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摘要】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团的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但关于其长效机制建设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归纳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论述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内涵、历史回顾及其长效机制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党建带团建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成因,并提出了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分析了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了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了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内涵。接着简要回顾了建国后高校党建带团建历史,即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全面瘫痪、日趋成熟、快速发展五个阶段。最后论述了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二是有利于确保团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高校团的事业健康发展;三是有利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青年学生成才建功。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成因。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在相关政策文件、工作运行机制、党团品牌活动项目和创先争优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从沟通机制、工作机制、互动机制、开拓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以上问题存在的内外因。
第四部分提出了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一是机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即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二是完善和建立党建带团建的科学机制,包括党团组织共建目标考核激励制度、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工作机制、党团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党团组织学习长效制度、党团组织互帮互助制度。
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
在新形势下坚持与创新党建带团建,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团建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与团之间的这种特殊政治关系,以及目前高校共青团建设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都决定了高校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从而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党建带团建是指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以更好地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党建带团建从党团初创时期到新世纪新阶段先后经历了萌芽、曲折发展与日趋成熟三个阶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推优入党”工作充实了党的人才储备,团员素质进一步增强,各地高校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介。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针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带建”意识淡薄、工作长效机制缺乏与工作方式方法陈旧三个主要问题,结合各大高校的具体工作实践情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路径选择,从而开拓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格局。具体来说,分别从思想、组织队伍、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加以党团的“带建”,即思想上以促进知行合一来提升青年团员的理论修养;组织队伍上以加强教育培训来保持团组织的先进性;作风上以树立先锋典型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制度上以健全长效机制来保障团组织的价值实现。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
【摘要】 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国共青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其根本目标是协助高校党组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激增,学生成分日益复杂;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90后”开始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特性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内容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举措,并探索通过创新团的组织设置和工作载体来促进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论。
这部分主要就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说明。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出当前有关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的主要观点,从而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容。
这部分对组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对组织结构设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等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对论文要运用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型组织、组织结构、激励理论等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组织体系设置、机制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这部分首先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共青团的性质、高校共青团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职责决定了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90后”大学生的特点等新的时代形势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也要求高校共青团应加强组织建设。这部分论文还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共青团的性质和自身优势决定了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创先争优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机遇为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也增强了加强组织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这部分总结了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组织体系比较健全,从校级团委到院系团组织、班级团支部的组织架构比较完善;工作机制比较完善,团籍管理与团费收缴办法、团日观摩活动开展办法、团组织生活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较为健全;团干部队伍建设措施有力,高校共青团重视对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与考核,基本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文化水平高、作风正派的高素质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团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高校共青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文化素质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文化水平较高、责任感较强的高素质的大学生团员队伍;工作阵地多样、活动丰富多彩,高校共青团充分发挥高校和大学生团员的特点,注重工作阵地和活动载体建设,促进工作阵地多样化。论文也指出了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组织设置单一,团建模式过于传统而没有采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网络建团、公寓建团等团建模式,更没有与校外的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团组织;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领导机制、党建带团建机制、推优入党机制、考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力度不够,高校共青团干部兼职现象比较普遍,对团干部和团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有待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性不强;工作阵地偏于传统,工作思路、领域、开展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创新。同时论文还就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受重视程度低、工作动力不足等。
第五部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措施。
在这部分,作者根据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广大学者和共青团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措施。一是丰富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进一步强化“一体两翼”组织体系,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公寓团支部、学生社团团支部、网络团支部和校企联合团组织。二是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党建带团建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专职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对高校共青团干部和团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四是创建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解释了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内涵及特点,阐述了创建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方式。五是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阵地建设,首先提出了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阵地建设的思路:围绕“五个需要”,即党的需要、全团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其次提出要拓展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阵地、大学生服务社会工作阵地;最后提炼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方式:围绕“三化”来开展,即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和社会化运作。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
【摘要】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政治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团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迅速变革,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很大挑战,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已是现实所需,是时代所需。本文的研究以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基础,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并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联系多年来高校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全面、系统地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问题。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在阐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新时期国内外环境给高校共青团带来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研究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是现实需要和时代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部分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良好机遇,包括四方面:党和国家充分肯定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条件更加优化,新媒介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法更加优化。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三方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的挑战,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介环境带来的挑战。
第四部分在综合探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现路径,包括四方面:明确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优良传统,完善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制建设,创建学习型高校共青团组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全面搜集、阅读有关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论文、著作基础上,研讨、梳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并用前瞻性的眼光,指出当前高校共青团实现路径问题,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完成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的任务。
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研究
【摘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种新模式,自举办以来发展非常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上有公办院校一本、二本的压力,下有高职、高专的冲击,独立学院的学生想要在就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立足,就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的综合素质。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办学实力不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降分录取,不少学生学习底子薄;还有部分学生存在集体意识不强、价值取向物质化、缺乏艰苦奋斗意识、对人生的看法和职业理想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等问题,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共青团的工作更加的复杂。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组织承担着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任务。独立学院共青团的工作,是独立学院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起步较晚,团的建设才开始不久。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蓬勃发展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时期,共青团组织究竟应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一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在独立学院的共青团工作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因此,总结和研究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对促进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健康良好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这部分主要从加强共青团工作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履行职责的要求;是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独立学院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三个方面阐述了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起点。
第二部分,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分析。这部分是根据对几所有代表性的独立学院的调研,把独立学院共青团这些年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普遍存在的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团干队伍不稳定、团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团的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建议。这部分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从优化外部环境,保障团的工作顺利开展;以党建带团建,加快团的工作协调发展;把握育人宗旨,抓住团的工作重点;树立新的工作理念,增强团的工作活力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有本人的创新之处。
第二篇:依托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
依托党建带团建 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高校的党团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依靠党建带动团建,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为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考察了我校目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党建带团建 高校 共青团工作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党建带团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坚持党建带团建是团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党团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各级党组织在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团建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管人才,团抓凝聚”,双管齐下,推进团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资料分析等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60份,回收率96%,发放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党员占14.8%,团员占82.7%,内容涉及党建工作以及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共走访我校党政部门工作负责人、思政工作者30余人;座谈对象为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学生干部以及学生组织骨干。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党委重视,党团联系制度逐步完善
我校党委在研究、部署、检查党建工作的同时,把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及时掌握共青团组织工作状况,并建立了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联系点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共青团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构建了把团的基层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的工作机制,做到党团建设统一部署规划、统一配置力量、统一指导督促。各级基层团组织也积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建理论,紧跟党建步伐,把握新时期团建与党建在根本目标、基本内容、工作部署和发展进程等方面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团建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不断推进我校团的建设,使团建与党建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紧抓切入点,党建带团建工作“五带”五到位
我校党委强化自身建设,使党建工作成为团建工作的示范,党组织在领导和指导团组织工作过程中,着重抓了“五带”。
1、从思想建设上带——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共青团先进性特点,我校团委紧密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级团组织按照党组织不同时期的政治学习重点,分别组织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校团委深入开展“创造新业绩,迎接十六大”主题活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以邓研会为切入点,按照“知行合一、作用合一、载体合一”的要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理论型学习组织的建立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把团日活动、团校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等都溶入到邓小平理论学习中,成为上海市唯一连续七年获得市教委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优秀组织奖的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团组织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基层青年“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2、从组织建设上带——巩固和夯实了团的基层组织
在校党委的带领和指导下,团委加强组织建设,团的机构健全,充满活力。一方面,认真做好基层团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团干部一改过去校方直接任命的方式,通过采取“个人书面申请、团支部推荐、竞选演说、民主评议、团委审核批准、团干部正式上岗”这样的流程形成了竞争上岗的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锻炼了学生民主参政的能力,扩大了共青团的影响。通过集中统一换届,增强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实现了团干部的新老交替、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深化推优工作,巩固党建带团建的有效结合,做到推优工作制度化、推优程序规范化、推优育优系统化。
3、从作风建设上带——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的青年大学生
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同样,团的作风问题也关系到团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党委及各学院党总支指导团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勤奋、求实、创新”的华理精神,培养团员青年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崇尚科学、勤于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树团员形象,做可爱华理人”的文明修身活动;在全校青年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成长、成才”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广泛活跃在法律援助、校内治安、体育文艺、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去年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今年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F1的志愿者活动,为全社会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另外,我校的青年团员还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帮助弱势群体等各项社会工作,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从班子建设上带——强化了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我校各级党组织能按照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始终坚持“严进高出”的原则,把好入口,理顺出口,动态充实加强我校各级团委工作力量,帮助同级共青团组织配备好领导班子。从三个方面入手,抓好班子建设:一是抓好团委班子的配备——归纳起来就是“一全、二高、三必备”。“一全”即班子健全。校团委有书记一名,副书记三名,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各一名,每个学院也都有一名分团委书记,这样,从学校到学院形成了两级系统,结构完善、分工明确、机制健全。“二高”即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高、威信高。目前,全校专职团干部的平均年龄为26岁,研究生以上学历为100%,专职团干部全都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信。“三必备”即必须具备按期换届、民主选举制度,必须配备能力强、会管理的带头人,必须具备团结向上、勤奋进取的精神。二是做好推优荐才工作。近两年来,有多名专职团干部参加了市、区青年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三是切实解决团干部的各项待遇。给予团干部以正确的定位、定级,基本将学院专职团干部定位在学院学工部副主任的位置上,并给于副科或者正科级的待遇。最后,还配套实施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年对院各级团委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对基层分团委书记的考核进一步细化、量化。
5、从阵地建设上带——全面推进了青年团员的素质教育
(1)培训阵地建设。依托团校育人阵地,不断探索培训方法,提供实践舞台。继续推进大学生人生导航的多级(校、院、班)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不断创新导航行动的内容。
(2)科技文化阵地建设。创建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培育社团品牌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科创活动。我校多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并有诸多作品在高校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获奖;2001年校技术物理研究所被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同时被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先进集体”;在“三枪杯”、“张江高科杯”、“通用工程杯”、“挑战杯”等各类上海市或全国科创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社团活动方面,我校多次荣获上海大学生社团节优秀组织奖,“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和“推拿协会”曾获得“上海市特色社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曾获“创明星社团”、“阳光协会”曾获得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团”称号、计算机信息交流协会获得上海市“特色社团”称号等。
(3)社会实践阵地建设。社会实践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社区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社会实践是由学院党委牵头、学院团委组织,以学校周边地区为阵地,开展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组织、学院团委参与,以科技下乡、文艺下乡、扶贫帮困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先进单位”称号,每年都获得上海市“优秀组织奖”及“优秀项目奖”,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带队教师”。社会实践形成基地化、长期化、制度化,实践内容不断丰富。
(4)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各种党团组织的宣传阵地,包括新闻媒体、校园网络、工作简讯、宣传画廊、校报、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团的各种活动。
(三)团建工作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1、团员先进性意识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社会的物质环境发生了改变,全球化使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年团员价值取向多元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团员意识逐步淡化,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加团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其他活动。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时,只有37.41%的受访者表示“积极参加”,另有40.00%的同学表示“参加,但不积极主动”,而选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和“反感,不参加”的分别占13.65%和5.88%。当问及“您对党组织所组织活动的态度”时,选择“积极参加”的只有27.88%,还有15.82%的同学表示“出于对组织的尊重而参加”,选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反感,不参加”的分别有13.67%和3.49%,更多的人则选择了“感兴趣就参加,反之就不参加”(35.92%)。此外,有24.56%的同学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自己作用不大,只有3.52%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政治理论。
2、团组织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包办学生的招生、学习安排、生活、就业,所以学生是比较被动的。现在学生在选课、择业等涉及自身成长和发展方面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学生由过去集中的状态逐步趋于分散,自主性大大增强,团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教育难度比以前加大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下降。当问及“如果遇到困难,您首先会想到什么组织”时,选择团组织的同学只有15.58%;当问及“您认为共青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何”时,多数同学选择了“可以”(37.44%)和“一般”(36.93%),还有8.29%的受访者选择“不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过去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而忽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也面临着如何转变的问题。
3、团工作程式化,团干部流动性大
本次调查访谈中发现,由于缺乏对团干部明确的定位和定级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很多基层团干部在刚当团干时往往热情很高,但那时相对缺乏工作的磨练,等到工作经验丰富之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而又无法落实政治生活待遇,使得很难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表现在平时工作中按部就班,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思想上存在应付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和政治敏锐性,结合中心工作不紧密,体现不出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细微处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
1、选择好载体
所选的载体既要承载理论学习型团组织的理念又要生动活泼易于青年团员接受。比如创办以发表新思想、新言论,启迪智慧为主要内容的青年论坛。
2、树立好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些在理论学习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典型人物,让他们谈谈学习理论对自己的帮助,从而带动广大青年团员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典型的选树即要注意典型人物在精神层面的鼓舞性,又要注重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鼓动性。
3、分层教育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深度的理论教育,按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三层结构,以团组织、理论学习社团、学习小组为依托,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理论学习。既要有网状的整体推进的组织模式,又要有一带一,一帮一的链式结构。
(二)进一步强化团干部的服务意识
1、密切联系团员青年
团组织要时刻关注青年,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去凝聚人、团结人。始终把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党、团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自觉性。充分尊重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准确把握他们的意愿,与团员青年打成一片。
2、竭诚服务团员青年
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组织,只有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凝聚青年,才能赢得青年。团组织中的团干部要牢固树立竭诚为团员青年服务的意识,摆正位置。服务团员青年关键是要为他们办实事、谋利益,要服务团员青年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要服务团员青年的多样化需求,要代表和维护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特殊困难青年群体的服务力度。要把为团员青年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困难作为衡量团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团干部作风的根本尺度。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团员真正将团组织看成自己的家,扩大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好“三关”
1、把好“入口关”
在团干部的选配上,真正把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同时也要按照规定及时落实团干部的待遇,尤其是政治待遇,为团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把好“管理关”
团组织要定期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团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列入党的后备干部名单。加强培养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尽快走上领导岗位。要争取党组织对团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支持,主动将团干部的培训计划纳入党组织的干部培训规划。在注重提高团干部理论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通过轮岗、挂职或任职锻炼,帮助他们丰富阅历、提高素质,尽快成长起来。
3、把好“输出关”
要努力争取使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党组织要大胆提拔,合理使用,按照“培养一个,成熟一个,转向一个”的工作方针,有计划地把优秀团干部输送到其他重要岗位上。
第三篇:xx局党建带团建研究
“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
共青团XX林业局委员会
近几年来,在党委、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局各级党、团组织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加大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广大团员青年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促进我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局“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如下:
一、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通过党、团组织扎实有效工作,不断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力度
各级党组织都站在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领导力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能够把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作为加强共青团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思想上和举措上做到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党章的规定,把团的工作放在重要位臵,关心支持团的工作,关心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健康成长。二是明确团的建设从来就是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就能够带动团的工作健康开展,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凝 聚力和号召力;就能够配合党组织的工作,完成好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就能够向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三是明确坚持基层党建带团建是新形势下巩固党和青年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四是明确实施团建基础工作必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党建、团建配套联动,共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的领导,全局普遍建立了定期研究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制度,1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经常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共青团组织依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二)强机制,抓重点,不断提高“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和质量
“党建带团建”,建是根本,带是关键,强是目的,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三强”,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首先,强基础,切实抓好团的思想建设。一是明确团员青年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坚持把教育团员青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建设一支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的团员青年队伍。二是坚持党团教育统筹考虑。在安排党员培训工作同时,对团员青年教育培训提要求、做安排。在进行党课教育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和部分优秀团员参加。三是引导团组织开展多种 2 形式教育活动。如开展读书活动、参与新林区建设、创建青年文明号,建立团建示范点等。
其次,强机制,积极推进团的制度建设。一是抓好团组织设臵。团的岗位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于空缺的岗位,及时配齐配强团干部,使工作很快衔接。二是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对基层团委要求达到“四个好”,即: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对基层团支部要求达到“五个有”,即:有一个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深受团员青年信赖的团支部书记;有一支充满活力、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团员青年特点、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健全规范的团组织工作制度;有能够保证团组织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活动阵地。三是以“推优”为纽带,把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对于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团干部,大胆推荐,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通过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要求团委、团支部认真抓好落实。激励学生团员通过牢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我们把强自身与抓优质服务结合起来,把服务中心、服务青年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把党政评价、社会评价与青年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团的工作的依据,对团组织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强素质,全面加强团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团员发展力度,在团员发展中,我们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不断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加强对团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开展“五四红旗团总支、支部”创建,优秀团员、团干的评先工作,创造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不断强化团员意识,指导团组织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自觉性。各单位在部署中心工作时,都把共青团作为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有意识地给团组织出题目、下任务,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党建带团建”新领域
一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我局全面实施新林区建设、循环经济建设战略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建团方式。制定建团计划,明确任务,稳步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打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新局面。走访有关重点骨干企业,与有关人员商谈,探讨建团的意义和方式,并以开展活动为抓手,提高企业自主建团的积极性,至今在两新组织中建团1家,并确定为我局今年的团建示范点,在全局团的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代头作用。
二是推进改革领域的团建工作。在国有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及时调整企业团组织的设臵,同时做好改制企业的团建工作。在学校,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加强和改进团建,创新教育方式,重点关心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学子。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在企业党组织设臵和调整的同时,及时调整企业团组织的设臵和隶属关系。在机构改革和企事业单位调整中,没有撤销已有的共青团组织,没有将共青 团工作机构归属其他部门,保证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四)“党建带团建”扎实有效,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成效显著
广大团员青年活跃在各个建设的主战场。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为主线,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展“五小”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以评选“文明之星”、“创业之星”为抓手,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大力实施富民兴团工程,积极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为他们提供科技、文化、信息、项目等方面服务。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法律等服务活动。大力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着力提高青年素质。全力实施“希望工程”,关心弱势群体,让他们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团建工作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团组织整体发展不平衡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团的基层组织工作开展存在不同程度差距,整体发展不平衡。其中,林场所团支部成为薄弱环节,一些林场团组织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没有组织,有的有组织没书记、有书记没有委员会、有团支部没有活动,无所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成为难点,非公有制企业建团的积极性不高,意愿不 强,团建工作仍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团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或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情况较为普遍。
(二)党建带团建工作措施有待强化
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加强领导的重要方面,也是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关键。有的地方效果良好,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有的地方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党、团组织片面理解“党建带团建”就是党组织如何抓团建;有的甚至不知道“党建带团建”工作如何开展;有的认为党建与团建是两码事,二者关联不大,造成党建与团建工作脱节;部分团组织认为“党建带团建”就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旧的工作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首先是过去行政色彩很浓的系统性、统一性的管理体制与基层团组织复杂性、多样性、层次性发生了矛盾。过去,全团工作自上而下层层指挥布臵,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各级再根据实际增加一些特色工作,从而造成工作越到基层,涉及范围越广,难以真正落实,团干部也没有精力去落实。其次是基层团干兼职过多与团的创新发生了矛盾。兼职过多,无法全身投入工作,有的团干部业务不熟悉,投入团的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致使基层团的工作越来越虚,越来越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工作的创新。再次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基层单位的情况也不同,有些方式已适应不了基层情况的变化发展。
(四)长期困扰共青团组织的活动经费匮乏问题依然突出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基层团组织的生命力,是共青团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实现团结、教育、带领青年的三大职能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近几年,各级团组织千方百计想办法,围绕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服务青年而设计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经费有限不能有效的长期开展,致使一些好的想法和计划难以实现和落实,严重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团组织的工作内容难以适应青年需求的转变
大部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有信赖感,他们对团组织的期望由过去单纯的政治关心转向了对经济发展、成才致富、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关心。而现实中的共青团工作内容相对单
一、方式简单,手段不硬,这与团员青年发展需求多元化形成较大落差,致使团员青年对当前团组织所做的及所能做的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失望和不满,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三、意见和建议
(一)确立新思路,培养新载体,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灵魂,面对新的挑战,共青团组织须迅速找准切入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否则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团结教育作用将在挑战面前逐步弱化甚至消失。一是把领导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在构建和谐XX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作为新世纪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二是把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作为新世纪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三是把培育促进社会发展的青年人才作为新世纪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四 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带领团员青年在党的各项重点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努力提高团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青年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团组织要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动团员青年积极性,动员组织团员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一是服从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必须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拓展重点活动;二是充分发挥青年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团员青年的潜力,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创造性;三是把提高团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作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目标及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三)进一步强化以服务促团建的基本思路,构建社会化青年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今后加强团建,焕发团的活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服务的过程中凝聚团员、吸引青年、丰富团的工作手段,增强有形的工作依据,团的组织就会更加巩固,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对青年无微不至的关心,实实在在的服务,构建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扭转对行政权力过于依赖,吸引青年的方式过于简单的局面。
(四)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实施团建基础工程 党建带团建是党与团的特殊关系决定的,自共青团建立以来,团的建设就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党建带团建,结合党建抓团建是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党建带团建,是新时期加强团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造就新世纪一代新人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局当前党团基层组织建设现状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团共建”工作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力争做到“三个纳入”:一把基层团建纳入到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二把基层团建纳入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之中;三把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内容,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考评细则,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逐项考核评定。另外,为兼职团干提供工作时间保障,努力使全局团组织成为育人型、服务型、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团组织,从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四篇: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催生农村基层团组织新活力
----探索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幅调整。这些变化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内容、形式、格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在农村党建与团建工作上衍生了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党的十七大又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对照要求,结合实际,我们以民主、公开、择优、竞争为原则,率先在通源乡探索了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试点工作。一方面希望能以“玻璃房子”的选举催生团组织新活力,打开基层团建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搞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竞争直选试点,对全面提高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更为重要。
关 键 词:党建 团建 团委书记 竞争直选
近年来,农村基层团建工作部分存在组织涣散、团员外流、任务软执行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逐渐弱化态势,与党组织赋予的使命不相适应,党建带团建作为一个时代性命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以为,基层党委应抓住有力时机,主动出击,寻求党建带团建工作突破口,乡镇团委书记竞争直选就为此搭建了一个平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通源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探索过程
一是乡党委深入调研,摸清全乡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乡党委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带队,各相关科室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发现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行政村合并调整后,团组织协调沟通不够,体现在团支部书记临时指定,没有固定;
2、团员青年流动性大,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在村里的团员青年少之又少;
3、团干部队伍中,年龄偏大(最大68年出生)、兼职过多(治保、妇联、民兵连长);
4、历届乡团委书记任命居多,缺乏团工作和基层工作经验,办事软着落,缺乏向心力、凝聚力。通过调研较好地掌握了基层团组织的现状,认清了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市乡两级联动,研究制订实施细则。乡党委分两次专题研究了乡团委班子的建设情况,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的通源乡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领导小组。团市委领导也先后五次到乡实地指导工作,出台的工作实施方案上下历经多次修改,时间上也从准备、实施到总结完善历经1个多月,确保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拓宽用人视野,择优推选乡团委书记候选人。对照组织要求,团委书记岗位必须选择政治素质过硬、年轻充满朝气、干劲足、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担任。经过三轮考察酝酿,从七名人选中确定两名候选人,其中一名是乡中心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一名是乡党政综合办副主任。四是选举方式创新,以竞争直选方式选出乡团委书记。2名候选人分别上台发表竞选演说,在一个公开、神圣 的场合,公平参与竞争;乡团委书记直选是由团代表在候选人竞选演说的基础上,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二、通源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探索效果
一是凸显了“党管干部”的用人原则,这是从组织上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在此次乡团委书记竞争直选中,乡党委全方位把握,从方案制定、逐步实施到圆满完成,用人强调择优、注重程序。乡团代会的换届和团委书记的竞争直选,既能让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又能在机制上保证其尽心履职;既能为下属各团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树立了标杆,又能让基层团支部干有方向。
二是探索了“团内民主”的工作做法,这是从思想上促成了党建带团建。在竞争直选试点工作中,乡党委加强领导,率先在全市共青团组织探索民主做法。在党内,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公开选拔、民主推荐、差额考察、党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层层过滤、刷选,提出书记候选人名单;在团代会,双方分别发表3-5分钟竞选演讲,整个过程没有预先铺垫,真正落实“竞争与直选”,选出代表心中的团委书记,催生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新活力。
三是达到了“激励干部”的预期目标,这是从任务上推动了党建带团建。以竞争直选的方式产生新一届团委书记,保证了把有事业心、有干劲的优秀干部选上来。试点团委书记竞争直选,对当选者无疑是一份更大的责任,一种无形的约束,一个艰巨的使命。如何把3分钟的竞选演说转为践诺实践,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对党组织负责,对全乡团员青年负责。
三、通源乡探索团委书记竞争直选的启示与思考
一要注意加强领导与发扬民主的结合。只有口号的民主,是纸上谈兵;而实践的民主伴随着风险成本。党建工作要把握好选举大局,既要加强领导,适当引导,又要充分发挥民主,做到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
二要注重党管干部原则和尊重代表意愿的结合。党管干部体现在乡团委委员候选人和团委书记候选人的把关上,严格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好候选人。在把好候选人关的基础上,又能按照选举的有关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公开公平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团委书记竞争直选时还采用了分别上台发表竞争演说的方式,让代表较全面了解候选人情况,从而使代表投票更能体现意愿。
三要把握选得出与选得好的结合。党委在设置候选人资格条件时思想政治条件从严,其他条件适当放宽,保证优秀的人到台前。加强组织引导,把握竞争选举的候选人名额和心态,让代表们客观、公正地选出好干部。
四要加强竞争与协作的结合。团委书记竞争候选人搭档要充分认识创新选举意义,定好位子,布好调子,摆正心态,不计得失。特别强调,台上竞选是对手,台下又同是团的中坚力量,是协作伙伴。五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具体工作结合。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突破与推进,关键是找准具体工作实施的结合点,并在工作中体现、在实践中探索。
第五篇:党建带团建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团的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校团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教育优势,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青年需求开展工作,坚持眼睛向下、身体下移,切实做到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不断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不断开创党建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举团旗跟党走,以党建带团建,统筹规划学校团建工作发展格局
学校党委长期以来将学校团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教育指导,在作风上表率引导,在具体工作上关心指导。特别重视学校各级团组织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的完善,推动党建与团建在工作空间和工作内容上紧密结合。
1、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思想建设
学校党委多次指导各级团组织学习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重视对青年发展的研究和指导,在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主体教育活动,指导团员青年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党委领导每年都在中心团校大学生骨干班上作专题讲座,并经常与共青团干部进行座谈和交流。
2、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队伍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团委是学校正处级建制的单位,下设两个正科级岗位。对于团委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党委鼓励团委大胆创新的开展工作,提拔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年轻干部担任共青团工作,重视对基层团干的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保证基层团组织机构健全,形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年龄梯度合理的团干队伍。
3、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机制建设
学校校党委领导多次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并在实际工作中为共青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校党委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问题,并多次就共青团工作做过重要指示。校党委明确规定校党委副书记、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制。形成了校党委、院分党委(党总支)、学生支部到党员四个层次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
4、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组织建设
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我校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完善团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我校目前共有团员27166人,团员比例达90%,团支部765个。
每年推荐2000余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要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输入更多新鲜血液。学校党委对团委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我校共青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加强团的活动平台建设,实现第二课堂全面育人,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学校团委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活动,并通过社团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大学生成人成才,创业就业,完善和丰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服务学生科技创新。深入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学术科技活动,通过西华杯支持学生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级、省市级的课外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57个;加强学生科技团队建设,鼓励支持成立研究小组、专业协会及学科兴趣小组等27个科协组织,积极探索构建校、院两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大力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良好氛围。
2、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团委全力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塑造校园文化精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体艺术节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同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新生文化节、毕业生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重点精品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今年开办了西华看世界、西华讲堂两大品牌活动,为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放眼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3、服务学生创业就业。团委积极争取团省市委、地方政府和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以西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航站为依托,构建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依靠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精英导师团队,在校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职业化训练,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创业就业咨询等活动,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荐优秀的创业团队到省市县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广泛联系地方企业共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切实帮助。
4、引导学生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区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力争让更多的青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年以来,我校共组织4万余人次集中或分散赴全国各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共举办农业、科技、心理、电脑知识普及等各类讲座700余场、文艺演出200余场,累计向1万余人次提供灾后重建、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教学辅导等社会援助,有效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连续被评为
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重点团队。今年暑期我校“三下乡”活动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创新推团建,拓展团建工作的育人空间,巩固和扩大学校党委开展工作的青年群众基础。
在学校党委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团委坚持以创新推动团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团的基础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培养输送,在坚持学校学院两级团建的基础上,以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体制为突破,以构建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为重点,以建立基层团组织运行机制为关键,推动基层团组织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1、创新团基层组织机构新模式。学校团委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创造出了“课题组设支部、专业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团建模式,“社团建团支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团建模式,“跨部门设支部,服务青年教职工”的教工团建模式,“寝室建团支部、学生公寓建分团委”的公寓团建模式以及网络建团、QQ群建团等新的团建模式,实现对团员青年的联系和服务,扩大团组织覆盖面。
2、构建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学校团委充分重视基层团干部的培养工作,按照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部署,通过各级团校,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团干部的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团学干部队伍。
创新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机制,对团干部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将上级考核与下级考核、党政考核与青年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
大力推行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增进校、院两级学生干部的工作交流,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健全推优入党机制,认真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推荐群众基础好、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优秀团员作为党的考察发展对象,为党组织选拔、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后备力量。
3、建立和完善团组织工作机制。
(1)、完善团的汇报沟通工作机制。建立与学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分党委的汇报和沟通机制,争取学校各级党政在政策制订、制度设计、干部配备、活动经费、工作指导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学院分团委定期向分党委和院领导,校团委向分管校领导的工作汇报制度;校团委定期不定期与相关学院分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沟通制度;邀请学
校领导、分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出席共青团重要会议和活动制度。
(2)、加强团内基层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利用团委网站平台全面推行团务公开,着力完善各学院团务公开制度,努力使团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办事流程、评优评奖等相关事项面向全校公开,接受全校师生民主监督,提高团的工作透明度。
(3)、建立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工作机制。秉着“了解青年情况,解决青年困难”的工作理念,团委开展青年接待日活动,开通网上团委会客厅栏目,多渠道了解青年学生的心声和诉求,拉近了团组织和青年的距离,使团组织能够更好地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广大团干部经常深入青年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倾听青年团员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供依据。
(4)、创新团的教育工作新形式。学校团委十分重视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工作,大力创新团校、团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为全面的青年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从单一的课堂讲座,转为课堂教学、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相结合的全面的教育方式。同时积极利用飞信、QQ、网站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让广大青年把学习和个人成人成才结合起来,把开展工作和个人能力提高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就业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努力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形成“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党领导团,团紧跟党”的格局,争取学校党委对团的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把团建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推动“党建带团建”,实现团建新发展。只有坚持创新的开展团建工作,坚持做到眼睛向下、身体下移,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不断推进我校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开创党建团建共促共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