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21: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

第一篇: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

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9.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18~19题。

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

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21.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22.“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

(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23.2015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24.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 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 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三: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 “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B 6.D 7.D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A 15.A 16.B 17.D 18.B 19.A 20.(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2.(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3.(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

24.(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第二篇:2016届高三高考政治时事政治热点解析一:供给侧改革

2016高考时政热点解析一: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作为今年高考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应该从多个角度对供给侧改革加以分析。

提出背景

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相对应的,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有三点:一是去库存、化产能。如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二是要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与竞争力,通过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在资本、劳动、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无形生产要素推动的生产率提高。在中国,由于普遍的技术进步还未到来,因此无形生产要素应当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和组织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制度因素、组织创新能力能否突破束缚,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也由此决定着“供给侧改革”的成效。2、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实现,重点强调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即“三驾马车”,但一味地刺激需求导致了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和债务高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就需要用新的动力对冲下行风险。供给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前段时间,日本的马桶盖,韩国的彩妆,澳大利亚的奶粉被海淘族哄抢,难道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有,但品质不太好。国内消费增速不断下降,但中国居民在海外却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种消费领域中呈现出的供需错配现象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条件下能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供给侧结构改革资料总结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国经济领域最新鲜、最热门的词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继续围绕“供给侧”改革为明年工作做了比较系统的部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掉的就是无效供给;

“去杠杆”,强调的是防范经济风险;

“降成本”,体现了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

“补短板”,体现了要尽快弥补在劳动力供给、技术供给上的欠缺。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关键看三个供给——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供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三个“供给”,最后都落在“率”上。

全面理解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1.表象:需求不足。07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从需求侧看,外需中,全球出口增速10 年见顶回落,过去三年持续零增长,中国较难独善其身,而低成本优势不再,令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不可避免。内需中,11 年人口结构出现拐点,12 年人口抚养比见底回升,13 年地产销量增速持续下行,工业化步入后期,投资增速持续下行。

2.实质:供需错配。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15 年以来央行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 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

三.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四.如何打赢这四个“歼灭战”?

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

1.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2.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3.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其次是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

4.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热点解析

1、经济生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质量和水平。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 来促进经济增长,做到精致生产,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需匹配。

(2)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要淘汰落后产能,去库存,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供给侧改革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5)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供给侧改革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6)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动力。通过供给侧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8)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税收是调节经的重要杠杆。供给侧改革通过结构性减税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9)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供给侧改革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10)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重视效率符合我国国情,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11)发展生产的意义、措施;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国家的宏观调控(原因,措施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

2、政治生活

①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供给侧改革“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给人民带来实惠。

②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供给侧改革”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

③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领导核心作用。“供给侧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④人大应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法律依据。⑤人民政协应发挥独特优势,为“供给侧改革”积极建言献策。3文化生活

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能为文化发展奠定物质保障。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和高素质人才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供给侧改革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供给侧改革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创新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供给侧改革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供给侧改革要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生活与哲学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用科学理论指导改革,才能取得实效。③系统与要素是辩证统一的。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

⑤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以前我们重视需求改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目前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⑥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供给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能否定一切。

⑦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三篇: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9.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19.(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20.“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21.2015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4分)

(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4分)

22.(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材料三:“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西医”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B 6.D 7.D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A 15.A 16.B 17.D 18.(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19.(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2)(每点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0.(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21.(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分)

(2)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每点1分,结合材料1分,共4分)

22.(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3 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 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第四篇:政治-供给侧改革专题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依据 合理性:①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制②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激励创新激发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改善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化解过剩产能,使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生产高品质商品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但产业升级没有跟上,消费对生产 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⑧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约了我国经济发展

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

国家层面:①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激发市场活力,增加有效供给,运用经济经济手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助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整顿市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好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合理投入,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来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

③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短缺行业的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减产能、调结构,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拉动经济增长)④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

⑤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创造新供给,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技术进步,深化改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实施有效的供给侧改革)⑥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落实改革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转变发展模式来推动供给侧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有效劳动供给)

⑦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

企业层面: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我国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消费品质量,将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起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我国企业要积极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创新供给,提供包括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等更多层次的消费来满足民众需要,满足个性化需要,供给结构向中高端发端,创造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

③优化结构,化解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④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风险意识

⑤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⑥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劳动者活力和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激发消费者潜力

附:从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往往通过价②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保证⑤完善企业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方式,从资本层面强化供给的稳定性

格、竞争和供求相互影响的机制来发挥作用。

有效供给,实现资源配置。

③通过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从供给、生产端方面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解放和发展④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①强化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扭转粗放式经营模式,依靠科技和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通过有效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有序的竞争环境,克服市场产能过剩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

⑤通过给侧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解决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增长新动力

⑧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完善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维护消费者权益

⑨供给侧改革,可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的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有利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四,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 五,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市场藩篱,提高供给③认真履行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监管,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⑤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⑥政府深化税收、金融等改革,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发展能力,⑦政府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政策环境

⑩依法履行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

体系的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④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加有效供给

附录: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中该如何发挥作用 ①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引导作用。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③组织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深入宣传化解过④加强社会建设职能。政府要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⑤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建立产能过剩退出的法律制度,形成法律法规约束下责任清晰的市场监管机制。积极依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强化监督检查,加大⑥坚持科学决策。政府要完善和细化化解过剩产能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政策保证。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好钢铁企业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工作。

⑧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行兼并重组

公民:①树立公民意识,为“去产能”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手段,严格控制企业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剩产能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等措施,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好各种保障性服务。

执法处罚力度,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民主化。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去产能的意义 ②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保证“去产能”目标的顺利实现。

经济意义:政府加强“去产能”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及产品质量。

六,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在结构性改革中应该如何作为

①提高党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供给侧改革指明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领导供给侧改革的本领和能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科学合理进行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⑤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推过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七,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社会各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应有作为。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②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要服从党的领③专家学者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供给侧改革。

④公民应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到“供给侧”改革大潮中,做好本职工作。

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导,切实履行发展经济的职能。

八,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重需求和供给的“双 轮驱动”。

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

九,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②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③坚持两分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

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辨证统一关系

十一,从《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从通过内需拉动转变为“内需和供给”一起拉动的方针

①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中国经济后续增长问题,当前我②我国的经济形势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的问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已经由单纯的“内需不足”向“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有效需③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方式,既要继续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也要通过增加供给,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来刺激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供给侧动力的提出是其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扬弃的过程,既吸收了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合理之处,又增加了共同供给提供动力的因素,是创新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政府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促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们面临的是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必须正视。

求”转变。经济政策就要跟上变化发展了的形势。

十二,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

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五篇:2013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一

热点专题一

共筑中国梦想实现人生出彩

【命题猜想】

特别提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今年高考政治和各科命题的重要背景,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站在这样的视野上把握命题意图,提升思维层次,在高考答题中“出彩”。从政治学科来说,要注意结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通知的“要求”,结合考点,把握好相关内容。

1、学生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明确“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政治生活角度: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

生活与哲学:人民群众的历史低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如何做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文化生活角度: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②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③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教材P6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奋斗)

②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三方面意义可以理解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③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成绩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⑤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中国梦与个人梦。

此角度非常重要!需要下大力气深刻理解,认真把握!生活与哲学角度:

视角一: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有梦想(崇高理想、正确价值观、奉献),有机会(社会提供的条件),有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提高素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都要引起重视。具体角度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人生价值、“人生出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大好机会和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追求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材P109关于理想的知识要重视)„„等等。

视角二: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见例题)(3)中国梦与世界梦。(见例题)

【典题示例】

1、(2013临沂二模)

2、(2013潍坊一模、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5分)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9分)

材料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8分)(4)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体现的方法论原则。(6分)【参考答案】

(1)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联的。(1分)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2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利的精神滋养。(3分)③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分)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

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3分)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分)

(2)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分)②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了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分)③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2013济南、德州二模)(济南二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8分)材料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6分)(青岛二模)(3)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6分)(德州二模)(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7分)【参考答案】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8分。①要点2分,②③要点中每分句1分)

(2)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将梦想变成现实。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推动梦想的实现;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梦想。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实现梦想。(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最高给6分)

(3)

(4)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提出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提出中国梦可以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③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4、(2013淄博二模)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7分)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6分)【参考答案】

(1)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分)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分)

②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分)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分)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分)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梦。(1分)

(2)主要哲学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分)

其基本内容是: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分)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分)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1分)

(3)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1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创新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1分)有利于政府依法

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分)有利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1分)有利于实现政府的宗旨,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分)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1分)

5、(2013北京房山、丰台二模)

(北京房山二模)

材料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为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实现民富国强为什么需要中国梦?(12(北京丰台二模)

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10分)材料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4分)【参考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3分)中国梦有利于国强民富、民族振兴。(2分)。②价值观的具有导向作用,(2分)中国梦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正确价值选择,(2分)实现中国梦有利于人民幸福。(2分)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3分)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梦。(3分)中国精神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中国梦变成现实.(2分)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梦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变成现实。(4分)

6、(2013北京东城二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

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10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6分)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4)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10分)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9分)

(1)我国投资率较高,投资效率较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3)复兴中华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文化复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第三,由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第四,世界的发展,需要从中华文明中吸取营养。(6分)

(4)“把权力关进笼子”是指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不能滥用人民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把权利放出笼子”是维护公民的监督权。权力是把双刃剑,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监督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维护公民的监督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打造廉洁高效、有权威的政府。(10分)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每个中国人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过程。作为青少年,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理想,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奋斗。(9分)

下载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汇总(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7、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

    供给侧改革与高考

    2016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之——时政热点专题二 时政热点剖析:供给侧改革 一、 提出背景 1、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

    2018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共5则范文)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背景材料: 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2014高考政治热点5篇

    2014高考政治热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时事背景】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

    关于.两政治一改革

    空港城分局关于“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为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厅专项行动办公室《关于上报2011年上半......

    供给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