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投入的价值
质量投入的价值
很多的企业都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非常重视质量。可是他们宁愿在销售上投入更多的销售人员去推销产品,更多的技术人员设计和开发产品,更多的生产人员把产品做出来,甚至投入很多的财务人员把产品的成本,采购的价格,销售的利润计算清楚。唯独忽视的是对于质量的投入。
一家300多人的化工企业,从事质量的人员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负责检验的,一个负责体系还兼项目管理的。一家内地的齿轮箱生产企业,售后服务部门的人员要远高于质量部门的人员。在质量糟糕的企业里面,售后服务人员多于质量部门的人员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更着急的是急于处理客户那里出现的问题,所以不断的增加售后服务人员。而不知道质量人员究竟是做啥的,要不就是多增加些检验人员,体系人员往往就是等着体系审核时组织各部门准备些审核需要的文件,以维持ISO证书。有些企业干脆连体系人员也减少了,要不就是让人兼着或干脆外面临时聘请来应付ISO的审核。
当企业的人员因为种种怠工或表现不好,或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安排,又不好辞退,便往质量部门一塞。当企业遇到危机,需要辞退人员时,往往首先裁掉的是质量部门的人员。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会认为质量部门是可有可无的,又不能出啥效益,也没有啥成果。订单有销售人员拿,图纸有设计人员画,材料有采购部门买,产品有员工做,服务有售后人员提供,质量人员能有啥用呢。
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质量部门的负责人是最难做的,也是更换最频繁的岗位。有一家企业甚至1年就更换了4任质量经理。而广州有一家企业,成立十几年的时间,做得时间最长的质量经理只有8个月。但这两家企业很快就倒闭了。
在欧美外资企业,更换频繁的岗位往往是人力资源负责人,采购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而质量部门负责人却是较少变动的,上次有一个人在网上说他在外资企业做了16年的品质经理,很多人觉得难以相信。
掌握着企业生命的质量部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1年,而倒闭的大多数企业就是因为企业的质量没有做好。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三大块。一是人,二是钱,三是产品(包括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企业的人,财务部门管理企业的钱。而企业的产品该哪个部门管呢?很多企业产品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质量部门是怎么管理的?这也从实际上说明了产品是质量部门应该管好的。可是上述的种种现象,质量部门又该如何管好产品呢。人力资源掌握着企业每个人在企业的命运,财务部门掌握着钱的流向,这两个部门往往是管理者倚重和关注的,在企业里面人人都不敢得罪。可是企业的质量部门又能如何呢?管理者不支持的话,也许就成了各部门最好推脱责任的发泄部门,质量部门成了最好的替罪羊。这在很多中国的企业里比比皆是如此。该如何加强质量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不使质量部门沦为牺牲品,已经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不能不引起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加以重视。
这也就涉及到企业对于质量部门的投入问题。有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知道质量非常重要,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怕翻车,于是质量部门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甚至质量人员超过了技术人员,德国产品的图纸,技术,工艺标准是非常清楚的,关键就在执行。所以尽管研发部门在短时间内没有很好的积淀,但质量部门的执行力强,结果公司的产品质量能够快速的超越同行。企业的产品数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行业世界第11位,质量做到了行业中国第2。
而一家想要突破发展的民营企业却是另外一翻景象。质量部门的负责人成立15年,就换了13任。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项目缺少项目质量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根本就不存在的,更不用说研发质量工程师和客户服务质量工程师了。所以研发项目总是做一个失败一个,新的产品本来就有很多的问题,推出市场后客户很快就失去了信心。结果企业迟迟无法走出困境。即使花了几千万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多投入一点质量专业人员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其实用不了2百万的投入,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中国的企业仍然在延续传统的产品研发模式,看到别的企业有了好卖的产品后,自己也开始想做。于是找了几个设计人员,找来了图纸,稍做修改后交给采购部门去买零部件,采购人员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买来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部件,就交给一无所知的来料检验人员检查。后给似懂非懂的生产人员进行组装,组装后稍微测试一下,就出厂给销售去卖。中间很多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预防,设计人员往往受项目进度的要求故意隐瞒很多的问题。结果这些产品到了市场,就把客户当成了小白鼠。如此的产品开发模式能成功的项目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有一个部门及早的参加产品开发,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来看待各种问题,及时从质量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新研发的产品,那么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的进度,也必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所以一些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0%。这样鲜明的比例很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们看出质量投入的价值。
企业的产品需要质量部门的专业管理,包括产品产出的作业流程均需要质量专业人员的不断推动优化,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质量的投入无非有两大块,人员和设备。那么企业的质量人员投入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呢?一家位于陕西的工程机械企业员工有1000名左右,质量部门人员有50多名,占到了5%。一家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员工有1500人,质量部门就有200多人,占到了近13%。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质量部门人员统计出来应占公司总人数的5%~10%左右。这个比例的最低限是5%,最高限是10%。投入的质量人员少于5%,那么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超过10%,也有可能使企业质量过剩。具体的状况还需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成熟度来考虑。
对于质量专业的人员,包括基础的检验人员,质量统计和分析人员,做质量标准,关注客户特殊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技术工程师,文件控制人员,体系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研发质量工程师,客户质量工程师,检测技术工程师,质量改进工程师,和质量管理人员等。企业的管理最怕的是缺乏系统性,而偏偏中国企业的弱项就是管理的系统性,产品的系统性,流程的系统性。这些都是质量部门的强项。能够把分散,孤立的各个业务单元串连起来的最有效的组织就是质量部门。看看ISO的标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就知道质量部门能够发挥的价值了。
而同样,公司采购的部件,生产的产品不能光靠目视检验。必要的专业测试设备投入也是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专业测试的重要保证。无法想象能通过眼睛观察就能发现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腐蚀,强度,硬度,粘度。也无法想象通过目视能够发现重量,电磁干扰,立体配合尺寸,曲面弧度等等。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视专业的测量设备投入,要想做好质量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或空喊口号罢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投入,一份汇报。既然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企业的管理者们该怎样去做企业的质量投入,也就是对企业的生命投入。相信应该有所了解了。
ISO9001与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
二战结束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迫切的需要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共同的语言和准则,作为质量评价所依据的基础。为适应全球性质量体系认证的多边互认、减少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ISO/TC176技术委员会。
ISO/TC176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各国质量标准的差异,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并于1994年发布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版本。ISO9000族标准自发布以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用,并相继转化为本国的国家标准。至1999年底已有30多万个企业通过了认证,涉及到服务、制造、建筑、金融等领域。ISO9001认证热潮一时间风靡全球,其应用的广泛和影响的深远为前所未有。我国于1988年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1992年将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1994年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版本。截止到2012年10月,我国已经有29万家企业获得了ISO9001证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国。
然而纵观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可靠性偏低以及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什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对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ISO9000是做什么的,企业实施ISO9001有什么好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1.1条总则里明确指出组织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两点作用,一是能够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即增强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二是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增强顾客满意,即持续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ISO9001只是基于第一点的目的,即通过取得认证证书来获得顾客的认可。
近几年由于ISO9001体系获证门槛降低,人们把ISO9001体系认证看成了新兴的市场,使得我国认证机构数量猛增。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注册的认证机构已达到113家。一些认证机构处于盈利的目的将体系认证形式化,从而使我国ISO9001认证的公信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今ISO9001已不再是企业获取顾客信任的金字招牌。
2001年12月,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市场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新环境,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认识到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抛弃以廉价商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旧观念,质优价廉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于是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推行ISO9001,希望借助ISO9001的施来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他们还引进了六西格玛、8D、TS16949五大工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
但有些企业在实施ISO9001的时候,因担心审核时遇到麻烦,将ISO9001体系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之外,甚至于企业本身运用的六西格玛、8D等质量管理工具也没有被引入ISO9001体系内,造成“内外两张皮”的现象。ISO9001的实施非但没有让企业从中受益,反而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负担。
其实,在标准0.4条“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中已经指出,ISO/TC176在制定ISO9001标准时,已经考虑到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
在ISO9001:2008标准引言中提到,标准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标准将过程定义为“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可以识别为过程。例如我们去买车,在买车之前我们要搞清购车的用途以及当前的行情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去选择车型,当车买回来在使用时我们会根据油耗、驾驶的舒适性以及整车性能的可靠性对车辆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向别人推荐该车型。买车之前的购车用途及当前行情为过程的输入,买车时资金的投入为资源的管理,购买回来后车辆的使用为过程的输出。当我们把购车前用途的确定以及行情的了解视为过程的策划时,整个过程又可以看做一个PDCA循环。购车之前根据车辆的用途以及资金的投入所预测的整车性能指标为过程策划的目标,将购车之前预测的整车性能指标与使用后所作的对比为过程的考核,该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PDCA闭环。
ISO9001:2008标准将组织内诸多过程系统的识别、应用及管理称之为过程方法。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小到一个生产流,大到整个产品实现系统都是由无数个过程组成的,如何系统的识别、运用和管理这些过程是企业能否成功实施ISO9001体系的关键,同样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大多数管理体系的实施也都是以过程方法为基础的。所以在进行过程策划时,我们不但可以将与质量要求有关的指标作为目标还可以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的指标作为目标,在为过程配备资源时要依据过程策划的目标,资源配备过于充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相反资源配备不足会导致过程能力不足以至于输出的结果达不到目标要求。标准将管理体系定义为“制定方针和目标并通过过程的策划实现目标的一组相互作用的要素”由此可见不管是质量管理体系还是其他管理体系都是依据方针和目标策划的一组系统的过程。
ISO9000族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产物,因此企业在实施ISO9001时应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的思想,不要将ISO9001的实施局限于企业的管理层或某些产品实现过程。我们知道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作为顾客来讲,物美价廉的产品才是一致的追求。那么我们可以广义的将提高产品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水平以及减少浪费的管理定义为质量管理。TS16949五大工具核心思想是缺陷的先期预防、减少过程变差和浪费,六西格玛和8D是很好的质量改进工具以及当前盛行的精益生产和5S现场管理是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都可以看做是ISO9001体系在某些要求上的细化,因此ISO9001体系是这些管理工具得以有效运行的载体,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把利剑,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否利用这把利剑破浪斩鲸,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利用ISO9001。
身为质量人员应注意“四要”
第一 要有“正气”。敢于认真,勇于承担,绝不放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持身正了,才能顺理成章的要求别人。
“不生产不良、不流转不良、不接受不良”说的轻松,确需认真实施才行。
第二 要有勇气。质量专业有众多的方式方法,有一些沿用的很长时间,还有一些新的方法。老方法仍在沿用说明其自有长处,新方法能普及开来亦有其创新。质量人员要勇于试验、实施、研究、创造这些方法。知识不是锁在橱子里的 花瓶,唯有常用才能发展。
第三 要“厚脸皮”。质量专业涉及范围广,与其他部门交叉点多,需要接受的新知识也多。往往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厚起脸皮来问,去学。只有了解了,才能把好关。另外,一些先进的方法,往往碍于脸皮不好意思实施,此时也应厚起脸皮去做,去闯!
第四,心要稳。质量部门在企业中低迷的地位近期还是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要热爱质量事业,把它视为一生的
事业来做,稳步前进,不骄不躁。待成绩出来,自有春暖花开之时。
第二篇:红木家具的价值与质量的体现
红木家具的价值与质量的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想购买红木家具的人越来越多。在庞大的红木家具市场里,是否每件红木家具都有其真正意义上的红木家具价值呢?
我们请行业人士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红木家具价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制作的内在质量,制作质量好,使用寿命长,价值相应就高。当然,还应该将原木价值、使用价值、工艺质量价值等结合起来论价值。
众所皆知,紫檀木在红木中应该是非常高档的材种,假如说用正宗的紫檀红木制作家具,如若工艺不到位,榫头密实度、深度不到位,取配料不规范,板材薄,框料狭,原材料碎心豁裂不去除,那么这一套家具的的使用寿命不会长,其价值也只能是原材料的价值而已。
如若一套红木家具,用料一般,结构制作平平,没有采用传统的榫结构工艺,如棕角榫、实肩榫、托角榫、45度割角夹档榫等等,雕刻采用机械雕刻,图案平淡,油漆以现代工艺为主,这一套家具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工艺价值可言。如若一套红木家具,在取料选材上比较考究,板材厚薄和框料宽狭比较规范合理,结构工艺讲究,按传统老木匠榫结构制作,雕刻图案搭配合理,层次到位,工艺精湛,油漆细腻光滑,这么一套家具使用寿命长,不仅有它的原料和使用价值,还有工艺价值,进一步地说,还有其收藏价值。
总的来说,红木家具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制作工艺质量的好坏,对于那些偷工减料靠钉子螺丝胶水制作的红木家具,肯定没有其红木家具的自身价值。
第三篇:做好果树修剪 落实施肥投入 确保果品质量范文
做好果树修剪 落实施肥投入 确保果品
质量表态发言
(2012年3月21日)
我乡为认真落实深化“林果业管理增效年”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特色林果业管理,2012年在林果业管理工作中,将要认真做好林果业各项工作。
一、林果业基本情况
2011年我乡果园共计42625亩,其中杏子2644.7亩、挂果2600亩平均产量699公斤(亩),核桃1.972万亩、挂果1.4969万亩平均产量160公斤(亩),红枣1.82万亩、挂果1.3万亩平均产量120公斤(亩),香梨0.26万亩、挂果0.26亩平均产量466.5公斤(亩),葡萄540亩挂果540亩平均产量1946公斤(亩)。其中嫁接、改头换接红枣1100亩。参加义务植树人员为4200人/次,义务植树面积600亩 6万株,完成率100%。核桃补苗2100亩、补苗株数1.8万株、红枣补苗1700亩、补苗株数1.3万株。修剪的果园面积3.8万亩。果树拉技1.8万亩。果园病虫害防治5次、共计4.2万亩,果园追肥面积4.6万亩。乡村两级示范园共计追肥4次6800亩(红枣、核桃、香梨),开展病虫害防治7次,6800亩。
二、2012年林果业管理计划。
2012年我乡为了切实提高林果业管理水平,在2011年冬天组织了林果业科技之冬技术培训,全乡13个村共培训39场次,收益1.6万人(次),同时乡党委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召开专题研讨会2次,展开调研1次,计划将林果业作为2012年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再抓重点的同时,乡党委大力加强抓好林果业技术人员的自身业务建设,要求以艾合买提〃阿布拉为组长抓好林业站,林果业技术服务队的日常培训,在自己熟练业务水平的前提下组织农民进行培训。从而为2012年林果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2012年林果业管理措施
(一)、基本措施
按照上级要求我乡计划2012年将对全乡2万亩核桃、1.8万亩红枣,2600亩香梨按要求进行果树修剪,对4.06万亩果树进行不少于4次施肥作业,保证果树肥力,提高果品质量。截止目前我乡已准备复合肥160吨,油渣580吨为林果业施肥做好了准备工作。再抓果树施肥的同时我乡林果业病虫害防治队(20人)将大力抓好对各类果树的病虫害防治,计划在做好物理防治的同时加强化学防治力度,确保黄刺蛾、红蜘蛛、春尺虎、枣瘿蚊等病虫害不在我乡大面积发生伤害果树成长。
2012年我乡将继续做好果树缺苗补植工作,计划补植核桃2500亩、红枣2500亩、香梨2000亩,杏树1000亩,并对1万亩红枣、1500亩核桃继续开展移栽工作。同时做好60亩红枣、2000亩核桃、200亩香梨、和240亩杏树嫁接工作。
2012年为了做好物理防治病虫害工作,各村统一购买安装了新式太阳能杀虫灯170台,与200个老式杀虫灯开展物理防治工作。
(二)、创新措施
我乡为了使2012年林果业工作有个新进展,年初结合专题研讨会,乡党委研究通过解决了我乡30名林果业技术员义务工问题,保证他们月工资在1800元左右(要求必须按计划完成任务)使技术员可以安心在技术队工作,从而保证了林果业技术服务到位。截止目前我乡已修剪红枣1.4万亩,香梨2600亩(冬剪)。
为了加强果树病虫害防治,乡党委研究决定2012年将果树病虫害防治进行市场化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减轻农民劳力,按计划农民自己出钱可以有效监督病虫害防治过程。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有个新进展。
以上是我乡在林果业方面计划做得一些工作,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加以改正,我的表态发言完了。
谢谢大家
第四篇:煤矿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煤矿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投入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装备水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根据《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煤矿安全费用管理办法》(煤矿化工〔2012〕715号)以及《煤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安全费用的提取
第二条
煤矿安全费用每月按照原煤实际产量从成本中提取,提取标准为每吨25元,专门用于矿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及其它与安全直接相关投入的资金,包括企业申请国债资金补助的项目资金。
第三章
职责及权限
第三条
企管科职责:安全费用的牵头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安全费用的计划汇总、上(申)报;负责月度计划的上报和下达、监督落实;及时建立安全费用管理档案;负责建立安全费用项目管理台账,做到账目、项目相符;负责安全投入效果评价以及与安全费用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生产科职责:负责通风、防尘、井下防灭火、防治水、防瓦斯等系统灾害治理工程,事故逃生和紧急避难设施的配置,分管范围内的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等计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五条
机电科职责:负责通风、防瓦斯、防尘、防灭火、防治水、防瓦斯等系统设备改造,供电、运输设备设施改造和灾害治理工程,实施煤矿机械化改造,完善煤矿井下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分管范围内开展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安全生产评价、咨询,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安全设施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等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六条
调度室职责:负责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通信联络系统,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配置和维护保养,分管范围内的开展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等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七条
安检科职责:负责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分管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等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所有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及支出的审核,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八条
保卫科职责:负责地面防灭火设备改造和灾害治理工程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九条
劳资科职责:负责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十条
培训办职责:负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十一条
政工科职责:负责安全生产宣传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的计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费用项目的完成验收,并建立验收记录。
第十二条
财务部职责:负责煤矿安全专项资金的筹措工作,保证安全专款的及时提供;负责安全费用提取、单独建账等财务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各部门权限
各部门可依据本部门的职责划分,有根据安全管理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设备、设施购置和改造向矿建议,对计划批准项目进行实施的权利,矿其他部门应予以配合和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消极配合安全项目的实施。
第四章
计划的编制 第十四条
计划编制
每年末由矿长主持,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机电副矿长、经营副矿长、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安检科、供应科、劳资科、培训办、保卫科、企管科、政工科参加研究编制煤矿安全费用投入计划,经企管科汇总,安检科审查、总工程师审核,矿长审批后上报公司。
第十五条
月度计划编制
每月26日中午12点前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劳资科、培训办、保卫科、政工科、安检科等责任科室将分管的安全费用项目月度计划报企管科,计划中要标明项目工程量和所需资金等内容,企管科汇总编制矿月度安全费用投入计划,并在当月生产计划会上进行研究后由各责任科室进行重新修改,企管科再次汇总,经安检科审查、总工程师审核,矿长审批后于每月30日下午5点前上报公司。
第五章
安全费用的使用管理
第十六条
使用范围
煤矿安全投入主要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改造和重大隐患治理支出;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安全生产适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十七条
使用审批程序
1、矿提取资金全部上交正龙公司财务部;月度需用资金由矿各相关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企管科汇总后交正龙公司财务部统一向公司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公司审批拨款后由矿企管科统一安排在计划内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2、对于单项工程超过50万元的项目(正常的工作面底板加固除外)、单台(套)超过20万元的设备,经矿研究同意后向煤矿公司提出安全资金计划申请,经煤矿公司有关部门组织技术论证审批通过后,矿相关部门方可组织实施。
3、对于列入安全费用计划中的项目,除第2项须向煤矿公司单独申请外,其他计划内项目,由业务科室在实施前列入月度安全费用计划,经企管科汇总、安检科审查、总工程师审核、矿长审批后使用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
4、对于计划中未列支项目,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矿生产、机电等业务部门审核,安检科审查,总工程师批准,经矿长审批同意后使用部门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使用管理
1、在生产过程中,凡列入计划内的安全费用项目,由矿安检科负责监督责任部门实施。
2、单项工程超过50万元的项目(正常的工作面底板加固除外),作为安全费用重大支出项目纳入到安全费用项目管理,项目牵头单位必须提供设计图纸、措施方案、工程进度报告、工程验收报告等资料。企管科每月初将上月项目梳理后反馈至各部门,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每月5日前将上月项目工程验收报告报至企管科存档,其余资料(项目设计图纸、措施方案、工程进度报告等相关资料)自行整理留存。
3、在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各责任科室应将安全费用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对矿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者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的支出。
4、煤矿提取安全费用实行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矿安全费用支出以满足安全生产为原则,不受安全费用提取额的限制,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5、对于安全费用中列支的各项支出与生产经营支出容易混淆的费用,一是坚持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原则;二是坚持与安全费用预算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分配依据不充分时不计入安全费用的原则。
第十九条
业务科室对分管项目安全费用支出中的设备、设施、材料及配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不按煤矿安全费用投入计划使用的区队,除追回不合理使用的设备、设施、材料及配件外,将对其负责人和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安全强制性培训学习,对安全费用投入计划制定不周密,使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的责任科室将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每月4日17:00前由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安检科、劳资科、培训办、保卫科、政工科将分管项目的安全费用计划完成情况报企管科,企管科于每月6日17:00前将安全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和财务部核对后编制全矿的月度安全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统计报表,经安检科审查后,报总工程师审核,矿长审批后上报煤矿公司规划发展部、安监局。
第二十一条
管理考核
1、每月4日17:00前由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安检科、劳资科、培训办、保卫科、政工科将分管项目的安全费用计划完成情况报企管科。
2、每月26日中午12点前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劳资科、培训办、保卫科、政工科、安检科等责任科室将分管的安全费用项目月度计划报企管科。
3、以上资料各分管部门不按照规定期限上报的,一律按照迟报1分/天在当月内部市场化考核中予以扣减。各分管部门必须保证上报资料的质量,对上报资料不符合要求的,视具体情况给予内部市场化考核1-3分的处罚。
第六章 其 他
第二十二条
安全费用作为本矿的安全投资专款专用项目,任何人不得挪用或转给其它项目。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应急投入保障制度
应急投入保障制度
一、安监部及各业务技术主管部门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编制资金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设施费用、职业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安全宣传、安全培训教育、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应急救援预案物资、个人劳动防护费用、安全先进奖励费用项目等。
二、制定计划时应切实考虑矿重大危险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预防控制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
三、计划应送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批。
四、财务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公司计划提取安全生产资金,纳入财务预决算,并确保有效落实,实行专款专用。
五、安监部应监督安全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相关部门按制度贯彻执行。
六、各单位使用安全生产资金时,应编制计划,及时报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权限及资金限额按有关财务制度执行。
七、财务部应对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进行统计、汇总,安监部应督促相关部门按计划实施。
八、各单位应按安全生产资金计划编制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计划,年底做出统计、汇总。
九、各单位在安全生产资金使用上应做到“三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在具体实施项目上应做到“四定”,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期限。
十、对重大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基金的制定,应进行可行性评价、论证、会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其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