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现象教案
2015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讲义
邢贞成
声现象
【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
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在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三个特性:
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015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讲义
邢贞成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
波、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频率和振幅有什么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5、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6、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知识点释疑】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表示声音就消失。因为当振动停止时,原来的声音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也都能传播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物理学里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固、液、气体既是声源,又是传声介质)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最慢。
2、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如:响鼓还需重锤敲)
同时要注意,响度还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系。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如:用硬纸片划梳子)
(音乐舞台上,乐手们对弦乐器的定弦,实际就是在调节音调)(3)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声源的材料、结构决定。2015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讲义
邢贞成
3、噪声: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如:上课时,外面有人大声的听音乐,这时的音乐就是噪声)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1)控制噪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2)阻断噪声传播。(主要是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戴护耳器等)
4、超声波与次声波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主要的特征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呐);能成像(B超)等。(2)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预测海啸、台风)
第二篇: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初步学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过程和方法 ● 经历活动: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 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
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2、难点: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
3、学习方法: 认真实验、认真观察、认真探究
三.知识疏理
(一)课本知识疏理
1.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
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介质。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纵波的形式)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340m/s、水中1500m/s、钢铁中5200m/s 2. 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距声源的远近。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70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90 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嘴能说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结构。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结构改变较大)
买西瓜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松紧发生改变)3.噪声: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
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消声、吸声、隔声。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注意点:伤人。
(二)课外知识疏理
1.双耳效应: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
音更具立体声。
2.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
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17m。
3.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如吹笛子、吹酒瓶等。
4.声音的反射: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5.(从阅读和习题中自己补充)
六.难点讲解
[例 1]“声音的高低”到底指什么? [分析]: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惟—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例2]声音的三要素.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它们用来描述人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因为响度、音调和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
响度,它表示的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调也称音高,客观上音调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
音色人耳也可以分辨出这不同声音靠音色。[例3]超声波是怎样清洗精密零件的? 精密零件浸没在清洗液中,清洗液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一会儿受压变密,一会儿受拉变疏.在受拉变疏时清洗液会发生碎裂,碎裂时会产生许多小空泡,这种小空泡立即又会崩溃,而崩溃时会产生很强的微冲击波,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小空泡便急速地生而灭、灭而生.由此产生的冲击波就像是许许多多无形的“小刷子”很起劲地刷洗着精密零件的每个角落.
例题讲解
1.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入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人的双耳效应
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根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A.音色 B.振幅 C.频率 D.响度
3.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B.各种乐器都是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D.公路边的高音嗽叭是声源 2.声音既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物质中传播,那么声音在它们当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一样快 3.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A.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C.在旷野中 D.在封闭的房内 4.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A.房间内能听到回声 B.房间内没有嘈杂声 C.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 D.以上原因都对 5.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音乐会上的钢琴声 B.节日的焰火鞭炮声 C.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D.爽朗的笑声
6.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 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 D.锣的响度变小了
7.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A.680米 D.6×107米 C.1360米 D.1.2x108米
二、填空
8.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______体、_____体和______体能传声,在_____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也能够传声。
10.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________。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
1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_______Hz到_______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________,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_______。
三、实验
1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想一想,你能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
五、计算题
15.一艘船,停在海面上利用声音的反射向海底垂直发射声音,经测量,从发射到接受到回声,所用时间为10秒,求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米/秒)
第三篇:声现象 教案
仟叶北京路分校
第三讲 声现象
秋季班初二物理培优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传播。2.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会用其解释声现象。3.知道噪声的控制以及会用其解释声现象。4.知道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能从生活中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思维能力:理解声音的特性,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声音的几点特性,并且能解释其原因.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举例说明声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让同学通过解题明白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学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难点: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特性的决定因素 3.噪声控制的三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仟叶北京路分校
(一)引入新课
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让学生自己感受,抖动纸张,波动直尺,说话时候喉咙的振动,引发学生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生源。
2.声音的传播
提问: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人耳的呢?
为什么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推理: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1)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些物质叫做介质。
(2)人们感知声音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耳朵传入大脑,一种是骨传声。
举例:贝多芬、咀嚼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不一样 3.声音的能量
(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声波向四周传播,声源提供了这个能量。4.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2)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牢记!思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传播的快慢会是怎样的呢?
几种物质的声速(m/s)
仟叶北京路分校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
即:V空气< V液体< V固体 5.回声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如果不到0.1s,则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音乐厅中常使用这种原理使演奏效果更好。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例一: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例二: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5s,求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一)新课引入
播放音乐青藏高原,学生思考为什么高音部分有人唱不上去。提问:大点声就可以唱上去了吗?我们所说的唱不上去是指什么?
(二)新课教学 1.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越粗、越低沉,音调越低;声音越细、越尖,音调越高。(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发声体振动快,声音的频率就高,音调也就高,振动慢,声音的频率就低,音调也就低。
*黑板上画出波形图解释什么叫频率。
(3)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一般而言,大而长的物体振动频率低,小而短的物体振动频率高;物体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物体越薄、越细,振动频率越高。举例说明:如蝴蝶翅膀的声音我们听不到,但是可以听到蜜蜂的声音。
例1 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如图是某学校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在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一个同学用一根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仟叶北京路分校
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解题思路:护栏的长短不同,其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也就不同。(4)超声波与次声波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它们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举例:海豚、蝙蝠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医学上的“B超”就是一种超声波。地震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通过仪器可监测到这些次声,大象和鲸也是通过次声进行联络的。2.响度
体验:用不同的力敲桌面,体会声音响度的不同.(1)概念: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人耳接收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
(2)决定因素:物理学中用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举例:敲鼓的时候,重击鼓面凹幅大,轻击鼓声小,鼓面凹幅小。例一: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鼓。鼓,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们奋勇前进!你认为图中的鼓手们要提高击鼓声音的响度,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A.用更大的力击鼓,使鼓面振动振幅大些 B.改变频率高一些的鼓来敲击
C.离击鼓处远一些,听到的声音就会强些 D.击鼓击得快些
3.音色
音色它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练习:
1.“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2.拿一张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划过,先快些,后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_________的缘故。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仟叶北京路分校
D.音调高,响度小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6.手机拜年是时下最“闪亮”的拜年方式,小强大年三十就收到了一个同学的祝福电话,他一听就知道是小伟打过来的,他感觉音量比较小,调节了一下音量大小,声音更加清晰了,这其中先后涉及的声音的特征是()
A.音调和响度 B.音色和响度 C.音色和音调 D.音调和音色 【生活小常识】
1.往暖水瓶里灌开水,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判断水是
否装满了。
2.夏日里人们买西瓜,总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
就可以分辨出瓜的生熟、好坏
3.运动会上,同学们用力敲鼓就会产生很大的响声 4.在野外说话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嘴
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
第三节 声音的利用
(一)引入新课
雷声预示着大雨将至,听诊器可以诊断疾病,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宜昌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1.新课教学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提问:(1)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
(2)受蝙蝠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主要应用在什么方面?
(3)“B超”是利用什么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①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电子元件 ②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结石 例题:
1.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了通过声音能获得。.2.蝙蝠利用回声可以确定 ,这种方法叫。科学家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豚和大象都是利用超声波来相互联络 B.海豚和大象都是利用次声波来相互联络 C.海豚用的超声波,大象用的次声波
仟叶北京路分校
D.海豚用的次声波,大象用的超声波
4.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的是()A.超声波 B.次声波 C.人耳能听到的声波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引入新课
由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引出噪声污染。
(二)新课教学 1.噪声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环境保护角度上讲,但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符号是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比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2)噪声的危害
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城其他疾病(头疼、高血压等)3.噪声控制
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
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如消音器,禁止鸣笛标准)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种树,隔音板)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入耳处减弱(如耳塞)例题:
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 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 凡是 的声音,都属噪声.2.人们以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
3.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晨读时的朗读声
b.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c.自习课时的喧哗声
d.剧场里京剧表演的锣鼓声 e.装修房子时电钻声
4.下列做法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
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仟叶北京路分校
5.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防止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
6.从环保角度看,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晚上休息时,从迪斯科舞厅传来的音乐声 B.做家务时,窗外传入的“雨打芭蕉”声 C.登山时,小溪传来的潺潺水声 D.湖面传来的一阵阵歌声
7.为了保证睡眠和休息,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A.0dB B.30~40dB C.50~70dB D.90dB以上
四、作业
完成校本教材,声现象剩余题目。
五、板书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材质、种类
四、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能量
五、噪声的控制:声源处减弱、入耳处减弱、传播过程减弱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物理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
定义: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成了回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应用: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 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震动-------听觉神经震动------大脑
人听到声音传导方式:
空气传导
传骨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_________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区别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 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响度:声音的强弱(能量),强弱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物体本身决结构材料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噪声的来源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五、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声现象
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音量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声音以声波方式经外耳道振动鼓膜,为了使鼓膜有效地传输声音,必须使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一致.当中耳腔内的压力与体外大气压的变化相同时,鼓膜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耳咽管连通了中耳腔与口腔,这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起到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当人乘坐的飞机起飞时,为了防止鼓膜受损,应()A.张开嘴巴
B.张开嘴巴,同时用手捂住耳朵 C.闭紧嘴巴 D.都不需要
5.下列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的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6.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
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人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音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10.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11.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l2.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l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第五篇:《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一、声音是什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注意: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2、声音的传播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传播需要__
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
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___
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_____
不能传声。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
3、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音具有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二、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___
_、_____和____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特征
响度
音调
音色
影响因素
振动的 声源的远近
振动的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改变方法
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
举例
震耳欲聋
脆如银铃
悦耳动听
说明
、频率:
,单位:
2、振幅:振动的幅度
2、用一把直钢尺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什么关系?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1)实验方法:将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相同)。第一次
拨钢尺,使钢尺振动发声;第二次
拨钢尺,使钢尺振动发声。
现象:第二次比第一次的响
结论:振幅越大。
(2)实验方法:将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大小相同的 拨动钢尺)。第一次伸出的
一些,使钢尺振动发声,此时钢尺振动的 ;第二次伸出的
一些,使钢尺振动发声,此时钢尺振动的。
现象:第二次比第一次音调低
结论:振动越慢。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_
__,用符号“dB”表示。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从噪声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环节来防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由于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
__Hz~_______Hz,在这个范围以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人们把频率低于____Hz的声音叫做__
___,频率高于_____Hz的叫做___
__。
2、超声波具有
,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等特点。生活中的应用:声呐、B超图像、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3、次声波可以传的很远,容易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