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2(本站推荐)
《江南的冬景》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
3、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4、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字,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小说 和,这是他创作发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煮茗 煊羊肉 蛰居 间或 曝背 铭刻 闽粤 丰腴 乌桕 赭 槎桠 远阜 恣意
3、识别下列形近字
蛰 渲 恣 茗 腴 蜇 暄 姿 铭 谀 螫 煊 咨
4、积累下列词语(释义)静谧 聆听 万籁 煮茗 煊 蛰居 垂暮 恣意享受 闲步逍遥 狂放不羁 亘古如斯 青天碧落 莫名其妙 地滨大海 物阜民丰
5、辨析下列近义词(1)袒露 裸露
(2)粗犷 旷达
(3)景况 景遇
(4)悠闲 安闲 清闲
(5)蛰居 谪居
三、文本导读
(一)自主探究
1、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事物的独特之处。景物描写也应该写出对象的特征:晴天丽日、和风习习是一种特征;西风猎猎、风雨凄凄又是一种特征。那么,郁达夫描绘的江南冬季,其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2、散文,讲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是指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所谓“神不散”一般是指散文主题集中、写作思路确定。“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灵魂,好的散文应当是“形”与“神”的对立统一。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又是如何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呢?
(二)合作探究
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民俗”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
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有时候用笔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则可以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喜欢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
4、宋人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后序》中写到:“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即“人物”画入画中,可使“景物”尽乎其妙,画理如此,作文之道理亦然。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却在好多处写到了江南冬日人物的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这篇文章写自己所尝的冬天的,着重在写白马湖的。
2、《江南的冬景》中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这篇文章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在于江南冬天的景物给作者感觉是,白马湖的冬天给人感觉是。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 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 上写的。
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白马湖之冬”的特点。
《江南的冬景》学案答案
二、整体感知答案略
三、文本导读
(一)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绘出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把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江南的冬景,与内心的主观色彩——可爱、明朗、美丽、迷人,自然地融为一体,全文紧扣“可爱”二字,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2、本文采用“以情驭景”的手法巧妙地将江南冬景与个人情思自然地融为一体。写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情调,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眷恋、热爱之情。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寒郊散步、江南雨景、冬日雪景等一幅幅优美惬意的田园画、人物画,还引用了大量的诗词,选材上无拘无束随意挥洒,但无不饱蘸着作者对江南冬天浓浓的喜爱之情。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二)1、本段文字用北国之冬对比写出了江南之冬的特点:(1)树叶不至于脱尽(2)寒风吹得时间短(3)地温高,有鸟雀的欢叫(4)老人和孩子不必躲在屋里过冬,可以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郁达夫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景,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
2、作者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江南冬景,引用了不少诗句,这些诗句的运用,使文章在主旨的体现和文学趣味上大有作用。如:“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是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引用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机。“暮雨潇潇江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中的诗句,是为了体现人在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
3、不是闲笔。作者开笔写北国冬天的人们的活动是引子,是陪衬,是为了引出对江南冬景“可爱”特点的描写,并突出江南之冬与北国之冬的区别。文中一再提到了北方的冬景乃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这些都是对比手法,以此突出江南冬景晴和、宜人的特点,突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4、人是景物的主宰,是景物的核心。本文第2段写“老翁小孩在门前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生涯”。第5、6段写江南冬日寒郊散步,去体验“特异的恩惠”。这些图景都是江南冬景可爱特点的具体化,使作者的感受更加真实可感。最妙的是第7段的冬日农村图中的“几个喧哗的酒客”,意境朦胧,给人留下了丰富想象的空间;第8段中“喜欢弄雪的村童”的“报告”,给美丽的画面上平添了几分灵性。景物中有人的活动,使原来可爱迷人的景物更有灵气、更有生活气息。
四、1、情味 风
2、晴和,清朗,富有生气,诗情画意。天寒地冻,寒风怒号,湖水澎湃 视觉 感觉
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并非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而是为了衬托“忽然寒风来了”天地变色的情形,两相对照,更能突出白马湖冬天的风的“情味”。
4、白马湖究竟是南方,冬天下雪较少,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太阳好而无风,则和暖得不像冬天,可以曝背谈天;有风的时候,则荒凉萧瑟,天寒地冻,松涛如吼,山湖变色,有声有色而极尽“冬寒”之至。
第二篇: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1(本站推荐)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学习重点】同学习目标3 【学习难点】同学习目标1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课前预习】
一、知识积累
1、写出至少三句关于描写江南的诗句:
提示:查阅资料;初中已学诗句;上网查询。
二、基础知识
1、郁达夫,原名,字。其代表作有小说《 》 《 》等。提示:a、课本75页注释1; b、见导学案的知识链接; c、上网查阅资料。
2、在括号内给加粗字注音
煮茗()涮羊肉()剥花生()蛰居()曝背谈天()乌桕()赭色()远阜()槎桠()()绿林豪客()恣意()搁下笔()提示:a、课文下注释; b、查字典; c、要能够默写
三、课前先学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快速浏览课文,阅读方法的运用:提炼、概括、整合信息。
1)本文体裁是,其特点是。郁达夫文中的“江南”指的是。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
2)郁达夫对江南的冬景有怎样的印象?(寻找文眼)
3)文中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为几幅图画?尝试给每幅图画命名。
课中探索:
1、根据预习,从文中的几幅图画中找出一幅你喜欢的,并说说图画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对江南冬景的偏爱,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偏爱的?(体味作者的情感)
归纳小结
达标反馈
阅读课文7—8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8节中描写雪景的诗句能否调换?为什么?
3、描写江南的雪景,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3、从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散文的手法?试用这些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
学习感悟
知识链接
郁达夫(1896.12.7—1945.8.29)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他擅长小说与散文,小说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散文主要《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第三篇: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第四篇:《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走进读本,唤起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关注和热爱
2、品味语言,鉴赏郁达夫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点燃激情,唤醒积累。
2、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冬天马上就到了(其实冬天也已经到了),现在北方都已经下起了暴雪,那我们这里呢,还是秋高气爽。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冬天给你的印象如何?如果让你来介绍我们这里的冬天,你会怎么介绍?(1~3位)
以上这些都是同学们的说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江南的冬景》,看一下郁达夫先生是怎样写江南的冬景的。
(二)作者介绍: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郁达夫,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当然郁达夫的散文也是非常出色的,如他的《故都的秋》。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江南的冬景》。
(三)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郁达夫在这里极力地在描写他眼中的江南冬景,那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可爱、明朗、生气、优美、迷人„(自由发言、抓关键)哪个是总体印象? 明确:明朗的情调
(四)突出重点、比较鉴赏:
1、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找出文章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它的明朗的情调的。明确:(学生自由发言)答案广泛
点:植物、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江南的雪„
2、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那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现在我们尝试着给每幅画面命名。(可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为命名。)
(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师生讨论)明确:(可爱)曝背谈天图(屋外曝背谈天)(蕴涵生气)午后冬郊图(午后漫步图)(江南植物图)(冬郊植物图)
(迷人)江南雨景图(微雨寒村图)
(美丽)江南雪景图
(悠闲)旱冬闲步图(冬日散步图)
3、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雨景图,在课文的第7节,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阅读一下这一段(由学生来评点这位同学朗读的情况)(有没有读出意境)
A、指导朗读:节奏要舒缓一些,语调要平和一些
原因:郁达夫的行文节奏,这里作者是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摩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速度很慢。
★江南的雨是极富诗意的,戴望舒的《雨巷》就为我们我们展现了充满意境的情景,那郁达夫在这里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
B、这幅图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啊?恬淡幽静
这幅图有哪些景物?先找出来:
明确: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篷茅屋酒客 C、写出了江南冬景怎样的特点啊?
明确: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之、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D、作者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冬日农村图画意浓浓。你觉得这是一幅什么风格的图画(油画、水彩、素描、速写、写意等等)?(自由发言)
师:素描(师的理解)
动词的作用:洒、泊、添、加、画(富有韵味,把这幅雨景图勾勒地诗情画意、淡雅、素朴)
数量词的运用:三五人家、一个、一层、一只、一味、一圈 E、作者感受:文中最后一部分,引用了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
“幕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体现了人在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之,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从侧面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
小结:这是作者描绘的江南雨景图,因为这场微雨,整个江南都散发着诗意,迷人的气息,可见郁达夫的高超技艺。
(五)讨论鉴赏:
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段落,选你喜欢的一幅画面来讨论解读。(学生回答为主,老师点拨)曝背谈天图:
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生说)这幅图是怎样的?(可爱)午后冬郊图:
作者在这里画了什么?(芦花、红叶、乌桕树、小草„)有哪些颜色?
明确: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和煦温暖、生机盎然)。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工笔细描、浓墨重彩)点染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1、好在哪里?(生说)
2、雪莱的诗
3、富有生气、明丽的(为画面着色)江南雪景图:(由学生自己来说)
师:郁达夫先生在描绘这幅画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来江南雪景的意境。
明确:用了许多诗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还原)
1、与《济南的冬天》比较,同是雪,两个有什么不同? 济南的冬天——详写 江南的冬景——略写、虚写
2、请同学们思考,来描绘一下这幅江南的冬景(这些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屋里火炉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暖意融融。夜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扣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旱冬闲步图:(生说略)
(六)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特色):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色;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七)结束语:
我们是幸运的,生长在江南这块美丽的土地。当然江南的冬景更要每位同学细心的去发现,去体会。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冬景(可爱)曝背谈天图(蕴涵生气)午后冬郊图(迷人)江南雨景图(美丽)江南雪景图(悠闲)旱冬闲步图
八、作业布置:
请以“家乡的冬景”为题,写一篇散文,600字左右。
九、教学反思:
1、以鉴赏艺术手法为教学重点,目标明确,符合散文教学的要求,并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理念。
3、以读来带动鉴赏,活跃课堂气氛,强调学生享受美的文字,更享受其中美的意境,课堂紧凑,过渡自然,收到较好效果。
第五篇:《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紧紧扣住一个“美”字,非常正确,极好同《故都的秋》,郁达夫的文笔很美,很自然相比于当时不少作家矫揉造作的文风,可算是清新自然的了教学设计,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教材的特点;二,学生的情况;三,教师的实力】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题图非常美,非常好江南水乡,烟雨朦胧,若周庄、西塘】
二、检查预习: 字词正音
【好惜尚未深入巩固解“阜”字,宜引入古文字知识】
三、整体感知 :
【思考题】1.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江南的冬景?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讨论后明确】
1.②⑤⑦⑧⑨直接写江南的冬景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段末句),可爱、迷人、悠闲
【十多年前,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就十分强调整体感知揣摩,对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师,颇有意义】
四、发现美:
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试着给每一段中的画面取个名
(可以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加以命名)
明确:第2段:曝背谈天图 第5段:午后郊游图 第7段:寒村微雨图 第8段:江南雪景图 第9段:旱冬闲步图
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
【茅盾《风景谈》,六幅画面,非常清晰,故教学时常用此法《江南的冬景》却随意从容,漫步行去,难以严格划分】
五、品味美:
在这些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简要鉴赏并说说理由
(赏析角度: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学生俯身看书,静心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幅美好风景也谁说上课必须热闹?】 参考:
(一)曝背谈天图 1.指名朗读
2.赏析: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便是美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美的教育】
(二)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蕴含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此节可见作者对植物之熟悉,今人不及也】
(三)寒村微雨图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设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悠闲的境界的?
明确:首先点出的是秋收之后农家休闲的季节,“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抑扬顿挫,平平仄仄,很是好听下文有“得失俱亡,死生不问”,同此古典文学的功底也】加上许多“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做成的“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就构成了一幅冬日农村休闲的水墨画,这样的意境,足以给人悠闲的享受 接着在想象“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就够悠闲了,连死生都不问了
【这几个动词,何等生动!此乃中国古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秀传统,应该告诉学生语文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告诉学生,读书应该读出语言文字之精妙处当然,前提是,我们自己感受到了吗?我们自己已经为之感动了吗?】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冬天微雨中江南小村一幅迷离朦胧的美丽画景,加上典故的应用,让我们也与作者一起沉浸在这种悠闲的境界中,【作者对于典故古诗,随心所欲,信手拈来,今人不及也】
【齐读第7段】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摩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注意朗读,意图很好可惜,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
(四)江南雪景图
冬天,我们往往会想到雪,但在江南下雪的日子并不是很多,那作者所欣赏到的江南雪景图又是怎么样的呢? 【比较鉴赏《济南的冬天》】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里面的雪景的描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设问】在文中第八段,郁达夫也写到了雪景那同样写雪景,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达到了目的,很好但是,如从《江南的冬景》中寻找例子,则更好因为一节课下来,总觉对课文尚未读透彻读通明所以,尚未深入品读,不必引入其他】
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其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处应该引入“一字之师”的典故: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送郑谷先生祈正,先生指出:“既为《早梅》,一枝最早”齐己跪拜之,称“一字之师”】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设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明确: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曾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期间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教师语言固然优美,但是,稍觉多不妨记住,少说,少说,再少说,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悟我现在不敢提让学生多说了,因为,现在所谓的“课堂活动”,让语文课堂几乎成了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了学生的回答,不可一概而论:凡是积极发言者都是积极思考者?今天在一课堂听课,发现墙上贴着一表扬:某某同学为“发言之星”其实,学生发言不积极,大抵有三种情况:一,不能说;二,未敢说;三,不屑说即使某位学生说得很好,听课教师也频频点头,可这只是“某位学生说得很好”而已,其他同学呢?建议:让学生学会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此乃“批注法”也】
六、表述美:
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
(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至此,学生才露出轻松的笑脸,可见前面实在过于沉重了由于时间不够,只得作罢同时,可以看出,一节课,要读懂如此一篇文章,不易,读出其中妙处,更不易,还要学会写作,似乎负担太重了】
七、课文小结: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的高度评价【刘海粟的话,极妙,可为指导学习写作的至理名言】
【欣喜地看到,十多年教龄的丁老师,语文功底比较扎实,颇具文化素养,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教态亲切,语言得体,幻灯配图的艺术格调尤适合文章风格但是,一,可能由于紧张,显得拘谨;二,教案设计过于详细,倒反束缚了手脚】
【可见,美好的教案,并不一定等于精彩的课堂某些校长只知道检查教案而不愿意进课堂听课,懒汉也】
课后反思
《江南的冬景》重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总结一些写景方法,从而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堂的结构安排为:整体感知——发现美品味美表述美把课堂分解为块状结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的内容由浅入深,从阅读到写作,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写作,也就有了针对性 下面就我上的这堂课中还有待改进的环节,作深刻的反思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学生通过诵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重点欣赏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个别朗读和齐读,而没有实现美读,这是一种遗憾
2、在品味美这个环节,对文本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问题在于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如果再上此文,在品味“微雨寒村图”时,我会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赏析:①.这幅画中,作者依次画了哪些景物?请在文中圈出②.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洋的油画哪一种更适合表现这意境?③.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读出此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3、表述美这个环节,本来应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可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没能充分展开
其实在品读 “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时,就可以让学生表述优美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想象(抓住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课堂小结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到课的最后,往往是匆匆忙忙,会忽略对课的总结这堂课我也尝试进行总结,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到了总结部分,往往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学生就在倾听我应该要换一种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和小结,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勤学习,勤反思,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谷老师能不断地给我帮助指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那天您对我的课的评价,它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后评课时,大家多缄默,大抵同事之间恐“文人相轻”之嫌,故避之不及也可见,评课实“得罪人”的活,很难,我是外人,不妨放肆其实,坐着说话不腰疼,当事后诸葛亮总是轻松的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什么时候,我也来上几节,让大家点评,体无完肤也罢,一片喝彩也罢——上得好不好,自己最清楚所以,我姑妄言之,请丁老师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