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黄埔、抗大、哈佛三所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黄埔、抗大、哈佛三所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黄埔、抗大、哈佛三所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黄 埔 军 校
一、黄埔军校概况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6月第一期开学。它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以学习苏联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批军校政治人才,以在大革命时期立下的卓越功勋而闻名于世,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而得名“黄埔军校”。
大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黄埔军校共招收了六期学生,第一期(350人)学制6个月,其余五期均为一年。共培养学生两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曾在黄埔任职和学习;陈庚、许光达、罗瑞卿3位大将以及宋时轮等8位上将是黄埔毕业生,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中历任正军职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的有40余人都是黄埔毕业生。此外,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也出自黄埔。黄埔军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的“将帅摇篮”。
黄埔军校不但培育了大批军政人才,而且组织了一支崭新的革命军队。黄埔军校初成立,便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历经多次惨烈战斗,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做出重大贡献。1926年7月,黄埔师生随军北伐,作为国民革命军骨干,为北伐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二、黄埔军校办学特点
黄埔军校是一所真正的新型革命学校,从成立之初以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与当时的一些旧式军校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等区别开来。
(一)重视政治教育,激发革命精神,保持昂扬的战斗力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要求学生“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初创时,参照苏联红军的制度,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周恩来同志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为加强政治教育,专门制定了《政治教育纲要》,确定了中华民族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解剖等8门政治教育科目,后增加到18门。政治教育采取课堂理论教学、政治演讲、政治讨论会、政治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此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积极参与进步政治活动,编辑出版了《黄埔日刊》、《黄埔潮》等十几种刊物。
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使军校学生“不仅知道枪是怎么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杨其纲:《本校之概况》,载《黄埔日刊》,1927年3 月1日)。这种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激发黄埔师生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和 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从革命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贯彻“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教学原则
在苏联顾问帮助下,黄埔军校彻底改造旧式军官学校的训练方法,根据战场需要和技术装备的改进,以新的内容和方法训练学生。一是重新编订了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和交通通讯等五大教程与教材,使教学有合乎规范的蓝本;二是大胆革新教法,注重启发式、形象化和示范教学。在排连营教练课堂上使用挂图与沙盘;野外演习时,红蓝军交替演练;单兵教练时,军事教官每次必亲临现场与靶场,以身示范,反复亲手指导纠正,不厌其烦,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和动作正确为止;三是非常强调演习实践。演习课分为野外演习、战斗实行和野营演习三类。学生在校期间都戎装待命,随时准备出动演习。军事演习常连续日夜进行,实战形态逼真,谓之“知行合一”。
1924年冬黄埔军校一期学生结业之际,举行了大规模野外演习。时隔半年恰恰在原来演习的地方,黄埔军校教导团和滇、桂军的主力遭遇,凭借对地形熟悉和演习时拟定的战略战术,黄埔军仅用三天就打垮了滇、桂军;四是开展军事形势、战斗经过和先进军事知识的“军事演讲活动”,交流学习经验。除教官、顾问演讲外,还鼓励学生自愿演讲,以求教学相长,推动军事学术研究。通过上述措施和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学制短和训练内容多的矛盾,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三)参加实战锻炼,铸造出众军事素质和对敌作战能力
注重实用,不尚空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既是黄埔军校的教学方针,也是其军事教育的突出特点。术科除了操场基本教练之外,大半是在野外演习。每遇战事,马上能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军校充分利用当时的战争环境,让学生直接参加实战,把在课堂和操场上学到的知识放在战场上应用,大大缩短了从学校和到战场的距离。每次战役,上至校长和军事总顾问,下至各科教官,都随队出征,利用战斗间隙教学,活学活用。距离测量、地形识别、侦探勤务、行军警戒、行军宿营等术科项目,都是在实战中完成的。黄埔一至四期的学生,每期都参加了较大规模的激烈战斗:一期学员参加平定商团之战;二期学员参加第一次东征,可以说是“无役不与”。通过实际战斗的洗礼,军校学生毕业到部队时,已经是饱经沙场、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军事指挥员了。
(四)大量精英人士充实教学队伍
军校建立后,国共两党选派大量精英人士任教:周恩来讲授《国内外革命形势》、恽代英讲授《社会科学概论》、许德衍讲授《社会主义史》等。毛泽东、刘少奇、何香凝、鲁迅、邓中夏等社会著名人士也都先后都到校演讲,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苏联顾问把苏联红军经验介绍到军校,讲授军事理论、指导训练和参加演习。在历次战斗中,帮助制订和修改作战计划,为黄埔军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黄埔军校办学经验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启示
黄埔军校办学的经验对我们做好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治理论培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提升学员思想素质上下功夫
我们党历来对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十分重视,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克服单一灌输、就理论谈理论的做法,营造干部敞开心扉的环境氛围,搭建干部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干部在交流思想中坚定信念,在思想碰撞中提升境界。
2.业务培训要结合实际,着重在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
培训提高干部能力,系统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同等重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应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改进培训设计:一是理论培训要少而精,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打破学科体系的框框,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块化理论教学模式;二是加强能力训练课程开发,积极探索案例式、体验式、情景式等适合能力训练的方式方法;三是重视实践环节,将工作情景模拟引入课堂,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
3.培训环境要营造宽松活跃的氛围,着重在激发学员学习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取决于干部是否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习氛围的很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这要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一要充分考虑干部的情感问题,积极营造一个人人都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自由的安全的学习环境。二要丰富干部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交流活动的载体。除了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外,多举办各种研讨会、论坛,编辑有关学习交流刊物,组织课题研究等,通过生动多样的活动载体,创设出充满活力的培训环境,从而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一、抗大的基本情况
1936年6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在迁往延安后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同一时期,党中央在陕北创办了28所各类院校。在众多学校中,抗大独树一帜,为党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的干部。抗大总校先后共举办8期,培养了29000多名干部(加上分校,一共培养了10万多名干部)。其中大多数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了骨干和先锋作用。共和国的7位元帅、8位大将、26位上将、47位中将、129位少将都曾在抗大工作和学习过。
二、抗大的办学特点
抗大的干部教育培训,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经过抗大的培训,大多数都能成为革命的骨干?通过研究并做实地考察,抗大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方面:
1.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抗大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及原则方法,都以政治为统帅。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确保学校始终在党的领导之下;二是强化党的教育和党内生活以考验、锻炼和提高党员的党性;三是将政治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形势任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锻炼和思想意识教育等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学员培训中占70%,在军事学员培训中占30%。通过这些措施,抗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大熔炉”,将来自四面八方,阶级出身、社会经历和政治文化水平各异的学员锻造成真正的革命战士。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抗大学员立场坚定,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其中,还涌现出了张露萍烈士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2.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高学员的本领。抗大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员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军事课尤重联系实际,经常由从一线下来的将领把刚结束的战例拿到课堂上讨论。抗大还要求所有教员都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步骤:一是一切问题的提法与说明都要紧密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任务;二是列举的例证要为学员所熟悉,使学员能根据自身经验理解理论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三是对问题的解释要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不能将其当作孤立的条文。四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工农干部着重加强理论教育,将他们的实际经验给予理论分析与梳理,使其在经验基础上学习理论,提升认识。对知识分子同着重加强实际教育,使他们原来掌握的理论实际化,克服空洞虚妄的毛病。
民族解放、军事斗争是当时的中心工作,也就成为抗大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毛泽东同志“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们的主要方法”的要求,抗大把实战演练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每期军事科目学习结束,学员具备一定军事基础后,必须组织一两次行军、野营或战斗演习。在敌后办学时,则组织抗大学员直接参加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战斗(如百团大战等)。让学员在实战中领会和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战斗实例带回学校,充实教材,成为生动实际的教学内容。
3.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所谓“少”,就是内容不要多,以学员在学习期间能够接受为原则,根据学员的政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斗争经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学员的接受能力与实际需要,从马列主义宝库里抽出最需要的内容。所谓“精”,有两层含意:一是学员所学的内容都应是精华,二是使学员学得精通。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抽出理论的精华,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说明,使学员能够透彻理解,正确运用。教员要博学多览,对教学内容反复思考,抓住中心,多中求少,博中选精。在决定教育内容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适当地分配教学时间。
4.按照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根据红军时期干部教育的经验,抗大在教学上
废止注入式、强迫式、空洞的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使教学符合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一是采取启发式,鼓励学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深入讨论,主动探寻真理;二是通过使用研究式和实验式的方法,如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军事演习等,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总结学员学习经验,推出“自动学习”、“集中研究”、“互相帮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四是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测验方法。首先教员拟定题目并指定参考书,教育干事讲述答题要求。学员用一定时间搜集材料,在小组讨论会上交流心得,相互纠正错误,补充遗漏。之后学员按照讨论结果和自己的理解完成答卷。最后,由学员根据学校发下的答案,互相交换阅卷并评分。这种做法,既起到了考核的作用,也是对学习积极性的很好调动。
5.根据干部培训的特点和需要,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抗大刚成立时,师资非常缺乏,这一劣势促使抗大注重从领导干部中发现和选择优秀师资,抗大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抗大的师资队伍表现出几个特点:一是既有像艾思奇这样的著名理论家,也有很多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来自党政军一线的领导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都曾多次在抗大给学员授课。二是保持抗大与部队之间通畅的干部交流,既从部队中选拔优秀人才到抗大任教,也从抗大选派优秀教员和干部到一线部队任职,始终保持抗大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学员中的资源,很多人既是学员,又是教员,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此外,抗大还非常重视对师资的培养,通过举办教员训练班、设置教育干事岗位(即在助教中学习和成长)、设立研究室、实行课程准备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养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三、抗大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1.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解决好干部学习的内动力问题。只有解决好学习为了什么,才能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要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党的方针政策来统一参训干部的思想,使广大干部能够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立场上来认识学习的问题,真正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决策者、实践者的维护者。
2.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培训课程。强调“干什么学什么”,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完成党的中心工作的本领。抗战时期,军事斗争是党的中心工作,抗大很多课程都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设计,如军事战略学、军团作战术等等。今天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工夫。
3.营造好的校园氛围。在培训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学员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把困扰自己的实际问题摆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有些问题学员自己能解决就自行解决,解决不了请有经验的领导同志来授课,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央领导同志以教员身份到抗大授课而不是做报告,是抗大教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4.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一条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抗大的教师来源广泛,有领导、有专家、有一线指战员。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总是在循环滚动。总结抗大的经验,我们现在也应走出一条专兼结合、双向互动,领导上讲台、教师当领导(参与实践)的师资培养道路。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基本情况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十个研究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除了培养大量美国学生,还接纳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肯尼迪政府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研究生院。19世纪60年代,美国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家族成员和学院一起,创立了政府研究所,使之成为政府管理领域学术研
究的专门机构,1978年学院因此以肯尼迪命名。学院有教职工800多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74人,博士研究生179人,现任院长为戴维护•埃尔伍德(DeanDavidEllwood)。
学院迄今已培养了来自120个国家1.6万名毕业生,历届美国政府内阁中都有该院的毕业生,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香港特首曾荫权等均毕业于该院。中国高级官员公共管理培训项目也由该院承担。
在哈佛大学各学院中,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校舍不算豪华(比商学院差很多),但不论是学位项目,还是非学位短期培训项目,都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在世界上影响巨大。
二、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培训的特点 1.以能力为目标,培养精英人才
学院的使命是“通过培养服务社会的领导人,以及解决公共难题的学术成就,服务于公共利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三项基本技能:分析(Analysis)、主张(Advocacy)、管理(Management)公共政策硕士学位课程(MPP MasterinPublicPolicy)的设计十分强调能力培养。除理论课程外,还有两项练习,即春季练习和政策分析练习。春季练习是让学生在两周内研究某一个领域的政策课题。在练习中,学生要阅读近1000页的相关资料,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个是由个人完成的政策报告;一个是由5人小组集体完成的课题研究,对一个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问题提出分析建议,比如对美国药品监督局的内部改革提出建议。最后向学校高级领导汇报,全过程录像。春季练习属于模拟练习,而第二年的政策分析练习是真正的实地演练。学生要深入一个具体的组织或机构,就一个真实的问题提出具体实施的政策建议。学生需向该机构呈递40页的汇报并演示其分析的过程和内容。可独立完成,也可两人一组,由于问题的实战性要求,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创新式思维。
在职官员培训项目安排40多门课程:谈判、冲突管理、经济、危机管理、财务和公共政策,主要聚焦于训练实际工作能力。
2.以案例为桥梁,理论联系实际
哈佛认为,能力培养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授”方法获得,案例教学是培育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哈佛的案例教学多是没有结论的课堂讨论,教学不是告之答案,而是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和可能性,通过案例教学训练系统思考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决心与勇气。
肯尼迪政府学院成立后,借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政治、管理、公共政策类的课程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也是世界范围内公共领域最主要的案例编写者,学院有一个5名工作人员的案例项目小组,其中两人专职写作,其它人员负责资料收集和案例使用版权事务处理。全院现有将近2000个案例的案例库,除少数案例由任课教师自编以外,绝大部分案例都是由这个小组的专业人员编写。每年新编30-40个案例,更新到案例库中。发生在世界各地公共部门最新实例都有可能会编写为案例,如2006年就新增了包括雅典的城市改造、中国萍乡的艾滋病防治、巴西的电力危机、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养老金改革、美欧农业生物科技争端、香港维多利亚港土地开发、美国新奥尔良卡特琳拉飓风等30多个案例。
哈佛使用的案例都具有综合性和冲突性等特征,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思考并辩析,案例经常让学员站在政府官员的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比如“如果你处在某人的位置,你将如何处理此事?为什么?”
在肯尼迪政府学院与中国合作的公共管理高级培训项目中,中国学员在4周内要学习分析40-50个案例,案例教学把枯燥单调的理论概念,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激烈讨论,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实践。3.以研究为基础,教研紧密结合
世界著名学府都已成为“两个中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做到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师都有精湛的学术研究水平,他们立足于讲台,但将敏锐的触角伸展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各个领域,收集、吸取、整合、创新,最终,将他们的认识和分析传递给学生。
学院有275名专职研究人员,15个研究中心,包括:公共领导力、公共行政伦理、社会政策、媒体与公共政策、妇女和公共政策等。
研究成果一方面为美国公共管理实践服务,一方面为教学服务。既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形成了学院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地位。4.以压力促动力,深度开发潜能
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分析,通过案例研究,进行领导艺术、公共政策等课程的学习;另一类是基础课,以学科知识和信息扩展为主要目的。两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学生要大量课前阅读,每天的阅读量甚至多达上百页,有些美国学生都感到很困难。但不阅读到课上几乎无法听懂,更谈不上高水平地提问和回答问题。哈佛认为,提高学生“在极限压力下生存的能力”,必须要他们完成很困难的任务,让他们时时承担着压力。
学员在课堂上也非常紧张,案例教学成绩的50%来自课堂参与,参与度不是靠教授的印象而是有录像为证。如果不抢着发言,也许始终都没有机会,自然就没有成绩。此外还有一种“冷点名”(Cold Call),教授为专找不爱发言的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准备和全神贯注,结果可想而知。在课堂上,学生必须充满自信地发言,提出独到的见解,甚至要反驳老师的观点。经过这样的锻炼,哈佛毕业生既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又对自己充满自信,潜能得到极大开发。5.以互动为手段,促进共同学习
曾参加过哈佛公共管理培训项目的康宁同志(中央教育电视台台长)在《走进哈佛课堂》一书中对20多位教授进行了描述,没有一位教师会全程“作报告”,或问答,或分析,或讨论,肯尼迪政府学院官员培训的最大特色就是互动。一是教师与学员互动,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和总结,汇总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二是学员之间的互动。哈佛的教授说,学员的收获30%来自教师,70%来自其他同学。各行各业的学员们既有互补的优势,又是共享的资源。在案例教学中,学员结合各自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达到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课外的“论坛”(Forum),也为师生交流留下了最大的自由空间。6.以师资为保障,注重教学艺术
“哈佛之大,乃大师之大”。哈佛大学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根据《哈佛大学2004-2005年校情统计》,肯尼迪政府学院共有教师123人,其中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38人(男33人、女5人)、副教授22人、助理教授11人、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52人。其中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都是走学术道路的,而最有意思的是任高级讲师的这批人,这些人多数曾在美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任高级职务,或者是总统和州长的专业顾问,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决策背景。由于美国的政党政治原因,他们下野后就选择到肯尼迪政府学院这样的机构任教职,一方面把他们丰富的从政经验应用于教学,同时也待机再度出山。这种聘用机制使肯尼迪政府学院可以始终把握政府和全球化公共管理的最新趋势,始终拥有最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注重教学内容,也非常关注教学的艺术,有的老师把课堂变为舞台,投注全部的热情,以激情感染着学员;有的以尖锐的提问切入讨论的中心,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的“煽风点火”,挑动正反两方辩论,把课堂变成思想交锋的“战场”;有的幽默机智,使课堂充满活力;有的通过描述事实、发掘线索、展示冲突、消解问题、娓娓道来、春风化雨、水到渠成„„无不体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
三、肯尼迪政府学院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讲得多,不如讲得精
根据2003年中组部等四家单位进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调查,干部对培训中最不满意的是“填鸭式”、“满堂灌”方法。实践证明,讲得越多,效果可能反而不如意。在肯尼迪政府政府
学院,材料提前下发让学员阅读思考,教师在课上讲的就比较少、比较精,只有在讲“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讲得“精”。2.教知识,不如教方法
我们干部教育培训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区分知识、技能、观念(态度)三个维度的培训目标,全部都用传授知识的办法进行教学。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是培训的全部。比如,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培训,不仅涉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更要解决为什么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等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而思想方法的改善、工作方法的提高决不是靠教授知识、补充信息的方式就能够实现的。参加过哈佛培训的同志都有体会,他们的真正收获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分析问题方法的获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干部培训中,应当少些一般性知识介绍和信息补充,这些很容易通过书本、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作为成本更高的脱产培训,则要完成其他形式无法实现的工作,比如研讨交流和必要的行为训练。3.讲理论,更要讲“故事”
哈佛也有理论培训,但他们不是空讲理论,而是通过“故事”,即一个个案例的方式,由学生、教师共同讨论、归纳、提炼,共识自然形成,给人印象深刻。我们的干部培训多是就理论讲理论,缺少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理论培训中,我们应从干部群众丰富实践出发,把案例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寓理论于“故事”之中,让结论出自于学员的分析归纳,并引起他们的认同和共鸣,这样学到的理论才能够牢固掌握,才能指导实践。4.教师讲,也要学员讲
哈佛课堂上,学员是活跃的,课堂是动态的,交流是多向的,思想是开放的。实际上,只有当学员开始自主分析问题并进行思想交锋时,才会真正进入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状态。不同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学员,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学员集体就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库。调查显示,我们的干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研讨式”和“案例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培训中,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讲授和学员的交流结合起来,让学员分析思辩,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习真正发生。5.重硬件,更要重软件
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硬件设施并不豪华,但简洁实用,管理到位,服务周到,利用率很高。学院更关注的是它的软件建设,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开发核心课程,进行了多领域的科研工作。我们的一些培训机构,热衷于硬件建设,甚至建成豪华宾馆,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能力建设方面长期忽视。造成培训机构没有特色,丧失吸引力。我们认为,真正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一是要建设一支既懂业务,又掌握培训技术的师资队伍。肯尼迪政府学院教学水平高,源于其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要把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放到实践中锻炼,使他们对业务工作有切身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培养一批热爱培训工作的兼职师资,特别要选聘现职领导干部上讲台,比如在组织系统开展组织部长上讲台活动(不是讲话作报告,而是讲课做培训),这样的培训针对性会更强,联系实际会更紧密。今年举办的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题研究班,部领导登台授课、主持研讨,很受学员欢迎。
二是要开发一批核心课程。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一批核心课程,历久弥精。我们在组工干部培训中也应当开发针对组工干部实际的核心课程,这样的课程是高校教授无法提供的。比如,组工干部的识人用人艺术,考察谈话方法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培训真正符合组工干部的需要,真正为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服务。
三是要不断开发充实案例库。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案例开发是支撑其教学的强大基础。制约案例教学开展的关键,是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太少。培训中心曾经开发出湛江陈同庆、黑龙江韩桂芝等案例,在教学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但数量远远不够。在组织系统,不断有大量的创新实践,也不断有挫折和教训,都是开发案例的好资源。关键是要下决心,组织专门的力量去调查、采编成教学的案例,使培训真正植根于活生生的实践。为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中建立起纽带和桥梁。
第二篇:三所学校异地搬迁调研报告
关于尖山小学万海小学广龙小学
异地搬迁调研报告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做好全县学校建筑的安全评估和鉴定工作,根据《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市学校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和鉴定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县组织教育局、建设局、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防震减灾局、国土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全县8所中学、38所村完小、5个校点、1所幼儿园,共52所学校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特别是对山区重点地质灾害地区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并请省建设研究院和省建设质量监督站的专家对建设年代较早、结构安全性较差的校舍进行复检。经过评估和鉴定,尖山、广龙、万海三所小学教学楼全部为D级危房。2008年7月8日,教育局向有D级危房的学校下发了《澂江县教育局关于学校建筑停止使用的通知》,全县所有D级危房全部停止使用,保证了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尖山小学、万海小学、广龙小学属D级危房,根据有关文件D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但是三所学校紧邻抚仙湖,根据《抚仙湖管理条例》,在原址不得重建,经县政府研究,需进行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现将本人调研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实施异地搬迁的原因 尖山小学是一所半寄宿制农村完全小学,坐落在离县城14.5公里的龙街镇尖山村委会,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下设1个村小点),在校生350人,其中寄宿生80人,教职工23人。2006年初,由于山体滑坡导致学校的教学楼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房屋主体结构明显倾斜、位移;楼板、梁、墙体等承重构件产生不同程度裂缝。
尖山小学原址地处滑波地带,地质条件差,并且尖山小学地处抚仙湖的入湖河道——尖山河旁,路岐村小点紧邻抚仙湖,2006年3月16日经玉溪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鉴定为D级危房。现借用原750子弟小学的老校舍上课,但该校舍仅有一幢破旧的教学楼,学校无教师宿舍、无操场、无学生活动场地、无教学配套用房,寄宿生宿舍拥挤(80人住108平方米宿舍);校园内北面是村民的烤房,每到烟叶烘烤季节,校园内便成了烟农烤烟的地方;校园周边是村民堆放农家肥的地方,每到夏季,教室内苍蝇、蚊子到处乱飞;更严重的是只有一条很狭窄的小路通往学校,这条路一年四季都被村民用来晒牲畜粪便,学生每天往返学校都必须从这些粪便上走过。由于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冬夏两季,生病的学生比较多,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村民意见较大。居于以上原因,经县、镇、村几级政府和县教育局研究决定,尖山小学必须进行异地搬迁重建。
广龙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19个,在 校生692人,教职工30人。校园占地4216㎡。两幢教学楼均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2151.6㎡,有梁无柱,顶板、墙体严重开裂,2008年10月16日经玉溪市房屋安全办公室鉴定为D级危房。广龙小学位于抚仙湖岸边,两幢教学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砖混结构,毛石基础,砖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属“三无”建筑。随着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的竣工,抚仙湖水位上涨,侵蚀了教学楼的地基,使广龙小学在抚仙湖边上的教学楼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广龙小学两幢教学楼第三层两端部的横梁开裂,两幢教学楼裂缝均呈“八”字形,每面墙上均有两道裂缝,最大裂缝宽度7mm,裂缝已经延伸至柱,房屋局部出现不均匀沉降,整面墙及柱已经断裂,经过省建设研究院和省建设质量监督站的专家对广龙小学教学楼进行复检,确定广龙小学两幢教学楼为D级危房,现已停止使用。近年来,在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抚仙湖水位上涨,可流入校园沟内, 厕所、食堂部分基础已浸泡在湖水中,全校师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向校外排放,每年学校将产生固体垃圾、污水、粪便12300吨,严重污染抚仙湖。为保护抚仙湖不受污染,根据《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距抚仙湖100米以内,不能进行改扩建项目,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广龙小学实施异地搬迁重建。
万海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19个,在 校生620人,教职工32人。原校园占地面积6003㎡,生均占地面积9.68㎡,但校舍面积仅为3774㎡,生均6.09㎡。东面教学楼建于1985年,建筑面积1511㎡,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有梁无柱,墙体开裂,2008年10月16日经玉溪市房屋安全办公室鉴定为D级危房。万海小学老教学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砖混结构,砖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由于受海浪和海水的影响及侵蚀,万海小学老教学楼楼板开裂情况普遍,裂缝宽度已经超过0.4mm,局部为十字交叉裂缝,板内钢筋有腐蚀现象,屋面板有渗水现象,经过省建设研究院和省建设质量监督站的专家对万海小学教学楼进行复检。确定万海小学老教学楼为D级危房,现已停止使用。由于万海小学紧邻抚仙湖,学校师生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向校外排放,对抚仙湖带来严重的污染。按照《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距抚仙湖100米以内,不能进行改扩建项目,禁止以任何方式向抚仙湖水域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万海小学实施异地搬迁重建。
为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尖山小学暂借原750子弟小学的老校舍上课。万海小学的全部教师搬迁到红塔乳胶厂住宿,学生全部撤并到附近学校并班就读。广龙小学因地点限制的原因,由县政府投入资金35万元,村委会提供土地,搭建活动板房990.98平方米,全 部师生于2008年10月21日搬进活动板房上课。
二、实施异地搬迁的必要性
对尖山、广龙、万海三所小学进行异地搬迁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抚仙湖水清,澂江经济兴”的战略目标,认真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加强周围抚仙湖径流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抚仙湖周边环境不受污染,从根本上解决入湖污染的根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暨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玉溪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和玉溪市整体排除中小学危房现场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按照“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要因地制宜,遵循‘安全牢固、经济实用、标准够用、实用方便’的原则,对危险系数大、使用率较高、学生人数多的教学用房,优先排除。”的思路,进行中小学排危的有效措施;是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新校园选址情况
尖山小学新校园选址位置在澂川路下,位于尖山代头村与路岐村交叉路口窑弯心处,地势开阔,占地12亩,距抚仙湖232米,不在抚仙湖的径流区100米范围内,地处尖山村委会所辖各村小组的中心,而且属于代头村的山地,地势相对开阔,各村小组群众的子女到校就读非常方便,全体村民对选定的新校址非常满意。尖山小学本次异地搬迁新建校 舍所占用的土地,全部属于尖山村委会的代头村民小组所有,经过尖山村委会多次召集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各村民组长会商量,反复宣传动员,与各村民小组协调提供新建学校用地。
澂江县广龙小学新校园的选址占地18.9亩,位于新澂川路以北,广龙至双树乡村路以东,距县城九公里。交通便利,地处广龙村委会辖区的正中心,距离各村小组相对较近,辐射半径2公里,环境优美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地势开阔平坦,距抚仙湖直线距离约700米,对抚仙湖污染较小,师生生活污水和固体拉圾物都不易排入抚仙湖,经县、镇两级政府协调,由村委会负责调整并提供新建学校用地。
万海小学新建校址占地面积18.9亩,位于县城西面龙街镇万海村委会,距县城8公里,南比邻澂川公路、离抚仙湖近1公里,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辐射半径1.5公里。地质条件:万海小学新选校址地势开阔、平坦。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地基稳定,适宜建筑。经县、镇两级政府协调,由村委会负责调整并提供新建学校用地。
澂江县教育局
王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尖山小学万海小学广龙小学
异地搬迁
调
研
报
告
澂江县教育局
王东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学校调研报告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促进白沙小学可持续发展
——白沙小学调研报告
从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开始,我参加了三明学院组织的2011年三明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在为期四十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大量知名专家的讲座,参访了许多办学成效显著的学校。不仅在学校管理理论上有了提高,而且拓展了个人办学视野。返校后本人深入学校师生和各部门及群众,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白沙小学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在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过去的办学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当今教育形势和白沙小学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初步探讨了“办人民满意学校,促进白沙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学校过去的成绩和经验
三元区白沙小学创办于1961年,于2008年7月搬迁至新校区,同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教职工60名,学生1066名,共有20个教学班。校园面积872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各种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现代化教育装备比较完善,已建成有61台电脑的学生机房、一间大多媒体室、十四间简易多媒体教室,宽带校园网络也已建成;学校有标准的170米环形跑道、60米直跑道、篮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还有设施齐全的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专用室。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办学声誉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被评为“三明市第十届文明学校”; “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活动先进学校”、“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展评集体一等奖”,在这次活动学校有十七位老师中获得一、二等奖。2010年10月13日我校德育工作接受了团省委副书记吴贤德的检查,受到了领导的高度好
评,同年参加三明市红领巾风彩大赛获一等奖。2010年我校还被评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级示范图书馆”、“三元区素质教育先进校”、“三元区平安校园”。
一、将各项创建工作做为契机,促进学校全方位工作更上一层楼
1、学校以创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校”为契机,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让每位学生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件小事,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①狠抓养成教育。以学习贯彻国家教育部重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综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②加强家校联系。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按计划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了家长的管理水平,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和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立足本校实际,认真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学生品德教育的工作方法,以新《守则》教育和新《规范》养成训练为重点,全面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感恩老师”活动、“入队光荣,争当四好”活动、“保护环境从你我身边做起”公益宣传活动、“光辉的旗臶”读书活动、“庆元旦,爱祖国”歌咏比赛、“队干部竞选”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2、创建“三元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平安。安全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另一条生命线。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学校的安定。学校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努力争创平安校园先进校。①开展常规教育。坚持在升旗仪式和做课间操后对全校师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学校通道安全、防汛、防火、防敲诈及预防传染病等主题教育。②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定期举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③开展主题活动。每学期开展安全管理和治安防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定期邀请白沙派出所与铁路派出所干警为全体师生作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十一月份开展“119”消防教育活动,十二月份加强学生
冬季防火等安全教育,还对百日行动进行了“回头看”,查找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
3、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①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建设。学校通过向上争取建设专项资金、学校自筹、社会集资等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学校扩建、改建、维修工程,完善、改进教学配套设施,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投入2.3万元扩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投入1.55万元建设校门口的led显示屏,投入0.88万元增配七间简易多媒体教室,投入2.12万元添臵套学生课桌椅,投入1.3万元对办公楼一楼走廊进行贴瓷砖翻新,投入1.2万元添臵多功能复印机、科学仪器等设备。②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求,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运用宣传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使“优秀教师”群体成为人人学习的楷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学校积极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立足校情,结合教情、师情,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开展以“教师的业务学习、课堂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训。还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培训,使一批教师在研训中迅速成长。有一位老师的论文的CN教育期刊上发表,有多位老师的论文、教学案例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汇编,两位老师在区小学教师课文诵读比赛中获三等奖。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建立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认真选拔、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有名教师参加了区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技能大赛,潘玲、邓秋香老师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分获二、三等奖的好成绩。③严格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常规。学校认真实施省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的设臵,开齐、开足、上好每一节课。在严把四个关口(集体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辅导关)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政巡课、随堂听课制度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针对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组按计划组织开展一般和重点教学研讨活动,共45节教学公开课,其中结合研讨主题的重点研讨课9节;积极开展
“基础教育一体化”活动,组织三明四中、长安小学、台江小学、荆东小学和荆西小学的语、数、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坚持质量监控。学校建立了单元测试成绩反馈、跟踪监控制度,“培优补差”工作制度。一系列质量监控制度的制定落实,使“抓教学质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为。通过表彰质量监控优秀班级和优秀老师,在广大教师中营造学优、争优、创优的氛围。我校近年共有学生105人次在省、市、区各级学科比赛中获奖。④加强体育、艺术工作。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体育、艺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塑造完美的艺术品格,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三元区唯一一所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原国家女篮队员陈斌就是白沙小学选送的。学校男女学生篮球队参加区小学生篮球赛常获获第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校组织编排的文艺节目成功地参加了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新的启程”元旦晚会演出,获得好评;每年11月份举行的第三届田径运动会充分展示了体育教育的成果;2011年上学组织学生参加三元区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获一等奖。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每学年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前往中村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多方面的劳动实践能力。
4、创建国家级“写字教育特色学校”,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我校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写字特长的学生,翁郭雯同学参加市书法比赛获硬书法一等奖、软笔书法二等奖的好成绩。
5、创建“省级小学示范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学校图书馆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义务教育、实现“两基”达标的必备条件,对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增长见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此,我们积极创建省级小学示范图书馆,做到指导思想、行政领导、管理人员、图书管理、设备设施五到位,按高标准要求发送办馆条件,提供充裕的馆舍面积,配臵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目前拥有图书33000册,生均31册。还结合教育教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读书、征文等活动,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目前,学校正以“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办学目标,以“全面发展,文体见长”为办学特色,抓住机遇,跟随时代的步伐,踏着课程改革的鼓点,大力推广“168”党建模式,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努力争创区域名校。
二、分析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政策及大环境因素
目前,地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我校地处三元河西,我校的农民工子女达到500多人占学校总人数的50%,家长素质差教育观念滞后,对孩子教育存在不管不问态度和放任自流现象。师资配臵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语文及专业老师不足,得不到合理的优化和及时补充;我校地处交通要道、学校安全工作挑战重重;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过高,有“教育万能”思想,或对孩子溺爱,与学校和教师有对立和不满情绪,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教师工资不能同城同待遇引起了不少教师的不满情绪,不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家庭负担重,工资长期偏低,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趋缓。
2、教师主观因素
我校一些教师身上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落后思想,主要表现为:日常教学不认真,业务技能学习不够,业务能力、教学水平较低、自满、厌倦、牢骚等情绪,工作不踏实,承担责任意识较差,敬业精神不强;对学生关心不够,思想工作不到位,师德水平较低等等。
3、学校管理因素
学校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学校在加
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方面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所做工作相当不够;学校管理层还应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不够;学校不能自主管理,管理制度、评价机制、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没有科学完备地配套。
三、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初步策略
1、更新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思路。
我校领导班子必须更新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思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奉献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争先创优,促进白沙小学的可持续发展。
2、抓住学校德育、安全、教育教学质量三条生命线,强化和规范常规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办学水平。
既要强化和规范常规管理,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妥善处理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如处理好教育统筹不均衡发展问题,处理好学校与服务区群众的关系,建立校园内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新型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解决好事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等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最大发展。
3、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校要率先构建学习型组织,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本研修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师资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力求让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与学校的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加强168党建工作,以党建促发展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党建促工作,以党建促发展。
我们已经确立新的办学目标——校园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成果特色化;建高水平师资、求高标准质量、育高素质学生。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争先进位,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必将逐步解决,学校必将呈现出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办学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四篇: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基本情况汇报
该报告主要着眼于学校的教育概况,涉及到学校概况、校舍、教育技术装备情况、教育信息化、教师人数和变动情况、学生人数概况以及出现的教育问题等内容,报告的重点是针对教育问题作出一些分析以及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概况
学校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地处311国道北侧,西傍镇政府,东依县城开发区、花博园,南接花都新区,背靠生态旅游专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县教科局的帮助下,学校抢抓机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校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激励学生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构建并完善了激励教育模式,并以此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无论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是在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德育和艺术教育基本形成特色,成为人民群众欢迎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农村一流中学。
二、校舍情况
教室能容纳24个教学班,总面积1865平方米;男生宿舍45间,女生宿舍48间,男女生宿舍总面积2616平方米;食堂一所总面积1043平方米;厕所男蹲位35,女蹲位35,总面积200平方米;围墙高208米,长503米,面积1405平方米;门卫室两个共4间,面积90平方米。
三、教育技术装备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05平方米;活动场地面积7000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8.75平方米。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6间,音乐教室3间,美术活动室3间、科技活动室3间、劳技室2间,图书室2间,藏书3万余册,生均30册,师、生阅览室2间;电子阅览室2间,多功能报告厅1个,微机教室4间,计算机(学生用)36台;多媒体教室1间;有运动场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6副;心理咨询室2间,卫生保健室2间,学校安全监控系统2套,校园广播系统1套。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学仪器配备均达部颁二类标准。是一所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设施装备完善、办学行为规范、教育业绩显著的单设初中学校.四、教育信息化情况
(一)软硬件设备情况 学校计算机数目较少,生计比是30:1;多媒体教室少,班级数与多媒体教室比是17:1。学校无经费配置教师专用的计算机,教师们现在用的计算机都是根据当今形势的需求自己购买的,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生活紧张没有购买计算机,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就不可能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学生得不到共享。
(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45岁教师的比例是77%,通过初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数站80人左右(拿到证书),但实际操作技术由于教师受条件限制,没有应用到教学实际当中。通过中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仅仅5人,虽然近三年来参加各类优质课、示范课等市级获奖的教师有15人,县级的有30人,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占多数。
五、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概况
学校现有班级共17个,其中九年级5个班,八年级6个班,七年级6个班,每个教学班有50名学生左右,全校学生共853人。现有教职工120名,专任教师65余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5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91名,高级教师25名,中级教师68余名,优秀教师2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级骨干教师4人,优秀班主任8人,优秀青年教师10人,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优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
在校教师一人担任多个教学,教职工120名,虽然人数较多,但结构性缺编,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学科,专任教师相对较少,非教学人员较多,再加上一些优秀教师的外调,造成了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影响到教育的进度,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教师负担的加重,导致了教学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学生人数少
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再加上县城个别学校不规范招生,有一部分家长把学生送到县城上初中,还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在外打工,立竿见影得到实惠,而子女无人照顾,结果照成学生早早退学,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诸多原因导致大部分可以适合上学的孩子都不能接受初级教育,所以学生人数少,(三)教师工资低
鄢陵县近几年来都没有得到多大发展,在教育上缺乏对教师的奖励,在许昌市五县一区中,鄢陵县老师的工资最低,临近县相差较大每月相差1000多元,虽然老师工作量大,但是工资一直都没有得到改观,有的好老师因为工作量大患上疾病,教师每天都吸食着粉笔灰站在讲台上为学生讲授知识。虽然工资低,但是老师们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使得教学得到提升。提高我县教师的工资待遇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百姓的思想文化水平低
由于当地大部分百姓生活水平低,没有机会接受现代化教育,接触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受到愚昧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没有意识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导致了当地很多孩子很早就退学,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七、对我校出现的教育问题作出的分析
教师缺乏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重视,只停留在形式上。教师工资低,待遇不高,好教师向外面流动;由于工资底,待遇不高,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消极怠工,给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学生人数少也是因为百姓的生活水平低,受到愚昧落后思想的影响,没有重视教育,只有靠教师下乡去动员,做思想工作。
八、通过这次调研自己得到的一些启示以及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我们国家的初级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提高和改善,应该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百姓,让他们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国家要发展,教育就得抓好,但是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支持,所以中心还是在经济上,只有百姓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当今,教师资源也慢慢开始缺乏,很多人都不愿意当教师,所以国家对就读师范学校的学生减免学费,并且还进行一些补助,就是为了抓教育,但是人们的主导意识里觉得教师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工资低,教师的地位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愿当教师,在这一点上,人们的意识对教育产生了影响,再加上现在国家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人们的许多错误意识,拜金主义等等都导致他们走上了不正规之路,即使那些贪官也是受过教育的,但是他们还是贪污了,这也说明着他们经不起诱惑,还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意识,所以国家需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虽然这些工作不容易,但是只要想方法解决并且实施贯彻了也会有些改善的。
第五篇:学校调研报告
早听说××市区20xx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如火如荼。百闻不如一见。月初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专程前往市区部分学校参观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
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有××师专、××中学、××职教中心、××实验学校、××实验小学、××中学附属初中和××市民兴实验中学,并对后四所学校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市区的教育欣欣向荣,市区的教改一路领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育投入重心的转移,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使社会的不同阶层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单一公有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那样,多元办学应运而起。r /> 我们这次考察的市区七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就有单纯公办(××师专、××中学、××职教中心)、单纯民 办(民兴中学)、公办民营(××实验学校)、公有民助(××中学附属初中)、公办学校内设民助班(××实验小学)等五种类型。在带有“民”字性质的学校中,又有不同的经济组合形式。民兴中学纯系民间股份制的收费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为公办性质,建校资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过收费、贷款自筹;××实验小学的小班教学是收费教育,而面向施教区的班级则属义务教育;××中学附属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这些不同的组合形式不是随心摆弄的“花色”,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正确决策。例如,××中学异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原址改办一所公有民助性质的附属初中(即现在的××中学附属初中),资产全部公有,人员性质不变,面向大市招生,经费基本自理,每年向××中学上缴一定费用。这样既完好地保存了原××中学宝贵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国有资产,又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乃一举多得。事实上,改革的浪潮正在为教育事业冲积出越来越广阔的滩头,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占领它、建设它了。
多元办学使市区不少学校摆脱了经费不足的困境,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所民间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完全现代化的民兴中学奇迹般地建成了;××实验中学建校还不到两年,就又合署创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实验小学创设的小班异常“抢手”,年年需要扩招。××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投入,使××职技学校、××师专、××中学、××职教中心等学校的新建工程相继竣工,使整个市区的教育事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