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时间:2019-05-14 03: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第一篇: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马世雄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目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时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的相关理念,进而分析了当前职业学校教师能力培训教育的不足,最后给出了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力结构拓展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教师;能力结构;拓展

一、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概述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的内容。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广泛深入地实施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发布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都明确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现了“全面素质”的思想。教师工作和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专业特性。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所需具备的能力。通常而言,教师专业能力包含:学科知识;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成果评量;专业精神与态度;其它有关学校服务工作。伴随着社会的转变,产业结构已由劳力密集、资本密集转为知识密集,为应对这一现状,职业教育若仅注重于技能培养,势必不足以满足当前产业的需求,加上国民接受教育的意愿与日剧增,家长及学生对于升学的渴望,使得职业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势必面临调整,而课程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符合高职经营需求。因此,任教于职业学校的教师不应再以教导专业技能为主,为提升技职教育竞争力,也需培养更具多元的教师专业能力。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职业教育中心在进行《发展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本位模块》的研究结果中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师专业能力包含: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

234-

第二篇: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吴卫东骆伯巍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教师职业反思能力结构,并依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反思指向的差异,构建适合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培训方式。

一、反思能力的含义与结构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象,就是对作为教师的专业自我观察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也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对自我的价值感,职业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习活动的促进,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对沟通效果的及时评价与调整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方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井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评价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教学后反省,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由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丰富且复杂,教师的反思能力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恩能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人口,可以迸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尤其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对于教师培训而言,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恩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培训实践的核心问题。

二、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与培养模式在培训实践中,我们不断意识到,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总体要求,而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差异。教师群体可以依据不同线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我们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新手型教师(0-5年)、适应型教师(5-10年)、成熟型教师(10-20年)和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当然,这种划分只是针对教师群体的总体假设,对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又有其特殊性。不同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研究表明,从教5年以下的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地低于从教5年以上的教师;而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则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就体现不同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与教学技能反思。新手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从知识结构看,该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多数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主要是教师职前教育中所接受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对这些陈述性知识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即教学技能,包括导人、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往往停留在前结构水平上,无论是对教学技能的系统认知,还是对教学技能的有意识调用的水平都比较低。以提问技能为例,我们分析了小学数学新手型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发现教师设计的大量问题(90%)仅停留在记忆水平,问题与问题之间无系统、无层次。提问的随意性强、反馈的主体与方式单一,反馈的时效性与质量较差。对新手型教师而言,教学技能的迅速提高是其自身过渡到合格教师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新手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以对其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在培训实践中,我们采用微格教学技术,首先进行有关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其次观看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再次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以小学数学课为例)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暂不涉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诊断能力,以及不同情景中对教学原理的灵活运用的水平。

适应型教师与教学策略反思。适应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至10年的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程序性知识已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也即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与条件,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从反思能力的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在培训实践中,我们运用案例反思法(突出成功教学案例的价值)展开反思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反恩自身教学基本技能是否达到教学技巧的水平。其次,与教师共同研讨达到共识,认为任何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是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再次,通过内省与资料收集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各种策略的基本要求。最后,通过小组成员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记录,比较与基本要求的差异,以提高对教学策略把握的自觉性。

成熟型教师与教学理念反思。成熟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10至20年之间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已形成适合于自身个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识结构中,大量的隐性的实践性知识没有被激活到意识层次,也就是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此类教师反思的焦点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培训实践中,我们采用教学病理反思法。如果说教学案例更多的是从正面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的话,那么教学病理的研究就是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首先,我们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学与教的病历,然后以聚类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典型类型。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病历进行归因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观念。以我们承担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班开展的教学病理分析活动为例,主要围绕数学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的新旧理念的比较,对存在于自身及小组其他成员的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教学病理的教学对策。

专家型教师与教育科研反思。专家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的小部分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

进行理性的反思。对专家型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应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相结合,这就是教育研究反恩法。具体他说,应通过研究论文交流、答辩的方式进行。首先,参训的专家型教师把已有研究成果向小组成员与专家组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陈述:研究的背景、主要成果、值得思索的问题。然后,小组成员充分展开交流,专家组重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最后,进行研究的深化与研究成果的修改。当然,以上的培训方法均适用于不同群体的教师培训,只是在我们的实践中,应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的不同特点,采用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策略。

三、反思策略与反思线索的构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各种有意识干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反思线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恩能力。所谓反思线索,是指反思活动所依据的物化材料,反思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总称。在实践中,我们在不同的反恩策略中运用了不同的反思线索。

自我提问策略与问题单。这一策略是指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问题单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实践主体方面的内容。关于个体内差异的问题,如有关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关于个体间差异的问题,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比如,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总共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

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自我提问反思策略主要运用于实践活动之前,着重指向内部思维,行为记录反思策略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而重在对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这一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为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反思教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学设计反思表,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

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二是教学设计的详细案例,也就是平时的教案。实践表明,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反思策略,可以提高职业反恩意识,进而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成反思札记。

实践表明,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干预得以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如何养成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如何创设反思的氛围,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们坚信,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

第三篇:大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职业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总第87期)

大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职业能力

培训的理论与内容体系研讨

万 朴 廖方伟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621010)

摘 要: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实施“教师培训工程”的实践与探索,从大学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职业特性要求,培训过程与规律,培训工作范式,师德的培育与评估方式等方面,对大学教师的教

学素养与职业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内容体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教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更迫切需要紧紧把握

“质量工程”的源头——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重视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和教学梯队建设的机制

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与许多正在发展中的高校一样,教师队伍结构伴随快速发展而出现了非和谐态势变

化:年轻教师比例超常增加,学历层次提升有可喜变

化,但新教师常常一来校就上课,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着实令人担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八条规定:

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中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

业道德,为人师表”,这表明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

社会使命的严格要求。

教师专业化强调教师职业的素质和能力要

求。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

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

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

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

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

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教师的培养培训、国家的教师管理,都要实现相应的重

大变革。

一、当代教师素质的多元性、进修提高的多层面性与序次交替

教师工作具有育人性、专业性、艺术性、群体性、应变性、创造性、风范性的复杂特征。因此,从教师的根本教育职责出发,大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职业

能力培训是一个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系统工程,而

不可能是简单的知识、学历进修,能力短训和报告式 的师德教育所能够实现的。

对大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多元的:教育学知识、专业知识与实践水平、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教学艺 术水平、师德修养等的多元化交叉培训。

培训对象的多层面特点需要差异性设计:新教

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培育渐进与叠加过程和相互影 响的柔性设计。

培训内容的序次与重点布置:授课能力、指导能

力、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与艺术、“教”、“学”、“研” 统一体系与境界提升,是教师生涯的基本历程;要尊 重时间分段与培训重点设计的客观规律和教学能力 提升环节与过程的优先价值。

培训的基本共性目标,即树立并实践基本的大

学教学理念:言传身教,做人成才,严谨笃行,敢于超 越,安于宁静,积智创新,为人师表,奉献终身。随着近年来我国新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更需要向教师的教 学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方向偏移。

l7

维普资讯 http://

二、教育能力与素质提高的过程与规

律——序次性、阶段性、交叉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教师的教育经验积累和

教育效果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表 明,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 曲线是成正相关的上升趋势;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 出现一个平稳的发展势态;18年以后。教师群体逐 渐出现分化,小部分人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发展 成为“学者型”教师,这个比例不高,大约5%;而大 部分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 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书匠”,比例在95%左右 J。可见,教师的成长是有其一般 和特殊规律的,只有那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的教师才能走到教师生涯发展的最高峰。

如果持续努力,教师个人的提高与发展,一般可

出现以下历程:学生阶段奠定学历(学识)与能力基 础一教学、师德与岗位基石加固一科研、教学水平提 升到教学骨干的拼搏一教学、科研互动,高尚师德,教学艺术风格与名师的终身努力一综合修养、学术 前沿与大师塑造。

据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的意见 』,已经有一定

基础的大学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要求:

(1)本学科科研与教学统一的素质。有博士学

位只具备很好的学科知识的基本条件,但要教好书,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素质。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 是交替渐进的,对高学历教师,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能 转化为教学资源;要懂得和学会长期积淀,才能对所 教课程内容人木三分。

(2)学科与学科交叉的学术修养素质。大学教

师不仅教授本学科的学生,还要会教授其它学科的 学生,包括教授基础课程。因此,教师要扩展和学习所授课程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要有掌握学科交 叉的方法和运用能力。

(3)高等教育学理论修养的素质。这是当好教

师的重要基础,要努力成为教育学专家。否则会有 可能面临“茶壶装汤圆”的尴尬境地。大学教师一 定要懂得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学习规 律,要懂得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4)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思维素质。两者的互补是教育教学方法论、认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 1 R

系统思维和能力功底。

(5)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素质。如教案设

计,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艺术等的能力 与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三、西南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能力与素质

培训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在2005—2007年开展的“教师培

训工程”所组织的年轻教师培训和主讲教师研修,是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确 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性工作。“教师培训工

程”的实施,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 训的思路和内容体系,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做了成 功的探索,并经受了实践检验,形成了以教学能力有 效提高为主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范式。

(一)岗前培训

校内组织刚来校的新教师进行校情、岗位适应

性(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等管理系统和环境等)为主 的短期培训;新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培训。

(二)在岗培训与研讨

1.时间

宜在从事实际教学工作一个学期后,让参加培

训者对教学已有了一些体会的基础上,再组织新教 师和需要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能力的有关教师进行 一

学年的在岗教学过程和探究性教研培训。

2.内容

以熟悉先进教学理念、规则,进行基本教学环节的职业能力锻炼,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与教学研究能力为主的培训、研讨。

3.进程

分五个阶段和六个环节进行。五个阶段指:先

进教学理念、教学规则学习和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 适应;导师指导下的基本教学环节能力培训;助教工 作与教学能力实践锻炼;观摩与交流、自评、教学研 究方法训练;培训考核与教学过关状况评估。六个

环节是:备课与教案;讲课;课后“教与学”分析、反 思;实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考试方法 与质量评估等教学环节。六个环节将根据学科专业 特点,在五个阶段中穿插反复进行,不断深化。

4.针对性单项培训(指上述系统培训以外的短

期培训)

维普资讯 http://

(1)强化性单项培训:如针对课堂教学能力与

水平提高的短期强化训练等单项培训。由学院为主 组织实施。学校人事处与相关部门在组织专家和培 训资源上积极支持,并负责总体指导、服务与督察、帮助。单项培训工作要注意灵活运用观摩对比、演 练反思、个性有别、良师指导的基本方法。

(2)教师工程能力再培训:如针对工科类专业

新教师的工程能力问题,相关学院可充分利用联合 办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灵活安排时间和 指导教师,按照锻炼提高计划,具体安排教师的针对 性培训和锻炼。

5.操作与管理

(1)在岗系统培训工作。已有的《西南科技大

学教师培训、研修工作指南》可参照实施。二级学 院和相关单位在把握六个主要教学环节的原则下,可结合学科、专业、工作实际灵活组织,结合实际教 学任务和教学比赛做好“一对一”的传、帮、带工作,组织专题教学研讨与教研活动,这是培训成效的关 键。各学院一定要具体制定学年实施计划,并报主 管部门备案,以督导实施。

(2)针对性单项培训工作。由学校从全局需要

提出,或由各学院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以学院为主,负责对短期强化训练等针对性单项培训的组织与实 施。组织培训的学院要积极发挥指导教师的辅导作 用,认真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核,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政 策。工作实施计划、考核结果和工作总结需报主管

部门备案和督察。

(三)高级岗位教师研修

目的是培育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经实践总

结,提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内教学成果好的高 级职称教师或优秀讲师以多种方式进行研修。

1.基本方式

在教学期间,适时组织“教育学术休假访问与

研修团”,集中7—10天时间,到兄弟高校进行现代 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 的经验考察、学习和大口径对口交流,撰写自身教研 论文;返校后进行同行教学成果和经验交流,在校内 作施教示范讲座;提出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水平的计划或建议(这一过程即可称作“教育学术休

假访问与研修”)。

2.不定期的机遇性研修

派出有突出教学研究成果的主讲教师出席校

外、国外教学研究与改革经验交流和教育学术研讨 会议,推进校内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活动,扩大和提 升现代教学视野和水平。

四、师德修养应展现于教学过程中,提升

于教学、科研、言行之毕身努力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 质更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

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 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 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目的就是“德

行”,同时“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因此,不存在 “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

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

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 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实践证实,教师的师德及其带来的教学质量效

应必须通过教学主要环节的教学过程来体现并使学 生受益,教师的师德主要是在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的锻炼和用心修养中逐步提升和经受检验的。师德 修养应贯穿于教师培训和教学工作的始终。

西南科技大学的教师培训工作实践表明,学校

关于结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展“教师培训工 程”的决策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学校“教师培训

工程”实施方案是切合实际和有效的。“教师培训

工程”的培训体系既符合教师培训的客观规律,又 符合学校定位实际,便于操作,能够进行显性的效果 评估。广大师生认识到教师培训是高质量办学的生 命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大计。

参考文献

[1]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 中国教育报,2002—1—3(4).

[2] 叶向红,张平.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十一 五”立项课题,开题报告,引自htp://www.xiexiebang.com/dibaci—jxb/ktwj/2006KTKTBG.doc

[3] 叶志明.谈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J].中国 大学教学.2006,11:4~6.

维普资讯 http://

第四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研究与实践

作者:汪宏杰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5期

摘 要: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使课程设置能体现专业特点。如何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际,从课程现状、课程结构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进行研究探讨与实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职业能力 研究 实践

随着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汽车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点。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然沿袭了本科院校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如何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是职业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现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及汽车配件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上却往往与培养目标相左,大部分学生既不能很好地掌握汽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不能对汽车销售职业岗位群进行融会贯通,这就违背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初衷。目前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不合理

学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侧重于汽车营销方向,面向的是汽车制造企业、汽车4S店、保险公司和汽车租赁企业的汽车营销及相关岗位,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安排了税收基础、国际贸易等相关性较差的课程,弱化了汽车文化、汽车4S店管理等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时分配上也没有较好地平衡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和衔接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科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对各课程的学习也就容易出现懈怠情况。

2.实践实训条件不足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对于职业岗位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校在相应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对应的实践实训条件,有效地拓展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使之能够满足正常的日常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但从具体的落实情况看,很多实践实训只是体现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缺乏课程体系的衔接性,实训时间较短且实训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3.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需要承担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缺乏汽车销售领域的实战经验,教师挂职锻炼的时间不足,使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篇理论,缺少授课内容与行业企业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然缺少实践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不佳。

4.忽视了与行业企业的有效沟通

由于课堂教学中新知识、新政策导入不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知识在行业企业中并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在对很多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走访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企业需要实践性较强的可用人才,而很多学生却较难融入企业实战过程。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结构

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很多职业院校开始加大对实践操作环节的重视,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岗位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首要考虑因素。在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走访了部分企业,听取了他们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对该行业的职业能力岗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形成了以提高素质为基础,文化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构建了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表1)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表2)

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3)

4.选修课程设置(表4)

三、课程组织实施

1.以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基本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作为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来抓,不仅是要做到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其他课程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使其适应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岗位群特色

我们把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和专业技术知识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的重复性,结合课程学时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加大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确保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至少为1:1。比如:把汽车营销实务中的市场调查部分和消费心理部分,分别与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心理学课程进行衔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删减或扩充,这样既能避免知识重复率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商务谈判、汽车营销实务采用校企联合教学,将部分内容的教学设在4S店、保险公司等,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有些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如公关礼仪、汽车商务与服务(AW804软件)直接改成模拟实训,让学生在模拟现场操作中理解教学内容、掌握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基础会计、市场调研与预测、汽车营销实务、客户服务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公关礼仪、汽车商务与服务(AW804软件)等课程的特点,除了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外,还会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串联,以职业岗位为基本出发点,形成实习岗位真实任务,设计课程体系方案。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理解和展示实践内容,这有利于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确保了学生校内校外实习实训的质量,避免了单一教学的不足。另外,我们还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引入行业企业先进的文化和营销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了解现代汽车营销领域的新动态,以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

3.以“教、学、做”情景教学为根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为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开展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必不可少。“教、学、做”一体化情景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能够熟悉实践操作技能。学校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外实践锻炼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形式,支持和鼓励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目前,学校已经与合作企业——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师资培养协议,定期派专业教师去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同时,我们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在企业担任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提高本专业兼职教师比例。通过手拉手活动、企业营销技能比赛活动等,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为专业发展拓宽了渠道。

四、职业能力课程未来建设思路

1.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要继续深入

以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为出发点,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结合度,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良好作用,使专任理论教师与兼职教师能够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对接,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2.进一步扩大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虽然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生实习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其仿真性不高。这就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能够全面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并使其成为情景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3.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改革现有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校要在充分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合作培养、共建基地、共同质量评价等多样化的产学研结合方式,使课程设置能够体现地方经济特点,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企业优秀人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和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2]俞海红.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J].新课程研究,2011(4).

第五篇:教师考试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试题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及结构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一)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2,4,7,(A.9),16

C.11

D.12

B.10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

若每隔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123米的道路上共栽多少棵树? A.121

B.122

C.123

D.124

解答: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共124棵树,所以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涉及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与运用等文字方面。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位,要求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例题: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

D.浓浓

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适合,但“层层”的云与“在我们头顶上流着”不太合适。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B.层层

C.微微

例题:

从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 A.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所以答案为D。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推理。

例题: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中药不仅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

A.治疗某些炎症,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使用。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的作用比中药差得多。

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

(四)判断与推理

判断与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

(1)店主生气

(2)小明得分

(5)孩子们四处奔逃

B.(5)(2)(4)(3)

(3)玻璃被打破

(4)孩子们玩棒球

A.(1)(2)(3)(4)(5)

(1)C.(4)(2)(3)(1)(5)

(4)

D.(3)(1)(2)(5)解答:从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孩子们玩棒球把店玻璃打碎这一件事。按照这一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交待背景(4)孩子们玩棒球→(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是最合理的。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该组图形呈现出与前一组图形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A B C D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三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售价2元500克的洗洁精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没有除臭剂,另一种加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相同,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加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此后者:

A.味道更好闻些。C.具有添加剂。

B.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D.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解答: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的比较问题,售价都是2元500克,所以,B、D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中放不放添加剂的问题,故C选项也应排除。因此,A是正确答案。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例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点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请根据这段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居住在海拔200—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4.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D.日本的广岛 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解答:正确答案:1.C,2.A,3.B,4.C,5.C。第1题和第2题可以直接观察资料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第1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在供选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第2题只要具有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就可以直接推理得出,而无需计算。因为世界上一半多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陆地上,其密度当然是最大的了。第3题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算法是100-(56.2+24+11.6)=8.2,答案B是正确的,若仅凭文中“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这句作主观推断,很容易选A这一迷惑性较强的选项。凡资料后面题中出现的四个选项都是数字时,一般都要经过计算得出它的精确值。第4题就是对题意的把握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给你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的陷阱,造成失分。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然后用“1”去减就可以了。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卷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卷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2B铅笔和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考试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规则。

(2)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考生首先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

(3)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份试卷,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写完后应把笔放下,等候监考老师的开考指示,不得提前答题,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应注意把握答题速度。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等监考老师收完试卷与答题卡,宣布可以离开后才可以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试卷、答题卡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成绩。

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涂)好个人信息(姓名、准考证号)和所选答案。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栏填好本人姓名,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2个空白方框中,填写本人准考证上的准考证号(12位数)。(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非2B铅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附件:教育类专业知识

教育类专业知识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了解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掌握教育的定义;掌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学校

掌握学校的定义;了解学校制度的发展;掌握学校公益性特点;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即构成;熟悉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领会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领会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熟悉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领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四、学生

掌握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领会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掌握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掌握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领会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掌握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领会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领会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领会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领会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掌握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

五、教师

掌握教师概念的含义;掌握教师地位的含义;领会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掌握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掌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掌握教师资格分类;掌握教师资格条件;掌握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领会教师培训的含义;领会教师考核的含义;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领会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

六、教育目的

掌握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掌握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掌握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领会不同的教育目的论;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了解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七、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掌握德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掌握智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掌握体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掌握美育的概念与功能;熟悉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

八、课程

掌握课程的概念;领会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领会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掌握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掌握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领会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熟悉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领会泰勒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九、教学

掌握教学的定义和教学的任务;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掌握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教学原则的概念;熟悉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体系;掌握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领会贯彻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掌握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概念的含义;领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方法应遵循的要求;掌握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熟悉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领会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掌握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哪些基本环节;领会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

十、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掌握学生集体的概念;领会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掌握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掌握班级的概念;领会班级组织的结构;领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领会班主任在班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

十一、学校咨询与辅导

掌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举办主体的类型及其内涵;掌握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熟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熟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掌握咨询的目标与原则;掌握主要咨询方法;领会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

十二、教育测验与评价

掌握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熟悉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掌握如何进行测验的编制以及编制测验的要求是什么;掌握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熟悉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熟悉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十三、教育法制

熟悉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产生的关系;了解西方国家教育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熟悉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掌握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掌握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掌握我国学生的法律地位;熟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熟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熟悉法律责任的定义;领会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熟悉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熟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掌握学校事故的定义;掌握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熟悉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掌握学校事故分类标准和学校事故的分类;熟悉法律救济的定义;熟悉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熟悉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条件。

《心理学》部分

一、概论

掌握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熟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领会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二、意识与注意

掌握意识、无意识;熟悉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熟悉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掌握生物节律、日节律;熟悉生物节律与睡眠的关系;熟悉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熟悉失眠的种类;掌握催眠的原理;熟悉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三、感觉与知觉

掌握感觉的基本概念;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掌握视觉适应和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和色觉理论;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熟悉基本的听觉现象;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熟悉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的简单应用;掌握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和特性;熟悉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四、记忆与学习

掌握记忆的概念、基本过程与类型;掌握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特征与区别;熟悉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熟悉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及其应用;掌握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掌握遗忘的概念;熟悉遗忘曲线及遗忘的原因;熟悉有意遗忘的作用;掌握记忆能力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概念;熟悉学习的过程;熟悉学习的分类;熟悉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熟悉学习的策略的应用。

五、思维与创造性

掌握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熟悉思维的机制;掌握概念的性质、分类和功能;熟悉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掌握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熟悉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熟悉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掌握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熟悉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六、智力

掌握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的概念;熟悉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领会如何看待智力差异及其应用;掌握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掌握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常模、信度、效度的概念;熟悉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熟悉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掌握遗传因素的概念;熟悉智力的影响因素;熟悉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七、动机与情绪情感

掌握动机、需要、诱因的概念;熟悉动机的基本特征;熟悉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熟悉动机的种类;熟悉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及其应用;掌握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的概念;熟悉成就动机的成分和工作动机理论;熟悉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及其应用;熟悉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掌握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熟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熟悉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掌握情绪情感、心境、应激的概念;熟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熟悉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熟悉保持良好的心境的方法;熟悉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八、人格

掌握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概念;熟悉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熟悉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熟悉看待人的气质差异的方法;掌握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的概念;熟悉特质的种类;领会现代特质理论;熟悉类型的三种模式;熟悉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熟悉如何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掌握认知方式;熟悉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熟悉在教育中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的方法;掌握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熟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熟悉在教育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的方法。

九、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熟悉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熟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和模式;熟悉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熟悉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熟悉人际关系测量的基本步骤;掌握群体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掌握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熟悉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熟悉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十、心理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掌握压力的概念;熟悉压力的来源和压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压力的应对策略;掌握挫折的概念和类型;熟悉挫折产生的原因和挫折的防卫方式;掌握挫折的应对策略;掌握焦虑的概念和类型;熟悉焦虑产生的原因;掌握焦虑的应对策略。

十一、毕生发展 掌握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关键期;熟悉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领会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熟悉运用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设计;掌握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掌握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熟悉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熟悉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题;领会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熟悉青少年个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熟悉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熟悉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熟悉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方法;熟悉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的方法。

下载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已删减至3500字符-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