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时间:2019-05-14 03: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第一篇: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1、如何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定位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向?

手上已经拿到了一块地,而且大致确定了投资方向是生态农业园,那应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地域特征、生态资源、自然人文环境等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生态农业园的开发定位和方向,切忌盲目上马项目。

创行合一专家团队根据多年的生态休闲农业规划实践,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类不同面积大小的生态农业园开发模式和方向,以供参考。(1)1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升级为“乡村酒店”

1000亩甚至更小地块的项目很多都脱胎于“农家乐”,由于地块面积小,基本上是以餐饮住宿为核心功能,其他项目都不利于摆布,此种类型的项目将来的方向就是升级为“乡村酒店”,比如全国最早搞农家乐的是成都郫县,现在已经有了15个乡村酒店,乡村酒店是对应中端消费的。(2)3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开发成“休闲农庄”

这种类型的项目当前是最多的,3000亩左右的地块是当前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园中开发最普遍的规模,3000亩左右的地块一般都融合了山、水、田园的资源,能够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消费链,覆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全生产链,面向大众市场,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集中版和创造版,实现了慢生活、深体验。休闲农庄的国家标准也很快就要发布,政府也在大力引导。(3)5000亩以上的地块适宜开发成“度假庄园”

5000亩地的容纳量就更大了,能够承载的业态也就更丰富了,可以定位在高端化的“度假庄园”,这一类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是符合国际概念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度假庄园。

2、如何利用现有土地扩展周边更多土地资源?

我们说,拿地靠产业。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一块理想的地皮,盯着它、想拿下它的人不在少数,如何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切实可行、大有发展,能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

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投资是基于两个要点:一是城市里面的“逆城市化消费需求”,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空气),城市里的人身心俱疲,大量的旅游、休闲、娱乐、体验等消费需求需要释放,乡村就成了消费的主战场;二是生态农业园是旅游休闲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农业本身通过园区的建设更加规模化科技化和现代化,更加有针对性的面向市场需求来规划农业的布局。这两个需求创造的是市场,市场创造的是产业,所以,没有产业的农业园是不成立的。农业园区扩大规模就需要土地,而且因为园区要形成农旅产业链条,拿地时候就宜大不宜小,土地要从农民手里拿,还要通过政府做工作,政府最关心的就是失地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通俗来讲,要想拿地,先规划产业,这样农民才有出路,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持续。

老板们想要拿地、用地,除了之前所说的要有产业项目的支撑以外,还有必要了解我国当前的一些土地流转政策。这样在进行土地谈判,签署用地协议等方面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免除可能引起的各种纷争。没有了土地方面的后顾之忧,才能全力投入到产业项目的发展中去。

3、老板们必须知道的土地流转政策和拿地措施

土地流转的三大底线

(1)坚持“政策沿袭+政策变革”底线

政策沿袭:我们政策始终坚持的是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政策变革:鼓励土地朝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流转。比如,土地托管模式、土地入股模式。

(2)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底线

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民自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3)坚持“土地承包权的核心是尊重农民权利”底线

国家将始终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土地流转的五大模式

(1)土地互换(2)土地出租(3)土地入股(4)宅基住房(5)股份合作 基于上述土地流转政策,要解决生态农业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土地使用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旅游设施用地 方法一:依法按程序征用

注:某些地方对土地征用有特别规定和说明,具体程序以地方具体规定为准。方法二:与集体联合开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用本集体农用地和单位占用国有农用地的,不需拟定征地方案。若项目用地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可采取企业与村集体联合进行开发建设的模式,即村集体作为主体,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联合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部分)建设。(2)生态农业观光园等的项目用地 方法一:依法征用

通过征用形式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后使用,但由于此项目用地面积较大,土地征用超过一定面积须报国务院审批,操作难度较大。

方法二:通过农用地流转形式租赁农村集体土地

此法相关手续较征地简捷,且可节省大量资金。与镇政府和相关村委会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后,与镇政府及相关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与农户和村小组签订有关合同,取得土地经营权。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最后由村小组委托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与承包商签订租赁合同。由于发展观光农业等项目,涉及到将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类型转变为设施农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地类型,需要与当地政府或国土部门了解沟通相关手续事宜。(3)农村居民点归并整合

可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形式开展。首先与集体沟通协商,签订搬迁、补偿、安置等相关协议;然后与国土部门沟通,争取周转用地指标,办理安置区农专用手续。如果周转指标申请成功,新增建设用地可以先建后拆形式进行,即首先在新址(安置区)建设安置点,然后拆除整合原有居住点,经整理后按一定比例归还安置区占用土地。

4、如何用小投资从生态农业项目中获取大收益? 有很多客户向我们咨询:我在乡下老家或者哪个地方有一些资源,想开发一些休闲农业的项目,但是前期能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多,该怎么来操作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之前在别的行业赚了一些钱,但不是很多,现在生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挺火的,也想在这个方面投资开发,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这些情况,创行合一的专家从成百上千个实际案例中摸索总结出一些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帮助“小老板们”来撬动大农业,用小投资来获取长远的大收益。(1)“农旅双链”模式,即:一块土地,两种经营。

运作方式:一投资、二经营、三受益。一投资是指由开发商投资项目,政府依据相关政策的相应条款应给予适当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二经营是指开发商在运作过程中要设立两个法人公司来分别管理旅游和农业项目。一方面,景区通过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吸引力,带动旅游收益的增加,旅游收益的增加可进一步强化景区管理、环境保护等,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景区的旅游品质,从而使得景区形成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加工公司应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及农业加工业。通过研发部门研究和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带动农户栽种新技术品种;由市场部门收购本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向全国销售,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的“公司+基地+商标+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2)农业“金三角”模式

以三种产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与三种方式为支点,实现“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结构,促进培训、生产、生活、交易、流通、娱乐、度假一体化;同时采用三大构建手法:科技化、高端化、艺术化,最终形成“艺术村落”+“智慧村落”+“休闲村落”的发展格局,从而实现农民土地的有效利用,农村生态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5、投资生态休闲农业,怎样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实现资金互助?

投资生态休闲农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除了自有资金和常规的融资渠道之外,与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实现资金互助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同时,这也是一种“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6、国家对投资生态农业产业有何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涉农产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创行合一专家团队经过悉心研究,把在生态农业投资开发中极有可能涉及到的“惠农政策”总结如下,供您参考:

(1)国家各部们发布的农业种植类政策

2)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农业养殖类政策(3)国家各部门的土地类项目政策

(4)国家各个部门出台的农村金融政策

(5)各地方政府农业扶持政策

、投资生态休闲农业可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吗?

当然可以。从前面我们总结出的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列表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是有政策支持的,例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出台过相关政策,提供资金补贴,大力扶持发展各种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就包括生态休闲农业园。(参见: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农业种植政策)。各地方政府对于生态农业园也有相关政策支持或资金补贴。

补贴类的项目基本都是先建后补,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做好项目报备,然后再申请补贴,等项目验收通过,才能拿到补贴;而专项扶持类项目,是国家对某些农业项目或者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资金额度较大,要求项目的带动性强、可行性好,社会效益好,能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无害,要想获取此类项目的扶持资金,申报材料是重点。

综上所述,想要拿到政府方面的扶持资金或者财政补贴,必须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进行项目申报。待项目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得到资金补贴。所以投资生态农业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切实可行,能够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大有发展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这样才能够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称:安徽利辛西淝河休闲农庄旅游开发构思

域: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时

间:2008年 面

积:2000亩

一、规划背景

新乡村主义在流行,成为旅游新时尚

“新乡村主义”认为,新时代需要舒缓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到灵山秀水之间去享受自然的同时,更享受着最细微的舒适。这种介乎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的新旅游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乡村主义”。

新乡村主义规划理念,即在“三生和谐”(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和尽量保持农村“乡村性”的前提下,通过“三生和谐”的发展模式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新乡村主义”还提倡“5S”+“文化”,“5S”即溪流(Stream)、森林(Silva)、阳光(Sun)、景观(Scenery)、运动(Sport)。

二、项目分析(一)资源分析

(二)周边景点竞合分析

三、项目发展定位

(一)总体定位

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依托,以生态休闲、乡土餐饮为核心特色的“综合型农业示范旅游地”和“生态休闲度假地”

(二)目标定位

1、安徽乡村旅游规划新模范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试点

3、国际猴艺表演最佳体验地

四、项目规划构思

(一)规划理念

1、关注区域振兴

2、直视民生问题,创造优质生活

3、为生态寻资本,化文化为财富

4.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三)产品规划

1、观光游憩旅游产品

(1)生态种植产品

绿色果园:果园采摘、幸福果园、生态果吧等

野生蔬菜园:蔬菜采摘、科普观光等

农业生态观光大棚:野菜种植大棚、稀特异果蔬种植大棚、花卉大棚

百花园:特色花圃、花廊、对花阁、花艺厅等

(2)生态养殖产品

动物运动会:小猪跳水、鸡飞狗跳、鸭子时装秀、猴子游泳、斗鸡、斗羊、赛鸭等 渔家乐:水岸垂钓、浑水摸鱼、鱼跃龙门、乌龙戏珠、鱼跳竹竿舞、花港喂鱼等 滨水烧烤:露天烧烤、篝火晚会等

3)生态营地

“心空间”户外拓展基地

各类户外营地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民俗主题客房

(2)飘香西淝河——中国特色美食享用地

生态餐厅

3、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1)民俗体育园

专业表演型:翻转铁环、爬刀梯、斗鸡、小型社火、武术表演

大众表演型:秧歌、舞龙、舞狮等

大众参与型:抖空竹、放风筝、拔河、爬竿、爬绳、爬软梯、抗旱提水保苗赛跑、推碾子、丰收谷仓比赛、扛石赛跑、抵杠比赛等

儿童娱乐型:踢键子、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皮筋、丢手绢、打弹球、弹杏核、跳各自、抓羊捌、弹弓射击等

(2)现代体育园: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健身器材集中体验场地

(3)猴艺剧场(4)民俗工艺坊:民间工艺品、柳编工艺品等各种体现百姓创意的作品

4、专题旅游产品

(1)户外拓展训练运动

“趣桥争渡”: 波浪桥、奥运五环桥、单线桥、蹦蹦桥、高空荡木桥

勇敢者之路:空中断桥、空中抓杠等

(2)农耕文化体验

第二篇: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

生态农业园概述

一、国内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

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一)多元综合型

(二)科技示范园

(三)人文景观型

(四)休闲度假型

(五)生态旅游型

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社会功能

(三)生态功能

第二节 生态农业园的规划

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

(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

(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

(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

⒈计划书阶段

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

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

⒋方案编制阶段

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

(一)园区选址

⒈选址原则

⒉选址条件评价 表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

地理条件

发展内容

发展资源

城郊,原有农业区

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现代农场

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

城郊,原有农业区

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

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

参与,体验,休闲,渡假

城郊,农村

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

田园风光

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

城郊,农村

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

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态教育,露营

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

城郊,农村

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

观光休闲渔场

水产养殖,捞捕,钓鱼,产品展受,海滨

城郊,农村

农村历史人文,文化内涵底蕴丰厚

农村历史文化展示

农村民宿,农村民俗,农村建筑

(二)布局形式

⒈围合式

⒉中心式

⒊放射式

⒋制高式

⒌因地式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⑴分区原则

⑵分区规划

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⑴入口规划

⑵园路规划

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⑷园区绿化设计

(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

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

⑴因地制宜

⑵技术先进

⑶品种优良

⑷观赏价值高

⑸充分利用资源

⑹可操作性

⑺经济可行性

⑻可持续性

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

⑴农 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

⑵林 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

⑶牧 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

⑷渔 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

(五)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

⒈建筑设施景观规划

⒉道路水系景观规划

⒊农业工程设施景观规划

⒋作物生产景观规划

⒌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六)道路交通规划

⒈规划原则

⒉规划功能?

⒊规划内容?

(七)农业水利规划

⒈规划原理

⒉规划内容

案例分析: 武汉生态农业园

一、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武汉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都市农业的特色还很不鲜明,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生态农业、工程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在我市还未形成。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热点向第一产业转移,随着农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随着农民对增收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需求的增强,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武汉市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园,对于扩大武汉市农业的对外开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和考察论证,在武湖地区建立武汉生态农业园最为适宜。

(一)便捷的交通条件

武汉生态农业园位于武湖和长江之间,跨黄陂和新洲两区的南部地区,范围包括黄陂区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镇、六指镇和新洲区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村组,园区面积152.4平方公里。

武湖地区北有318国道,南有汉(口)施(岗)一级公路,东有仓(埠)阳(逻)公路,西有武(湖)黄(陂)公路,构成了便捷的公路网络。水运通过临近阳逻深水港可以到达长江沿岸的各大中城市及海外。天河机场和汉口火车站距离该区均为30公里左右。滠(口)阳(逻)铁路贯穿其中,西接京广线,东连京九线。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构成了该地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地区系长江冲积性平原,1969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整治和建设,修建了武湖大堤,加固了沿江堤防,开辟了排水沟港,疏通了河道,修建了武湖闸和电泵站,使该地区成为我市的“鱼米之乡”。

武湖地区地广人稀,现有耕地11.05万亩,可养殖水面6.44万亩,林地1.87万亩,人均耕地1.74亩。多年来该地区有30%的耕地和50%的非耕地是由镇、村两级组织直接经营的,使开发具有可控性。武湖地区湖泊众多,沟渠纵横,水资源丰富。

(三)良好的开发基础

武汉生态农业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光同季,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农业发展的潜力大。目前,武湖地区农业生产以水产、蔬菜等鲜活副食品为主,1997年水产品产量为0.76万吨,蔬菜11万吨,牲猪出栏3.45万头,粮食3.31万吨,棉花0.2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7.63亿元,人均纯收入2748元,建设生态农业园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武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众多的投资者看好。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开发方针

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都市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设施农业为依托,以观光旅游农业为特色,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为目的。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设施功能,实现区域内主体产业特色各异、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武汉生态农业园成为集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工程设施、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乡村建设等多种示范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是:未来5至10年,初步成为设施功能齐全、区域布局合理、科技水平先进、自然环境优美、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样板”区,成为全市渔牧结合集约养殖区、都市农业示范区、郊野休闲观光区、农田水林路综合开发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针是:在该区域实行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开发,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开发的格局。一是组织业主开发。主要是鼓励和支持业主按高科技、高起点、高规格的要求,进行连片开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市、县共建,分级开发项目。市里的项目由市里负责组织实施,县、乡的项目由县、乡负责组织实施。三是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多渠道投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补偿贸易等多种方式,广泛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县、乡、村、农民及社会各界建设武汉生态园的积极性。

三、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于黄陂和新洲两县的南部地区,范围包括黄陂县的武湖农场、大潭原种场、三里桥乡、六指镇和新洲县的阳逻镇、周铺镇的部分分村组。面积152.4平方公里(22.68万亩)。

根据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目标和武湖地区不同自然资源条件的要求,武汉生态农业园规划为5个功能分区和1个绿色长廊带。

(一)渔牧林结合集约养殖区

范围包括武湖及其以南的低洼地区,面积89.7平方公里(13.46万亩)。本区是武湖地区的“盆地”,水域面积大,精养鱼池多,具有发展渔、牧、林结合的良好条件。本区坚持精养水面与湖泊大水面相结合,以种苗、养殖企业为“龙头”,通过渔、牧、林结合,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品种结构上,主攻名、特、优、新产品及观赏鱼。近期内确定的主导产品是鳜鱼、鲫鱼、河蟹、虾类、生猪和蛋鸭。按照开发的生态模式差异,本区还分为鱼鸭生态养殖区、鱼猪结合养殖区和武湖大水面虾蟹养殖区。

(二)蔬菜花卉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南部,面积36.55平方公里(5.48万亩)。该区以垄岗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19米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相对较好。该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的要求,集中连片形成蔬菜、花卉生产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蔬菜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在汉施公路两侧建设3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形成设施蔬菜生产区。花卉主要发展科技含量高,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鲜切花、盆花、盆景等。与此同时,园区内的布局充分考虑观光、休闲的需要,把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布局、生产设施与园林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效农业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部,面积11.8平方公里(1.77万亩)。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优良种繁育及高效设施农业,探索优化高效种植模式,并大力建设沟、渠、路、排灌设施成网的生产基地。

(四)农庄休闲区

位于武汉生态农业园的西北部,该区以岗坡地为主,大多是荒坡、荒滩,面积11.3平方公里(1.7万亩)。该区以“世界农庄”项目为骨干,建设生态旅游农业园和农业庄园,形成山水园林观光休闲城区,为现代大都市提供近郊生态旅游环境,创造独具特色,融农业科技、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场所。

(五)社区服务区

以五通口为中心,面积1.4平方公里(0.21万亩)。该区集中建设武汉生态农业园的生活居住、商贸、旅馆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及科研服务机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第二产业。

(六)绿色长廊带

在汉施公路红线宽度(40米)两侧各50米的范围内,建成一条长11.8公里的绿色长廊带,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发展鲜食果和观赏林为主,运用现代化栽培手段和“两高一优”栽培模式,发展质优的国内外名特、优、新林果品种。

小 结

三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方向。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它坚持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使现有农业发挥多种功能;同时园区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为生态农业走上产业化,即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行了模式上的探讨;生态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示范作用。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共青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方案

一 项目概况

1.1开发背景

共青城素有“鄱阳湖的明珠,京龙线上的名城”之称,集开放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生态示范区、“三高”农业示范区、候鸟自然保护和观赏区及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于一体,投资环境优良,生态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现代经济与科技的多元化发展,已使国力竞争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社会在进步,现代化程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裕,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冲突却越来越明显。就城市规划和发展来说,人类的一些需求长期被忽视或遗忘,以至于现在有些想法让人觉得似乎有些陈旧,然而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我们长期深受建筑之害,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建造的机械环境中,却忽略了我们最本能的需求是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活力与辉煌,其实我们从内心深处是在怀念我们的绿色老家,因为我们天生喜欢吸入新鲜的空气,脚踩亲切的石板路面,沐浴林中的阳光;我们天生喜欢泥土的芳香,绿叶的清新,天空的蔚蓝和宽阔。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共青城位于江西省北部、昌九工业走廊中心,距南昌、九江均为56公里。北倚庐山、东连鄱阳湖。园区位于共青城江益镇,鄱阳湖的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15°45',广义上属鄱阳湖平原。园区占地总面积503.2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304.6 公顷(南湖、鱼塘),陆地面积198.6公顷。

1.3 基地现状

1.3.1 自然条件

园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根据气象资料,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6.9℃,7月份平均气温28.9℃,一月份平均气温4.3℃,无霜期为260天左右,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171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日平均5.4小时,气候条件优越。

1.3.2 地势地形

园区地势较低,地形以环湖区的低矮丘陵为主,地势平缓,海拔不高,山丘坡度一般在25℃以下。

1.3.3 植物资源

除食用植物外,林木中以杉林为主,其次为松林和阔叶林。此外,还有许多野生植物,分布较广,数量较大的是生长于鄱阳湖中的菱角和芡实以及草洲上的藜蒿、野百合。

规划依据

基地现状图(1:10000)

《公园设计规范》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资料

设计理念

3.1 亲和地方特色

通过融入地方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

使用具有乡土气息和古老韵味的素材。

为各主要空间赋予地方性的主题;

3.2 亲和自然

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设计;

考虑林木参差的多层结构与自然迁移过程的栽种计划;

考虑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设计;

四 设计基本方向

1.提高景观质量;

2.演绎四季绚丽色彩;

3.保障景观色彩的多样性;

4.营建生物栖息区域;

5.营造水滨湿地;

6.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

五 总体规划布局

严格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在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造园要素上下功夫。

在具体设计中,须空间开合,井然有序,自然与人相得益彰。用山体、水面、建筑、绿化等造景要素形成大小空间环境,旷奥相宜,旷能走马,密可藏针,外动内静,雅俗共赏。挖地堆山,创造山环水绕、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溪流淙淙的自然景观。创造出水的灵气,“园因水而深,水得山而媚”。巧妙体现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具有自然的特色,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5.1 功能结构

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闲等多咱功能。以旅游休闲为主,农业观光为辅,结合周围旅游资源,将园区分为7个功能区块:入口区、素质教育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展示区、生态湿地景观区、水上活动区、生活管理区。

5.2 交通组织

园区内以一条5m宽的道路作为交通主线,解决人流及消防车、工具车通行需要;还设置了自行车游览路线,道路宽1.5m,在道路设置中考虑无障碍通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六 分区规划

6.1 入口区

入口区主要包括停车场、园区大门及入口广场。入口区景观使整个园区的门面,其景观的好坏将影响游人对园区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园区游人数量,所以在景观上以重点突出,加强标志性作用。

6.2 素质教育区

素质教育区位于园区的西边,该区主要设置自然作坊、二十四节气广场、饮食服务中心、昆虫园、露营区、烧烤区等,通过这些内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作坊中例如泥人坊、染布坊、纺织坊、草叶工艺作坊等,在这里人们穿上自己染色的衣服,制作自己喜欢的泥人玩偶,学习纺织技术,观看昆草制作过程等一些民间工艺体现了参与性,也为园区经济收入增加了一条渠道。在这一区域,游客还可以在这里露营,烧烤,可以举办夏令营活动等。二十四节气广场,让游人对民间的各个节气的传说、俗语,以及各个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6.3 休闲娱乐区

传统的乡村风情,乡间小道,石板路,错落分布的土房、草屋和砖房,体现休闲的乡村景观昔日村庄的真实体现,激发游人对绿色老家,对往事的怀念,从而提高游赏的兴趣。成片的景观花带,表现大地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园,购买鲜花的古老而传统的花街,富有乡村气息的乡间集市,回味乡间生活的度假草屋,享受森林沐浴的户外健身场所,天然浴场,游览栈道,浮桥,张拉膜景观,处处体现浓浓的乡间风情,悠闲的环境气氛让人陶醉其间。民谷广场是这一景区的核心,也是园区的核心景观,大尺度的构图,空间旷而有序。这里可以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村社,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观赏温室,游人可以观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不现季节的树木花卉,也是名贵的花木的培育中心。

6.4 生态农业展示区

农具展示长廊,收集当地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具,并提供使用方法,让游人可以了解传统农具使用方法增加对传统乡间文化的了解。生产温室,游人可以了解温室、大棚的生产经营模式。

室外生态农业展示,展示室外农业生产(包括水果、农作物、蔬菜等)。

水上生态农业展示,展示水产养殖、淡水鱼水上展示厅等。

花卉生产基地,鲜切花生产、盆花生产等。

苗木生产基地,作为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6.5 生态湿地景观区

该景区位于园区的南端,经过部分人工改造后形成生态湿地景观,包括篱笆园、野花园、干花作坊、山林及土壤生态观察区、生态湿地景观、芦花滩、候鸟栖食地、芦丁乡渡、苇竹深处、观景长廊、观景塔,通过各种园林化处理,形成园区南面一道生态屏风。这一区的景观设计主要体现景观的可持续这一设计理念。

6.6 水上活动区

整个南湖作为水上活动区,这里人们可以划船,举行水上趣味游戏,水上竞技,水上演映等活动。

6.7 生活管理区

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6.8 景观林带

景观林带是联系各景区的纽带,主要是复层式的种植林带。其功能是使各园区之间及园区与园外有所隔离,但隔而不断,通过疏密有致的种植,使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人与外部其它区块仍然形成联系,体现“透而不漏”,“藏而不掩”的造园手法。

七 活动项目

整个园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项目来增加经济来源。如春季举行野花节,展示和销售野花;夏季举办篝火节,了解传统文化像传统游戏和礼节,了解传统饮食,制作稻草人,抓鱼捕捞;秋节举办昆虫展,观察星相,观察晚秋的荧光虫;冬季观察候鸟,骑自行车,骑马等活动。其中一些可以常年运营,像钓鱼、划船、骑马、坐牛车或马车参观附近农村等,这样既增加了园区经济收入,又丰富了园区活动内容,让游人既可以游览观光,还可以亲身体验乡间生活。

八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占地面积:503.2公顷;

水面面积:304.6公顷; 陆地面积:198.6公顷

其中:园路及铺装场地137450平方米

管理建筑占地面积9813平方米

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占地面积7656平方米 园区游人容量:25000人

江西省林业规划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所

第三篇:生态农业规划

目录

一、前言………………………………………………1

二、规划目标…………………………………………1

三、规划设计原则……………………………………1

(一)生态的原则……………………………………1

(二)高效益原则……………………………………2

(三)参与性原则……………………………………2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2

(五)文化渲染的原则………………………………2

(六)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2

四、总体规划布局……………………………………3

(一)园区景观篇……………………………………3

(二)基础设施篇……………………………………3

(三)绿色农业生产篇………………………………3

(四)科普教育篇……………………………………3

(五)主题型景观篇…………………………………3

1、园区景观带……………………………………4

2、餐饮、住宿、商务区…………………………4

3、开心农场,家禽认养区………………………4

4、滨水景观区……………………………………4

5、主题园区………………………………………4

6、科普区…………………………………………4

五、园林景观配臵格局………………………………5

(一)植物景观配臵原则……………………………5

(二)建筑景观配臵原则……………………………5

六、旅游开发规划……………………………………6

(一)旅游市场分析…………………………………6

(二)旅游项目开发规划……………………………6

1、文化类………………………………………………6

2、观光类………………………………………………6

3、主题类………………………………………………6

4、休闲类………………………………………………6

5、参与逗趣类…………………………………………6

6、运动娱乐类…………………………………………6

(三)游线规划…………………………………………7

(四)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7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7

(六)游览组织规划……………………………………7

1、一日游………………………………………………7

2、二日游………………………………………………8

3、多日游………………………………………………8

(七)经济效益分析……………………………………8

七、环境保护规划………………………………………9

(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9

(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9

(三)防灾规划…………………………………………9

八、基础设施规划………………………………………9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9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9

(三)电力电讯规划……………………………………9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9

(一)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9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9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9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9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10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10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10

十、后记…………………………………………………10 参考图集…………………………………………………12

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成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生态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成都的居民,包括成都市区及周边县市(温江、彭州、龙泉等),目标人群二千万;其次是成都周边的居民,包括四川省除成都以外的区县,目标人群一亿;最后是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目标人群更是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绿色主题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

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採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饲养逗趣、水上娱乐等);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承包小块土地、认养家禽、果木)。

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臵等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

3、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水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同时待前两种模式成熟后,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面向市场推广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

三、规划设计原则

(一)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

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

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臵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第三,环境保护:生态园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臵设臵;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臵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臵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高效益原则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三方面的项目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园区的建立结合基础设施的建立,势必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势必带动生态产品的消费;生态产品的消费势必带动生态农业示范的完善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良性循环逐渐完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园的效率,结合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成熟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庄园。

(三)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生态园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中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四)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规划中考虑本园区应该突出的是:人工生态景观(特别是大面积的花草,树木,草坪景观);人文建筑景观(个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务区);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新优农业生产、家禽、水产品的养殖);体验主题(通过租种土地,认养家禽,果木);科普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对农业生产等认知少,作为科普教育,体验生活);滨水景观(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观);野生鸟类自然保护。通过突出特色,使本园区成为全国一流,成都第一的农业生态主题园。

(五)文化渲染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考虑其中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农业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其中的花卉种植和欣赏,农业立体种养生态链,更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所以在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项目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比如:定期举办花卉文化节、瓜果采摘节、特色文化传统节日;举办有奖摄影评选,吸引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同时达到推广宣传作用;举办自行车大赛,引起社会关注等。不但以此提升生态园区的背景文化,同时达到提升人气,提升知名度的效果。

(六)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

由于整个规划涉及资金庞大,整个开发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融资及土地不能一次性交付使用等问题,为整个园区的早日开放及进入良性循环作好充分准备。从项目开发顺序上,整个园区分五个大的主题板块。

1、基础设施区(包括:酒店、餐馆、会议、茶楼等);

2、绿色农业生产区(包括:无污染瓜果、蔬菜、家禽、花卉等);

3、园林绿化景观区(包括:园林、草坪、植被、湖泊等);

4、趣味体验区(包括:开心农场、果木、家禽认养、烧烤区、水上娱乐等);

5、科普教育区(包括:生态农业展示区、现代农业设施展示区、农业生态链教育区等)。先从生态主题建立;生态餐饮商务区建设;举办花卉观摩节,瓜果采摘节;生态技术示范;农作物科普教育观摩;特种水产、动物养殖等的逐步完善,扩大知名度,增加人气,逐步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

四、总体规划布局

从宏观布局上把整个园划分为五大部分,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框架。(简略介绍)

(一)园区景观篇

1、园林、草坪、植被绿化景观

2、特色建筑、人文景观

3、滨江、野生动植物、湖畔景观

4、主题型园林景观(花卉、果木)

5、生态农业景观(日光温室大棚、高效农业链等)

(二)基础设施篇

1、酒店、餐厅、茶楼、会议

2、人工湖、道路、水利、绿化

3、温室大棚、科普展示厅、劳动体验区

4、烧烤台、水上娱乐、亭宇、休息厅

5、家禽饲养、渔业饲养、加工室

6、其他基础设施

(三)绿色农业生产篇

1、大田作物、绿色蔬菜、无公害瓜果

2、家禽、渔业饲养、初加工

3、花卉,苗木生产

4、其他

(四)科普教育篇

1、生态农业模式蓝图

2、现代设施农业框架

3、中小学生农业认知园

4、大田立体种养模型

5、水体立体种养模型

6、沼气池、垃圾再生处理装臵

7、其他

(五)主题型景观篇

1、花卉博览区(牡丹、月季、木兰科等)

2、果树采摘区(樱桃树,枇杷树,桃子树,李子树等)

3、瓜果采取区(西瓜、黄瓜、小番茄、草莓等)

4、开心农场区、家禽认养

5、其他 下面对以上部分规划布局作详细介绍。

1、园区景观带

整个园区,按整体布局规划,种植各类园林、植被、草坪使整个园区在各个时期都显示出绿色、生态的氛围。比如种植:银杏树、松树、万年青等,不但起到绿化作用,也起到割空间的作用,使生态园与周围相对分开,同时与周围大自然景观有机衔接和过渡,形成和谐地融入大自然,又独立于大自然的、有特色的景观。从大门开始延及主干道两侧,包括主入口广场,对该部分进行精细打造,形成从大门到酒店的园林景观序列,引导游客游览全园,把每个主题园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餐饮、住宿,商务区

该区域为商业餐饮,度假居住,商务会谈,等区域。可按规模大小、档次修建A、B、C……功能商务楼,包含客房,会议,娱乐,餐饮等硬件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设施,便于旅游、度假。餐饮方面充分考虑以本园农副产品为主导,推广无公害,绿色菜类食品,形成特有餐饮文化。同时配备优质的商务会议厅、茶楼、休闲、KTV等设施。

3、开心农场,家禽认养区

设立专门种养区域,划分地块用于游客自主种植特色无公害绿色植物,认养家禽、果木。种子、家禽及农具等由园区统一提供,游客可选择性直接参与种植,或交园区代为管理,农产品及家禽产品可由游客自主采摘捕捉,增加游客的体验趣味,同时附带推广销售农副产品。

4、滨水景观区 以大面积人工湖为主体,连接贯穿全园的河流以及水塘形成生态园独具特色的水系,根据水系的不同位臵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养殖。湖畔四周种植柳树等观赏树木,在宽阔的水面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如:休闲垂钓区、水上游乐园、观赏鱼喂养区、生产养殖区,野生鸟类保护区,特别是利用现有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配以保护林块、林带和保护措施,形成亮丽独特的野生鸟类生态风景区。同时巧妙设计桥、亭、道路等使之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增加园区的观摩性。

5、主题园区

该部分是生态园主体部分,各主题园和休闲娱乐区要突出生态特点,各园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即每个园区具有独立的景观特色,独立的配套设施,独立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总体规划下相互协调,相互衬托。例如,在全园合适的地方种植牡丹、月季和木兰科植物……,在开花时,形成全园美丽的景观,营造举办各类花卉节作基础。同时划分区域种植果园,如:樱桃树,枇杷树,桃子树,李子树……,不但可作观赏用,待成熟时期可开办各类采摘节,同时渲染无公害及绿色主题。通过分期开发,逐步把主要园区打造成独具风格特点的精品园,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6、科普区

该部分为生态园核心前言科技部分,通过现代农业模式再现,无土栽培、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应用,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大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臵等等。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园区的废弃资源,构建可再生利用循环,构建沼气池,垃圾分流处理系统等。鉴于现在城市中小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不足,可让科普区成为一个特色亮点,吸取一大批中小学生、青少年参观学习体验,可以与学校合作组织夏令营、农业教育基地等,增加园区人气和效益。

五、园林景观配臵格局

(一)植物景观配臵原则

植物配臵上要符合生态原则,营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原则。各个时期有特色的生态景观,争取做到在不同时节都有宣传亮点。使人们时刻都感到生态园“可览”、“可游”、“可赏”,“可玩”达到终年游客不断的目的。

1.根据植物生态位进行搭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立体种植,以及从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臵,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列景观。

2.从季节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类(至少一至两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园区的主题,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例如:3-4月主要观赏各种木兰花、梅花、山茶花、樱花;4-5月主要观赏牡丹、芍药、丁香、海棠、紫藤、杜鹃花景观;6-8月主要观赏紫薇、石榴、荷花、睡莲、合欢景观;9-10月,主要观赏桂花、茶梅、八仙花、千屈菜、石蒜景观;11-12月,主要观赏菊花、茶梅、蜡梅、梅、报春花,四季可赏的为彩叶植物园。瓜果类:2-3月青枣、桑葚;4-5月樱桃,草莓、琵琶;6-7月李子、西瓜、桃子、猕猴桃;8-9月葡萄、杏、梨子;9-10月梨子、苹果、柿子11-12橘子、柚子、甘蔗……使各个时期都有瓜果可摘,让游客不但有观赏的景观,同时有“收获”的喜悦。

3.根据园林美学进行搭配:依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臵,同时合理配臵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

(二)建筑景观配臵原则

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生态园的建筑将按经营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然后按实际需要逐步配套,既使全园建筑布局合理、格调一致,避免重复劳动,又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修养护费用。建筑景观配臵原则如下:

1、建筑物的格调应与生态园的主格调协调一致,即以生态建筑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2、在建筑风格上形成生态园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应定位为有中国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可参考各类建筑风格。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挖掘建筑文化,形成特色建筑,将成为生态园的一个亮点。

3、整个生态园以清澈的河流贯穿,充分利用河流资源,挖掘我国的桥文化,建成各种有传统特色的桥梁、亭宇,道路等,这些都将成为园区的亮点。

4.生态园的亭、廊和其他配套设施,可以竹,木,草等绿色材料为基础,建造个性化建造,突出生态园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生态的框架,配上各种藤本植物,形成外观、色彩多样的各种生态建筑。同时综合考虑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大大的节约构建成本。

5.水上娱乐项目上可充分配备个性小船,儿童游玩乐园,成人竞技类乐园,同时配备垂钓,捕鱼等水上项目。

六、旅游开发规划

(一)旅游市场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用于旅游的时间和支出在不断提高,整个旅游市场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我们生态园位于成清快速旁,毗邻“凤凰湖”景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臵和便捷的交通,同时结合开发优质的水资源和野生鸟类资源,把其规划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植物生态景观、水域景观、野生鸟类景观为主要特色,配以可口、保健的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逗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是完全可行的。

(二)旅游项目开发规划

旅游项目的开发围绕“农业生态”、“智趣体验”、“绿色无公害”、“主题园区”、“科普教育”……为核心进行,力求做出本园的特色。以下各项目主要分布于:游客活动中心、休闲活动中心、逗趣园、水上游乐场园。

1、文化类

(1)生态文化展(资源再利用、种养模式)(2)长江水族馆(食物链、生态文化)(3)生态农业产业链文化(4)摄影爱好,科普展示厅

2、观光类(1)滨水长廊

(2)瑶台观景(观景亭宇、高塔)(3)琪林观鸟(观鸟台、野生动物观摩)(4)花港观鱼(观鱼廊、喂养逗趣)

3、主题类(1)季节性花卉节(2)季节性瓜果采摘节

(3)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科普教育(4)开心农场,果木、家禽认养

4、休闲类

(1)树上旅馆、湖上小屋、特色餐厅、商务酒店(2)古色茶香(品茶、享受茶文化、棋牌娱乐)

(3)香花古阁(仿古建筑物,内外配臵四季香花,古音乐,配套桑拿娱乐项目)

(4)多功能厅(会议、卡拉OK、歌舞厅)

5、参与逗趣类

(1)碧波戏鱼(潜水和鱼类逗趣)(2)与鸟同乐(喂鸟逗鸟园区)(3)岸边垂钓(垂钓、捕鱼趣味)(4)植物迷宫(5)儿童乐园

6、运动娱乐类(1)水上蹦极(2)趣味射击场(3)特色烧烤趣味(4)特色泳场(5)各式游艇

(三)游线规划

本生态园风景旅游区以三类游线串起一系列的旅游观光园区和项目。游线分别是:陆上游线、水上游线和滨水游线。

1.陆上游线:以主干道和各园区的观光小路形成陆上游线,联系各主题园区和陆上观光旅游项目。

2.水上游线:水上游线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通过水上游线欣赏滨水景观,将滨水观光、水上观光和水上娱乐项目联系起来。3.滨水游线:滨水游线分为环湖电瓶车、自行车道,步行道和沿东西河道方向的滨水长廊和沿河道路,将全园的主要景点和游乐项目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风景观赏线。

(四)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

环境容量是由风景旅游区面积和可供游人游览空间决定。环境容量与游人规划必须根据市场的预测,同时考虑风景区的极限风景空间容量和理想风景空间容量。生态园风景旅游区内可供游人游览的空间,可分为主要游线和主要游人聚集景点两类。生态园的大致面积3000亩,根据生态园的区位、交通条件、周边环境和生态园的规模和特点,参照类似的主题公园的情况,游人规模设计为日最大容量5000人,瞬时容量1000人。主要游线和主要游人聚集景点的容量将按上述预测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下一步做)。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1.旅游服务设施将配合游览区设臵,以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服务。其建筑物必须经过详细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旅游区增色,使之成为与整个旅游区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种类:

(1)配合三条游线,设臵固定停靠点,如水上游线的停靠码头;环湖自行车的自行车驿站等。

(2)在适当的地方设臵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科普技术讲解员等,引导游人游览。

(3)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待服务,如游客服务中心、餐馆、旅馆、小卖部等。

(4)休息亭、椅、厕所、垃圾箱等。

3.具体设计规模及分期发展规划(下一步做)。

(六)游览组织规划

生态园的旅游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可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

1、一日游(1)生态观光游:以园区大规模的花海生态景观、主题园区、生态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的好奇心及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心理。目标市场:城市市民。(2)节庆文化游:通过开展节庆文化活动,例如:牡丹芍药节、木兰节、草莓采摘节、西瓜采摘节等,吸引相关文化爱好者。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花卉爱好者、摄影爱好者。

(3)生态美食游:通过养殖特种水产、特种禽畜,种植生态的蔬菜、瓜果,由游客自我捕捉、采摘,让游客在沐浴园区旖旎风光的同时,享受采收农产品的乐趣和生态饮食的美味(可以结合生态产品、生态美食销售)。目标市场:城镇居民、美食爱好者。

(4)娱乐逗趣游:通过有特色的水上活动,特色烧烤,驯化的珍奇可爱的动物、鸟类,鱼类逗趣,儿童喜欢的趣味活动等,让游客在清澈的湖光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和谐相处的乐趣。目标市场:周边城乡的青少年、儿童、中小学生。

2、二日游

(1)周末娱乐游:针对双休日,有计划地推出周末休闲娱乐活动热点,推荐适合不同游客的周末休闲娱乐套餐供游客选择,让游客在生态园美丽的风光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目标市场:周边城镇的中上工薪阶层。

(2)乡情体验游:通过设臵特色民居,渲染民俗风情,让游客“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城市家庭、外国游客。(3)科普知识游:利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城、长江水族馆等展示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生态技术;植物栽培技术;特种动物、鱼类、鸟类的饲养、驯化技术等,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并让游客参与活动。使他们通过实践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目标市场:中小学生。3.多日游

(1)休闲度假游:通过美丽的生态环境,可口的生态饮食,舒适的生态人居,充满知识的文化氛围,吸引人的逗趣娱乐活动和适当的运动设施。使游客形成长期度假的愿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老干部、高层管理人员。

(2)会议考察游:园区配备接待中小型会议的设施,充分利用生态园的优美环境和休闲度假条件,争取承办中小会议和短期培训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民间组织举办的各种中小型会议和中高水平短期培训班。

(3)生态疗养游:在生态园良好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配备退休的名中医、疗养师、保健师,针对性的制定疗养计划,通过居住环境布臵、体育娱乐、心理调节、饮食调配,使人们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目标市场:退休老干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4)学生夏令营:生态园可作为中小学生生物课及生态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和实习基地及娱乐度假基地。可以积极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策划具有影响力的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活动。目标市场:中小学生。

(七)经济效益分析(下一步做)

涉及资金投入,生态园产值、商务酒店设施等诸多因素,此处不作阐述。

七、环境保护规划(略)

(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同时要极力保护和维持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极其重要。生态园中要配备园林、花卉、农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改进。同时要配备垃圾处理,资源利用的机制,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

由于园区针对游人开放,势必带来很多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处理极其严峻,园区应分片区安排人员整理打扫。同时合理设立停车场、垃圾箱、告示牌等,引导游客维护环境卫生。游客生活垃圾,农副产品的藤条垃圾、动物粪便等都可作为沼气的再生资源重复利用。

(三)防灾规划

由于园区面积大,地域广,结构复杂,所以安全问题尤为严峻。在各路口,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同时定期排查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基础设施的建筑物上也因充分考虑防灾因素,确保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园区。

八、基础设施规划(下一步做)

(一)排灌系统和给排水规划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三)电力电讯规划

九、各园区的规划设计(略)

(一)植物花卉园的规划设计

1.牡丹园;2.木兰园;3.造型植物园;4.梅园;5.桂花园;6.石榴园;7.紫薇园;8.丁香园;9.竹园;11.海棠园等。

(二)果木观光采摘园规划设计

1、樱桃园;

2、枇杷园;

3、李子园;

4、桃子园;

5、葡萄园;

6、橘子园;

7、草莓园;

8、小番茄园;

9、西瓜园;

10、黄瓜园等。

(三)园林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

1.主入口和入口景观带;2.入口广场;3.人工湖、滨水景观带;4.中心景观带;5.背景林带;6.野生鸟类保护区等。

(四)休闲度假和服务区的规划设计

1.酒店;2.生态餐馆;3.游客活动中心;4.休闲度假区;5.休闲活动中心;6.逗趣园;7.水上游乐场园等。

(五)生产和示范区规划设计

1.生态农业示范区;2.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3.苗木花卉生产区;4.禽兽畜养殖区;5.水产养殖区。

(六)办公区、职工生活区规划设计

(七)观景点和亭、廊的规划设计

十、后记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辆,短期自驾休闲游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式农业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直到2009年四川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就建了9个: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成都市红砂村花乡农居、成都龙泉驿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都江堰市青城红阳猕猴桃绿茶基地……这些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立说明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

近年来成都周边也发展了许多颇具规模的农业主题型庄园,比如:成都“五朵金花”、龙泉的桃花节,琵琶节、凤凰湖的樱花节、彭州的春笋节、浦江的郁金香节……,这些农业主题型旅游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每年都是一个亮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要素直接相关的饮食、建筑、交通、园林、商业、保险等行业的发展。虽然成都周边的这些农业主题型庄园发展较快,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农业生态主题旅游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2.管理体制混乱,阻碍了农业旅游的发展;3.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4.项目分散、内容单一;5.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少创新理念;6.各项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7.旅游经营服务的理念落后;8.农业旅游的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这些不足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形成一个尴尬的状况,就是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年年翻版给人无处可玩没有新意的感觉。

鉴于此,我们农业生态园要长足发展,改善这些不足,着重突出体现生态农业、主题农业的闪亮点。同时改变传统生态农业规模小、形式单一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给游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所以需要处理好下面几个要素:1.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2.农耕文化、生态产业的挖掘保护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3.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突出特色化、个性化之间的关系;4.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5.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6.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整个生态景区不但要立足于农业,发展生态景观,还要比其他生态农业庄园有更多的创新和构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体现,此处不作详细说明。

下面就农业生态园实施作一个简单的流程规划:

1、成立农业公司(2011.5前)

成立农业公司,以公司的模式管理生态园。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管理体系,统一规划。涉及到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以后规范化管理发展作基础。

2、团队人员组建(2011.7前)

组建团队,根据各方面人才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农业管理技术人才、园林人才、策划人才、酒店服务管理人才等。

3、网站的建立(2011.8前)

构建公司网站,提升形象,便于以后宣传、推广等工作开展。比如: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情况、发布活动主题信息、旅游景点特色介绍、酒店设施情况,提供预订咨询服务等等,让市民更加便捷的了解到我们农业生态园的情况,也为规范化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4、整体规划设计(2011.9前)

确定生态园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蓝图。根据现有资金情况、资源情况,分步骤计划实施,逐步完

成发展蓝图的构想。涉及到前期资金预算,园区分期建设,分期开发等方面问题(需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蓝图)。

5、基础设施建设(2011.10前)

生态园区兴建、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生态园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按照设计蓝图,分步骤兴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生态模式。这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后扩大招商引资的样板工程,是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最根本要素。

6、宣传推广(2012.6前)

通过网络、电视新闻、报刊杂志、政府宣传等方式宣传推广。比如: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短信平台、报刊有奖征集为生态园取名;作问卷调查、提建设性建议等方式。不但可以集思广益获取有价值的建议,同时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其次可以通过专题电视节目录制、新闻采访报道、报刊宣传报道、政府合作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同时可以主动出击,与学校合作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与政府合作作为现代农业示范窗口,与企业合作作为会议休闲的场所。

7、后续扩建(2012.12前)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和管理,提升生态园的规模和知名度。由于整个规划涉及资金巨大,前期可实施项目有限,所以涉及到后续扩建。整个项目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使园区不断完善提升。这都需要统筹管理,统一部署战略方案。

8、展望发展(2014.4前)

农业生态旅游园,是一个新型的高效益产业,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拥有取之不竭的源源收益。同时它也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生的工程项目,所以意义极其重大。生态园区从设计到实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势必需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艰辛。生态园区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体,力求逐渐成为成都,乃至全国一流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绿色农业品牌,为以后综合性发展打下基础。2011-4-9

第四篇: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概述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

扩大绿色植被原则

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

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服务内容

园区和产业规划

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

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

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园区招商引资系统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

我们的优势

专业、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深厚的行业研究实力

丰富的园区规划经验

雄厚的企业、人脉资源

完善的服务管理和支撑体系

典型案例

某国内知名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其打造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推进园区建设,该央企在北京举行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发展规划编制的招标会,中投顾问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成功中标生态谷五大功能区(农业加工区、绿色种植示范区、国际农业交流区、配套生活服务区、国际农业研发总部区)中绿色种植示范区和农业加工区这两大功能区的规划编制项目。

在遵循该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整体发展战略的情况下,中投顾问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明确分工,我司主要负责功能区产业链搭建、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产业咨询工作,后者则主要负责用地方面的规划。中投顾问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以及结合园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成功的给出了相关方案。目前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十分良好,完全达到了该央企的要求。

广东省某农业生态园产业规划

1、项目背景

该农业生态园占地5000多亩,位于广东省高要市白土、回龙两镇之间,距广州仅40分钟车程,离广肇高速公路白土出口处仅 5公里,离肇庆风景名胜区七星岩、鼎湖山 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并成为集示范、教育、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但该生态园园区仍然存在生态化管理深入化程度及力度相对不够、观光农业的田园化和乡土化特征被忽视、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率,加大生态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发应用,园区管委会最终选定在产业园区规划领域拥有雄厚实力的中投顾问作为本项目的承接单位。

2、解决方案

为深入解决该农业生态园面临的生态化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中投顾问派遣了一支由“政策专家+金融专家+行业专家+管理专家+营销专家”的项目小组对该农业生态园区做了为期两周的调研,调研对象包括高要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园区管委会主任、园区运营方高层代表、园区入驻企业代表等。在详细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中投顾问项目小组提出了该农业生态园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开发对策,建议该生态园可发展种养殖业复合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模式以及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联接模式,并详细阐明了关于水、固体废弃物等园区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方式,成功解决了该农业生态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了其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并推动园区成为一个生态结构比较完善的符合生态系统和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基地。

3、项目成果

中投顾问在探索该农业生态园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司在立体农业研究的雄厚优势及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该农业生态园发展现状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该农业生态园的循环经济模式,分析结果极具现实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获得客户方面的一致好评。

保定市某农业生态园发展规划

1、项目背景

该农业生态园位于保定城区西南部,总规模约 26800亩,总投资约17.6亿元。为提高保定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品位,满足市民休闲旅游观光需求,完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在省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布局和保定市的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该农业生态园项目的进展,并聘请中投顾问为战略合作伙伴,为园区规划、招商运营等工作提供专业化咨询。

2、解决方案

中投顾问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摸清了保定市的产业基础、重点企业及周边产业发展情况,并对该地区建立农业生态园的资源、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以横向和纵向的详细比较。

其次,我司立足于园区的资源现状、景观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对园区进行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在投资开发上,我们明确开发序列,突出重点,多元筹集资金,合理分区、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在分期实施上,我们初定长期、中期、短期三个规划,且三个规划齐头并进,上档次、上水平,充分体现保定特色。

长期规划:建设总规模约 26800亩。

中期规划: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起步区规划范围约 4562亩。

近期规划:园区核心区,即市林木良种场800 亩。在园区建设上,立足于一园多区,一区多景,功能完善,布景错落有致,主要为“四大板块、十大景区”。四大板块,即核心区(市林木良种场)、观光区、民俗文化区和开发区。十大景区,即大汲古迹造景,引水蓄湖造景,城市林业造景,生态农业造景,农林科技示范造景,现有自然景观造景,新民居建设造景,各县(市、区)特色展示造景,民俗文化村农家乐造景,周边开发建设造景。

最后,中投顾问对该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建议和招商运营策略,其中项目组提出的关于园区的运营创新模式更是获得了委托方的认可和好评。

绥化市某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

1、项目背景

该绿色食品产业园位于绥化市,规划总面积 56平方公里,为把产业园打造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该地本着边规划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推进项目建设的原则,以绿色、低碳、安全为方向,以建设“绿色菜篮子”、“有机米袋子”、“安全肉案子”、“放心奶瓶子”为目标,加大了产业园建设,并聘请中投顾问对产业园区规划、招商及运营工作出谋划策。

2、解决方案

在经过2周的实地调研,中投顾问项目团队确定了以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拟定发展玉米、乳品、生猪、肉鸡、果蔬等产业链,将园区规划为“一轴二核三带四片区”。“一轴”即与北部新区连接的城市发展轴,“二核”即商贸会展核心和产业服务核心,“三带”即哈大高速生态走廊带、快速路景观带和产业防护带,“四片区”即绿色食品产业区、产研综合区、现状建成区和配套生活区。

福建省某食品产业园规划

1、项目背景

该食品产业园项目规划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用地面积 3000亩,计划总投资 25 亿元,基于闽东山海特色食品资源和周边食品行业发展情况,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与宁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宁德打造一个现代化、大规模的全国领先水平的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为更好地发展食品产业园,实现食品产业的集聚,提高该产业园的招商吸引力,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委托中投顾问担任该项目的咨询顾问,提供针对该食品产业园区的规划、运营等方案。

2、解决方案

中投顾问充分发挥公司在食品产业方面雄厚的行业优势,集结食品行业专家、宏观经济学家、政策专家、金融专家等组成项目小组,迅速深入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该食品产业园的建立基础、优势及周边的资源及配套产业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产业链和价值链对该区域食品产业园做了详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各种操作性较强的招商方式,设置相关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置差异化的诱因,吸引企业入驻。

备注:关于您的园区规划问题,更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请与我们的咨询顾问联络,我们的园区产业规划咨询顾问将与您一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并为您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咨询电话:400 008 0552

我们的研究成果

中投顾问作为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与咨询机构,每天都会发布大量对经济与产业的研究成果,各类媒体都在广泛引用及转载中投顾问观点或数据。每年都会发布上千份《2012-2016年中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这既是我们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对中投顾问实力最好诠释!2012-2016年中国化学农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设施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产品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生态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农药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12-2016年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

第五篇: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

一、基本情况

为全区围绕旅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推介张家界特产作展览,更为美化城市环境,隔断建筑垃圾,维护张家界生态环境作贡献,永定区委政府深入调查,决定兴建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

项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四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1382毫米、年日照时数1449.6小时,无霜期268天。项目区地势起伏,土壤类型多样,其中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较薄,但肥力较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张家界市近郊张清公路两旁的沙堤乡及新桥镇境内,距离张家界市区约3.5公里,包括高桥、朱家峪、贯坪、沙田、吴家边、郝坪、两岔、板坪、老木峪、郑家坪、申家坪、丁家庄、新桥13个村、居委会,南北长约12公里,土地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目前本地区主要为丘岗山地类型地貌,区内山体植被良好,有部分散点布局的农民居住用房。区内有3条较大溪流,自北向南注入澧水。

二、规划性质与规模

2.1 规划性质

本规划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苗木、花卉、果树等品种结合起来,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规划还为涵盖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设计阶段的建设规划,其目的是为坚持各子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本规划还为旅游规划,规划依托大面积的山岭沟谷,培育作物生态环境,设置浏览道路,为来本市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与张家界市周边其它旅游区形成有机整体,互为补充,走错位发展之路。

2.2规划规模

该规划区一期规划土地位于沙堤乡境内,总面积约1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13.15%、基地占7.08%、林地占68.92%、牧草地占0.60%、居民点及交通用地占2.94%、水域占2.31%、未利用地占5.54%。规划区一期位于张家界市重点控制建设区域,既具有交通和区位优势,又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二期规划纳入新桥镇部分村后总用地近8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4 《张家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5 《武陵源风景区总体规划》 《张家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研报告》 7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4.1外围张清公路及至景区老公路所围合的绿色生态防护带。

4.2相对集约的片区开发模式,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原生态的农田肌理。

4.3公交优先的现代交通组织模式。中央主干交通贯穿园区、旅游线路、步行漫游和湿地滨水空间交错。

4.4连续的景观序列沿主要交通动线展开。

4.5私密与公共开放空间开合有致的空间组织。

4.6一个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协同模式。

4.7规划方案目标

兼顾市、乡、业主和农民的利益,将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4.8规划成果目标

为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提供了一个理念超前、思路清晰、概念明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深化景观设计的依据和要点。

五、建设规划布局

5.1 规划结构

观光园核心区分为五区一村一廊:优质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色养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地块结构可以概括为:“瓜藤结构”,利用张清公路和沿河风光带把园区的产业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连接起来。

采用“两藤多瓜”的结构模式。

两藤:“文化风情藤”,“产业经济腾”,多瓜为多个主题文化园。“五区一村一廊”的总体功能布局(高效农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养殖区,特色种植区,优质花卉果木区,民俗文化村)都包含在其中。

5.2功能布局

核心区规划依据总体功能定位和布局分为三大片区,内容如下:

(一)、核心片南区

该区位于整个场地的南部。力图通过理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当整合,一方面能给游客提供亲近自

然的舒适的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环境。

整个南核心区以其具有观赏、商业服务功能的中心广场作为轴线的转折,以及围绕整个场地的主环道为主线,其中布置有种植大观园、苗木文化展示园、家庭旅馆式田园住宅、管理中心、独立式田园住宅、百花园、生态博物馆及原有小学。

中心广场处布置相对集中的商业服务设施、市政服务管理办公及民俗文化风情馆等建筑,这个区域中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有利于形成一个便于人流集散中心。

民俗文化馆:以乡村题材为主,展示、再现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的乡村生产,饮食,穿衣,婚嫁,民居等方面的习俗。

生态博物馆:展示生态系统知识。

农业剧场:放映各类特色农业专题的电影。

配套绿色生态餐饮,休息,为方便游人分散布置,造型各异。

建设展销管理中心,由3部分内容组成:展销大厅、管理办公楼、小接待中心。

家庭旅馆式田园住宅,其外围布置有菜园、果园、作坊、家禽圈栏等具有生态休闲功能的公共绿地。提供农家乐服务,主要为农业观光园的游客提供住宿,提供一个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

独立式生态田园住宅,安静舒适,接近自然,其外围的绿色林带保证了其私密性和安全。

在景观轴线上布置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景观节点。如入口花圃、百花广场、露天看台、锦绣水园、生态博物馆等,以亲水广场作为这一序列的高潮部分,对面山岔上的景观标志塔作为轴线的结束句号。

(二)核心区中片

1、“现代的孩子们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和游戏机前的一代。”因此,提供一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培养身心健康成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极为重要。因此,我们把靠近园区中部的核心位置布置了四季水果园、农业体验园、神龙大观园、科普园等园区,使之成为天成的科普教学基地,也可成为城市居民周末、旅游者休憩游览采撷的天然场所。

创造张家界所特有的农田肌理、林木庄稼、花卉果树高低错落层叠展现,带给旅游者非同一般的空间感受和美好景观,由此深深体会农耕之美。

2、本片位于场地的中部,结合现有的果树和葡萄园形成边界,在水边建设人工栈桥和人工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

沿湿地的步行系统线性流畅,于茂密的果林间时而近水跨越湿地,时而复归落叶遍铺的密林,行进过程中能取得丰富的空间感受。景致美不胜收。

(三)核心区北片

我们把靠近园区北部的位置布置了农耕作坊文化园、绿色庄园、土家妹特产商贸有限公司。现代的城市居民及游客可以在此学习传统农耕作坊的工具并实践,可以悠闲的在池边林下休闲垂钓,还可以在观光游览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能够方便的采购张家界本地的土特产品,使园内居民和游客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5.3道路交通规划

5.3.1道路格局

5.3.1.1全区交通组织:一条主交通干道+原张常老公路组织的环状整体交通模式

根据可持续发展交通设计策略和目标,采用内外有别的交通组织方式,在场地中央利用贯穿整个园区的张清公路,作为园区南北向主交通干道,这种处理可

最低限度的减少初期建设投资,在市政管线铺设等方面也是最为集约的方式。原张常老公路称为园区联系各个组团的交通道路,解决当地村民生活和生产的问题。三条东西向规划路将张清公路与老公路相连,担负场地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原场地沿溪的现状机耕道修整作为沿河步行及自行车道,作为游览路线。三个大的组团内部以自由的道路组织形式满足交通要求。主干路两侧的生态绿化景观带内保持完整通达的步行体系,人车分流,形成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

5.3.1.2核心区交通组织:一条内部主环路+不同区段的自由式道路组织的交通模式

由中央贯穿场地的主环路,将生态田园住宅区、百花园、苗木展示区和家庭旅馆及管理中心区等几大功能区有机的串联起来。其中,生态田园住宅区用地内又自成体系,形成等次分明的换上套环状交通总体构架,加强社区内的可及性。

5.3.2道路等级

道路选型充分考虑到满足使用功能、尊重地形、线形优美、经济可行、防止灾害等多种因素。场地内道路总共分为5个等级。

即:对外交通道路(张清公路,宽16米),按双向四车道考虑。联系园内的常张老公路(宽10米),按双向两车道考虑。原区主干道(宽8米)考虑电动游览车或绿色环保车慢行。沿溪风光游览路(宽4米)考虑游客步行及园区内出租的双人、多人自行车行驶。园区小路(宽2.5米或3米不等)。

人行与自行车行系统和绿色生态系统叠加,联系各功能区,以安全、便捷、舒适为设计原则,红线宽3米,线性流畅,两侧为缓坡草地,自然伸入到农林种植带、河滨绿地、学校、示范基地、商业娱乐休闲等场所。

规划区的步行体系连接各功能区和主要开放公共空间,是贯穿整个场地系统的步行生态廊道。于环境景观结合,步移景异,得到身心地放松和美的享受,形成许多非正式的交流空间,在林下、在水际、在田间······等多种体验空间分享情感的喜怒哀乐,放松身心。达到“人行其中,人乐其中”的目的。使园内居民和游客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5.3.3静态交通

考虑到目前需要,有兼顾长远发展,采用社会车辆全部停放在园区入口停车场的形式,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尽量在场地每一分区用地内部预留足够的停车泊位,以保证不断发展中的游客、管理人员和外部游览观光车辆的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妥善处理停车与其它功能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规划区中结合园区商业设施、生态农业科研开发及展示等不同分区设各自内部停车场。同时在每个园区入口处设置社会停车场,共计6个大型停车场。

5.4、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园区在组织内部绿地生态系统的考虑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绿化类型的总和有机

结合。沿现状河流有绿化防护带,由高到低兼有不同树种,种植有木麻、乔木、低矮灌木。沿张清公路也植有相同的防护带,保护场地不受公路过境交通的干扰。园区内部的绿化休闲公园的设立,即为游客提供开敞的公共绿地,又为绿地引入实际项目功能,避免大型的公共绿地因丧失参与性而失去应有的意义。居住区的组团绿地种植果林,环绕独立式生态田园住宅,形成绿化景观廊道,某些部位因地制宜的引入河流,保证每户的景观需求。

这些不同类型的绿化景观有机地组成了场地丰富的绿化环境,使其在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景观风貌。

5.5水系统规划

强调溪水的周边景观保护和水库风光带的利用,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在场地结合溪水,以疏林草坡、生态湿地等一系列自然驳岸形态为主要特色。在场地中部这片大面积的生态园地中,水体穿行其间,使其两侧的果木种植基地都得以倚于更优美的环境中。这片生态园地更能借此有利条件,引候鸟,如白鹭、野雁等前来栖息,形成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园地水路。

这个中央水体绿色生态廊道将观光游览、居住、农业种植与场地自身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其使用者充分获得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5.6、空间景观设计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三面环山,是一片很好的山地生态基底。山与山之间绵延相连,形成一道绿色天然屏障。不仅符合国人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背山面水、凝神聚气之风水理念,更为场地提供了绝佳的景观对景,通过在场地空间营造中建立良好的视觉通道,使园区居民及游客既可遥望远山美景,又可坐享其由于保护和调节生态环境而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规划沿溪风光带,沿公路绿化带,绿色长廊,及各个区的重要景点。种植特色作物,有欣赏价值的农业景观区。

在园区内,核心区在中央局部放大市政商业服务功能设施附近都有绿化广场或硬质广场一类主要的标志性景观节点,为使其具有更好的人性化尺度并具自然特征,我们力求使该场地达到与周边场地、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在具体设计中,我们体现人工设计与自然原始景观的高度统一。在步行通道上设置大大小小的滨水林下散步休憩广场,穿插于场地中的各处。

5.7、基础设施规划

5.7.1、田园化工程

以渠道整治和农田整理工程为主,改造低产田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使园地田园化和规范化。基地农业用地的排灌系统流畅,渠系配套,成为旱涝保收的园地。

5.7.2、给、排水

园区用水分三部分,一是种植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采用提水进渠道进水池,进行灌溉,配置抽水机电设备4台(套),二是养殖区用水,采用提水进渠道,进水池,水池接管道,管理通各需水点,修建水池4个,铺设水管5000米。三是生活用水需要。园地废水以生活废水为主,采用沼气利用模式,通过生特发酵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有条件地区则纳入城区排污处理系统。

5.7.3、电力

将电网纳入张家界市城区供电系统中,改造10千伏供电网为35千伏供电网络。园区新建两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380伏低压线2条25公里,确保园区用电需要。

5.8、控制指标体系

控制指标分为强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按具体规划管理参照选择之星。

强制性指标是对建筑、用地、环境最基本的控制要求,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后退红线等。

引导性指标是土地相容行规定,建筑形式,机动车出入口建议方位,以及配套设施等,它按照具体条件而选定。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以种类为主,小类为辅并以《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为依据。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各地块的原有用地性质一般不得随意改动,保持原有的农业用地性质。

建筑高度本园区里一律以低层为主,局部标志性的建筑物可以与环境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综合考虑。

鼓励各项目建设单位向公众提供开放空间和进行平台绿化及竖向立体绿化工作。

本文本中的停车面积系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具备的最小停放面积,它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物,必须保证相应的停车面积、停车场(库)与停车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本规划区内确定的社会停车场用地,不准改变其性质。

该规划区内除前文中需特别控制的要求外,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规定按《张家界市城市规划技术规定(试行)》执行,并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5.8.1、规划用地平衡表

5.8.2、术经济指标

5.8.3、1、规划总用地面积:1886公顷

2、总建筑面积:47.1万平方米

3、建筑密度:0.84%

4、容积率:0.025

六、农业产业规划

遵循现状、科技、市场结合的综合战略发展眼光,发展农业产业,通过研发增加科技含量市场的领先性和占有率,通过试验和产业加速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重点发展以下产业:新型果树、花卉、生态养殖等。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注重生态链、食物链的结合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

循环利用。由最初的小规模的生态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生态、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区、生态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七、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规划

坚持“便于生产,有利生活,节约用地,改善环境”的指导思想,对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实行“改、迁、并、控”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性质未发生改变这一前提。同时又要满足人口自然增长对居住用地的需求。规划中一是对分散的居民点进行适当合并成规模的小区;二是对现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居民点进行改造拓建,以提高环境品位;三是对影响环境,浪费用地,不合乎风景区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地段内的居民点实行迁移;四是在观光园规划中,便于用地操作与控制。把农村居民点及旅游服务性设施用地作为保护性的建设控制规划内容来对待。这样,既满足农村居民点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观光园的土地控制与引导。从而,从整体上合乎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及张家界风景区的规划要求。

八、旅游规划

8.1现状概况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较少,多数服务设施规模很小,档次偏低。随着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增加,现有的服务设施将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8.2基本原则

1、关注服务对象的人文主义原则

旅游规划应首先关注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及服务,都应当根据当前的和将来的服务对象制定相应发展建设策略。只有让旅游者处

处体验到观光园的人文关怀,才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率。

2、因地制宜、尊重环境的原则

在旅游服务设施的选址和设计时应尊重观光园的自然环境,努力做到与环境及景观特征相协调,坚决避免对风景资源造成视觉上的污染,同时还应通过建筑形式,让游客感知当地的人文风貌。

3、以须定量,渐进调整的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服务设施规模的确定按照“必须”的原则,“可有可无”的设施不设,“可多可少”的设施少设,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调整。

8.3规模与布局

8.3.1规模等级

观光园的非住宿类旅游服务设施分为三级,依次为旅游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服务站。

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主要服务中心和次要服务中心两处,提供各类服务项目,种类齐全,分部集中。

旅游服务点:分布在主要大型子项目内,提供简易的游、购物、卫生保健、宣传咨询等服务项目。

旅游服务站:分布在主要子项目附近,提供简易的购物、咨询等服务项目。

8.3.2空间布局

规划旅游服务中心2处,其中,主要服务中心即核心区南片中心地带,观光园入口后中央大道与旅游环路的交叉处。主要服务中心的公共设施以现有的农民家庭旅馆及附近规划的管理中心为依托继续完善。次要服务中心位于花卉园林园附近老公路外侧,位置居中服务半径合理,可以为周边项目提供种类齐全的服务项目。

规划旅游服务点6处,分别设在品位园、神龙大观园、传统农耕文化作坊内、沙堤中学、老木峪和新桥镇附近。

规划旅游服务站13处,布置在各服务点之间主要步行观光路、机动车观光路沿线的适当位置或主要景点附近,具体见旅游规划图。

九、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是一种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观光旅游规划与保护性的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它的特点之一是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使用性质不发生改变。即:不把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开发用地。从规划用地控制来讲,本规划除了满足农村人口自然增长及家庭结构发生自身改变所需的农民建房需求外,只适当考虑修建极少的管理用房、观光休闲景点设施外,不允许其它任何非农产业发展的开发用地在观光园中产生。这样,开发总量不超过5%。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不对环境产

生破坏,相反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规划从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及农业观光园的产业调整优势,加强荒山育林工作,建设“一廊”。

(2)对农民居民点实行“改、迁、并、控”的原则,用地上适当集中,并在各农村居民点(尤其是居民点与农家乐旅游方式相结合的居民点)规划了污水生物氧化塘,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机处理。同时,生活污水埋设沟渠,实行分区处理。

(3)为确保观光园的安全及产品的“绿化性”,在管理上禁止使用“农药”,以改善大气、水体的环境品质。

(4)利用核心区的小河流水,规划设置了三个滚水坝。这样,既提高了水体的观赏性、增加旅游项目,同时,又改善了水体环境质量。

(5)在张清公路沿线,按城市及景区要求,两侧各控制80米款的土地。严禁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保证旅游线路的视觉环境。

(6)严格控制张清公路的机动车出入口,确保主要干道的交通环境安全。

十、防灾规划

(一)防洪

1、防洪治涝标准

根据建设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位相称的旅游服务后勤基地的设想和要求,本规划区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的防洪设施标准,在国家《防洪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或多个档次,原则是以旅游城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其防洪标准,为此确定防洪标准为:本规划区100年一遇。治涝标准:本规划区二十年一遇暴雨24小时内排干。

2、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本规划区有黄茅溪水库及两岔溪溪流,同时还有一系列的池塘和枝状溪流伴随,规划区内治涝主要用自然排水方式,防洪建设应与河流整治同步进行。在观光园区四周的保留山体脚下,沿山体等高线规划增设了防洪截洪沟,将山洪尽快引至两岔溪内排走。管泵设计原则上采用直接就近排放水体,坡度尽量与地面坡度保持一致,管材采用麻石砌筑水渠或钢筋矼管材。

3、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与园区建设关系

要把临水空间作为创建观光园区优良环境的重要部位来考虑,防洪规划及防洪设施设计必须与园区规划同步进行,相互协调,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必须融入景观设计范畴,确保园区整体风貌不受影响,而应结合水文条件、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游憩休闲、园林绿化、园区功能组织等进行统筹规划,创建良好的园区临水风貌特色空间,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增添灵性。

(二)城市消防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按《消防法》进行园区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通讯、消防给水规划及建设,以满足园区消防需要。

根据《城镇消防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BJ-82)要求,一个消防站责任面积可达到7km2,接警报后;应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据此要求,观光园核心区内应设立1个消防站,要求在近期内建成。消防预警、报警、调度

指挥系统须按标准进行配备。预警系统: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包括旅游服务单位)一律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在园区制高点安装红外线火灾预警系统;报警系统:要求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设置定点专线报警电话;调度指挥系统:该消防站应设置一台火警调度极,要与政府机关、自来水、电力、通讯、交通、急救等单位进行专线联系,内部应与首长和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和住所进行直接联系;火警专线:每个乡至消防站至少敷设1对“119”火警专线。

十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些设想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逐渐取代单一的观光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农业观光风靡世界的直接原因。农业观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集观光、农业生产、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成为农业与旅游的一种契合。

在本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光者的消费心理和倾向,不断的充实一些新的内容,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以及提高知识含量等办法。比如和农民一起种树养花、和农民一起纺线织布、制作手工艺品、绿色食品、酿酒,一起参加地方节庆活动,唱歌、跳舞、骑马、射箭、垂钓等项目,都是留住顾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手段。

在本次规划中要充分突出农业特色,着眼于农业,结合农业发展生态观光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观光、购物、实践于农田,体验农民的生活乐趣

可以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水产养殖基地,让游客采摘、种植、赏花、垂钓等活动,享受田园风光,从中购买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度假者还可以在科研及实验基地亲自参与一些绿色食品的制作过程,享受自己劳动得来的产品,体会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体验一下农民生活的乐趣。

(二)租赁农园

可以将一部分土地租赁给市民种植花草、树木、蔬菜和养殖,让市民体验农业作物的整个循环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体验真正的农民生活方式,也可以平时由发展商代为管理。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除自己享用以外,可出售获得经济上的补贴。

(三)教育基地

场地中种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农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科研及实验基地内可设置“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和考察,还可设置演示区,播放其历史、演变等过程。

(四)开放的养殖方式

以往的养殖方式都是闭合式的,管理人员通过采集树叶、野菜,购买饲料,进行再加工,等等操作才得以完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上和社会效益上都已不符合时代潮流。在此次规划中把饲养的兔子、牛、羊流放在树林下,让其自由觅食,奔跑,六流露出它的野性,使其亦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赋予它的魅力与财富。

另外动物的粪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通过土壤的一些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产生为一些有机物,增加了土壤养分,维持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

下载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议书

    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议书模板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2项目建设地点 1.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编制范围及依据 1.6结论与建议 1.7......

    参观生态农业园日记

    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天气晴 我们要去科普特农业生态园参观。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科普特生态农业园参加实践活动。首先参观农耕文化展厅。有播种工具,灌溉工具,运输,让学生......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规划目标 围绕区建设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的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条主线,依照“整体协调......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项目

    绿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发展规划1 温泉生态庄园——“温泉+休闲生态农庄” 按照“温泉生态庄园”的模式,将温泉资源与生态农庄开发有机融合, 将实现双重目标: 一方面是有力......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规划目标围绕**区建设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的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条主线,依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

    某区建设生态农业规划

    规划目标围绕xx区建设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的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条主线,依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使发展农村经......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推荐5篇)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

    神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一、概要项目名称:神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单位:神农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开发公司建设地点: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井沟村建设内容:神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