进一步趋向一致。学生丁:人们可以到欧盟的任何国家购买或出售房产。

学生戊:人们在欧盟旅游时,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过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欧盟已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外贸、农业和渔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了总预算制度,1993年1月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在欧盟成员国,汽车司机过境不必办税务手续,人们可自由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退休。一个没有国界的大欧洲已逐渐形成。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可以以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

学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59页活动2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老师提示:此图强调了对外贸易分进口、出口两个方面,二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水平的共同标志,不可偏废)提出问题:为什么以轮船的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呢?(提示学生结合本区地理位置考虑)学生回答:本区三面临海,伸入海洋,海运发达。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经济状况呈现一种什么趋势? 学生回答:一超多极。

提出问题:本区进出口额在世界上哪个所占比重大? 学生回答:出口大于进口。

提出问题:中国的外贸发展呈现什么现状?

学生回答: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发展迅速,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老师小结: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欧盟在经济上以联合的优势与美、日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

引申思考:①如果不建立欧盟,欧洲各国以各自的经济实力能否与美、日抗衡?(不能)②欧盟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③欧盟建立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老师评价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第 32 页

过渡:经济发达首先表现为工业发达,我们接着要了解的是本区工业的特征及工业中心的分布。复习旧知: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是哪个国家?(英国)过渡:从历史上看,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么现在本区工业部门构成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学生活动:师生共读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提示:①横坐标代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②纵坐标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③小红点代表某个国家)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找出六个不同国家的人均GDP和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并派小组代表报出结果。

1组代表:英国人均GDP 210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25%。2组代表:法国人均GDP 200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30%。3组代表:德国人均GDP 250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40%。4组代表:马来西亚人均GDP 30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16%。5组代表:印度人均GDP 10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11%。6组代表:尼泊尔人均GDP不到500美元,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职工的2%。启发思考:①人均GDP与从事制造业人口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齐答:制造业人口比重越大,人均GDP越高。②从人均GDP看,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学生齐答:英国、德国、法国是发达国家;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国家。③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人口比重怎么样呢? 学生齐答:比重大。

学生活动:学生读60页课文找出什么是制造业并齐声说。

学生齐说: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老师提问:谁能举例说明。

引导分析:用实际例子让学生分析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在利润价值、技术难度、生产效率要求三方面的差距,并完成表格(投影如下):

产品类型:举例:利润价值:技术难度:生产效率要求 工业制成品:(汽车):(高):(大):(高)初级产品:(粮食):(低):(小):(低)得出结论: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比重高,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如:高科技工业产品、附加值高的轻工业产品、以及深加工的农产品。从国外进口价格较低的原材料、燃料和粮食,为本国带来巨大的财富。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较低,从业人数比重少,导致了经济贫困落后。

过渡:欧洲西部工业分布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电脑展示:课本61页图8.18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图。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说出本区主要的工业中心分布在哪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可采用抢答形式)

第 33 页

学生抢答:英国的中部、南部;法国的东北部;德国西北部、南部等。

老师补充小结:本区著名的工业区有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地区及英格兰中部地区等。

引导分析:工业中心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多而密集,呈十字型分布。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通过图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3.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3.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重点:1.欧盟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2.欧盟主要成员国及分布。3.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

4.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众多国家的名称及分布。2.各种图表的判读与分析。

第 34 页

3.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吃过西餐没有?西餐都吃些什么?(可以让吃过西餐的同学起来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西方人的餐桌(出示课本61页图8.19图片)看一下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学生齐说)可以看到欧洲人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各种牛羊肉制品和各种乳制品。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好,有的同学看书已经知道了,因为欧洲的畜牧业发达。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课本64页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1.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2.启发思考:本区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3.老师提问: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西部沿海。

4.老师提问: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为主。

引申思考:本区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学生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学生回答:本区常年盛行西风,西风从海洋向陆地吹来,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本区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老师反问: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 学生齐答:不会。

老师小结:由于本区平原在沿海,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上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气流由西向东深入内陆,给沿途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而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过渡:那仅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不是就可形成发达的畜牧业呢? 学生回答:不行。

老师反问:还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齐答:广阔草场。

出示资料:欧洲西部草场面积广大,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和1/4。引申提问:本区草场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本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评价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也是本区畜牧业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过渡:我们了解了本区发达的畜牧业得益于本区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那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气候特征如何?

电脑展示:课本63页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

学生思考:①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②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③综合分析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学生A:根据图上标注的纬线可判断本区大部分位于温带。

学生B:本区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

学生C: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最冷月(1月)气温均在0℃以上,最热月(7月)气温均在20℃以下,可看出这三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比较温和;从三地年降水量来看,各月均有,可看出降水分配较均匀。

评价小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透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形成了

第 35 页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

对比分析:投影展示课本图6.9和图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比较并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综合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可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老师小结: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常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也较适合水果、蔬菜和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日较多,日照不足,雨热不同期,部分粮食作物的生长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此外,畜牧业之所以发达也与当地人的重视有关,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在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法国和德国的农业产值中,畜牧业比重也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其中丹麦的乳畜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30%以上,火腿、熏肉、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那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

学生朗读:课本62页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本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农业结构?以什么为主?

学生回答: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以畜牧业为主。

引申思考:这种农业结构的形成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还与什么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示学生从畜产品与农产品价格比较)学生回答:畜产品价格高,农产品价格低。老师小结:这种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的形成还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因为深加工的各种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

提出问题:本区劳动力短缺,而农业还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展示:课本62页图8.21“乳产品的生产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得出结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专门化和社会化。

过渡: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一种新的工业蓬勃兴起,并被誉为是无烟工业,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工业?(旅游业)它为什么被誉为是无烟工业呢?(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无需工业原料、燃料、不污染环境)教师讲述:旅游业目前是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而目前,欧洲是最受世界各国旅游者青睐的地区。1991年去欧洲的游客占世界游客总数的61.6%。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欧洲的旅游景观。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65页图8.24“欧洲的旅游胜地”,并结合日常生活从各种渠道获知的一些欧洲旅游胜地进行交流。

男女竞赛:从靠墙第一名同学开始,每人说出一个旅游景点名称及所属国家,后面同学不得重复,遇到不知道的同学起立说“过”,后面的同学接着说,直到游戏结束。看男女哪一方说“过”的同学多,多者一方为输。

评价小结:最后结果,男同学获胜,由此可以看出男同学知识面较广。能说出这么多旅游名胜,女同学要加油啊!现在你们一定想知道欧洲旅游业是依据什么有利条件发展起来的吧!

回忆旧知:①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三面临海,伸入海洋。②欧洲西部有哪些地形类型? 学生回答:平原、山地。③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寒带气候。

启发引导:得出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使大自然的山、水、光、气、动植物等景观巧妙结合起来,构成千变万化的自然风光。如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

第 36 页

滩风景优美。北部冰川作用形成的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中部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滑雪的好地方。

老师讲述:从人文方面看,历史上,欧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个地区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如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名城之一,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名胜古迹。再加上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如西班牙斗牛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过渡:那我们现在就去欧洲的旅游胜地游览一圈吧!

模拟一次欧洲旅行。(老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有关欧洲西部旅游景观的图片,老师充当导游,同学们充当游客)导游过程:请同学们准备好,旅游正式开始。我们从北欧的挪威(出示挪威旅游卡片)起程,观看午夜太阳后,乘船游览峡湾,然后过北海来到“风车之国”荷兰(出示荷兰游览胜地卡片),“观赏花卉与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同学们个个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可轮船的汽笛长鸣,催促着大家赶快上船驶向英国伦敦(出示卡片),在伦敦首先参观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瞻仰了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墓地,又怀着崇敬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伦敦。坐上电汽化列车,穿过英吉利海底隧道,来到法国巴黎,观看高耸雄伟的“艾菲尔铁塔”,去世界艺术宝库“巴黎圣母院”,同学们个个眼花缭乱,赞不绝口。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又来到西班牙(出示卡片),三五成群地走在地中海沿岸的沙滩上,沐浴阳光,沉醉在欢乐幸福之中。然后来到罗马古斗兽场(出示卡片),看到精彩壮观的斗牛比赛。早听说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出示卡片)名扬世界,今日同学们荡起小船,穿巡在大街小巷,犹如在“世外桃源”。游完水城后,请大家准备好登“阿尔卑斯山”(出示卡片),会滑冰的不妨试一试滑雪运动,不会滑冰的可一睹滑雪运动的风采。登山累了可休息一段时间,休息期间,爱好音乐的同学可到奥地利(出示卡片)欣赏盛大的音乐会,喜欢逛商场的同学可到“钟表王国”(出示卡片)买一块名牌钟表,作为我们此次旅游的纪念吧!现在宣布旅游结束。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第 37 页

教学重点: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走进非洲》,让学生用眼用心去感受一下非洲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看完录像后,提出问题:①非洲是以什么人种为主?(黑人)②是不是所有非洲国家都是以黑人为主的?(不是,如埃及就是以白种人为主)老师讲述:非洲按照人种特征的明显差异可分为两部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以北的是北非,它是以白人为主的阿拉伯世界,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黑人占90%以上,因此有“黑非洲”之称。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黑非洲”。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课本66页图8.2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读图了解本区分布。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知的有关“黑非洲”的知识。交流完毕后,每人起立说一句有关“黑非洲”的小知识。(可采用抢答形式)评价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说得都非常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确是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这里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无际的草原、繁多珍稀的动物,以及被誉为“地球的伤痕”——东非裂谷带,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奇特的赤道雪,维多利亚瀑布和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坦噶尼喀湖的秀丽景色。此外本区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及风土人情。非洲的音乐、歌舞、绘画、雕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电脑显示图片68页图8.27制作和出售手工艺品,图8.28非洲的鼓手)非洲黑人的体育天赋也在世界体坛大放光彩,不仅如此,本区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克苏姆、苏丹、马里王国,它们悠久文明的历史仅次于古埃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神奇迷人的一切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也成为探险家、考古学家、科学家向往的地方。

过渡: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哪些主要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本区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67页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问题:①本区东西部分别临什么海洋?②请同

第 38 页

学们找出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③请同学们找出非洲大陆西南端,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的名称。④在图中找到赤道,观察赤道穿过本区什么部位。

学生甲:本区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学生乙:本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几内亚湾。学生丙: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是好望角。学生丁:赤道穿过本区中部。

老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读图思考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本区的位置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

学生活动:学生读课本67页图8.26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尼罗河、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

老师检查:分别让5名同学上讲台在电脑投影图上指出以上地理事物。

提出问题:①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②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③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地形图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得出结论: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本区地势东部和南部高,中部、西部及本区北部低。

过渡:我们知道人口的分布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那么本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居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况呢?

电脑展示:课本69页图8.29“非洲的黑人原居住地和外来移民”思考:①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在哪里?②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如何?③目前非洲有哪些国家的外来移民?

学生甲: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学生乙: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相比要优越一些,气候既不太干燥,海拔又不太高。

学生丙:目前非洲的外来移民主要是欧洲的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引申思考:这些欧洲人为什么要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电脑展示: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图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图讨论:①本区的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②欧洲人移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的是什么?③欧洲人的到来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④目前本区政治地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后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

1组代表:本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像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很多。南非是出

第 39 页

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2组代表:欧洲人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为了掠夺黄金、象牙、香料等各种物产。

3组代表:欧洲人的到来,使这里广大土地都被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强占和瓜分,大多数国家都沦为了殖民地,长期遭受殖民主义政治统治和经济影响,经济非常落后。

4组代表:二战以前,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到1990年3月,撒哈拉以南由白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只有少数岛屿仍为英、法属地,非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很大变化。

老师评价并引申思考:各组代表的发言都非常精彩。目前在美洲黑人分布也较多,那黑种人从非洲迁向美洲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学生回答:殖民主义者来到黑非洲首先掠夺这里丰富的资源和物产,进而又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黑人当作商品卖往世界各地,并对大量移民进行长期统治。

老师小结: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证明,非洲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但是,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绑架、掳掠运往美洲贩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现在,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独立。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沙漠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第 40 页

教学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教学难点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知道本区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那请同学们思考: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位于五带中哪一带?(热带)因此本区大部分地方的气候为(热带气候),这种气候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可可、枣椰、油棕和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此外,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不少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丰富的物产并没有带给本区人民以财富,目前本区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那本区经济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69页找出什么是“单一商品经济”并齐声说。板书: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电脑展示:课本69页图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思考:①本区主要出口哪些产品?这些出口产品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②本区国家主要进口哪些产品?这些进口产品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

学生回答:

学生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出口矿产、森林、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这些出口的产品属于原料或半成品。

学生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进口机械、汽车等。这些进口的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

练习:下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成品?(活牲口、牛肉罐头、皮鞋、巧克力糖、钻石戒指、可可豆、咖啡、原油、木材、金刚石、铜、汽车)老师说产品,学生判断属于原料还是工业制成品(学生可采用抢答形式)活牲口——原料

牛肉罐头——工业制成品 皮鞋——工业制成品 巧克力糖——工业制成品 钻石戒指——工业制成品 可可豆——原料 咖啡——原料 原油——原料

第 41 页

木材——原料 金刚石——原料 铜——原料

汽车——工业制成品

启发思考:原料和工业制成品哪一种价格高?哪一种价格低? 老师举例:咖啡豆和罐装咖啡粉哪个价格高? 学生回答:罐装咖啡粉价格高。

得出结论: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原料价格低。

学生讨论:本区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本区国家低价卖出原料,高价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老师评价小结: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对,在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所以本区国家与发达国家贸易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这也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的弊端。

电脑展示:课本70页图8.31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提出问题:①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②各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百分比是多少?③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甲: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

学生乙:科特迪瓦出口可可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1%,乌干达出口咖啡占45%,赞比亚出口铜占70%,博茨瓦纳出口金刚石占72%,索马里出口活牲口占56%,尼日利亚出口原油占90%,刚果出口原油、木材占56%。

启发学生思考第③个问题。

得出结论: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以一两种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作为主要出口物质。

老师小结: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低廉。本区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不发达,许多工业制成品要从国外进口。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要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单一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练习:课本70页活动2,电脑展示图8.32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学生无准备,课本上提到的4个问题。

老师提问:加纳主要出口商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可可、木材、矿物。

老师提问:靠此类产品出口赚取外汇,对国家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

学生回答:加纳靠出口可可、木材、矿物这些产品赚取外汇,对国家不利,因为可可、木材、矿物属于初级产品,价格低。

老师提问:加纳的主要进口产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加纳主要进口交通设备及机械、杂类制品、食物、化学物品、燃料等。老师提问:依赖其他国家供应此类进口产品,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工业制成品价格远远高于原料的价格,会加重本国的经济负担。

第 42 页

老师评价:通过刚才检测,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本区国家这种“单一商品经济”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结合上节课知识及历史知识讨论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原因,讨论以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略

老师小结:本区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控制与剥削是本区“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过渡:那么本区国家摆脱单一经济困扰的出路在哪里? 资料展示:

1.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就是一条腾飞的“小龙”。1966年独立到1990年的25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始终在两位数以上,目前已是一个人均收入28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2.地处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是一条不大为人所知的“经济小龙”。1968年独立后,毛里求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建立出口加工区和发展金融业,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人均收入达2500美元,人均寿命70岁,成为非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3.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以上。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以上资料讨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摆脱单一经济困扰的出路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略

老师总结:只有振兴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摆脱“单一商品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

板书设计

第 43 页

第八章

第三节 计划教时 第 3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教学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教学难点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特征,它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那请同学们思考:①本区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②哪一类农作物的生产比较薄弱?(粮食作物)出示图片:饥饿的儿童、一个多子女的家庭。目前,非洲连年饥荒、粮食歉收,粮食供应不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许多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因此“粮食问题”已成为本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么造成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电脑展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

第 44 页

学生活动:①学生找出本区的3条重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②思考本区大部分属于五带中哪一带。(热带)③找出本区的气候类型?按照从北向南的顺序齐声说。

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山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引导思考:以上五种气候各分布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说: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本区西南角,高山气候分布在本区的高山地区。

老师提问:本区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 学生齐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老师提问:其中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齐答:热带草原气候。

复习旧知识: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齐答:全年高温多雨。

过渡:那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呢?

电脑展示:课本72页图8.33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在非洲政区图上找到恩贾梅纳的位置,并判断在哪个气候带。(热带草原气候区)引导分析: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恩贾梅纳的气候特征,从气温看,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从降水看(5月~10月)降水较多,(10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有的月份甚至没有。

得出结论: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干湿两季。

练习:学生读下图判断A、B两处哪是热带雨林气候,哪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

学生甲: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因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

学生乙:B地是热带草原气候,这里虽然气温较高,但降水量多少有明显的变化,半年较多,半年较

第 45 页

少,有的月份甚至没有。

过渡:了解了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我们来看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投影展示:课本72页图8.34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热带草原的湿季”和“热带草原的干季”直观图像,观察两副图像中的稀树、草本植物、作物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湿季时,稀树草原上的草,能长到2米高,树上枝叶嫩绿,田地里收成较好。干季时,稀树草原上的高草,多焦黄枯萎,只剩下零星低矮的草丛;树上的叶子全都枯落;田地耕作困难。

得出结论:随着季节的变化热带草原上的稀树、草本植物、作物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景观。学生讨论:干湿两季景观的变化与降水有何关系?降水量变化与风向变化有何关系?

老师小结:热带草原地区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的风和降水明显不同。湿季,风来自海洋,降水丰富;干季,风来自内陆,干燥少雨。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湿季时间缩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就是热带草原气候带来的旱灾。

过渡:除了干旱气候导致本区的粮食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也是本区粮食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投影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出问题: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有多高? 学生回答:非洲;高达2.4%。

老师补充: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4%,而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左右,而粮食每年只增长1.9%,人口增长的速度,已超过了粮食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本区许多国家现在粮食还不能自给。

过渡: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这里的许多居民,特别是常受旱灾威胁的东非热带草原国家的居民,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引申思考:黑非洲农牧业生产落伍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老师小结: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是造成本区农牧业水平不高,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足的重要原因。因为殖民主义者目的在掠夺殖民地有商品经济价值的初级农矿产品,奴役殖民地人民,而不去发展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粮食产量下降的地区,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为了维持生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所给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成一段话。电脑展示:①毁林开荒

②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护

③毁草开荒

④狂风吹走肥沃的土壤 ⑤寸草不生 ⑥逐渐荒漠化

学生发言:人们为了扩大耕地,不惜破坏森林,开垦草原,其结果是失去了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护,一遇大风天气,狂风会吹走肥沃的土壤,使土壤逐渐荒漠化,最终寸草不生。

提出问题:过度放牧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失去更新再生能力,最终也会导致荒漠化。

得出结论: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热带草原地区的树木和草地,如果遭到人为破坏,将会使土地荒漠化,气候更加干旱,物种减少乃至灭绝,产生环境问题。

引导思考:环境问题产生后,又将对粮食问题、人口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得出结论:环境问题又将加剧粮食问题,将危及人口问题。引申思考:如何解决严重的粮食问题呢?

第 46 页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解决粮食问题的以下建议哪些较为可行?再列举一些新建议。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还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是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呢,还是开垦草原,不恰当地扩大耕地面积,广种薄收粮食呢? 是否需要政府颁布鼓励农民在经济作物区种粮的政策呢?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观点非常正确,还有同学提出新的建议。总之,撒哈拉以南非洲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 47 页

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兽”是什么动物吗?(袋鼠)没错,从澳大利亚的国徽组成,由袋鼠和鸸鹋分居左右,就可看出袋鼠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地位。袋鼠和鸸鹋作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和象征,成了世人认识澳大利亚的窗口。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资料,澳大利亚除了袋鼠和鸸鹋还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动物? 学生回答:树袋熊、鸭嘴兽、针鼹、肺鱼。

老师评价: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我们一起看图片(课本73页图8.36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学生活动: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推荐四名同学以导游身份向大家介绍这四种动物。同学甲:游客们,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同学乙:旅客们,你们看那只动物像不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鸵鸟?其实,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鸸鹋。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同学丙:除了袋鼠、鸸鹋,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岛上,还生长着一种世上特有的动物,那便是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同学丁: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堪与我国大熊猫媲美的——树袋熊。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总结过渡:参观完了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同学们一定发现这些动物都是在世界其他大洲看不到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生物,并且从生物学角度可以看出,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在今天看来,它们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亚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过渡: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澳大利亚的位置吧!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学生指图回答,老师归纳:澳大利亚是一块独立的大陆,并且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澳大利亚西北面为亚洲,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处于两洲与两洋之间,地理位置很重要。

过渡:为什么澳大利亚孤立在南半球上,却会有一些地球演化史上古老的生物呢?我们还是回忆“大陆漂移学说”吧!

电脑展示:下图大陆的漂移

大陆的漂移

复习旧知识:①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大洋)②各大洲自然条件相似区域的生物种类有无区别?(没有,它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同进化演变)③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6500万年前)引申思考: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

老师小结:澳大利亚较早地与其他大陆分离,独自孤立于南半球上,自然环境过于单调,减缓了生物进化速度。也因此使一些古老动物保存到今天。

提出问题:澳大利亚自身的生物环境是否有利于这些古生物的生存?

第 48 页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引导读图:大陆的漂移

①引导学生观察,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后,分别漂向何处?(澳大利亚大陆漂向南回归线附近,南极大陆漂向地球最南端)②启发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自然条件有何区别?(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属于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较为优越。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得出结论:优越的自然条件也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生存至今的原因。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师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 生答:9000种。

师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

生答:450种。

师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

生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设计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 49 页

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起澳大利亚,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在碧蓝的天空下,绿茵茵的草地如地毯般展开,人们有的“骑在羊背上”,有的“坐在矿车里”,由一群欢快的动物簇拥着,乘上悉尼歌剧院那气势恢宏的帆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大洋驶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14000万只)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占世界1/4)和出口量(占世界1/2以上)均居世界第一位,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讲授新课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本76页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解答以上问题并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

过渡:从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养羊业之所以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是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地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条件?

电脑展示:课本75页图8.38澳大利亚的地形

学生活动:①学生先在课本图8.38上找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和北艾尔湖,然后叫四名同学上讲台在投影上分别指认以上地理事物。

②引导读图:让学生根据图例(陆高海深表)阅读图中颜色的变化,来了解澳大利亚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地形东部、中部、西部各异,东部是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西部是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

评价小结: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大陆地形特点与美洲相似,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过渡:澳大利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各异,形成了四个不同农牧业区(图8.37),那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展示:课本74页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学生活动:①学生对应图例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状况,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边读图边说。(粗放牧羊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则为混合农业地带)②学生分组讨论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示学生阅读75页图8.38的文字部分)老师评价各组意见并归纳如下: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又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转折提问:同样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地区是粗放式放牧,而沿海地区是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什么不同?(气候不同)我们接着了解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电脑展示:课本76页图8.39澳大利亚的气候

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南回归线。②观察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什么部位?(中部)

第 50 页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评估题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 爱迪生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 生物 和 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 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

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产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4.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5.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

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6.常见的静电现象有:1.打雷闪电;2.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3.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

吸引;4.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5.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6.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7.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7.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是:一是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

才能持续流动。

8.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9.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连接点构成,一个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两根导线不能接在同一个连接点上。

当电流流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10.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

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我们不能用这种电做实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对人体

安全的电压不能高于36V的电压。

11.电池的电是 直流电(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

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12.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

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电池的两端和用电器没有被电线连接成通路,就是断路,断路时灯泡不会亮。

13.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

泡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检测前要切断电源)

14.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铅芯、自然界的水、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大多

数金属: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绝缘体。

(大多数非金属:如干木头、头发、纸、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15.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6.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两节电池有什么不同连接方法?)

17.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因此把电池串联比并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18.把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灯泡比较暗;拿去一个小灯泡,另一个小灯泡就不会亮。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接,灯泡都比较亮。拿去一个小灯泡,另一个小灯泡还会亮。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

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9.如果一个电路组装好了,小电灯却不亮,原因可能是:小电灯坏了;电池没电了;电线断了;开关松了;连

接点接触不良等。

20.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聚积到

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2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通电时,为什么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答:主要是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如果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用它进行检测所得到的结果都是错误的。

2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

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23.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上不同的电荷,异种电相互吸引。2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2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26.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哪些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P6)

答:手电筒、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电灯、电视机等;

手电筒、电动剃须刀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电冰箱、电灯、电视机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

27.你见过哪些开关?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处?

答:①光控开关:路灯;天亮了,会自动熄灯,节约用电。

②声控开关:楼道灯;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

③温控开关:空调器、电饭锅;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

④红外遥控开关:电视机;远距离开关,方便。

⑤定时开关:电扇;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4长2短),1个雌蕊。(花瓣是黄色的)

3.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顺序为:由外到内。

4.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如:油菜花、桃花、梨花、牵牛花、玉兰花、海棠花、迎春花等。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丝瓜、柳树、杨树、桑树等。

5.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也是不完全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所有的完全花都是两性花,但并不是所有的两性花都是完全花)。

7.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

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8.雄蕊一般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柱头、花

柱、子房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黏性,能粘住花粉。子房中藏有胚珠。

9.植物传播花粉的方式有:(1)自花传粉(2)异花传粉。

10.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1)自体传播(弹射传播)(种花干裂后会卷曲,种子小而轻)如:油菜花、凤仙花、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喷瓜等;(2)动物传播(果实表面长有钩、刺或果实味道鲜美多汁),如:野葡萄、野樱桃、苍耳、鬼针草、蒺藜、车前草、菁芳草等;(3)风力传播(果实轻小,有翅或毛),如:蒲公英、槭树、芦苇、杨柳、蓟、枫树等;(4)水流传播,如:莲蓬、椰子等。

11.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2.蚕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成植物的

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子叶的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种子萌发是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所以种子胚的结构中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是胚根。

13.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14.鸡蛋由壳、蛋白、蛋黄、气室、胚组成。

15.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气室)等部分组成。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卵壳上小孔的作用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6.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能在几个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

17.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如:鸡、鸭、鱼、鸟、青蛙、乌龟、蝴蝶等;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如:人、牛、羊、猫、狗、马、狮子、鲸鱼、蝙蝠、袋鼠等;胎生的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18.动物也有与植物相似的地方。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9.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选择蛋种、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通风、翻蛋等。重要条件是湿度,在35℃~40.5℃之间;

翻蛋每隔1小时~2小时翻一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20.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青蛙求偶、鸟筑巢、蜻蜓交尾、蜻蜓点水产卵、成双成对的鹅等。

21.鸟类繁殖的顺序: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22.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23.人工种子便于贮藏和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

23.植物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式?油菜花是怎样传粉的?(P28)答: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有靠风来

传粉的花叫风媒花;还有以水为媒介进行传粉的花叫水媒花等。油菜花是虫媒花。

24.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呢?答: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先长出胚根,再长出胚芽。

25.解剖一朵油菜花(P22)实验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

1、放大镜

1、白纸1小张

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底部;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4、整理器材。

第三单元《食物》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类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类食物(素食)。

植物类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动物类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

2.我们常吃的主食有米饭、面条、馒头等,副食有肉、蛋、奶等。

3.熟食有:米饭、面条、猪肉、排骨、带鱼等;生食有:苹果、橘子、梨、葡萄、香蕉等;即可生吃又可熟

吃的是:卷心菜、西红柿、黄瓜、生菜、豆腐等。

4.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等营养。

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支持生长发育。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鸡蛋、大豆、蚕豆、牛奶、牛肉、猪肉、开心果等。

鉴别: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6.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有:食用油、花生、核桃、肥肉、猪肉、巧克力、芝麻等;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有:大米、面包、面条、果汁饮料、烹调淀粉、马铃薯等。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

7.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蔬菜和水果里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矿物质有钙、磷、钠、镁、铁、锌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西红柿、四季豆、南瓜、花菜、芹菜等。盐是一种矿物质极其丰富的食物。

8.为什么人们吃的食物要多样化?答: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9.我们吃的食物中,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10(1)脂肪的辨别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擦或挤压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2)淀粉(糖类)的辨别方法:在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淀粉(糖类)。

(3)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或是相关资料了解它的营养成分。

11.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为了让身体保持长期的营养均衡,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

12.膳食营养搭配原则: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多种搭配;④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⑤运动

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⑥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

13.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有些食物

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14.均衡膳食宝塔第一层是谷类,主要提供能量,最多吃;

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保健康、减疾病;

第三层是禽肉、鱼虾、蛋类,含大量蛋白质,帮助制造新细胞,修复受损组织;

第四层奶和奶制品类,含大量钙质,助骨骼和牙齿生长;

第五层油脂类,含大量脂肪,热量高、营养低,易肥胖,宜少食。

15.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考点: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

16.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答:益处是:(1)味道更好(2)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3)能杀死细菌、寄生虫卵等,更卫生,有益身体健康。

17.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

环境。因为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8.食物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霉菌是由孢子囊和菌丝组成)。微生物的

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获取一定的营养及适宜的环境条件(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条件)。19.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或潮湿、高温)。

20.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就腐败变质了。

21.如果同一种食品,我们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答: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考虑选择保质期短、食品添加剂少的食品。

22.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l)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3.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答:能从食品包装袋上找到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24.食物储存的的方法有(用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冷冻法、曝晒法、腌制

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充氮气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

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储存一条鱼的方法有:(1)放进冰箱冷冻;(2)晒成鱼干;(3)用盐腌制

咸鱼;(4)做成罐头。

25.1000多年前,医学家孙思邈就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和干眼病,并记录在《千金方》中。

26.鱼放置一段时间就臭了,鱼干却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鱼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所以微生物就会快速繁殖、分解、吸收鱼的营养,同时排出

废物,使鱼变质了。而鱼干不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27.要想研究光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实验呢?课P52

28.不正常的吃零食,对我们的生长、健康有影响,那么如何来选择及安排零食呢?课P62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岩石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作的,如砖瓦、陶瓷等就不是岩石。

2.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流水冲击和携带着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沉积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

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岩浆岩有:浮石、玄武岩、流纹岩、气泡石、花岗岩、绳状岩等;

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

3.在岩石中保留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4.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条痕、软硬、花纹、组成颗粒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岩石。5.我们给岩石分类时可以按硬度、光泽、颜色、透明度、大小、形状等来分。

6.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用小刀刻划(或指甲、铜钥匙等刻划)、滴盐酸等(稀盐酸有

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和眼睛里。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7.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页岩、砾岩、砂岩、石灰岩、板岩、大理岩等;

常见的矿物有:常见的矿物有:赤铁矿、石英、长石、金刚石、石膏、石墨、石盐、硫黄等;

遇盐酸冒泡的岩石和矿物有:石灰岩、大理岩、方解石; 常有化石的岩石有:石灰岩、页岩。

8.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做出判断。

9.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这三种矿物的硬度分别是:

云母的莫氏硬度2-3,长石的莫氏硬度 6-6.5,石英的莫氏硬度为7,莫氏硬度从小到大是:云母、长石、石英。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0.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11.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光泽、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矿物条痕等方法研究矿物。

1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13.把矿物的边缘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几种矿物的条痕颜色:自然金

—黄色 ;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 ;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 ;石英—白色或近似于白色 ;

赤铁矿 —樱红色。

1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

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5.观察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表面的反光情况,把它们按反光按强到弱排列起来: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金属反光最强,玻璃次之,泥土最弱。)

16.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石英)、半透明(石

盐)、不透明(黄铁矿)三种。17.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18.矿物的形状:辉锑矿是长柱状或针状,石盐晶体呈立方状,石英呈六角柱状或颗粒状,方解石呈平行四边

形六面体。

19.能用磁铁吸起来的矿物:磁铁矿、赤铁矿。

20.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别矿物的:(1)野外观察(2)用显微镜观察(3)对照资料、图鉴。

21.岩石和矿物是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它们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了,所以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22.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用的金、银和钻石。

23.我国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1种,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24.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

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25.举例说明岩石和矿物有什么用途?

答:如制造铅笔芯的原料是石墨;铁是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石英;煤用生活中 的取暖;我们居住的房子离不开岩石、矿物。

26.有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地表凝结而形成的,如: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而形成的浮石、玄武岩、流纹岩,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形成的花岗岩。(岩浆岩)

27.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变 质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石,页岩变质形成板岩。

28.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是流水携带碎石、泥沙、动植物遗体,并把他们平缓的地方沉积下来,逐渐形 成的岩石。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有的岩石是地球表面物质沉积而成的。

29.花岗岩是地壳深处的岩浆,在沿着地壳的裂隙向上渗透,还未到达地表就已冷却变硬形成的岩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评估题

第一单元《电》

1、年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 和。

3.物质同时具有 : 和。由于正负电荷,相互,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产生了,正负电荷

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4.带 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带 电荷的物体靠近时会。

5.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

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带 电荷,头发带 电荷,靠近时会互相。

6.常见的静电现象有:1.;2.;

3.;4.;

5.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6.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7.在干燥而寒冷 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7.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是:一是,也就是 ;二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持续流动。

8.由、、、等连接而成的电流 叫。

9.小灯泡由、、和 构成,一个灯泡有 连接点,两根

导线不能接在 连接点上。当 流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10.日常使用的电有 和 两种。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的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我们不能用这种电做实验。(电压的单位是,用 表示)。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能高于 的电压。

11.电池的电是

(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称为 极;一端

是,称为。电从电池的 流出来,从灯泡的 连接点进入,经过

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形成一条完整的,灯泡就会发光。

12.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 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

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电池的两端和用电器 被电线连接成

,就是,断路时灯泡不会亮。

13.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 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 来排除

故障,使灯泡亮起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检测前要 电源)

14.像铜丝那样 通过的物质叫。如:、、人体、大地、自然

界的水等都是导体。(大多数金属: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 电

流通过的物质,叫。(大多数非金属:如干木头、头发、纸、、、、玻璃等都是绝缘体)。

15.开关的作用是 电流的。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6.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 和。(两节电池有什么不同连接方法?)

17.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两节电池 起来的电压就是,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

电池 起来,电压还是,所以小灯泡不太亮。(因此把电池 比 起来小灯

泡会更亮些)。

18.把两个灯泡 起来接,灯泡 ;拿去一个小灯泡,另一个小灯泡就不会亮。把两个灯泡

起来接,灯泡都。拿去一个小灯泡,另一个小灯泡还会亮。串联的灯泡只能,并联的灯泡可以。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 的方法连接的。

19.如果一个电路组装好了,小电灯却不亮,原因可能是: ; ; ;

开关松了;连接点接触不良等。

20. 是一种 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 之间由于 产生大量

,这些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 作用,并产生闪电。

2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通电时,为什么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答:主要是检测电路检测器,如果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用它进行检测所得到

的结果都是 的。

22.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不要用湿

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23.梳子与头发 后,各带上不同的电荷,电相互。

24.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

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 的电荷,电相

互。

25. 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

26.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哪些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P6)

答:手电筒、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电灯、电视机等;

手电筒、电动剃须刀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电冰箱、电灯、电视机是用交流电作电源的。

27.你见过哪些开关?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处?

答:① 开关: ;天亮了,会自动熄灯,节约用电。

② 开关: ;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

③ 开关:、;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

④ 开关: ;远距离开关,方便。

⑤ 开关: ;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和 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四部分组成。油菜是

,有、、(长 短)。(花瓣是 色的)

3. 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顺序为:。

4.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的花叫做。如:、、、牵牛花、玉兰花、海棠花、迎春花等。有些花 其中的 部分或 部

分的花叫做 花。如:、、丝瓜、、杨树、桑树等。

5.植物的花承担着、的任务。植物的 是花。

6.只有,没有雌蕊的花是。只有,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和雌花都是

,也是不完全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所有的完全花 两性花,但并

所有的两性花都是完全花)。

7.植物的花蕊分 和。雄蕊产生的 传播到雌蕊的 上,会使雌蕊 里 的 受精。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开始凋谢。

8.雄蕊一般由 和 两部分组成,花药里藏着许多。雌蕊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最下面是。柱头有,能粘住花粉。子房中藏有。

9.植物传播花粉的方式有:(1)(2)。

10.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1)(弹射传播)(种花 后会卷曲,种子)如:、、、大豆、豌豆、芝麻、喷瓜等;(2)(果实 长有 或 果

实味道鲜美),如:、、、鬼针草、蒺藜、车前草、菁芳草等;

(3)(果实,有 或),如:、槭树、、、蓟、枫树等;

(4),如:、等。

11.种子萌芽需要 和 以及适当的。

12.蚕豆种子是由 和 构成的,胚包括、、。种皮起到

的作用。胚芽发育成植物的 和 ;胚根发育成植物的。子叶的作用是为

种子 提供,种子萌发是先长出,再长出 和,所以种子胚的结构中暴露在外面 的部分是。

13.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是有,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14.鸡蛋由、、、、组成。

15.鸟类的卵由、、、和()等部分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 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 和。卵黄内储藏

着胚胎发育的,气室内储藏着,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卵壳上小孔的作用

是与外界进行。

16.青蛙卵能在 的时间里 出小蝌蚪。小蝌蚪能在几个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

17.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如:鸡、鸭、鱼、鸟、青蛙、乌龟、蝴蝶等;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

。如:人、牛、羊、猫、狗、马、狮子、鲸鱼、蝙蝠、袋鼠等;胎生的动物一般都是用 的

方法喂养小动物。

18.动物也有与植物相似的地方。许多动物分为 和。雌性动物产的,必须和雄性动物

产的,使卵,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9.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选择蛋种、、、通风、翻蛋等。重要条件是

,在 ~ 之间; 翻蛋每隔 ~ 小时翻一次,孵化满 天停止翻蛋。

孵出小鸡大约需要 个星期。

20.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蜻蜓点水产卵、成双成对的鹅等。

21.鸟类繁殖的顺序: → → → → →。

22.花的 发育成,发育成。

23.人工种子便于 和,适合 播种。

23.植物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式?油菜花是怎样传粉的?(P28)答: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有靠风

来传粉的花叫 ;还有以水为媒介进行传粉的花叫 等。油菜花是。

24.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呢?答:种子吸水,种皮,先长出,再长出。

25.解剖一朵油菜花(P22)实验材料:油菜花1朵、镊子

1、放大镜

1、白纸1小张操作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

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 ;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4、整理器材。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期末复习资料

《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止有剩骨 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顾:往旁边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蹲坐着

5、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打算。隧:从柴草堆中打洞。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仅仅。耳:罢了。

11、缀行甚远缀:紧跟的意思。

12、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13、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的意思。

14、屠暴起 暴:突然。

1、投以骨。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1、主要内容:遇狼(开端)— 惧狼 — 御狼(发展)— 杀狼(高潮、结尾)

2.启示:

(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屠户”身上的启示)(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狼”身上的启示)(3)合作、团队精神。(“狼”身上的启示)

3、人物的性格特征:

(1)屠户:机智(“顾”、“奔”“弛”“持”可以看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暴起”“劈”“毙”“转视”“断”表现出来)(2)狼:a.狡猾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贪婪、凶狠(“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

4、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它告诉“人”什么呢?(1)议论。

(2)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形象的?动作、神态描写。

6、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少时、久之、顷刻。

7、有关“狼”的成语: 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下载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7年级下册《狼》复习资料(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理清课文思路,完成课后作业。[教学目标] 二. 重点、难点:三. 教学过程: 《外星人(节选》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两位:一位外星人和一个......

    7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思品复习资料(全)

    浙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复习资料学生姓名:一、填空题1、春姑娘来了,天气变了,我们都脱下厚厚的。 2、吹,笑,小朋友们上。3、春天来啦,柳树啦,冰雪啦,小草啦,响啦,小鸟啦,哗啦啦,花开......

    党课复习资料(全)专题

    党课复习资料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新浙教版7年级全册目录

    7年级全册目录 第1章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大小比较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

    7年级下册英语写作2

    七年级下册英语写作中考中的写作能力要求 1. 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2. 能简单描述人物、活动或事件。 3. 写作话题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 4. 学生即......

    7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本站推荐)

    部编教材7年级下册 文言文 《孙权劝学》课文解读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模版)

    91795128.doc 7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青山中学 黄学瀚 青山中学 黄学瀚91795128.doc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准确选用形容词、动词来表现景物特征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