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管理办法
深圳市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诚信意识,规范我市污染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重点污染源包括:
(一)占全市废水、废气80%污染负荷的在管工业企业;
(二)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在管工业企业;
(三)市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
(四)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污染类项目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要求实施“三同时”管理的污染类项目(Ⅰ、Ⅱ级污染类项目)。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评定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不纳入本市环保信用评定范围。
第三条 环保信用等级评定,是指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区环保部门)对重点污染源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第四条
对重点污染源的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环保信用管理平台,按职责分工对污染源环保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等级评定、评价结果公开与应用等,建立污染源环保信用档案和环保信用黑名单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
各区级环保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污染源的环保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开展环保信用等级初评,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环保信用等级评定以年度为周期。评定时通过环保验收未满1年的企业不纳入评定范围。
第七条
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合格企业、环保警示企业和环保严管企业等四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和红牌进行标识。
环保部门根据重点污染源的环保信用评定等级采取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
第八条
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将评定结果通报给公安、工商、海关、财政、外贸、金融等监管机构。
环保部门可以将评定结果上传至我市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全国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深圳市借款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环保部门可以将评定结果通报给开展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的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建议其根据重点污染源的环保信用评定等级采取相应的激励或者约束措施。
第二章 环保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第九条
重点污染源的环保信用等级根据下列环境行为进行评定:
(一)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达标情况;
(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
(三)排污总量控制情况;
(四)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五)环境投诉和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情况;
(六)行政处罚和媒体曝光情况;
(七)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情况;
(八)企业自身相关环保信息的公开情况;
(九)污染企业的其他环境行为情况。
第十条
重点污染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绿牌):
(一)各类污染物监督性监测达标率为100%;
(二)固体废物贮存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
(三)排污总量控制符合要求;
(四)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五)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受到有效环保投诉,或者受到环保投诉但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六)没有因环境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
(七)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八)主动、如实公开本企业相关的环保信息。第十一条
重点污染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
(一)废水或者废气监督性监测超标1次且因超标被处罚款金额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或者监督性监测超标2次但均未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制度,或者出现1次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且尚不构成环境犯罪的;
(三)年度污水排放总量超出许可排放量的30%以上50%以下的;
(四)存在以下环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形达到1项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达标;未按时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备案;未按时或者如实进行排污申报;未按时缴纳排污费;未按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或者未按规定参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未能主动、如实公开本企业相关的环保信息;
(五)受到环保投诉,且未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或者整改不达标的;
(六)因环保问题受到3次以下行政处罚,且总罚款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
第十二条
重点污染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评定为环保严管企业(红牌):
(一)废水或者废气监督性监测超标2次且其中有1次以上因超标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行政处罚,或者监督性监测超标3次以上,或者因监督性监测超标被罚款总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二)出现2次以上非法转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的;
(三)年度污水排放总量超过许可排放量100%以上的;
(四)存在以下环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形达到2项以上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达标;未按时对环境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备案;未按时或者如实进行排污申报;未按时缴纳排污费;未按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未能主动、如实公开本企业相关的环保信息;
(五)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的;
(六)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3次以上,或者总罚款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或者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限期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
(七)构成环境污染犯罪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十三条
被评定为环保严管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诚信企业之外的重点污染源,均评定为环保合格企业(蓝牌)。
第三章 环保信用评定程序
第十四条
市环保部门对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评定实施统一管理,按年度定期发布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评定结果。
第十五条
各区级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根据日常环境监管情况和本办法对其管辖企业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市环保部门审核。
第十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在收到初评结果后10个工作日内对初评结果进行审核,并作出拟评定结果。
拟评定结果应当通知被评定企业,并在市环保部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天。
社会公众、被评定企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拟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满前提出意见,并提供相关资料或者证据。
市环保部门应当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意见进行调查核实,答复申请人,并在公示期满后确定最终的评定结果。
第十七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在环保信用评定结果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公开发布环保严管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诚信企业、环保合格企业名单。
第四章 分类管理
第十七条 对环保诚信企业(绿牌),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性措施:
(一)减少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频率;
(二)优先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优先办理改、扩、迁建项目申请;
(四)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或者环境科技项目立项;
(五)推荐授予鹏城减废、绿色企业等称号;
(六)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服务;
(七)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优先采购其产品或者服务;
(八)建议保险机构予以优惠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九)推荐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典型宣传;
(十)其他激励性措施。
第十八条
对环保合格企业(蓝牌),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按照国家、省规定的项目和频次实施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二)合理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指导其进行优化升级,达到绿牌企业水平;
(四)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控制企业的贷款,防范信贷风险。
第十九条
对环保警示(黄牌)企业,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约束性措施:
(一)增加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责令企业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必要时依法进行限产整治;
(五)对新、扩、改、迁建项目申请进行从严审理;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八)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限制采购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
(九)建议保险机构适度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十)其他约束性措施。
第二十条
对环保严管(红牌)企业,环保部门采取下列惩戒性措施:
(一)加大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责令企业限期治理,必要时依法进行停产整治或者责令关闭;
(五)不批准企业新、扩、改、迁建项目的环评审批;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八)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停止采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九)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
(十)其他惩戒性措施。
第五章 黑名单制度
第二十一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环保信用黑名单。经市环保部门核定后,存在以下情形的重点污染源,统一纳入黑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
(一)未按要求办理环保审批、备案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经营、使用,拒不改正的;
(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
(四)环境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20万元以上或者1年内受到3次以上处罚的;
(五)构成环境污染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六)弄虚作假或者采取欺诈等方式,影响环保审批、检查抽查、信用等级评定的;
(七)拒绝、阻挠、延误现场检查,拒不改正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各区级环保部门发现污染企业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违法行为认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告市环保部门核实。
其他非重点污染源存在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参照本办法纳入黑名单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自黑名单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环保信用评定等级统一调整为环保严管企业。
第二十三条
环保部门应当将纳入黑名单的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同时限制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第二十四条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后,可向所在地环保部门申请从黑名单中删除。环保部门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该企业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所在地环保部门确认,并经市环保部门复核后,可将其从黑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黑名单的记录将永久保存。
第二十五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变更或者撤销的申请。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环保部门应当按程序核实后及时予以更正。
第二十六条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有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深圳市重点污染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办法》(深人环【2011】450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佛山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信息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环发〔2007〕108号)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或对环境潜在影响较大的污染源,主要为燃煤燃油火电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含石化)、建材、冶金、发酵、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具体名单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公布一次。
第三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污染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评价、公布、反馈和监督过程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并逐步实现信息化。
第四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评价周期为一个自然年,排污单位的环境行为按实际发生时间列入相应的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于每年4至5月对上各重点污染源的环境保护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第五条 按照各排污单位的环境信用状况,评价结果分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三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在本局网站等媒体上公开评价结果。评价过程不得向排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3项指标:
1.废水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排放废水的主要监测项目是否达标。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3.废气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排放废气的主要监测项目是否达标。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5.噪声排放情况。考核排污单位的厂界噪声是否超标并造成扰民问题。
6.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7.排污费缴纳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按规定依法、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8.污染物排放申报情况。核查排污单位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或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
9.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依法依规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10.违法排污情况。核查排污单位是否存在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的行为。排污单位阻挠、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的行为也纳入本指标考核。
11.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及应急处置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不包括由不可抗力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2.环境行政处罚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
13.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情况。考核排污单位是否有经查证属实、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排污单位被群众投诉,经查证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若能在评价期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投诉人对其整改效果满意的,可视为已经完成整改任务。
第七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
(一)环保诚信企业,用绿牌标识。上述13项评价指标全部合格,则为环保诚信企业:
1.达标排放废水污染物;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分配指标内;
3.达标排放废气污染物;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分配指标内;
5.厂界噪声达标、没有造成扰民问题;
6.按规定管理、贮存、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7.依法、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
8.按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
9.按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10.没有违法排污行为;
11.没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2.没有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13.没有经查实的、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
(二)环保警示企业。用黄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警示企业:
1.排放废水监测项目超标少于1倍(含1倍,pH值以超出排放标准1为界限);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少于1倍(含1倍);
3.排放废气监测项目超标少于1倍(含1倍);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少于1倍(含1倍);
5.厂界噪声超标造成扰民问题;
6.未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
7.被责令限期缴纳排污费,但逾期未缴纳;
8.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三同时”制度;
9.发生一般或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0.没有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
11.因环境问题被群众投诉,经查证情况属实,但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三)环保严管企业,用红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严管理企业:
1.排放废水监测项目超标1倍以上(pH值超出排放标准1以上);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1倍以上;
3.排放废气监测项目超标1倍以上;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分配指标1倍以上;
5.未按规定管理、贮存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
6.虚报、瞒报、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
7.阻挠、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
8.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偷排、漏排、直排污染物;
9.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0.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第三章 评价机构与程序
第八条 重点污染源排放废水、废气的监测项目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监测机构)人工监测的项目。主要污染物对应评价期内佛山市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项目。噪音监测项目为选测项目,但出现噪音扰民问题时必须监测噪音是否超标。
监测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性监测结果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现场检查、抽查时取样的监测结果。监测项目根据排污单位所属行业类别的不同而确定(具体监测项目可参照附表1和附表2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监督性监测由市、区环境监测机构承担,国控重点污染源由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监测,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由各区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佛山市监测中心站每季度对15%的省控重点污染源和汾江河流域重点污染源进行一次抽测。
排污单位如有新、改、扩建项目处于试生产期(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可暂不对有关项目进行监督性监测。
现场监测时,排污单位认为有正当理由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须当场向环境监测人员作出合理解释,并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
环境监测机构须在现场监测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监测报告反馈排污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排污单位若对监测结果有异议,须在收到有关监测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向对应的环境监测机构提出复检申请。
监督性监测废水项目出现两次超标的判为全年超标,废气项目一次超标(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两次超标)判为全年超标,噪声项目超标判为全年超标。省、市环境保护监察(执法)部门现场检查、抽查取样监测发现一次超标也判为全年超标。
第九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6项、第10项和第12项评价指标以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为准。参与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的行政处罚必须是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起超过60日、当事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 或者虽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但经审查、审理维持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
第十条 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项、第4项以及第6至第13项信息收集整理,于每年1月31日前报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各区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第1项、第3项、第5项信息收集,按季度及时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于每年1月31日前报佛山市环境保护局。
第十一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对重点污染源的环境保护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初评结果(对其中已纳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范围的企业采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的评价结果,不作重复评价),并将初评结果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被评价单位应当自接到书面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逾期不反馈视同无异议);对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应同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对被评价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复核后,拟定评价结果。
第十二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在本局网站等媒体对拟定评价结果公示7天,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调查、核实公众反映的问题,确定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 评价结果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正式公布,并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同时抄送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佛山监管分局、佛山市供电局、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在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损害公众利益或给被评价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与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佛山监管分局、佛山市供电局、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合作,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并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
第十六条 对环保诚信企业(绿牌标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以下环境管理措施:
(一)优先推荐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评定;
(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予以优先安排;
(三)企业评选各类先进,在出具环保审核意见时,予以优先推荐;
(四)连续三年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需要出具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意见或环境保护守法证明的,免除现场核查环节,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七条 对环保警示企业(黄牌标识)和环保严管企业(红牌标识),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履行环保责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治污水平。
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状况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可自行提出环境保护信用等级变更申请,递交信用修复申请函、整改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对完成整改任务的排污单位给予实施信用修复(对于纳入上级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出具初审意见),不再作为环保严管或环保警示企业,取消红牌或黄牌标识;对恶意或情节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排污单位降为环保严管企业,并且不予信用修复。变更情况及时通报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中的相关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佛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原《佛山市汾江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信息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督促排污单位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5号)和《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文 环发„2007‟108号)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大的污染源,主要为燃煤燃油火电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含石化)、建材、冶金、发酵、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国控重点污染源。具体名单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确定并公布。
第三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污染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评价、公布、反馈和监督过程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并逐步实现信息化。
第四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每年评价一次,按照各排污单位的环境信用状况,评价结果分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三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等媒体上公开评价结果。评价过程不得向排污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2项指标:
1、废水排放情况;
3、废气排放情况;
5、噪声排放情况;
2、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
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
7、排污费缴纳情况;
9、违法排污情况;
8、污染物排放申报情况;
10、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发生情况;
11、环境行政处罚情况;
12、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情况。
第六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以绿牌、黄牌、红牌标识:
(一)环保诚信企业,用绿牌标识。评价标准为上述12项指标全部合格,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没有经查实的、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得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二)环保警示企业,用黄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警示企业:
1、污染物超标排放,但程度不严重:废水或废气主要污染因子超标少于1倍(含1倍),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的控制指标少于1倍(含1倍),或排污单位厂界噪声超标造成扰民问题;置;
2、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处理处
3、被责令限期缴纳排污费,但逾期未缴纳;度;
4、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环保“三同时”制
5、发生一般或较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但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6、因环境问题被群众投诉,经查证情况属实,(三)环保严管企业,用红牌标识。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则为环保严管企业:
1、污染物超标排放,程度严重:废水或废气主要污染因子超标1倍以上,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的控制指标1倍以上;
2、危险废物未按规定处理处置;
3、虚报、瞒报、拒报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
4、阻挠、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
5、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
7、被暂扣或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三章 评价机构与程序
6、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
第七条 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承担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各地级以上市环境监测机构按季度向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上报监督性监测报告,并对监测数据负责。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审核监督性监测数据,并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查监测。环境监测机构现场监测后,须在30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报告反馈被监测单位。
第八条 各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项、第4项以及第6至第12项信息收集整理,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第1项、第3项、第5项信息收集整理,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相关信息报送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察局。
第九条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各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初评结果,并将初评结果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被评价单位应当自接到书面告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意见反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逾期视同无异议);对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应同时提供相关资料或证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被评价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复核后,拟定评价结果。
第十条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等媒体上对拟定评价结果公示7天,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调查、核实公众反映的问题,确定评价结果。
第十一条 评价结果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正式公布,并书面告知被评价单位,同时抄送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在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损害公众利益或给被评价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加强合作,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理,并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
第十四条 对环保诚信企业(绿牌标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以下环境管理措施:号评定;
(一)优先推荐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
(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予以优先安排;予以优先推荐;
(三)企业评选各类先进,在出具环保审核意见时,(四)连续三年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需要出具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意见或环境保护守法证明的,免除现场核查环节,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五条 对环保警示企业(红牌标识)和环保严管企业(黄牌标识),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履行环保责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治污水平。
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由有相应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六条 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状况在同一评价周期内发生变化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及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环境保护信用等级予以变更,完成整改任务的排污单位实施信用修复;属于恶意或情节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排污单位降为环保严管企业,并且不予信用修复。变更情况及时通报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中的相关部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执行。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深圳市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办法
深圳市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我市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管理,引导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推进重污染企业减排和优化升级,依据《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我市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和分类管理。
重点排污企业是指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总量较大的污染源。
国控、省控污染源不纳入我市环保信用管理范围。第三条 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环保信用评定以为周期,每年第一季度进行。评定时通过环保验收未满一年的企业不纳入评定范围。
第五条 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评定结果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合格企业、环保警示企业和环保严管企业等四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和红牌进行标识。
环保部门根据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等级采取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
第六条 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将评定结果通报给公安、工 商、海关、财政、外贸、金融等监管机构。
环保部门可以将评定结果上传至我市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全国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深圳市借款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环保部门可以将评定结果通报给开展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的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建议其根据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等级采取相应的激励或约束措施。
第二章 环保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第七条 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根据下列环境行为进行评定:
(一)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
(三)排污总量控制情况;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
(五)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六)环境投诉和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情况;
(七)行政处罚和媒体曝光情况;
(八)重点排污单位的其他环境行为情况。第八条 重点排污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
(一)评定周期内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 100%;
(二)固体废物贮存符合要求并得到妥善处置;
(三)排污总量控制符合要求;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满足处理要求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六)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受到有效环保投诉,或者受到环保投诉但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七)没有因环境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
第九条 重点排污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评定为环保合格企业:
(一)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均达80%以上,且废水排放一类污染物、重金属和氰化物超标在3倍以下,或者二类污染物超标在5倍以下,或者废气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在0.3倍以下;
(二)没有非法转移危险废物情况;
(三)排污总量超过许可量30%但不超过50%;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处理要求但运行状态需要改正;
(五)上出现2次以下未如实进行排污月申报的行为,或出现2次以下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
(六)受1次有效环保投诉,未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整改 效果不理想;
(七)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2次以下。
第十条 重点排污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
(一)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均在50%以上80%以下(不含80%),且废水排放一类污染物、重金属和氰化物超标大于3倍(不含3倍)小于10倍,或者二类污染物大于5倍(不含5倍)小于10倍,或者废气排放污染因子超标大于0.3倍(不含0.3倍)小于0.5倍;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制度,或者危险废物转移量与产生量严重不符,或出现1次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
(三)排污总量超出许可量的50%(不含50%)但不超过100%;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或设施老化,不能满足稳定达标要求;
(五)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擅自增设污染工序的,或者上存在3次未如实进行排污月申报的行为,或者存在3次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或者存在恶意阻挠、干扰环保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的行为;
(六)受到2次有效环保投诉,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或者整改效果不理想;
(七)因环保问题受到3次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重点排污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评定为环保严管企业:
(一)废水或者废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50%以下(不含50%),或者废水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10倍以上(不含10倍),废气排放主要污染因子超标大于0.5倍(不含0.5倍),或者存在偷排行为且经物料衡算污泥产生量严重不足;
(二)出现2次以上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
(三)排放总量超过许可排放量100%以上(不含100%);
(四)污染防治设施严重老化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或者存在私设暗管、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
(五)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在非原址扩大生产规模、增设污染工序的,或者存在3次以上未如实进行排污月申报的行为,或者存在3次以上未按时缴纳排污费的行为;
(六)受到3次以上有效环保投诉且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或者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Ⅳ级)以上的;
(七)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3次以上,或者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限期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的。
第三章 环保信用评定程序 第十二条 市人居环境委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信用评定实施统一管理。第十三条 各区环保部门、市环境监察支队、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对其管辖企业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在3个工作日内报市人居环境委。
市人居环境委在7个工作日内对初评结果进行复核,并确定评定结果。评定结果应当书面通知被评定企业,并在市人居环境委政府公开网站上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社会公众、被评定企业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间或者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核。
市人居环境委应当对复核申请进行审议,并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十五条
重点排污企业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市人居环境委经调查核实后,可以即时将评定等级降为环保严管企业(红牌):
(一)发生偷排、直排污染物的行为;
(二)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引发的除外;
(三)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各区环保部门、市环境监察支队、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发现重点排污企业发生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违法行为认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报告市人居环境委。市人居环境委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该企业的环保信用等级标志调整为红 牌,并进行公示。
第四章 分类管理
第十六条 对环保诚信企业(绿牌),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激励、优惠措施:
(一)减少现场监督检查和降低常规监测频率;
(二)优先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优先办理改、扩、迁建项目申请和上市企业环保核查;
(四)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或者环境科技项目立项;
(五)推荐授予鹏城减废、绿色企业等称号;
(六)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服务;
(七)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优先采购其产品或服务;
(八)推荐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典型宣传;
(九)其他优惠措施。
第十七条 对环保合格企业(蓝牌),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监管、优惠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合理安排政府储备排污指标;
(三)指导其进行优化升级,达到绿牌企业水平;
(四)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控制企业的贷款,防范信 7 贷风险。
第十八条 对环保警示(黄牌)企业,环保部门可以采取下列监管和限制性措施:
(一)适当增加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责令企业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必要时依法进行限产整治;
(五)对新、扩、改、迁项目申请进行从严审理;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八)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限制采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第十九条 对环保严管(红牌)企业,环保部门采取下列监管和限制性措施:
(一)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常规监测频率;
(二)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三)将其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四)责令企业限期治理,必要时依法进行停产整治或责令关闭;
(五)不批准企业新、扩、改、迁项目的环评审批;
(六)不发放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七)建议绿色信贷合作银行停止对企业发放贷款;
(八)建议绿色采购合作企业停止采购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以上、以下除特别注明的以外,均包括本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本办法实施后,《深圳市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督分类管理办法》(深环[2005]112号)废止。
第五篇: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
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管理办法(试行)
2011.7.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管理,确保自动监控数据准确有效使用,切实发挥自动监控数据在污染减排、环境执法、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08〕79号)、环保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环保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采集、传输、审核、管理和应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有效监控数据,是指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通过有效性审核的监控基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提供并经环境监控机构核定的自动监控数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和河南省现行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总量减排批复中明确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标准。
第五条 有效监控数据作为环保部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统计和信息公开的依据。第六条 各级环境监控机构组织对本辖区监控基站运行实施统一监管和考核,负责监控数据的汇集、审核、流转和管理,负责本辖区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超标预警。
第二章 数据采集和传输
第七条 排污单位协同运行服务单位、通信单位,确保监控基站正常运行,监控数据采集、传输准确可靠。
第八条 环境监控机构负责接收监控基站上传的监控数据和人工补录监控数据。
第九条 废水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每2小时上传一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其它特征污染物)浓度实测值;每10分钟上传一次平均流量,每2小时上传一次累计流量。平均流量的量纲为立方米/小时,累计流量的量纲为立方米。
第十条 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应当连续实时跟踪监测,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其它特征污染物)总测定小时数不得小于锅炉、炉窑总运行小时数的75%,每小时的测定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
每10分钟上传一次主要污染物浓度、烟尘浓度、烟气流量、烟气含氧量、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的十分钟均值,每小时上传一次上述监控因子的小时平均值;十分钟数据的监测时间为十分钟的整数倍,小时数据的监测时间为小时的整点。
污染物浓度数据应有浓度实测值和折算值,量纲设为毫克/立方米;烟气流量的量纲设为立方米/小时。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传输仪与前端监控设施应当保证实时通讯,前端监控设施的十分钟数据均值、小时数据均值和日数据均值由数据采集传输仪计算、汇总,并生成小时数据日报表和日数据月报表。
数据采集传输仪应具备数据显示、数据储存、数据历史查询、数据确认重发、断点续传、平台取数、运维状态查询、设备状态查询和控制等功能。
第十二条 数据采集传输仪应同步向省、市环境监控机构和运行服务单位传输自动监控数据,通讯传输协议按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传输标准》(HJ/T212-2005)和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数据传输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第三章 数据审核和管理
第十三条 省辖市环境监控机构负责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审核。省环境监控机构重点审核全省上市企业、省管电厂的监控数据,以及省辖市整体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经省环境监控机构认定的无效数据不参与统计计算。
第十四条 环境监控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每天对监控平台接收的实时监控数据进行核定,判断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
1、自动审核。利用故障检测软件,自动检测前端监控基站、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监控平台服务设施运行状况,并生成自动监控系统各单元异常情况报表;利用数据审核软件,对各类上传监控数据进行初审,自动标示异常数据、质控数据和超标数据,并生成相应数据报表。
2、人工审核。环境监控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技术规范,根据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视频监控情况、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态、数据有效性审核结果、通讯网络传输情况,对自动审核标示、补录的监控数据进行人工审核,判断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 自动监控数据出现下述状况时,视为异常数据:
1、废水、废气单次监测值出现偶发性超高值、超低值、零值、负值等数据时;
2、废水主要污染物单次监测值连续3次以上相同,废气主要污染物监测值小时均值连续3小时相同时;
3、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监控平台接收的监控数据误差大于1%时;
4、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在校零、校标和质控样实验时的自动监控数据;
5、自动监控设施故障、维修或者其他异常状态时的监控数据;
6、低于监控仪器检出值、不符合采集传输规范值等其他异常数据。第十六条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对审核确认的异常数据进行标示,查明数据异常原因,按程序经审核负责人审查后,作为无效数据处理。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数据链进行修正、补充。
第十七条 环境监控机构审核人员应当对审核中发现的缺失数据,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范对监控数据进行补录。
在监控基站运行不正常或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期间,排污单位协同运行服务单位,采取人工监测、备用机监测或者便携式仪器监测的方式取得监控数据,并按规定向环境监控机构报送,数据监测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数据经审核后作为补录数据。
自动监控数据缺失在6小时以内的,环境监控机构可按照国家规范按缺失前1小时该参数的有效小时均值和恢复后1小时该参数的有效小时均值的算术平均值,替代缺失时段的自动监控数据。
同时段的有效性审核数据、监督性监测数据、巡查监测数据可作为补录数据。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自动监控设施设置上下限,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自动监控设施的原始监控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不得随意改变数据存储格式。
第十九条 存储于排污单位现场端数据采集传输仪和自动监控设施分析仪内的自动监控数据,由排污单位委托的运行服务单位保存管理,保存期限不得低于1年。
第二十条 上传于各级环境监控机构监控平台数据库的监控数据,由环境监控机构按规定备份保存。
第四章 数据流转和应用
第二十一条 环境监控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自动监控设施和视频系统对重点污染源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自动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审核、流转和管理,对超标排污的重点污染源进行预警。
第二十二条 环境监控机构每日编制《重点污染源监控超标日报》,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数据使用单位通报。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境监控机构每周编制《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周报》、《重点污染源监控周报》,省环境监控机构同时编制《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监控周报》,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数据使用单位通报。
第二十四条 环境监控机构每月、每季度统计汇总生成本辖区重点污染源监控数据月报表、季报表,每半年、每年统计汇总生成本辖区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污量、削减量报表,并向同级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和环境监察等数据使用单位通报。
各相关数据使用单位应当将有效监控数据应用于政府环保目标考核、污染物总量减排核定、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排污许可证发放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环境监控机构根据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情况,对连续出现超标超量排污或监控发现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排污单位,及时发出远程预警,同时自动记录超标排污量和排污情况;对情节严重的,协同环境监察部门调查取证,提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二十六条 环境监控机构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排污口监控点位不规范、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监控设施故障期间不按规定人工监测、监控基站不按规范管理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现场调查,下达整改通知,情节严重的提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