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21: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

阳城县实验小学 张丽平

一、半年来,我区综合实践学科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在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虽只短短几年时间,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生变了——“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层面上得到体现

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实验教师的共同心声,并已成为现实。

学生为什么变得爱学习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教材内容具有生活性。新课程教材内容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2)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游戏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3)学习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实践证明,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2.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地提高了

两年来,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3)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

(4)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思考、质疑、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5)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变了——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

1.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教学目标包括:(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课堂教学活起来了(1)学生解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等,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2)教材开放了。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材可谓更开放,师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不受教材的限制开展活动。

(3)“过程”开放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4)“时空”开放了。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学生通过这部宏大而深邃的书,观察奥妙无穷的自然,体味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教师的观念变了

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1)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教师的学生意识加强了,包括:①学生本位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成为教师的重要教育理念。②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③学生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课程观变了。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使教师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观变了。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教师的角色变了

新课程凸显了教师角色的下列特征。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出现了这样的新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育随笔。教师之间经常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

(3)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作为课程的从属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上。实验教师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其次表现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教师们已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激活了师生经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尤其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

二、半年来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知不知’’、“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这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表面互动,实质是“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2.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一味给予表扬。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教师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3.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学生满堂看;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自己挑,这是典型的“自流式”,而非真正的自主。

4.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没体验、没反思,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5.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及价值都要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作为仲裁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而学生方面,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和听众,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二)解决现存问题,把教学改革深化下去,应着重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面向实际的理论研究,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

当前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要面向实际,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重点研究和探讨新课程中教学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时研究和探讨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教师存在的困惑和疑难。

2.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这是当前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全方位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际上一种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课程改革既依托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舞台,甚至可以说,课程改革是一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好的“师范大学”。没有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难以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全面规划,分类推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树立“教师第一”、“培训是最大福利”的理念。要把教师培训与学生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学校建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组织和培训的机构,建立基于校本研究的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制度。其次,要解放教师。杜绝形式主义,切实减轻教师低效、无效的劳动负担,让教师把主要时间、精力用在业务的学习和研究上;杜绝考分评比,给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精神氛围,让教师充分地发挥和施展自己的个性才华。另外,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来制定考评内容和标准;要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教师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永宁县玉泉营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永宁县玉泉营小学 胡雪晴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研讨交流、焦点问题分析、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设基本情况:

1、合理开设课程。

我校一直按照上级教研室的要求,严格落实课程标准,从一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校现有专兼职任课教师11人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其余9人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下。

2、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我校一直积极贯彻“开齐开足各课程,努力上好各课程”的教学理念。我校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教研组,明确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职责:校长统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规划等各阶段工作,决策各项事宜,协调各部门关系和制定整体评价方针政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开发、教师培训,监督并指导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处组织和落实活动的课程设置,活动计划的制定、评价监督活动的开展等;少先队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外出考察的协调,开发校内活动资源。正是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

3、重视校本培训,有明晰的教育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所以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拟定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各地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的弄懂,所以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校一直把教师的培训放在第一位,在培训过程中,使每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校、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落实在操作层面的过程,是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明确理念的同时,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卓有成效。培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全员式的培训。二是由骨干教师执教的观摩课。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四是利用学校图书室订购的大量综合实践书籍资料及学校的网络资源,为兼职教师自主学习提供理论引领的保障。以点带面,从而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认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深入人心。

4、进一步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以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评价为主,重参与、重过程,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全面,因此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以此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反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主要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指导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师、学校领导小组总评的方法评价。

在教师评价方面,我校制订了“玉泉营小学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教师业务考核是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客观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我校根据本校情况制订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办法采用等级评价制,从备课、校级观摩课、论文、实践活动方案等几个方面对任课教师一学期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其中校级观摩课是考核重点,总体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如何让学生一接触到它便喜欢上它呢?除了综合实践课本身的吸引力外,还必须通过教师的激励评价来强化学生对它的深入认识。所以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过程性活动评价表,有自己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等,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的目标力求多元化,评价的手段力求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建立健全开放型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

5、活动内容全面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应包括四个方面,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学生走出了校园,走向社区开展了主题体验活动。其实综合实践活动可与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等有机结合,除了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单独开设课程外,其他三项内容都要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去。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也进行了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自编了《经典诵读》课本,《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等,这些素材配合不同年级,根据实际状况自选使用。我们也反对只停留在教课本内容的层次上,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不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使活动效果不理想。我校不同的班级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要求,自主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参观酒厂车间,与工人交谈,体会工人劳动的辛苦;中高年级参加每年一次的校外实践活动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1)教师认识不足:

一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理解,无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等,从而造成潜在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师能力及精力不足,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此课程的较多,或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这个学科活动性强,如果教师能力及精力不足的话,很难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好相关活动。

(2)日常教学不够扎实:

由于缺少受过专业培训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个别教师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缩小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进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能。

(3)活动内容不够全面:

教师不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参与本课程的学习,学习形式单一。例如个别教师只停留在教课本内容的层次上,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体现本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使活动效果不是很理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候需要走出校门,可是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班级出于安全的考虑,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就减弱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三、对今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

1、适当增加一些教师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学习中树立课程意识,提高认识,真正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意义。

2、适当拓展活动内容,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引入该课程,研究性学习每学期每年级至少研究一个专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劳动技术教育可与学校的劳动教育、社区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系列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积累;

3、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讲评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体会交流。在交流展示活动成果时,可采用小品、辩论、小组展示、论文、录像、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

4、要进一步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评价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5、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推进扎实,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隆德县职业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人:

张爱民

单位:

宁夏隆德县职业中学特色引领

加快学校发展

——隆德县职业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隆德县职业中学 张爱民

一、本课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二、课题调查研究的内容: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情况;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最有成效的部分;

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困惑的部分。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

四、调查对象:隆德县职业中学

五、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服务“三农”。学校逐步形成了特色引领,联合办学,长短并举,产教结合的具有山区农村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学校占地203亩,总建筑面积39787㎡。学校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业教师42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44%。学校围绕市场需求和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开设了艺术教育、中药种植、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等10余个专业。并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固原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重点职业高中”; 200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0多次获得国家和区市县级表彰奖励。

二、主要工作

(一)挖掘文化潜力,凸显特色引领

2009年8月,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着眼隆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资源,成立六盘山文化艺术职业技术学校。为加强师资力量,县教体局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招聘18名艺术专业水平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聘请8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方面造诣颇深的传承艺人作为客座教授,指导教学实践。学校共招收初高中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旅游礼仪等艺术专业学生500余名,开设剪纸、书法、刺绣、泥塑、砖雕、书画装裱等隆德民间传统艺术校本课程。并面向全县剪纸、书法、刺绣、泥塑、砖雕、书画装裱爱好者举办短期培训班,培养文化艺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做 出积极贡献。学校始终把办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产业调整的战略方针,立足六盘山区冷凉气候道地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开设了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专业,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与吸引力。201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首批进入全国百所中等职业学校民族特色重点建设项目学校之一。

(二)立足现实,开展联合办学

近年来,尽管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一定的提高和加强,但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和就业条件相对还较为薄弱。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东西部联合办学的机遇,积极与福建、山东、江苏、天津等地学校开展多种模式的联合办学。自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福建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州交通职业中专学校、山东烟台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山东龙口第一职业中专学校、鲁中职业学院、天津市新闻出版学校、江苏省盐城生物技术学院、江苏淮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输送学生近2000人,向广东、福建、北京等地输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400多名。2010年,学校联合办学招生1021人,分别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盐城生物技术学院、福建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等学校开展合作。联合办学工作的开展,解决了当地就业机会少,就业不稳定的难题,为学生的就业畅通了门路,使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今后,学校将在巩固和提高联合办学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下大力气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

(三)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服务“三农” 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积极面向“三农”,开展各种短期技能培训,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素质高的技能型劳动者。

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先后举办电子电工、服装制作技术、汽车驾驶技术、计算机应用、饮食服务业、剪纸和刺绣等各类培训,共计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余人。培训人员除汽车驾驶培训人员自主择业外,其余人员分别在福建晋江友成服装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有限公司、福建利郎有限公司、福建福思南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文昌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晋江开关厂、福建晋江华侨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冠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蓝天广告公司、山东振华制线厂、广东东莞中建电讯集团等企业就业。

2005年,学校承担隆德县公务员电子政务人员培训,共培训2435人。2008年以来,学校还承担隆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农民工2591人。2010年,培训刺绣、剪纸专业人员各50名,食品加工和烹饪专业人员各70名。

(四)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创一流特色学校、建一流师资队伍、育一流新型人才”的校训和以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深厚校园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上新台阶。

一是完善制度,培育良好校风。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民主管理,实施校务公开,加强学生德 5 育教育和教学常规管理,培育淳正校风,教风和学风。

二是突出特色,打造校园文化精品。通过并办好每年一届的篮球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在建党、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举办演讲赛、拔河赛,书画赛和各种知识竞赛,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出一批校园文化精品,使校园文化活动深入人心,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我校进入全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行列奠定基础。

三是美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营造校园文化,一方面,美化校容校貌。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添置休闲排凳,维修宿舍供暖设施,转变学生食堂管理模式,实行承包经营,布置学校橱窗等措施,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关心他们的物质,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重视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有爱,互助的团队氛围,是师生感到校园文化的厚重和温暖。

(五)提高办学效益,办好校办产业

学校紧紧围绕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一骨干专业,于2004年成功创办了隆德县职业中学驾驶员培训学校,2006年,筹建成立了隆德县职业中学汽车维修中心,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经营性实习。

校办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学校紧紧围绕校办企业,加强专业教师与能共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融合、学业成绩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实训教学特色,在教学中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形成 “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为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发挥自身特点提供了条件。学校将围绕专业优势,创办校办产业,达到工学结合,以企养校的目的。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狠抓内部管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并对学校原有的部分管理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与修改,建立各种管理制度40余种。为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依据教代会通过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办法(试行)》,逐步从学校管理、组织机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在学校管理方面,职业中学坚持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管理机构方面,学校本着高效精简的原则,在中层机构管理机构设立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培训就业指导处和办公室五处室。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公开选拔制、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学校借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契机,不断完善校内激励机制,努力体现责、权、利相一致,坚持按劳分配、优质优酬,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9月,学校被中共隆德县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及“教学质量优异奖”;2010年8月被中共隆德县委、政府授予“成绩突出奖”。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落后。近两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按照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各类注册学生达到5000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的规模,学校现有设施设备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同时,由于设施设备老化和落后,直接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在参加全区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时,现有设备根本无法与参赛要求对接,只能借助兄弟学校的帮助完成学生的训练。

二是专业教师队伍急待加强。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仅42人,“双师型”教师24人。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这已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制约学校上台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亟待搭建更为广阔的学生就业平台。学生就业是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就业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只有畅通学校的出口,才能保障顺利的入口和过程。因此,学校期待建立更为广阔与稳定的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来保障学生的就业。

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将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和“厚德诚信、负重拼搏、崇文尚教、和谐奋进”的隆德精神为指引,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为推动隆德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隆德县职业中学

张爱民

二O一四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

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第五篇: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总之,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范文]

    中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课程目标 1. 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 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

    学科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科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滁州市第四中学教研室地理组 潘绍平2017年11月25日,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滁州第四中学工会、教研室、教务处、地理教研组、高一年级组师生近200......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让快乐和主动伴随学生的英语成长 ——浅谈英语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而英......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树叶拼贴画》 活动目的: 1、基于“魅力纸艺”课程文化建设需求,为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美育的氛围。 2、本次《树叶拼贴画......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终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身边的垃圾》 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教师李碧红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进行了实践活动,我们小组是在蓝天社区进行实践,主要是拾捡垃圾,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等一些活动。从这次活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例如:平......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范文3篇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逐年增加,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保证用......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1 **七中的李杏威写道:在路上,我边走边给他们介绍一些普通的农作物。其中最好笑的是一位同学指着水稻大叫“小麦,小麦!”引来同学们的一阵大笑。尔后,我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