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党建带团建 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研究
加强党建带团建 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市12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召开座谈会,分析了各高校党建工作中对共青团建设的重视度,当前高校在“党建带团建”前提下团工作现状及在新形势下对团工作机制创新的要求,以及各高校学生对团工作与团活动的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建带团建,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如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从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情况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战地、壮大工作队伍等。
关键词
党建带团建 机制创新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当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校学分制的逐步健全,团工作机制的创新自然被提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从团中央到团市委,团市委到各高校团委,团委到各团总支,团总支到各团支部都在积极探索。在民办非经济组织、新兴社团等领域,也在进一步贯彻“党建带团建”的方针,主动进行团工作的试点,探索发挥团组织和团员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印刷高等出版专科学校、杉达大学等12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涉及本科高职两个层面。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97份,其中有效问卷897份,回收率89.7%。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党建与团建之间的密切联系
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表示党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置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带团建,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游离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外,孤立地对待和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建设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对待共青团工作,党组织应始终将其摆在重要位置,经常研究共青团的问题,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解决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基层团建薄弱环节,突出党建主体作用,将基层团建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加强党建的同时,积极为团建工作出主意想点子,争取政策,提供支持,把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使团建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生普遍认为党组织在“党建带团建”上应予以全力支持和重视
59.41%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的党委对团建工作还比较重视,20.98%的同学认为不重视。当问到“在不断改善团建工作下能否忽略党建作用”这个问题时,有17.2%的大学生认为“能忽略”,39.5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43.28%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忽略”。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存在一些党建与团建工作的脱节,因此只有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党委把团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时地对团工作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为团建出谋划策,才能真正贯彻“党建带团建”的方针。
2、大学生普遍认为贯彻“党建带团建”将给双方带来显著的成效
大学生普遍认为党建忽视团建会导致党团工作脱节、团组织凝聚力下降,党建工作难度加大。只有6.6%的大学生认为党建忽视团建不会有什么影响。在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团建的情况下,团工作最为显著的成效是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具体措施上,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团组织应积极构建新的团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健全团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优势。
(二)高校团工作的现状
1、大学生对团组织活动的了解程度和相对评价
调查表明,73.91%的大学生对于团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但37.02%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没什么效果甚至浪费时间。大学生们大多认为,现今高校的团工作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信息传递速度滞后,常规服务工作耗力太大。
2、大学生对于团组织的认同度和信任感
调查显示,不管是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或高职高专,大学生们都认为学校对团的工作比较重视。可见,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组织对团工作、青年工作高度关心重视,为青年工作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使青年有了更加明确的政治方向。数据显示,大学生周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团员比例在20%-50%的有27.84%,比例在50%-80%的有21.85%,比例在80%以上的有21.01%。只有10.4%的大学生认为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比例在5%以下。但假设大学生遇到独立不能解决的困难时,35.8%的大学生坦然表示不会寻求团组织的帮助,这也许给我们一个今后健全团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3、广大青年学生和团员对于团建所持的态度
高校团组织要不断得到认可和肯定,需要党委、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和全体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在漫长的探索中不断奋斗下去。大学生普遍认为提高团的工作效率应该从团的组织凝聚力着手,着手从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等各个层面加强党的带动作用,提高团干部的个人能力,进行团工作的机制创新。虽然有56.89%的大学生对团组织未来的建设不太乐观或无所谓,但只要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及时了解大学生对团工作的需求,与时俱进,肯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势头。
(三)大学生对于团工作机制创新的相关看法
团工作机制创新是团组织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进行主动适应、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凝聚力。
1、团工作机制创新的落脚点和工作重心
大学生认为,如果党建忽视团建,会产生团组织凝聚力下降,党建工作难度加大,党团工作脱节等问题。所以说“党建带团建”是团工作机制创新的根本落脚点。大学生觉得团的机制创新应广泛借鉴党建工作经验和深入基层团组织。
据调查,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团建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机制改革,大力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和团组织建设,而团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条件是团工作要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地开展团工作关键要探索与时俱进的方法和有效的衔接载体。
大学生认为团工作机制应从单一性向多极化转型、从垂直行政性向交互网络管理模式转型。大学生认为高校在团建方面应以自身工作抓起,从而加强团组织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同学积极性。大学生对团工作最看重的是团干部的个人能力、组织凝聚力,认为这对团的工作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团员青年对于团建网络化高度认同
大学生普遍认为团工作机制的整体性转型应以单一性向多极化转型、垂直行政性向交互网络管理模式转型为主。他们认为团建网络化将是团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表明,有53.47%大学生认为团建与互联网关系密不可分。在信息一体化的当今社会,网络无疑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团工作机制创新不仅需要高度凝聚力和优秀人才,更离不开与外界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号召。网络在其中正充当着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新发展,新需求,关于“在何种方式下开展团工作”这个问题上,呼声最高的是“在网上建立团支部”,比例占44.81%。如果团工作实现网络化,有20.2%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39.9%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快速便捷地理顺信息渠道,有20.7%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灵活方便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有19.2%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高效率地开展团员管理工作。
3、团工作机制创新要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
学分制改革既给团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调查表明,“学分制下团工作开展情况”大学生认为“好”的占36.91%,“较好”的占24.91%,“一般”的占26.19%,“开展情况不好”的占11.99%。数据表明,各高校团委在实行学分制后正在开拓思维,努力营造发展的机遇,团建工作基本令人满意,但还需要团组织针对学分制改革充分重视团工作建设。在学分制下的团工作机制创新这个问题上,仅针对“怎样建立团支部”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有17.64%的团员认为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支部,有44.81%的团员认为可以在网上建立团支部,有19.26%的团员认为可以由校团委组建“俱乐部”开展团工作。有18.29%的团员认为可以以团员所修的课程编排其所属的团支部。所以说,随着各高校学分制的逐步健全,我们的团工作也要顺应潮流,积极探索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团员的方法与途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取得党政领导的支持,把团建纳入党建轨道
纵观各高校,凡共青团工作做得好的,无不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充分支持。现在各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均由专职党委副书记负责,充分重视共青团工作在青年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为团组织,要找到在学校中的最佳定位,就一定要发挥好大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作用,做好大学生的代言人,并要经常征求学校领导的意见,使学校能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措施和规划。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是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高校团建一定要围绕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的组织活力,把党在高校的群众工作与团建融为一体,形成大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政治认同,形成吸引大学生参与高校建设的动力机制来开展工作。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团建就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
(二)切实抓好团员青年的推优工作,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为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共青团中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与共青团上海市委有关“推优”工作的文件精神,各高校结合自身“推优”工作的实践,基本做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党组织指定发展对象,团组织就只做一下推优的表面文章,这违背了推优的真正涵义,体现不了推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想法,这也打击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无法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践表明,推优工作是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并注重实效。团组织本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的原则,注重抓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会有效地促进青年团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也会使广大青年团员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使团组织充满活力。
(三)把网络技术导入团建工作领域进行实践,使团建逐步网络化。
团建网络化是适应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团组织与青年团员的重要手段。发挥网络的无时空性、广泛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这不仅是团建手段和方式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在继承传统团建有效经验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网络化后也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快捷方便地与团组织亲密接触。团建网络化,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团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性,提高团建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有一些积极有效的成功探索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由徐家汇街道团工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犹他科技学院共同举办的,以网络为媒体对社区中小学生进行综合道德素质教育的“网上传爱心,德育e—通道”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类活动,团组织在网上传递工作、活动信息,架起与广大团员青年的沟通桥梁。
(四)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进行团工作机制创新。
在调查中,大学生强烈呼吁团组织要增强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力度,活动要广泛深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要具备创新意识,并加大宣传力度,打好群众基础。为适应新形势,确立新优势,谋求新发展,高校团组织必定要对共青团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活动方式、工作职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进行新型团工作机制的探索、团的社会职能的拓展和社会化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这样,我们的团工作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为了满足现代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团组织要从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择友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从而找到了团组织的最佳定位。
第二篇:加强党建带团建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研究
加强党建带团建
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研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团委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市12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召开座谈会,分析了各高校党建工作中对共青团建设的重视度,当前高校在“党建带团建”前提下团工作现状及在新形势下对团工作机制创新的要求,以及各高校学生对团工作与团活动的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建带团建,创新高校团工作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如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从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情况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战地、壮大工作队伍等。
关键词
党建带团建 机制创新
领导点评
本文就当前高校团工作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团组织的角度,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工作及效果做出了自己的客观评价,同时还就在党建工作的推动下如何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又可操作的具体建议。无疑,这对促进团组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青年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拓展教育和服务方式,努力把广大青年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加强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有积极作用的。文章对我们基层党组织也是有启迪作用的:党建要有效地带动团建。我们党组织要了解青年,了解团的工作;要研究变化了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要加强领导,善于引导;要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意见和措施,去开创党育青年成长,青年跟着党前进的新局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朱国强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当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校学分制的逐步健全,团工作机制的创新自然被提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从团中央到团市委,团市委到各高校团委,团委到各团总支,团总支到各团支部都在积极探索。在民办非经济组织、新兴社团等领域,也在进一步贯彻“党建带团建”的方针,主动进行团工作的试点,探索发挥团组织和团员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印刷高等出版专科学校、杉达大学等12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涉及本科高职两个层面。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97份,其中有效问卷897份,回收率89.7%。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党建与团建之间的密切联系
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表示党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臵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带团建,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游离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外,孤立地对待和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建设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对待共青团工作,党组织应始终将其摆在重要位臵,经常研究共青团的问题,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解决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基层团建薄弱环节,突出党建主体作用,将基层团建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加强党建的同时,积极为团建工作出主意想点子,争取政策,提供支持,把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使团建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大学生普遍认为党组织在“党建带团建”上应予以全力支持和重视 59.41%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的党委对团建工作还比较重视,20.98%的同学认为不重视。当问到“在不断改善团建工作下能否忽略党建作用”这个问题时,有17.2%的大学生认为“能忽略”,39.5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43.28%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忽略”。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存在一些党建与团建工作的脱节,因此只有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党委把团的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时地对团工作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为团建出谋划策,才能真正贯彻“党建带团建”的方针。
2、大学生普遍认为贯彻“党建带团建”将给双方带来显著的成效 大学生普遍认为党建忽视团建会导致党团工作脱节、团组织凝聚力下降,党建工作难度加大。只有6.6%的大学生认为党建忽视团建不会有什么影响。在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团建的情况下,团工作最为显著的成效是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具体措施上,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团组织应积极构建新的团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不断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面,健全团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优势。
(二)高校团工作的现状
1、大学生对团组织活动的了解程度和相对评价
调查表明,73.91%的大学生对于团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但37.02%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没什么效果甚至浪费时间。大学生们大多认为,现今高校的团工作思想教育效果不明显、信息传递速度滞后,常规服务工作耗力太大。
2、大学生对于团组织的认同度和信任感
调查显示,不管是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或高职高专,大学生们都认为学校对团的工作比较重视。可见,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组织对团工作、青年工作高度关心重视,为青年工作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使青年有了更加明确的政治方向。数据显示,大学生周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团员比例在20%-50%的有27.84%,比例在50%-80%的有21.85%,比例在80%以上的有21.01%。只有10.4%的大学生认为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比例在5%以下。但假设大学生遇到独立不能解决的困难时,35.8%的大学生坦然表示不会寻求团组织的帮助,这也许给我们一个今后健全团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3、广大青年学生和团员对于团建所持的态度
高校团组织要不断得到认可和肯定,需要党委、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和全体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在漫长的探索中不断奋斗下去。大学生普遍认为提高团的工作效率应该从团的组织凝聚力着手,着手从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等各个层面加强党的带动作用,提高团干部的个人能力,进行团工作的机制创新。虽然有56.89%的大学生对团组织未来的建设不太乐观或无所谓,但只要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及时了解大学生对团工作的需求,与时俱进,肯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势头。
(三)大学生对于团工作机制创新的相关看法
团工作机制创新是团组织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进行主动适应、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凝聚力。
1、团工作机制创新的落脚点和工作重心
大学生认为,如果党建忽视团建,会产生团组织凝聚力下降,党建工作难度加大,党团工作脱节等问题。所以说“党建带团建”是团工作机制创新的根本落脚点。大学生觉得团的机制创新应广泛借鉴党建工作经验和深入基层团组织。
据调查,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团建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机制改革,大力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和团组织建设,而团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条件是团工作要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地开展团工作关键要探索与时俱进的方法和有效的衔接载体。
大学生认为团工作机制应从单一性向多极化转型、从垂直行政性向交互网络管理模式转型。大学生认为高校在团建方面应以自身工作抓起,从而加强团组织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同学积极性。大学生对团工作最看重的是团干部的个人能力、组织凝聚力,认为这对团的工作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团员青年对于团建网络化高度认同
大学生普遍认为团工作机制的整体性转型应以单一性向多极化转型、垂直行政性向交互网络管理模式转型为主。他们认为团建网络化将是团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调查表明,有53.47%大学生认为团建与互联网关系密不可分。在信息一体化的当今社会,网络无疑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团工作机制创新不仅需要高度凝聚力和优秀人才,更离不开与外界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才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号召。网络在其中正充当着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新发展,新需求,关于“在何种方式下开展团工作”这个问题上,呼声最高的是“在网上建立团支部”,比例占44.81%。如果团工作实现网络化,有20.2%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39.9%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快速便捷地理顺信息渠道,有20.7%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灵活方便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有19.2%的团员认为网络可以高效率地开展团员管理工作。
3、团工作机制创新要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
学分制改革既给团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调查表明,“学分制下团工作开展情况”大学生认为“好”的占36.91%,“较好”的占24.91%,“一般”的占26.19%,“开展情况不好”的占11.99%。数据表明,各高校团委在实行学分制后正在开拓思维,努力营造发展的机遇,团建工作基本令人满意,但还需要团组织针对学分制改革充分重视团工作建设。在学分制下的团工作机制创新这个问题上,仅针对“怎样建立团支部”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有17.64%的团员认为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支部,有44.81%的团员认为可以在网上建立团支部,有19.26%的团员认为可以由校团委组建“俱乐部”开展团工作。有18.29%的团员认为可以以团员所修的课程编排其所属的团支部。所以说,随着各高校学分制的逐步健全,我们的团工作也要顺应潮流,积极探索更有效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团员的方法与途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取得党政领导的支持,把团建纳入党建轨道
纵观各高校,凡共青团工作做得好的,无不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充分支持。现在各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均由专职党委副书记负责,充分重视共青团工作在青年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为团组织,要找到在学校中的最佳定位,就一定要发挥好大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作用,做好大学生的代言人,并要经常征求学校领导的意见,使学校能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措施和规划。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是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高校团建一定要围绕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的组织活力,把党在高校的群众工作与团建融为一体,形成大学生对党团组织的政治认同,形成吸引大学生参与高校建设的动力机制来开展工作。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团建就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
(二)切实抓好团员青年的推优工作,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荐优秀团员青年为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共青团中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与共青团上海市委有关“推优”工作的文件精神,各高校结合自身“推优”工作的实践,基本做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党组织指定发展对象,团组织就只做一下推优的表面文章,这违背了推优的真正涵义,体现不了推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想法,这也打击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无法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践表明,推优工作是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并注重实效。团组织本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的原则,注重抓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会有效地促进青年团员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也会使广大青年团员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使团组织充满活力。
(三)把网络技术导入团建工作领域进行实践,使团建逐步网络化。团建网络化是适应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团组织与青年团员的重要手段。发挥网络的无时空性、广泛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这不仅是团建手段和方式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在继承传统团建有效经验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网络化后也使广大青年学生更快捷方便地与团组织亲密接触。团建网络化,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团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性,提高团建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有一些积极有效的成功探索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由徐家汇街道团工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犹他科技学院共同举办的,以网络为媒体对社区中小学生进行综合道德素质教育的“网上传爱心,德育e—通道”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类活动,团组织在网上传递工作、活动信息,架起与广大团员青年的沟通桥梁。
(四)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进行团工作机制创新。
在调查中,大学生强烈呼吁团组织要增强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力度,活动要广泛深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要具备创新意识,并加大宣传力度,打好群众基础。为适应新形势,确立新优势,谋求新发展,高校团组织必定要对共青团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活动方式、工作职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践,进行新型团工作机制的探索、团的社会职能的拓展和社会化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这样,我们的团工作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为了满足现代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团组织要从思想、生活、心理、学习、就业、择友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从而找到了团组织的最佳定位。
(李伟华、乔薇、杨纯、寿婷、曹晓辰、陈霆、汪玲)
第三篇: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讨
内容摘要:
摘 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本文就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原则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摘要:高校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本文就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原则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
一、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意义[1]
1、创新机制是学院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活的灵魂,高校党组织,不仅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教育使命。高校党组要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与其所处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真正引领时代的教育潮流,内涵发展。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创新科技文化的重要使命,其党建工作更要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2、创新是高校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载体。
3、创新机制是迎接挑战的重要保证。
高校是青年人才荟萃之地,又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青年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高校党建工作“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但压力也增大,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了挑战,有时呈软弱甚至涣散状态。有鉴于此,必须抓紧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主要原则[2] 一是系统原则。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根据各个要素的功能及其联结条件和运作方式,构建计划、组织、指挥、调控、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自我运转,使党建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渗透原则。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工作。要通过构建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主辅结合,相互支持的能量转换机制。
三是适应原则。要着力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外开放要求党建工作有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消极因素给党建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篇: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针对当我队基层团组织设置单
一、组织普遍弱化,部分团员轮为口袋团员,团员宗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经我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党建带团建,党团同步走的工作部署。在“带”、“扶”、“助”三字上下功夫,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
1、积极做好党建与团建的配套建设,实现党建和团建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党团工作要做到一同研究、一同规划、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总结、一同考核。
3、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团共建”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共青团“推优入党”、“推干荐才”工作与党员发展工作、后备人才培育工作相衔接的人才培育输送和吸纳使用机制;二是完善以政策为依据三是实现党团组织目标管理相配套、政策内容相衔接,形成组织健全,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相互促进的党团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4、扎实稳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三好”(好的规划、好的措施、好的机制)的标准开展创建“党建带团建先进”活动;基层团委按照“四好”的标准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团支部按照“五有”的标准开展创建“五四模范团支部”活动。
第五篇:浅谈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浅谈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盐城市烟草局宋长春
【摘要】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 进一步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是推进党团工作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党建团建发展研究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加强团的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更好地担负起团结教育青年的重任,更好地发挥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增强党建带团建的意识
当前,有一部分党团组织对党建带团建这项工作的意识不强,认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带团建可有可无”。面对新时期,要顺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级党团组织必须增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识,要明确党建与团建之间的关系。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
手和后备军,这表示党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决定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置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实践证明,坚持依靠党建带团建,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游离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外,孤立地对待和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建设就会事倍功半。各级团组织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托党建带团建,才能把握基层团组织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基层团组织建设坚实的政治基础,营造基层团组织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托党建带团建,不仅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根本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不断推进。各级团组织要自觉地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置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中,按照党建总体部署,在党的领导和党建带动下,落实团建各项任务。
二、明确党建带团建的基本要求
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根本在“建”,就是党团组织都要首先把自身建设抓好。关键在“带”,就是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五带”,指导和帮助团组织搞好团的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应有作用。
(一)带班子建设
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团的干
部队伍建设好,不仅是团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团干部的选配标准,加强团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有关团干部使用、配备的规定,要重视和支持团组织的集中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各级团的领导班子。
(二)带队伍建设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提高团员素质,是增强团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指导共青团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搞好团员发展工作,管好队伍。通过党员起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团员青年。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指导团组织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各级团组织要加大“推优入党”和“推优荐才”工作力度。
(三)带思想作风建设
基层团组织可与党组织共同利用思想教育阵地,联合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抵御各种邪气的能力;引导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在青年团员强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建立健全业余党校,实现业余党校的网络化。
(四)带组织建设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
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担负有指导建立团组织的责任。基层团组织设置可从实际出发,不完全与行政和党组织建制对应。鼓励基层团组织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运行机制,支持基层团组织建立广泛联系青年的社团组织,拓展工作网络。
(五)带作用发挥
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的作用,重视从优秀团员中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重视团组织开展的各类青年人才培养活动;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教育青年,把党的主张变为青年的自自觉行动,通过服务青年,更好地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增进青年对党的感情;发挥共青团的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引导青年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增强青年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青年的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党建带团建的措施
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研究并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着力构建把团的基层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的工作机制,做到党团建设统一部署规划、统一配置力量、统一指导督促。从时间和活动经费上保证团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打造一些有特色的工作品牌。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发挥
广大青年的聪明才干,完善如“青年文明号”、“先进青年教师”评选、“青年志愿者服务”、“党团员结对”等活动的组织机制;建立“党团活动日”制度,共建支部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团活动日”,组织开展党团员交流或结对共建活动,促使党团活动丰富多彩,党团联系日趋密切,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大“推优”工作力度,促进党团工作的衔接。积极发展广大青年中的优秀团员入党,逐步增加党员队伍中年轻党员的比重,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员队伍。定期举办入党对象培训班,壮大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不断完善“推优”工作机制,把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建成一支“示范群体”建设中的标志性队伍,推动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具体地说,就是要按照“加强、调整、强化、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进行指导,全面推进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大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主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变化,灵活设置,及时调整团组织。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有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和培训,通过思想引导、典型示范、技术扶持、结对援助等办法,为服务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