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蒙颂》剧本
沂蒙颂
--根据芭蕾舞剧《沂蒙颂》改编
编剧山雨
时间
1947年秋季,傍晚。
地点沂蒙山区沂河村头、英嫂家。
剧中人(根据出场先后为序)
皮德贵恶霸地主 赖金福还乡团团长 团丁
ABCDE 英嫂沂蒙六姐妹之一,红嫂,武工队方排长的救命恩人
【幕启。
【皮德贵上。【音乐起。【追光起。
皮德贵(东翻西找)共匪就在附近,快跟上!赖金福(高举着手枪,大手一挥)仔细搜!团丁(一拥而上,冲到英嫂家门口。)【追光切。
(咚咚咚——咚咚咚——门被撞得摇摇晃晃。)【追光起。
【英嫂上。不耐烦地抽开门闩,门被撞开。
团丁(把英嫂狠狠地一推。恶狠狠地盯着英嫂,高高地举起皮鞭。)+ 赖金福(站在众前面拦住团丁。大手一挥)搜!
【说着,掀起门帘开始搜。众团丁把里里外外翻箱倒柜搜了一番。捡到一条白毛巾(方排长转移时不小心遗落的),发现了一锅刚熬好的鸡汤。
赖金福(冲着英嫂,左手托着毛巾,右手一摊,凶神恶煞地)说,这是什么?!英嫂一张毛巾,有什么好奇怪的?谁家不用毛巾?
赖金福(转过身来,左手揭开锅盖往旁边一扔,恶狠狠地)这又是给谁炖的?把方铁军交出来!
英嫂(先是猛地一惊,立马心一横)畜生!我没看见什么方铁军,有本身冲我来!团丁(蜂拥而上,把鲁英东拉西扯,左推右搡,拳打脚踢)赖金福(高高地举起皮鞭,朝着英嫂狠狠地抽。)
英嫂(一个趔趄撞到桌子角上,差点儿晕过去。她猛地发现桌上那把明晃晃的菜刀。她抓起菜刀砍向敌人……晕倒在地。)
皮、赖(冲上去看了看。)
皮德贵(急切地,眼露凶光)团长,咱一枪毙了这臭娘们!
赖金福(手一招,众团丁凑过来。得意地,悄悄地,边说变比划)咱给她来个将计就计,顺藤摸瓜……
团丁团长英明!(说完下)皮德贵看看晕倒在地上的英嫂,狡黠地转身退下。【追光切。【音乐停。
第二篇:沂蒙颂论文[范文模版]
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
—— 芭蕾舞剧沂蒙颂评论文
1975年放映的由中国舞剧团演出的中国芭蕾舞剧“沂蒙颂”是文革混乱时期少有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著作。
该芭蕾舞剧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战士家属英嫂在一次上山采野菜中,发现了受重伤昏迷不醒的解放军排长方铁军,方铁军生命垂危,急需喝水,可是英嫂找遍好多地方都没有在山上发现水,英嫂急中生智,用自己的乳汗喂给方铁军喝,救活了方铁军。而后,英嫂将被恶势力追捕的方铁军藏在山洞里,自己每天冒着危险送汤送饭,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一家亲的颂歌。在当时,一上映便引起了轰动,现如今,也依旧是经典红色芭蕾舞剧中的经典。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沂蒙颂是根据小说《红嫂》改编成的芭蕾舞剧,讲的是**时期军民一家亲的真人真事。当时为更好地完成沂蒙颂的排演,创作组六下沂蒙,足迹踏遍了全地区,他们不仅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虽然小说《红嫂》的原型人物在沂南县,但在解放战争年代,类似红嫂的妇女成百上千!那个 年代,在贫困的老解放区,家家都是医院,人民个个都是护士,对人民子弟兵她们都倾注了自己真诚的爱心,付出悉心的照料。比如,创作组仅走访当年救护过解放军伤病员的大娘,就多达一百多位。这些体现着军民情深似家人的真实生动的材料,使创作人员无比地激动并感动。另一方面,为了使舞剧的音乐具有山东地方特色,几位作曲家又去了胶东,对胶东的秧歌、民间小调及整个山东的戏曲音乐都进行了广泛的搜集。
总体上概括来说,这样深入认真的走访创作使得沂蒙颂具备民族内涵特点,因为它
1、突出人物主题的民族地域性风格 沂蒙颂的音乐和舞蹈都来自于民间素材,富于乡土风味,充满生活气息。在芭蕾舞剧中的插曲深刻体现了山东民歌的地域特色。比如由《沂蒙山小调》衍化而来的那首歌曲《我为亲人熬鸡汤》 清新优美的快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是剧中主人公英嫂的音乐主题。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地方特色,也因为音乐上更有发展余地。同时,根据当地的风景绘出的布景小样,进一步增强了沂蒙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2、应用民族性的发展手法构建人物主题,对好的讴歌,对坏的批判,好人终有好结局
沂蒙颂中歌曲较多,大都是以深沉、委婉、细腻而又有张有弛的情感抒发,将英嫂这个普通农家妇女正直善良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波澜作了淋漓尽至的刻画。其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是最有名的,这首歌是全剧音乐的精华与主观思想体现,寄托了美好祝愿,也是通过英嫂这一人物形象讴歌战争时期广大中国普通女性的一个聚焦点,并且反映了非常时期军民鱼水之情深情重的崇高精神!芭蕾舞剧及歌曲的这种完美组合,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在无形中把观众带到影片描写的生活里去。既显示了真实自然的生活图景,又传达了现实的意义。影片中很多插曲都可谓贫瘠岁月里的瑰丽色彩。另外,《沂蒙颂》作为芭蕾舞剧,它比较充分地运用了芭蕾演员抒发情感的各种技能表现。方排长负伤躲避敌人的焦急,锻炼身体希望早日恢复健康返回部队的激动,英嫂找水的担忧,恶势力的凶悍等等,通过人物的表情都可以显而易见的被表现出来。同时女芭蕾舞演员的演技尤其要值得一提,英嫂和其他人做的都很好,在挖野菜的场景中,将农家生活的一面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却又不失芭蕾舞的美感,二者融合到位没有突兀感。
沂蒙颂是由序幕、四场戏和尾声的中型芭蕾舞剧的结构进行的。作为文革时期的芭蕾舞剧代表之一,沂蒙颂吸取了西方芭蕾舞的特点,但是融入了自己民族的风格时代的气息,看起来更亲切自然,且更容易接受,而在今天回味,更加具备厚重的历史感。英嫂抓鸡的一段独舞是全剧精彩之处,将鸡赶到屋子里然后捕捉,十分贴合农民自然生活,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情境和历史面貌。沂蒙颂的主题是讴歌军民一家亲,剧中也很好地诠释并演绎出这一点。英嫂被恶势力搜家,她深感痛心但依旧要熬鸡汤给方排长,随后恶势力闯进来逼问他方排长下落,她勇敢反抗坚决不理会,被打晕的她再次清醒过来,想着的依然是甩开敌人,她机智勇敢,到山上后,恶势力拿孩子威胁她,她又表现出无私的牺牲精神,幸好,方排长出现了,救援到来了,所以勇敢善良又无私的英嫂没有受伤,最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想见,她为了革命而毅然决然的表情与神态。军民一家亲,这样的情守护革命的信仰,崇高到可以高于生命,如何不让人动容。
沂蒙颂是旧时代里的芭蕾舞剧,没有台词没有注释,有的只是演员的动作表情和配乐,但它依然魅力无穷。经典作品的生命活力不减有着它的历史积淀。镜头拉升的那段岁月,也许已越走越远,渐渐成为我们一代人的一个梦。但无论怎么遥远,当我们再回收时,那一刻仿佛就在眼前。对一代人而言,热爱红色经典不需要理由!那饱含民族韵味的一幕幕,只会让人难以忘怀,在不朽的时间里怀念、想念并致敬着。
第三篇:红色精神沂蒙颂 农资良企施可丰
红色精神沂蒙颂 施可丰真化肥才高产
——访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
沂蒙,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钟灵毓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儿女,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被称之为“沂蒙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前进。就是这样一片丰沃的水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同样孕育了一批继承“沂蒙精神”的优秀企业,施可丰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家生产化肥产品的农资企业,在中央1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背景下,施可丰着眼未来,以科技创新、真诚服务为导向,为中国8亿农民谋求福利。遵循着造福百姓的使命和崇高的行业责任感,在由广告人杂志、张默闻策划、施可丰联合主办的“中国著名门户·视频网络媒体采访会暨施可丰董事长解永军媒体见面会“上我们采访到到了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根据采访文字实录,将由他带我们走进施可丰,了解一个肩负8亿百姓生计使命化肥企业的精神世界……
记者:对于经历过红色年代的人来说,对沂蒙山或多或少都是抱有特殊感情的。那么,对于在沂蒙土生土长的施可丰而言,是基于怎样一种情感寄托来经营企业的?
解永军:提起“沂蒙精神”,大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解放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的情景。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百万人民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永载史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党中央的利好政策也为沂蒙人民带了发展经济、生产的积极性。连续多年,党中央1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对于依靠土地维生的8亿农民而言,作物的增产增收也与致富小康之路紧密挂钩。同样,对于种植技术,农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这其中就包含了化肥产品。特别是在临沂,复合肥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1/3。施可丰地处沂蒙,我们的企业血统中也始终流淌着亘古不变的“沂蒙精神”。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政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优质的化肥产品品质,为中国8亿农民朋友谋求福利。
所以,做一个有魂的农资人,做中国的放心肥专家,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用上放心肥,也被施可丰设定为最主要的企业使命。据我们了解,在我国肥料行业中,自2000年开始,全国陆续涌现近5000家化肥企业,大家都在宣扬各自的卖点。对于施可丰人来说,我们大都来自于农村,是土生土长的沂蒙人,也更了解农民疾苦。他们用依靠劳动和节约积攒下的钱购买化肥,如果遇到假化肥,将对其收入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基于对农民的情感,我们提出“做中国放心肥专家”的口号,让中国老百姓都能用上放心肥料。随后,我们又提出“做有魂的农资人”的企业主导精神,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相结合,在自主领域推行新型肥料,力争吻合未来农业发展路线。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引导化肥行业向高科技、环保、节能、省时、省力、增产等方面努力,大力发扬“沂蒙精神”,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经营管理与生产推广过程中去,打造具有时代价值的企业历史使命。
记者:除沂蒙山人民支持中国革命胜利外,沂蒙地区自古以来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那么,施可丰做放心肥,倡导农资魂,又是怎样打造品牌精神和品牌形象的?
解永军:对于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特别是上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抱有高度评价。而在今天,大家却有“临沂贫穷”的片面认识。但实际上,沂蒙人在革命精神的引导下,通过近些年来的建设和国家支持,其城市建设和卫生条件均产生了高度飞跃。临沂有几个世界第一,几个中国第一,近2000多年的地域文化也是孔家思想传播的沃土。临沂有孔子的讲学堂还有诸葛亮、王羲之、刘弘、颜真卿等等。那么,施可丰生长于饱受历史文化浸润的地方,应如何打造品牌?又应当秉持怎样的理念塑造施可丰的农资魂?我给出的答案是,除继续保持沂蒙人的宝贵精神外,也要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做到真技术、真原料、真科技、真化肥,致力于用过硬的质量和服务引领行业。作为企业,我们应当时刻告诫自己,鱼目混珠的时代不复存在,唯有实实在在的高品质与对农民的贴心服务才能令企业笑傲江湖,挺立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记者:企业的价值还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公益事业方面,施可丰有哪些举措? 解永军:虽然肥料产业利润微薄,植物油包膜技术成本也相对高昂。但是,我们是沂蒙精神的后代,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振兴密不可分。在企业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回馈我们的衣食父母,为国家建设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一份企业应尽的力量。20年来,我们从7、8个人,两间办公室的机关小实体,发展到今天总资产40个亿,员工4000多人,被评为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之一的企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的成就也是饱含辛酸的,但沂蒙人的精神永不褪色。所以施可丰依旧将企业内部结余开支全力支持公益事业。例如临沂书圣文化节,传播沂蒙山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我们举办了3次,前后捐款近百万;临沂钢铁厂1958年建成,破产3年,1000多名员工五险一金无力缴纳,困难户得不到救济。最终,受政府委托,由我们接了下来,并为员工交付了养老金、失业金和医疗保险,工资也达到了停产前的3倍,这也是目前为止临沂收购国有企业最成功的一件案例;此外,施可丰还捐助建设了三所希望小学;在道路建设方面,我们也捐助了200-300万;同时,还包括对中南大学、临沂大学、西南大学等困难大学生的资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施可丰第一时间到民政部门交付员工捐款20万,并派出4辆满载食品、饮用水的车辆赶赴灾区,也在随后的赈灾过程中,帮助其他捐助企业运送物资;郴州雪灾发生时,施可丰将大量长效缓释肥免费发放到当地蒙受作物损失的农民手中,并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赞扬;2013年11月,施可丰将组织百姓进行身心健康无偿培训,并提供免费午餐;2013年,临沂市成立20年之际,施可丰准备投入200万元继续从事公益事业。因为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需要心、行的提高,德行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从自身做起、立足未来、长远发展,做对社会、人民有益的事,这也是现代沂蒙精神的最好体现!
第四篇:沂蒙文化
家乡的文化民俗
2011年寒假社会报告
我的家乡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大地上,这里蕴含这几千年的文明,孕育着勤劳勇敢的英雄儿女。
因为深爱,所以时时眷恋。寒假对家乡历史、文化、民俗作以调查。
一、沂蒙文化
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孙膑兵法竹简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属全国少有。市内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有: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荀子墓,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北寨汉画像石墓等。依托灿烂历史文化,临沂已成功举办了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古老的沂蒙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一展才华,吟诗作赋。在孔子“登东山(蒙山)而小鲁”之后,李白、杜甫携手翩然而来,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诗句,李白更是为兰陵美酒佳肴而吸引,乐不思蜀,以至醉卧兰陵“不知何处是他乡”,醉出一段极致。历史上,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为沂蒙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饮食文化
物产的丰富、食俗的久远、使沂蒙人民流传下来许多独具特色的食品,如:糁、八宝豆鼓、民间伏酱、六姐妹煎饼、莒南锅饼、沂水丰糕、郯城挎包火烧等都是沂蒙独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鸡、蒜泥鱼、烩肉丝鱿鱼、蒙山全蝎、莒南炉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特色菜;档次较高的饭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银杏、灯笼虾片、龙珠鲍翅、清汤乌穗、桃源焖鱼头、甲鱼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沂蒙名厨在全省及全国各类烹饪大赛中制作的氽芙蓉黄管、氽西施舌、龙舟鲍翅、雪蛤银杏等分别获得金、银、铜奖。这些获奖菜无疑都成为沂蒙珍馔风味中的“阳春白雪”。
沂蒙烹饪老字号的饭店多保持特色传统,如临沂老酒店、沂州老菜馆、沂州府大酒店等。后来大批新建的饭店起点较高、菜式新颖。如华盛江泉城大酒店、陶然居大酒店、荣华大酒店等星级宾馆。整体上是鲁菜气息浓厚,近年来受川、粤菜系的影响,出现了多菜系共存的局面。近年来,沂蒙厨师对过去史书记载的古老菜系、烹饪方法,进行了挖掘整理,恢复了一些历史名吃;同时,注意外学
内创、刻意求新,结合地方风味,创造了一些新式菜,为古老而又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沂蒙菜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兰陵老字号的兰陵酒外,还有沂蒙老曲、银麦啤酒、金银花茶等颇具特色的美食,为沂蒙山区悠久的饮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独特的沂蒙饮食文化,是辛勤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实践的结果。但上千年的饮食文化、技艺,其史料多数散乱不全,传统技艺颇多失传,将其搜集整理,并系统归纳绝非易事,该书编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沂蒙美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由于受时间、资料、水平限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本书编者志在弘扬沂蒙传统饮食文化,使之不断得到继承和完善,这无疑是为沂蒙饮食业的繁荣做出了一大贡献。
三、临沂小吃
糁,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糁”(临沂方言中念sa四声)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仅在临沂或临沂人的饭店中才能见到。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牛肉糁、鸡肉糁最为正宗、普遍,羊肉糁为珍。
咸豆粥,是临沂大众化粥食,多为早餐供应。此粥制作细腻、口味香美、消渴利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喝此粥配食热油条口味尤佳。
临沂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临沂煎饼历史悠久,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四、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小延安”之称。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拥军支前的楷模,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临沂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0819班
王飞
第五篇:沂蒙观后感
思想汇报
今天观看了《沂蒙六姐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位位为支援革命甘做牺牲和奉献的沂蒙女性,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支前故事,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慢慢呈现出来,紧紧缠绕着我的情感。整场演出,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的视线,震撼着我的心灵。
“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在前线呢。”《战争中的女人》中的这句台词让每个同学,都流下了热泪。是的,沂蒙山的男人早就上了战场,沂蒙山的女人,撑起了沂蒙山的一片天。战争中的女人,不会只是守候男人回家的弱者,也不会强大到男人一般的坚硬,她们还是一个个柔弱的女人,会害羞,会心软
战争本应该让女人走开,因为,女人是柔弱的,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饱受欺凌、杀戮。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是真正的弱者。然而,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峥嵘岁月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抛洒热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泪水,挺起脊梁,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艰苦创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脱闭塞,走进新时代。沂蒙人民的事迹感天动地!沂蒙精神万古流芳!
影片的最后,陈毅元帅的一句话令人深思:“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我,用小车把我推过了长江!”而我们有幸活在新时代的人同样不应该忘记他们。是无数的他们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
在这里,最让我敬佩的是月芬与春英的婆婆,一位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整部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是她那种无言的伟大,无时无刻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作为一个妻子,她在背后支持自己的丈夫参军,而丈夫牺牲后,她没有后悔,又将含辛茹苦抚养大的两个儿子送入部队,当一家只余下几个女人的时候,她依旧用皴裂的双手纳出千万战士脚下的草鞋,烙出将士们手中充饥的煎饼。她默默无声地支持着革命,用所拥有的一切去支持,这种无言的伟大是成千上万沂蒙百姓支持革命的缩影。人们都说至爱无言,是的,正是以无数人这种无言的爱为后盾,我们才过上了今天这和平宁静的新生活!
90分钟的故事在不只不觉中讲完了,电影结束了。但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新时代的我们会毫不忧郁地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