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

时间:2019-05-14 21: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

第一篇: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

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

吕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是台州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从股份合作制企业逐步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创新与文化建设客观上孕育出了包含“诚信”在内,秉承台州本土文化精神,满足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又更为超越的道德秩序——诚信文化。为了加快台州诚信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台州”,本文从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看诚信文化的演进过程,探析当前台州诚信文化的缺失及原因,并立足台州经济社会实际,对诚信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一、台州诚信文化的演进过程

诚信是一切道德规范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诚信文化源自传统道德思想,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演变。诚信文化既是道德的一种法律体现,也是法律的一种文化自觉。我们在探究诚信文化的演进过程时,可以从传统道德的思想宝库中获得许多精彩的文化资源,更可以从现代经济发展中寻觅丰富的时代内涵。台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其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率先发轫与全面发展,更是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与发展模式。以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视角,诠释诚信文化的演进,研究诚信文 化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台州传统商贸发展孕育诚信文化因子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历史进程中,虽然传统文化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兴农抑商”和“重仕轻商”思想,一直制约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但即便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台州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依然源远而流长。早在五代十国时,台州开始出现商埠,新罗(朝鲜古国名)商人定居台州,建立坊市,激发了对外商贸与文化交流。到了南宋和明朝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台州的商贸文化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南宋,台州成为“辅郡”,农业、盐业、酿造业、纺织业、刻印业、水果业等持续发展。伴随台州具有浓郁区域色彩的商贸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和蕴育了悠久灿烂的商贸文化。

台州商贸文化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崇尚“仁、德、礼、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长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主导的统治地位,而封建商业作为这一社会经济形态中异军突起的新兴的非主流经济成分,在其产生和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通过迎合主流思想文化的需要而缓和主流农耕经济对自身的对抗和冲击,以求缓减来自社会与经济层面的排挤压力,从而确保商业经济在传统封建体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台州传统商贸业通过长期对主流儒家思想的借鉴和融合的实践,通过汲取台州本土深厚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具有鲜 明地域特色的商贸文化,并使之在时代的变迁中得以传承衔接。

伴随台州极具地域特色的商贸文化的形成过程,打着台州本土烙印的传统诚信思想应运而生。台州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道教南宗的创立地,还是南宋朱熹理学南湖学派的发源地,更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台州历史长河的滚滚浪滔中,儒、释、道三教相互浸润,相互吸收,孕育了山海灵气、台州式硬气与和合之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相随我国传统道德中“仁、德、礼、义”等儒家文化核心的思想本源,根植这种以“灵气”、“硬气”、“和气”为内核的地域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台州传统商贸文化的精髓也始终凸显出“诚信真善、义利并举”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台州商人一向崇尚的“诚信之德”、“真善为本”、“以德治商”等富含儒韵的商道思想,在他们的经商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以诚待人,以信待物”、“童叟无欺,信誉至上”、“以质取胜,货真价实”、“勤俭敬业,吃苦耐劳”等经商理念,这对维护当时极度缺乏制度支持的封建商业经营秩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商人之间相互实现各自经济利益的基础保障和台州传统商贸文化的核心思想。这种“诚信真善、义利并举”的思想,突破儒家“重农抑商”思想的桎梏,将经商以逐利为先的本质与儒学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经商济世”的商道思想,成为台州许多高境界商人的处世哲理,至今仍被许多台州商人所推崇。此外,在台州 传统商贸业中被普遍遵循的“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等经营思想,也是这种“和合”文化在台州传统商贸文化中的具体反映和文化延伸。

(二)股份合作制全面催生诚信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台州的股份合作经济源于农村“打硬股”,上世纪70年代,这种经济形式一露出头便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80年代初,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生产自主经营权增强,“打硬股”这种形式又应运而生。随着台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股份合作企业在台州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很快从工业领域,走向流通、文教卫、农业等领域。

股份合作经济从运行机制上讲就是一种契约经济,是在经济交易中事先缔约,然后通过缔约各方的践约行为来实现。在缔约与践约过程中,交易各方都受到契约条款的约束,因而都必须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台州股份合作经济产生初期,因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股份合作企业都是由个体商户通过契约关系合作发展而来,大家凑份子,合股做事,以低、小、散为主,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这一全新的企业制度的产生,基于儒家思想的传统诚信意识和价值规范已滞后于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诚信文化价值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集资合股办的企业,无合法“身份证”,性质不明、前途不清,呈自发自生状态,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当缔约的某一方不能履约时,缺乏相关法规的强制履约或惩处,所以,在股份合作经济产生初期,诚信作为一种道德秩序自然而然产生,并作为规范这种经济关系的精神力量和秩序保障发挥重要作用。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台州人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往往视家庭成员为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所以,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经济关系,成为当时大部分股份合作企业的首先模式。但是,股份合作经济毕竟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才是股份合作经济的必然要求,即便有着亲属关系的股东与股东之间仍然需要把诚信作为大家共同的心理认同,从道德层面相互约束,忠诚于契约,并贯穿股东合作的始终,存在亲属关系只是为了增强彼此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见,这种诚信伦理,既传承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而产生的传统诚信思想,又根植于“打硬股”、“拼硬股”等契约合作关系而产生的市场道德准则。

如果说,股份合作制主要是源于台州人民敢闯敢冒、奋力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精神,那么其持续快速发展,并成为台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优势,关键就是诚信发挥的巨大作用。总而言之,在台州传统商贸经济和计划经济向股份合作经济转变过程中,为适应股份合作经济对道德秩序的要求,客观上催生了一种既传承台州传统商贸文化诚信理 念,又具备现代诚信观基本特性的诚信文化,在现代诚信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发达的民营经济铸就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诚信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台州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台州经济的主体和发展优势所在,其创造了全市近95%的生产总值、75%以上的财政收入,吸纳了全市85%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了以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经济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中坚、以规范化的股份制经济为龙头的民营经济新格局,创造了台州模式的辉煌篇章。

从民营经济发展与社会关系重构角度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台州个体商户的地位已经确立,私营企业主还不能冒头,在全国各地还在犹疑不决的时候,台州各地则采用了戴“乡办集体”红帽子的做法进行全力推动。在个私企业注册登记、税收、贷款、用地等方面大胆突破,改革传统禁锢,为个私经济发展主动“松绑放权”,放手发展,放宽政策,放出了一片新天地。到上世纪90年代台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而成为台州经济改革的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台州经济社会进入现代化转型期,在过去的短缺经济下,台州民营经济凭借机制先发优势,赢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区域竞争的加剧,这种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迫切需要从主要依靠先发性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转变。表现在企业制度方面,大量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股份制转化,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演进。在经济关系方面,以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经济关系逐渐向以业缘、契约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关系转变。

伴随着台州社会经济关系的转型,社会结构、伦理关系和价值观念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诚信价值发挥作用的土壤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背景,那种靠伦理教育和道德培养而形成的传统社会诚信体系在当代社会已很难维系下去了。极富首创精神的台州人顺应现代民营经济对道德秩序的基本要求,秉承台州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台州人身上具有的“硬气”、“灵性”、“包容”和“诚信”的性格特征,客观上铸就了内涵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产物,特别是利益关系的产物。一定的经济制度和关系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诚信道德规范,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台州的民营经济是信用经济,它的一切交易工具、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无不是信用的体现。客观存在的信用经济关系自然要求以“诚信”作为宗旨,来构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台州的民营经济在长期的发展中,以其自身内在价值尺度和外在价值评价共同构成了其特有的道德维度诚信,并以此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伦理理念和准则。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已逐步形成了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成为出资者、经营者和生 产者高效合作的纽带。从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史看,竞争越是激烈,制度越是完善,越是在制度上和道义上要求人们守信。台州民间金融发达,并有序运作,就是这种诚信文化的最好体现,其秉承的朴素诚信观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台州3家民营商业银行,台州银行、泰隆、民泰等运作得如此完美,靠的就是这种诚信。

台州民营经济所要求的诚信,内涵十分丰富,已经大大超过了个人修身养性的范围。虽然个人人品的诚信已包含在台州传统文化观念中,并已凝固为台州人的性格特征,然而民营经济要求的道德上的“诚信”并不简单是对个人人品的要求,而是指当事人或交易主体能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并有能力承担义务。诚信的中心不是个人人品,而是履行义务,并有能力履行义务。具体而言,台州民营经济所要求的现代诚信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精湛的技术和技能,优质的服务;在体现台州区域特性上,表现在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义利兼顾、诚信为先”为特征的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价值标准和企业文化。

二、台州诚信文化的现状分析

从台州诚信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到,台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诚信文化的发展,诚信文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台州的诚信文化如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经济、社会、政府等层面都存在种种缺失现象,“见利忘信”现象频发。如会头的逃会,企业 的制假售假、政府的有令不行等。诚信文化的缺失已给台州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一)传统诚信文化不适应市场经济

台州诚信文化虽然已具备现代诚信的一些特性,但从其文化根源和表现形式来看,其本质仍是传统诚信文化。传统诚信文化植根于儒家文化,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上的人格信任、亲缘信任。这种诚信文化局限在熟人社会的狭小范围和地域之间,根据亲疏远近的关系,只对自己圈子内的亲朋好友讲诚信,对所谓圈子外的陌生人则要有所保留。传统诚信文化极大地推动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如股份合作制最初就是从亲朋好友的合伙投资开始的,台州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大量的中小企业为台州大型企业做配套产品等。随着社会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臵(包括人、财、物、信息的流动)已打破了族群、职业、地域的限制。人们交际的范围,不再是原来的熟人群体,而是整个社会上互不认识的陌生人,经济活动的范围不再是原来狭小的区域市场而是整个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传统诚信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在市场经济面前逐渐消解,传统诚信文化也随着不断弱化;而同时,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诚信文化又尚未建立,这导致了诚信文化的“真空”。具体到台州来讲,民营企业仅靠内部亲缘、血缘、地缘凝聚的信任,已无法发展,企业要 进一步发展,必须超越家族性的血缘关系、地域性的亲情关系的桎梏,走向外部的广阔天地。但令民营企业困惑的是,外部天地的诚信体系又没有完全形成,台州民营经济处于退不得、进不了的两难境地。近几年来,台州商会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商会是熟人社会的延伸,台州民营经济通过各地的商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解困,这是一种对诚信文化“真空”的无奈抵抗和生存“抱团”。

(二)市场经济功利思想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一种资源配臵方式。它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性;不仅解放了人性好的方面,如倡导自由竞争、主张自由平等,也解放了人性恶的方面,如过分追求利益,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在这种利益至上的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强调自身修养、重义轻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巨大冲击,各种失信行为层出不穷。这在台州也不例外,以台州民营企业为例,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种种失信行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缺少对消费者的诚信,如假冒仿劣,价格欺诈;缺少对员工的诚信,如拖欠员工工资,不签劳动合同;缺少对客户的诚信,如逃废供应商、银行等客户的债务;财务资料作假,偷税漏税等。

(三)法制不完善,对失信者打击不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对失信违约者,必予以重罚,使失信者无利可图,无立足之地。而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对失信违约行为的惩处,往往失之以宽厚,这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劣币驱逐良币,失信行为在社会上蔓延。法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比如对契约双方权益的保护不够,守信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二是执法上软弱无力。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拖欠赖账等失信行为,执法部门往往被动执法,问题严重了,舆论关注了,才去执法,这种执法方法挂一漏万,很多失信者不但逃过打击,而且活的逍遥自在;既使对失信行为打击处罚了,力度也不够大,无严厉地处罚措施,失信成本远低于失信所得。这不仅是台州,也是当前全国的普遍状况。

(四)诚信教育缺失,诚实守信没有真正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纵观这些年来台州、浙江乃至全国的诚信教育,大家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往往说得多,做得少。诚信教育没有形成社会合力,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一是教育主体失衡。目前的诚信教育,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社会层面的诚信教育很少。已有的社会诚信教育也多是工商、质监、物价等政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的零星的诚信教育。我们人口中除部分学生外,大部分是社会人,学生最终也将走向社会,由于社会诚信教育的缺失,导致诚信教育缺乏广泛性、连续性。二是教育内容单薄。我们的诚信教育仍停留在道德教育层面上,道德教育多,规则教育少,诚实教育多,信用教育少。诚信教 育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政府信用等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教育内容的单薄还表现在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失去社会现实支撑的诚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三是教育方式单一。目前的诚信教育重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轻日常生活中守信行为的养成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受教育者理论知识或许都知道,但无法落实在行动上。

三、台州诚信文化建设的思考

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诚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诚信度的高低已经成为所有市场主体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台州要想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突破民营企业的转型瓶颈,实现民营经济的再次飞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培育诚信文化,建设“信用台州”。我们认为,在台州建设诚信文化必须立足于台州的经济社会现实,立足于民营经济这一突出特征,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整合传统诚信文化教育资源,借鉴西方现代诚信文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打牢诚信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人文基础、现实基础、制度基础,匡正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失信行为,促进社会诚信理念、行为和制度的真正形成与全面巩固。

(一)强化诚信台州理念,确立诚信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

去年8月,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到台州考察调 研时指出,在台州这样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大力宣传与倡导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台州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每个健全的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形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生活中,通过教育、熏陶,使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接受,从而形成大体一致的思想信仰、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这种定型的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塑造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微观角度说,价值观念是人心中的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发挥着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构成个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直接指导人们人生活动,成为人们活动的目标定向和判断事物的取舍标准。当前社会转型决定了社会价值观念正处在古今、中西的时空交汇点上,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形成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的多元价值冲突状态。社会价值观念作为人们行为选择的内在标准,其自身的紊乱和冲突使许多人产生标准选择的困难,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由此而导致行为选择时的困惑和茫然。可以说,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坑蒙拐骗、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非诚信行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因,但最根本是价值观的扭曲,由此导致的功利思想涌动、拜金主义盛行。人们行为往往以金钱为标准,以金钱来衡量,以金钱为追求,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不择手段。因此,要从根源上消除社会失信问题,就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让工商业经营者及社会公众明白社会 主义主导价值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受到社会鼓励的,什么是受到社会约束的,从而廓清是非、美丑、荣辱观念。

(二)弘扬诚信台州传统,夯实诚信文化建设的人文基础

道德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先哲的话充分阐明了道德对于社会良性运行所起到的保驾护航作用。诚信是的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建设诚信文化需要打牢社会主义道德的根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深受世人赞扬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诚信”精神。这种“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诚信精神,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信奉几千年的人生哲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美德,对于培养人们的诚信意识,建立一个诚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社会道德根基,要继承传统诚信文化精华,这样才能夯实诚信文化建设的人文基础。

(三)培植诚信台州土壤,铸筑诚信文化建设的现实基 础

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生力军。民营企业主多是“泥腿子上田”,现代经济素养先天不足,诚信意识多来源传统教化,诚信管理技能欠缺,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基本没有诚信管理组织、制度和相应的管理系统。民营中小企业资本实力有限,抵御经济风险能力脆弱,在市场经济的风潮中客观存在履约能力低下问题。同时,由于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弱,履约能力较低,在现有的金融企业亲睐实力强的大企业的经营模式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能够取得信贷的机会少,即使能够取得信贷规模也会较小。这进一步降低了民营中小企业守信的能力。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庭式企业,秉承着家族主义,对家族之外更有经营能力人排斥,不仅损失了经济效率,阻碍企业自身积累式的发展壮大,也阻碍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不利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建设诚信文化,对民营企业不能只停留在传播诚信知识,培育观念,而要针对性的指导他们掌握诚信管理能力,建立诚信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缺乏守信能力,实现对外部股东和顾客诚信,对内部员工守信。当前,融资难已经成为遏制台州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之一,必须加大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环境,改善优质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增强他们抵御经济风险能力,提高中小企业守信的能力。指导民营中小企业主提高 现代经营水平,改善现代信任治理机制,吸收更有经营能力的人进入民营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购并、联合,增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构建诚信台州体系,完善诚信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诚信文化既是道德文化,也是制度文化。而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是双重诚信机制,一是传统的伦常式诚信机制。一种是以契约制度为支撑的诚信机制。伦常式的诚信机制作用的范围是“熟人社会”,建立在亲人、熟人、朋友信任基础上的,是“在排除商业功利关系的宗法血缘人伦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建立在血缘亲情、朋友情义、社会人情道德精神。这种诚信机制的优点是经济、快捷、可靠,正如费孝通所言“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于一切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但劣势也是明显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大,信任关系远远超出“熟人社会”,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给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以契约制度为支撑的诚信机制以一种体系化、制度化和刚性的制度信任,以确保人们的预期。有了这种预期,人们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以给不相关的陌生人提供互相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基础,从而可以大规模地扩大信任半径。因此,在“熟人社会”继续发挥信任机制作用的同时,要实现传统诚信的升华,拓展传统诚信界限,把传统诚信中的熟人圈拓展 到整个社会,把个体的诚信美德拓展为社会美德,把市场主体行为的功利性合法化、正当化、明确化,使人们在合法劳动的前提下,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增强契约精神,发挥契约强制性作用,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作者系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24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绣惠作为章丘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在落实各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绣惠镇关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奖励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拿出专项资金对纳税10强民营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参观,积极鼓励的民营企业新上项目,启发引导他们在相互对比中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派出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做好党建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

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为目标,不断加大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发挥桃花山工业园紧邻省道244线和济青路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一区三组团”的辐射,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对桃花山路、金山西路和金山路进行硬化,拉开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同时,完善了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桃花山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3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惠学特耐有限公司、沃泰铝土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锻打铸造和耐火材料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全镇特色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对绣江路沿线机电设备、钢铁、五金、闲置设备四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档次和水平,合理划分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分区,切实发挥市场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市场经营业户达到11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交易范围已涉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功能逐步呈现由地方性向区域性发展的趋势。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通过市场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机加工加工业户达到140余户,每年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硬化了中心大街、S244线、明绣路、锦川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修建了绣江河三桥,启动了文化路建设,形成了城区“三横五纵”的交通大框架。大力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000余株,新铺地面砖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6盏,修建排水沟7200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女郎山休闲广场、组团式林区建设和绣江河东关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城镇特色初步显现。同时,组织实施了太西路商业安置一条街、明绣路综合开发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家,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升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办事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村级星级管理,年初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重点扶

持了东方石化、惠学特耐、顺熙机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跟进。2006年,全镇税收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家,其中过100万元的5家。

3、招商选资促动。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专业招商、落实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招商选资,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4家通过了民营企业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7年6月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

【政策导向】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七大报告》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概念解析】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新闻回放】

富二代:民营企业接班人该谁培训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已接近退休,够给自己的孩子去继承,课程。09年8月,江苏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全省实施划”的意见》,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江苏省培养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和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府帮忙培训下一代。不光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也成为事关平等与社会公平的大问题。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会议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民营企业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主题。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从推动自主创新、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审视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努力在转型升级中再立新功。近七成民营企业认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难以从银行贷款,认为“非常难”多数年份“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超过“正常”的比重。金融危机影响的初期,由于市场急剧萎缩,资金链突然收缩,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加剧。新闻出版“一号文件”2010年1见》,这被称为新闻出版业的进入新闻出版产业,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将企业做大和做强,一时间,在培训

“难以从银行贷款”资金紧张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历史上看,:让民营资本走上前台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2010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印刷、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

他们迫切希望将自己打拼的家族企业能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对象包括大11月广东省顺德市的民营企业家呼吁政上,政府该不该出面,坚持科学发展、2009年11其中29.1“有难度”

。《意见》鼓励、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纷纷让其参加各种培训该不该动用财政资金,1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6%认为发行等新闻出版产业的有关

积极支持民间资

30日在杭举行。67%,17.3%“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富二代”月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认真把握国月14“比较难”。月年“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

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大约有10万家民营书商,已占据了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政策的限制,他们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行和零售环节,在上游的出版环节很少涉足。《意见》首次让民营资本同国有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民营企业财富论坛:非常有意义的观点集会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2010年会暨“民营企业财富论坛”在北京召开,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前途及未来的变革与挑战。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至今,极大丰富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解决了城镇75%以上人口的就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国GDP总量的65%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和新的增长点。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的历练。“民营经济财富论坛”

高效之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寻找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观点集会。

863落户民营企业

2009年03

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该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主持

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解读】

角度一:发展民营经济的本质意义在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多元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只有微观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才有真正意义的市场自由竞争;

能使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实际上,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最为本质的意义在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经济体制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壮大的民营经济,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

角度二: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业处在市场之中,方式重新配置;

是企业破产的后果,发展壮大,市场的这种资源配置功能也逐步辐射和扩散,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角度三:新生代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是指从

一,它形成于我国经济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时期,与创造而发展;

念及管理方式上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主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第五,它在技术及体制创新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其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征,营经济的特点可以看出,企业载体,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角度四: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方面,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

政府插手的经济实体,23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这样促使人们按照市场的指引去配置和再配置资源。新生代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们大都是顺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而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使市场经济保持活力与效率,才即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一方面,利润动机刺激企业将资本按照更有利可图的90年代初开始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第第四,它的创业者把创办企业当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自因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民营经济概念。20民营企业家还普遍缺乏全球化竞争探寻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健康、(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标志着因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这是因为民营企前面是赚取利润的前景,后面而随着民营经济的从而逐步确立了市场在整个社会资由上述新生代民是发展新经济的需要有灵活有效的市场退出探讨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月专项实施会议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研究院举行,计划项目的民营企业。项目的开展将推动和改善我国种猪长也就等于选择了混合经济,市场在其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能感受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破产机制迫使企业谨慎对待风险。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开发第二,它的创业者大都具有极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第三,它在经营理年期间诞生的新企业,民营企业是最不愿

或者转换机制来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进退自如。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和政府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所以,民营经济将是促进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控制型转向服务型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角度五:民营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用工机制和经营方式灵活,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适合社会就业多样性需求等特点,可以吸纳社会劳动力中人数最多的就业群体,已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等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调节器”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角度六:国有企业改革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自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战略机遇,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加速第一是它自己本身实行股份制改造,最重要的一点,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之后,特别从一些资源垄断性行业退出之后就给民营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过去不让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在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企业从一些行业中退出,民营企业进入之后,自己的利润生长点会更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客观条件。

角度七: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民营企业的社会捐赠是相当多的。捐赠是重要的,但只是一部分,有很多并不是以捐赠的名义出现,看起来是经营,但这个经营实际上是把民营经济在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凸显出来。比如,一些农村产品没有销路,或者不知道应该生产什么产品才符合市场的需要。很多地方的民营企业在从事城乡的交流、城乡的互动,由此把贫困农村地区给带动起来,它并不是捐赠,但同样是在脱贫、扶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角度八: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国营企业的优势主要是决策过程比较短,反应灵活,机制比较灵活。国有企业所有的决策都要经过一段冗长的讨论、申报、审批过程,它的反应比较慢。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比较差。和国企比的劣势是,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较少。

角度九:国际贸易争端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障碍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贸易进一步扩大,部分产品出口额所占世界份额不断增加,但同时入世五年也是贸易摩擦多发的五年。尤其,民营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压力,为保护国内企业,许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的“蛋糕”缩小,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愈演愈烈。大多数国家纷纷采取加大贸易补贴、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导致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案频繁出现,给我国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面对汹涌的贸易摩擦浪潮,许多民营企业不敢扩大生产,不敢进军国际市场,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问题汇总】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是无法进行技术创新与人才引进的。而当前,融资难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大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也极度缺乏,而融资渠道窄,获得信贷支持少。

第二,民营企业层级低,缺乏科技创新。缺乏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技术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分工日益专业化,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依赖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持,技术创新体系

是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早期是有优势的,但是家族企业发展的晚期如果再不改变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缺乏有效监督、反馈和制约,管理不正规;眼见狭隘,决策独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人才的引进,对外来人员不重用。

第四,企业主素质不高,自身不具备懂得高级管理和核心技术素质,对外来人才又排斥或限制,因此民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民营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地位、环境、条件和实力在竞争中均处于弱势,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过高的人才流失率势必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解决对策】

一是改革现有金融体制,创新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调整民营企业贷款利率,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以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互相补充,出台担保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设立各类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出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问题;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鼓励民营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多种产权结构、大中小金融机构充分竞争发展的银行金融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制度等;加强企业、研究机构、院校之间的合作,降低妨碍有效的合作研究活动和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创新网络和整体化系统。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引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工艺;根据现有基础和优势,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树立企业品牌,自主开发营销渠道和网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改善治理结构,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主要是规范化问题,对企业进行正规化管理。要摆脱以家族为核心的产权安排,通过吸收新的资金、技术、管理资源来改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标准的财务制度,职责分明的工作制度,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合法的劳动用工制度等,吸收优秀人才参与民营企业的管理与决策。

四是重视引进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企业应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重视和加强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通过职工培训、继续教育、在岗培训等等种种手段,提高员工素质;建立适应民营经济人才状况的激励机制,根据企业产权结构及行业特征的不同,合理设计人才的绩效考核、薪酬标准、利润分享计划,吸引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主还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培育民营企业家精神,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凝聚力。

五是完善预警机制,转变生产模式,缓解贸易摩擦

政府完善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应诉;协调各方力量,做好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对国内进行产业调整,并建立出口协调机制。面对争端,民营企业除了要积极应对外,关键是应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开发与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避免贸易壁垒。六是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民营企业应利用自身财力和商贸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投资金融、物流等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实现“高起点上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顺势应时、加速转型。没有切实有效的转型,经济就没有宏观调控下新一轮既快又好的健康发展。同样,没有切实有效的转型,也就没有

民营经济新一轮的飞跃和可持续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诚信机制,还要彼此学习,相互合作,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更具活力和希望。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纵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历尽曲折,真可谓好事多磨,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自主探求富国强民之路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和热情才获得的一个硕果,这也是一个国家不断放权于民,不断鼓励人民奋勇争先的执政过程。

从当年的温州“八大王”被逮捕入狱,到现在的国家鼓励政策,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和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这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不断求索的精神,也离不开国家一次次的开放政策,逐渐让国民经济的萌芽生长成为如今的参天大树。从对一位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的采访中,当他谈到,虽然现在国家放宽了对民间融资企业的行业限制,他的企业可以从地下搬到地上来做时,他却挺无摇摇头说自己累了,从他无奈的表情似乎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经历了怎样一番痛苦峥嵘的岁月。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我国民营经济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近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万亿元,从业人员达7100万人。在GDP贡献方面,民营经济2007年已占我国GDP比重达60%。在税收贡献方面,2000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根据新华社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国比重为37.23%;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数据,2007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53%;从全国各省区数据看,非公经济的税收占当地税收比重均达5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5%。另据统计,民营经济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

民营经济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非国有股份制五种经济类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性;有利于平衡经济形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具有优越于其他经济类型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来谈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民营经济是建立在广大群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基础之上的,它是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事业,因此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老百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实质上是体现了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必须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投入和广泛参与基础之上,需要动员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来实现。把民营经济发展好,支持好,实现好,就是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来,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二、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富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发展民营经济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广泛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目前,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其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就优于其他省市。2002年底,五个省市的私营企业数均超过20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近60%。“浙江现象”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浙江省的资源拥有量排全国倒数第三位,地处对台前线的地理位置使其过去并未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其经济基础远不及计划经济年代比较“受宠”的工业省市。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浙江省的GDP位居全国的第1

2位。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全省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其GDP连续数年居全国第四。在其社会投资总额中,民间投资占了2/3;民营经济的税收总量超过了国有经济,成为全省第一大税源;全省不仅基本上没有下岗失业人员,反而吸纳了数百万来自外省的劳动力。2003年,浙江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指标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因此;民营经济是富民、安民的重要支撑,发展民营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能够促进民间财富逐渐增长,实现藏富于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富裕起来,使得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三、民营经济是“创业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为广大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要实现富裕和谐,广大社会成员必须有实现富裕的来源和基础,这就是从业的基础。由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和全局性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的尖锐化,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盲目生育带来的恶果等等原因,导致城市中失业人口增多,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增多,遇到了大量入口需要就业的时代性难题。近年来失业人口的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动荡,社会中的某些不和谐现象也就油然而生。在这种时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近年来,全国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口达到1亿多,而国有经济的就业人口反而在减少。这表明发展民营经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时代性的就业难题,使得广大群众有产业可依托,有业务可做,有工作可干,有钱可挣,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居乐业与和谐稳定。

四、民营经济是“内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适合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具有效率高和生命力强的内生型经济,其经济性质是内源经济、自主经济、民本经济、民族经济,生产资料属于中华民族资本经济自己所有,不受外来资本控制,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民族性,不像外源经济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副作用和潜在风险较大。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公有制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由此,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上构建和谐局面,创设和谐氛围。

五、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性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利益分配明确的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特别是经营机制比较灵活,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出老百姓的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民营企业的发展,已从拾遗补阙到鼎足而立,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日益壮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已从家庭作坊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甚至高科技领域发展,所从事的行业由最初的小餐饮等服务类行业发展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科技、旅游等多业并举,经营区域已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优、机制活,依赖于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和优越性。民营经济实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有利于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完成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收入增长。

六、民营经济是“后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平衡经济形态同国有经济、公有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相比较,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民营经济还是后发经济,发展很不够。从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上来讲,这很不平衡,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和要求,这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现阶段看,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民营经济在不少领域还被“限进”,有些产业领域国家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投资经营,但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营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充分进入,尤其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呈现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而外资经济自进入国门的第一天起就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拥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民营经济无

法相比的。民营经济除了遇到上述歧视以外,还存在企业融资难度大,产权结构欠佳等问题。针对弱势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只有使民营经济壮大起来,才能使民营经济由弱变强,从而让各种所有制经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各种经济主体同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这是符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协调与平衡,社会和睦与和谐。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平衡基础,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用温州一位民营企业老板的话说:“听政府的,看美国的,做自己的。”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幻,这无疑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面对全球经济的动荡以及政治、环境等诸多的不稳定因素,民营经济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小到日常生活、物质民生,大到社会以及政治发展等各个方面,民营经济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并且民营经济体有着更为敏感的触角去感触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全球经济的发展律动,民营经济体总是如航向标一样以身试水。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将是我国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急先锋,尤其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应该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我们相信,民营经济在新时期发展中必将获得越来越优越的环境,在担当新时期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任中,起到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呈现新的佳绩!

第五篇:民营经济发展与小城市建设

民营经济发展与小城市建设

(一)以行政级别划分城市未必好

小城镇、小城市的划分,乃至大中城市的划分,是一个模糊概念,相对性概念。仅仅以人口数量划分,未必准确。以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作为划分标准,把县以下作为城镇,更难以让人信服。深圳市的现代化程度我看超过了重庆,但重庆是中央直辖市,深圳市是副省级市。浙江省义乌市现在是县级市,在我看来它已经很象一个中等城市了。最近我还到了甘肃省平凉市,它是地级市,但与义乌市相比,现代化程度还较远。可它的文化内涵似乎更丰富一些。而我的老家山西省榆社县城,这些年来发展也不慢,搞了一些基础建设,但给我的感觉,它还更象一个集镇、小城镇。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什么都以行政级别来划分,这好不好?我觉得不好。现在我国已经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现代市场经济,而许多东西还保留了行政级别的划分,如副省级企业,地厅级企业,县处级企业,科级企业,甚至和尚、尼姑还有处级、科级之别,„„这种等级制概念,不仅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而且含有封建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概念,废除行政级别概念。是什么就说它是什么,不必都与行政级别挂钩。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走向市场和发展了民私营经济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飞速前进。路线对头了,思想对路了,一切工作都走向正路、顺路、大路。

在这些成就中,我以为最伟大的成就有二:一是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包括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放开价格,初步建立了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使市场在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有限资源方面发挥作用。以前有些经济学家回避市场经济概念而称为市场取向的改革,现在市场经济已成为标准用语了。我的看法,改革就是彻底否定计划经济,而实行市场经济,才取得了这许许多多的成绩。但我不赞成说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能说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理由是:大批国有企业的改革还不到位,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不能说已经建立起来。加上政府职能转换严重滞后,许多宏观管理的职能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操作;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发育也只是初步的,国有资产并没有上市交易,怎么能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呢?我们国家在宣传上喜欢吹,老说国企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效益如何如何的好,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多年的印象往往是不好时才说好。但市场经济的改革确实是成绩很大很大,并且这种改革已经不可逆转。我们国家在这二十多年取得许多成绩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市场经济的改革。采取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我们才能参加世界经济的大分工,一体化进程。

二是重新出现并发展起来一大批非国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上彻底改变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混合经济成了新的经济特色。改革开放前我国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那时的公有制,不是统包统配的国有制,便是“二国营”式的集体所有制。按照传统观点,这种公有制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但坚持的结果怎样呢?不但满足不了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斯大林的观点,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而且最终把国民经济引向崩溃的边缘(这是“文革”结束时的一个评价)。所以,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一面对原来的公有制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改革的漫长探索,这种改革直

到现在尚未到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又在公有制的身旁和缝隙中发展起来了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主要是“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包括发展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都是民间投资来办的结果。所以有时我也把非国有、国营的经济统称为民营经济。这方面的改革是最有成效的。到现在为止,它们已经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活力源。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了民、私营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主要依靠国有制和老集体经济的增长,后者实际上处于萎缩状态。正因为非国有经济出身不好,但实际表现良好,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才有了十五大报告的这两句话:“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句话是以往党的文件中从来没有讲过的,所以是一个突破。但这种突破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实际表现争取来的。有了这个实践,我才敢说,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应当是公有、私有并存。我们绝对不能再搞单一的公有制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当把公有、私有都包括进来。9月4日《参考消息》译载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的一篇文章《混合经济是二十世纪最宝贵遗产》。他说,十九世纪发现了资本主义,二十世纪美国、西欧和某些亚洲国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主要依靠混合经济的多种模式。我看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长,也要依靠“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了。多种所有制又联合、又竞争,共同发展,岂不就是混合经济吗?所以,我认为民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最伟大成就之一。

不仅如此。市场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其实是互为条件、互相依托的同一经济的两个方面。市场经济必须以产权主权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为依据,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为条件。没有市场,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建立不起来。前面说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不可逆转,同样,中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不可以阻挡。历史将证明,中国绝对不能再搞什么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了。它们都要沿着同一的道路发展下去,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由单个发展到混合发展。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特别是非国有制经济,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三)小城镇、小城市建设,应以发展民私营经济为依托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杜润生同志指出,“我国是一个缺乏城市的国家,百分之三十的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程度不相适应,会引起诸多问题,绝不可轻视。”还有的学者说: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我很同意这些看法。

中国要改变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必须把农村大量的富余人口转移出来,办非农产业,建设城市,才能走向现代化。所以,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特别是建设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课题,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它涉及到上亿人、几亿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涉及到人口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等等的调整,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来源和筹措,更涉及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等等。从根本上说,它还涉及到农业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多大支撑力的问题。并不是想发展建设城市就能发展建设起来的。

我以为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民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为条件、为依托。这是二十多年来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民私营经济,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等。它们全是利用民间投资办的,是以民为主体的企业,老百姓的企业,非国有国营企业。在我国情况下,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来办企业,建设城市,是不现实的。今后大城市、特大城市也许还主要直接依靠国家投资来建设,但也要吸引民间投资。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只能主要依靠民间投资,用老百姓的钱,办企业,办文化教育事业,办第三产业,建设城市。城市不仅仅是人口的集聚地,而主要应当是大批企业的集聚地。如果说,企业是一个个现实的生产力的点,那么,城市则是生产力的群。有了众多的企业,才可以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企业之间的配套生产,公共设施的协作共用。城市也好,城镇也罢,有了众多的非农产业,才能把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动起来,才能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才能有整个居民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是大中型企业为主导,但也要办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否则,就业便成问题;而小城市、小城镇,必须和必然是中小型企业为主,民私营经济为主。

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这种实例。

比如温州市,大家知道,温州这二十多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主要是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那里国有、集体企业比重很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民生活便大为改善,城市面貌也大为改观。八十年代末我到温州考察,感觉它还是一个破旧的老城,街道上大点的汽车都走不开。而十年后去看,完全变样了,高楼大厦起来了,街道、设施也象个大中城市了。飞机、火车也通了。飞机场、高速公路据说都是民间投资办的。这是一个老城市改造为新城市的实例。它依靠什么?完全依靠的是民私营经济的大发展。民私营经济成了城市发展的实际内容和有力支撑。

温州市的南面还有一个龙港市,完全是依靠农民投资办起来的。它是一个新城市,生产型城市,它的主体同样是民私营经济。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只是做了组织工作、规划工作,制定政策,加以引导。

至于象台州市、义乌市,同样是依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义乌市是依靠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进城;城市的扩大,把周围的专业村、专业镇包括进来,变成了城市的组成部分,而向现代化城市前进的。同样是一年一变样,几年大变样。这次我到义乌开会,感到它同几年前大不一样了。还说它是县级市,我看比北方一些中等城市都漂亮,都先进。而义乌市一些民营企业,也完成了二次创业,达到现代企业水平了。

所以,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同发展民私营经济结合起来。小城镇建设,要以乡镇企业的集聚为前提。乡镇企业以及整个民私营企业,太分散了不行。集聚了,才能有规模效益,才能有其他企事业的发展。现在一些地方建立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开发区等,则是引导企业集聚的好办法。

(四)建设现代化城市要坚持高标准

两年前广东提出要加快率先实现或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这次来浙江,才知道浙江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或战略。义乌市则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商贸名城”。我听了很受鼓舞。直观的感觉,这些地方确实已经相当的现代化了。高楼大厦,电灯电话,宾馆饭店,电器电

脑,车水马龙,商业服务,从表面看都很象那么回事了。我们住的“银都酒店”,据说是四星级,也很漂亮、舒适。但仔细观察,又感到粗糙一点,土一点,层次低一点。

去年,我从报纸上看到,我们社科院有位学者,在广东发表意见,提出中国的现代化要有自己的特色,标准可以低一点,不必照搬国外的模式。我坚决不赞成这个意见。难道中国特色就是低标准吗?如果是低标准,人家承认你吗?

我早在二十年前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概念,并且是动态性概念。要达到公认的标准,人家才能承认。不要把中国特色同高标准对立起来。在建设四个现代化过程中,是要有中国特色,也必然会有特色。大有大的特色,小也有小的特色。每个地方,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就是特色,商贸名城也是特色。很多城市,就是靠特色出名的。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自己与其它地方不同之点。所以,强调特色是对的,要时时事事注意保持、发扬和提高自己的特色。但建设现代化城市,绝不能降低现代化的标准。

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我还想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现代化城市还要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有旅游景点,历史遗产,文化、教育、科学设施,特别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管理人才。使居民不仅要有生产、工作的场所,还要有生活、休闲、娱乐场所,而且处处能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我这些年每次到绍兴市,都觉得它文化内涵丰富,可看的东西太多,能学到东西。深圳市这些年来的建设,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污染较轻,空气清爽,才能吸引国内外的许多旅游者去旅游,甚至去居住,休闲,而不仅仅是看你的“现代化”。因此,我还主张把文化科学设施等等列入现代化内涵之中。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要高,内容要丰富多彩。

(五)不妨引进“城市形象”的概念

自从邓小平同志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以及“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等论述之后,我国已经有学者建立了一个新学科——《地区形象学》,对地区形象的理论,地区形象的设计和建设,发表了创见性的主张。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建立城市形象学、企业形象学等等,研究这些主体的形象和建设。有了地区形象、城市形象、企业形象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会有形象建设的内容的思考和战略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象问题。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也有内涵的深刻内容,内在的形象。问题是什么样的形象是好的形象,什么样的形象是不好的形象。形象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呢,还是有意识、有目标地树立和创造。

我以为在没有“城市形象”概念之前,城市形象的形成是自发的,或基本上是自发的;有了“城市形象”概念之后,“城市形象”的建设,就可以由自发性进入自觉性,包括自觉地改变形象,提高形象,造就形象。

“城市形象”概念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的规划布局,街道、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屋的建造和风格,包括交通、绿化、景点、公园,包括企业的分布与质量,特别是建立和发展一些什么类型的企业,而且还包括学校,科研单位,包括历史遗产的发掘,文化景观,城市管理,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文明礼貌,风俗习惯,等等。所以,“城市形象”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外在的,也包括内在的,既包括经济、政治,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既包括精神风貌,也包括道德水平。

我是1949年3月当北京(当时称北平)和平解放后进城的。五十多年来我始终觉得北京确实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学校林立,人才荟萃,历史遗产、文化景点丰富多彩,是任何城市比不上的。但我对北京的城市建设,一方面感觉到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又感觉到把一个古老、和谐、优美、完整风格的古都支离破碎了,实在可惜。如果当时有了“城市形象”建设的概念,有了文化遗产的考虑,也许会接受梁思成先生的建议。现在,许多地方已经看不出它与其它城市有什么区别了。至于城市卫生状况、空气质量、文明礼貌也不如前了。同群众接触最多的售票员、商店服务员普遍看不起外地人,对待乡下人的语言、面孔(很少有笑脸)、风貌,着实印象不好(上海是看不起北方人)。治安状况也不敢恭维。我把这些都归入“城市形象”的概念之中。不能不引起重视。但有些事情已经晚了。

具体建议,我主张把“城市形象”概念引进城市建设之中,作为城市的目标、战略和发展内容来思考和论证,使之具体化并力求现实。特别是要突出特色,突出景观,突出形象的建设。不仅小城镇、小城市要这样做,大城市、特大城市更要这样做。

下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与诚信文化的演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11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内蒙古** 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情况 内蒙古**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是以中蒙成药、药材种植、生物原料药、保健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占地2......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根据市政府市长的有关要求,现将全市民营经济发......

    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镇雄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镇雄县民营经济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内蒙古** 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情况 内蒙古**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是以中蒙成药、药材种植、生物原料药、保健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占地24......

    2013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我市民营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加快,为我市经济保持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民营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

    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打造坚实平台构建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8月12日)近年来,**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富民强县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构建......

    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经验材料

    **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经验材料 **市经济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二日 **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辽北古城,隶属&&市,位于&&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侧。这个曾经在2001年还是辽宁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