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作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办法(精选)
焦作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重点污染源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内容和工作程序,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数据审核修约,保证监控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及时解决监控基站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各级监控部门之间的沟通联动效率,根据 《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联网、数据修约有关工作的通知》(豫环文【2017】104号)《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办法》、《河南省上网电厂工况监控系统运行监督考核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控部门对辖区内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以及纳入省辖市重点监控的污染源(以下统称重点监控企业)的数据传输有效率情况、自动监控基站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以及视频、工控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等各类环境监控工作的调度管理。
(一)市局环境监控部门负责市直重点污染源企业以及国控、省控企业的数据传输有效率情况、自动监控基站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以及视频、工控监控设施运行情况、市直重点污染源企业以及国控、省控企业修约合理性进行监督等各类环境监控工作的调度管理。
(二)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数据传输有效率情况、自动监控基站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以及视频、工控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辖区内重点污染源企业修约合理性进行监督等各类环境监控工作的调度管理。
(三)市局环境监控部门对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工作进行知道。
第二章调度管理内容
第四条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控工作的调度管理采用日调度、周调度、和月调度相结合的形式。
第五条日调度采取每日调度的形式,主要调度数据传输有效率情况、自动监控基站运行情况、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情况等。
(一)数据传输有效率情况。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数据有效率、有效性审核信息、监控数据审核修约、停运信息上报、凭证信息关联等情况。
(二)自动监控基站运行情况。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基站正常运行、停运、故障和监控数据长时间异常、恒定等情况。
通过“河南省重点污染源监控扩展系统”,筛选自动监控数据长时间变化幅度小、长时间异常的重点监控企业,现场调查数据 异常的原因;筛选停产三个月以上的重点监控企业,定期检查其生产状态,自动监控基站运行情况等。
(三)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包括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
通过“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超标预警系统”,调度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重点监控企业,核实超标数据有效性,发送超标预警专报。
第六条周调度采取每周一调度的形式,主要调度传输有效率低于98%重点污染源企业情况和超标情况。对传输有效率低于98%的企业,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据河南省环境监控调度系统对省级环境监控部门和市级环境监控部门进行回复。市级环境监控部门和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要依托国发重点污染源平台对不是实际超标的企业进行数据修约。对实际超标的企业上报超标原因并出具超标预警报告。
第七条月调度采取每月第10号调度的形式,主要对全市传输有效率进行一个汇总,以文件的形式对各县(市)区传输有效率进行通报。
第三章修约管理要求
第八条各级环境监控部门均应按照调度内容开展日调度、周调度和月调度。
可通过“河南省环境监控调度管理系统”和“焦作市重点污 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工作进行查看和填报调度情况,上一级环境监控部门可通过该系统查看下一级环境监控部门的调度情况。
第九条各级环境监控部门在调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当日处置解决;当日未能解决的,应提出解决措施和整改完成时间。
第十条市级及各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调度管理中发现自动监控基站运行不正常时,应在发现问题后2小时内通知重点监控企业和运行服务单位进行处置。运行服务单位接到环境监控部门通知后,市区内应在24个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其它区域内应在48个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并要求运行服务单位于12小时内上报处理结果。
自动监控基站不正常运行超过48小时未能解决的,市级及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应在3日内去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查明基站运行不正常的原因,对重点监控企业和运行服务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上报上一级环境监控部门
对于因分析仪器老化网络故障等原因造成自动监控基站长时间不正常运行的,市级及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环境监控部门要求重点监控企业会同运行服务单位申请监测部门进行比对监测,比对监测未能通过的,要求重点监控企业更换自动监控设施,并报送省环境监控中心备案。
第十一条市级及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在调度管理中,54 个工作日内仍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应在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上一级环境监控部门请示处理。
第十二条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环境监控部门应对未能按期完成自动监控基站建设任务的重点监控企业下发督办通知书;逾期仍未完成的,应对其进行立案处罚。
第四章 国发重点污染源平台数据修约
第十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5条规定,重点污染源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自2017年4月16日气,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的修约工作由排污单位自行承担,并对其数据质量负责。
排污单位可以采取自行修约或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服务单位进行修约。
(一)采取自行修约的排污单位应该按照有关要求完成监控数据修约与审核,保证传输有效率达到90%以上。排污单位应先向市局环境监控部门递交自行修约资格申请和授权书,确定经过排污单位授权的数据修约人员。由市局环境监控部门对数据修约人员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并对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排污单位在国发平台进行数据修约时,应严格按照《水污染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41/T 1252-2016)、《固定污染 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41/T 1344-2016)、《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环发[2013]98号)和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进行。
(二)采取委托第三方服务单位进行修约的排污单位,要和第三方服务单位签订修约合同。
第三方服务单位要对排污单位负责,严格按照《水污染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35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41/T 1252-2016)、《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O2、NO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41/T 1344-2016)、《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环发[2013]98号)和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进行。
排污单位要支付第三方服务单位数据修约的服务费用。第三方服务单位不得串通排污单位进行弄虚作假。第三方服务单位如有运维自动监控设备的运维人员,该运维人员不得进行数据修约工作。第三方服务单位数据修约人员要服从各级环境监控部门调度。
(三)各级环境监控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监控平台调度管理和数据修约合理性的监管。市级环境监控部门负责市直重点污 染源和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管理。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负责本辖区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管理。发现排污单位违规对数据进行修约的,虚报自动监控设施停运时间的,甚至将超标数据按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故障处理的,要按自动监控数据造假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第五章 罚则
第十四条市级及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环境监控部门未开展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工作的,由上一级环境监控部门下发督办通知书;逾期仍未整改的,在年终环境监控专项工作考核中扣分,并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市级及县(市)区环境监控部门监控部门在环境监控调度管理工作中,未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此类情形由上级环境监控部门发现5次以上的,或由上级环境监控部门下发督办通知书3次以上的,在年终环境监控专项工作考核中扣分,并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第十九条运行服务单位未能按照要求解决调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由各级环境监控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下发督办通知书;情节特别严重的,影响较大的,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并在环保局门户网站公示。
第二十条由于环境监控部门调度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管不力,导致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提供虚假监测数据的,将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焦作市环境监控中心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
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试行)
2011.7.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管理,确保自动监控数据准确有效使用,切实发挥自动监控数据在污染减排、环境执法、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79号)、环保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环保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采集、传输、审核、管理和应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有效监控数据,是指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通过有效性审核的监控基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提供并经环境监控机构核定的自动监控数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和河南省现行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总量减排批复中明确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标准。
第五条 有效监控数据作为环保部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统计和信息公开的依据。第六条 各级环境监控机构组织对本辖区监控基站运行实施统一监管和考核,负责监控数据的汇集、审核、流转和管理,负责本辖区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超标预警。
第二章 数据采集和传输
第七条 排污单位协同运行服务单位、通信单位,确保监控基站正常运行,监控数据采集、传输准确可靠。
第八条 环境监控机构负责接收监控基站上传的监控数据和人工补录监控数据。
第九条 废水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每2小时上传一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其它特征污染物)浓度实测值;每10分钟上传一次平均流量,每2小时上传一次累计流量。平均流量的量纲为立方米/小时,累计流量的量纲为立方米。
第十条 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应当连续实时跟踪监测,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其它特征污染物)总测定小时数不得小于锅炉、炉窑总运行小时数的75%,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
每10分钟上传一次主要污染物浓度、烟尘浓度、烟气流量、烟气含氧量、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的十分钟均值,每小时上传一次上述监控因子的小时平均值;十分钟数据的监测时间为十分钟的整数倍,小时数据的监测时间为小时的整点。
污染物浓度数据应有浓度实测值和折算值,量纲设为毫克/立方米;烟气流量的量纲设为立方米/小时。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传输仪与前端监控设施应当保证实时通讯,前端监控设施的十分钟数据均值、小时数据均值和日数据均值由数据采集传输仪计算、汇总,并生成小时数据日报表和日数据月报表。
数据采集传输仪应具备数据显示、数据储存、数据历史查询、数据确认重发、断点续传、平台取数、运维状态查询、设备状态查询和控制等功能。
第十二条 数据采集传输仪应同步向省、市环境监控机构和运行服务单位传输自动监控数据,通讯传输协议按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传输标准》(HJ/T212-2005)和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传输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第三章 数据审核和管理
第十三条 省辖市环境监控机构负责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审核。省环境监控机构重点审核全省上市企业、省管电厂的监控数据,以及省辖市整体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经省环境监控机构认定的无效数据不参与统计计算。
第十四条 环境监控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每天对监控平台接收的实时监控数据进行核定,判断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
1、自动审核。利用故障检测软件,自动检测前端监控基站、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监控平台服务设施运行状况,并生成自动监控系统各单元异常情况报表;利用数据审核软件,对各类上传监控数据进行初审,自动标示异常数据、质控数据和超标数据,并生成相应数据报表。
2、人工审核。环境监控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范,根据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视频监控情况、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态、数据有效性审核结果、通讯网络传输情况,对自动审核标示、补录的监控数据进行人工审核,判断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 自动监控数据出现下述状况时,视为异常数据:
1、废水、废气单次监测值出现偶发性超高值、超低值、零值、负值等数据时;
2、废水主要污染物单次监测值连续3次以上相同,废气主要污染物监测值小时均值连续3小时相同时;
3、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监控平台接收的监控数据误差大于1%时;
4、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在校零、校标和质控样实验时的自动监控数据;
5、自动监控设施故障、维修或者其他异常状态时的监控数据;
6、低于监控仪器检出值、不符合采集传输规范值等其他异常数据。第十六条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对审核确认的异常数据进行标示,查明数据异常原因,按程序经审核负责人审查后,作为无效数据处理。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数据链进行修正、补充。
第十七条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对审核中发现的缺失数据,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范对监控数据进行补录。
在监控基站运行不正常或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期间,排污单位协同运行服务单位,采取人工监测、备用机监测或者便携式仪器监测的方式取得监控数据,并按规定向环境监控机构报送,数据监测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数据经审核后作为补录数据。
自动监控数据缺失在6小时以内的,环境监控机构可按照国家规范按缺失前1小时该参数的有效小时均值和恢复后1小时该参数的有效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替代缺失时段的自动监控数据。
同时段的有效性审核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巡查监测数据可作为补录数据。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自动监控设施设置上下限,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自动监控设施的原始监控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不得随意改变数据存储格式。
第十九条 存储于排污单位现场端数据采集传输仪和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内的自动监控数据,由排污单位委托的运行服务单位保存管理,保存期限不得低于1年。
第二十条 上传于各级环境监控机构监控平台数据库的监控数据,由环境监控机构按规定备份保存。
第四章 数据流转和应用
第二十一条 环境监控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自动监控设施和视频系统对重点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自动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审核、流转和管理,对超标排污的重点污染源进行预警。
第二十二条 环境监控机构每日编制《重点污染源监控超标日报》,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数据使用单位通报。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境监控机构每周编制《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周报》、《重点污染源监控周报》,省环境监控机构同时编制《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监控周报》,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数据使用单位通报。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控机构每月、每季度统计汇总生成本辖区重点污染源监控数据月报表、季报表,每半年、每年统计汇总生成本辖区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污量、削减量报表,并向同级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和环境监察等数据使用单位通报。
各相关数据使用单位应当将有效监控数据应用于政府环保目标考核、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排污许可证发放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环境监控机构根据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情况,对连续出现超标超量排污或监控发现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排污单位,及时发出远程预警,同时自动记录超标排污量和排污情况;对情节严重的,协同环境监察部门调查取证,提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二十六条 环境监控机构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排污口监控点位不规范、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监控设施故障期间不按规定人工监测、监控基站不按规范管理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现场调查,下达整改通知,情节严重的提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重庆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管理办法
重庆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是指为监控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和及时、连续获得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动态变化信息而安装的进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水或废气排放计量、污染物自动采样分析的仪器和装置以及信息接入、传输等设备设施。
第三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中心并网运行:
(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装置和建有渗漏液处理装置的垃圾卫生填埋场;
(二)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和3米以上窑径的工业炉窑;
(三)燃煤发电厂;
(四)日排放废水1000吨和小时排放废气1万标立方米的现有企业排污口以及日排放废水500吨和小时排放废气5000标立方米的建设项目排污口;
(五)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口;
(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点污染源排污口。
第四条 对应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建设项目和现有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项目,应当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决定限期治理时一并提出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要求,并纳入该项目验收内容。本办法颁布前已完成污染治理的,应当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期限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
第五条 现有排污单位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在正式并网运行前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由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中一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并网运行。验收标准是:
(一)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质量要求;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输出的数据符合国家规定的比对监测误差标准;
(三)排污单位已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运行管理制度。
第六条 排污单位在确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时,所选产品必须符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有关标准,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符合国家或者本市的环保技术规范。
进口的在线监测仪必须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商检证明,并符合国家或者本市的环保技术规范。
第七条 建设、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接收控制中心的经费在本地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
现有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经费以自筹为主,可以在所在地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申请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在安排该项目污染防治经费中一并安排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所需经费。
第八条 排污单位应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纳入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管理,为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正常运行提供工作条件,保证与本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同步运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封或停运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维修、停用、闲置、拆除、更换应提前5日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因事故、故障及其他突发原因使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停止运行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发生故障,排污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使用期满或元件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更换。
第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进行定期校验,并每月不少于一次进行自检。第十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因维修等原因而停用期间,排污单位应立即启动人工监控系统,并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数据。
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可以委托取得省级以上资质的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机构维护、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委托前双方应签定委托合同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经定期校验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所监测的数据,可以作为排污单位进行排污申报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及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第十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并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装置的运行状况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自治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并对所辖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装置的运行状况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拒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的;
(二)不按规定进行校验导致自动监控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擅自启封、停运、拆除、闲置自动监控装置的。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依据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规定》,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局要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和管理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使相关企业尽快完成安装,并迅速与省监控中心平台联网,对安装和联网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帮助予以解决。对那些至今不按规定安装自动污染源监控设施或不按要求与环境保护部门监控中心联网的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单位要进行处罚,暂停这些单位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手续,停止拨付所有环境保护资金,并在适当范围予以通报批评。
二、为了保证今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和稳定运行,请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局按本规定要求,务必于六月五日前将本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的计划、社会化运营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报我局。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是指从事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的活动,我省实行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行单位的社会化运行方式。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重点污染源(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和管理活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国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制定实施细则,设区市和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第七条 为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规范化运行,我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招标每个设区市可分别选择有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的运行单位一家或两家单位分别对本辖区的大气、水质污染源自动监控进行社会化运行。
运行合同正式签署或变更时,运行单位须将合同正式文本于10个工作日内,向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八条 我省辖区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我省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规定。第九条 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以及燃煤发电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后方可正式运行。其他污染源的自动监控设施经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方可正式运行。第十条 所有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
第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半年向其报送承运设施运行状况报告和监测数据,定期在省和所在地设区市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监测数据传输网络正常运行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第十三条 运行单位应当保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并取得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监测数据传输出现故障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进行维修。
第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按采取人工采样监测方案及时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不得损坏设施或蓄意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委托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二)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设区市和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三)举报设施运行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监测数据的正常传输;(五)不得将应当承担的排污法定责任转嫁给运行单位。(六)按合同规定及时向承运单位支付运行费用。第十七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及监测数据至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单位的监控中心;
(四)举报排污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无条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污染源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
(五)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行使以下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权:
(一)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行活动;
(二)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得到落实;
(三)运行单位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
(四)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五)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运行委托单位是否有影响运行单位正常工作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是否按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和情况。
(七)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是否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第十九条 省级和设区市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应按有关规定每半年对自动监控设施进行一次比对监测,并将设施调正至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
第二十条 运行委托单位对自动监控设施的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市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进行比对试验等监测工作,由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机构确认责任单位,并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关经济、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出现检查不合格的情况,可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运行监督管理权力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本规定履行职责;
(二)不得无故干预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业务;
(三)为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四)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及谋求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五)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
第二十三条 任何个人或组织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于自动监控设施发生故障不能采集、传输数据而不及时上报或不及时修复不能保证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运营企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和我省有关规定处罚。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并限期其退出我省辖区的运行市场。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甘肃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环[1994]054号 【发布日期】1994-11-14 【生效日期】1995-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14日甘环〔1994〕054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实现全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改善我省的环境质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指:在全省范围内,按工业污染源的排污量、类型、毒性危害程度、所处地理位置、特异污染物等因素,由各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提出,并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济综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综合分析,筛选确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重点工业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企业法人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第四条 第四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应由侧重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由侧重浓度控制转向浓度与总量双重控制;由侧重分散点源治理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第五条 第五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技术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六条 第六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必须自觉遵守、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法定的义务,要把推行清洁生产、强化管理,实行节能、降耗、减污,改善企业环境面貌作为企业自主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自我约束的重要内容。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制。
第七条 第七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应编制本企业的工业污染防治规划,并纳入企业生产发展规划;每年11月底前编报下一主要污染物控制、削减及实施方案的计划,经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纳入下一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第八条 第八条 凡是依托现有企业搞扩建、改造、挖潜项目,必须实行“以新带老”、“以大带小”和“工民互带”的原则,所需资金、材料、设备和设计、施工力量要统一安排,切实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要减污。
第九条 第九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当做到:
1.要采用资源利用程度高,“三废”排放量少的最佳原料路线和先进工艺方法。
2.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噪声低、振动小、效率高的设备和装置。
3.改进产品结构,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新产品。
4.采用先进易行、经济合理的“三废”处理设施。
第十条 第十条 治理重点污染源所需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解决,资金来源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保证。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要切实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做到:
1.经环保设施处理后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者环保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设施的设计要求。
2.环保设施与产生污染物的相应设施同时运转,同等维护。
3.有专门操作防治设施的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操作规定等制度。
4.建立环保设施日常运行情况台帐,并按规定向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填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报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把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作为全省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与长期任务。
各地(州、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济综合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与定量考核。要帮助、指导企业搞好重点工业污染源防治计划及实施计划,并在这些企业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逐年考核(方法另定),每年将定量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清洁生产的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技术经济政策;逐步实施排污审计制度,搞好清洁生产的示范工程,使清洁生产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应按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根据项目技术可行性及资金筹集情况,积极推行区域综合治理和集中控制,提高规模效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位于环境敏感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每年选择一批,作为限期治理项目。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列为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的企业要逐步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新增加污染物应在企业内等量削减。各地在条件成熟的企业试行排污交易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逐步扩大。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对所属企业污染防治的规划编制、计划的制定给予指导、帮助,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把所属列入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名录的企业作为本行业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来抓,要督促其落实治理方案、优先安排治理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清洁生产,指导这些企业实行污染的全过程控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列入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名录的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到与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签定责任书中的内容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负责承担本企业排污的定期监测任务,按规定向所在地(州、市)环境监测站上报监测结果。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地(州、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承担所辖区域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任务,按规定上报本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定期监测数据汇总结果、监督性监测结果及本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书。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按规定上报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数据和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书。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对没有列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其他企业的环境管理,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