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简答题必背(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简答题必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简答题必背》。

第一篇:思修简答题必背

前言:亲爱得同学,思修正课即将结束了,再也没有新知识了,不要害怕,不必完全依照下文,你可以自己总结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绪论

1.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①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②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2.简述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①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②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马特爱民、新时荣辱、灵主精础)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②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5.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③身体力行,切实践履行

第一章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及作用。

⑴基本特点:①思想性与实践性②时代性与阶级性③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基本类型: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②职业……③道德……④社会…… ⑶作用: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②……精神动力③……精神支柱 2.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②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⑴基本内容: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⑵如何实现:①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5.大学生应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①充分认识理想现实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第二章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含义+内容)

⑴含义:①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国家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②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⑵内容:①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②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③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简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⑴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多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

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历史作用:①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3.爱国主义新时代要求。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⑥爱国主义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科学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疑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如凸显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5.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②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③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第三章

1.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⑴ 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意义: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原因:①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期待

③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3.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正确地面对现实,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提供自我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产生的条件。⑴起源和本质: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②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条件: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社会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简述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他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特殊性表现在哪方面)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4.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⑴功能:①调节功能(最主要):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②认识功能(主要):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功效和能力。⑵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的政治统治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注意每一点分开问)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内容上)

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式上)

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作用上)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a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9.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⑴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如何树立:①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③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⑴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⑵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是什么?

⑴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而得以扩大

⑵特点: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意义: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5.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意义: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6.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

⑴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⑵意义: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7.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良好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⑴ 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⑵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⑶途径和方法: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第六章

1.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党和政府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②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③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①依法治国——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本质要求③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重要使命⑤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保证 3.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①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③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④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⑴坚持的原则: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⑵需要处理的关系:①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

⑴内涵:①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②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

⑵意义:①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

②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③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

⑶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7.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提供司法公信力 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七章

1.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及作用是什么?

⑴概念和基本特征:①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

⑵作用:①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②社会作用: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⑴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⑵法律关系的构成:①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②客体:指向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 3.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什么是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⑴法的适用:

⑵特点:①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③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7.行政执法的特点?

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第八章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⑴特点: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⑵基本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怎样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⑴基本权利:①平等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与被选举

③宗教信仰自由④公民的人身自由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休息权

⑥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人的权利

⑵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 4.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① 政法律制度②经济法律制度③民商法律制度④社会法律制度⑤刑事法律制度 5.我国主要的诉讼法律制度是什么?

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非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仲裁法和人民调节法

6.简述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二篇:思修刷分必背

绪论

一、提升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大学的显著变化:生活环境、社会活动、学习要求

二、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②树立全面学习③树立创新学习④树立合作学习

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判断题)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四、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如何提高?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千锤百炼的结果

2.同学们应该始终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增强尊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②体系: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六、四个全面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②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 ③全面依法治国——大力推进

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一、理想的含义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时代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实践性

二、从内容上划分理想: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三、信念的含义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四、信念的特征(4个):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亲合性

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五、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3个)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指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七、科学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③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④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八、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九、中特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不等于现实

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

③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④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二章

一、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时代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四、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六、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七、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八、经济全球化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九、做忠诚的爱国者

①推进祖国统一: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十、改革创新的意义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十一、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②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A、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B、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C、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第三章

一、人生观、世界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句必考)

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③另一方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①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②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意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六、人生态度概念: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因素:

认知: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 情感: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志: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七、正确认识人生矛盾(考题: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①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②不要满足一时的得

③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①幸福是一个总体范畴,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有保障

③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①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

②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生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

③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的流逝

八、人生的社会价值含义: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含义: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九、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人很有钱,是否就很有价值?)

1、人生价值的含义(看八)

2、标准:①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③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越小

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十、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①首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②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十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宽容原则

④互助原则

十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打上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他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当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第四章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起源:①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永远只能是指人的道德

本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规范功能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6个)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四、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

五、如何理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六、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七、能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人,就要做到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八、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九、为人民服务不同层次的体现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 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利益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第五章

一、公共生活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秩序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三、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公德

含义: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与私德相对:私德指个人私生活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

主要内容(20字):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3个)

①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②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③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六、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七、职业道德含义+公民道德建设20字

含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0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八、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择业观: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②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创业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九、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①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②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十、爱情的含义: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十一、恋爱中的道德观

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十二、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是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十三、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十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结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十五、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①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②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十六、个人品德

含义: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作用: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二、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三、道德境界的概念

四、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十七、什么是道德修养,如何提高?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提高: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六章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了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一部分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有国家创造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四、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

六、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执行(执法)3.法律适用(司法)4.法律遵守(守法)

七、宪法的基本原则(多选)

1.党的领导2.人民主权3.人民保障4法治5民主集中制

八、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九、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反映了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十、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十一、刑法的原则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我国刑罚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十二、刑罚的种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单独使用且只能使用一个)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十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3.公正司法:“理国要有道,在于公平正直”

4.全民守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十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建设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

十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相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党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的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十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2.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作用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十八、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制度基础不一样2.领导力量不同 3.权利主体不同 4.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十九、法治思维的概念和含义

概念: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十、法治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1.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高于法

2.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处理

3.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一直来进行决策和判断;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的算的专断思想

4.标准上,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奋领导者的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二

十一、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二

十二、权利制约的四项要求

1.权利由法定2.有权必有责3.用权受监督4.违法受追究 二

十三、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二

十四、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学习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二十五、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二

十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可以将法律权利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方式履行对他人的义务。二

十七、法律权利的分类 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一般主体享受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受的权利 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二

十八、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人按照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

十八、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

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

十九、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不存在纯粹的权利主体,也不存在纯粹的义务主体 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力行为和义务行为

十、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按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三

十二、表达权利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三

十三、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各种语言形式的表达、传播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自由。作用:1.促成个人自我价值、成就的实现2.增进知识及追求真理,从而增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3.保障公民自由且公开发表意见,可凝聚民意,形成舆论,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三

十四、集会、游行、示威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前行,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

遵守义务:1.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利益

2.事先须经过公安机关许可3.除非经过人民政府批准,否则不能再以下场所十米至三百米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国宾、火车站、港口、航空港

4非暴力5.特定人员禁止6.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 三

十五、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因而被称为“最小程度的自由”其次是人的行动自由,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三

十六、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等权利。三

十七、人格尊严的内容

人格尊严权利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 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三

十八、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三

十九、继承权

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

十、依法形式救济权利

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四

十一、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第三篇:思修简答题

2.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特征:时代性、现实可能性、实践性、预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意义: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到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与愿望,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大学生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体现在哪些方面?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内涵:爱国主义是关于爱国的一种集观点、情感和行动为一体的复合体,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6.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的规定论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生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做奋发进取的拼搏和持之以恒努力。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自信、进取、积极有为,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有益的人生态度。错误的人生目的到自己错误的人生态度,即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常以享乐、悲观、实用、实惠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世事。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价值的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促使人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错误的人生目的导致人选择错误的人生价值标准——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

7.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二者的关系。

第四篇:思修简答题(模版)

1、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我们同样面临“选择”和“坚持”两个问题。坚持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验,选择是对一个人洞察力的检验。1、你是怎样处理“坚持”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

2、在确立自己成才目标时,怎样做到“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

一、1、选择和坚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选择是坚持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然后才能坚持不断地走下去;坚持是完成选择的动力。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所做的选择,那么就表明我们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可以完美完成的。

2、就我个人来说,我会慎重考虑,权衡所有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并且在执行初期不对自己所做的选择而犹豫、后悔,先静观事态的变化发展,然后做出微小的调整,毕竟事物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不可能猜到未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因此我们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选择最佳方案,继续完成那最初的设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坚持,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这个坚持也不是盲目的坚持,是对我们所做的正确选择的坚持。将良好的选择与坚持结合在一起,人生的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二、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随别人立志,因为这样立下的志向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期望的,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附属品。一旦有了明确的意愿,就不会经常立志了。

其次,要把意愿变成志向,而且尤其是长志的话,需要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远,能看到未来可能发生、存在的变数、风险,也就是说我们要具有远瞻性,只有这样,我们立下的志向才是有价值的,才是长远有效的。

综上所述:有个明确的定位,并且有远见,我们才能“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2、有人认为:“人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不也生活得很好吗?”也有人提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才图;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还有人认为:“理想是明天,现实是今天。讲共产主义理想,解决不了当前的现实问题。今天该玩就玩,何必想那么远?”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理想?

上述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1、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没有理想,人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

2、当代大学生绝对不能把利益、权力当做树立理想的参照物。因为这些都是错误的价值观,一心只想着钱与名,最终只会成为这两者的奴隶,自我就会于此而迷失,就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了。

3、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4、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树立两个方面的理想,第一个是个人理想,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最大期望。我们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但这应该是切合实际并且在法律与道德保护的前提之下的;第二个是共同理想,因为我们是社会人,我们离不开我们这个共产主义社会。坚持实行共产主义任重道远,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臂之力。

3、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每月请保姆洗衣服打扫宿舍,在市场经济时代,花钱雇人打扫卫生清洗衣服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等价交换,如果经济条件允诺,请保姆打理一下日常生活也不为过,并且还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 既方便了自己又帮到了别人,这又何乐而不为。针对上面的观点请谈谈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于不适合。如果你自理能力很好,那么就没有必要请保姆了,否则,既浪费钱,又浪费劳动力。如果你还没有良好的自理能力的话,请一下保姆又何妨,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这个称谓上排在首位的还是“学”,学习是一个学生首要的职责与义务,不应该让日常生活的琐事影响到我们的第一要务。不过,我们基本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还是要有所加强的,毕竟人活着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对于以后是大有裨益的。

4、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的南海、钓鱼岛等面临一系列问题,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纷争的?

毋庸置疑,南海、钓鱼岛是中国的。从历史上以及法律道德上看,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国不安好心,试图妄想占领我们千百年来的领土,是不道义的,也是不得人心的。正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不足,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为基本国策,但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他国趁火打劫,不断侵犯我国。为此,外交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注意措辞,不可含糊其辞,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的领土,让他们明白妄图侵吞别国领土是行不通的,并且让他们自知理亏,心服口服。只要不改变现状,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但对于钓鱼岛的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可以争议,但不可侵犯主权。其实领土问题历来十分复杂,只有不断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5、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若干“网络红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不尽相同。我觉得“网络红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丑化,以娱乐大众的人,比如:芙蓉姐姐,他们是主动的;相对的,另一种则是被动的,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突破常人的想象而被人敬佩的人,例如:清华学霸马冬晗、马冬昕姐妹。前者的人生价值是肤浅的,没有什么内涵的;后者的人生价值是丰富的,伟大的。我是极其厌恶前者的,因为他们低俗,放下了自己仅剩的自尊,办成小丑来取悦大众,以获取知名度。他们以那种媚俗的姿态活跃于网络上,成为“网络红人”,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于标准的价值观,他们可谓背道而驰。而后者迅速蹿红于网络,实现了他们自己激励大众的价值,不失为一件好事,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专心于治学的又能有几何呢,他们的出现给了我们希望。

6、如今,“富二代”炫富已不是个别现象,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是的,“富二代”炫富的现象的确屡见不鲜,从此之中的确可以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

1、有的富人太张扬、太猖狂。他们仗着自己有钱而产生了许多莫名的优越感,不“炫”不快,完全没有顾及一些穷苦百姓的感受,他们忘记了一句俗话: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因此,我希望所有富人都收敛一点,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几十年后,地位一交换,富人就会体会到被别人奚落的痛苦,这样叫苦那真是自作自受了。

2、有的穷人没有摆准心态。他们的嫉妒心极强,也许只是别人一些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觉得在向自己示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富人也有许多无奈了。希望穷人们或者那些生活水平中等的人们不要太小市民,总以为是富人的错,实际上有时错在自己,错在自己没有调整好心态,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些。

3、其实,归根究底,出现“炫富现象”实际上还是由于我们国家贫富差距太大。如果在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生活的国度里,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此,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理想而奋斗终身。

7、你怎样看小悦悦案例,其中存在着怎样的道德两难问题

小悦悦案例中18位路人的冷酷无情,深深刺痛了我们13亿民众的心。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感被强力地唤起,中国人对道德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我们究竟是怎么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为何在21世纪缺失得如此严重?我们习惯了在熟人面前如何生存,如何守望互助,如何远亲不如近邻,却不习惯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会的只是明哲保身和自私自利呢?遥想当年,雷锋帮助别人,从不担心会被冤枉,实际上,他也从未被冤枉过。可见,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得富裕啊!如今,我们却因为怕被栽赃,都不敢救助可怜的小悦悦。也许有的人本想去救小悦悦的,但是因为从众心理,本着别人不去我也不去的原则,不冒然行动,而有的人则是因为鲁迅先生笔下那可悲的看客心理,认为此事身不关己,于是冷漠地看着受伤的小悦悦,而不伸出援助之手。救或不救这个道德两难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去救小悦悦在我们良心道义和道德上都是过意不去的。我们真的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与社会,我们真的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8、有人说:诚实守信的人是傻子,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不赞同上述观点。我认为诚实守信的人一点儿也不傻,相反,他们是机智的一群人。

1、诚实守信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因为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德的根本就是诚信。换句话说,没有诚信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而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因此,诚实的人一般就是代表社会正面价值观的人,而能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人必然是有大智慧的人。

2、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的制衡,也需要道德,尤其是诚信的约束。如果我们都带上假面具,虚情假意,自私自利,那么人与人之间仅仅依靠利益来维系关系,那就变得太功利、太势力、太贪婪了。要知道诚实守信可是企业无形的资本。企业不违背道德,实事求是,不欺骗大众,那么大家才会赞不绝口,企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晋商和徽商的一个生财之道便是诚信,难道能说他们是一群傻子吗?

3、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几乎所有都是为了弘扬诚实守信这个美德的,是不是我们具有这个优良美德的老祖宗都是傻子呢?

综上所述:诚实守信的人绝对不会是傻子。我们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为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9、有人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的优良品德,而今天的社会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丰富,节俭已经成为一种浪费。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不赞同上述观点。艰苦奋斗和节俭永远都不会过时,反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这样的传统美德。

在战争年代,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登上一个又一个制高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而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大家不断信奉享乐主义,有了点小钱就用来享受,完全不知道那些钱有多么得来之不易。金钱背后的劳动价值与其表面的使用价值完全不成正比。因此,节俭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更有义务传承节俭这一良好的品德。

正如“八荣八耻”里的所说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需要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而大肆挥霍。现代社会拜金现象随处可见,提倡艰苦朴素与勤俭节约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巨大冲击。为了构建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养成艰苦奋斗和节俭的优良品德。

10、通过“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请讨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你如何看待宪法的职能?

1.“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导读:此案是全国首例公民维护宪法权利并胜诉的案件,判决意味着《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救济,《宪法》可以作为法院判案的直接法律依据,开创了法院引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先河。

齐玉苓即齐玉玲,与陈晓琪同为山东滕州八中学生。在1990年中考中,齐玉苓被山东济宁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但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村党支部书记)的策划下,领取山东济宁商业学校给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以“齐玉玲”名义入读济宁商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山东滕州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济宁商业学校、滕州八中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同年,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3.5万元,并认定陈晓琪等侵害齐玉苓受教育权不能成立。原告不服,遂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上诉人的受教育权等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2001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批复自同年8月13日生效。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宪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1)责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2)陈晓琪等四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3)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和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余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陈晓琪等被告赔偿齐玉苓精神损害赔偿费50000元。2001年11月20日,齐玉苓案执行完毕。

请思考:宪法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如何看待宪法的职能?

我认为宪法不但高高在上而且与公民息息相关。

宪法高高在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而且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与公民息息相关: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通过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它代表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权益。至于宪法的职能,可以总结为宪法对国家权力、政治制度、法制、社会经济、公民权利的保障的作用这几点。齐玉苓案中,宪法充分发挥了公民权利的保障这一职能。宪法是法,法律应该能被实施,因此宪法应当像该案件中一样从神坛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人们就能切实体会到宪法权利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也为公民人权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即使宪法司法化还不是怎么的普及,但是宪法能切实用到实处,为民所用,为民谋利是大有裨益的。

11、根据孙志刚案件请讨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我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人权?

3.孙志刚之死

导读:孙志刚案件实质上反映了国家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保障人权、有效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相悖,是对公民个人迁徙流动权利的一种侵害。该案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当前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我国《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2003年3月17日,27岁的中国公民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收容了。事情发生在当晚10点,喜欢上网的孙志刚离开与朋友合租的住房,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玩。孙志刚是广州达奇服装公司的一名平面设计师,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从深圳跳槽进入达奇公司,当时处于试用期,月薪2000元。

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上时,孙志刚突然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的警察拦住了去路。当时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事后已无处查实,因而也无法判断警察拦住他,是否因为“他不修边幅”。

孙志刚并不知道,此时广州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严打”的统一清查行动,三无人员是重点清查对象。当天下午,天河公安分局刚开了动员大会。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也正值广州市“两会”前夕。

由于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孙志刚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当晚,将近110人先后被带进这个派出所,其中30多人被收容。

6月9日的判决中,18名被告一人判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徒刑,其余15人的刑期加起来大约100年。耐人寻味的是,开庭前一天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6月4日,广州市政府宣布:23名政府官员因对孙志刚事件负有责任而受到从撤职到记过的处分。同一天,一笔赔款进入了孙志刚家属的账号——通过9轮谈判,广州市的专案组代表三个赔偿义务机关,广州市公安局、民政局和卫生局与孙志刚家属签署了国家赔偿调解协议。

一个中国公民死亡,如果系政府全责,最高可获得24.8万元的国家赔偿。但据记者多方查证,孙志刚家属所获的赔偿几倍于此,而且这笔赔偿被要求必须在开庭前到位。

孙志刚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5月2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沈岿等5位法律学者,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就孙志刚案成立特别调查组,同时对收容遣送制度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在这5位法律学者之前,还有许志永、俞江、滕彪等3位青年法学博士在5月16日,因为孙志刚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建议书,要求对1982年出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审查。在这份建议书中,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法学博士)等3位博士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相抵触,建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这项法规进行违宪审查。在采访中,许志永一再向记者强调,他们的这份建议书并不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上书。他们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权利。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违宪审查进入实质性法律操作层面。

2003年8月7日,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孙志刚案件的处理,是迅速的,是坚决的,也是非常严肃的’。公安部部长***曾先后作了7次重要批示。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收容站变成了社会救助站。2003年8月26日,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又联合发布通知,共同向全社会宣告:坚持依法办案,正确适用法律,有罪依法追究,无罪坚决放人。除了政法系统,我国行政机关也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从而制止行政部门滥用“国家”、“政府”的名义侵害公民权益。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8月1日起施行。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自2004年3月14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深刻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请思考:“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我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利益最重要、最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孙志刚事件之中有很多地方都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向前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一切规章制度的确立都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都必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必须保障人民所享受的权利和自由。

然而,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国家、政府是完完全全以人为本的,孙志刚之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要是行政人员以人为本、为民着想、权为民用,孙志刚还会死吗?是他用死换来我们对人权的思考,我们才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血淋淋的教训,不让人们群众受一点点损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

我国法律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保障人权:

1、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人权保障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侵犯人权是违法行为。

2、加快人权保护方面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民的基本生存权,从根本上讲,要靠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3、加大保护人权的财政投入,每年财政预算时,应逐渐增加比例。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依靠财力支持。

4、保护人权,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作为人权主体的弱势者是人权实现的决定性条件,国家,政府和社会是人权实现的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相互配合和支持,中国的人权保障才能最终实现。

12、就视频案例 《大学生法盲》 讨论: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持法律的权威?

安徽某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吴老师被人残忍地杀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社会影响及其恶劣。这是一起绑架、敲诈杀人案,而让人震惊的是涉案者都是在读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片中分析了他们的作案动机和犯罪心理,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生动教材。

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是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第五篇:简答题思修

1.简述理想和空想、幻想的区别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拥有理想还应该要有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动力、勇气、方法和实际行动,这就是理想和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空想是空洞的,甚至你所想的内容是不存在的。

幻想是虚幻的,你所想的一切是超然物外的,是与科学严格对立的。亦可作“幻想”为“幻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1.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从其社会作用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是国家强制执行性与人民自觉遵守性的统一。

4.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制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计划生育 6.夫妻之间相互忠诚

5.大学生活较之中学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6.中华民族具有哪些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8.大学生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9.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4.养成守法习惯。

10.我国刑法规定的十类犯罪行为是什么?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防利益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下载思修简答题必背(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简答题必背(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思修简答题

    目录主要押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

    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五篇范例)

    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必背重点 1.爱国主义的内涵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考点 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考点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考点 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考点 5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

    考研政治思修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背知识点总结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2016考研政治冲刺必背思修重点总结

    距离2016考研初试只剩下10多天的时间,想要在这短短的10多天中再突击一下,最终获得高分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总结和整理重点。......

    思修简答题(共五则)

    1,简述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区别。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

    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 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

    思修试卷简答题汇总(精选5篇)

    广工大思修试卷简答题汇总 1. 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