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

时间:2019-05-14 03: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

第一篇: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

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都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已初步为社会所认识。用人单位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职业病防治的远期效果不佳,防治水平波动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势必影响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信心,挫伤其积极性。

为此,有关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建立用人单位职业防治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最终归纳出“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一个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组织):制定一个全面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两个档案;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

两年来,按照该方案对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其职业病防治工作都有所增强,普遍反映“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防治效果切实可靠,现将这一方案介绍如下。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由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卫生机构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职业卫生人员应当包括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车间或较大班组工作人员。

组成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单位的负责人应遵守职业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置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发病情况。

实施方案应着重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明确经费投入和实施时间,以预防、消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具体应包括:

1、深入调研,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

2、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

3、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4、医疗救护措施,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

5、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1、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2)职业健康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评价。

2、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职业病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情况(4)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

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培训制度。(1)用人单位有关负责有及职业卫生人员定期培训和学习,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两头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3)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对劳动者进行遇险时应掌握的自救知识培训。(5)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认可,方可上岗作业。

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职业病危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2)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3)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获救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都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已初步为社会所认识。用人单位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职业病防治的远期效果不佳,防治水平波动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势必影响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信心,挫伤其积极性。

为此,有关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建立用人单位职业防治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最终归纳出“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一个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组织):制定一个全面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两个档案;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

两年来,按照该方案对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其职业病防治工作都有所增强,普遍反映“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防治效果切实可靠,现将这一方案介绍如下。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由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卫生机构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职业卫生人员应当包括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车间或较大班组工作人员。

组成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单位的负责人应遵守职业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置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发病情况。

实施方案应着重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明确经费投入和实施时间,以预防、消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具体应包括:

1、深入调研,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

2、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

3、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4、医疗救护措施,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

5、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1、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2)职业健康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评价。

2、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职业病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情况(4)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

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培训制度。(1)用人单位有关负责有及职业卫生人员定期培训和学习,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两头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3)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对劳动者进行遇险时应掌握的自救知识培训。(5)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认可,方可上岗作业。

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职业病危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2)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3)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4)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获救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业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措施等内容。(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6)职业病防护措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上岗操作。(8)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9)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必须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检查;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经常(每日1—2次)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特殊情况应跟班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专人落实,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理,检查及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对从事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按规定组织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2)用人单位应当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用。(4)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职业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恢复后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5)职业健康检查应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严格按规定周期进行,不得抽查瞒检。(6)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7)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其档案的复印件上签章。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1)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评价。(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4)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经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停止职业病危害作业,经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5、建设项目管理制度:(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单位在行政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与卫生审核。(4)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使用。(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6)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6、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1)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2)按规定定期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配发个人防护用品。(3)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4)损坏或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5)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又拒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

第三篇:对建立完善政法队伍长效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整个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现政法队伍建设的目标,必须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探索政法队伍建设的新机制,也只有把队伍教育好、管理好、建设好,政法工作才能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机制。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经常性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律意识,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且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核心价值体系,其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反观目前政法队伍思想现状,守成、守摊子的思想非常严重,工作责任感缺失、进取心淡化已经成为“机关病”。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对我们政法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政法各部门和广大干警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政法工作的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我们经常讲一个集体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凝聚力、战斗力来自哪里,光讲待遇不行,还要讲事业、讲感情。过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靠灌输,这是一种好的方式。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转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一个转变。政法机关要多想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四是要“严”字当头,抓好政法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政法队伍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加强执法干警的廉洁自律,坚决防止各种形式的执法不公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滥用职权、执法违法。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政法部门正确实施;要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增强维稳工作合力。各级政法部门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五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开展争当学习型政法干部、创建学习型政法队伍活动,鼓励干警坚持在岗位学、自己学、进修学,支持和鼓励政法干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等,充分发挥干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有计划、分步骤地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政法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水平。

二是建立完善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在对政法队伍的日常管理上,许多部门的工作力度还不够,轻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象严重,即使管理,也只注重短期效果,管理上时松时紧,安排布置多,检查验收少,往往造成“一阵风”现象。因此,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以起到防伪杜渐、未雨绸缪的作用。政法队伍建设,还是一个人才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进出口”管理,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严把政法队伍“入口”,确保进人的质量。真正把那些思想好、作风硬的人才吸收到政法队伍中来,同时下达力气疏通“出口”,坚决把不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清理出政法队伍。二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端正目标考核体制。一方面要完善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谁办的案子谁负责,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对于冤假错案,要一追到底,依法从严从速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更不能包庇护短;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管理机关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以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以执法的具体环节为重点,以执法的效果与成效为核心,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岗位去留、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而不是单纯追求办结案率和罚款数量。三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完善领导的监督制约体制。政法队伍能不能搞好关键看领导。只有过硬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过硬的队伍,只有过硬的队伍才能

创造一流的业绩。实践证明“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目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许多部正常现象就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体制不完善有关。要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建立人大代表问询制。政法各部门除了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报告,还应建立起政法部门主要领导的述职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人大监督更加具体、有效。还要注意发挥好人民政

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使政法部门的工作时刻处于阳光之下。各级政法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自觉从我做起,自觉接受监督,成为严格执法、勤政廉政的楷模和带领干警团结战斗、开拓前进的核心。

三是建立完善长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建立完善政法队伍激励机制就是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广大政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性是指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人的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它是以需要为动力核心,以意识为调控中枢,把认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联系起来而构成的。需要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各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是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在的驱动力。因此,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需要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人的需要又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也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政法队伍建设中,激励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对比、奖优罚劣等手段,与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容易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同时,从心理学上讲,它也符合常人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征。所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贯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而以表扬为主,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而以精神鼓励为主的一系列原则,并实行适度的重奖重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建立完善政法队伍建设长效激励机制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民主激励,即让激励对象也就是广大的政法干部队伍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广泛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对政法各部门领导进行监督和问询,以此来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二是榜样激励,即典型示范,以先进推动后进。通过树立榜样,会促进先进分子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后进分子也会有触动,会促使他们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励其上进心。三是情感激励,情感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注意感情投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广大政法干警,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问题,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政法干警的积极性。四是奖惩激励,即通过奖励或惩罚,充分肯定政法工作人员的合理动机和正确行为,使之发扬光大,彻底否定政法工作人员的不合理动机和不良行为,使之收敛或消退。具体做法有:一是建立休假疗养机制。落实好政法干警休假制度,以缓解干警的工作压力。对政法先进典范,安排适当疗养,增强其光荣感,起到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落实好加班干警的津补贴,切实提高福利待遇,使政法干警在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二是建立定期体检机制。以政法部门为单位,每年组织干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保证政法干警有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对患病的干警,要安排其休息疗养,并给予相应的医疗补助和营养补助。三是建立维护权益机制。在政法委建立政法干警维权中心,负责协调处理辖区内侵害干警正当权益的案件,维护干警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帮贫助困机制。大力开展向政法干警、英雄模范、因公牺牲干警家属的慰问活动。设立政法干警困难补助基金,对特别困难的干警定期给予补助;把下岗失业的干警家属纳入低保,切实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上述方法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别使用,以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政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完善长效的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建设是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必要保证,是防止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有效屏障,为此,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建设对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的岗位,不同人员的岗位责任都是法定的,为此,我们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不同的岗位细化不同的责任,明确岗位目标,建立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方式,使每个从事本职工作的人自己的工作如何开展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每个执法者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在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当制度建立健全后,如何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要求强化政法干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意识,要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使大家自觉依据制度开展工作,依照规章办理事务。第三,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无止境,要根据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法治的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真正发挥规范政法干警公务行为的作用。

制度机制建设要着力抓住四个环节。一是要在政法各机关、各职能部门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要根据改革的要求,按照必需、效能的要求,依法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逐级签订岗位责任状,使每个干警都明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及其执法依据。二是要确定各机关、各部门、各岗位的岗位工作目标,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对能够量化的工作,尽可能确定量化目标,并将任职目标分解成目标和阶段目标,使每个干警工作目标清晰,评价考核标准明确。三是要对各警种、各业务部门实行全面流程管理,分解事权。要依据诉讼法和工作规则,细化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期限,理顺管理关系,形成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四是要实行绩效管理。要整合各政法机关综合、政工、督察、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针对各部门、各岗位政治工作、业务工作等诸方面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月调度、季考核、年验收,健全工作督办机制,建立考察、督办、验收、评价、奖惩工作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加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组织管理、增强激励机制、健全制度建设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服从管理、作风务实、业务精良、积极主动、勤勉尽责、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四篇: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市委书记在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两区”互动(园区、城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工作重点,特别强调最关键的是用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发展,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把走向八里湖时代作为拉大城市框架的主要途径,逐步把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城市建

设贵在建,重在管。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我市的城市管理能否及时跟进,结合近期的调研及平时的一些思考,特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我市行政执法局自7月成立以来,坚持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努力改善市容环境,并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建立城管联动机制。加强与规划、建设、国土、房产、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互动机制,畅通信息通道,开展联合办公、集中整治活动。

2、实行片区管理责任制。以城区86条主、次干道为基点,划分为86个责任片区,实行片区管理,做到“定岗、定位、定人、定责”,将城市管理的职能分解到各辖区执法大队、中队,落实到每一队员身上。

3、推行城管责任承包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辖区街道与驻区单位、店主(业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在责任范围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责任,把城市管理的重任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4、扩大市容协管员队伍。通过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加强与企业和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并把其保安人员、物管人员聘用为市容协管员,组织开展培训,自觉担负起部门的“门前三包”管理的责任。

5、着力解决农民自产自销的问题。一是在农贸市场内开辟农民自产自销点,并给予政策上特殊照顾(免税、免费);二是设置限时鲜菜早市、时令水果等特色市场;三是进入社区和物业小区经营,并纳入社区和物业小区的管理。

6、落实“双重管理”制度。按照辖区街道、乡镇,配设执法大队、中队,实行“双重管理”,即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辖区大队要服从辖区政府(管委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与调度,执法局在大队、中队干部人选的任用上,听取辖区政府(管委会)、街道(乡镇)的意见。

7、妥善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开辟阳光早餐工程,设置夜市点,并利用移动公厕、报亭、爱心亭等,解决部分家庭困难人员就业。

8、建立三级接访机制。设立局、大队、中队三级领导接访制度,积极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执法一线。

9、开展全方位督查。专门成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工作督查组,采取人换车不停、24小时上路巡查的方式,对辖区政府(管委会)、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履责情况及“一局一街”工作进展,进行全方位的督查,每半月综合检查一次、每月评比排位一次,并通过市级新闻媒体通报排位结果。

二、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已经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一些值得继续坚持完善的好的举措,但也存在一些与城市发展难于适应的困难和障碍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对城市管理的投入不足。执法局已成立7年,至今还没有解决办公场所,局机关、大队、中队,大都靠租房办公;执法办案的专用装备、服装、执法车辆等保障,未列入财政预算,保障难度大;公用经费偏低,执法大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公用经费每人每年只有3300元,低于一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更低于公检法等执法办案单位人员的公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执法队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进取意识。

(二)城管执法力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市行政执法局人员编制数是由市委确定的,全局共302人,当时的已建成城区面积只有48.4平方公里。到底,已建成面积达70平方公里,随着八里湖时代的到来,城区面积将达100平方公里,人均管辖面积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各级领导和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市管理要实行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和保姆式服务;各个辖区要求执法局按街道、乡镇来设置执法中队,将城市管理的区域范围向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拓展,城管压力越来越大,执法力量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到城市管理的质量与实效。

(三)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还不强。部分市民的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比如:违法建设、违章占道、垃圾死角、垃圾广告等问题时有反弹、屡禁不止;执法人员在依法纠正违章行为时,不仅得不到围观群众的支持,反而招致个别不明真相人员的指责;政府推行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在个别单位、个别门点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四)市、县(市、区)体制机制不统一。目前,全市从事城管执法的人员达余人,这些人

员身份杂乱,既有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人员,也有事业编干部和工人,甚至还有部分临时工,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高有低,法规政策的把握能力有强有弱,并且他们分属于市容局、执法局、城管局、建设局、街道和乡镇,管理机构混乱,市执法局难以起到指导、帮带和督促作用,城管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管理、不依法办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

响到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了各级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创新举措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再上新台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城市管理工作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理念,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一)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和法律意识。文明执法必须提升市民素质和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市民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认同并愿意承担城市管理、保护环境的义务。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媒体等要加大城管宣传力度,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市民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明确接受城管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不接受依法处罚或暴力拒绝城管依法行政是违法行为。只有在城管执法被市民普遍认同为是保护城市环境的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力配合。城管执法队伍对市容市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其目前的社会地位并未与其突出贡献成正比。城管队伍装备较差、经费紧缺、待遇不高,而执法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却日趋激烈。每次执法队员们都要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忍辱负重,即便如此,队员被辱骂、殴打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新闻媒体对上述问题进行正面报道的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城管队员要在执法中求文明,在整治中求安全,在困境中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城管的投入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城管装备,完善城管执法中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管执法效率,确保文明执法。

(二)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

1、坚持深化教育,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由于受编制、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城管执法的合力和解决问题的力度方面受到制约;城管执法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队员超负荷工作等等,造成部分城管执法队员对城管事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此必须深化对城管队伍的教育引导,使其看到城管执法所面临这些问题都是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是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矛盾“凸显期”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显现,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既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的重要内容。用行政执法事业凝聚城管执法队伍,增强从事城管执法事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发扬城管执法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城管人精神,用城管人精神激励城管执法队伍全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通过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用城管文化增强城管执法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实施对队伍的严格管理,确保队伍建设保持健康有序的强劲发展势头。一是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城管行政执法实行“准军事化建设和准军事化管理”,既要参照国家公务员条例建设标准,又要参照军队管理模式要求,这就是“准军事化建设”的内在特点。因此,必须有一套满足准军事化建设需要、符合队伍建设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言行,真正做到在制度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大家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形成行动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观念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服从意识,不断提高组织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铸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准军事化”行政执法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做到政务“四公开”,即: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责任公开、执法程序公开、执法结果公开;坚持实行挂牌上岗和两人以上着制服执勤制度,采用简易程序处理每一项违法行为时都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亮证表明身份,讲明道理,后管理;先告知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指出违法事实,后整改;先讲清执法依据和标准,后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做到“五统一”,即:风纪严整服装统一,持证执法证件统一,挂牌执勤标志统一,文书齐全程序统一,认真处罚票据统一。三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执法责任制是督促依法行政的一种层级监督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是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要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定职责和行为规范确定为内部考核目标,通过逐级分解、检查考评等方式,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对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和目标任务,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承办部门具体抓,执法业务科(室)责任到位的工作推进格局。

3、树立弘扬典型,营造城管良好氛围。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方向,就是力量。我市城管执法队员每天战斗在城市管理执法第一线,推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实行便民为民服务,为改变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做出了贡献,涌现出了一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文明规范、开拓创新的优秀单位和爱岗敬业、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勤政廉政的优秀城管执法队员。我们要挖掘、树立各方面各层次的先进典型,大力宣扬这些先进典型的动人事迹,展示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新面貌,在城管执法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城管执法事业建功立业,促进城管执法事业长足发展。

(三)注重内强素质,提高城管队伍整体水平

素质是立队之本,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解决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1、注重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素质。城管执法人员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基本思路,下功夫把城市管理最需要、自身素质最弱的能力素质补上去。要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抓紧补充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切实把基础素质打牢。在基础素质方面,要在强化“三熟、四会”上下功夫,“三熟”即:熟悉城管职能、熟悉行政法规、熟悉执法程序;“四会”即:会法言法语、会文书制作、会装备操作、会电子政务,以便更好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2、着眼岗位需求,增强必备素质。城管执法工作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标准,每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要具备与本职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素质。一是要着眼岗位需要不断增强素质,要盯着职责“补课”和“充电”,领导干部应着重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执法队员应着重提高依法行政和办案能力;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素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都要善于在工作中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努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城管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重视在重大活动中催生本领。参与重大活动特别是重大专项执法活动,是检验队伍执法绩效高低的标志,也是锻炼和催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机遇,要把能够参与重大活动作为提升素质的一种机遇,要把能够组织重大活动作为施展本领的一种待遇,要把在重大活动中得到的褒奖作为检验素质的一种荣誉。

3、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切实把自己紧缺的素质内容搞清楚,把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清楚,把解决的思路办法搞清楚,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自身整体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围绕重点学。要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习共同的、了解相关的、精通本职的,不断完善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要系统地学习城管业务知识,特别是相关行政法规,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针对课题学。要按照城管工作为建设城市优美环境服务的要求,注意研究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城市改革的大政方针,找准城管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创建学习型城管,争做知识型队员”,积极更新学习理念,加强对党的政策的学习,注意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内涵和相关举措,研究可能出现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和治理对策,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保持城市管理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四)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一是适时研究解决执法局的办公楼,让执法人员有一种归宿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二是将执法装备、服装、车辆的购置列入市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50万元专项经费;三是提高公用经费的标准,按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的标准下拨公用经费(国务院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地,都是按公检法执法部门的公用经费标准执行的),以解决执法局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

2、逐步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各县(市)要组建城管执法局,与市执法局对接,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条块结合的城管执法模式,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增强城管执法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强化对城市管理的指导与监督。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切实把其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社会各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加强对城管执法队伍的指导与监督,定期深入到城管执法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城管执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纠正违法违章的不良执法行为,使城管执法行为更加文明、规范、合理,促进城管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防治

1、什么叫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05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放射性皮肤疾病 放射性肿瘤 放射性骨损伤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性腺疾病

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减压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4、职业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 黑变病溃疡 化学性皮肤灼伤

5、职业性眼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 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白内障

6、职业病有哪四个特点

⑪、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⑫、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⑬、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⑭、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7、为什么会得职业病

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在劳动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原因容易得职业病,一是用人单位设立或提供的(劳动)作业场所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产生了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设置(使用)的作业方式不合理,不健康;三是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行为,不懂得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保护。

8、怎样知道自己有无得职业病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职业病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预防职业病或要早期知道自己有无受职业危害损伤和得职业病,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工人在从事有害作业前进行体检,通过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为今后定期体检提供参考比较的基础资料。

就业后定期体检---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害作业工人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病。

9、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

制冷岗位

接触高浓度氨,主要表现为流泪 咽痛 声音嘶哑等;眼结膜 鼻粘膜 水肿;严重的剧烈咳嗽甚至昏迷.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长期超量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还存在设备噪音危害。

10、油漆作业的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11、噪声岗位职业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12、怎样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①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柳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②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

③个人防护,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13、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

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病。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需借助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钨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14、中暑

主要是高温作业环境引起,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15、热射病

热射病:大部分会骤起昏迷、高热、无汗、灼热或先有大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发红,处理不及死亡率在17—80%之间。

16、热痉挛

热痉挛:明显特征是肌肉痉挛伴收缩病,以四肢、咀嚼及腹肌等经常活动肌肉多见患者神智清醒,体温多正常。

17、热衰竭

热衰竭: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心跳、恶心,并有便意,多汗、面色苍白,继而昏厥、血压下降、体温不高,一般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见。

18、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的概念: 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

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有些患遗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一6一磷酸一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处理:

吸入中毒的患者,应首先从中毒现场抢运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安静、保暖。解开衣扣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患者,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冲洗皮肤。

经口中毒的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口服后不宜催吐、洗胃,可服牛奶、蛋清以保护胃粘膜。抢救时要仔细检查,抓住重点。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用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者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和对口人工呼吸。现场若备有特效解毒药品,要及时使用。经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怎样进行自救互救:

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要迅速戴上适合的防毒面具。如果身旁无个人防护用品,可拿湿毛巾、手帕或衣物包住口、鼻,并立即离开毒源。皮肤和眼睛受到毒物侵害时,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接触大量毒物后,如感到不适,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防治综合措施的内容:

① 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

② 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③ 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④ 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

⑤ 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 理后排出室外;

⑥ 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⑦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 ⑧ 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 ⑨ 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⑩ 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能够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

粉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在工农业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尘肺。

粉尘作业工人的卫生保健措施: ① 业前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从事粉尘作业禁忌症,如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②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尘肺病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③定期对粉尘作业环境进行监测。了解作业场所劳动条件,及时落实或改进防尘措施,改善劳动条件。④加强粉尘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具有防尘口罩、防护面具、防护头盔和防护服等。粉尘作业工人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换工作服、班后洗澡、保持皮肤清洁。还应加强营养,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

什么叫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制定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度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按气象条件可分为三大类

① 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② 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③ 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人为什么会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病人的处理: 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必要时,可进行刮莎疗法或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九;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怎样预防中暑? ① 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② 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③ 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④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为什么在清凉饮料中要加盐? 高温环境下劳动,人体为了散热,常常大量出汗。出汗使人体丧失了大量水份和盐份,主要是钠盐和部分钾盐,一般汗液中含氯化钠0.1-0.35%。普通高温作业工人劳动8小时出汗4-8升,损失盐份约15-20克。所以,对高温作业工人既要及时补充水份,也要及时补充盐份,才能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这也就是在清凉饮料中加盐的原因。通常可按含食盐量0.1-0.2%来配制清凉饮料,供工人饮用。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二是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工人健康的主要防护手段。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睛和面罩、呼吸防护器、防噪声用具和皮肤防护用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关键在要懂得其防护特点和性能,训练使用者正确使用、维护、管理。

防护帽

用于防止意外重物堕落或飞击损伤头部和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多用聚乙烯等制成。要符合国家标准GB2811—81。视工种组合使用,如电焊工安全防护帽等。防污染的防护帽以棉布或合成纤维制成的带舌帽。

防护服

主要有防热(非调节和空气调节两种)

防止化学污染服,防止化学污染物质损伤皮肤或经皮进入体内作用。

防护眼睛和面罩

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受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沙石及化学溶液溅射等损伤。

防护面罩的作用(1)、防护固体粉末和化学溶液溅射入眼和损伤面部的面罩(2)、防热面罩(3)、电焊工用面罩 呼吸防护器:

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离式(供气式)两大类。(1)、过滤式(净化)呼吸防护器 机械过滤式-----防粉尘、烟、雾,常见的防尘口罩

化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组成有滤合与空气接触过滤(2)、隔离式(供气)式呼吸防护器

1自带式-----防毒面具(罩)自带空气瓶供呼吸不与现场空气接触。

2外界输入式-----防毒面具(罩)通过蛇管由场外供氧。防噪用具

选用应考虑作业环境中噪声强度与性质,如稳定、低频噪声耳塞即可。皮肤防护用品

主要是指防护手、臂皮肤污染的手套和膏膜,与污染源洗除剂 ①手套-----各种材料均有,要看接触物来选用。

②防护膏膜-----如用手套操作的工种,常用膏膜防护对手的污染。

③污染洗除剂-----如有时用了手套或膏膜仍有污染,则使用专用的洗除剂,洗除污染物或油剂。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特别是呼吸器。

2、使用人员要接受了解使用防护的目的、意义、性能方面的教育。

3、对结构复杂的防护用品要反复训练,务求正确迅速正确地戴上、卸下使用。

4、应急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接近点摆放,及时可用。

5、要熟悉各种用品的性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6、有组织、有制度、正确、合理地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都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不管用人单位属什么性质,属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雇佣关系,其劳动者即受该法保护。① 受教育培训权,依法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② 享受健康服务权,依法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③ 享受知情权,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措施以及相关待遇等。

④ 享受卫生防护权,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预防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⑤ 享受批评、检举、控告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⑥ 享受拒绝违章作业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⑦ 享受参与决策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⑧ 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职业病防治法》也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其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不得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等。

劳动者预防职业病的四点义务

(1)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下载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鹿邑县长效机制完善版

    关于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新时期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地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促进政法各部门进......

    职业病防治知识

    职业病防治常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日期是何时?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 为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度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预......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扬州市华翔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制度编号:YZHX/ZD(ZYJK)-023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配合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护规程,细化职业病管理及员工个人卫生防护......

    职业病防治计划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

    职业病防治方案

    重庆鸿鸥实业有限公司 职业病防治方案 公司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特制订这套职业病防治方案:要求公司建立一个职业......

    职业病防治培训

    职业病防治培训2013年4月27日,为响应《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关心员工身体健康,中海油东莞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公司会议室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培训。 参加培训的有综合管理部、......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及责任制为贯彻、落实分厂«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五班实际,针对每个工人的实际健康情况,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