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建立预习本。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四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二、认真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
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一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认真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独立作业习惯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平时应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告诉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他人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应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 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数字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就会使 “了”和“3”相混,“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千万不能让上行分母与下行分子相混,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哪一个数,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条件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五、课后读书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习惯,它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学习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认真听“讲”的习惯。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具体做法有很多,如,父母先示范读题方法,孩子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遇到不懂的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平时家长应让孩子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来以后,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而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孩子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提倡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也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八 里 台 第 四 小 学
李 军 2012年5月10日
第三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
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正如所说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一
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对于人生、事业、生活起着经常性、永久性的作用。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养成一种好习惯。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及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建立预习本。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复习是学习之母,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四年级儿童,复习则以当天教的内容为主,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尝试的记忆方法,把当天的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适当背一些要记的知识。每个周末再进行一周回顾。
二、认真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
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一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认真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会听、看、想、说的习惯
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促进孩子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孩子说的时候,要引导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如要训练孩子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图意,从书中的一幅图说出多种说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独立作业习惯
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学生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认真读题、审题,不认真去分析数量关系,对解题思路模棱两可,导致了题目稍有变形、引申或综合就错误百出。因此,平时应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告诉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他人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应帮助学生养成下列作业习惯。
1、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 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数字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就会使 “了”和“3”相混,“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千万不能让上行分母与下行分子相混,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看清运算符号,然后分析数据,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对于文字题,首先要弄清要求的是和、是积、是差还是商,然后确定各个加数、各个因数、被减数和减数、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哪一个数,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算式,确定是否需要括号,再列式并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对于应用题,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哪个条件或问题不理解,老师是如何分解的,从条件能得出什么,从问题能得出什么,条件和问题综合起来又能得出什么。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五、课后读书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习惯,它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循循善诱。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因素,根据内容,根据自己实际,逐步培养,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第四篇: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时如影随形、相伴相生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倘若不沿着业已形成的习惯去做,就会产生不愉快、不自如,甚至苦恼的情感反应。因此,人们常常把习惯称为人的“第二大性”。我们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效益更大。
从阅读教材开始
数学教材在叙述上往往兼顾科学性、通俗性、生动性和可读性,而且教材内容 有老师讲解、启发引导,因此,容易使我们通过阅读教材体会到怎样阅读其他参考书,进而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一般学生在阅读、预习数学课本内容时,往往会像阅读小说那样,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何处是关键词语,应该怎样剖析、深刻理解并掌握,往往不清楚,表面上好像弄清了的数学内容,其实还是马马虎虎、眉目不清,到老师讲课时,还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去学习。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应该有一个简要的思考提纲,使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去学,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学习“弧度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问题切入:①角的弧度制单位是怎样规定的?②角的大小与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有无关系?③弧度制与角度制怎样换算?这样,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就会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内容,并且根据定义与换算公式,得出相应的答案。
又如,学习子集,要抓住子集的定义“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叫B的子集”中的关键词“任何”、“都是”进行理解和记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自学,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认真分析,并努力给予透彻的解释,就能逐步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明确数学符号的作用和用法。一旦尝到自学的甜头,自然而然会产生自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只有多做题目,才会提高数学水平,才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则可读可不读,也没有什么可读之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些同学往往在未弄懂概念定义之际,就匆匆忙忙模仿例题的解题步骤去做习题,结果遇到与概念密切相关的判断题、选择题,就束于无策。他们的最大毛病就是对问题只图表面,不抓实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因此,要针对学习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深入理解。如“集合”的概念,要弄清“元素”和“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零”与“空集”有什么不同,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真正花精力搞清楚实质性的问题,这种努力所达到的效果,是题海战术所不能比拟的。在这样的自学过程中,使我们自身的学习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改变不求甚解的习惯
第五篇: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的特殊性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因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思维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的研究时象和特点,体现在数学中就形成数学的学科特点。
这样看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长期性。数学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劳动,学生需要用10多年的时间学习数学,一些数学家甚至需要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数学,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在日常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认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严谨性。数学是严密的,所以,需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地钻研数学问题,专心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3、实践性。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让学生养成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善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4、创造性。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地去创新,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探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的习惯。
这些数学学习习惯的特性应该从数学的听、说、读、做、问等各个方面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并考虑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逐步要求,分步实现。如良好的说的习惯,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要求:
1、在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说清楚表达的意思、基本做到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规范的数学术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能够完整地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能够基本正确应用有关的术语表达算理。
3、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就要求他们能够逐步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地讲解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等正确运用数学术语说清楚算理等。
根据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应该注意抓好这样一些方面
1、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2、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快又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的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
4、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
5、在教学中要对善于质疑问难、发现数学问题多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