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时间:2019-05-14 03: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什么及物理的一些重要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

1.铁夹、铁架、烧瓶、酒精灯、烧杯、水。2.录音机、扬声器、纸盒、小纸人。3.大镜、漏斗、乒乓球。

4.鸡蛋、气球、小杯、盐、水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

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

(1)装水的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生]问题:

1.什么冷水能使水再次沸腾?

2.水能使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吗? 3.雪能否使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 4.什么加热水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泡?这些泡从哪来的?

„„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我们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演示]图0.1-2。

用硬纸板做成一个纸盒,盒上面做成一个“舞台”,纸盒内一个扬声器连在录音机上,扬声器紧贴纸盒内的上表面。用纸片做小人的身体,截下一截毛刷上的毛粘在小人的下面做成小人的脚。

(1)请演员“上舞台”,一位同学打开录音机:

“舞台”上的小人随着音乐“起舞”。(2)关掉录音机音乐: 舞蹈自动停止。[师]问题:

1.人为什么会跳舞? 2.什么音乐停,舞停,它们之间有联系吗?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问题:“放大镜”为什么会使物体缩小了呢?

前者大家熟悉,后者并不熟悉,他们往往认为放大镜看东西总是放大的。这样可以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进一步安排学生回去用祖母的老花镜观看远、近处的物体,再用自己的近视镜观看物体,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否发现它们的区别,为以后更有兴趣地学习埋下伏笔。

2.乓球会落下吗?

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

注意:开始时不要把球和漏斗贴的太紧,允许一些空气从球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

吹气前可以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学生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因为有了发电机和电灯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因为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因为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观察”不同于我们平时的“看见”,观察是有目的的。

问题:

1.字路口的红绿灯哪个颜色的灯在左面,哪个颜色的灯在右面?

2.行车从平路驶向坡路时想要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为什么?3.天,从冰箱拿出冰棒会看到什么现象?[生]冒白气。

[师]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为什么?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是大家没有“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认真的思索总结得出的,因此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

实践。

[学生实验]

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蛋的沉浮

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生]逐渐加盐,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2.球吸杯子

气球吹起来,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杯子吸住,为什么?

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因此要学好物理还要: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物理课的学习中还不能忘记: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如果没有物理学和其他现代科技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今天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是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

(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建议)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想想议议]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非常多,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发言)(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等等„„)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

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但是棉花、软木塞等除外])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如: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

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2):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h

s1=14.3 v1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s2=2 h v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s3=0.8 h v3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2.骨传导的原理。●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 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问题: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问题: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问题: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问题: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与测》的相关章节内容。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五、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声音传播的空气传导听到声音两种途径

骨传导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

钢尺、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架台、口琴、笛子、小提琴、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

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

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超声波加湿器。(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

(4)超声波探伤。

(5)B超(B型超声波)。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1.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质疑: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波形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

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得出: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如: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质疑: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1”的响度大,“5”的响度小。“1”的音调低,“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的不同特色叫音色。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演示]观察波形。

比较不同的乐器都发C调的“1”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1.每个同学回家找一种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频率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铁钉、玻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小商贩的叫卖声。

(4)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5)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阅读“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师生共同活动:

1.0;30~40;70;90;150。2.90;70;50。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棉被包起来(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问题4:摩托车消声器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2]广场的声控喷泉。

[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6]利用“声纳”探测敌人潜艇。[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

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

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是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来的。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

t=

100340s=0.294s 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的嗡嗡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蝴蝶的翅膀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时间为2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m=680m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的拓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机械唱片的原理: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再去审视机械唱片,其原理是十分简单的,就是利用声波振动的原理,像电话、麦克风一样。唱片上刻有与声波相当的沟槽,也就是音槽。音槽的深浅或振幅直接代表了声音信号的大小变化。唱机读取唱片时,唱针沿着音槽转动,就会产生与刻在唱片上声音相同的振动,再经过唱头和喇叭的处理后,便还原出原来录制的声音。

1877年,美国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开始致力于声音重现的研究中。他用包锡箔的金属圆筒、喇叭、薄膜、钢针等组装了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如图)录音时,对着喇叭说话,同时转动圆筒。声音传到喇叭底部,引起金属薄膜的振动,同时与金属薄膜相连的钢针也相应振动。由于钢针与金属圆筒外包裹的锡箔接触,于是针尖在锡箔上刻出深浅不同的痕迹。刻痕的深浅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相对应,这样就把声音记录了下来。如果要重现声音,只要把喇叭上的钢针放在锡箔上,摇动手柄,转动金属圆筒,此时钢针依次沿着刻槽振动,并使喇叭底部的金属薄膜也作相应的振动,这样就可以听到原来录制的声音了。

磁带录音原理

话筒是一个传感器,作用是把声音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强弱跟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

磁头是按照强弱变化的电信号,改变其线圈特性,从而磁化磁带上的磁性物质,而且根据电信号不同,磁化后的物质的特性也不同,从而记录了声音信号。

有的录音机在写入磁头前有一个抹音磁头,其作用是把磁带上的磁性物质作一致排列,就跟格式化一样。

话筒把声音变成音频电流,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放音头的结构和录音头相似。当磁带从放音头的狭缝前走过时,磁带上“小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放音头的线圈。由于“小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它在线圈内产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放大后就可以在扬声器中发出声音。普通录音机的录音和放音往往合用一个磁头。

助听器原理:

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 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2. 放大器 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 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4. 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5. 音量控制开关

6. 电源 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

[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 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发言)

(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等等„„)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但是棉花、软木塞等除外])[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如: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等等)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2):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s1v=14.3 1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s2v=2 h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s3v=0.8 h

3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恢复听觉。[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

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五、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声音传播的空气传导听到声音两种途径骨传导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

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物体振动的快慢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超声波加湿器。(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

(4)超声波探伤。

(5)B超(B型超声波)。(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1.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质疑: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波形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得出: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如: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质疑: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1”的响度大,“5”的响度小。“1”的音调低,“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的不同特色叫音色。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演示]观察波形。

比较不同的乐器都发C调的“1”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

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五、板书设计

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声音的特性频率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小商贩的叫卖声。

(4)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5)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阅读“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师生共同活动:

1.0;30~40;70;90;150。2.90;70;50。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

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棉被包起来(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问题4:摩托车消声器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2、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2]广场的声控喷泉。

[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6]利用“声纳”探测敌人潜艇。[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

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复习和应用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是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来的。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

t=100340s=0.294s 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

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的嗡嗡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蝴蝶的翅膀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时间为2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m=680m

[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原理。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

第四篇:物理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

定义: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成了回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应用: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 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震动-------听觉神经震动------大脑

人听到声音传导方式:

空气传导

传骨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_________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区别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 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响度:声音的强弱(能量),强弱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物体本身决结构材料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噪声的来源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五、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声现象

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音量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声音以声波方式经外耳道振动鼓膜,为了使鼓膜有效地传输声音,必须使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一致.当中耳腔内的压力与体外大气压的变化相同时,鼓膜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耳咽管连通了中耳腔与口腔,这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起到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当人乘坐的飞机起飞时,为了防止鼓膜受损,应()A.张开嘴巴

B.张开嘴巴,同时用手捂住耳朵 C.闭紧嘴巴 D.都不需要

5.下列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的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6.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

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人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音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10.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11.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l2.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l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声现象》期中复习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期中复习《声现象》

【教案类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 月 日 【复备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八()【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难点:表征乐音的特性的三个要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目标展示:(见《导学案》)

三、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 产生声音,固体、和 都可以成为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3.声波与声能:声音是一种,它具有。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 m/s。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表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越大,响度越。

2.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越高,音调越。3.音色:反映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与噪声的划分(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来源: 噪声、噪声和 噪声等。

3.等级和危害: dB为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dB以上,损伤听力。4.控制途径:人们可以在 处、在 中和在 处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弱噪声。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2.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1)特点:、、等。(2)应用: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等;作为能量载体的可用于、、等。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1)特点:可以传得,很容易绕过,而且。(2)应用:可以用来预报、和监测。

四、互动突破:

例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乒乓球起到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例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

例3: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例4: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例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五、当堂训练:

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B.次声波是传播速度小于340m/s的声波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写出两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教学后记】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教案(模版)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

    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 【要点辨析】 1 .声音产生的条件 ( l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初步学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过......

    声现象教案

    2015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讲义邢贞成 声现象 【教学目标】 1、 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

    声现象 教案

    仟叶北京路分校 第三讲 声现象 秋季班初二物理培优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传播。 2. 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会用其解释声现象。 3. 知道噪......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教学案声现象

    中考前复习的几点想法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如何使宋中09年中考考的十分理想是每位初三老师及学生所关心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