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1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先进军事文化,不仅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而且对全民族产生了巨大精神影响,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形势下,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部队不是生活在真空,这势必会影响和渗透到部队。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军进行“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意识形态的渗透也越来越强烈,其目的就是利用各种错误价值观对我军进行思想渗透和侵蚀,以削弱我军的政治优势。应对文化“进攻”的最有效手段只能是文化。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才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文化思潮的冲击,才能使广大官兵军魂永铸,本色永葆。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和根本是价值观问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先进军事文化的精髓,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入手。为此,我们要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创作生产出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要紧贴部队使命任务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军事文化人才队伍,不断丰富活跃先进军事文化。要利用警史馆、营区文化环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激励官兵端正价值追求。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官兵在传承光荣传统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强化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责任感。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使广大官兵在健康的文化熏陶中,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在灵魂深处筑牢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之魂。我们总队广大官兵扎根高原,艰苦奋斗,积淀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又熔铸了独具特色的青海总队精神。近两年,部队先后担负处突维稳、玉树抗震救灾、格尔木抗洪抢险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在繁重的处突维稳斗争中,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战地文化。救灾战场上,处处飘扬的鲜红旗帜、充满豪情的标语横幅、简捷有力的思想鼓动、激励士气的战斗口号、质朴感人的官兵言语等先进军事文化,提升了士气,鼓舞了斗志,部队在实践中培育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先进军事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涌现出抗震英雄石华杰,献身使命的高原卫士段磊等一批先进典型,凝聚成了忠诚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图腾,这一切无不激励着广大官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人民军队的迫切要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人民军队、革命军人更需如此。先进军事文化是引领人民军队沿着正确方向航行的灯塔,是培育革命军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摇篮。没有先进军事文化的引领,就没有能够占领时代制高点、人间道义制高点、战争实践制高点的军事理论,就没有塑造出军民血脉相连、鱼水相依、患难与共的军事理论,就没有官兵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和全面发展,也就没有战斗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正是有了先进军事文化,人民军队才获得了独有的政治优势,才能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征程中,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
纵观千年战争发展,阅览万卷兵书,一个基本共识是:军事文化是左右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一幕幕战争活剧的导演。军事文化优则军强,军事文化弱则军衰。我们党从创建人民军队那天起,就把我军的性质、宗旨、理想、使命写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大旗上,用先进的知识、理念、信仰和军事智慧塑造官兵心灵,培育出胸怀祖国、心系民族的远大理想,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民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这是我们今天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我们立足高原武警现代化建设,加强部队活动中心、俱乐部、营区政治文化环境、网络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开展文体活动竞赛和“情暖警营文化服务万里行活动”。每逢“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演讲、歌咏、球类比赛;开办抗震救灾网络专页,组织玉树抗震救灾文学创作,结集出版了抗震救灾新闻资料汇编;专门开设了总队新闻宣传网站;编写制作安全工作音乐快板光碟;开展士兵名言警句征集;感动警营人物评选等特色文化活动。这些富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对筑牢官兵不辱使命、献身使命的思想根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我们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认清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自觉的行动推进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努力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篇: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加强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向前发展,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有力的举措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不断增强部队建设发展的软实力。
一、充分认识发展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的重大意义
先进军事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主体在军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客观规律和时代要求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显著标志,是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构成和重要保证。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对于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武警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先进军事文化是引领部队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军队之魂。我们党创造和培育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它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科学信仰、崇高理想、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建军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建军宗旨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军80多年来,我军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与党始终高擎先进军事文化的精神旗帜是分不开的。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社会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交织交融交锋的大环境,使我军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作风面临复杂而严峻的考验。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官兵,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熏陶官兵,用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官兵,才能筑牢全部队的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线,确保部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开拓前进。
先进军事文化是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先进军事文化是合乎部队建设和战争规律的军事活动的精神成果,集中体现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先进军事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和凝聚功能、智力支持功能以及科学方法指导功能。先进的军事观念为军事发展提供科学的思想先导,决定了军事主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先进的军事“硬件”设施为军事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军事技术“时代差”的决定性因素;先进的军队行为及军人行为有利于促进军事系统有序运行、提升军队战斗精神,提高军事系统的整体效能。可以说,文化优势是最持久的优势,文化导向是最有力的导向。没有军事文化,就没有军事发展的思想基础。纵观世界军事史,谁有了先进文化的依托,谁就能站在军事变革的历史潮头。部队的文化底蕴越厚重,建设发展就越有后劲;领导干部的文化理念越先进,建设发展就越科学;广大官兵的文化素养越高,建设发展就越有活力。在新时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关键要靠先进军事文化的引领。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才能强化科学发展的导向,深化科学发展的内涵,丰厚科学发展的底蕴,巩固科学发展的成果,确保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
先进军事文化是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坚强保证。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是和我军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我军在履行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听党指挥的忠诚品格、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的精神诉求等为基本内核的一整套符合我军建设特点规律、体现战斗力内在要求、反映我军性质宗旨的优良传统,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一系列彰显我军不同时期建军要求的精神财富,是我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助推力和政治保证。先进军事文化作为我军的软实力,本身就是履行职责使命最强大最有效的战斗力。使命的拓展和延伸,部队敢打必胜的战斗信心、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的培育,都需要先进军事文化来滋养、来激励、来支撑,发挥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功能。新形势下,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要求,必须把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作为影响军队全面建设、事关军队前途命运、维系我军性质宗旨的重大问题来对待,永葆我军“打得赢”、“不变质”。
二、深刻把握发展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和战争形态的日新月异,部队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广大官兵精神文化的新期待,都赋予先进军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部队的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文化是有阶级性、政治性的。军人价值观是军事文化的灵魂,反映着不同军事主体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支军队的阶级属性、政治本质和发展方向,对军事文化其他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正确的军人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军事文化的沃土中逐渐孕育和熏陶,通过实践和养成在军人个体的思想中塑造和凝结出来的。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养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我军军事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军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更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表明了我军所处的阶级立场,所代表和维护的阶级利益,不仅忠实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而且鲜明体现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对当代革命军人的新要求。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队的具体体现,是军人总的行为导向、行动准则和精神动力,是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着眼点。军队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战斗力的保持、提高和释放而展开的,都要统一到军队的战斗力建设上来。抓住了战斗力建设,就抓住了军队建设的关键。战斗性是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军队职业特点和军人尚武精神的集中反映。军事文化虽不是直接战斗武器,但能产生比武器更锋利更持久的战斗力量。在军事文化与军队战斗力之间,战斗力是先进军事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检验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标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军事文化的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正确反映了战斗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斗力生成的文化根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军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催生战斗力、确保打得赢。80多年来,正是借助先进军事文化的传播,不断校正官兵的价值追求,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强化官兵的精神支柱,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规范官兵的行为方式,增强官兵的使命意识,提升官兵的综合素质,从而带动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跃升,为我军的发展壮大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先进军事文化在提升我军战斗力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军事文化的价值功能、战争的本质特征和战斗力生成规律所决定的。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坚持为提高战斗力服务,突出抓好“精气神”的培养,大力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要注重在文化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战斗元素,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育政治特别坚定、军事特别过硬、反应特别迅捷、作风特别顽强的战斗精神,营造敢打硬拼、勇往直前的浓厚氛围,真正培养出官兵的青春朝气、英雄虎气和昂扬士气。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是人,是丰富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魅力,在文,更在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广大官兵既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知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承担着为官兵成才服务、为官兵成长引路的重要责任。人的诸要素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始终是先进军事文化作用的对象、关注的重点。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引领军人价值追求、提升军人精神境界、营造军队和谐氛围的重要资源,是激励官兵斗志、促进官兵发展和推进军队全面建设的强大精神源泉。正是由于文化的教育和塑造,我军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军事人才,哺育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部队现代化建设越是向前发展,对官兵的综合素质要求就越高,对先进军事文化的需求就越强。要用先进军事文化高扬真理、传播知识、培树新风,使官兵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纯正品德、滋润心灵,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把丰富军营、警营文化生活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心。军警营文化生活,是官兵享受军事文化发展成果、接受文化熏陶启迪的重要阵地,也是官兵直接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创造的广阔平台。军警营文化生活是先进军事文化的载体,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培养部队战斗精神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随着军队建设转型和官兵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必须体察官兵愿望、反映官兵心声、回应官兵期待,把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军营、警营文化生活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官兵喜闻乐见的警营文化活动,形成团结和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先进军事文化生态。
三、扎实推进先进军事文化的繁荣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政治要求。全部队上下要充分认识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研究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动部队先进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紧紧围绕职责使命抓军事文化建设。军事文化源于军事实践,又服务于军事实践。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使命任务新拓展、基层全面建设新发展、官兵精神风貌新变化。要扎根遂行多样化任务实践。新形势下,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维稳反恐、抢险救灾等任务日益增多,为军事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军事文化建设要在多样化任务中汲取营养,紧贴任务实践,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官兵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崭新形象和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教育、引领、激励和感召作用,服务大局、保证中心。要贯穿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活动。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活动,是武警部队的一个品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武警特色的“忠诚卫士文化”。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结合开展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军旅歌曲和文艺作品,打造武警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忠诚至上、听党指挥、不辱使命的精神,营造学忠诚卫士事迹、走忠诚卫士道路、创忠诚卫士业绩的浓厚氛围。要纳入现代化武警建设体系。把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化武警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确定的路线图、体系图,结合各单位自身实际制定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具体规划,对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方法途径、推进步骤、基本要求等作出规范,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依据、有遵循,扎实稳步推进。
切实着眼官兵的精神需求抓军事文化建设。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构建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改革相符、与官兵需求吻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军事文化,保持军事文化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军兵员结构日益多样,官兵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新特征。军事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时代感、突出针对性、注重大众化,以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质量和水平。面对社会环境、军事实践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必须积极推动军事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汲取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等新理念,及时注入科技、时尚等文化新元素,善于运用先进手段发展和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
坚持依靠官兵的主体作用抓军事文化建设。广大官兵既是部队建设的主体,也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主体;既是先进军事文化的享有者,更是先进军事文化的创造者。军事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在官兵,发展根基在官兵,必须深深扎根于官兵这块沃土,坚持发动官兵、依靠官兵、惠及官兵。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筹划文化建设要问计于官兵,推进文化创新要依靠官兵,检验文化工作成效要看官兵满意不满意,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官兵,文化成果为官兵共享。积极创造时间、平台和物质等条件,调动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当主角、人人有舞台、人人能作为,打造形成最广泛参与军事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主席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号召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并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把握我军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难得机遇,加强实践探索,积极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深刻认识军事文化塑魂育人、增强军队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对军队来说,文化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对锻造军队的软实力,塑造军人特有的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有着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对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深入持久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等等。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科学阐明了先进军事文化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文化对强化官兵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赋予先进军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占领军队思想文化阵地、保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传承我军优良传统、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培育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境外敌对势力也越来越把文化作为对我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重要领域和渠道,他们借助各种文化产品,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竭力推销其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须大力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先进思想文化应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思想文化领域复杂斗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更加有效地发挥科学思想理论和正确价值观念对官兵的教育引导、熏陶塑造作用,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对部队的侵蚀影响,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不断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凝聚军心士气、激励官兵有效履行使命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先进军事文化凝结着我军官兵共同的信仰信念、目标追求和高尚的伦理道德,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把部队凝聚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先进军事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能够激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持续旺盛的战斗意志,把部队锻造成为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我军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新的历史使命呼唤新的军事文化,先进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迫切需要我军官兵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情怀,需要丰富深厚的文化作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军事文化就是与履行新使命相适应的文化。只有把握信息化战争特点,紧贴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适应军队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推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才能用更多更好的文化成果,激励官兵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形成了特色鲜明、魅力四射的先进军事文化,为我军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优势和不竭动力。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先进军事文化培育和锻造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革命军人。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我军官兵成分结构的变化,部队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既喜欢时尚娱乐,更渴望学习文化、欣赏艺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官兵提供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陶冶官兵情操,纯正官兵品德,滋润官兵心灵,在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保持我军军事文化的先进性
正确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内核,先进文化以弘扬崇高价值为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精神向导。胡主席提出并系统阐述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我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贯注其中,作为主线充分体现,始终坚守精神高地,走在时代前列。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彰显先进军事文化深刻的思想道德内涵。一种文化能否成为先进文化,根本在于它有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先进军事文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我们要发展的先进军事文化,从思想道德内涵讲,就是彰显忠诚至上,充分表现官兵爱党爱国爱人民政治立场和思想情感的文化;就是彰显使命至上,充分表现官兵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英勇善战崇高品格的文化;就是彰显荣誉至上,充分表现官兵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风貌的文化。抓住了这些本质属性和特征,先进军事文化就有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求,贯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有着深刻影响和主导作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上聚焦用力,把文化熏陶与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培育工作的合力。要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展示广大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和先进事迹。要形成舆论宣传态势,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官兵。部队和院校文化活动,要突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鲜明主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让官兵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陶冶、获得启迪。
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旗帜,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导向作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魂”,以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为“源”,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始终保持军事文化的高格调。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始终注重精神内涵,同时不降低艺术标准,不搞空洞说教;坚持高品位、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高雅而不玄奥,通俗而不媚俗;坚持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始终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职责。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要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当好生力军和排头兵,为全社会进一步巩固共同理想信念、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发挥重要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紧贴时代发展、使命任务和官兵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着力点
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扎根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沃土,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资源、打造平台、拓展途径、积极创新,努力把我军军事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丰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资源。民族传统武德文化和我党我军革命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源头活水。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画卷,军事文化如朵朵奇葩争奇斗艳。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军事文化,更是辉煌壮观。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的军事理论博大精深,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各具特色的部队革命精神光耀千秋,这些革命传统文化的结晶,影响深远,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武德文化宝库,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传统,做好历史经典、红色资源和军事理论成果的整理研究工作,同时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军事文明成果,使先进军事文化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建设多姿多彩的军营文化,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先进军事文化生态。军营文化,是官兵享受军事文化发展成果、接受文化熏陶启迪的重要阵地,也是官兵直接参与先进军事文化创造的广阔平台。近年来,全军部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开展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军营文化活动,形成了许多反映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的军营文化建设成果。要根据部队职能任务和建设特点,总结部队军营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军兵种文化和部队文化。利用重要节日、重要时机、重要活动和重要场合,举行升旗、授衔、宣誓等活动,发展激励斗志、鼓舞士气的仪式文化。着眼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陶情励志、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把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重点,开展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推动军营文化活动普及提高。加强军营文化环境建设,完善图书室、军史馆、荣誉室、俱乐部、运动场等场馆设施,搞好灯箱标牌、橱窗板报、挂像雕塑等环境布置,营造浓厚的军营文化氛围。
打造高品质军事文化产品,牵引带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整体发展。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突出重点,通过抓精品力作带动整个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需要出发,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追踪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前沿,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反映我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生动鲜活的军队建设实践和丰富多彩的当代军人生活,实现军事文化创作生产的新突破。实施军队文化精品工程,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社会影响广泛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广播剧等作品,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准的军事文化品牌。加大对优秀军事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把好的作品推向部队、推向社会,充分发挥文化精品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的龙头作用。
发展军事文化传播媒介,巩固和扩大先进军事文化阵地。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既是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军已有的一定规模的军事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报纸、期刊和电视军事频道、电台军事栏目等,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广大官兵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军事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拓展军事文化发展的新领域,提高军事文化传播能力。要深入挖掘军事出版和新闻宣传资源的潜力,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进一步发挥优势、形成强势。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加快发展军事网络以及部队局域网,推进优秀军事文化精品数字化工程,加强具有我军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载体,开辟官兵获取信息、学习娱乐和交流的新空间。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军事文化的发展活力。胡主席明确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面对社会环境、军事实践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军事文化创新。要积极推动军事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注重增强内容的原创性、独创性,汲取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等新的理念,及时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新的文化元素,善于运用先进手段发展和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军事文化的时代感和影响力。要营造有利于军事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坚持以文化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为牵引,构建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军事文化人才骨干特别是名人名家的作用,注重在参与完成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年轻人才,形成优秀文化产品和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先进军事文化
浅析军队转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摘要:我军深刻把握党的历史任务新要求、国家安全和发展新需求、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赋予国防和军队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军正处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军事文化在军队总体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文化软实力对军队战斗力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军事文化越来越成为渗透并影响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本元素,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对军队转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先进军事文化;军队转型
我军历来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领导全军将士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军队事业向前发展。回顾我军近90年来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先进军事文化始终是我军的精神旗帜。当前我军正处于社会历史环境深刻变化之中,正确把握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因素,对于推进我军战斗力的转型和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充分认识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滚滚浪潮,实现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正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奋斗目标。在此其间,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因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文化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正如美军强调指出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预测未来,而且要创新未来。但是不管怎样,转型都是以文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军队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军事文化转型”,美国《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确定的三大转型战略,第一条便是实行“军事文化转型”,可见文化建设在世界军队转型中的重要程度。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蕴含着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1],对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有重要意义。
(一)先进军事文化是催生我军战斗力的“催化剂”
军事文化的实践根植于战斗力,目标服务于战斗力,效果体现于战斗力。面对扬言三到六个月消灭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我党我军始终坚定着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信念,与全国各民族爱国人士组成统一战线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从索马里护航到联合国维和,从中外联合演习场到盛大国庆阅兵场,从奥运世博安保到抗洪抢险救灾,我军在遂行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中证明,立体多维、形式多样的先进军事文化在鼓舞官兵士气、激发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先进军事文化融入战斗力生成模式,有助于提高部队谋打赢能力,有助于催生我军战斗力生成。
(二)先进军事文化是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战斗力是指战斗主体在军事活动中,履行根本职能的能力,主要包括战时克敌制胜的实战能力和平时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威慑能力。战斗力的构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人、武器装备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2]。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渗透于诸要素的软实力建设之中,各要素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斗效应,实现个体的优化和整体的跃升;而先进军事文化作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牵引贯穿于诸要素,符合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时代诉求,成为凝聚我军战斗力的“粘合剂”。
(三)先进军事文化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助推器” 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保持部队高昂士气,巩固部队战斗能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要求。80多年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代表了我军各个时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精华成果,这些立足现实环境汇集成的精神果实,对于当时的红军、解放军完成艰苦条件下军队建设任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军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牢牢把握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古今中外的军事实践表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表现在技术的进步,核心是理念的革新。党指挥枪始终是我国建军的根本原则,作为党的军队,就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如果没有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军队就不能成为一支由公民自愿参加的军队,只能是支雇佣军。”[3]因此就要把永葆时代活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指导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大问题,把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军队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做到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融入官兵的灵魂血脉。
(二)以现代的手段促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必须与科学技术的革新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知识和技术是战斗力生成模式又好又快转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建设内涵深邃、外延丰富的信息化文化的需求迫在眉睫。高度认同信息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保持对信息的敏锐感觉和自觉利用,拓展在信息空间的生存能力,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队发展方向的一种认识论和价值取向。培育信息主导的价值观念,就是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主动接受信息化这一新生事物,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紧紧围绕信息主导推进军队改革,深刻认识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努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对机械化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深刻认识信息资源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并把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力和行动力,进而转化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战斗力。
(三)以过硬的队伍支撑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人,作为构成战斗力的核心因素,在我军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大我军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和激励保障力度,建立以民主、科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管理文化,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要以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为主要目标,在军事教育训练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全方位提高官兵思想政治觉悟与军事体技能素质,要使官兵成为思想好、业务精、复合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这一核心问题,在军队转型浪潮中,以一支素质全面过硬的队伍给予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力支持。
(四)以全面的创新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质,就是军事领域的创新的结果。军事创新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实现战斗力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变革的原始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创新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生命,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最终必须落实到军事主体的创新性实践中。基于适应信息化战争这一作战理念,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适应军队转型需要,必须要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科学技术,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尊重官兵的创新意识,挖掘官兵的创新潜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核心信息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从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行为模式入手,鼓励、引导创新,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创新的速度,提升先进军事文化创新的质量。
三、着力开创军队转型中先进军事文化的新局面
“文化是未来的决胜力。”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强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科学实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同时也为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积极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变化,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开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军的先进军事文化更具时代感和使命感。
开创虚实结合的新局面。当前,军事文化的传播方式及内容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便利条件,重视发挥网络作为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传播力,不断为军营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将体现时代潮流的文化因子运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线交流等活动,使军营文化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开创以老促新的新局面。传统文化作为我军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和发展根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扎实做好利用传统时代精神打造现代文化品牌,让官兵在重温前辈革命历程,参观历史遗迹等活动中,洗礼升华自我精神境界,增强官兵对部队的认同感、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以促进新型先进军事文化的扎实建设与发展。
开创由线到面的新局面。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方文化正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着军队文化,两者结合程度越发紧密,新形势对构建军地合作机制推动军事文化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构建军地合作体系,建立军地文化设施共享机制,建立文化骨干培养机制,建立文化实践交流机制,摒弃过去军队线式发展,以军队文化为主线,实现军队文化与地方文化优势相互交织的面式发展,使两者共同构建服务转型时期的先进军事文化。
参考文献:
[1]解正轩.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为部队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J].求是,2011(1)
[2]徐长安.军事文化与战斗力[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7)[3]彭怀东.战斗精神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
第五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
文章来源: 中国网时间: 2012-11-01打印|纠错|发表评论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系列解读材料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装备制造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创新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主要差距: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已成为发展“瓶颈”;三是产品结构不平衡,高端装备产业急待培育和发展;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的品牌少。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这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重点方向和任务
(一)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主要包括了液气密元件及系统、轴承、齿轮及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装备主要包括了数控机床及冲压、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工业母机”。《规划》对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锻铸焊等基础工艺研究,加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关键零部件质量水平;二是推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等自主创新,建设若干行业检测试验平台;三是继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和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清洁高效铸造、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到2015年,将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本土化满足率提高到30%,将高档基础制造装备本土化提高到50%。
(二)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要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同时,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到2015年,力争将我国机械、冶金、纺织、资源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产业所需智能制造装备的本土化保障率提高到30%。
(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据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我国燃油供应紧张与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传统燃油汽车在较长一段时期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作为新兴的汽车大国,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规划》提出,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是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有关研发工作,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二是加快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三是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稳步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推广模式;四是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五是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规划》提出,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
(四)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我国2010年造船产量达到6560万载重吨,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先后全面超过日本、韩国。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全系列主流船型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实现了自主研发和批量建造,大型船用曲轴等产品实现自主生产,成功研制了首台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形成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品牌船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具备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承包能力,承接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海洋工程辅助船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船舶工业面临着严峻形势。《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一是适应新的国际造船标准及规范,建立现代造船新模式,着力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散货船、油船(含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升级换代;二是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气船(LNG)等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提升船舶配套水平,巩固优势配套产品市场地位,提升配套产品技术水平,完善关键设备二轮配套体系;四是重点突破深水装备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化,打造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五是组织实施绿色精品船舶、船舶动力系统集成、深海资源探采装备、深海空间站等创新发展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本土配套能力。《规划》提出,到2015年,主流船型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海洋工程装备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20%,船舶工业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五)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主要涵盖了机车车辆、工程及养路机械、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等技术装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形成了较为完整并相对独立的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体系,生产能力与规模高居世界第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了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等高端产品。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较弱,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零部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外依存度较大,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全寿命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等。预计“十二五”期间,高速动车组需求量约为1000列以上,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需求量约为5000台以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年市场需求约可达2000亿元。《规划》提出,要以满足客货运输需求和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导向,以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具备节能、环保、安全优势的时速200公里等级客运机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中低速磁悬浮车辆、新型城轨装备和新型服务保障装备;要组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攻关,加速提升关键系统和核心技术的综合能力,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六)民用飞机。“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对民用飞机产业的支持,在型号研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进入适航试飞阶段,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大型客机项目进展顺利。我国已将民用飞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逐步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这必将对民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带来极大的机遇。《规划》提出,要坚持军民结合、科技先行、质量第一和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研制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大中型直升机、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航空发动机、核心设备和系统;要深入推进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全面开展大型飞机及其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关键材料和基础元器件研制,建立大型飞机研发标准和规范体系;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新支线飞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推进支线飞机产业化和精品化,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发展中高端喷气公务机,研制一批新型作业类通用飞机、多用途通用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及其他特种飞行器,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规划》提出,到2015年,航空工业销售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产单通道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国产支线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力争达50%。
(七)民用航天。“十一五”时期,我国民用航天装备取得快速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48次56个航天器的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嫦娥一号、二号实现成功绕月。继续加快我国民用航天发展,建设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展现我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手段。《规划》提出:一是要完善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完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并实现首飞;实施先进上面级、多星上面级飞行演示验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和更大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实施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宇航产品型谱化与长寿命高可靠工程,发展新型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新技术与科学实验卫星,不断完善应用卫星体系,推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卫星地面系统建设,推进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科研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三是加强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拓展航天产品与服务出口市场,稳步提高卫星发射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0%。
(八)节能环保装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减排治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环保装备获得长足进步,2010年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产品种类达到10000种以上,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具备了成套设备的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个指标外,还将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增加为约束性指标,环境污染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规划》提出,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十二五”时期,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节能装备;二是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仪器仪表等环保设备,推进重大环保装备应用示范;三是加快发展生活垃圾分选、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围绕“城市矿产”工程,发展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拣装置及设备,推广应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制造装备;四是发展先进、高效、可靠的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发展安全、便捷的应急净水等救灾设备。
(九)能源装备。“十一五”以来,我国能源装备发展迅速,发电装备装机容量累计超过9亿千瓦,其中以风电装备和太阳能装备为核心的新能源装备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建成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和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长期依赖进口的2000千瓦以上大功率厚煤层电牵引采煤机、世界最高的6.3米液压支架、世界最大等级的5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1.2万米的陆地用石油钻机、乙烯“三大压缩机”等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11.4%的目标。《规划》提出,要积极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加快水电装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巨型化转变;大力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变电技术装备,推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推进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核心技术;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瓶颈,提升风电并网技术和主轴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着力发展适应我国风场特征的大功率陆地和海洋风电装备;依托国家有关示范工程,提高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效率,加快提升太阳能光伏电池、平板集热器及组件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推动生物质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掌握系统设计、压缩机、电机和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油气物探、测井、钻井等重大装备及天然气液化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
二、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托重大工程发展高端装备的体制机制。以用户为龙头,以装备制造单位为主体,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共同开发先进装备;鼓励由装备使用单位和制造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参与工程招投标;完善招投标制度,消除对国产装备歧视性条款,发挥投资、工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飞机、民用航天、高技术船舶等科研计划的作用,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发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作用,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设立高端装备发展专项,支持高端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研制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确有必要进口的核心装置、关键部件、原材料和关键技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融资、规模化发展;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基金的作用,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上市,加大创新投资和股权投资向装备制造领域倾斜;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四)突出抓好重大专项。继续抓紧抓好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工作,开发关键制造装备,突破核心共性技术,为实现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化提供基础支撑。
(五)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建立装备首台套保险机制和示范应用制度。探索设立装备风险基金,为装备使用单位采用首台套高端装备及配套系统提供担保,鼓励装备使用单位为研制企业提供工业试验条件和应用机会,建立装备示范应用制度。加速推进低空空域开放,为通用飞机的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产业链。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开展先进装备联合研发和创新。支持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司,并购或参股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