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5篇)

时间:2019-05-14 03: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

第一篇: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

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技术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石油煤炭可消耗资源的开发和消耗,能源用量日趋紧张。而且使用石油煤炭资源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大,世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不仅石油资源面临短缺,而且燃烧汽油柴油导致汽车尾气对大气又严重的破坏。开发新能源汽车一刻减少对石油等可消耗资源的依赖,二则新能源汽车对大气污染小,可以减轻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朝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而石油生产相对集中,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未来5~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将遵循节能(降低总能耗)、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辆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t,替代石油3110万t,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t,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15年。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我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国内外汽车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如何执行的层面。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20年将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尊重对手才能战胜对手,中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实现后来者居上的目标,就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扶持上下更多的功夫。越早重视研发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早掌握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2001年,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这就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上。这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从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N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为完成上述目标,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确定北京、武汉、天津、株洲、威海、杭州6个城市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国从2007年起开始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力量研发新能源车,投入近20多亿元。2007年1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

(二)2009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及一系列产业振兴战略决策精神,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该《财政补贴办法》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2月,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决定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十城千辆”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联盟由北汽控股公司、北京公交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目前已有美国伊顿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ZF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院校成为了联盟理事单位。继北京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以后,重庆、湖北、上海、天津、吉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产业联盟和基地,深圳、湖北、安徽等地也都有可能以本地汽车企业(比亚迪、东风、奇瑞)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这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在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形成了地区范围的合作关系。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还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描新《目录》中,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在2005年版《征求意见稿》中还处于汽车鼓励类的“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一项内容,却在新《目录》中被删除,说明国家发改委已不再鼓励发展柴油轿车;而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指导目录》显示,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

(二)2009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及一系列产业振兴战略决策精神,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该《财政补贴办法》同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2月,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决定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十城千辆”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继北京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以后,重庆、湖北、上海、天津、吉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产业联盟和基地,深圳、湖北、安徽等地也都有可能以本地汽车企业(比亚迪、东风、奇瑞)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联盟和产业基地。这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在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形成了地区范围的合作关系。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还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描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推动新能源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产能;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增加5亿元用来启动“绿标”公交车队计划,未来预计购买1000辆新能源车。同时,上海市政府宣布今后两年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并将于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上海还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各投入20亿元,加快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机会意味着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应很好地抓住这次契机,坚定不移地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万元补贴,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电池充电站。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贷款贴息方式,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技改,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

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人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人条件,并将新能源车清晰的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不同的技术阶段。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被列入起步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属于发展期;使用铅酸蓄电池和镍氢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则为成熟期。

2009年7月11日,为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项专项行动来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上汽等行业前10位整车企业一把手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的联合行动问题。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制定了“积极引领,联合行动,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行业电动车发展战略。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年9月5日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应用。电动汽车在中国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新能源产业。中海油近期向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商--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中石化与北汽控股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在车用油料、化工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加深合作;中石油已与华能国际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开展天然气发电项目合作。三大石油巨头进入新能源领域将有望打破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匮乏、关键性零部件研发投入不够的僵局。

2009年12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对《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7项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查。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为时不远。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经过了几年的反复讨论及完善,眼下已经步入了实质陡的实施阶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始实施或是计划出台相关的政策,而这-切对于有购买新能源车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提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优化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环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2009年12月7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规定》),《若干政策规定》指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简称“三电”)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加快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增长点,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主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为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在吉林省新能源汽车推进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下,2009年12月28日,由一汽集团、吉林大学、长春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3家科研生产单位组成的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其主要职责是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目标,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

上述所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这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即将出台

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伊始俨然成了最热门词汇之一。不仅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意欲取石油巨头而代之,成为国内的能源霸主。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启动起来,欲发掘这一“金矿”。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推波助澜,正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尽管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有着各种看法,但中国汽车业已无可争议地驶上了新能源汽车快车道。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永恒的话题。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经济结构;新能源 论文摘要: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篇: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过双向传播和双向互动而形成的公共社会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摘 要] 本文在探讨公共...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过双向传播和双向互动而形成的公共社会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摘 要] 本文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涵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由此从主体、客体、传播三要素角度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政府公共关系

危机管理源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随着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超出单一组织,今天所指的“危机管理”已经不再单指企业管理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凸现了危机的“公共性”特征,如 2001 年美国“9.11”事件,2003 年我国 SARS 疫情,2008 年初我国南方雪灾,2008 年汶川地震......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以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

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希腊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罗伯兹 1991 年对危机做出如下定义:危机是一个心理失去平衡的时期,个体遇到了由重大问题所导致的危急后果,或处于危险的情境之中,而其无法采用以往的应对策略应付此情境。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无论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综合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都具有明显特征:

1.突发性,不确定性,突发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心理准备与应对能力来说,公共危机表现出突然爆发的特征,即使先期有征兆,但这些征兆也往往以分散、零星的形式表现,使人难以完整把握。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指其无规则性和无程序性。无人知道何时发生,以什么方式发生;不知它向哪个方向发展,会造成多大危害,它的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测。

2.破坏性、危害性。公共危机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国家管理的混乱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等。

3.公共性,是指公共危机的影响面很广,会波及到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恐怖感等。

4.连锁反应性,扩散性,随着世界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加强公共危机在整个国际范围具有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它不仅对一地一国具有危害,它的影响是深远与持久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从词源上看,“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 1807 年,其词义是“大众利益”。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从上述二者的内涵中可以看到,二者都具有“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并都强调大众的“公共利益”,这表明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也说明公共关系能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执政行为等具有广泛性的主观反映,是公众对政府的总体性评价,更是政府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行为、活动与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

公共危机事件危害性大,影响广泛,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对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更希望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对公众的这一需求无动于衷,或者故意隐瞒,会导致公众集体失望,继而是怀疑与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现代组织处在一个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里。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所面对的灾难局面并正在采取什么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它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并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保证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正常运转,通过信息沟通与传播,展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回应公众的正常需求,这对于政府形象的保持与提升非常必要,同时维护政府形象的政府公关工作与公共危机管理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2.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公共危机信息的需求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互动。由于公共危机的广泛危害性,极大的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加之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公众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需求非常强烈,如果政府依然保留以前的封闭管理以及“暗箱操作”,则广大公众从正常途径获取信息的需求和热情被无情扼杀,会导致谣言四起,虚假信息漫布,引发更大的社会整体恐慌,甚至会触动公共危机的连环按钮,后果不堪设想。

反之,如果政府能够转变观念,放弃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权,在危机第一时间通过公关活动把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则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对公共危机进行“预热”的作用,减缓了事发突然所带来的公众心理恐慌,让公众更自然平静地接受、认可公共危机事实,为危机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有利于促进公共危机的解决

公共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的共同投入,发挥众志成城的力量。政府公共关系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首先是政府本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代表性,其次政府在社会信息资源上掌握着主动权。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整合与凝聚功能,通过引导公众情绪与社会力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另外,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利用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保持自身权威性及公众信任;再次,通过公共关系进行公共危机的教育,引导全体公民防御公共危机的破坏,以尽可能减少损失。这样的理性引导,信息推动,动员教育活动促进了公共危机的解决。

4.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支持与援助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当今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频繁,在这个广泛联系的世界中,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一方面立足于国内,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国际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本身具有跨越国界扩散影响的可能性,这也使得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单凭一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联系国际社会诸多力量,共同应对公共危机。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在国际社会传播信息,树立或修复国家形象的功能,通过关系的协调和利益的整合达到获取国际社会更广泛支持与援助,促进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

三、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与其它主体开展的公共关系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公益性

政府公共关系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但其根本指导原则以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公众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是政府合法存在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公共危机对整体公众的安全带来巨大破坏性和威胁性,对国家的经济运转、政治稳定带来巨大影响,政府公共关系通过沟通信息,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公共危机得以化解,但所有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就是公共利益。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则精神指导之下,政府公共关系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2.面对公众对象极其广泛复杂

与其他组织不同,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公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组织等,而且对外还涉及外国政府、公众、国际组织等。公共危机因其影响广、破坏性强、事发突然,因此对社会公众都具有直接威胁和影响,甚至跨越国界,扩散影响到国外公众,此时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极其广泛。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不同公众,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特别是公共危机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影响,直接导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政府公共关系要充分运用其统筹兼顾的协调职能,有效平衡各种利益诉求,整合社会关系网络。

3.实施效果影响重大

政治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政府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公众联系的纽带,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得好坏,不仅对于公共危机的有效化解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关系到在国内国际形象与地位的稳定。

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中,由于其危害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就更要求政府公共关系不但能够正常实施,还要高度重视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利用真诚平等、双向沟通的艺术手段获得公众理解支持,发挥其柔性管理特点。

四、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从静态构成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由主体、客体和手段构成,从动态过程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也正是这三者的互动过程,本文立足于三大构成要素来分析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开展。

1.在公共危机中政府作为公关主体应积极作为,赢取公众信任,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政府应强化公关理念和意识。作为一对关系中的主体,政府秉持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它的公关活动及其效果。虽然“特别是大发展于 2003 年非典后的中国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已凸显出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理念正在完成从黑箱到玻璃屋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也可以从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得以体现,但由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色彩浓厚,从而把公众等作为管理、统治对象的对立思想不会立即消失,因此坚持与贯彻公共关系开放、平等、公共利益的理念,真正实现这一转变是切实问题之一。

其次,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处理危机。

目前政府具有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分散在宣传、信访、新闻发布等职能部门,这样的设置极易导致在面对公共危机时纵横交错,难以协调,政出多门,贻误战机。因此,应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危机公关组织体系,保证协调统一。

最后,发挥领导人形象作用。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人们迫切期待来自于政府的声音和行动,领导人作为政府的代表,在第一时间深入公共危机第一现场,能够安抚民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作用巨大。2008 年汶川地震,在道路损坏,余震不断等恶劣条件下,国务院温家宝在地震发生 7 小时 14 分钟已经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广泛的视察,并在汶川、映秀的废墟之上,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会面。美联社(AP)发文“中国是地震救灾英雄”,把温与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英勇表现相比较。国外的反危机策略专家把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的任务归纳为 3C 策略,即命令(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种“危机中的在一起”会激发强大的社会力量,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行动,承担责任,政府良好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塑造。

2.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关注公众的利益需求,引导公众参与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对全社会具有广泛破坏性,“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公民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应对风险的重任”。只有将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成整体的力量,众志成城才能够克服危机,政府动员公众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全社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强化提升的过程,起到有

效地激励士气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公众参与是必要且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公众危机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和社会自我救助能力,有效减少公众轻信以及参与流言的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现实中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低,同时缺乏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且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动员易演变为政治动员模式,因此,政府应发挥政府公关,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此外,公众参与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渠道,因此政府应在制度上对公民参与的主体,形式,参与权的监督与制约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建立有序有效的参与机制。

3.公共危机中政府应确保快速、真实的信息传播以推动主客体信任关系

卡兹和坎恩强调:“......传播――信息交流及意义的传递,是社会系统及组织的基本要素。”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因此,危机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合理的信息传播就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健康血液。

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以及公众参与都是以对政府充分理解和信任为基础的,相互间保持信任,就会带来支持,交流,理解,同情甚至原谅;破坏信任,就会带来怀疑,抵触甚至对抗。公共危机的紧急形势中,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尤为重要,而推动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器就是充分的信息传播沟通工作。

由于公共危机的危害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点,广大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异常强烈而敏感,因此政府应该把除涉及国家机密外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播出去,正面回应公众的需求。无数事实一再证明,任何隐藏、遮掩的行径都只会成为新一轮寻求真相的序幕。阿伦特指出:“在公共领域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具有可能最广泛的公共性。”因此,政府无论是在传播意识上,传播的途径,方式方法上,都应该谨记并实践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

五、总结

公共危机对政府的管理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为了有效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政府应高度关注公共关系的开展,在沟通信息,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

参考文献:

[1]Albert.R.Robert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Crisis L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 Engle 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91,p.256

[2]Uriel R ,Charles M T.Coping With Crisis :the Management of a Disaster ,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 ,1989

[3]李经中编著: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年

[4]李道平: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刘用卿 段开军:公共关系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6]蒋春堂:政府形象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7]秦启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8]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4)

范文二:浅析网络公关——政府公关的新途径

摘 要:如何高效的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更好的 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网络公关无疑为政府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效益高的新途径。将网络运用到政府公共关系中来,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时期,公众与政府对网络公关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造成了网络公关怪相——删帖、拦截和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达到政府公关的目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公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秉承此原则,指出网络公关怪相,并提出网络公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政府网络公关 政府公共关系 改进

一、传统政府公关的弊端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 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起源于美国,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思想虽然在古代也有体现,但是成型的政府公共关系理论还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重视和 发展。由于刚刚起步,所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体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较多。

政务公开程度低,政府透明度不够。造成政务公开程度低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归纳为 软件原因、硬件原因。软件原因是指政府公开政务的积极性较低,对政务公开持有错误的态度,很多政府不敢或不想公开政务;硬件原因是政务公开途径比较单一,技术水平较落后,在政务公开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充分的被利用。

公务员公关意识薄弱和公关能力较低。公务员是构成政府机构的主体,也是与公众互动,构建良好政群关系,塑造政府形象的主体,所以公务员的公共意识和公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公共关系状态。而我国大部分的公务员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仍处在较低水平,如在 2010 年 6 月,广州某地 “咆哮哥”事件,该事件能在短时间内成为 热点,原因在于该事件不仅体现出我国政府公务员管理还存在漏洞,还体现出公务员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的缺乏。

信息收集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我国政府信息收集与信息沟通渠道比较单一,政府的信息收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下级政府的定期 报告,一种是政府机构的调查和评估,还有一种就是政府官员走进群众的询访。这三种方式构成政府部门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政府信息收集渠道比较单一,而且运行起来费时费力,最重要的缺陷在于政府很难接触到最真实的民意。政府和公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分配不均衡,导致无效的政府公共关系。

这些因素形成了我国政府公共的主要困境。如何能够使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打破困境,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探索新的公关途径与传统的政府公关途径共同发挥作用。

二、政府公关新的路径选择——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就是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通过运用互联网这种传播和沟通的手段来处理和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网络之所以会成为重要政府公关途径,主要仰赖与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互联网虽然只有仅仅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有互联网专家称:未来网络在中国的力量将不可小觑,政府网络公关的主要途径:

1、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的门户网站就是当代政府的主要名片之一,门户网站在很多情况下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政府门户网站是公众了解政府的重要渠道之一,事实上,门户网站的代表性丝毫不亚于政府大楼的代表性。但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浙江省网上办事大厅上的记录显示,几乎没有公众在这个办理业务;所谓的政务论坛没有充分发挥与公众沟通的作用,在论坛上发帖自由度颇低,几乎没有公众在这里留言。

2、政府官员博客。近些年,政府官员在网上开博,发表博文,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博客这种形式,让政府官员广开言路,多渠道的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加强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公众对官员的误解,紧密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官员开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政府官员对于舆情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当网络舆情出现不合理倾向时,政府官员要及时正声,通过自己的博客或其他形式引导网民的舆论方向。

3、论坛。论坛是政府引导舆论方向的有一个重要工具。很多公共事件、危机事件都会在网络论坛上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现实社会上“仇官仇富”的心态盛行,再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各种因素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有碍社会秩序的言论成为网络的“主流声音”。政府要充分重视网络舆情,一方面及时的公布准确信息,解除公众疑虑,另一方面要成为网络论坛的积极分子,抢占网络发言权,正确的引导舆论。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网络时代重要的人际沟通工具,不仅具有传

统的信件沟通功能,而且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等新特点。电子邮件不同于其他网络平台的特点在于它对象的可选择性。电子邮件的发送对象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这样使得信息沟通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我国很多政府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如市长信箱、省长信箱等,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三、网络公关的不足与改进

政府网络公关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政府公务员对于网络公关的理解不足,造成在公关活动中一些做法失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公关不是删帖。一些负责政府网络公关的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将不利于政府利益的网贴删除,就达到了网络公关的目的。事实上,删帖只是针对的是那些不实的,具有明显的煽动性和欺骗性,恶意损害政府形象的帖子,政府通过出示相关证据,严格的法律程序,才可以删除该贴。一味的删帖,不论真假,见坏就删,既损害了公众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削弱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损害了诚信正义的政府形象。面对网上出现的一些负面反应,有关方面一方面应该正确的辨别言论的真伪,然后根据其真实程度给予及时的答复。

(二)网络公关不是封堵。很多政府部门中都设有专门的岗位或办事人员,审查政府论坛上的公众留言。符合要求的发布,不符合要求的封堵,这在各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上都有体现。凡是在政府论坛中留言都要经过网站 管理员的审核,少有的几条被发布出来的留言大多是对政府行为持表扬,至少是中立的态度。更多政府网站上的论坛“门可罗雀”,在各个与

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主题下,没有任何来自公众的评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在网站论坛中没有放开网民发言的自由度。所以广开言路,对于网络公关而言非常必要,降低网民 发表意见的标准,任何合理合法的意见都应该能够提出来供论坛中其他网友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

(三)网络公关不违背诚信原则。政府是掌握国家行政权的公共 组织,这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应该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政府与公众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与诚信程度至关重要。2008 年“华南虎”照事件给当地政府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类似事件在全国并不鲜见。在网络 环境中。网络的强大搜索能力,大到国际信息,小到个人信息,几乎都可以一览无余。违背诚信原则的政府发言一旦被网民发现,在网络中传播,错误会被放大好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以面对网络,诚信至上。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信任、协调的关系,要准确运用网络公关,广开言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评估政府活动;重视网络公关的重要作用,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开展政府公关活动,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欢明、刘鹤鹤,从“钉子户”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 年 12 月。

2.车跃丽,论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江淮论坛,2002 年第 2 期。

3.潘敏艳,论有效政府公共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6 期。

4.李耀,试论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湖南 社会科学,2003.1

5.贾宝林,网络公关: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探索,理论导刊,2009.12。

第三篇:政府对于新居民的政策

苍南

在新居民中,青壮年育龄人员占大多数,不少女性新居民随丈夫“流入”我县。由于新居民的流动性较大,给户籍所在地和流入地(我县)的管理和服务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之而来的新居民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我县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问题之一。2013年9月,来苍打工11年的安徽籍新居民于先生想为自己的子女办理就读手续,当他去附近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询问时,发现无法报名。校方的理由是招生名额已满。在龙港镇,仅在安徽籍的新居民群体中就发生了6起类似的事件。据统计,我县新居民子女在校人数多达上万人,不少新居民子女在我县读完小学之后,便回原籍地就读。当然,他们的父母仍留在苍南。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在京举办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暨流动人口资料开发与共享学术研讨会。论坛发布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的分析调查指出,我国流动人口已初步融入城市,基本实现在流入地的生存立足。但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无形中产生的“地域歧视”,使得新居民在社会接纳、身份认同上出现障碍。加上语言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新居民即便基本实现在苍南立足,但由于社会网络依旧处于血缘、亲缘、地缘阶段,新居民与本地人仍存在一定的社会隔离,不少本地人称呼他们为“外地人”。

从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到现在的新居民;从外来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到当前的新居民服务管理局,不仅仅是“新居民们”换了一种称谓,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换了个名字,较多程度上显示了对新居民的平等与包容,彰显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和人性化执法”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趋势。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促进。“ 一词之改,意义不小,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县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局长周碧素说。

当前看来,我县在就学入托、就业培训、住房安居、就医便民等问题上,给予新居民一定的帮扶和关怀。

1、在子女就学方面。2013年,我县出台《苍南县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首推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当年全县共有22名新居民子女按积分排名高低享受就读优质示范公办学校的优惠。虽然相比起我县1万多的新居民子女来说,“22”这个数字不算太多,但随着一系列关于加大就学工程力度的实施办法、条例等政策的出台,同时,新居民子女入学问题将逐步解决。2014年我县新居民服务管理局联合县教育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2014年新居民子女入读辖区优质示范公办学校工作的通知》,入学指标由2013年的22名增至30名,同时我县接纳符合条件新居民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增至56所。

2、在推进新居民的保险工作方面,县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已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苍南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我县县居民提供保障性高、责任范围广、保费低廉的新居民居住意外险项目,切实保障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3、在强化小区新居民服务功能方面,我县成立了县法律救助中心新居民工作站、县新居民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新居民公益服务中心等组织,并依托小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在各个小区设立新居民服务窗口,积极为新居民提供人文关怀、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服务。

4、在大力实施“新居民素质提升工程”方面,我县积极引导新居民参加教育、人力社保等举办的学历、专业技能等培训,提升新居民素质。截止到上半年,全县针对共举办新居民岗位技能、企业管理、金融理财、应急救护等各类培训129场,参训人员达10939位,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94%。

5、此外,我县与苍南农村商业银行等签署合作协议,率全市之先推出“五免”优惠的“丰收新居民卡”,为新居民提供结算优惠和其它增值服务,积分排名前50名的新居民创业者在贷款金额、利率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并增加新居民大病救治、慈善助医、景区优免费等内容。

嘉兴

新居民子女异地中考政策

按照规定,在符合国家和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市教育资源承受能力的实际,实施与《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相衔接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为新居民随迁子女提供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公共教育服务。新居民随迁子女参加我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资格条件:

一是自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在我市初中学校就读,取得就读学校学籍(以浙江省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注册为准)并在嘉兴市内具有三年连续学习经历,参加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二是学生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范围内取得《浙江省居住证》三年及以上,以截止到当年5月31日;

三是在学生就读初中期间,学生父母其中一方(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范围内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三年及以上,以截止到当年5月31日。设置三年过渡期

考虑到新居民随迁子女目前已经在我市初中就学的实际,为了更好地衔接,对参加我市高中录取必须同时具备以上资格条件的时间要求设置三年的过渡期,到2016年5月31日结束。对2013年参加我市高中录取的新居民随迁子女三项条件的时间不作要求;对2014年参加我市高中录取的新居民随迁子女三项条件的时间要求均为一年及以上;对2015年参加我市高中录取的新居民随迁子女三项条件的时间要求均为两年及以上。2016年起,参加我市高中录取的新居民随迁子女三项条件的时间要求均为三年及以上。

根据建议,今后我市各县(市)可以根据《中共嘉兴市委办公室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规定,采用积分制管理进行比选和调控。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新居民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配置中小学校资源;公安和新居民事务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居民及随迁子女的登记管理,推广完善居住证制度,准确提供有关信息;人力社保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要及时提供新居民的有关就业和社保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招生政策等的解读和宣传工作,让考生和家长知晓其权利和义务,并规范招生秩序,防止“中考移民”等现象发生。

秀洲区

有条件的公办学校要按规定接收新居民子女就学,财政按年均学生数拨给学校日常经费;持有新居民专业人员类居住证并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可申购当地建设的专门面向新居民的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将符合相关条件的新居民纳入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的优秀党员、优秀人才、劳模先进等评选范围,区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新居民„„11月28日出台的《关于加强秀洲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中的政策“套餐”,让秀洲新居民可享受到诸多好待遇。

新居民逾300人企业可建民工公寓

到目前,秀洲区常住人口33.7万人,新居民已增至18万余人,平均不到3人中就有1人是新居民,他们已成为推动秀洲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改善新居民工作生活条件,《意见》提出逐步实行新居民与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取消行业和工种限制;实行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全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新居民开放,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服务。

据调查,秀洲新居民目前主要居住在集中式民工公寓、企业自建集体宿舍、租住拆迁安置房和农民私房。秀洲区要求重视解决新居民的住房问题,逐步规划建设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定向出售给符合相关条件的新居民。对总投资额超过1亿元或招用非本市户籍务工人员超过300人的工业企业,允许其利用自有土地在不得整体分割、不得对外出租的前提下建设民工公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民工公寓,鼓励300人以下和暂时没条件建集体公寓的企业集体承租新居民公寓。改善民工公寓周边公共设施条件,切实降低新居民的生活成本。

持专业人员类居住证15年以上可落户

在完善新居民登记管理制度方面,秀洲区规定,年满16周岁、拟在暂住地居住30天以上的新居民应当在到达暂住地10天内办理临时居住证,持该证的新居民可享受六项待遇,如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权利和义务等。

持普通人员类居住证的新居民,可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其就读中、小学子女可按规定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等。截至11月5日,全区已发放居住证近14万张,其中普通居住证1597张。秀洲区目前正着力推进普通类以上居住证的发证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新居民能享受到相应待遇。持专业人员类居住证15年以上、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准予在暂住地城镇落户。

有新居民300人以上企业要配专职协管员

目前,全区已在新居民较多的村(小区)建立新居民工作站99个,在规模企业中建立新居民工作站37个。秀洲区要求进一步在新居民较多的村(小区)和规模企业广泛设立新居民工作站,同时按照新居民数500:1的要求配备新居民协管员,目前已招聘到位215名新居民协管员。

企业是本单位新居民服务管理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秀洲区要求有新居民300人以上的企业要配备专职协管员,并保障其相应的工资收入和参加职工社会保险,把协管员队伍建设成为新居民服务管理的重要力量。

北京

设置这种自治式管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教育,依托“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政府部门将服务延伸到出租大院,办暂住证、计划生育服务证、职业介绍等,新居民坐在家中就可以等待上门服务。基层政府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解决流动人口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在石景山区老山、苹果园街道,新居民持“一卡通”可直接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免费就业培训、免费就医挂号等服务。这个区还为居住半年以上、初次生育的流动人口孕妇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为11354名已婚育龄流动妇女建立了个人档案,为流动人举办专场招聘会等。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共有8895名流动人口通过专场招聘会达成了就业意向,3826人接受了免费就业培训,并与中华职教社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定期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定向安置工作。同时,石景山区还成立了新居民矛盾调解小组,形成了区、街道、小区服务站、“新居民互助服务站”四级矛盾调解机制,为新居民提供了反映合理诉求的管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已经解决流动人口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289件。

这些举措让流动人口对城市有了归属感,调动了外来人口参与社会管理、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建立“新居民互助服务站”的地区,流动人口各类案件问题均明显下降。

目前,北京流动人口已超过700万人,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严重不适应。北京市石景山区2年前开始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尝试政府主导、外来人员自愿参与的“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把“外地人”变为“新居民”,把在家待业的闲散人员变为志愿者,由“被别人管”变为“自己管自己”。这种“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模式将在北京全市推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管理系教授安瑛说,老百姓作为社会的主人、城市的主人,在参与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方面蕴含着巨大的热情和能量,做好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必须最大限度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嘉善

(一)新居民总数保持稳定,人员结构持续优化。截止“十一五”期末,我县新居民登记在册人数为417766人。“十二五”期间,新居民年增长比例预期在2%左右,登记总数预期在46万左右;新居民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年增长不少于3.5个百分点,期末比例力争达到30%,其中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达4%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比例年增长不少于2个百分点,期末比例达到25%。

(二)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镇(街道)两级新居民服务管理体制,镇(街道)新居民规范化事务所达到100%,村(小区)、规模企业按“五有”(有人员、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有台帐)要求规范建设新居民工作站。新居民服务管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经费逐年增长的保障机制。加强新居民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规范专职协管员的招聘、使用和管理,新居民专职协管员配备比例力争达到500:1,专职协管员年收入力争不低于上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居住证制度实施全面推进。根据分类管理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居住证制度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依托科技手段,建立新居民信息采集终端平台,健全社会化信息采集机制,实现新居民基础信息的实时登记、动态管理。加快建设新居民综合信息平台,建立“一口采集、多口使用”新居民信息部门共享制度。“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居民居住登记率达到90%以上,“人户一致”率达到75%以上,“人走注销率”达到90%,新居民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准确率达到95%,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率达到95%,居住出租房屋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

(四)新居民综合治理成效不断显现。完善“以房为主、以业为辅、以证为线”三位一体新居民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保障有力、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加强“新生代”新居民服务管理,逐步建立家庭、学校、小区、用工单位、职能部门“五位一体”工作体系,落实教育管理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会融合。探索建立新居民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机制,加强新居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综合帮教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和部位的清查、整治和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新居民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健全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与国家统一要求相衔接、与嘉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新居民。到2015年,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新居民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以上,新居民享有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权益人数的比重达到上级要求。

(六)新居民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充分就业、平等就业、体面就业的原则,加强新居民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生产环境,为新居民职工提供较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完善欠薪保证金制度,建立较为完备的欠薪预警机制。到2015年,力争使新居民收入与我县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七)新居民合法权益维护机制不断健全。深入开展新居民“六五”普法教育,加强新居民的小区教育,将法制宣传、知识讲座、科普培训、礼仪培训等覆盖到新居民。探索建立新居民矛盾纠纷预警处理、较大工伤事故全程干预、劳动保障全程监察等维权机制,落实新居民法律援助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新居民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机构设置,实施新居民普法队伍、维权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维护新居民合法权益的能力。

(八)新居民计生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试点为契机,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加强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新居民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加快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实现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优先奖励政策实施,确保新居民充分享受市民化待遇;着力提高新居民服务管理效能,努力实现优质服务全覆盖。到2015年,新居民接受免费服务的比例达到95%以上,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接受孕环情检查率达到90%以上,新居民免费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符合条件的新居民育龄妇女获得出生缺陷干预、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等项目服务率达到80%以上。

(九)新居民教育得到有力保障。不断提高公办学校招收符合条件新居民子女入学比重。加大对新居民子女学校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升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到2015年基本实现新居民子女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新居民学校的安全保卫,重点抓好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确保学生接送车安全运行。鼓励新居民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提高新居民子女学前教育的覆盖率。鼓励和引导新居民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学历层次。

(十)新居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加强新居民重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与防治工作,落实重大传染病预防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十二五”期间,0~7岁新居民儿童的信息登记率达到95%以上,新居民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保健建檔率和孕产妇管理率分别达到80%和70%。

(十一)新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研究制订多渠道、多形式改善新居民居住条件的相关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规划和布局新居民公寓房建设,强化用工单位解决改善新居民住房条件的主体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新居民居住用房建设,逐步提高新居民居住条件。对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新居民,予以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综合整治,提高出租房屋安全水平。

(十二)新居民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把新居民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制订出台惠及新居民的救济救助政策措施,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拓展救助工作范围,使因病和非常原因造成特困的新居民能得到及时救助。

(十三)新居民政治参与和自我服务管理实现突破。完善新居民参政议事制度,积极开展参政议事活动,畅通政府与新居民之间的沟通管道,及时研究解决新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拓宽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形式和途径。

(十四)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将丰富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重视各种文化的交流共荣,开放各类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的指导作用,培育新居民文化志愿队伍。选树和宣传新居民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积极营造新老居民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十五)新居民党的建设及群团建设不断加强。着力加强新居民党建、团建、工建、妇建、少先队联动建设,引导新居民党团员亮身份、勤奉献;推广新居民党团员奉献积分制教育管理,引导新居民党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窗口入工会”工作机制,积极吸纳“十小”行业新居民加入工会组织;建立新居民妇女工作组织,加强对新居民家庭教育的探索;健全新居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新居民志愿者队伍活动经费保障。加强新居民国防教育,提升国防意识。

瑞安

(一)完善提升新居民宣传教育体系

1.加强正面宣传。坚持积极宣传、正面引导的原则,大力宣传有关新居民服务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新居民对促进里安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巨大贡献,引导全社会包容关爱新居民。组织开展“百佳”新居民评选活动等,树立新居民先进典型,充分展示新时代新居民新风采,消除偏见,努力营造新老居民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挖掘和宣传在新居民服务管理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服务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级有关部门配合)

2.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新居民业余党校的阵地作用,全面加强新居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网络,在全市企业、中小学校和村居(小区)中广泛设立教学点,组建“新居民讲师团”,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新居民的安全意识、诚通道德、文明礼仪、里安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升新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新居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个人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配合)

3.创新宣教形式。创新教育平台,拓宽宣传管道,充分运用手机短信服务、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各镇街、职能部门要明确宣传教育责任,针对新居民的需求和特点,创新思维,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村居”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各镇街,市级各职能部门)

(二)完善提升新居民综合基础信息体系

4.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新居民及出租房分布情况,结合综治工作,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将镇街联片领导、驻村干部、小区民警、村居干部、协管员纳入网格主体,明确网格责任人工作职责,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的管理格局。(各镇街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

5.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建立统一的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由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公安、人口计生、消防、教育、人力社保、民政、卫生、工会等单位,对新居民和出租房基础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置、回馈等标准进行完善和统一,提高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配合)

6.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建立以镇街为责任主体、公安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协管员日常信息采集工作的培训、指导、监督、考核,严格按照信息采集标准,以精准化的要求开展“地毯式、滚动式”的入户核查工作,做到“格不漏户、户不漏房、房不漏人”,实现基础信息“一次采集、一次录入”,确保信息准确、全面、及时、高效。同时对新居民和出租房信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各镇街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配合)

7.建立健全重点人群管控机制。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掌握新居民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和动态信息,依托情报信息开展分析,认真研究新居民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高危人员的管控,及时发现和打击隐藏其中的涉黑涉恶人员、流窜作案人员、在逃人员和其它违法犯罪人员。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建立健全违法犯罪线索协查和通报制度,促进“平安里安”建设。(市公安局)

8.建立健全出租房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各镇街要严格贯彻“堵疏结合、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出租房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网格责任人要开展出租房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工作,做好隐患信息排查、传递、回馈工作。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出租房由公安机关发放整改通知书、复查意见书;违建的出租房由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拆除。各镇街要牵头组织对不符合条件出租且拒不整改的出租房开展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各镇街牵头,市级有关职能部门配合)

9.完善新居民和出租房信息综合应用工作。以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市、镇街、村居(小区)三级信息管理网络,整合公安、人口计生、教育、民政、卫生、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全力打造统一、科学、权威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功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撑,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配合)

(三)完善提升新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10.切实解决新居民子女就学问题。将新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我市公共教育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规模,充分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潜力,依法保障新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力改善新居民子女集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让新居民子女享有与本地学生的同等待遇。(市教育局)

11.切实改善新居民居住条件。在新居民相对集中区域,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安心公寓”与公租房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多种途径和办法满足职工住宿需求,企业在建设新厂房时应同步安排职工集体宿舍,员工宿舍无配套的老企业要统一承租合法出租房屋,解决员工居住问题。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公租房建设领域,不断改善新居民的居住条件。(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

12.切实拓宽权益保障管道。引导、督促用人单位与新居民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为新居民缴纳相关保险费用,保障新居民享受合法的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权益。探索建立租赁场地经营企业的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要求其在开户银行预存工资支付保障金,用于清偿因经营者逃匿、企业关停导致的欠薪。进一步完善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依法处理涉及新居民的劳动争议,保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各镇街)

13.切实维护民主政治权利。推进新居民党团员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抓好新居民集中的镇街、小区、村居组建新居民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吸收优秀新居民加入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建立民意代表制度,畅通新居民意愿表达管道,及时反映新居民的诉求。积极维护新居民民主政治权利,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新居民代表,将符合条件的新居民纳入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的优秀党员、优秀团员(青年)、优秀人才等评选。有关部门单位在评定职称、获取资格证书、申报科技成果、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等方面,要将新居民与本地职工同等对待。(市级各职能部门)

(四)完善提升新居民公共服务体系

14.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发改、住建、教育、民政、司法、人力社保、卫生、人口计生等职能部门,在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具有里安特色的服务项目和措施,切实保障新居民的合法权益,提升新居民工作生活条件,促进新居民更好地融入里安城市生活。

15.加强劳动就业服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功能完备的劳动力用工信息平台,引导和促进新居民有序就业。探索建立与劳务输出地的协作配合机制,提高劳务输入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制定完善新居民职业介绍服务政策。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机制,鼓励新居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居民就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经信局配合)

16.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纳入我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新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要与我市户籍人口接轨。加强新居民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落实新居民医疗卫生市民化待遇。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引导新居民就近就医,降低就医成本。(市卫生局)

17.加强人口计生服务。按照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服务管理原则,各镇街要做好本辖区内新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实行与本地居民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依法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做好对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在现居住地申请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证》的服务工作,及时与户籍地协商沟通生育信息。强化综合治理,做好新居民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工作,杜绝新居民计划生育管理漏洞,有效控制新居民违法生育。(市人口计生局)

18.加强文化生活服务。把丰富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引导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重视对新居民的文艺体育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文艺体育骨干。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宫)、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小区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等,要进一步对社会免费开放,使新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产品。要定期举办新居民文艺和体育活动,推动用工单位文化建设,建立包括职工活动室、篮球场、阅览室等在内的基本文化设施,积极组织新居民员工在工作之余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各级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要借助小区、企业等文化平台,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

19.加强帮扶救助服务。积极创新救助工作方式,完善突发灾害应急主动救助工作机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新居民纳入帮扶救助范围,更好地为新居民特殊人群服务。(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红十字会等单位)

(五)完善提升新居民综合管理体系

20.完善用人单位、经营业主和出租房主自主管理机制。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融预防犯罪、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矛盾调处于一体的新居民管理“业主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责任,强化检查,兑现奖惩,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和房屋出租人的管理责任,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管理工作。对不负责任的业主,实行责任倒查,依法惩处。(市公安局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配合)

21.探索创新新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居民社会组织的管理,引导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传达党委政府政策意图、反映新居民愿望和要求、维护新居民合法权益、规范新居民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坚决取缔从事非法活动的新居民社会组织。鼓励、培育新居民建立自我管理组织,积极发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在新居民集中的镇街、村居(小区)建立新居民调解组织,发挥“乡音调解”、“三情调解”(亲情、友情、感情)、“联谊调解”的独到作用,克服新居民的排外心理,自行化解涉及新居民的矛盾纠纷。(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各镇街)

22.建立健全新居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布局合理、触角广泛、覆盖社会面的情报网络,提高情报信息搜集能力、分析分析水平和实战应用效能,及时排查和化解涉及新居民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新居民群体性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各镇街牵头,市级各职能部门配合)

23.建立健全积分管理机制。采取“个人自愿、分块申请、统一管理、动态调整”的积分管理方式,实行差别化管理和可持续性动态记录,实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和谐统一。根据新居民年龄、学历、技能、在瑞居住时间、社会贡献和信用记录等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建立新居民积分档案,在入户、住房、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以高积分换取高待遇,形成人人向上、人人争先的氛围,鼓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人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牵头)

(六)完善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2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职能,及时研究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各地各部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研究和综合指导。

25.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镇街、村居(企业)三级新居民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建设。各镇街和市级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指定相应的对接科室,并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新居民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6.抓好队伍建设。要确保新居民服务管理系统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严格实行工作人员专职专用。加强专业辅助力量建设,按照省、温州市有关檔精神配足配齐协管员数量,充分发挥协管员队伍采集员、宣传员、服务员、情报员、调解员的综合作用。

27.落实经费保障。市财政要加大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新居民服务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协管员队伍稳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当调整协管员福利待遇,自2012年1月1日起,协管员年补助经费由每人2.5万元增加到3万元,各镇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再予以适当补助。协管员的保险、培训、工作、服装装备等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

28.强化督查考核。健全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开展对新居民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科学设定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在综合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中的占比分值。充分发挥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居民服务管理的考核工作,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

瑞安新居民集中地和企业

对于新居民而言,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流动性比较强,在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上有很大困难。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推出了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随时取、经济困难可以提取、租房可以提取等多项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简化外地职工租房提取的手续,提高了新居民职工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支持力度。缴存可免税、进入低门坎、存款归个人、买房能贷款、贷款低利率、租房能提取、不做随时取、退休好养老,让新居民了解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慈溪

建立“和谐促进会”,新老居民共管一家事

会员基本是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各占一半。理事会由全体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般内设权益维护、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公益服务、党团组织等若干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同时,按会员居住分布情况分片划区,由会员中的优秀分子担任片、组长,内部分工明确,几乎覆盖了各个工作领域。它们主要依托村(小区)党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开展工作,会长一般由村党支部(总支)书记担任,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可担任副会长。

“和促会”以外来群体的参与为显著特征,形成了以参与化解冲突、以自治改善治理的机制。让外来人口获得了更多表达、参与、培训和决策的机会,增强了外来人口的自我规范和小区认同感,所以能提升他们情感融合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新老村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唇齿相连,相互依赖。“和促会”就是要让新老村(居)民共建共享和谐。在会员设计上,本地人和外地人各占一半,更容易引起情感认同,进而消除分歧。

“和促会”是依托村、小区、企业等基层组织优势而成立的社会团体,主要为外来人口提供服务,兼顾当地村(居)民,是村(居)民自治组织的重要补充。两者人员有交叉,职能有互补。可以说,“和促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慈溪的每个“和促会”都设有维护劳动者权益、社会矛盾调处等7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分别履行相关职能。同时,全市还建立504个和谐促进会需求服务站,为新市民提供报刊、图书、计生、劳资纠纷、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

“和促会”不仅成为将外来人口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因户籍制度等原因造成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不公平的制度障碍;而且通过“和促会”,外来人口有机会参与到当地小区治理和政府决策中来。当然,随着社会融合组织的深入发展,也必将遇到诸如制度壁垒等深层次问题,例如,如何化解户籍制度的限制而使外来人口实现真正的身份融合将成为不可回避问题。

第四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人类生存依赖能源,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缺口增大,能源安全及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三指出: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大力提倡和扶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最重要的便是大力研究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关键字: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一、我国能源形势与发展接替新能源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7% ,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速度仅为118% ,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 11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5%。今年原油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面对50%的进口石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我国煤炭资源总藏量位居世界第一,可釆储量2 406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煤炭约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5%和储量约90%。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己查明资源中精查和详查资源只有42% ,煤炭供给能力不足。二是经济可采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仅145 t,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全国煤炭回采率仅30% ,小型煤矿回采率仅15 ~20%,与国外85%的先进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四是我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于发电,即世界每使用3 t煤,其中就有1 t是在中国烧掉的。

而燃煤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五是煤炭生产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繁发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能源资源形势是严峻的。石油、煤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一天要消耗殆尽。因此,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接替能源(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生态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国土资源情报》

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按目前地热井可以钻到4000 米深度计算, 大陆地壳浅层就贮存有相当于3.57 亿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现在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相当于100 多亿吨标准煤折算, 这部分地热能可供全人类消耗300 年。

我国地热资源的最广泛利用是继承了传统优势的温泉洗浴和医疗,近十余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利用温泉的品位开发的地热休闲和保健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青睐, 各种形式的温泉游泳和娱乐, 以及人性化的温泉泡浴和保健理疗都有稳定持久的发展, 更有“温泉入户”的房 地产适应了富裕家庭的消费享受。还有一种结合高新技术的地热(源)热泵利用, 已形成了世界上近十余年来的热门发展。它可以提取低温地热资源、甚至常温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热量, 通过热泵技术使1kW 的电能产生3 ~4kW 的热能, 这样高的能效利用是其他任何能源做不到的。这种技术能兼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因此适应欧美市场的需求, 带动了运用和技术的大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也已开始应用。2005 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主题是“地热能: 本土的可再生的绿色选择”。虽然目前世界上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和直接利用的能量仅占世界总能源利用的1%, 但是面临世界原油价格的飞涨, 地热能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基本没有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

——《知识就是力量》

2.风能的开发利用

在我国,风能也是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据统计,陆地加近海有15亿千瓦以上的风力资源。其中,陆地10米以内风力资源为2.53亿千瓦,陆上杆塔高度100米内可利用风能则高达7亿瓦。

我国的风电开发目前还处于初期,但发展较快,技个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已能批量生产单机容量为750千瓦的风电设备,1.2兆瓦和1.5兆瓦机组正在样机

试验阶段。截至2007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突破了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正在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沿海等地加快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厂。未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前景非常广阔。据预测,今年底风电的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两年后将突破2000万千瓦,有望提前实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将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之一。

开发风电对环境来讲,利大于弊。由于大量的风能资源处于戈壁滩、大草原和沿海滩涂地区,给开发带来不便,但依靠后方力量的支援一定能够克服。此外,虽然风电建设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旋转的风机叶片可能产生噪音污染等,但在荒凉地区开发风电,对社会和环境影响非常少,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存在与民争地的矛盾。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大风口建设风电,不仅可以利用荒地清洁生产电力,还可以削弱风速,减少冬春季节的扬沙浮尘天气。

——《陕西综合经济》

3.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175 ×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己高达173 000TW,即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单晶硅电池、太阳能供热系统等。资料表明, 1999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200MW,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达到14~15GW, 2050年前后将可能超过核电。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太阳能装机发电总量达到100万千瓦,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光热产业己占全球76%的市场份额。

(1)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1 指导思想 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要以合理开发、加大力度为指导思想,加大太阳能热利用开发力度, 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份额较迅速地提高, 这不但可使常规能源得到节约, 也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缓解与能源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能源、环境、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太阳能产业发展策略

① 太阳能供热水是应用最普通、技术最成熟, 效益也较好、较易于发展的项目,也是全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太阳能技术。②太阳能热利用其它项目(干燥、空调等)也要因地制宜,计求效益的原则上进一步发展。③太阳能光电要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 争取在5 年内技术上有较大突破, 降低单位成本,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导报》

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从政府到老百姓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国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因而缺乏能源资源危机感;各地政府也因而未能因地制宜地把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或者没有将中央的战略方计真正加以实。

(2)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尤其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有助于技术商业化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

(3)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尚没有设立专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学科,现有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也比较低,未引起全民的关注与重视。

四、几点看法和建议

(1)政府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要制定好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适当降低煤炭的比重。

(2)按照资源节约和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加大对我国能源资源勘查和能源储备的基础上,在合理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煤矸石、油页岩、石煤和可燃冰等其他化石能源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情报》

无论是从环境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发展都是必须的。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发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相信那些难题终究会被我们所解决,并且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第五篇: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论文

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6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16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6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16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16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16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光读好书对一个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阔视野,引发思考,提高素质。《形势与政策》正是这样一门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中提到与多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我国国家形势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政策,对我们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如2014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所以形势与政策与我们有很大的联系,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好形势与政策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走向更成功的人生。《形势与政策》是贴近生活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所关注的重大事件政策。全篇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开始逐渐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而又讲到反腐工作、民生问题、暴力恐怖事件、两岸关系、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我国外交、全球区域等热点问题。这些话题并非于我们而言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安全经济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知识的学习了解,对我们大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及世界形势有更深的认识,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反腐问题是教程中重要的一章,反腐也是2014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2014年反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亮点颇多。反腐亮点主要有专项巡视、节日反腐和网络反腐平台。“专项反腐”最早出现在2014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与常规反腐巡视相比,专项巡视的总体对象一致,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高校、省区市等,但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哪里问题集中,就投入更多力量,这样更好的发挥巡视作用。节日前后是腐败案件的高发期,对此,针对这些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主要针对节前、节中、节后的反腐工作。检察机关设立专题,开设举报窗口,欢迎广大群众对公款购买礼品送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节日反腐”并非只停留在通知上,从过节期间的强力监督到对违规违纪者处理和通报曝光,形成一套完整流程。如今,“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舆论和网友关注的热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天发布的反腐信息,都会引起舆论热议,“案件查处”已成为中央监察部官方网站关注度和点击率最高的栏目,这体现了群众对反腐动态的高度关注。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我看来,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这纷杂的世界

论当前国际秩序发展境况

摘要:国际秩序纷纷扰扰、错综复杂,在当前国际秩序中我国正面临这巨大的考验和潜在的危险。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积极应对。严厉打击敢于侵害中国正当利益的行为。关键词:西方制约 海洋问题 分裂倾向 周边安全 维和安全 当前的中国是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倡导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西方某些国家为首的敌对势力却始终在诋毁、打击、阻碍中国。例如:

1、美国实施重返太平洋计划,进一步巩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封锁,加大对台湾地区的军火贸易,与日韩等国频繁举行军演。依据太平洋计划美军把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并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是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尤其是下一届美国总统可能将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两者中选出的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在所难免,很有可能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2、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与发展对中国乃至亚洲都是一大危机。日本军方积极向外派出维和部队以期改变形象,政府屡次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希望加入联合国;日本右翼改编教科书、美化侵略行径,否认侵华暴行;内阁努力促使武装合法化、促进军事力量建设、积极参加联合军演。

尽管就目前来说中国的总体武装力量强于日本,但是在某些方面还远远不够,并且中国国土面积大军事力量分散,中国的军事力量平均水平并不比日本强。这种情况下,日本还在大力发展军工,我国学者却依旧存在很大的安逸思想。

3、中印的局部国土争执依旧尚未停歇。中国虽然与印度合作良好,但是中印关于国土问题依旧严峻,印度多次宣扬“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并不断在中印边境加派军力、宣誓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

近年来,印度军备力量飞速发展,已经具备一场局部核战争的威慑力。

4、朝鲜核问题和朝韩争端威胁着我国边境安全。朝韩问题是二战遗留下来的巨大危机,两国的争执持久不下,再加上朝鲜核武器的研究与发展,一旦情况恶化,必然将对我国造成巨大的打击。

“天安号”事件、金正恩阅兵、美日韩联合军演„„这围绕朝鲜半岛的一系列事件正如一把利剑威胁着我国安全。

5、南海之争情况愈烈。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质疑,二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但是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近年来日本也开始侵占我国领海岛屿,我国海洋问题面临严重危机。

越、菲、日等国在中国南海附近多次进行军演、扣押我方捕鱼船、上岛构筑建筑物,美军侦察机侵近我方领空侦查„„这些侵权行为都应让我们深思。

6、台独问题日益严重。马英九的离职与蔡英伦的优势让台湾方面分裂台独势力渐渐东山再起,台美的各方面合作加深也应让我们警觉。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是中国政党之间的问题,外人无权过问,然而美国却积极制定介入战争计划,加大对台独势力的支持。台独危机,我们不得不高度警惕。

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周边战略,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灵巧谋划,破解美国的“阳谋”及个别邻国的“诡计”。

一、我国对外要“刚柔并济”,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面对周边邻国的进一步侵略,我们应该拿起武器,而不是只是张开嘴巴。有些国家不再打疼它一次是不会明白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中国的一再忍让才让一些国家更加猖狂。

二、我国对外自卫反击要“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经”指经济利益发展。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存在冲突(如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所以这些邻国选择了“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发展策略,赚着我们中国的钱反过来制约打击中国。我国要想具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就必须要破解这境况。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如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周边问题威胁,我们应尽早警醒,要明白当前国际现状,时刻警惕着,并应严厉打击制裁敢于侵犯我国合法权益的国家地区。应大力发展军备力量,提高军队整体素质水平,走科技强军之路。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 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下载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的政策帮助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