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

时间:2019-05-14 21: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

第一篇: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

初二浮力压强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1•自贡)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则()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2、(2011•义乌市)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3、(2011•盐城)今年 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

4、(2011•烟台)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C、F甲>F乙 B、ρ甲<ρ乙 D、F甲<F乙

35、(2011•咸宁)在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实心小球后,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0g/cm)()

A、小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于100cm

3B、小球的体积肯定等于100cm

D、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大于100g

33C、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6、(2011•兰州)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7、(2011•福州)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的水,则物体()(g取10N/kg)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D、受到1.2N的浮力 C、沉在溢水杯底部

38、(2011•株洲)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9、(2011•深圳)质量为120g的匀质的长方体物体,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在1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1m(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g取10N/Kg)()

A、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图中物体对地面产生的最小压强6000Pa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10J

10、(2011•上海)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C、PA>PB,FA=FB

B、PA<PB,FA>FB D、PA>PB,FA>FB

3311、(2011•山西)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

A、5g C、10g B、8g D、16g

12、(2011•贺州)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A和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B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的重量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2010•泰安)将同一个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D、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C、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A、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C、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D、在三种液体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14、(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15、(2010•山西)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碗

C、F球=F碗 B、F球<F碗 D、F球≥F碗

16、(2010•泉州)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

A、漂浮

C、下沉 B、悬浮 D、不能判断

17、(2010•攀枝花)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盛满了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10N/kg)()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

3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1N D、小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318、(2010•南京)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25、(2009•赤峰)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D、甲球、乙球的密度关系无法判断 C、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19、(2010•连云港)如图,冰漂浮在水面上,沉于酒精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C、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20、(2010•兰州)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21、(2010•北京)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1>F2 C、3P1=P2,6F1=F2 B、P1<P2,12F1=F2 D、P1>P2,F1=4F2

22、(2009•郑州)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C、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23、(2009•枣庄)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F甲<F乙 C、ρ甲<ρ乙 B、F甲>F乙 D、ρ甲>ρ乙

24、(2009•丰泽区)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1•自贡)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考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所以要判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就看气泡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气体压强与体积有关,温度、质量一定的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要判断气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就需要知道气泡的体积变化情况,而要判断气泡体积变化情况就需要先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判断出气泡所受液体压强变化情况,再根据气泡内外压强大小关系判断出气泡体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深度在减小,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液体的压强在减小,因此气泡会发生膨胀造成体积变大,所以气泡内的气体压强会变小;

由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气泡所受的浮力在变大.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因果关系:先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分析得出气泡所受液体压强变化情况,进而可知气泡体积变化情况;知道了气泡体积变化情况,就可以根据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分析得出气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得出气泡所受浮力变化情况.由于气体压强与浮力大小都与气泡的体积有关,所以分析气泡体积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2、(2011•义乌市)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分析得出. 解答:解: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的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是一定的; 由图可知,两个容器中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

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就是相同的,即P甲=P乙.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来判断压强的方法,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3、(2011•盐城)今年 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

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 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 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 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分析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应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它的深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确定出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但碗所处 的深度逐渐减小,由此水对碗的压强将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察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会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2011•烟台)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C、F甲>F乙 B、ρ甲<ρ乙 D、F甲<F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要知道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解: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所以A错误,B正确.

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乙中漂浮,浮力也等于重力,因此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所以CD都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5、(2011•咸宁)在一个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实心小球后,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0g/cm)()

A、小球的体积肯定不会大于100cm

33B、小球的体积肯定等于100cm

D、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大于100g

33C、如果小球的体积大于100cm,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

分析:容器装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有三种情况:漂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悬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

下沉:F浮=G排<G球;m排=100g<m球,V=100cm;从中可以得出答案:m球≥100g 解答:解:V排=V溢===100cm;

33轻轻放入小球后,有三种情况:

(1)漂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2)悬浮:∵F浮=G排=G球;m排=m球=100g,V=100cm;(3)下沉:∵F浮=G排<G球;m排=100g<m球,V=100cm;

可见:m球≥100g,A错;若小球质量大于100g,G球>G排=F浮,将下沉,V=100cm;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分析时要考虑三种情况:漂浮、下沉、悬浮,再利用浮沉条件:F浮>G,物体上浮(最后漂浮F浮=G),F浮<G,物体下沉,F浮=G,物体悬浮.

6、(2011•兰州)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3333

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漂浮在液面上.

解答:解:甲是木球,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球要漂浮在水面上.若木球是空心的,也会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木球也有可能是空心的.但不一定,所以A说法错误.

乙是铜球,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应沉于水底,而乙球悬浮在水中,所以乙球一定是空心的.所以B说法正确.

丙是铁球,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应沉于水底.所以乙球可能是实心.但若是空心,但空心部分不大,也有可能沉于水底,所以丙球有可能是空心的.所以C说法错误,D也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定要注意搞清物体的浮沉密度之间的关系.知道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7、(2011•福州)小竹将质量为12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cm的水,则物体()(g取10N/kg)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D、受到1.2N的浮力 C、沉在溢水杯底部

3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 同时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若受到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若受到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到液底.此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解: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为:G物=m物g=120×10kg×10N/kg=1.2N. 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ρ水gV排=10kg/m×10N/kg×100×10m=1N. 因为浮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最后沉在水杯底部.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关键是搞清物体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8、(2011•株洲)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3﹣6

﹣3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来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

力,用公式表示即F浮=ρ液gV排.根据公式可知,浮力大小与V排有关,所以要判断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就需要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大小关系.

解答:解:因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且都浸没在水中,所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V排都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这三个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都相同,即F甲=F乙=F丙.

故选 C.

点评:不少学生受了上浮、下沉的影响,误以为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下沉是因为浮力小.这里要注意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是由物体的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上浮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解答本题不要根据上浮、下沉去判断它们的浮力大小,而应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去分析.

9、(2011•深圳)质量为120g的匀质的长方体物体,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在10N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1m(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g取10N/Kg)()

A、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B、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D、图中物体对地面产生的最小压强6000Pa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10J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专题:计算题。

分析:A、根据质量为120g,利用长、宽、高计算出其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即可; B、根据求出的密度,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判断出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C、利用W=FS可求出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D、根据物体的质量,利用G=mg求出其重力,此时重力即为压力,再根据P=求出面积最大时的压强即可.

解答:解:A、m=120g,V=5cm×4cm×3cm=60cm,则ρ==

3=2g/cm>ρ水,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B、因为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该物体将下沉,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W=FS=10N×1m=10J,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物体重力G=mg=0.12kg×10N/kg=1.2kg,最大面积S=5cm×4cm=20cm=2×10m,P===600Pa.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2﹣

32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注意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制单位,记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移动的距离必须是在拉力的作用下移动的.

10、(2011•上海)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C、PA>PB,FA=FB

B、PA<PB,FA>FB D、PA>PB,FA>FB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专题:推理法。

分析:由图知,两液面相平,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又知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h相同),根据压强公式p=ρgh得出PA、PB的大小关系;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

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得出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的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容器底面积s甲<s乙,∵v=sh,液面相平、h相同,∴v甲<v乙,∵ρ=,m甲>m乙,∴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由m甲>m乙,即:ρ甲v甲>ρ乙v乙⇒ρ甲s甲h>ρ乙s乙h,可得: ρ甲s甲>ρ乙s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然相平,则: ①ρ甲s甲h′>ρ乙s乙h′,即:m甲′>m乙′; 由G=mg可得出:G甲>G乙;

又∵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ρgv=mg=G,∴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

②∵p=ρgh,液面仍保持相平(h相同),且ρ甲>ρ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好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关系(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11、(2011•山西)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

A、5g C、10g B、8g D、16g

33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定量思想。

分析:要算溢出煤油的质量,根据公式m=ρV可知,需要知道溢出煤油的体积,而从题中所给条件来看,我们并不能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所以解答该题不能根据m=ρV来计算,而应该根据浮力知识去分析;

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本题只要求出木球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即溢出煤油的重力,就能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而要算溢出煤油的重力,根据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我们还是得需要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溢出煤油的体积取决于木球浸入煤油的体积,而木球浸入的体积又得看木球在煤油中到底是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所以解答该题只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去分析还是不行;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并且综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去分析了:我们先算出木球的密度,然后通过物体、液体密度比较法判断出木球分别在水中和煤油中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最后根据浮沉状态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解答:解:木球的密度:ρ木===0.5g/cm,3因为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水中时是漂浮的,则F浮=G木,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水,则:F浮=G排水=G木;

因为木球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煤油中也是漂浮的,则F浮′=G木,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油,则F浮′=G排油=G木,因此:G排油=G排水,m排油=m排水,由于m排水=10g,所以m排油=10g.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出木球在水中和煤油中的浮沉状态,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去分析计算.

选项B的算法是:先根据溢出水的质量10g,算出溢出水的体积为10cm,然后就认为木球放在煤油中时,溢出煤油的体积也为10cm,33

因此就根据公式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为8g.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当木球都在这两种液体中漂浮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是不同的.当然如果一个物体(如铁球)在这两种液体中都下沉时,那么选项B就是正确的;

选项D的算法是:直接根据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V取的是木球的体积.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也是没有考虑木球在煤油中的浮沉状态,主观认为木球就是浸没在煤油中的.

12、(2011•贺州)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木块A和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A、B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设细绳的重量和体积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较大

B、甲图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小

D、甲图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图木块受到的重力 C、甲、乙图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

分析: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木块下表面所受压强的大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相等;

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受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要会灵活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13、(2010•泰安)将同一个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C、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在三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D、在三种液体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已知物体在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和深度,根据浮力公式可求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可求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解答:解:因为物体在a中悬浮;在b、c中漂浮,所以所受浮力相等;故A正确;B错误;

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的是在a中;其次是b、c;因为所受浮力相等;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这种液体的密度越小;所以液体密度最小的是a;其次是b、c;故C错误;

物体下表面在a中的深度最大;a的密度最小;根据公式P=ρgh无法判断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

14、(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专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道两容器里的液体密度相同;而对圆柱形直壁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ρvg=mg,可知未放小球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关系.现在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从而得出放入A后排开的液体重要大于放入B后排开的液体重,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hA=hB,pA=pB,∴液体密度:ρA=ρB; ∵F=ps=ρghs=ρvg=mg,∴未放入小球时,液体对A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对B容器底的压力;

现在,将小球浸没于水中后,液体对A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对B容器底的压力; 要求A排开液体重要比B排开液体重大,即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故选D.

点评:对圆柱形直壁容器,知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ρvg=mg是本题的关键.

15、(2010•山西)把质量相等的两块橡皮泥分别捏成实心球状和碗状,轻轻放到水面,静止之后,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碗

C、F球=F碗 B、F球<F碗 D、F球≥F碗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推理法。

分析: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碗=G;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球<G,﹣﹣﹣﹣﹣﹣﹣﹣﹣﹣﹣﹣﹣﹣﹣﹣﹣﹣﹣﹣﹣﹣﹣① ∵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碗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碗=G,﹣﹣﹣﹣﹣﹣﹣﹣﹣﹣﹣﹣﹣﹣﹣﹣﹣﹣﹣﹣﹣﹣﹣﹣② 由①②可得: F球<F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确定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是本题的关键.

16、(2010•泉州)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

A、漂浮

C、下沉 B、悬浮 D、不能判断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与水的密度关系,而切去一部分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则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切去一半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将仍处于漂浮状态. 故选A.

点评: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由合力表述,也可由密度描述,在做题时应灵活选择描述方式.

17、(2010•攀枝花)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盛满了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g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10N/kg)()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

3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1N D、小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g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专题:推理法。

分析:小球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溢出了100g(排开水的质量),水深不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受浮力;但有三种可能:①下沉,F浮<G木;②悬浮,F浮=G木;③漂浮,F浮=G木,V球>V排.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烧杯内盛满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水溢出,但水深h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不变,故A错; B、F浮=G排=m排g=0.1kg×10N/kg=1N,故B正确; C、如果小球漂浮在水面上,F浮=G木,V球>V排=100cm.故C错;

D、如果小球下沉,∵F浮=1N<G木,∴m木>100g,故D错. 故选B.

点评:能利用好小球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的三种可能(①下沉,F浮<G木;②悬浮,F浮=G木;③漂浮,F浮=G木)是本题的关键.

18、(2010•南京)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33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物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确定在水中存在的状态,是下沉在水底、悬浮还是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解:(1)∵物块的密度:

<ρ水,∴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将漂浮.(2)∵物块漂浮,∴F浮=G排=G物,即:m排g=m物g,∴m排=m物=30g,所以溢出水的质量为30g;

(3)∵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水深h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比较复杂,特别对“F浮=G排=G物”(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综合使用)要注意灵活使用.

19、(2010•连云港)如图,冰漂浮在水面上,沉于酒精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C、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于液体中,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沉底.

解答:解:冰漂浮于水面上,故说明冰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则在酒精中时沉底说明所受浮力小于重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属基础题目.

20、(2010•兰州)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A、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他们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木块下表面所受压强的大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由图丙可知,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所以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在乙、丙两种情况下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受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要会灵活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21、(2010•北京)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1>F2 C、3P1=P2,6F1=F2 B、P1<P2,12F1=F2 D、P1>P2,F1=4F2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

分析:求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压力.物体A悬浮,A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ρ1,物体B漂浮,B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又因为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所以ρ2>ρ1.B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据公式 F浮=ρ2g=GB=ρBVg 求出B的密度与该液体密度的关系.

解答:解: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1gh,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2=ρ2gh,又因为ρ2>ρ1,所以P2>P1.

根据公式 F浮=ρ2g=GB=ρBVg 可知ρ2=2ρB,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甲=ρ1ghS甲=ρAghS甲 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F2=P2S乙=ρ2ghS乙=2ρBghS乙,所以==

=,即12F1=F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各个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对形状不规则的容器求压力应先求压强,因为压力不等于重力,物体漂浮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22、(2009•郑州)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C、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气球上部水的深度减小,该处水的压强也随着减小,小气球的体积增大,水对小气球的浮力也就增大. 解答:解:气球和铅块处于静止状态,气球和铅块的浮力等于铅块的重力,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上部水的深度减小,该处水的压强也随着减小,小气球的体积增大,水对小气球的浮力也就增大了;这时就会使铅块重力小于气球和铅块的浮力,因而上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气球在水面以下,当水的深度减小时,气球所受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23、(2009•枣庄)如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F甲<F乙 C、ρ甲<ρ乙 B、F甲>F乙 D、ρ甲>ρ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专题:推理法。

分析:鸡蛋在甲液体悬浮、在乙液体漂浮,都属于平衡状态,所以浮力大小都等于其重力大小,所以F甲=F乙,而两者浮力大小相等,V排甲>V棑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ρ甲<ρ乙. 解答:解:∵鸡蛋(重为G)在甲液体悬浮,∴鸡蛋受到甲液体的浮力:F甲=G,鸡蛋在乙液体漂浮,∴鸡蛋受到乙液体的浮力:F乙=G,∴F甲=F乙,故AB都错; ∵F浮=ρ液v排g,V排甲>V棑乙,∴ρ甲<ρ乙,故C正确、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时,要同时考虑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ρ液和v排)

24、(2009•丰泽区)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放入液体的木块完全相同,由浮沉条件可知两物体所受浮力相等,由浮力公式可知两液体的密度,由压强公式可知对底部的压强.

解答:解:两木块完全相同,它们在液体内都是悬浮的,故受力平衡,即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由于物体在甲中浸入水面的体积比乙中的小,故由F=ρgV,得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由P=ρgh得,由于液面高度相同,则P甲>P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公式及压强公式,两式要注意区分.

25、(2009•赤峰)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容器中液体深度不同,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

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C、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B、甲球的密度等于乙球的密度 D、甲球、乙球的密度关系无法判断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专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A容器中液体深度大于B容器中液体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两容器内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知道甲球漂浮,可知甲球的密度比A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知道乙球悬浮,利用物体的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乙球密度与B容器内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甲、乙两球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图知,hA>hB,pA=pB,∵p=ρgh,∴两容器内液体密度:

ρA<ρB;﹣﹣﹣﹣﹣﹣﹣﹣﹣﹣﹣﹣﹣﹣① ∵甲球漂浮,∴ρ甲<ρA,﹣﹣﹣﹣﹣﹣﹣﹣﹣﹣② ∵乙球悬浮,∴ρ乙=ρB,﹣﹣﹣﹣﹣﹣﹣﹣﹣﹣﹣﹣③ 由①②③得: ρ甲<ρA<ρB=ρ乙,∴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将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ρ>ρ沉;ρ<ρ液,上浮至漂浮;ρ=ρ液,悬浮)使用更方便.

液,下

第二篇:压力和压强测试题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外表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量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外表,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外表

2.分别用铜和铝制成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把它们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是〔

A.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B.铜柱的压力大,压强小

C.铜柱的压力小,压强大

D.铜柱的压力和压强都大

3.从图钉的构造来看,钉帽的面积做得很大是为了使用时对手指〔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4.假设压力为F,横截面积变为S时,压强为P,那么〔

A.当压力变为2F.横截面积变为2S时,压强变为2P

5.甲乙两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物体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个物体与桌面接触面积之比为2:3,那么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A.4:3

B.3:4

C.3:1            D.1:3

6.以下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7.在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竖直放置的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A.质量大的一定大

B.底面积大的一定大

C.底面积小的一定大

D.三个一样大

8.关于压强的概念,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压强只和压力有关

B.压强只和受力面积有关

C.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有关

D.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都无关

9.关于压力和压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D.压强是物体外表上受到的压力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外表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2.物体_________________上受的压力叫压强.用符号______________表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

3.边长为,密度为的某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它对平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

4.一块砖长为25cm、宽10cm、厚5cm,这块砖平、侧、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物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其重力之比为2:5,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

6.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重为25N,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为12N,那么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________Pa.

7.如图物体重50N,F大小为200N,试分析几个图中物体A对支持面的压力: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600N的压力作用在200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9.如下图,两个正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假设如图甲所示放置,那么B受到A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假设如图乙所示放置,那么A受B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

10.如以下图所示的演示实验说明: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个重量为68千克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cm2,这个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Pa,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Pa.

12、将一重100N、边长为20cm的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的小桌面正中,如小桌面的边长为10cm,那么正方体对桌面压强是_________;如小桌面边长为30cm,那么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

13.如以下图所示,A为边长10c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那么图甲中B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Pa,图乙中B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N.(南京)

三、作图题

1.指出图中物体对平面、竖直面与斜面的压力方向.

2.请标出以下图中物体G对A、B面的压力.四、计算题

1.如以下图所示,用50N的水平推力将20N重的物体A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A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01m2,那么物体对墙的压强为多大?

2.冬天河面结冰,冰层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4Pa,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孩一只脚的面积为160cm2,他能不能步行通过冰面?

3.一长为0.2m、宽为1dm、厚为5cm的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铁的密度为7.8×103kg/m3.

求:〔1〕铁块对地面的压力.

〔2〕铁块对地面的最大压强.

答案

一、1.A

2.D

3.C

4.D

5.B

6.C

7.D

8.C

9.C

二、1.垂直压在,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

2.单位面积,,Pa

3.4.1:1;1,2:5:10

5.2:5,8:15

6.12N,1200

7.50N,250N,50N,150N,200N

8.3,每平方米面积所承受的压力是3

N.

9.3:4,3:4,1:4,3:4

10.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11.19.6×10339.2×103

12.1100∶1

13.2∶1,1∶2

三、1.如以下图所示,压力的方向分别为竖直向下,水平向左,垂直与斜面向下.

2.四、1.5×103Pa

2.45×104Pa,不能

3.76.44N、15288Pa

第三篇: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四篇:《压强和浮力》的教学反思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通过复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框架学生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

但不足之处,学生对浮力公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有乱用公式的现象,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不改变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将势必要失败。当前提倡魅力课堂是很有必要的,眼下受环境的影响好多同学有厌学的心理,如何使课堂有魅力学生喜欢你的课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多思考如何在45分钟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使学生积极的参入,主动学习,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以达到学生快乐,课堂高效的目的,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第五篇:《压强和浮力》的教学设计

演示实验操作

问: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

否相等呢?

④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问:那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是否

相等,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压强

又是否相等?

⑤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

课前例子。

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讲解例题。

⑦介绍生活中承载液体的容器各式

各样,视频介绍连通器。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兴趣。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水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前后呼应,加深学生认识。

让学生将液体压强特点总结并得出公式

了解生活中液体压强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知识点利用小结本节课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认真思考,完成练习。复习、巩固知识。

五、教学后记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刚开始利用游泳和带鱼两个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引入铺垫了良好的开端。在课结束之前,请同学运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释其中的道理,为本节课的学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因为时间和自己经验不足的关系,我想配套的巩固练习要在第二课时进行。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gh

下载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浮力、压强、压力经典试题8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 详细介绍: (2课时)第一课时(作者:成都市二十四中学陈抑强)(一)教学目的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掌握压强的......

    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二

    压力和压强教案 漳州一中分校 陈明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西龙虎峪中学九年级物理组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 压 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压强和浮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P 1、物理意义: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 。 4、单位: 帕斯卡,简称 ,符号Pa 。1帕= 。 5、压力的大小:在压......

    八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应先确定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和内容。在讲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

    《压力与压强》教学设计

    《压力与压强》教学设计 一、课型课时 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课型为探究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

    小学语文毕业试题8份

    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试卷(十七)一、汉语拼音。(7分) 二、按照查字典的方法填空。(4分) 1.“攀”字用音序查字法,开头大写字母是()。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这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

    2008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和浮力

    2008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和浮力 一、知识回顾: 1、 观察课本P72 图14.1-1和图14.1-2,蝉的口器对树皮有压力,骆驼的脚对沙地有压力,________的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大的又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