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调整与 “一带一路”的推进
【一带一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调整与 “一带一路”的推进
沙特阿拉伯的经济调整与 “一带一路”的推进 陈 沫
内容提要
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油价下跌对沙特阿拉伯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加上其他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国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源配置从依靠政府干预向依靠市场支配的方向转变;政府财政收入从依靠石油收入向扩大非石油收入的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和矿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企业所有制结构从国有化向加快私有化的方向转变;投资资金来源从基本依靠本国资本向重视吸引外资的方向转变;劳动就业从依靠外籍侨工向“沙特化”的方向转变。综观沙特经济发展重点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能源安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和金融是双方经济合作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关键 词
“一带一路” 沙特阿拉伯
经济调整作者简介 陈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100007)。中国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过程中,需要与丝路沿线国家探索新的经济合作模式,并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位居海湾地区的能源大国——沙特阿拉伯(下文简称“沙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关乎该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国际油价从每桶130美元左右下跌到2016年初的每桶30美元左右,给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沙特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沙特由此采取措施,进行深层次的经济调整。在充分认知该国经济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与沙特的经济发展重点进行对接与协调应成为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的关键。沙特经济调整的方向 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对沙特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该国遂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尽管沙特在低油价形势下进行经济调整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次调整却有着新的背景和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一)沙特经济调整的背景沙特的经济调整的背景有其独特性,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等因素的变化对于这次经济调整的特点和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沙特的经济调整首先与该国经济对于石油过度依赖而产生的强烈负面效应有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石油经济的同时,开启了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以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沙特曾经遭遇过长期低油价的冲击。当时,由于沙特的经济规模还比较小,主要依靠抽回海外资产和少量举借债务,承受了低油价的冲击。但是,此轮低油价周期对沙特经济的冲击强于以往。2014年,沙特政府财政预算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赤字,2015年财政预算赤字达1 222亿美元,预计2016年预算赤字为733.4亿美元。沙特的全部海外资产总共只有6 000多亿美元,完全按照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的模式,依靠抽回海外资产已难以安然渡过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沙特发出警告,沙特如果继续强行保持产量,其外汇储备将在5年内耗尽。因此,沙特必须郑重考虑体制方面的改革及进一步加快经济多样化的步伐。第二,沙特新国王萨勒曼对王子和副首相的任命标志着沙特第三代亲王继承王位拉开了序幕,并开始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发挥决定性的影响。2015年是沙特政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自从沙特的创建者老沙特国王1953年去世以来,王位一直由他的儿子们,也就是王室的第二代亲王继承,兄终弟及,王储也是由第二代担任。及至2015年阿卜杜拉国王去世,79岁的萨勒曼继承王位,已经先后有5位第二代亲王出任沙特国王。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能够继承王位的第二代亲王虽然仍有人在,但普遍年事已高,健康堪忧,越来越难以胜任国王的重任,在担任王储期间未及继承王位就离世而去者,也不乏其人。因此,沙特的王位继承何时开始向第三代亲王转移,是人们关注已久的问题。萨勒曼国王即位后,终于在这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2015年4月,他免去了已70岁的第二代亲王穆克林的王储职位,任命57岁的第三代亲王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接任王储,并任第一副首相和内政大臣。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同时任命自己的亲生儿子、年仅35岁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副王储和第二副首相,并任国防大臣和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其继承王位的顺序排在王储之后。这些第三代亲王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穆罕默德·本·纳伊夫曾获得美国刘易斯-克拉克学院政治经济学学位,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则在沙特的大学学过法律。因此,他们与老一代亲王相比,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在解决国家发展和安全问题方面,特别是解决因国际油价下跌导致的资金紧张问题的时候,也不可能因循老一辈的传统做法,而会有更新的思路和举措。第三,沙特的这次经济调整也与该国近年对外关系格局的变化有关。沙特长期以来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盟友,不仅在军事上依靠美国的支持,而且在石油出口方面主要依赖美国市场。但是这一切从新世纪以来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首先,2001年爆发的“九·一一”事件涉及14名沙特国籍的恐怖主义分子,使美国与沙特之间的政治互信大打折扣,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也从沙特转移到卡塔尔。其次,美国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加快实行战略重心东移,对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开始重视寻求其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不愿再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卷入新的冲突,特别是在对待沙特在中东地区的两个宿敌伊朗和叙利亚的问题上,美国相对消极的干预态度也令沙特大失所望。2013年,美国决定与伊朗政治解决核问题,在叙利亚问题上不愿直接出兵推翻巴沙尔政权,这让沙特极为恼火,甚至在2013年10月18日宣布拒绝出任已经当选的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以表达对美国的严重不满。然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有其必然的原因,且已成为难以转变的趋势。沙特在经济上与美国也有所疏远,特别是在能源问题上,美国长期推行进口来源多样化政策,逐渐减少对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依赖;新世纪以来美国页岩油开发进展迅速,对沙特的石油进口需求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在沙特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15年已经成为其石油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从前国王阿卜杜拉执政时期开始,沙特出现明显的“向东看”的趋向,阿卜杜拉国王即位后将首次正式出访锁定中国,这次出访也是两国自1990年建交后沙特国王首次访问中国。西方和东方在沙特经济关系中地位的此消彼长,以及沙特与美国关系正在发生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沙特对外经济关系方向。沙特在新的条件下推动经济调整,必然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等新兴的东方经济贸易合作伙伴。
(二)经济调整方向及其表现关于沙特的经济调整,该国尚未发表系统的计划或方案。但根据部分沙特政要的言论,以及政府已经或计划采取的政策调整,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主要方向。第一,资源配置从依靠政府干预向依靠市场支配的方向转变。沙特长期以来虽然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但实际上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政府通过控制价格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支配性作用。政府长期对水电和能源价格进行补贴,这对于在一定发展阶段内,发挥资金相对充裕的优势,加快经济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是,在如今政府收入与开支的缺口急剧增大,补贴开支也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扩大而急剧膨胀的情况下,补贴越来越成为政府财政的巨大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补贴扭曲了水电和能源的价格,使价格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实际上既不利于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也不利于激励私人企业和外资对水电和能源部门的投资。这种扭曲的价格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并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因此,逐渐理顺价格,特别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引起沙特政府决策者的重视,并且反映在这一轮的经济调整之中。沙特政府已经提出要提高国内水电价格,还敦促审议供水和电力领域的现行法律。沙特水电部提出从2015年12月起,将非居民用水价格上调50%,但居民用水价格不变;对使用给排水服务的用户,则每立方米水价上涨为9里亚尔;对仅使用给水服务的用户,每立方米水价6里亚尔。沙特劳工部最近制定了“工资保护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企业所雇佣的劳工即便当前劳工合同尚未终结,仍有权在不征得现有雇主同意的情况下转入其他企业工作,这促进了劳动力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第二,政府财政收入从依靠石油收入向扩大非石油收入的方向转变。沙特的政府预算由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剩余的情况,因此,政府的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开辟石油以外的收入来源,而是仅仅满足于石油收入的开支分配。当国际石油价格下跌、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开支的时候,政府往往采取抽回一部分海外资产的办法,暂时弥合预算开支的不足。沙特的海外资产主要由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沙特货币管理局控制,在2016年已经达到6 323亿美元。现在的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沙特应对低油价的情势不同,政府预算的规模已经比当年庞大得多,而2015年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高达17.5%。沙特政府已经意识到,抽回海外资产进行调节已经不能完全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不可能是解决预算问题的长效机制。沙特财政大臣阿萨夫公开表示,要渡过油价低迷时期,沙特不能单纯依赖财政储备,而应当多种手段并用,包括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及发行更多债券。因此,在最近启动的经济调整中,沙特已经引人注目地采取那些非石油输出国常见的解决预算收入不足的办法,其中包括压缩开支、增加税收、发行国债,甚至计划通过出售国有企业增加政府收入。沙特阿拉伯还采用了发行国债的办法为政府筹措资金。政府从2015年7月开始发行国债,这是自2007年沙特政府发行债券后的第一次,标志着沙特经济政策十年来的最大调整。2015年7月,沙特政府发行40亿美元债券,8月又向银行售出53亿美元债券。到2015年底,沙特政府4次向银行出售的债券总金额增至307亿美元。沙特财政大臣阿萨夫指出,为弥补财政赤字,沙特政府除了发行更多的传统政府债券之外,还将发行伊斯兰债券。作为增加非石油收入的措施,沙特政府在2015年下半年已批准对未开发土地征收2.5%的税收,以及对使用沙特机场的旅客征收23美元的机场费。政府还计划在2016年开征卷烟和软饮料税,以及5%的增值税等。沙特政府还计划在近年内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筹集4 000亿美元收入,其中包括出售国有土地,用于商业性开发,出售其最大的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等。第三,产业结构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向新能源和矿业等多样化领域拓展。沙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行经济多样化发展战略以来,战略重点主要放在发展能源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工业方面。新的一轮低油价周期的到来,使沙特再次深切地感受到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的迫切性,经济多样化的战略方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该国对于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矿业的兴趣尤其引人注目。尽管沙特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仍然具有能源结构多样化的战略需要。首先,石油具有完备成熟的国际市场,是沙特阿拉伯稳定的出口产品,因此沙特希望把尽可能多的石油用于出口,而不是用于不断增加国内的石油消费。其次,沙特现有的电厂都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电厂,而沙特的天然气几乎全部是与石油伴生的,其产量随着石油产量而波动。发展非天然气发电燃料,不仅关系到全国电力供应的长期稳定,也关系到沙特能否通过灵活调节石油产量,保持对国际石油市场干预的主动性。再次,沙特具有发展石油和天然气替代能源的优越条件。该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国家之一,风能资源丰富,相对充裕的资金适合发展以前期投资需求量大著称的核能发电产业。因此,早在2013年,沙特的阿卜杜拉国王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中心就发布了沙特阿拉伯雄心勃勃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即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在2032年沙特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形成54吉瓦(万兆瓦)的新能源发电能力。2014年,国际市场进入低油价周期以来,尽管沙特缩减了一些项目的规模,并且在2016年宣布把实现新能源发电目标的时间推迟到2042年,但新能源产业仍然是沙特经济多样化的一个长期重要方向。沙特是海湾地区矿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包括黄金、铁矿、铜矿、锌矿、铅矿、铝矾土、磷酸盐、石膏、苛性氧化镁、瓷土等,具有发展矿业和矿产品加工工业的条件。2015年10月,沙特石油矿业资源大臣纳伊米宣布,沙特要通过加快矿业开发,以及发展冶金、炼铝、化肥、建筑材料等产业,在2030年的时候实现矿业产值增加两倍,达到960亿美元投资规模,并创造10万的就业机会,把矿业打造成为仅次于石油和化工工业的国民经济“第三支柱”。第四,企业所有制结构从国有化向加快私有化的方向转变。由于石油收入控制在王族和政府的手中,所以沙特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政府主导的特点,每年政府预算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例如,在2013年的政府预算中,交通运输和电讯、经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的项目,就占了全年预算开支的大约10%。除此之外,该国主要经济产业基本上都控制在政府的手中,例如沙特工业发展的旗舰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就是政府持股70%的国营企业,其现任的董事会主席就是现任副王储和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王;沙特的航空、铁路、电力、海水淡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均控制在政府手中。随着政府石油收入的减少和投资能力的削弱,以及政府需要通过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弥合财政开支的不足,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需要也显得越来越迫切,私有化进程正在加快。2016年第一季度,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成为第一家私有化机场。空管和航信服务的私有化将分别于2017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启动。2020年前,沙特境内的国际、国内和区域机场的其他部门将逐渐实现私有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消息是,2016年1月8日,世界巨型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宣布,政府正在考虑将该公司部分股权上市。这个消息一经发布,便被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称为“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中东石油天然气领域最大的政策转变,可能翻开该地区石油生产国1973年石油国有化以来的新篇章”。2015年5月,该公司已经正式与沙特石油与矿产资源部分离,从而成为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在铁路建设领域,沙特政府也表示欢迎私人投资参与建设。第五,投资资金来源从基本依靠本国资本向重视吸引外资的方向转变。沙特因为长期拥有巨额的石油收入,单就发展的资金而言,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需求并不大。但是,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通过外国投资者获得国际市场等角度来看,沙特也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的引进,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下游产业和工业制造业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相对比较宽松。而在石油天然气的上游领域、金融服务等领域,沙特政府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就比较严格,有些领域甚至不对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因此,总体上沙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的统计,2013年外国直接投资仅占当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降低、政府投资能力下降,沙特更加需要依靠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发展非石油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对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简化外国投资许可程序,对所有的外国投资许可使用统一的文件。投资总局也为投资许可设立了最多只需要5个工作日的“快速服务通道”发放旅游签证以及便利在沙特劳工亲属赴沙特探亲。其次,优化外国投资管理,沙特投资总局重新对外资企业进行了分级,对上市企业、跨国企业、行业领先企业、有计划在沙特建立地区中心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以及其他有利于沙特工业多元化并促进出口的企业给予较高的评级。投资总局还正在对所有外国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要求达到有利于增加沙特经济竞争力、增加沙特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工业和知识产权本地化、增加出口、促进沙特收入多元化、发展沙特人力资源、促进沙特各行政区域发展平衡等指标。再次,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在批发和零售项目中的投资比例从75%提高到100%。2015年6月,沙特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股票市场。第六,劳动就业从依靠外籍侨工向“沙特化”的方向转变。沙特存在着独具特点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劳动力严重依赖外籍劳工;另一方面,本国人的失业率却居高不下。据沙特官方媒体《阿拉伯新闻报》2016年2月1日报道,2015年,沙特籍15岁以上有就业能力的劳动人口为1 190万,失业率为而在沙特就业的外籍劳工达到972万人。根据这一组数字进行大概的估算,实际就业的沙特国民数量并不大。大量的沙特就业年龄人口满足于享受政府提供的良好福利,而不愿从事较艰苦的工作。沙特政府为了推动本国人就业,长期致力于推行劳动力“沙特化”,强制在沙特的企业和机构雇佣沙特本国国民,要求沙特籍雇员所占比例要提高到20%。与此同时,沙特劳工部还规定了一些仅限于沙特人担任的职业,其中包括政府和私营机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等。在沙特当前推动的经济调整中,继续坚持推行沙特人就业优先的“沙特化”政策。尽管上述经济调整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代表着沙特经济发展的长期方向,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双方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关注点。沙特经济调整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影响 尽管沙特国内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充满期待,但双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仍面临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环境等诸多内部与外部因素的挑战。从沙特经济调整的内容看,也存在一些需关注的问题。第一,沙特的经济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调整也会受到经济和社会成本的制约。其一是企业对经济调整的承受能力。水电和燃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沙特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许多能源密集型企业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也将在2016年面临利润幅度减少的前景,降低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例如,上述涨价将使沙特的主要工业集团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生产成本上升5%,其下属企业沙特化肥公司的生产成本将上升8%,延布水泥厂生产成本将上升6 000万里亚尔,沙特矿业公司利润将减少1.2亿里亚尔等。尽管这些都是经济调整和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有长期的益处,但是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当下的困难。其二是经济调整的社会承受能力。据媒体报道,沙特目前有5 000多名王子,其中有2 000人是核心成员。他们不仅每年可以从国家的石油收入中坐收数额不等的补贴,而且许多人都是各种经济实体的所有者。多种补贴的减少,特别是针对富有的国民实施减少补贴的政策,以及水电及汽油等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触及他们的经济利益。就普通的沙特国民而言,由于减少补贴和基础产品价格上涨,2016年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整体水平预计将从2015年的2.2%上升到2016年的4.4%。这对于相对收入较低的国民,特别是东部地区收入相对较低的什叶派民众聚居地区的民众生活,可能造成更加明显的影响。第二,沙特多元化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沙特石油经济特性仍会长期存在。沙特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均收入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政府对经济高度干预的体制和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单一经济结构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这主要表现在:其一,石油仍然是压倒一切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唯一重要的出口收入来源、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和最重要的产业部门。2011年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4.9%,2012年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7.7%。其二,石油仍然是可以影响经济全局的产业基石。2012年石油天然气采掘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6%,遥遥领先于任何其他产业的占比。从沙特最近40年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只要国际石油价格进入高涨周期,其经济增长就会加快;只要国际石油价格进入下降周期,其经济增长就会放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往往因此而形成负增长。其三,石油仍然是王权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沙特在大量石油收入的基础上,推行国民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等高福利政策。每个沙特公民在成年的时候,都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一块土地和13.3万美元补贴,以建造自己的住房。与此同时,政府对于水、电和能源的价格实行补贴,仅水费补贴一项,每年支出就达500亿美元。2015年的燃料补贴则高达520亿美元。当2011年沙特发生向王室提出实行宪政的请愿活动时,该国王室以增加360亿美元补贴的手段使事件迅速获得平息,进一步凸显了石油收入对于社会稳定和维护王室统治的重大意义。因此,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于沙特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且足以全面影响经济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低价格周期,对于沙特加快经济体制和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又一次的促进作用。在石油收入减少、国家干预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沙特通过采取或计划采取改革和开放的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化的税收和融资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动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发展更多的非石油产业,增加本国民众的就业机会,毫无疑问是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代表着沙特阿拉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如同其他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成本的制约,经济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形势,也对沙特政府削减开支形成制约。受到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沙特政府财政自2014年起出现入不敷出现象(参见表1)。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沙特政府为应对周边国家动荡情势,政府增大了军费开支。2015年3月,沙特组建了包括海合会国家和埃及、约旦、摩洛哥、苏丹、巴基斯坦在内的国际联盟高调介入也门冲突,打击什叶派的也门胡塞武装。沙特与伊朗为地区大国地位的争斗不会停止。2013年,沙特的防务和安全开支就占预算开支的30.5%。而沙特由于参与对也门反政府武装的打击和对抗“伊斯兰国”的国际联合行动,导致其2015年的军费和国防开支大增约53亿美元。如果地区热点问题得不到政治解决,甚至演化为更加严重的危机和冲突,那么还会进一步加重沙特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受到上述条件的制约,沙特的经济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已经出台的措施之外,计划中的措施怎样出台以及可以落实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据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来具体决定。沙特的经济调整对于中国在沙特阿拉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沙特阿拉伯的经贸合作,可能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有利的因素远远多于不利的因素。从总体上看,油价下跌对于石油进口国的影响比较积极,不仅可以使石油进口国降低石油的进口成本,也可以使石油进口国在开展石油合作方面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中国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推动与沙特的石油合作,通过签署条件更加有利的石油长期供应合同、吸引沙特的石油美元向中国的石油工业下游领域投资回流、获取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促进中海自由贸易区谈判等多种路径,做好石油大文章,为巩固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和扩大与沙特的全面经贸合作,开辟新的局面。此外,沙特的经济调整体现了经济市场化的基本方向,有利于降低和消除经贸合作中的一些壁垒。在沙特经济调整的6个主要方向中,除了劳动力市场“沙特化”多少带有一些保护主义色彩之外,其他的调整方向都将使沙特经济更加具有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特征。由于沙特的人口和劳动力规模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劳动力“沙特化”政策并不会根本上改变该国劳动力主要依靠外籍人员的局面。因此,经济调整总体上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加市场化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与沙特开展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沙特经济调整对经贸合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沙特因资金紧张而减少对合作项目的资助力度,甚至按所需项目的时间和重要性重新核查,对一些项目实施缩小规模、停建甚至裁撤处理。由于沙特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业主都是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对此,中资企业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应对市场的新变化。首先,中企应当更加重视多种企业协同行动,发挥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带资承包、施工建造和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高承揽建设-运营-移交模式项目(BOT)的综合竞争实力。其次,中企应当更加注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选择那些对于沙特国计民生具有“刚需”性质且不易被裁撤的项目;更加严格和精准地制定项目合同,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额外成本和商务纠纷。“一带一路”在沙特的推进路径 沙特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国家。该国具有富裕的能源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际油价的周期性变化对沙特阿拉伯的冲击只是阶段性的。低油价周期往往造成国际石油投资减少,剩余产出能逐渐耗尽,从而为新一轮的高油价周期准备条件。根据国际石油业界的判断,国际石油价格很可能在2020年左右重新迎来新的高油价周期,沙特也将重新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当前的低油价一方面给沙特造成一些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该国进行以发展市场经济方向的经济调整,总体上来说为中国与之开展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不能把沙特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视为一成不变,而是应当从长计议,把握沙特经济政策调整的“脉搏”,为双方经济长期合作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寻找更好的对接路径。第一,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中国与沙特在能源安全上相互依赖,具有巨大的能源安全合作空间。长期以来,沙特一直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与油气资料合作伙伴,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会是如此。尤其是美国能源革命以来,随着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以及美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的实施,美国减少了对沙特及中东其他国家的石油进口;欧洲也将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亚及北非地区;只有亚洲特别是中国仍然继续主要依赖从沙特进口石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中国对沙特的石油进口也将继续增加。对沙特来说,中国一直是巨大的石油出口市场。而且基于长远利益,为了在低油价周期仍能保住亚洲市场份额,沙特已调低销往亚洲的原油基准价格,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然而,在全球低油价及石油供应过剩的背景下,沙特开始面临与俄罗斯争夺中国市场份额的竞争。俄罗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速已经超过沙特。2010~2015年,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增长约12万桶/日,同期,俄罗斯向中国原油进口增速达到55万桶/日。从2010~2015年中国从沙特与俄罗斯石油进口量的变化也可反映市场份额增速的变化(参见图1)。因此,确保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是沙特石油出口安全的重要利益所在。实际上,双方的能源进口安全和能源出口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在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国际石油市场份额竞争加剧的今天,这种石油安全利益对于沙特而言,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基于双方的利益契合,中国和沙特可以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扩大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相互投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能源合作。第二,建设“互补性优质产能转移合作伙伴”。产能转移是中国与沙特之间互利合作的一个富有潜力的领域。在石油工业领域,中国为了炼制数量日益增加的中东进口原油,以及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设施,或石油的商业性储存和分配设施,需要不断扩大石油工业的下游产业。沙特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石油工业下游领域的先进技术,其中许多技术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因此,沙特具有对中国扩大石油工业下游领域投资的条件。这种投资的一个重要长效后果是确保中国对沙特石油进口的稳定需求。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领域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参与沙特的石油工业上游项目。沙特在经济调整中大力推动的矿业及相关加工工业,以及新能源工业,都是中国拥有大量成熟技术和优质剩余产能的领域。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国和出口国,以及世界主要风能发电设备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核能技术近年也已经走出国门。冶金、建材等产业产能过剩严重,有大量的技术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向外转移。沙特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对外国直接投资放宽限制,改善服务,投资环境的改善将为中国企业到沙特投资产生更大吸引力。尽管沙特采取增加税种和取消水电和能源补贴等政府财政增收节支措施可能成为常态,但就沙特的水电和能源价格以及税收水平而言,仍然比中国国内低得多,不会对产业转移产生根本性的负面影响。第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市场。沙特是国际建筑工程承包的大市场,根据统计,仅2015年沙特最大的20家建筑工程项目业主的计划和在建项目总额就达到7 440亿美元,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基础设施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外国企业承包建设。国际油价下跌和石油收入减少会影响沙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也会影响项目的融资方式,例如更多地采用“公私合作”(PPP)或“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融资,发挥承包商和私人投资的作用,但是不可能改变当下沙特对外国建筑工程公司的严重依赖状况。中国的建筑工程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走向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国际市场,在新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工程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建筑工程承包权威刊物《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对2014年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建筑承包商评选中,中国企业占62家。中国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承包的基础设施种类多,履行合同守时保质,承揽的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施工建设(EPC)在内的总承包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高铁等领域拥有独创的专利技术,曾经在沙特有过中铁建承建麦加轻轨、华为公司为麦加朝觐提供通讯保障、中交集团承建吉达防洪项目等一批成功的项目,赢得了沙特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承包公司的信任,完全可以在沙特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第四,打造金融合作新“亮点”。随着中国和沙特经贸业务往来的增加,双方之间的银行业投资已经开始,并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合作领域。2013年12月,沙特国家商业银行在上海开始代表处,成为阿拉伯国家在中国开始第一家银行代表机构,并且计划在以后发展为分行或与中资银行成立合资银行。2015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利雅得分行正式开业,这是沙特境内第一家中资银行。随着双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和金融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宣布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以后,2015年1月,沙特就正式宣布成为中国发起创立的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并最终确定在亚投行出资250亿美元,居各成员国第八位,也是成员国中出资仅次于土耳其(260亿美元)的中东国家。2015年,沙特开始以发行国际债券的方式融资,也给中国购买国际债券提供了新的机会。沙特虽然一时出现资金紧张,但有巨大石油资源为依托,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国际评级机构近期对沙特的评级依然良好,惠誉评级为“AA”,穆迪评级为“Aa3”,标普评级为“AA-”。中国与沙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正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结
语 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下跌给沙特经济造成了明显的冲击,也导致该国为应对冲击而进入了经济调整的新阶段。这种经济调整是沙特从单一的石油资源出口经济向走向多样化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在观察沙特经济发展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时需要把握的大趋势。无论这种经济调整进展的快慢,以及是否能够全面推进,这种调整的大方向都对于中国在沙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总体是有利的。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沙特经济调整所提供的长期机遇,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市场挑战,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沙特的互利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和银行金融四大领域同沙特的经济调整与发展的对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原文请参见《西亚非洲》2016年第2期)
第二篇:一带一路(范文模版)
一带一路
1、读图,并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中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将出席会议。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华网2017年4月6日)
一带一路
(1)、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2)、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
工程输送到东部地区,该工程一线的起点位
于
盆地的轮南。
(3)、图2所示地区与内地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
”的经济模式。
(4)、深圳经济特区隔珠江与澳门相望,通过
(铁路线)与香港、北京相连。以广
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 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5)、某港商想去喀什投资建厂,经过考察初步确定两个方案。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理由。
方案一:建立纺织厂,理由是。
方案二:建立进出口贸易公司,理由是。
(6)、中国有句俗语,“想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大范围、宽领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础。:“一
带一路”主要覆盖亚洲、、三大洲,域内相当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发
展的薄弱地带,基础设施建设也自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优先领域。
(7)、2017年5月10——15日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隆重举行“2017一带一路印尼峰会”。印尼希望中国可以将制造业工厂发展到印度尼西亚。在人力资源、健康、养老领域也有空间。印尼在教育领域可以与中国合作,共同培训与培养人才。(来源半月谈网2017年1月3日)
材料二的一带一路示意图中,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
,位于
半球(选填“南”或
“北”),该国著名的景点是
。此外该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或经
济作物)生产国。
一带一路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一起。
材料2
21世纪海上是丝绸之路示意图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洲依次是
,沿线穿过的
温度带有。
(2)、海上丝绸之路起于我国福建泉州,经过
(我国的海域)、运
河,止于荷兰鹿特丹。
(3)、图示地区中,①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特点是
;②地农业生
产深受
气候的影响;③地分布的宗教主要是。
(4)、H为
海峡,简述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
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读下图回答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穿过图兰平原,该地盛产_________(经济作物),里海沿岸_____________
(矿产)资源丰富。近些年来咸海面积不断缩小,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2)、“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位于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它西临______________
海,连接欧洲内河航运最繁忙的_________河,位置极为重要。该国盛产鲜花,尤其以_________最著名。
(3)、“海上丝绸之路”必经斯里兰卡岛,该岛地势特征是
,一
月份盛行___________(方向)季风。该岛中的聚落分布特点是什么?
(4)、2014年6月一艘商船从福建泉州港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非蒙巴萨港,两地居民在
人种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船继续航行,于7月初到达吉达港,发现当地有许多清真寺,推断当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_____教,此时吉达港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一带一路
4、放眼“一带一路”感知地理差异。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贯穿要去大陆,东边连接大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材料二:2016年5月中旬,印度遭受了创纪录的高温侵袭,极值气温突破51℃,从今年4月开始,印度因高温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气象台网站的消息,5月18日夜间至21日广东省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雨。
(1)、“一带一路”A和B两线路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和
,如果有
机会去鹿特丹,你会选择哪条线路?请陈述理由。
一带一路
(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能源丰富的甲国,从图1中可看出该国和我国乙地区在能源种类方面 的共同点是。
(3)、一艘远洋货轮沿“海上丝绸之路”从鹿特丹返回中国,沿途在①②③三地靠港,一位船员记录
了A、B、C所见所闻。
A、在①地见到了图2所示的“特色旅馆”试对旅馆床铺安放在屋顶的做法加以解释。
B、5月份到达②地时,这里的高温天气让人忍受,结合材料二,图1和该地气候资料图(图3)分析此
时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②地高温干旱时,同纬度的广东地区却降水频繁,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C、在③地靠港时,巧遇一在此投资建厂生产轮胎的中国老乡,分析老乡在此地投资建厂的原因。
一带一路
1、(1)、维吾尔族;干旱;
(2)、西气东输;塔里木;
(3)、前店后厂;
(4)、京九铁路;珠江三角洲;
(5)、近原料产地;喀什与五国接壤,进出口货物方便,依托国家特殊的扶持政策等。
(6)、非洲;欧洲;
(7)、雅加达;南;巴厘岛;椰子。
2、3、(1)、长绒棉(棉花)
石油、天然气
引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2)、北
莱茵
郁金香
(3)、中部高,四周低
东北
沿海、沿河分布
(4)、泉州是黄种人,蒙巴萨是黑种人
伊斯兰
炎热干燥
4、(1)、铁路;海运;A线;该路线路程短,速度快;
(2)、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A、中东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把床铺放在屋顶上便于通风纳凉;
B、这里是热带,5月气温回升很快,北部有高山阻挡,无冷空气南下影响,雨季未开始,天气晴朗;
广东省位于东南沿海,5月东南季风已经影响该地,雨带移至这里,广东省进入雨季,所以
降水频繁;
C、这里盛产天然橡胶,原料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有政府优惠政策。
一带一路
第三篇:一带一路专题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一:
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
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
当水平。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是为适应边境贸易而订。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新唐书西域传下》说:“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陆上通道受影响,海上贸易因而兴盛。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了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1500年至1800年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海航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不仅仅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的伟大贸易活动,也是“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节选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是在张骞之后,这是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采取反击匈奴政策的结果。
B.历代所建立的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贸易通道的畅通,使这条丝绸之路有了不断发展。C.陆上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连接中亚、西亚原有道路网一直通到欧洲的一条贸易通道。
D.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由于西北地区受西夏政权掌控,丝绸之路的商贸荡然无存,蒙古帝国的建立,东西方贸易又恢复并空前高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东西方通道已经走通。《管子》多次谈到的“月氏之玉”就是从新疆和田运过来的,只不过这条路属于“走私”性质。
B.北魏时期,边境贸易较为繁华,《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贩货的商客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很多人因商贸和“中国土风”侨居下来。
C.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唐朝时期边贸官员为适应边境贸易制定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因而这些制度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D.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互市监”所收税收是边境节度使的财政收入之一,边军经费从中开支,这在《新唐书西域传下》里有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西戎民族在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时的贸易活动对汉代后来建立发展的陆上丝绸之路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张骞发现的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是他第二次出使的路线,这次出使促使了诸部族和邦国的一些使者来华进行贸易活动。
C.大海航时代的西人东来对中国海上朝贡体系有所冲击,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D.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活动的兴衰消长折射出中国及“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兴衰消长。
答案:
1.D(错在“荡然无存”,原文是“陆上通道受影响”)
2.B(A项错在绝对化了,原文有“也许”;C项原因错误,“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的原因是“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而不是“这些制度”;D项错在内容理解有误,中央政府是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而非边军经费从税收中开支)3.A(B项无中生有,错在“使得他第二次出使就途径这些诸部族和邦国”;C项概念混淆,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原文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D项无中生有,“经济、文化、军事”为凭空添加)
现代文阅读二: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
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没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B.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答案:
1.B(与文不符。“五通”,并不包括语言互通。)
2.C(曲解文意。“少用、慎用”错误。据原文第三段语境,不能使用“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
3.C(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一)张骞传(全文)
原文:
①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 ①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原文:
②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译文:
②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朝廷授予他太中太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原文:
③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
③张骞这个人性格坚强而有毅力,度量宽大,对人讲信用,蛮人很喜爱他。堂邑甘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处境窘迫的时候就射捕禽兽来供给食用。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
原文:
④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译文:
④张骞亲身到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并且听说了这些国家邻近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况。他向皇帝一一禀告了这些地方的地形和物产。张骞所说的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原文:
⑤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译文:
⑤张骞说:“我在大夏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我问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大夏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的地方。他们的习俗是定土而居,和大夏一样;但地势低湿暑热,他们的百姓骑着大象作战。他们的国土靠近恒河呢。’以我推测地理方位看,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在西南边。现在身毒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地的东西,这就表明身毒大概离蜀地不远了。现在出使大夏,要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路不好走,羌人讨厌我们;稍微往北,就会被匈奴抓获;从蜀地去,该会是直路,又没有干扰。”皇帝知道了大宛及大夏、安息等国都是大国,有很多珍奇宝物,又是定土而居,差不多和汉朝的习俗相同,而且兵力弱小,又看重汉朝的财物;他们的北面就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强大,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之以利的办法让他们来朝拜汉朝。假如能够不用武力而施用恩谊使他们归附汉朝的话,那就可以扩展很多领土,一直到达要经过多次辗转翻译才能听懂话的远方,招来不同习俗的人,在四海之内遍布威望和恩德。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于是命令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路线一同出发:从冉駹,从莋都,从徙和邛都,从僰,各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往北路去的使者被氐、莋阻拦住了,南去的使者又被嶲、昆明阻拦住了。昆明的少数民族没有君王,喜欢抢劫偷盗,总是杀害和抢劫汉朝使者,始终没有人能够通过。但听说昆明的西边大约一千多里路有一个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郡商贾私自贩运货物的有人到过那里。于是汉朝由于探求通往大夏的道路才和滇越国有了往来。当初,汉朝想和西南各民族往来,但麻烦很多,就停止了。直到张骞说可以由此通往大夏,才又开始从事和西南各民族建立关系。
原文:
⑥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译文:
⑥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又过了两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这一年,骠骑将军攻破匈奴西部,杀敌几万人,一直打到了祁连山。这年的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下投降了汉朝,因而金城、黄河以西沿着南山直到盐泽一带无人居住,没有匈奴侵扰。匈奴常有侦察人员到这一带来,然而人数很少了。又过了两年,汉朝把单于打跑到漠北去了。
原文:
⑦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语在《西域传》。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译文:
⑦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我居住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本来与大月氏都在祁连和敦煌之间,是个小国。大月氏攻击并杀掉了难兜靡,夺取了他的土地,乌孙百姓逃亡到匈奴。当时他的儿子昆莫刚刚出生,傅父布就翕侯抱着昆莫逃跑,把他藏在草里面。傅父给昆莫去寻找食品,回来时看见狼在给他奶吃,还有乌鸦叼着肉在他旁边飞翔,以为他有神助。于是,带着他归附了匈奴。单于很喜爱他,就收养下来了。等他长大后,把他父亲原来的百姓交给了他,叫他带兵,结果屡建功劳。当时,月氏已被匈奴所攻破,月氏便往西攻打塞王,塞王向南逃跑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就占据了塞王原来的地方。昆莫成人后,自己向单于请求报杀父之仇,使出兵西边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再往西逃跑,迁徙到大夏的地方。昆莫夺得了大月氏的百姓,就留居在大月氏的领土上,兵力渐渐强大起来。这时正碰上单于死了,他不肯再朝拜侍奉于匈奴。匈奴派军队攻打他,汉能取胜,更认为他有神助而远远地避开他。现在单于刚被我们所困,而且乌孙故地又是空着的。乌孙这个民族的人留恋故乡,又贪图汉朝的物产。如果在这时以大量的财物赠给乌孙,用他们在东边居住过的老地方来招引他们,汉朝还可派遣公主给昆莫作夫人,与他结为兄弟,根据现在的情势看,乌孙该会听从我们。那么这就好象截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带的金银、礼品价值几千亿,还带了许多持节副使,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灵活派遣这些副使到附近的国家去。张骞到乌孙国以后,把汉帝的赏赐送给了乌孙王并传达了汉帝的旨意,但没能得到乌孙王确定的回复。这些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张骞及时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乌孙王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汉朝,同时还派了乌孙使者几十人,马几十匹,来答谢汉帝,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到汉朝地域广大。
原文:
⑧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译文:
⑧张骞回来后,朝廷授予他大行令官职。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几乎都和所出使之国的使者一起来汉。从这时起,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因张骞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后来许多使者出使国外也都称作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也因此信任他们。这以后,乌孙王终究还是与汉朝通婚了。
(选自《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
第四篇:“一带一路”专题材料
目录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64国最新风险监测结果发布------2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中国与南亚国家探讨产能合作----4 “一带一路”的硬建设与软互联-----------------------6 云南打造“一带一路”南方核心驱动区-----------------10 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亚欧互联互通------------------14 拓展“一带一路”合作 共创亚欧发展新空间-----------18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64国最新风险监测结果发布
1、“一带一路”64国最新风险监测结果发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整体风险水平较高,由低至高按1至9级的风险评级显示,这些国家均值为5.54,其中,风险为5级的有20国,风险为6级的有13国,风险为7级的有10国。
2、中匈“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 开启义匈全方位合作新里程
今年6月,匈牙利在与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确认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因而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在欧洲的重要支点。备忘录称,匈牙利愿同中方密切协作,推进“匈塞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3、“一带一路”建设将使中国500强企业加速跨国布局
中国江苏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表示,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其企业聚合另3家中国企业、1家柬埔寨当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现已有中、日、法、美等国80余家企业投资入驻,吸纳10万产业工人就业,这里未来将成为柬埔寨的“深圳”。
4、张力跃:“一带一路”逼迫人才培养变局
制造业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得以推行的重要产业支撑。“一带一路”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求“中国制造”能够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满足其消费需求;另 一方面要求制造业技术能够满足当地制造企业的生产需求,服务区域建设与发展。如何满足这些要求,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5、“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信息法治保障
由中国主导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已经得到了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正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该项目在提出、规划、建设过程中,贯彻的信息公开、信息自由、信息参与“法治三原则”,有力地确保和推动了项目的进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6、“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解读专题报告:新商机新作为
8月23日,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专题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赵晋平作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内涵、经济影响与政策举措》专题报告。报告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区域影响、对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和企业的策略。
7、青海打造“伊斯兰”文化名片融入“一带一路”
青海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通过发展民族服饰、地毯、回医药学等特色产业和文化,青海打造出一张张极具“伊斯兰”文化特色的名片,力求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
8、聚焦“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出版合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说,此次论坛的主题紧扣“一带一路”战略,围绕当前出版“走出去”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出版项目的签约落地,探索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路径、新方法,体现了出 版“国家队”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
9、“一带一路”基建合作研讨会举行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介绍,未来5年,徐工将继续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序推进营销体系、研发基地等建设,持续为沿线国家基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施工装备保障。
10、工商银行助力陕西“一带一路”建设
8月21日,中国工商银行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签署《全面推进陕西“一带一路”建设框架性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在陕西的实施,将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促进陕西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财经资讯:中国与南亚国家探讨产能合作
1、中国与南亚国家昆明探讨国际产能合作 达成共识
2016年6月12日至17日,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在昆明举行,本次系列活动将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展、召开国际产能论坛、研究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互联互通联合工作组会议等活动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等国家进行探讨并达成国际产能投资、合作的共识。
2、中国保持迪拜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阿联酋迪拜海关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保持迪拜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为390亿迪拉姆(约合107亿美元)。
3、发改委:中欧班列存在运输成本偏高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今日表示,由于中欧班列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供需对接不充分、综合运输成本偏高、国内的一些无序竞争时有发生等等。
4、商务部:塔水泥市场产能过剩 中企不宜再进入
为提高塔吉克斯坦水泥产能水平,武汉华新水泥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在塔先后投资建设两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线。近三年内,又有多家中国企业陆续来塔投资水泥生产线。目前,塔全国水泥年产能近550万吨,产能已严重过剩。
5、惠誉将日本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13日表示,由于对日本完成财政整顿承诺的信心降低,目前确认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为A,但将其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惠誉称,如果日本政府不采取措施弥补消费税推迟上调的影响,或者经济表现低于预期,未来可能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
6、日大型制造业信心走低 新刺激政策待出
日本13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持续恶化。同时,受经济数据不理想、日元持续走高、英国公投“脱欧”等因素影响,东京股市13日低开低走,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大跌3.51%,创4月12日以来约2个月来的最低值。
7、瑞银报告称亚太地区出口疲弱态势将结束 据台湾“中央社”6月13日报道,瑞士银行最新发布报告指出,一些亚太区央行推出进一步宽松政策的空间有限,此外,随着美国、欧洲以及日本三大经济体进口有所改善,亚太区疲弱出口即将结束。
8、埃与科威特签署1亿美元贷款协议
5月31日埃及与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KFAED)签署1亿美元贷款协议,贷款利率为2%,还款期为25年,宽限期为5年。此项贷款主要用于在西奈南部地区建造5座海水淡化工厂。
9、巴基斯坦新财年将采用房地产税收新政
近日,巴财政部长宣布,巴新财年预算对房地产业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分析人士称,新的税收政策将大大提高房地产交易成本,一方面,出让及购置预扣税的提高,将使房地产交易成本提高约1倍;另一方面,新政策提高了对房地产估值的要求,加大了房地产交易的复杂性。
10、本财年前两月缅甸对外贸易额达35亿美元
缅甸商务部消息,本财年前两月(2016年4月-5月底),缅甸对外贸易额已达3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美元。
“一带一路”的硬建设与软互联
中东欧和中亚是“一带一路”两大重要区域。欧亚大陆的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欧亚丝路沿线国家聚集了世界六成左右的GDP和一半左右的贸易量。“一带一路”建设正加速推进亚欧互联互通,各项战略对接把中国和欧亚地区的全面发展更加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在结束塞尔维亚访问之后,当地时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对于习近平主席此次跨越欧亚大陆的访问,官方媒体解读为,对促进中欧关系和与中亚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一带一路”建设提速之旅。
亚欧在加强互联互通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中东欧和中亚是“一带一路”两大重要区域。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并参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同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纷纷对接,为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整个欧亚大陆的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欧亚丝路沿线国家聚集了世界六成左右的GDP和一半左右的贸易量。
分析人士指出,亚洲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不仅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样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而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的欧洲,尽管这几年深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但是其在技术、管理经济一体化以及民事力量方面的经验依然值得亚洲国家借鉴。欧洲和亚洲在加强互联互通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
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不仅仅是两端的国家,而是所有沿线国家。“一带 一路”如果能实现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不仅能发掘出巨大的贸易潜力,更有利于整个亚欧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麦德龙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奥拉夫·科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东西方欧亚贸易枢纽的成型搭建了极具前景的框架。同时,这也是中国转型成为欧洲新型商业伙伴的重要一步。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而是转变为投资者。中国国内迅速成长的中产阶层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巨大,也给欧洲提供了新投资机会。
在欧洲,中国“一带一路”同欧盟“容克投资计划”对接。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和 “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中国同中东欧7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对接。
“一带一路”正加速欧亚互联互通,各项战略对接把中国和欧亚地区的全面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仅欧洲,在东北亚,中韩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中蒙商定对接 “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在东南亚,中国与印尼同意对接两国发展战略,中越加紧磋商 “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第三方市场。各国期待已久的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开步伐;在南亚,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交流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大通道呼之欲出; 在南太平洋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同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给沿线相关国家带来无限商机。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投资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软互联”VS“硬建设”哪个更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之一就是打造现代版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只是修路架桥,不只是平地化和单线条的连通,应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更应是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连通。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硬建设”固然重要,“软互联”同样不可忽视,甚至应更加重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以心相交是增进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中东欧是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和通道,欧亚丝路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发展。中国儒家文化以及造纸、火药、罗盘、印刷四大发明相继传播到西方。当前,上合组织国家正在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强化上合组织互联互通平台,是实现欧亚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各国发展振兴的切实抓手。而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和蒙古“草原之路”协调发展,打造中俄蒙和中巴经济走廊等,为深化互联互通合作提供了 难得机遇。
简言之,无论是从经贸领域最先入手抑或是侧重于人文交流领域,至少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互联互通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维度。同时,实现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亚欧成员国共同努力。
云南打造“一带一路”南方核心驱动区
■“一带一路”观察(10)·云南篇
2000多年以前,云南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货物集散地,改革开放前30年沿海地区迅速崛起,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此轮开放的末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云南明确提出主动服务和融入的思路。云南省主要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云南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云南正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趋势以及云南自身基础条件、区位等因素分析看,云南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南方核心驱动区。
云南战略地位凸显
从地理和区位上看,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过去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末端,但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看,云南也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陆上桥梁和纽带。
近几年,随着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推进实施,云南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末端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别是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先后获得国家批准以及国家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 提上议事日程,云南对自身有了明确定位,即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从历史上来分析,云南省完全有条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不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连接了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印度之间网状的丝路交往体系。而且,云南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又是南方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组成部分。
从现实的情况看,云南正在实施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5年大会战,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
桥头堡战略实施,沿边开放试验示范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诸多开放政策叠加在一起并逐步落实到位,云南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在逐渐凸显出来。
有望成为南方核心驱动区
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云南一直以来都在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与周边战略合作。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最早与周边国家开展金融合作的省份,2010年7月云南全面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自1992年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以来,在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走廊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加速了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且积极调整云南省外向型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和产品开发的跨区域、跨国别合作。
与此同时,努力推进贸易便利化。目前,云南省有国家一类口岸13个,国家二类口岸7个。
2013年年底,国务院批复《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此方案的实施,将全面提升云南对外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沿边大开放实现新突破,加速云南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与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多元化现代金融体系,促进滇桂两地与东盟、南亚国家经贸金融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对周边地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务实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拓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南博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省内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空港经济区、出口加工区、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设等都在实施进程中。
云南已经有加强与国际、国内多层次合作的经验。一是国内层面,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年一度的昆交会就形成了西南五省区市七方合作机制,促进大西南区域合作进程,并且效果显著。二是国际层面,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中国—南亚博览会、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以及昆明仰光经济走廊、昆明—河内经济走廊等都已形成相应的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云南主动融入并先后推进沿边开放开发试验区建设、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融入长江经济带等为一系列探索实践。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交流历史悠久,南丝路、茶马古道等曾将这一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云南是中国进入南亚东南亚3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的重要支撑点。
这几年,云南已在多个领域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滇中新区等均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给予实质性支持。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2016年第四届南博会上致辞时说,开放才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作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云南将以独特的地缘、人文优势为基础,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平台,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突破口,全力打好开放牌,做大沿边开放和“转身向海”两篇大文章,努力形成通江达海、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八面来风的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云南优势、云南渠道、云南作用。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趋势以及云南自身基础条件、区位等因素分析,云南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南方核心驱动区。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亚欧互联互通
“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在波兰华沙隆重举行,各方代表共同研讨
习近平、杜达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希德沃、李伟、李小林、姜增伟致辞,莫拉维兹基、李伟作主题发言
“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在波兰首都华沙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波兰总统杜达共同出席开幕式,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顺大势、应民心。我们要弘扬丝路精神,共创共享美好未来。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取得明显进展。这说明,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上也存在差异,共处时必须相互尊重、包容差异,共事时必须帮贫扶弱、均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合作好、发展好、分享好。
习近平指出,波兰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双方都有意愿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繁荣,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就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波合作提出5点建议。
习近平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欢迎各 国继续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我们要携手同心、精诚合作,弘扬丝路精神,早日建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创共享美好未来。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主题为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亚欧互联互通”。开幕式上,波兰总理希德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分别致辞。波兰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莫拉维兹基、李伟作主题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论坛还举行了中波企业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李伟在题为《拓展“一带一路”合作 共创亚欧发展新空间》的主题发言中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亚洲是活跃的经济圈,欧洲是发达的经济体。亚欧合作无论是对共建“一带一路”,还是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繁荣、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推动各自的结构升级等都至关重要。
李伟认为,亚欧合作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具有广阔的空间。但要实现亚欧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需要强化共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规则对接等方面采取共同的行动。首先,亚欧应更好地对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畅通基础设施骨干通道。第二,亚欧应加强政策沟通,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对接。第三,亚欧应共同开展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多边金融机构的作用,撬动全球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第四,亚欧各国应注重发展成果共享,让沿线各国人民都能分享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
李伟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史上,中东欧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在空间上,中东欧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纽带;在发展的阶梯上,中东欧处于中间的位置。中东欧16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好承东启西、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为促进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在一天半的会期里,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13个国际组织,33个国家的34家智库和100多家企业负责人就“共建国际骨干通道”、“共创投融资新机制”、“共促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与繁荣”等四项主要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共400多人与会。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委代表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国内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宁波、武汉、成都、郑州、三亚等城市的负责人参与研讨。
开幕式后,20日下午还举行了“共建国际骨干通道”这个环节 的专题研讨,由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代理局长帕夫拉克主持。围绕加强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促进设施有效利用;强化运输协调机制、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等议题,波兰总统国家发展理事会委员奥洛夫斯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万国邮联总干事侯赛因,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波罗的海港口组织主席斯克尔尼克,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雷特,国际道路运输联盟副秘书长如诺夫,波兰邮政董事会成员库吉尔发言。
欢迎晚宴由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战略顾问马伊曼主持,波兰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多马加斯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第六十七届联大主席、塞尔维亚前外长耶雷米奇,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亚太局局长徐浩良,汇丰欧洲及其他国际区域总裁戴志凯分别发言。
论坛将于6月21日继续举行“共创投融资新机制”、“共促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与繁荣”三个单元的专题研讨,议题聚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多边金融机构的协调和合作,促进主权基金、商业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全球发展新格局,共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带一路”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共享城市发展与繁荣等。
“丝路国际论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外交部支持下于2014年创立的重要 论坛品牌。首届丝路国际论坛2014年12月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圆满举行,第二届论坛于2015年10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功举办。今年是第三届。论坛旨在凝聚各国智库力量,推动陆海丝绸之路有关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据悉,论坛每年将在丝路沿线国家定期举办。
拓展“一带一路”合作 共创亚欧发展新空间 ——在“丝路国际论坛2016年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伟(2016年6月20日)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刚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波兰总统杜达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这对于我们提升每年主办的丝路国际论坛影响力及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想就“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共创亚欧发展新空间”主题谈几点认识。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结束了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稳定增长时代,进入了增长持续乏力的时期。全球经济增速从危机前五年(2003-2007年)的5.1%,下降到近五年(2011-2015年)的3.5%,增速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 的 《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预测的2.9%下调至2.4%。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关系也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15年,全球贸易总量仅增长1.7%,多年来首次低于全球GDP增速。持续低迷的经济和贸易增长,进一步凸显和加重了一些主要经济体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遇到了一系列新挑战。新兴经济体发展分化明显,喜忧参半。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塑造全球化的新动力,推动各国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使世界经济在合作中走向新的繁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合作提供了公平互利包容的新的广阔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全球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更加有效的利用,从而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亚洲是活跃的经济圈,欧洲是发达的经济体。亚欧合作无论是对共建“一带一路”,还是对全球发展都至关重要。
亚欧合作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繁荣至关重要。无论是从经济总量来看,还是从人口规模来看,亚洲和欧洲在全球占有绝对大的分量,有着举足轻重、难以替代的作用。2014年,亚洲和欧洲的GDP分别达到26.5万亿美元与21.9万亿美元,共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2%;人口总量分别达到43.5亿与7.4亿人,共占全球总人口的70%。因此,亚欧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无比巨大,亚欧的合作不仅会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必然会惠及全球。亚欧合作对于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至关重要。亚欧各国面临的挑战,有自身结构问题、发展阶段问题,但不少是跨国界、跨洲界的,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化进程受阻、南北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加剧等。应对这些挑战无疑需要国与国乃至更大区域的密切合作。亚欧各自面临的挑战,有一些表面看起来有地理边界,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欧洲的投资疲软与亚洲的需求下降就不无关系,亚洲经济的增长放缓与欧洲市场的接近饱和亦不无关联。如果画地为牢,各人自扫门前雪,亚欧所面临的难题都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只有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才能使亚欧摆脱发展困境,走上新的持续发展道路。
亚欧合作对于推动各自的结构升级至关重要。亚洲和欧洲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要素禀赋,面临不同的“结构升级”瓶颈。有的国家资本富余,但缺少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有的国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资本供给不足;有的国家创新能力强,但因国内市场狭小制约了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有的国家潜在市场广阔,但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促进亚欧合作,有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突破瓶颈制约,共同推动结构升级。
女士们、先生们!
亚欧合作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具有广阔的空间。但要实现亚欧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需要强化共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规则对接等方面采取共同的行动。
首先,亚欧应更好地对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畅通基 础设施骨干通道。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境流动,拓宽贸易投资的范围,深化市场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大部分亚洲国家电力、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短缺,制约着其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虽较为完备,但也存在技术陈旧、设备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和提升。更为突出的是,亚欧之间跨境、跨洲的基础设施联通不畅,各国技术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商品的流通效率、能源的传输效率和信息的传播效率。亚欧各国应加强规划协调,推动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谋划一些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共同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
第二,亚欧应加强政策沟通,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对接。近年来,亚欧国家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有所进展。国与国间的投资壁垒现象依然存在,相互投资面临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约束;国与国间的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国际贸易面临市场经济地位认定、反倾销反补贴政策规定、清关程序和贸易结算等方面的制约。亚欧国家应增进互信,消除疑虑,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的各种对话机制,加强政策沟通,提升投资贸易规则的兼容性。亚欧各国还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国内经济体制,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
第三,亚欧应共同开展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多边金融机构的作用,撬动全球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亚欧未来发展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根据《欧盟交通基础设施新政策备忘录》,2014年至2020年年间,仅欧盟地区的交通领域就需要投资2500亿欧元。而以 发展中国家占主体的亚洲,在基础设施方面所需的投资额则更为庞大。与此相适应的,亚欧地区有着充沛的资金来源。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有着较高的储蓄率和大量的外汇储备,欧洲是除美国之外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地区。应当说,亚欧地区并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将资金引向各类建设项目的融通机制。目前,在亚洲地区,已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在欧洲地区,也有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组织。未来,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多边金融机构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也要积极探索主权财富基金、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第四,亚欧各国应注重发展成果共享,让沿线各国人民都能分享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特别是要注重保障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使这些国家通过合作加快自身现代化的进程,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另一方面相关国家也应该注重平衡国内各方面的利益,使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到本国的人民,以减少合作所面临的阻力。
女士们、先生们!
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倡议,与其他区域合作安排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既不设置门槛,也不附加政治条件,无论是沿线国家还是沿线外国家,只要有合作意愿,都能以不同形式参与。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在57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成员遍及五大洲,据金立群先生透露,到今年底,成员国将超过100个。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史上,中东欧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在空间上,中东欧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纽带;在发展的阶梯上,中东欧处于中间的位置。我们相信,中东欧16国将在共建 “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好承东启西、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为促进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一带一路(本站推荐)
一带一路
交流,向来是通往繁荣富强的桥梁,自古以来,国家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物质与文化的交流。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出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这条路从此成为了连接中外的纽带。这条路不仅成为了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想。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把“一带一路”战略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的理念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体现出了当今时代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重视。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情况错综复杂,在经济、资源、国际地位上各国明争暗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未来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形式下,我国面临着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我国出口量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困难,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亟待解决,这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而交流,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古代来说,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中原青铜器、车器、兵器等常常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等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地区以及更遥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由西至东传入中国北方地区,被包括秦国工匠在内的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神兽纹样。这种神兽纹样受到中原国家的的青睐,被用来装饰马具、漆器、饰贝腰带的腰饰牌等,甚至在西汉早期还形成一种贵族时尚流行于西汉王朝。同时,西方的玻璃制品、金银器等也经由草原地区传入中国。汉代“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一条“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经存在。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中国美玉都来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万年前,先民就发现了普通石块中卓尔不群的玉石,并且通过交换将玉石源源不断运向东方,延续万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丝绸之路的前身。史籍对于西域的玉有诸多记载。西晋时期,在汲县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简,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传》,记载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驾八骏马车西巡游猎之事。周穆王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内蒙古和新疆,最终抵达昆仑山西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西王母,不仅款待周穆王,还赠他八车宝石,留下一段佳话。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处获取不少玉石,满载而归。古代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到远方。向东经甘肃、宁夏、山西,入河南;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此即最早的“玉石之路”。周穆王西巡路线,就是这条古道的东线。这一记述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得知纪元前的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开始交流了。
从近代来说,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与国的连通,民与民的相联。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战略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为国际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同时能加强中国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无论是从政治还是从经济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这是次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扩大企业自身影响力、提高企业自身知名度,开拓国际市场的好机会。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为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只要找准立足点,准确地分析出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把握好时机和方向,就能更好的发展自身和为“一带一路”做贡献。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从国内范围来说,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的升级版战略。我国西部地区拥有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从数据上看,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同时扩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必然要建立在对内开放的基础上向外扩张,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都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它的发展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开发西部,同时连接国际的问题,对西部的开发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邻国的范围来说,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设想。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挑战,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齿轮,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之间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覆盖,同时它们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所以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与之有关的许多国家都可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国际范围来说,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这一构想描绘出了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这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反应出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更体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单独谋求自身发展的策略已经不太可行了。我们需要的是共同发展,在经济上更深一步地与各国进行交流,无论是邻国,还是大洋彼岸的其他国家,我们都应与之取得经济上的联系,通过推动整体的发展从而带动自身的进步。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