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论视点下的广告翻译原则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英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荒原背景下《还乡》和《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比较分析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How to 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及其避免途径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44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 45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 46 从谈判风格看中美文化差异
论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在意识形态上的相似之处 4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49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50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53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Business Letters 54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56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58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59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 60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62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 63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5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66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68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69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艺术 70 鲁迅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72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73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75 从商业广告看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77 中英基本颜色词比较和翻译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 79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81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83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84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85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87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 89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90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 92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94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95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7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Word of Bai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99 公共标识语翻译失误分析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 101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A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Study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 103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106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108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09 《紫色》中的隐喻语篇功能探索 110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12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14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116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117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119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21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22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23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124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 125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31 浅析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 133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34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135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137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38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139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141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142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 144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146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 148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149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150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151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52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153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154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
155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
156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57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158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159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16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1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162 商标翻译技巧 163
164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65 从电视剧《绝望主妇》看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166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167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8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 169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170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71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2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
173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 174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75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方法 176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177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178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179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80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 181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82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权威 183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84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 185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186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187 《非洲的青山》与《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描写非洲形象的改变 188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189 论《莫瑞斯》中E.M.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190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91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92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193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194 商标翻译分析
195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9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197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98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199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200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篇:由“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国学热看国学发展之路
由“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国学热看国学发展之路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参赛选手展现出的超强的文化底蕴和对古诗词熟稔于心的知识素养,主持人董卿亦可游刃有余的驾驭诗词,令人们得以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唤醒“荒废”的国学教育。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大会”
(1)核心要义
近来,由央视科教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受关注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高人气网剧或综艺,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聚焦古诗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摆脱乏味的诗词诵读模式,引入时下流行的知识问答挑战,配合诗词赏析,将古典文化重新带入大众视野。节目自2016年2月开播,目前已播出三季(截至2018年4月4日),每季分为10期,每期时长90分钟。第三季总决赛收视率(央视数据)达1.27,排在同时段各电视节目首位,且第三季全网收视次数超2.57亿次,是第二季的3.9倍,收视人数达1.58亿人,是第二季的3倍。
之所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除了节目呈现方式新颖以外,更多的是世人对于快餐式生活的反思和厌恶,渴望追求心灵的纯粹和净化,寻找某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而“诗歌大会”恰好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人们可以通过重温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暂时远离纷繁的网络世界,重新开启对于先贤智慧的探究并在领悟之后加以运用到现时生活中。
(2)对国学的启发
“中国诗词大会”等弘扬中华文化的节目究竟能否重振国学教育尚不得而知,其留给社会的思考或许更具现实意义。国学教育不应仅停留在精神文化教育层面,而应该纳入基础教
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领域,国学教育除了涵盖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精髓,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有积极影响的思想体系也应囊括其中。
二、国之精粹:何为国学
(1)国学起源
中国古籍《周礼·春官宗伯·乐师》、《礼记·学记》等便有关于“国学”的记载,最初“国学”特指高等教育学府,明朝时期设中都国子学,后变更为国子监,教授礼、乐、律、射、御、书、数等科目。近代为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引入“国学”一词,如1902年,梁启超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以及顾颉刚、钱穆等国学大家先后著书立说,在“西学东渐”之风下,为了与当时的“西学”区分,诞生了“中学”即后世所谓的“国学”,指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概念。
(2)国学定义
对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国学一般泛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融入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及学术,包罗了教育、伦理、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范畴。先秦诸子的学问专著对于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理政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各种思想体系的碰撞、摩擦,某一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统治起主导作用,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
儒学在国学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这和儒家思想长期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有很大关系,儒家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可以同各类学术思想相互交融,对其他学说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而儒学的影响范围又不仅局限于中国,经由海外华人的传播,使得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波及全球。国学则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将修身养性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另辟蹊径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台湾国学教育简述
(1)台湾国学教育“前世今生”
在台北孔庙附近的街巷行走,若听见郎朗的读书声,切莫惊讶,这可能是大龙小学的学生们在诵读《弟子规》、《三字经》或是《论语》。自上世纪40、50年代,国学开始在台湾蔚然成风,在全岛实现光复之后,民众渴望回归传统文化、寻求民族认同的情绪高涨,“培养民族文化”等教育政策相继推行,自此国学教育开始在台湾世代传承。
台湾国学教育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因素,是社会安定与发展的需要,是皈依中华文化的内心驱使。20世纪50年代,出于巩固政治基础、统一民众思想的意图,台湾当局极为重视国学教育,强调传统文化在全岛的传播,竭力将儒家文化作为台湾国学教育的思想基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成为每个人都需牢记的道德准则。
成立于1946年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导台湾的国语普及工作,并在各县市设立国语推行所,从大陆引进国语教学人员,还在大学专门开设国语课程。1970年,台湾当局颁发《加强推行国语运动办法实施要点》、《加强推行国语办法》,推动了国语在台湾的全面普及,为国学教育发展奠定了语言基础。发展至近代,台湾国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备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传统思想与国际视野兼备,能够终身学习的健全的人”,自小学起,教授古文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学时需占到正规学习时间的30%以上,国中(同初中)阶段,文言文比重上升至50%,毛笔字的研习也必不可少。高中国学教育最主要的三套教材:《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涵盖经史子集等各类国学经典。而某些高等院校则特地设立一些冷门的国文学科(系)供学生学习研究。至此,台湾建立了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国学教育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2)台湾国学教育的“至暗时刻”
现如今国学教育在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孰不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数次经历过“生死存亡”的时刻。
20世纪50年代末,伴随台湾经济的发展,执政当局的腐败日益突出,西方文化的入侵,道德败坏、犯罪中小学率上升,社会问题越发严重。部分居心不良之人打出“全面西化”的论调,在中华文化遭遇巨大冲击之下,民众自主发起“文化复兴运动”,力保国学教育根基不动摇。20世纪90年代,执政党力主“去中国化”,篡改国文和历史课纲,到2000年民进党主政,对中华文化的扭曲和篡改更加变本加厉,即便如此,台湾民众仍将国学放在全民
教育的首位,当局最终迫于社会各界压力,不得不重新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从选修改为必选,抹杀国学的各种尝试也宣告失败。
四、回归本源:大陆国学教育发展及现状
(1)大陆国学教育漫谈
学术界通常认为,大陆“国学”概念兴起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入侵加剧,社会急需一班有识之士扛起“国学”的大旗,对国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高知分子层面,到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在全国蔓延开来,国学课程陆续在中小学校推出,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先后成立国学院,拉开了大陆国学教育新篇章。2006年,弘扬国学经典的栏目《百家讲坛》吸粉无数,生硬难懂的古文学经过名家们生动有趣的 解读,原本精深的道理变得简单易懂。各类国学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民众对于国学的热情达到顶峰。
大陆国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国学的内涵不谋而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另外,社会的进步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越发突出,人们试图从儒学中寻找化解问题的办法。
(2)大陆国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需求急迫的背景之下,国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国学教育也面临若干问题:
① 国学教育教材过于工具化,古文重视程度低。大陆的语文教材缺少系统性的国学经典教学,对于古文的编排篇幅少、文章解释不到位,所学习的内容主要为通过课业考试而准备,师资投入有限,大部分教师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国学基本功,难以将国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② 国学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国学授课仍强调死记硬背,学生无法领悟古典文化的深意,更不必提将提炼出的思想精华应用于实践中,教学方式过于形式主义;
③ 大众对国学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国学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价值观、道德品行等不可能仅依靠短时间的教学就能够掌握并体悟,而人们学习国学则更多出于功利主义,偏离了国学教育的初衷。
五、他山之石:台湾国学教育对大陆国学教育的借鉴
台湾的国学教育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并且在不断摸索、检验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国学所折射的哲学观与社会运转的驱动因素是相契合的。大陆民众应注重弘扬中华文明,积极传承文化精髓,如民间习俗、古风古韵、传统节日等,为国学在新社会形势下的扎根创造有利的条件。
大陆家庭应提高对国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孩子尚未识字、懂事前就尝试让他们接触国学经典,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背诵古诗词、讲解经文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输出正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构建完整的人格。大陆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鼓励发展国学教育,民间和政府的学术机构须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开展国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巩固国学教育水平。推崇国学教育有望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大业,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李宸帆
第三篇: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公开透明的监管策略和信息披露机制
实际上,FDA也不是完美无缺。近年来,FDA与制药企业之间的腐败案例被不断发现,甚至FDA2002年至2005年间的前局长莱斯特•克劳福德就因为腐败丑闻主动辞职,并最终被判处入狱服刑和罚款。克劳福德的腐败丑闻实际上并不严重,他在担任主管期间曾经要求软饮料企业重新标注其糖分含量,以满足美国公众知情权。而百事因为此前已经标注了糖分含量,所以在这一决定中获利。而克劳福德被检查机关发现在作出这一决定期间持有1400股百事股票和其他软饮料公司股票。因此被判内线交易获罪。其他相关指控的内容也多同于此。
但即便如此,FDA因为持续的此类丑闻而被奥巴马政府要求进一步拓展其公开性和透明性。以便于任何公民监督FDA的行为。从2010年开始,FDA已经公布了三期的公开透明性计划,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涉及FDA本身的运作,而第三期将把FDA监管食品和药品企业的流程公开。同时FDA根据美国的信息公开法,定期公布所有依据该法律向FDA请求信息公开的申请,并公布回答。以便监管。
巨额惩罚促进高效监管
企业对受害者提供弥补性赔偿,甚至还要被征收惩罚性赔偿
当然,一个有效的食品监管体系还必须有责任承担的机制。作为联邦机构,FDA不承担相关的民事赔偿起诉责任,但在FDA的支持下,美国人民依靠集体诉讼的法律手段,经常发起针对违规企业数以亿计美元的民事赔偿起诉。而这一惩罚性罚款机制则使得任何企业都面临极大的违法成本。
美国是基于判例的自然法系国家。法律允许法官在针对大规模制造产品的企业进行惩罚时,不仅要对诉讼对象提供弥补损失的赔偿,甚至还要被征收惩罚性赔偿。这一原则在1764年的英国法庭中即以确立。继承英国判例的美国法庭也持续运用这一原则。
FDA常上法庭当证人,企业对产品的所引起的损害有责任即可定罪
最近的案例是2005年,被暴在药物临床实验中造假的默克制药停止销售其名为“万络”的止痛药。而FDA也随即发表相关政策声明。在随后的集团诉讼赔偿中,FDA方面的证人和证词多次被控方律师引用。最终,默克制药被迫同意赔偿45亿美元的天价。以弥补其造假行为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
正是在这一机制下,一般企业的违法成本高涨。以至于被FDA发现含有未标明成分的花生可能导致人过敏的食品企业,都会主动召回产品,以避免集体诉讼。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甚至不需要证明生产企业是刻意造假,只需要证明其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产品的所引起的损害有责任,则最终就可以处以惩罚性罚款。
美国的食品药品安全也曾有非常灰暗的过去,但正是有FDA这样的机构存在,在中国以保密配方“逍遥法外”的云南白药,在美国却不得不乖乖公布成分。
第四篇:pe热收缩膜介绍及在中国的应用
pe热收缩膜介绍及在中国的应用
新大科技pe热收缩膜通用性质:
单元化:这是收缩膜包装的最大特性之一。借助薄膜超强的缠绕力和回缩性,将产品紧凑地、固定地捆扎成一个单元,使零散小件成为一个整体,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产品也无任何松散与分离,度且没有尖锐的边缘和粘性,以免造成损伤。
初级保护性:初级保护性提供产品的表面保护,在产品周围形成一个很轻的、保护性外表,从而达到防尘、防油、防潮、防水、防盗的目的。尤为重要的是缠绕膜包装使包装物品均匀受力,避免受力不均对物品造成损伤,这是传统包装方式(捆扎、打包、胶带等包装)无法做到的。
新大科技— pe热收缩膜
压缩固定性:借助缠绕膜拉伸后的回缩力将产品进行缠绕包装,形成一个紧凑的、不占空间的单元整体,使产品各托盘紧密地包裹在一起,可有效地防止运输过程中产品的相互错位与移动,同时可调整的拉伸力可以使硬质产品紧贴,使软质产品紧缩,尤其是在烟草业以及纺织业中有独特的包装效果。
新大科技— pe热收缩膜
成本节约性:利用缠绕膜进行产品包装,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成本,采用缠绕膜只有原本箱包装的15%左右,热收缩膜的35%左右,纸箱包装的50%左右。同时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包装效率以及包装档次。
pe热收缩膜的分类与介绍 : PE缠绕膜是工业用装膜制品,具有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自粘性好,透明度高等物点。用于手工缠绕膜,也可用于机用缠绕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货物的集中包装。PE缠绕膜主要由几种不同牌号的聚乙烯树脂混合挤出而成,具有抗穿刺,超强度高性能,对堆放在托板上的货物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更超强防水作用,被广泛使用,在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PE 拉伸缠绕膜,LLDPE拉伸缠绕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英文缩写为LLDPE),是以高品质的LLDPE为基材,别配加优质的增粘剂,经加温、挤压、流延,再经激冷辊冷却而成,具有韧性强、高弹性、防撕裂、高粘性、厚度薄、耐寒、耐热、耐压、防尘、防水、有单面粘及双面粘等优点,在使用时可以节省材料、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广泛应用于造纸、物流、化工、塑料原料、建材、食品、玻璃等方面。PE分切缠绕膜:是以高品质的LLDPE为基材,别配加优质的增粘剂,经加温、挤压、流延,再经激冷辊冷却而成,具有韧性强、高弹性、防撕裂、高粘性、厚度薄、耐寒、耐热、耐压、防尘、防水、有单面粘及双面粘等优点,在使用时可以节省材料、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广泛应用于造纸、物流、化工、塑料原料、建材、食品、玻璃等方面。
新大科技PE热收缩膜的特点: ◆自粘结性能好
◆良好的柔韧性和拉伸性,包缠能力强
◆高抗刺穿强度 ◆ 高透明度和光泽度 ◆收缩记忆功能强,回缩紧固性好
◆被包物件整体稳固性好,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破损、倒塌、散包等现象
新大科技品粘结力强,因此用于手工缠绕或机器缠绕的效果都很好。另外,本产品的透明度很高,因此,多层包缠后内容物仍然清晰可见。
缠绕膜可分为:PE缠绕膜,PE缠绕膜,PE 拉伸缠绕膜,LLDPE拉伸缠绕膜,PE分切缠绕膜等等 产品粘结力强。
PE热收缩膜在中国的应用
PE热收缩薄膜作为一种低成本、高生产效率、出色外观、高效物流的环保型包装材料在发达国家的饮料和啤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饮料、啤酒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欧洲每年PE热收缩薄膜使用量在40万吨以上,欧洲第三大收缩膜供应商PLASTO公司,其2003年的年产量是5.5万吨,其中印刷过的PE彩色收缩膜为2.8万吨,超过产量在2.7万吨的未印刷PE收缩膜(行业内俗称白膜或素膜)。其详细构成是2.8万吨印刷彩膜,占51%;其他:6100吨用于玻璃瓶包装,占11%;8600吨用于包装纸包装,占15%;8600吨用于牛奶包装,占15%;3700吨用于砖瓦等建筑材料包装,占6%。
自从国内啤酒行业禁止使用捆扎啤酒后,PE收缩膜包装以低成本的姿态在市场上出现,使用量逐年上升;而后随着可口可乐在中国推行PE收缩膜替代纸箱包装,而从啤酒行业拓展到饮料行业。随着终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PE收缩膜包装的低成本优势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商的喜爱。最初PE收缩膜是以运输包装的形势在市场出现,运输到销售终端后需要破包后单件销售,但近年随着购买方式的改变,集合包装的直接销售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对收缩膜进行印刷以提高商品的货架展示效果,为包装厂商提供了一个提升PE收缩膜附加值的很好的机会。
目前我国饮料啤酒行业的PE收缩膜年使用量在10万到15万吨左右,大约占据50%的碳酸饮料、20%的热罐装饮料、15%的瓶装水和5%~8%的啤酒市场份额。随着饮料、啤酒行业的飞速发展和PE收缩膜市场份额的提高,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PE收缩膜年使用量将超过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一个PE热收缩膜市场。印刷过的PE收缩膜大约年使用量在2000~2500吨,只占PE收缩膜的2%左右的市场份额,距离欧洲的50%左右的市场份额非常遥远,潜力巨大。
PE收缩膜主要是使用熔融指数低于1的LDPE采用单泡法的吹膜工艺生产,通过配方、吹涨比、模头间隙和冷却控制薄膜的纵横向收缩率。PE收缩薄膜的主要技术参数有收缩率、物理机械性能、摩擦系数和包装机适用性。收缩率和拉伸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等指标有国家标准,摩擦系数主要影响包装好产品的堆垛稳定性,包装机适用性是PE收缩膜最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直接影响到薄膜在包装机上能否使用和使用的效率如何,这个指标主要受薄膜配方影响,但更大程度受制于包装机的设计水平。
目前我国的单泡法PE吹膜机制造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使用国产配备膜泡内冷的三层共挤吹膜机生产厚薄误差在±5%,收缩率误差在±3%的高透明度PE收缩薄膜,当然对于不需要印刷的普通PE热收缩膜使用单层的吹膜机完全可以达到产品的要求。从欧洲的经验和我国目前在印刷收缩膜的生产经验来看,由于薄膜的热收缩特性和易延伸的特点,PE热收缩薄膜的印刷需要使用卫星式柔印机进行印刷。而我国目前卫星式柔印机的配备非常欠缺,这将是制约印刷PE热收缩薄膜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主料使用的LDPE,我国目前只有燕山石化等少数厂商生产,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波动非常大。而从长远来看,中国LDPE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在2008年以前新开工的聚乙烯工厂都是LLDPE和HDPE的工厂,没有一个LDPE新厂开工,无形中拉大了LDPE的供给缺口,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
目前中国在设备等硬件都具备,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PE热收缩薄膜的发展如何,将受制于LDPE的供应。
新大科技拥有多年热收缩膜和PE拉伸缠绕膜生产经验,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是公司优良产品质量的保证,成熟稳定的市场网络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大科技先进的生产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灵活的经营方针,使我公司的产品以“质优价廉”深入人心,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第五篇:中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历史上公司热的分析
形势政策课程论文
中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历史上
公司热的分析
二零一二年十月
内容摘要:《公司的力量》是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它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讨论公司组织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之间的相互推动和影响,旨在以公司为载体来观察市场经济的演进,探寻成长中的中国公司的发展道路。中国商人、商帮古来已有,公司却历史甚短,从鸦片战争后期开始,中国经历了几次公司热的产生及退却,分析其具体情况及原因,可以从中观察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企业 中国 公司热 发展
引言: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长大,从未经历过甚至从未了解国家经济体制及形式的的发展历程,由小见大,通过对中国的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被称为“人类的成就”的公司的发展历程的讨论研究,以公司为载体,来探讨中国发展进步的路径。
一、企业的存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正左右着世界的经济运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却造成一场飓风的这只蝴蝶就是——公司。
这个组织已经显示了足以撼动世界的能量,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到底是什么?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公司的惊人力量源自哪里,有无边界?未来的公司将会如何影响未来的世界?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将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一系列转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独立经济实体。追逐利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的共同特征。那么企业这种特殊的经济实体为什么会存在呢?两位经济学大师告诉了我们答案:第一位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他认为分工可以促进劳动力,而企业正是可以把众多劳动者集合起来进行分工合作的组织。(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第二位是经济学家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他认为企业的存在可以使部分交易费用内化,减少个体劳动者交易时的耗费。亚当斯密告诉我们成立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科斯则告诉我们成立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两大获得利润的基本条件使企业的产生成为必然。
二、中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一)清政府的觉醒
中国把企业叫做“公司”,“公司”这个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最早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其含义与现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从官督商办到全民下海,从国家垄断到自由竞争,从中央计划到市场主导,和所有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一样,中国公司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人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开始了真正的成长。对于每一个渴望富裕生活的普通中国人,公司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每一个渴望强大的中国公司,什么样的空气和土壤是它们最需要的?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但此时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产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薛福成在游历欧洲后写下了发人深省的话“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终于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公班衙”(即公司)。
(二)中国历史上的公司热
1、洋务运动和官督商办
19世纪80年代,是世界公司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英国的大量个体工商业完成了向股份公司的转变,据统计,1877年到1887年的十年间,注册的股份公司共有15165家,在当时两个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美国和德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尤其是美国,一批大型公司已然孕育。在亚洲,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公司制度首次登陆东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从它开始引进了先进的新的生产力,它先是从创办军用工业开始,到1872年又开始创办民用企业。打着“自强”、“求富”口号的“洋务派”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公司热。
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代表轮船招商局在成立十年后的1882年,股票由发行之初的100两升至253两,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年利润在160万两白银以上,彻底打破了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用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本国公司的力量。
可是在“官督商办”的经营理念下,企业难以在商言商,民间的企业活动和民营公司跟专制政府,它存在着一定的天然矛盾性,当然它这种专制统治与民间的经济利益,它不仅仅限于是公司,它跟整个的民间利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天然的矛盾性。因为在专制的制度下,特别是在皇权的专制主义的制度下,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都是朝廷的,都是统治者的。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公司热很快冷却了,三五年间,一大批刚建立的公司纷纷破产。
2、甲午风云和法制缺陷
多个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建者郑观应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第一是重商,他主张商握四民之钢,就是把商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第二个思想就是商战思想,他主张跟外国进行商战,主要的观点他说是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应该要全由工商业者来主导企业的发展,这是他后期的想法,就是说,尽可能要摆脱官府对企业的控制。”
甲午战败后郑观应的观点被广泛接受,加之有状元张謇等民族企业家的艰苦奋斗,中国又一波短暂的公司热袭来,据统计,1910年时,正式注册的民营公司大约410家,与官办企业的比例为4:1,正好与洋务运动时期掉了个。
可是问题并不仅仅是谁来经营,更多存在于社会的经济体制和和市场环境。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有法规,有法治国家,有一切可以使供给和需求达成价格的必要条件,这样的机制才能构成市场。公司热再次很快退烧。
1901年,千年帝制一朝土崩瓦解,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公司获得了很多新的机遇,许多活跃起来。然而,这一轮的公司热,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原因是在高度控制的经济体系中,自由的竞争不复存在,自由的市场难觅其踪。国民政府这种办公司的想法和做法与晚清如出一辙,初衷都是为了强国,结果却都事与愿违。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经一次次战争、动荡、民族危亡,当最基本的安宁都无法维系,甚至国家主权都不能得到维护的时候,当救亡成为首要命题的时候,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中国公司不得不再次沉寂。
3、新中国的成立及计划经济
1949年,结束了近代以来的百年动荡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它们的动作方式是执行国家计划。可是从未有人可以完美地计划一切,完成了战后重建和初步工业化的使命后,政府高度控制的经济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
这并不能算是一次公司发展的热潮,但中国很快意识到了该如何发展市场经济。
4、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短短几年时间,农民们创造出134万个乡镇企业和1222亿元产值,98%的国有企业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承包经营,外国公司重新被允许到中国投资做生意,个体户们很快发展到了需要雇工的规模。在这些不同以往的经济组织中,人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气息。
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如同一根醒目的标杆,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海南仅房地产公司就增加了3倍,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刚到8月,库存的公司执照已全部发完;在深圳,当时中国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一下子挤进了300家公司;在辽宁,有35000名官员辞职下海创办公司,在全国这个数字是15万。
在1994年美国商务部的《国家出口促进策略》中,新兴市场国家的概念正式出现。这份报告中,一个新世界正在崛起,在这些通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国家中,中国特色格外引人注目,一时间,仿佛全世界的公司都盯上了这个新兴的大市场。
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第一次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公司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
三、中国公司发展的条件
独立自主、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一切现代化指标发展的最大前提;摆脱封建制度、建立法治国家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建立市场经济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法治中国,在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中,公司才能得以蓬勃、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公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