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技术人员 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5分 6分 答案
1.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2.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3.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电力、交通、建筑、4.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简答)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
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5.(),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单选)A狭义的生态文明
B广义的生态文明
C生态文明
D以上都是
6.()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单选)A十八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八大
D十七大
7.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单选)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8.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单选)A优质性
B高效性
C持续性
D先进性
9.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的和谐。(多选)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10.生态文明()。(多选)A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B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C倡导人际关系和谐
D强调人格的平等
11.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环保公共服务应具有()的属性特征。(多选)A公平性 B保障性
C广覆盖
D普惠性
12.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判断)正确 错误
13.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判断)正确 错误
14.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现状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民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判断)正确 错误
15.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判断)正确 错误
5分 1.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
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填空)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填空)3.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4.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简答)(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5)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5.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单选)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
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
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
6.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单选)A微观空气污染
B中型空气污染
C中宏观空气污染
D宏观空气污染
7.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单选)A灰尘 B废气
C气溶胶粒子
D污染物
8.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关系。(单选)A正相关线性
B负相关线性
C正相关曲线
D负相关曲线
9.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多选)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
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
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
10.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是()的和谐。(多选)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11.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多选)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12.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判断)正确 错误
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判断)正确 错误
14.由于生态补偿法律和政策的不到位,我国生态建设中出现了现有法律无法解决的新的问题,发生了一种利益失衡、不公平状况,即生态建设者、保护者的投入无法得到回报,其权益得不到维护。(判断)正确 错误
15.生态和谐社会就是成熟非暴力发展状态,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一体化,追求发展过程的程序化完美的最优化发展形态,就是过程与未来目标有机统一的社会。(判断)正确 错误
6分
1.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填空)2.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
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填空)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
生态平衡
。(填空)4.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为主导、以()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单选)A市场;发展
B政策;发展
C市场;政策
D发展;政策
6.“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单选)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7.()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A一次气溶胶颗粒
B二次气溶胶颗粒
C一次污染
D二次污染
8.循环经济的()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单选)A减量化(reduce)
B再循环(recycle)
C再使用(reuse)
D以上都是
9.无机环境包括()。(多选)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微生物
10.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的资源范围。(多选)A稀缺
B污染
C清洁
D不可持续
11.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多选)ASO3 BNO2 C酸类
D酮类
12.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判断)正确 错误
13.形成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可达到或者接近100%,且雾随空气湿度日常变化而出现早晚有或轻,白天无或重的现象。(判断)正确 错误
14.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判断)正确 错误
15.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判断)正确 错误
5分
1.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2.自然资源循环经济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3.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4.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简答)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 大。
5.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技术创新对于资源高效利用起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支持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单选)A动力机制
B协调机制
C约束机制
D补充机制
6.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单选)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7.循环经济的()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单选)A减量化(reduce)
B再循环(recycle)
C再使用(reuse)
D以上都是
8.我国()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9.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的资源范围。(多选)A稀缺
B污染
C清洁
D不可持续
10.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选)A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
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11.根据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制度包括()等。(多选)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B水资源管理制度
C生态补偿制度
D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2.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判断)正确 错误
13.霾的日变化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大,空气团较不稳定,其持续时间长。(判断)正确 错误
14.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判断)正确 错误
15.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产生的法律制度体系,体现为具体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并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来实现。(判断)正确 错误
6分
1.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
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2.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3.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填空)4.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向()的历史性转变。(单选)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基础。(单选)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7.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单选)A2017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20年
8.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单选)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9.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中,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需要()。(多选)A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B强化地方政府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责任
C加大监控力度
D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10.明确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其中有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多选)A实行环境事故问责制
B完善生态行政执法手段
C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
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11.()是生态社会的基本特征。(多选)A遵循程序 B优化发展
C生态和谐
D自我完善
12.“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正确 错误
13.目前我国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以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判断)正确 错误
14.雾和霾都是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都会使能见度下降,两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相同。(判断)正确 错误
15.近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才有较明确的公民参与和监督的规定。(判断)正确 错误
5分
第二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4次5分
1.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D)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单选)
A十八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八大
D十七大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单选)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B市场体系
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D环境治理体系
4.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倾斜。(单选)
A立法限制排污
B“三废”专项治理
C跨域跨界防治
D全面规制
5.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分别从(ABD)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多选)
A建设
B改革
C发展
D法律
6.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生物修复包括(ABCD)。(多选)
A微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酶学修复
8.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判断 正确)
正确 错误
10.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1.奥尔森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集团中理性的个人总会权衡自己做出行动时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但是由于“搭便车”的现象,少数人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去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却会无条件地被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享用,因此,当一个行动者发觉自己的付出总会被集团中?(判断 正确)
正确 错误
12.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对策?(简答)
答:1.加快制度建设。2.努力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3.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4.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治理环境的公众参与制度。5.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担负起全球生态环境责任。
13.(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4.(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填空)
1.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单选)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3.(A)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单选)
A低碳经济
B农业革命
C新能源
D绿色产品
4.(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5.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在(ABCD)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多选)
A国土
B水资源
C生命健康
D生物
6.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多选)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7.(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多选)
A雾霾
B土地荒漠化
C水体污染
D森林减少
8.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要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0.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1.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2.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简答)
1、大气相对湿度。
2、风速。
3、温差。
4、气压。
5、降水。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单选)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C)。(单选)
A灰尘
B废气
C气溶胶粒子
D污染物
3.(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4.(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5.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随着(ABCD),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增加。(多选)
A城市人口增长
B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C能源消费
D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多选)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8.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0.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1.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简答)
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 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 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 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13.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4.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为准则。(单选)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2.(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3.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D)。(单选)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
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C转变政府职能
D以上都是
4.(C)负责把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与生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调整企业行为。(单选)
A科技部
B财政部
C发改委
D农业部
5.“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选)
A认识
B政策 C能力
D体制
6.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多选)
A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
B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C落实减排目标,严格控制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D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
7.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多选)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美丽中国”首度进入“十三五”规划,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体现和试金石。(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0.农民居住用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出现了很多“实心村”。(判断 错误)
正确 错误
11.黄爱宝教授将政府生态管理的研究聚焦到“政府行政模式”的具体问题上,赋予了政府环境和生态职能以更明晰的内容,在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在于首先要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而这种政府即“干预型”而非“引导型?(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简答)
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 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 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 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13.(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
14.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第三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6分题
1.(D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单选)
2.(A人口)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惠民生、促发展”,而且“打基础、立长远”。(单选)
3.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以上都是)。(单选)
4.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市场体系)。(单选)5.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6.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ABC)。(多选)
7.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
8.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判断)正确
9.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判断)正确
10.目前,人们正在倡导“四倍跃进”,即资源使用减半,人民福祉加倍,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到。(判断)正确
11.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判断)正确
12.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具体包括哪些措施?(简答)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
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三是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在农村大量兴建固废与污水无害处理设施; 四是创建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
五是增加农村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13.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
14.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第四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5分题71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5分题71
1.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2.()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3.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A无为而治;B全面规制;C多元参与;D引导和干预;4.()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A 1.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单选)A动力机制 B协调机制 C约束机制 D补充机制
2.()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单选)A自然污染源 B化学性污染源 C扩散污染源 D生物性污染源
3.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单选)A无为而治 B全面规制 C多元参与 D引导和干预
4.()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开创性理论,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单选)A迈克尔 B高小平C马什 D奥尔森
5.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6.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多选)A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 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C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D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
7.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多选)A污染排放 B气象条件 C下垫面属性改变 D平流层属性改变
8.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判断)正确 错误
9.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正确 错误 10.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判断)正确 错误
11.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判断)正确 错误
12.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填空)14.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综合经济效益。(填空)15.依据。(填空)
第五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6分题
1.(B顺应自然),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有(D以上都是)。(单选)
3.固体废弃物的(B资源化)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单选)
4.(A一次气溶胶颗粒)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
5.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多选)A环境税费B生态补偿C排污权交易 6.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多选)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7.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酸B碱)。(多选)
8.“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正确A代价小
9.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判断)正确
10.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判断)正确
11.生态环境污染的远期影响,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危及胎儿,以及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判断)正确
12.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简答)
1、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
2、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手段。
3、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4、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14.我国环境立法理念开始转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填空)
15.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