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大题[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3: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邓三大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邓三大题》。

第一篇:毛邓三大题

毛邓三大题: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科学内涵:

答: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2)重要意义:

答:

1)指引党人和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体现了圣物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和优良觉,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各理论成果间的共同特点:

答:

1)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3)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华。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答: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线路(党的思想路线)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和途径)、实事求是(核心和实质)、在实践在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条件和目的)。2)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答:解放思想(邓)、与时俱进(江)、求真务实(胡)

3.邓小平理论

1)对党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答:

1)科学地概括和“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连在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就是从邓小平开始的。

3)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党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基础。2)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答:

1)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2)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三个代表”: 1)

内容:

答: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 1)内容: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

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答:

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2)突出和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3)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

答:这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1)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邓)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3)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江)4)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胡)

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概述: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惠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含义:

答: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3)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体说来,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是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4)明确我国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答:

1)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实现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3)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培育四有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现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答: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说明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第一位作用 3)科学技术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答: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4)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

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4.改革:

1)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答: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2)对原有体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5.创新型国家

1)如何创建创新型国家:

答: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意义:

答:

a)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b)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

6.“三步走”战略 1)基本内容:

答: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期,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新民主主义

1)新民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答:

a)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b)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又一宝贵经验。

d)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e)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2)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无产阶段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答:

1)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旁边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2)由于民族资产阶段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4)新民主义时期基本纲领:

答: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为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8.新型工业化道路 1)内容:

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特征:

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9.对农业改造: 1)步骤:

答:

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步,在初级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集体所有制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第三部分:四个建设

1.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建设中心环节)2)生活宽裕(建设的目的)3)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的反映)4)村容整洁(农村新面貌的窗口)5)管理民主(政治保证)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内容:

答: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4.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措施 1)具体措施:

答: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5.依法治国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2)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意义:

答: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要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劣势,也有缺陷和不足,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答: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线:

答: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商拉动转变。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1)作用:

答:

1)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在一定程度不同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的运行。2)意义: 答: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根本任务:

答: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着力培养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方针:

答: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3)意义:

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的关系:

答:

1)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2)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科学内涵: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答: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的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范畴,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11.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坚持这一政党制度的主要措施:

答:

1)就重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进行直接的平等协调。2)举荐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与共产党合作共事。

3)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中的作用。4)注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全面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2)这一制度的优势:

答:

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3)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第四部分:全方位内外政策 1.执政党建设: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答: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必须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然,增强忧患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宾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要看到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如何理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答:

1)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将一事无成,脱离群众,失信于民,党必然丧失执政基础。

2)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知心朋友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3)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形象就是作风,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党的生命。只有树立良好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开放政策间的关系: 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的原则:

答: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改造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关系: 答: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4)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5.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实质:、答: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湾问题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导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2)“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答: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范例。6.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篇:毛邓 选择题 大题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辨析题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2.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意义?

2、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正确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4、简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5.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三、论述题

1.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材料分析: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全集,第24卷)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泽东选集,第3卷)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私营企业170万户(2003年10月为203万户),外商(含港澳台)企业21.3万户,个体工商户2680万个,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16.56万个,从业人员达1.3亿,在私营企业中,86%的企业没有党员,97%的企业没有建立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社会团体中不具备党组织条件的占70%。(江权金《用十六大精神推进党建的十个课题》,《瞭望》2003(10))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探讨会上的讲话》)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

二、,请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据材料三,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根据材料四,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

(2)工人阶级始终是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但这只是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通过工人的劳动。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但自动化仍然需要人去操作。

(3)还要看到,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2.答案要点:此观点不正确。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3)虽然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但这不等于工人阶级也跟着消亡了。只要国际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国内还存在阶级斗争,只要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未完全实现,就表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

二、简答题

1、(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答案要点:

(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3、答案要点: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三、论述题

1.答:第一、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第二、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五、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的局面。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材料分析: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当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她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以正确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获得解放为最高目标。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所以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祖国和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和法制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所以,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是紧密关联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2.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篇:毛邓三考试大题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两个含义:

(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法由我国自主的选择和作出决策。

(2)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和努力,依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一贯遵循的方针,实践证明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正确的方针,把它作为根本的立足点。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对立的。

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没有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为所有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大决策均由我国自主地作出,我国的主权不会受到侵害。同时,实行对外开放也不是代替我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建设事业仍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第二,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力量。因为对外开放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果必将是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第三,对外开放也不会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首先必须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志和能力,这是个基础或者是根本。离开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这个国家、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二、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应当吸收人类发展的先进的文明成果,来充实互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否则自高自大、闭关锁国,同样是没有希望的。

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开放,(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困扰我们多年的短缺局面已不复存在,社会商品实现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余。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好”与“快”的有机统一

“好”与 “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又好又快,要求 “快”以“好”为前提,坚持 “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欲速不达。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 “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 “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坚持党的建设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深刻认识和把握这条经验,对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90年来,我们党主动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根据党的队伍的实际状况,确定党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紧紧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努力在一个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农民占人口多数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能担负起领导重任的工人阶级政党。1939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作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并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强调指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条根本规律。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同人民群众在一起,成为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流砥柱。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我们党从多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提出加强学习、“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等任务。党中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和管理方法,有计划地开展干部理论教育和高中级干部轮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建国初期,先后在全党范围开展了大规模整风运动,在党内和社会上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党内还进行了以重点解决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问题为主的整风。这些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提出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等加强党的建设重大措施,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展开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同时,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重大问题,强调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加注重党的制度建设等重要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任务、新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提出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强调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党内开展“三讲”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等集中教育活动,使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保证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新格局,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先进性得到发展,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90年来,我们党正是由于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保证了党在不断推进伟大事业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证了党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9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进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路线服务,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

90年来坚持党的建设服务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实践,给予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必须把服务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建设要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形势和任务对党提出的要求,把握好党的事业发展对党的组织和党员提出的要求,切实按照这些要求来巩固和加强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要适应推进党的事业的需要,围绕事业的发展确定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党的建设的全部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上。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根据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需要确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关系党的建设方向,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要适应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需要,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并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着眼于党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提出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具体部署,起到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围绕党的建设总目标来部署和推进。

——必须根据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赋予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任。党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前,我们党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考验,肩负着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使命,必须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使党的各方面建设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必须根据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核心力量的根本前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着眼于保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制定并坚持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保持党的组织和队伍的先进性,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教育管理,确保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着眼于保持党在作风上的先进性,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眼于保持党的制度的先进性,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必须适应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发展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对党提出各种新的要求和挑战。适应新要求、解决新课题、应对新挑战,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给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新的成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必须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进展作为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党建工作做得如何,归根到底要看那里的党组织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如何。要全面总结党建工作实践经验,改进和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展开,用加强党的建设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深感任重道远。我们要总结运用好90年来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按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需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汇聚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最广泛力量;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庆祝建党90周年笔谈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坚持以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原则,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系统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使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特别是时代和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坚持以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原则,以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进程中,不断总结执政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使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着眼于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系统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使党的建设理论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一再表明,党的建设只有在正确认识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从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条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才能使党的建设符合客观实际并能有效推动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继承改革开放以来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要聚精会神抓党建”这一根本原则要求,另一方面又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一是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的基本历程,第一次科学阐释了党所处历史方位的“三个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及如何围绕这“三个转变”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二是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宗旨、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以及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的宝贵经验,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总体布局,并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党内民主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制度安排;三是全面辩证地分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与党所领导伟大事业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是根据“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的历史背景,明确提出了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的宏伟目标,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五是第一次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

上述有关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与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既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要求,又为未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致力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强调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科学把握党的建设的整体布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世界各国执政党兴衰成败规律的深刻总结,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之所以先后失去政权,遭到人民的唾弃,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党疏忽了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的保持和发展。为此,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不仅如此,胡锦涛还将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升到决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的重要地位。经过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出发,明确了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决定》这一整体布局的创新意义在于:一是突出了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的灵魂作用,既体现了世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又鲜明地凸显了党的执政意识的升华,使得党的建设的主旋律更为清晰;二是从执政党建设的视角科学地阐释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总体布局,既强调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在党建总体布局中的主线地位,同时又认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协调展开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们既相互依存,又各有重点,既突出主线,又重视“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立足于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着力巩固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执政60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系统总结并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并将“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党执政60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一重要经验的概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上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托,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是保证党所领导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党只有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并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从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角度来看,尽管我们党要很好适应“三大历史性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伟大事业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揭示,对党在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实效性、彰显党的建设时代性将长期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变化的形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想成功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运用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党只有做到科学执政,才能领导科学发展;而要做到科学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然要实现科学化。为使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更加契合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要求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实际应用的结果。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都要求我们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党建重要命题和重大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道路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思路,确立了科学的党建理念,是党执政60年来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未来党处理好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党的建设内部诸方面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方面,“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要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科学”二字洞察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对各国执政党提出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坚持长期执政的深刻自觉,强调党的建设必须在认识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以增强我们党按现代政党运行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要走向科学化,就必须使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发展与方法运用符合客观规律,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和原则,也要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化”字又表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推进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思想理论、制度保障和科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另一方面,“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重要命题还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一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站在新的方位上把握党建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时代课题有了科学判断和清醒的认识。二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既是我们党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总结与继承,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界形势的重大而深刻变化给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所做的理论创新,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理论的新突破。三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既蕴涵着对世界各国执政党兴衰沉浮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也表征着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执政历程和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思,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四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在批判反思中构建党建科学化的实践体系,体现了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是我们党运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判精神,在反思党的建设历程中曾经出现的错误和又依靠自身力量纠正错误的史实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以及通过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实践体系的构建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战略。

第四篇:毛邓大题

1、成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答: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及如何理解该路线

答: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坚持了这一规范的表述,充分说明这条基本路线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稳定性,是适合国情、顺应党性、反映民意的。理解: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我们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这些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经受风险考验,实现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是因为任何时候,特

别是在关键时候始终没有偏离“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继续前进。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

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

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

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

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

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了基本的框架和蓝图,是贯彻执行党的基

本路线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完整、准确地理解

和掌握这一基本纲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4、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答: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

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和谐社会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收入分配拉大的必然性 答:1因为劳动和个人能力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产生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差距。

8、为什么只能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答: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服务群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坚持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大国,要把12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

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9、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及自己的看法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性,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1是同马列、毛、邓、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及各部分关系,地位,意义及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要求。内容:包括马、中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内容相互联系贯通促进,是个有机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概括出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第五篇:毛邓三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共三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是其中的核心课程,是高等院校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展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它的关键目的是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课程作用:

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大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第二、使大学生具有科学、理性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感

第四、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和理想信念,产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由这四大价值可见,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需要各高校及各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课程设计:

我们这门课程设计的总原则是: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思想教育内化效果

1、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这门课程无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贯穿着以下四大理念:

第一、立德树人的教学服务理念。即让这门课程能为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的支撑。

第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即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懂理论这个水平上,我们还要让他们的认知能力、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

第三,重于实践的知行合一理念,即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精心设计实践项目,改变大学生存在的“知易行难、知而不行”的现象。

第四,时空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

即打破传统教师、教室、讲授的静态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影视、书本与网络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活泼、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这门课真学、真懂、真信、真行。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这四大理念,我们的课程设计思路是:

1.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项目相结合

配合教材15章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校内与校外共10个实践教学项目,做到理实一体。

2.搭建四个平台,拓宽学习空间

即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专题讲授、实践教学项目、网络学习环境、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四个平台,使学生通过这四大平台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思想素质得到提升,各种能力得到锻炼。

3.组合五字教学,形成多形式教学

即把“讲读辩行写”五字,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实施不同组合,将国家审定的教材内容,采用丰富多采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乐意听讲、乐意发言、乐意参与的教学氛围。

三、内容选取

1、选取原则:

本课程教材内容博大精深,课程包含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而课程教学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条件限制,不可能全部、系统地呈现教材内容,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一条“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2、选取侧重点:

在教学内容选取的侧重点上我们重点选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学生困惑问题来讲。

3、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上,一为了让学生准确、清晰的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脉络,我们没有删掉哪一章,做到了保留各章,二,为了照顾学生接受能力及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做到精选其中、三为了紧贴社会现实、紧贴学生思想实际,我们做到了补充热点。

四、内容组织与安排

1、内容组织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做到教、学、行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全部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部分,结合理论发展脉络、教材体系,把它分成五个模块: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实践教学部分我们设计了“缅怀先烈,感受烽火岁月” “完善自我,知识修身” “服务社区、营造和谐社会“ “感受变化,建设家乡”四大主题,共十个项目

其中校内五个,分别是:

第一:激扬文字,名著在线阅读

第二:激情岁月,红色影视欣赏感悟

第三:拓展训练,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思想交锋,辩论擂台对攻赛

第五:学海泛舟,主题演讲热点评说

校外五个,分别是:

第一:生态柳州,绿色环保行动

第二:文明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

第三:创业项目选址,市场调查

第四:青春闪光,察民生知国情社会调查

第五:红色之旅,感受革命先烈精神

2、内容安排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把十五章理论教学内容与十个实践教学项目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后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在课时安排上,我们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从教育部要求的20%加大到30%。

五、教学资源表现形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这门课程已日趋成熟和完善,表现在有了非常完整、全面的教学资源。

1、有最具权威的教材——教育部规定的统编教材及相关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2、有了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编写的符合教学内容选取原则的全书教案

3、有了课程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的全书课件。

4、有了精心收集的符合教学需要的各章视频资料

5、有了便于理解各章重点难点问题的案例素材

6、有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起重大贡献的人物故事介绍

7、有了经归纳整理过的有针对性的,适合在线阅读的不同时期、不同伟人的著作

8、有了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各章配套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总之,这些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教学资源既满足了教师上课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网上学习的需要。

六、教学设计:

我们清楚的知道思政课要提高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学情景的设计,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和运用了以下教学情景

1、对比式教学情景 :通过对比,营造好奇、探究的学习场景。

2、对话式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营造平等、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

3、思辨式教学情景:通过思辨的过程,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4、人文感化教学情景:发挥诗歌、音乐等人文学科的感化和熏陶作用。

5、情感认知教学情景:通过真、善、美的教育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6、传媒认知教学情景:通过大众传媒(视频等)的形象性、即时性和丰富性,可强化教学实效。

下面以第九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创设和运用这些教学情景的。在这次课上我们重点运用了思辩式教学情景、传媒认知教学情景、人文感化教学情景。

假如课堂一开始,我们就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如何如何好,学生肯定不愿意听,因此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并问他们:中国真的如外国评价或我们认为的那么差吗?为了让学生知道外国的评价是不真实的,是另有企图的,我就让学生先来看看美国所制定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对华方针,看完后再问他们“你们有何感受?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某些外国政府及媒体对中国的言论确实是歪曲了事实,我接着放了一段中国留学生面对国外某些人想破坏中国举办奥运会采取的种种行径而进行的激情演说。看了美国可恶的“对华十条诫令”、再听听中国学子慷慨激昂的诉说,学生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并陷入了深思: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许并不差,假如我们跟着外国政府和媒体一起来攻击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那真是中了他们要颠覆中国的圈套。

怎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并不差,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他们完美无缺呢?在课堂中我设了许多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去辨论。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明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当之无愧!通过上述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进入思辩、播放录像让学生认知事实、欣赏音乐让学生受到感化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就完全被吸引到课堂上了,也改变了传统政治课就是说教的教学方式。

七、教学方法:

在教学法方法上,我们以“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当然,这五字本身就融合了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

1、讲:就是在教学中讲好有关思想理论。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不仅老师讲,还把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讲,让学生通过亲自去研究、收集资料来理解问题。

2、读:就是让学生读教材、读原著和读其他参考资料。读完后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通过读,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和扩大知识面。

3、辩: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通过讨论辩论明辨是非,统一观点,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行: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如组织学生参观、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现实,提高思想认识。

5、写,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笔、动脑”,如写学习体会、社会调查报告、专题小论文等,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

这五字教学法的使用,使学生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低头”为“抬头”,变“只听”为“要说、要写、要动”,从教学结果看,能有效引导学生接近、认识和掌握真理,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八、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首先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在课件中融合图片、影视音像、动画等资料,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时容量、做到了直观、生动和可视,所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利用学院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网络教学课堂。在我们的课程网站上,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这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再次,我们把课堂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柳州市有多个区级、市级并且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搭建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把这些社会资源也变成向学生灌输思想,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

九、特色与创新

1、五字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的“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是特别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而且特别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所以在上课中采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们关于五字教学法运用的课题获得了自治区立项并已结题,这说明五字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2、规范的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

课程设计了校内与校外共10个实践教学项目。这十个项目是在教学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改进而成的。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紧贴教材内容,二是易于实现、便于操作,三是针对性强,对学生也有较大吸引力。课程组关于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和操作的课题也在自治区获得立项,并取得出阶段性成果,正处于结题阶段。

十.教学效果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社会评价几方面来体现。

1、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在五字教学法的采用与实践教学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改变了学生以前对政治课“兴趣不高、厌学和逃课”的现象,学生对教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听课注意力大大提高。

2、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在我们下发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上,学生写道:“上大课、死记硬背少了,研究讨论、联系现实多了,比以前上政治课有意思多了” “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让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很喜欢这样上课”。

3、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关于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我们从学生交上来的心得体会、学生对一些重大政治性问题的认同感、学生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情况来说明。

我们在五字教学法里有一个“读”就是要求学生读教材]读名著,读后写读书体会。有一位学生的读书体会写道:读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之后,顿时有一股热潮涌上心头,我对那些台独分子既痛恨又愤怒,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许我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因为那些台独分子已不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因为“祖国统一,人人有责”。从这篇体会,你会看到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起来了。

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完“改革开放好不好“辩论赛后写道:通过激烈的辩论,我们更加明确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伟大。当前,在网络上不时会有人散布一些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此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他错了”。拥护党和国家的决策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不仅明了是非,而且懂得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其次从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看,对这几个非常关键的政治性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说明通过我们的教学,改变了很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偏激看法,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最后,从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情况来看,占到各系学生人数的30%以上,有些系甚至超过了60%这说明思政课教学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起了很大影响作用。

4、社会评价。学院每年都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招生就业办统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到98%。毕业生为什么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我觉得跟我们思政课在其中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这门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各专题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不够优化、教学课件做得还不够美、五字教学法还不能在全组全体老师中全面运用,实践教学项目的有些还不能很好执行,因此今后我们课程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课件的美化、五字教学法的全面推广,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上更下功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说课稿

一.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编:姚红 副主编: 徐东生 刘中延

二. 课程性质和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设置的。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目标:

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能力目标:

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来分析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

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课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推进全面改革和坚持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六. 学情分析

本期承担2011级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图文信息专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任务。

这些专业的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对于这门课程未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解的知识很肤浅,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科学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七. 课程教学总学时

理论课36节,实践课10节,总课时46节

八. 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影像、图片、声音、文字等符号相融合,使声、色、情、景并茂。

同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专题讲座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九. 课程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成绩占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

概论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1-2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部分:(3-4章)3.新民主义革命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15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5-7章)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四个建设)(8-11章)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祖国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面临的大背景)(12-13章)

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四)建设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14-15章)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概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下载毛邓三大题[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邓三大题[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邓三学习方法

    08年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方法 2008年12月01日 15:14来源:考务三处对新课程的主要内容、难点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浅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毛邓三复习资料

    简易复习毛邓三一、单选题必须掌握常考知识点(整理过程中,可能部分是重复的。以下内容不一定需要完全背诵,看见眼熟也就可以了,一般多看几遍就可以,多选题一样,无需死记硬背。简答......

    毛邓三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期间,我专门阅读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毛泽东同志的代表性著作。......

    《毛邓三》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大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毛邓三》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

    毛邓三小结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2、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4、毛泽东第......

    毛邓三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

    毛邓三论文

    塔前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普遍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是究竟发展到哪种程度呢,为了了解家乡居民的收入情况,于是我决定通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