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的方法

时间:2019-05-14 21: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阅读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阅读的方法》。

第一篇:诗歌阅读的方法

诗歌阅读的方法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用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 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有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第二篇:诗歌记忆方法

古诗文背诵方法

一 关键字法

朗读和背诵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可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先写出每句首尾两字,再根据这些字词的提示口诵或默写出中间的内容,然后对照原文“查漏补缺”,最后达到熟练背诵。如:《孔雀东南飞》一文开头,用五个排比句写刘兰芝才貌双全。可先写出:“十 素”,“十 衣”,“十 篌”,“十 书”,“ 十 妇”,再补背(写)出:“十 三能织 素”,“十 四学裁 衣”,“十 五弹箜 篌”,“十 六诵诗 书”,“十 七为君 妇”。这种从字词到句子再到篇章的方法虽有些程式化,但对形象思维欠佳的学生会很有帮助,可使他(她)们从记住文章的形式开始,最终记住内容。

(一)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时,这几句同为“××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的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例如《君子于役》共两节,第二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节只要记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诵

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如背诵《出师表》就可以这样:“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运用这种方法背诵,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二 游戏法

现在的学生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信息灵通,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用灵活的方法去“开发”他们。从他们广泛的兴趣中挖掘各种积极因素,开展游戏活动,组织各种擂台赛进行趣味记忆。我曾在教《登泰山记》一文第四段时,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即老师先打乱段内句子顺序,挑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副词——“五鼓”、“稍见”、“须臾”、“日上”后, 让甲乙两组学生同时为以上时间副词寻找“朋友”,要求既要找对“朋友”,又要把句与句之间的顺序排对,以用时少且找对“朋友”者为胜。结果游戏一开始,学生变得异常活跃,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各组学生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很快找到了“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学生真正体味到擂台赛的乐趣,不知不觉中背会所学内容。三 吟唱法

有些古诗词唱出来很好听,吟诵出来更有韵味,我们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背诵。

(一)唱诵法

我们既可直接清唱古诗文,也可以通过学唱歌曲来背诵它们。唱歌学生都很感兴趣,我们可抓住这一“兴奋点”背诵,边唱边记,这样歌唱会时,课文差不多也就背会了。例: 1 学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2、唱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3、学唱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

《枫桥夜泊》。(唐 张继)

4、学唱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5、学唱高胜美演唱的《千年等一回》 《诗经·卫风·氓》。

(二)吟诵法

我们既可直接吟诵古诗文,也可配乐,配景吟诵。一些历史题材的伤时怀古之就特别适合吟诵。

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直接吟诵或配乐、配景吟诵,效果都不错,大家不妨一试。四 合作法

古诗文背诵知识考查常以填空默写的形式出现,教师可精心选择编排一些练习题,既可采用集体口答、笔答,抢答等方式背诵,也可让学生相互自由抽背,互通信息,合作背诵。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理解型习题,学生一人回答可能有些困难,在这种时候就特别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如: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含义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背诵,机动灵活,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选用。五 表演法

有些古诗文故事性比较强,我们可采用师生(生生)问答的形式先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然后把情节连缀起来进行表演,最终完成背诵任务。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内容可分为“讽”和“纳谏” 两大部分,其中齐王纳谏后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时段进行问答记忆。1令初下时效果如何? 2数月后效果如何? 3期年后效果又如何?

提问时学生只要能用原文回答出来,就说明已记住了关键内容,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表演问答过程,这样通过再现历史情景,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会大大加快背诵速度,提高背诵质量。又如《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可让学生扮演季氏、冉有、子路等不同角色,设身处地的进行问答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剧情”背诵“台词”。这种方法适于背诵较长的文章。

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诵《曹刿论战》一文,可由三们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训练,然后再背诵,效果将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特别强调培养能力,体现在背诵上就是既要能记忆又要能理解,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要想写出诗文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按要求截取有关片断或句子。如果仅能机械记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答非所问。因此说,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记忆的生命力之所在。六 比较法

古诗文涉及到许多文化常识,我们可寻找选择一些合适的角度进行系统归类,在比较中背诵,在背诵中比较。

例:

1、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归类背诵以下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诸葛亮的事迹曾使多少抱负未得施展的文人骚客感慨不已。杜甫、陆游因诸葛亮而抒发感慨的名句有: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七、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第三篇:诗歌方法总结

基地小组诗歌教学总结

一、教学方法:

(一)常见教学步骤:

1、古代诗词(1)朗读

(2)整体感知(读后感受,写了什么,诗眼词眼)

(3)重点诗句赏析(抓住字词进行思品,得出技法和内容的精妙之处)(4)总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并且留下悬念)

2、现代诗歌(1)朗读

(2)整体感知(读后感受,写了什么)(3)重点赏析

a分析意象(重点意象分析,挖掘意象后的深层含义)

b分析句式(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式,能够表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句式)c分析结构(分析是的结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的原因和作用)

d分析技法(修辞手法的赏析,得出作者的情感)(4)总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并且留下悬念)

(二)常用教学方法

1、诵读

诗歌要注重朗读。诗歌大都文字优美,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还讲究对仗和押韵,读起来往往朗朗上口。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可以再课堂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来朗读这首诗,读完后能对这首诗进行大体感知。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进行细入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明确了这首诗传达的感情之后再来朗读这首诗。这是的朗读,就需要教师做朗读指导,特别是现代诗的朗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调进行朗读,哪一些词又该读得重写,哪些词要读得轻柔低缓写,这些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尤其要注重的是诵读的指导。因为古代诗歌在情韵上与现代诗歌存在差异,让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在现代诗歌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弥补诵读的空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情韵,陶冶审美情操。

学诗必须从学“读”开始,这种“读”从本质上区别于将书面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也不同于小学生那种典型的“唱读”,要根据诗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凝炼、韵律和谐的特点,来通过这种声音表达出诗歌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

2、想象

诵读已将诗歌教学提到感性认识的较高层面,想象力的挖掘又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属能力层面的延展。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的诗歌是苍白无味的。鉴赏诗歌同样是想象的过程。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意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想象可分为两个步骤:第—,在初读弄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以读者的身份,透过语言表层想象其言外之意。这个过程可结合在讲读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对名句的把握上,名句就是指那些人人眼中皆有而笔下皆无的语句,它是诗歌情感意境的所在:如《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琵琶女欲出还羞的情态,揣摩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二,学过后再读的基础上,以作者的身份,深入作品的内部揣摩作者蕴含在语言之外的情感思想,这其实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3、赏析意象、品析名句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意象的赏析。诗歌中的某些意象往往就赋予了作者的情感,传达了作者的感情。例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的时候,就对诗中的关键意象“风、天、猿鸣、鸟、落木、长江”进行了赏析。但要注意在意象赏析的时候,要注意取舍,不是诗中的每个意象都要拿出来赏析,这样课堂会变得单调冗长。

古诗词的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二、教学技巧:

1.情感到位。讲什么像什么,讲豪放要有豪放感,讲婉约要有婉约感,乐时需乐,哀时需哀。教师注意语气和语调,从而营造相应的氛围。

2.讲述语言优美,讲解语言清楚

3.古诗词教学注重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 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中国的古诗词大多文字优美,篇幅较为段小。教师在上某一首古诗词之前,最好能做好相关方面的积累,背诵下来这样上课效果会更佳。

4.诗歌选点,必须要选好讲的基本内容,既符合时间安排15分钟,又不显得拖沓或粗略,设计3-5个问题就可涵概。有些浅显一点的律诗或绝句可以讲完,但现代诗、有些深度的古诗词常常不能讲完,就必须选好点来讲。

5.在诗歌的备课时,老师必须扣准文本,抓出诗眼或词眼,抓出两三个意象来具体分析,一定要扣准主题和意象来设计教案。

6.在诗歌的讲解中,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有关键字词的赏析,要把讲解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不能太散乱了。解读一首诗,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初步理解主旨或清晰诗歌结构的基础上,最好能从高处去抓出一个统领整首诗的字或词,再走进文本中,找出具体意象来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主题。

7.分钟的诗歌讲解,教学目标应明确,往往只能实现一个显性的目标。如果着眼于欣赏语言,就必须要教会学生们本首诗怎么写、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或画面、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好的。如果着眼于诵读,就要注重诗歌的特点和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教他们怎样去诵读。

8.诗歌教学,在我看来是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的事情,同时也需要自己的情感投入,不仅能够客观的看待当时的情况,也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可以通过多看相关的资料来填补自己之前的空白,使自己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内涵和素养。

9.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气场,声音要洪亮,朗读的时候声线也会占很大的一个比例。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断句,字音,抑扬顿挫都是需要提高注意的地方。

10.板书要有整体的设计感,出现在板书之上的任何一个字都在自己的规划之中。加强对于文本的把握和教案的设计,提高自己的能力,站在一个高度来看这些东西。

11.把每一次讲课都当作面试来对待,把握好自己的那个度,不要出现第六指,出现影响自己的情况。

12.重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基础。朗读可以让学生解决字、词、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朗读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从而达到诵读的作用。

13.注重意境体会。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教者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一过程正如黄老师所说:“第一个层面那是由诗到画,然后是由内到外,最后是深入浅出。

14.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15.品味语言,获得感悟。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词”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上课时,我们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抽掉字词后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16.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感情。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17.无学生讲课,一定要讲课干净利落,注意黑板板书,抓出提纲挈领的字词,而且必须要预设好写每一个板书的时间。

18.模仿写诗,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在定向积累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进行拓展性写作提升。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三、教学反思:

(一)诗歌教学没有诗歌味道,在诗歌教学中往往堆砌了太多 的背景,太多的外在的脱离诗歌本身的解读,冲淡了诗歌本身的味道。

(二)诗歌教学缺乏整体性,往往情感与意象之间是割裂的,使得意象身上的蕴涵的情感,学生无法体会到,而同时作品中的情和景也很难理解到。

(三)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总是浮在表面,无法深入其中,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主旨的把握和升华不是很够。

(四)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这一方面是由于古诗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这可能造成文意理解和情感感受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理解起来会存在困难。第二,名句理解困难。许多诗歌都有名句,而其中的名句,很多学生在很早就听说过,这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情切,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意境的感受。同时,在名句的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往往听起来是名句可是读起来却读不出来名句的味道。所以在情感的理解上,我们需要对名句作切实到位的品析,让学生品味到“名句”之“名”。

2011年8月

第四篇:诗歌赏析方法

诗歌赏析方法——诗歌复习系列二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

(二)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重点关注词语】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④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⑤.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⑥.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总体的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一)清新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二)明快

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1、简洁又表述为: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四.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第五篇:诗歌鉴赏方法

语文指导: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

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

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

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

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

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

《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

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冠华作文网)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

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

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下载诗歌阅读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阅读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方法小结

    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①抒情:(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

    朗诵诗歌的方法

    诗歌的朗诵方法 一、什么是朗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朗诵的作用 朗诵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

    三种方法讲诗歌5篇

    在设计《诗词曲五首》的教学时,我对五首诗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难点进行了思考。正如课文前的预习提示所言,这五首诗均为传统名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但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

    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

    诗歌鉴赏题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总结分析 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诗言志”、描写景物、抒发心中感情)......

    写诗歌的方法大全

    1、 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