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3: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第一篇:《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王国爽

回想自己当初讲公开课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下面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一下讲公开课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示,不当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要讲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做好、做细方方面面的工作,下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老师认为,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呢,没法准备或者说不着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暂定一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因为每一个教案、课件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或多、或少的都有它的优点,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具体怎么写详案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果是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材很熟的老教师,可以不必事无巨细,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另外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把重点内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解决,切不可放在课堂一开始或者半小时以后学生思想松懈的时段;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波动,就像“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情绪也可以时松时紧,如果课堂中能带领学生达到一个高潮,那肯定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了。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再次,设计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现在评课更注重评教师“导得多好”而不是讲得多好。现在的课堂,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我认为有必要讨论的问题才去讨论,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比如,在要求学生看阅读材料时,你就需将有关的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听众,这样就不会让有些听课老师由于不熟悉所讲的内容而跟不上课堂思路。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说到课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这样谁也不愿意看。还要注意字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的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讲课内容服务的,它是处于从属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

3.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一般都能达到,但是对于情感目标,平时讲课时总是模棱两可,或者只是触及那么一丁点皮毛,设想如果一节课能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或者教给学生一种方法,那教师的讲课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诗词导入法,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设疑导入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定能“文思泉涌”。

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备课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它们穿起来,形成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机械的用“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种单一的方式生硬地把学生拽过来。

6.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繁”“难”“偏”“旧”。选择的课堂检测题应力求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设计的练习中各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梯度和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练了半天,学生看似活跃,而让听众觉得你思维混乱。

7.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

课上完了,要自己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哪个环节给人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有没有给听课老师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哪个环节会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如果没有,说明这节课准备的不够好,没有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亮点必须为内容服务,脱离本节内容的亮点宁可舍弃。如果你准备了一个亮点,切忌要准备充分,然后象相声演员一样成功的抖出来,而不是因为小环节的失误或者存在知识性的错误,使亮点变成了污点。

三、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学生就是授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讲课的方向,左右着我们的课堂。

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个百分之八十。

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你不要仅仅是听着,因为很多老师为了照顾你的面子,提的意见很委婉,也可能话里有话;另外人家说的很多意见你可能当时理解不了,可能还不服气,觉得我是这样想的呀,我是那样想的呀等等,这时你要一字一句的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琢磨:这个老师的这句话是针对哪里说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个老师提的意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地方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改掉:像课堂语言要精炼、力争不重复一句话,即使是夸奖学生也不要用同一句话;不要有口头语;不要站在讲桌旁,要试着融入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是读文字时,一定要认真听,和颜悦色的注视着学生,并给与相应的鼓励评价等等。一节优质课如果准备到不用看教案,心中只有一个框架也就是自己感觉由厚到薄的程度就差不多可以进课堂了。如果试讲多遍,准备的很充分了,自己有信心了,自然就不紧张,不仅能流畅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突发灵感,说上几句比较幽默的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四、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听众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进课堂还紧张,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教师可以抱着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可以自己安慰自己我是来学习的,是来抛砖引玉的,丢人也无所谓,丢了人我更明白我哪里该改进,对这节课该怎么讲印象更深啊),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方案,急于向听课者展示,展示自己的讲课水平),以“我能行”的心态来上课(不妨来点阿Q精神,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一方面和学生交流一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撰写教学反思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

总体来说一节好课,我觉得应该是:老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整堂课听起来舒服顺溜,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节好课。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80%的老师说好,可以说,这就是一节好课了!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四川省北川中学冯聪

摘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对于促进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养提升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通过选题、搜集资料、准备教案、集体备课、修改教案、反复试讲、正式上课、集体评课、自我反思总结等过程,来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以完成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由青涩到成熟的历程,实现教师质的转变。

关键词:公开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质变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中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公开课使然。她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的确如此,想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每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的思想。

以我的理解:要上好一堂公开课,那你需要做好、做细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来选择合理而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生动而有效。下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要一万的准备,万一的实施。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备课的重要。当所将的课题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的准备工作就非常重要了。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这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过一个老师说自己的公开课之所以上得这样好,是因为他备这堂课花了一辈子,即他一生之中都是这样勤于钻研,公开课于是便会随性而上,且上得多姿多彩!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一个多么崇高的梦想和誓言在这些名师脚下不断延伸,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备课是力求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这点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3.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

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6.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繁”“难”“偏”“旧”。选择的课堂检测题应力求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

三、做好集体备课教研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来讨,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和详实课件以上课的流程向全组成员说课。最后,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就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进行细致的探讨,最终选出最新颖、最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四、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学生就是授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讲课的方向,左右我们的课堂。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个百分之八十。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你不要仅仅是听着,这时你要一字一句的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琢磨:这个老师的这句话是针对哪里说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个老师提的意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地方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改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五、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进课堂还紧张,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教师可以抱着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以“我能我行”的心态来上课,不妨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不要“反思”?当然要,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而且“无思不成师”!没有“反思”教学则停滞不前,创新则无从谈起。但“反思”要找准教学整体工程的关节点,要把握好时机,换句话说,“反思”要在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反思”?比如说,一节课上完,是成功了还是没有成功,是大体上成功了但还有缺憾,还是大体不成功但也有成功的地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不成功原因又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到底怎样才能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梳理,尝试拿出解决的办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总之,通过上公开课,你会明白许多: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环节应该怎样安排,提问有哪些艺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来进行有效合作,怎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等等。有理由相信:每位教师,只要你经过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讲台一定会变成属于你自己展示风采和魅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⑴ 窦桂梅《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

⑵ 谷 林《蝶变的过程》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07-08寒假论文一等奖)

第三篇: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

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 特级教师 钱守旺

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不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在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1)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教学中要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

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交流研讨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高。

(4)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应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而不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可以表现为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面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情景作出恰当的处理决策。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某某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02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在1——9这9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两个数?

生1:我最喜欢8和9。

生2:我最喜欢5和8。

生3:我最喜欢6和9。

师:这位同学最喜欢5和8,那我们就从5和8入手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教师板书:5 8)

师:如果老师在5和8中间加上一个除号(板书:÷)就成了一个除法算式。现在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一个除法算式,使这个算式的商与5÷8的商相等? 生:10÷16、15÷24„„(教师随便选取两个板书在黑板上)师:那老师要问了,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这些算式的?

生:我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想到的。

师:好,你具体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内容。

生: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这三个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谁来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生:5÷8=5/8 10÷16=10/16 15÷24=15/24(板书教师三个分数)师:根据这三个算式的关系,你们说这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这三个分数相等。

师:对!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教师板书等号)换句话说,也就是分数的大小不变。

3、师:这就奇怪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为什么它们的大小却没有变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那好,请同学们4个人一组,仿照四年级时我们发现“商不变规律”的方法,按照“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的顺序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怎样变化的?再联系“商不变的规律”想一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会后,教师说:“同学们可以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卡片上。”)师:谁来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在分数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你们组是怎样发现的?

生1:我们先从左往右观察,发现5/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就得到10/16,5/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3倍,就得到15/24。再从右往左观察,发现15/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3倍,就得到5/8,10/16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2倍就得到5/8。

生2:我们先从左往右观察,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从右往左观察,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把这两句话合起来说,就是我们刚才得到的规律。师:其他同学发现没有? 生:发现了!

4、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师:为了便于操作,我们举一个分数1/2(板书1/2),同学们想,如果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就得到多少?(板书2/4),如果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4倍,就得到多少?(板书4/8)。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3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自己通过折纸验证一下,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了便于比较,这三个分数同学们可以用阴影表示出来。)生:(自己折纸验证)师:分数的大小变了吗? 生:分数的大小没有变。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阴影部分相等。所以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三个分数)

师:还是这三张纸,你能不能在刚才折纸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折叠再找到一个和1/2相等的分数? 生:能!

师:好,自己试一试。生:(自己折纸)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得到了几分之几? 生:(汇报)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我们把手中的长方形纸无限的平均分下去,可以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生:可以得到无数个与1/2相等的分数。

师:从分数的意义来看,1/2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大家想,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2/4?

生: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扩大2倍数,就可以得到2/4。

师: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分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4/8?

生: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扩大4倍,就可以得到4/8。

师:反过来看,4/8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怎么样,就可以得到1/2?

生: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同时缩小4倍,就可以得到1/2。

5、师: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扩大或者缩小的倍数不相同,分数的大小变不变呢,请每组同学自己举两个分数,再想办法验证一下。生:(自己举例验证)(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验证的结果? 生:(汇报)

师:看来,要想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和分母扩大或者缩小的倍数必须相同。

师:随着我们认数范围的扩展,用“扩大”或者“缩小”来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有时会有局限性。我们换一种叙述方法好不好? 生:好!

6、师:同学们已经知道,扩大几倍就是乘以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投影出示)还可以怎么表述?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板书)师:这个相同的数是不是什么数都行呢?大家讨论一下。生:这个数不能是零。师:为什么?

生1: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零。生2:因为零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零。

师:可见,在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规律中,还要补充什么条件?(板书:零除外)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时,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既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教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现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的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仪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和作用及清晰度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化教学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有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版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通过实验证明,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尽管人们对“愉快教育”有不同看法,但它是针对当前学生厌学、苦学的现状提出的,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是有益的.兴趣是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情感和情绪是有所不同的,情绪往往带有一些先天的成份,如婴幼儿就有交往、依恋、探究等情绪,而情感往往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如求知、求美、求德等.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也有不同层次,由外在兴趣到内在兴趣,由短暂的兴趣到持久的兴趣。低年级儿童,对颜色、声音、动作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多采用直观教学、游戏等形式;到了中年级,则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到了高年级,则往往是自己解决了难题,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些学生虽苦犹乐,刻苦学习。在这方面,我国许多教师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时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求比一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套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人应起来,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人深化,由形象思维逐入转入抽象思维。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又如有的老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高年级课中,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老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再比 如,2000年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二月29日过第28个生日,你们猜小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同学从“一年过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8岁!”我就问了:“小明的爷爷28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有28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儿。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学生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学完了“年、月、日”这节课同学们就明白了。于是,我便自然地展开了新课的教学。

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例如,在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新疆的一位老师在讲“认识人民币”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小小玩具店”。教师将5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数的整除 ”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而是从容地对全班5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学生走了一些。接着又出示卡片0.5,让学号是0.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这是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教师再出示卡片3、5,让学号是3或5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还剩下学号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此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们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于是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的设计,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再比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山东的一位老师在课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教师在讲桌上出示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长方体透明玻璃容器,第一次让两名学生分别往里面倒水表示出长方体,学生都把容器倒满了水。第二次老师又提出水能很快地倒出一个长方体来,一名学生只是加快了速度,一名学生倒了大半玻璃容器的水。第三次老师又找了两名学生做这个实验,一名学生是快速地倒,另一名学生只往容器里倒了高约1厘米的水,但他所表示的确实是一个长方体。整个练习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用刚刚学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老师提出的实际问题,老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令听课的老师和在座的评委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孩子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1、教学方法灵活。

可以说,改革教学方法,是改革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多重视教的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割裂了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统一性,导致了教学活动的不协调,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品行。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发挥教学咨询者。教师的教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系统论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用系统论方法来研究教学方法,就可以把现代教学方法本身当作一个有机系统,由多种教学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而每种方法又作为一个要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有机配合,发挥出整体效能。这种多样化和重整体结构的教学方法应受到重视,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与研究。

具体来讲,就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一堂课安排几个较学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学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后一个层次应在前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引申发展。一堂课应该有高潮,这个高潮可以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时出现,也可以在找到新的、简洁的解题方法时出现,总之,应努力创设这个情境,这也是一节课的最高坡度。

2、把教材用活

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于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请看我发表在《河北教育》上的另一篇文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呈现策略研究》。

3、把学生教活。

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在湖北武汉学习时从网上看到的一个资料。

教育,别把学生越教越笨

有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它难倒了许多人,这个问题最通俗却又最发人深省„„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所讲述的一个问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在法国,有64%的学生得出答案: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位美国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而在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测验,竟有超过90%的学生得出这个答案,甚至在某重点中学的高三,仍然有学生得出43岁的答案。

由此,张教授在论坛上大力呼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他强调:“创造应该从问题开始。李政道曾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你们为什么老是做'学答'?意思是现在的学校,成天要学生回答试卷里的题目,即'做学答',然而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 “别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呼吁赢得一片赞同的声音,一位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教授则进一步扩展了张教授的发言。这位阿其姆博尔特教授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他说:“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教师,教师应该不断进修,学校管理也要不断改进,在课堂上,老师所扮演的角色要变,他在课堂上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美国教授还激动地回忆起他心目中最优秀的一位老师,他说:“那是我的一位英语老师,他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他鼓励我发展个性,告诉我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他引导我打开文学大门,让我领略各种伟大的思想,他就是一位最优秀、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 张教授和阿其姆博尔特教授的话语,能否使我们的老师受到启发,从而成为“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然后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

要做到这一点,我看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如,比较7/12与14/39的大小,方法一,先通分在比较大小;方法二,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14/24与14/39后,再比较;方法三,与同一量比较,7/12>1/2,14/39<1/2,所以7/12>14/39。显然第二、三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单,但要让学生自己有这种体验,由他们判断何种方法简单,到底选择第二种还是第三种方法,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各种方法中不一定存在谁优谁劣。如,甲仓有货物15吨,乙仓比甲仓多1/5,乙仓有多少吨?通常有下面两种解法:方法一,15+15×1/5;方法二,15×(1+1/5)。当然也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一般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好”,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第二种方法好,有的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想,更直接一些,也有的认为用分步列式比较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就不应当让学生用统一的方式解题,而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去解题。同样,教材中讲解的方法,教师应该作为一种方法介绍给学生,但决不限制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如,口算35+24,教材讲解的方法是35+20=55,55+4=59,但如果学生根据竖式的表象,马上口算出59,也应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体现。

(3)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要重视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安排好课堂练习,做到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中、差生的帮助,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一些问题,学生答错了,不应错过机会,要帮助他们学懂,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答对了要敢于肯定和表扬。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聪明。(4)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① 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②.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有的教师就是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教师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

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1、教学内容充实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量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例如,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多位数的可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还要提及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要保证教给学生的数学概念、法则、规律是正确的,同时使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法则、规律的理解也是正确的。即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否则,其他方面再好也算不上一节好课。

(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关于小学教学的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例如,一位教师在全国比赛中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在教材设计的教学顺序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点补充:

①教学面积的意义后,补充几个图形,让学生识别哪几个是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②教学比较面积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把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纸重叠起来,当学生感到不好比时,再让学生用小正方形分别去量两个长方形的面,说明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找到那个图形的面积达,而且知道大多少。

③让两个学生用不是同样大的小正方形量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结果得到不同的结果,说明必须用统一的正方形去量。从而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由于教师做了以上的补充,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作用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4)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系统化。

(5)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 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6)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延伸,也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的第一个素质教育观--学习观。“延伸”是指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它的实质在于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我国现存的以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潜力为主体的三种教学模式中,以学科潜力为主体的第三种模式至今仍是薄弱的环节。

学习方法如何传导?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重要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 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这是教学过程的第2个延伸,也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的第二个素质教育观-人文观。实施素质教育,究其本质,是对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追求和培养,即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亦即第二个延伸的内涵所在。

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情感的投射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智,它是运用情绪具有感染性这一情感规律来作为与学生联结的纽带。情感的投射可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言语行为即评价语言。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并以此唤起学习者的自信心。非言语行为即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某种暗示。它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或心理障碍。再次,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即教师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第三个延伸,也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的第三个素质观-发展观。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既包含着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同时也可包含着学生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的转化。而且这种质的转化需要在教师的积极传导与学生的主动作用的双向活动中来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三个延伸显然与课堂教学的这一迁移规律相吻合的。

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握好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力度。训练的力度意味着训练的指向性要强,训练的力度越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就越快。但需指出的,主体活动量的简单叠加并不等于主体化的实质。

用现代教学论的眼光来审视,这三个延伸恰恰是学力因素、人格因素、智能因素等三维度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3、教学目标落实。就是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己进行一下评定:

(1)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能过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各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5)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造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儿童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五、美

1、语言美。教师的工作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进行交流,这是教师劳动的一种特殊方式。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就不只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传授

系统的科学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要重要。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做到:(1)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3)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教育性。(4)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总之,语言的表达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磨练。课前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思考与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课后要及时小结语言运用的成功与不足。应该意识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锻炼。只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修养,并注意向其他教师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日久天长,定会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2、教风美。教学中注意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课堂教学中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补充;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解决各类问题,特别是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小受到在不同条件下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不同问题的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教学中能够欣赏学生,能够适时地鼓励学生。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成功或失败的情感体验的氛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教态自然大方,和蔼可亲。

3、板书美。板书是一种书面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画出的几何形体、简笔示意图,以及配合教学的需要粘贴的纸条、挂图等都属于板书。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师的口头语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成功的板书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构思出来的。有的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有的眉目清楚,展示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形成与推导过程,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有的画龙点睛,揭示规律,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要注意:(1)注意板书内容的整体性。(2)注意板书内容的概括性。(3)注意板书内容的条理性。(4)注意板书内容的直观性。(5)注意板书内容中的计划性。

总之,板书的表现力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板书的设计与课堂的实践视为有机的整体。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肯定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它是完美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堂好课,不应过分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业务学习心得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摘要:上好一堂公开课,对于促进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身素养提升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通过选题、搜集资料、准备教案、集体备课、修改教案、反复试讲、正式上课、集体评课、自我反思总结等过程,来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以完成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由青涩到成熟的历程,实现教师质的转变。

关键词:公开课 促进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提升 质变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中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公开课使然。她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的确如此,想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每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的思想。

以我的理解:要上好一堂公开课,那你需要做好、做细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来选择合理而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生动而有效。下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要一万的准备,万一的实施。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备课的重要。当所将的课题确定下来之后,进行的准备工作就非常重要了。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这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过一个老师说自己的公开课之所以上得这样好,是因为他备这堂课花了一辈子,即他一生之中都是这样勤于钻研,公开课于是便会随性而上,且上得多姿多彩!用整个生命去备课,一个多么崇高的梦想和誓言在这些名师脚下不断延伸,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备课是力求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这点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3.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6.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繁”“难”“偏”“旧”。选择的课堂检测题应力求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

三、做好集体备课教研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主备课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共同来讨,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其次,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和详实课件以上课的流程向全组成员说课。最后,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就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进行细致的探讨,最终选出最新颖、最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四、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学生就是授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讲课的方向,左右我们的课堂。

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个百分之八十。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你不要仅仅是听着,这时你要一字一句的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琢磨:这个老师的这句话是针对哪里说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个老师提的意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地方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改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五、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进课堂还紧张,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教师可以抱着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以“我能我行”的心态来上课,不妨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不要“反思”?当然要,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而且“无思不成师”!没有“反思”教学则停滞不前,创新则无从谈起。但“反思”要找准教学整体工程的关节点,要把握好时机,换句话说,“反思”要在需要反思的时候“反思”。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反思”?比如说,一节课上完,是成功了还是没有成功,是大体上成功了但还有缺憾,还是大体不成功但也有成功的地方;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不成功原因又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到底怎样才能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梳理,尝试拿出解决的办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总之,通过上公开课,你会明白许多: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环节应该怎样安排,提问有哪些艺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来进行有效合作,怎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等等。有理由相信:每位教师,只要你经过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讲台一定会变成属于你自己展示风采和魅力的舞台!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

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是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各种晋升少不了的重要环节。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上好公开课,是每位教师的共同愿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幼儿园公开课呢?

一、上好公开课要做足准备

(一)备内容

1、注重内容的操作性——幼儿园公开课内容选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是首选,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还符合听众心目中的优质课标准。因为,每位听众看到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学习,都会由衷地为幼儿骄傲,为幼师赞叹!

2、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比方说情感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偏选了偏重于情感体验类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上起来教师会感到不能挥洒自如。

3、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公开课内容时,幼儿教师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选择风险较大的公开课,如《我和太阳做游戏》,若遇到阴天或下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备目标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幼儿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活动目标太难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而太简单又会让幼儿觉得没意思,提不起兴趣;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设定“跳一跳,碰一碰”既能达到的目标,但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幼儿的水平。

2、活动目标要直观化——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量化的活动目标使听众客观的评价公开课,让听众看到课堂效果,而抽象化的教学目标,如激发幼儿好奇心,丰富幼儿想象力……这样的活动目标都是靠主观臆断,难以客观评价,应尽量避免。

(三)备自己

1、知识储备——“要想供给幼儿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缸鲜活的水”。在上公开课之前,幼儿教师要吃透各领域的教学特点,熟悉整个教学体系,做到心中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整合有度又有效。

2、自身能力——每位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备课时,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尽量在活动课中展示自身的长处,做到熟而精,得心应手。反之,很容易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四)备幼儿

1、经验储备——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效果。在选择公开课时,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若需要前期收集资料的,应事先安排幼儿相关活动,让幼儿积累必备经验。

2、年龄特征——幼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公开课的效果。备课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小班不适合“大灰狼、巫婆”之类的材料,大班的孩子则喜欢这种刺激性的教法。

3、注重个别差异——不同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让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五)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中,时常会遇到突发事件,阻碍了课堂的顺利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比如,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能处变不惊,应付自如,使公开课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六)备听众

公开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教学功底,甚至晋升。幼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1、多媒体教学——有些听课者就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幼儿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2、外向型活动——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能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幼儿的动态,跟着幼儿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到心怡神悦。

(七)备教法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幼儿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幼儿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而启发式的教学,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孩子的口中得出,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说。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避免了“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幼儿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老师说:“好是女子旁,海是三点水旁,拍是提手旁,对不对呀?”自己全说出来了。

2、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要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利用表象、节奏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活动推向高潮。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我们教学中分目标的确定、维度的把握(言语的听说读写)、梯度的把握(分解难度、小步骤阶梯化)、重点的把握(所有课程设置的步骤要按每节课重难点的把握)、量的把握(一节课5次刺激量)。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幼儿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与上面几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4、多种教学方式——选择好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长处和短处,选择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职能、应用范围和自身实际,切忌削足适履,弄巧成拙。

5、玩教具的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以保证公开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听众看到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会对公开课留下美好印象的!

①要创新——幼儿天生爱玩,在公开课中,让幼儿通过“玩”教具,能很好的吸引住幼儿,也乐于操作玩教具,使整节课井然有序地进行。不过,幼儿教师要注意玩出新花样,让听众耳目一新,给自己的公开课加分。

②规格、颜色适宜——教具要精致、大方、美观,不小于2cm,图片要孩子越小图越大一些,有的老师画的图很可怕,就适得其反。

③合理利用——在恰当的时间运用适宜的玩教具,不仅能吸引住幼儿,还可以让公开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老师上了三分之二的课,教具才出来,孩子早就坐不住了,严重影响了公开课的效果。

二、公开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言行举止——普通话标准、咬字清晰、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身资优美的教师,总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给自己的教学课加分。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每一个环节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用眼神、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不要过分表现,以免让听课者看着紧张,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的镜面示范——对于幼儿,区分左右手还是有定难度的,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做镜面示范,比如“敬礼、刷牙”等动作教师要用左手,而基本动作顺序,教师则要从右面开始,不要太随便,因为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顺应学校的教育,从左到右,由内向外等动作。

3、配班老师——配班老师协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配班老师也要熟悉教案,熟悉玩教具的用法与操作。在上公开课时,配班老师要注意巡视每一位幼儿的状态,帮助组织幼儿活动,维持活动秩序,并帮助主班递送教具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这些不是说明一位主课教师要完全依赖配班教师,主班教师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自己把课上完。

4、指导语——指导语规范要体现在每一环节当中,思路清晰、明确的指导语,能让幼儿愉快的接受,避免说话太快、指导语啰嗦,造成环节不紧凑。有的教师上课习惯用“这儿、那儿、啊、呀、好了宝贝”等等,在公开课里要尽量避免,可以用一些空间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来代替,尤其是指导幼儿指读、拿笔、用剪刀、折纸等操作性环节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双语教学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个环节要渗透、利用英语,比如:“好了、过来、回去、起立、坐下” 等等日常用语,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5、板书——即排版和书写得很漂亮。板书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一定要经常练习。要在白板上书写,一定要做到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假如写字就是很难看,或没有把握写好,在制作卡片、字卡之前,可以通过打印的来进行,以保证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你备课之外出现的情况,比如:意料之外孩子说的字、词,老师就要马上在黑板上写出来,不能置之不理。

6、课堂常规——课堂中不要反复强调常规,用限制性语言过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浪费时间。教师在公开课中的一切语言都要紧凑、严谨,还有课堂应变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脑子要灵活、机动。也是体现我们平时教学常规训练成果的一部分。

7、游戏——游戏环节,一定要作为巩固知识点的一个环节,不要随便什么都是游戏,而且游戏是充满神秘感的。比如:百宝箱、神秘盒子、走迷宫等等。也是树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一个方面,老师什么都会!

8、站位/蹲位——课堂中的站位,作为主班教师要考虑到你所讲、所做的是否在孩子视线范围内。

9、幼儿状态——幼儿状态直接决定你这节课的好坏,抽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声音小,老师要鼓励孩子声音响亮,并且要知道回答问题不是检测孩子学的好坏,而是带动孩子,互动全班的一个过程。

三、影响公开课效果的心理因素

1、状态欠佳——公开课面对众人,教师担心自己上不好,受到听课者的纰漏,或同事们的指点指点,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状况,导致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相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呢!

2、好胜心强——上课教师都唯恐“出丑”而不及,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自己吓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应该正视这一事实。相反,教师非但不必担心“出丑”,而且要敢于“献丑”,向评课者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学效果。

3、功利心态——公开课作为一把标尺,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特殊意义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一心获奖,或是寄此厚望,必将方不开手脚,不能轻装上阵。这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教师应当注重事物的过程,而非结果。以“我本平常,平常视之”勉励自己。摈除这些额外的思想负担,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那么,上好课、获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编后语:

综上所述,一节高质量的幼儿园公开课,需要幼儿教师们用心备课,用平常心对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要用心了,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就是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

下载《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 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是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各种晋升少不了的重要环节。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任何上好一堂体育公开课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体育公开课摘要:如今各学科都在不断地要求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单单是自己学校教师间或各镇,市教师间的交流,因次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秀课,示范课......

    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摘要 】旧格式的束缚下如何贯穿新理念,上好一堂体育课呢?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树立新意;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发展;科学煅炼,注意安全;有始有终,重视放松活动。......

    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课

    何上好一堂作文课 作者:邓丽群提起作文,学生抓耳,教师挠腮,学生愁的是“写什么呀?怎么写?”教师忧的是“怎么教哇?”一节作文课下来,看看老师的教学,墨守成规“审题——立意——选材......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育者在培养任何一个学生成材的过程中,好像建筑一座完美的万丈高楼,需要堆砌一块块砖,而每一堂......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传统美术教学只......

    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西集中学 刘华培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美术这门课程给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