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0:5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

第一篇: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

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的信用信息。

第三条 信用信息锁定是对我省辖区内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生了符合第二章规定情形时,对其信息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化。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被锁定的信息,依法在其办理注册、年检、备案等事项时予以提示和限制,同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锁定范围

第五条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其信息进行锁定:

(一)逾期未年检的;

(二)前置审批、许可过期的;

(三)营业执照过期的;

(四)经营地址查无下落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工商部门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

(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立案调查的;

(七)立案查处结束而未执行的;

(八)其他执法机关请求协助执行的;

(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要采取信息锁定措施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其信息进行锁定:

(一)符合本办法第五条

(一)至

(八)所列情形的;

(二)符合《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要采取信息锁定措施的其他行为。

第七条 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对正在立案查处和查处结束而未执行的无照经营者,限制其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或担任法定代表人;对于查处的无照经营者及其违法行为,在信用山西网和其他媒体予以公布。

第三章 锁定程序

第八条 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施信息锁定,按照下列程序。

(一)符合第五条

(一)至

(六)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业务系统自动锁定。

(二)对符合第五条

(六)、(七)所列情形在业务系统中无记录和

(九)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实施锁定,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三)对符合第五条

(八)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实施锁定,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第九条 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施信息锁定,按照下列程序。

(一)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被锁定后,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信息将同时被锁定。

(二)符合第六条所列情形,业务系统不能自动实施信息锁定的,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第十条 对查处的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由业务系统自动实施。

第十一条 各市申请锁定管辖区域范围之外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各市工商局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分管局领导批准,报省局信用办登记备案,由省局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各市工商局负责本市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

第四章 解除锁定程序

第十二条 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解除信息锁定,在依法做出处理后,由做出处理的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经分管局领导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解除锁定。

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自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满三年,系统将自动解除信息锁定。

第十三条 对无照经营者解除信息锁定,按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各市申请解除锁定管辖区域范围之外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各市工商局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经分管局领导批准,报省局信用办登记备案,由省局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解除锁定。

各市局负责本市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锁定信息的解除。

第五章 责 任

第十五条 被锁定信息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对锁定有异议的,可以向锁定其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解除信息锁定申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做出处理,锁定信息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信息锁定,相关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解除信息锁定,相关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依照《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九年六月一日起实施。

第二篇:山西省工商局 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行为。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指导意见》和《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的信用信息。

第三条 信用信息锁定是对我省辖区内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生了符合第二章规定情形时,对其信息在一定时期内的固化。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被锁定的信息,依法在其办理注册、年检、备案等事项时予以提示和限制,同时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第二章 锁定范围

第五条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其信息进行锁定:

(一)逾期未年检的;(二)前置审批、许可过期的;(三)营业执照过期的;(四)经营地址查无下落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工商部门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五)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六)违反法律、法规,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立案调查的;(七)立案查处结束而未执行的;(八)其他执法机关请求协助执行的;(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要采取信息锁定措施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其信息进行锁定:

(一)符合本办法第五条(一)至(八)所列情形的;

(二)符合《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十条所列情形的;(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要采取信息锁定措施的其他行为。

第七条 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对正在立案查处和查处结束而未执行的无照经营者,限制其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或担任法定代表人;对于查处的无照经营者及其违法行为,在信用山西网和其他媒体予以公布。

第三章 锁定程序

第八条 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施信息锁定,按照下列程序。

(一)符合第五条(一)至(六)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业务系统自动锁定。

(二)对符合第五条(六)、(七)所列情形在业务系统中无记录和(九)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实施锁定,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三)对符合第五条(八)所列情形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实施锁定,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第九条 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施信息锁定,按照下列程序。

(一)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被锁定后,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信息将同时被锁定。

(二)符合第六条所列情形,业务系统不能自动实施信息锁定的,由承办机构填写《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第十条 对查处的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由业务系统自动实施。

第十一条 各市申请锁定管辖区域范围之外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各市工商局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锁定申请表》,并经分管局领导批准,报省局信用办登记备案,由省局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实施锁定。

各市工商局负责本市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的信息锁定。

第四章 解除锁定程序

第十二条 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解除信息锁定,在依法做出处理后,由做出处理的机构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经分管局领导批准,由信用办登记备案,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解除锁定。

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自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满三年,系统将自动解除信息锁定。

第十三条 对无照经营者解除信息锁定,按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各市申请解除锁定管辖区域范围之外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信息,由各市工商局填写《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信用信息解除锁定申请表》,经分管局领导批准,报省局信用办登记备案,由省局信息中心在业务系统中解除锁定。

各市局负责本市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锁定信息的解除。

第五章 责 任

第十五条 被锁定信息的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对锁定有异议的,可以向锁定其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解除信息锁定申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做出处理,锁定信息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信息锁定,相关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各类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者解除信息锁定,相关机构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依照《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九年六月一日起实施。

第三篇: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进本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增强社会质量诚信意识,根据《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及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企业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共享、使用。

第三条(术语定义)本办法所称质量信用信息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审批、质量监督、行政执法等方面,从企业采集的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质量承诺情况等及个人在质量方面信用记录。

本办法所称质量信用调查是指由质量信用服务机构依据《企业质量信用分级评价准则》等地方标准,依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质量信用表现,对其产生质量信用风险程度的调查和评估,其结果分为A、B、C、D四等。其中A等为质量信用良好企业,D等为严重失信企业。

— 1 — 第四条(基本原则)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共享和使用遵循真实、准确、公正、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促检查质量信用信息管理情况。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市质量信用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局信息化管理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企业及个人质量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使用工作,配合做好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第六条(经费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将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公开

第七条(采集和公开范围)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公开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审定并发布。

第八条(信息内容)质量信用信息分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

(一)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获证信息、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等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办公地址)、行政区划、营业范围等。

2.获证信息包括企业获得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各项行政审批记录。

3.良好记录信息包括企业获得的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奖励,推荐的名牌、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质量证明。

4.不良记录信息包括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行政处罚记录、日常监管不良记录等。

5.其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时信用状况的信息。

(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等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明、职业资格、执业注册、上岗记录等。

2.良好记录信息包括个人获得的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表彰等。

3.不良记录信息包括个人违反质量法律法规的记录。第九条(采集主体)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谁履职、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专人,负责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维护。

第十条(采集时限)各有关部门应在质量信用信息产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经过审核的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到局信息化业务系统。

— 3 — 第十一条(信息变更)企业和个人认为其质量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信息采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核查确有必要变更的,信息采集部门应当及时变更信息,并通知申请人。

质量信用信息发生变更的,信息采集部门应当在变更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新信息采集到局信息化业务系统。

第十二条(信息公开)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应依法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依据局信息公开管理要求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信息共享)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托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质量数据平台,逐步与本行政辖区内的政府部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质检部门建立质量信用联动机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质量信用信息共享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由各政府部门根据职能需要主动查询;

(二)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抄告不良质量信用信息;

(三)定期汇总质量信用信息提供给本市社会信用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信息抄告制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依托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抄告和反馈机制,明确抄告不良质量信用信息的种类、抄告对象接受部门的监管信息反馈途径和传递要求。

第十五条(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报送)各级质监部门应按照

— 4 — 国家质检总局和市政府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各类质量信用信息。

第十六条(企业信息的采集)企业应配合质监部门完成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并应保证报送的信息真实有效、准确无误。

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章 质量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十七条(信息的使用)各级质监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资质等级评定、定期检验、表彰评优以及政府采购、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应当依法积极核实企业和个人的质量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培育质量信用服务市场)鼓励各有关部门结合工作需求,委托质量信用服务机构开展质量信用调查。

第十九条(分类管理)鼓励各有关部门按照企业质量信用情况实施分类监管。

第二十条(鼓励守信)对于质量信用良好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下列鼓励措施:

(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优先办理行政审批、审核手续;

(二)在品牌建设、政府质量奖励等工作中,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待遇;

(三)在专项资金资助等工作中,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待遇。

(四)给与专门的社会宣传和推广。

第二十一条(失信惩戒)对于严重失信企业,应当依法采取下列惩戒措施:

(一)作为检查或抽查的重点对象,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二)不得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三)加强风险分析,必要情况下对企业进行预警;

(四)符合条件的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五)其他加重监管措施。

第二十二条(联动惩戒)鼓励各有关部门依据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失信信息,遵循依法、合理的原则,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动惩戒。

在实施失信联动惩戒时,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失信信息来源。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工作例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工作进行部署、通报有关情况。

— 6 — 第二十五条(培训教育)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各类企业应加强企业员工质量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违规处理)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失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造成质量信用信息失实、失效或被不当使用的,形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格追究其相关责任。

对于不按规定采集、使用及变更质量信用信息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七条(监督检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局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各级质监部门及下属各事业单位应定期向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质量信用信息采集情况。

第二十八(企业信息报送的监督)企业报送的质量信用信息失实、失效的,应由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督促企业整改。

对2次以上未报送质量信用信息或报送信息失实、失效的,应将其视为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

第二十九条(服务机构管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结合自身职能,会同市征信管理部门做好对质量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各质量信用服务机构应定期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质量

— 7 — 信用调查结果。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解释)本办法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对信用信息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生效时间)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

第四篇:2018年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或者获取的与社会组织信用状况有关信息的管理。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组织信用状况有关的信息,依法依规纳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进行管理。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导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在本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四条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信息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

第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六条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年报信息、行政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信息。

第七条 基础信息是指反映社会组织登记、核准和备案等事项的信息。年报信息是指社会组织依法履行工作报告义务并向社会公开的信息。

行政检查信息是指登记管理机关及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的结论性信息。

行政处罚信息是指社会组织受到的行政处罚种类、处罚结果、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时间、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等信息。

其他信息是指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及有效期限、获得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事项、公开募捐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与社会组织信用有关的信息。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信息形成或者获取后5个工作日内将应予记录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到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及时采集、记录相关信息。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信息安全。

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依据社会组织未依法履行义务或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信用信息,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

第十条 因非行政处罚事项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向社会组织书面告知列入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告告知。

社会组织对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公告方式告知的,社会组织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未提交陈述申辩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陈述申辩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作出是否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

(一)未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工作报告的;

(二)未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党组织的;

(三)登记管理机关在抽查和其他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发放整改文书要求限期整改,社会组织未按期完成整改的;

(四)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存在《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

(五)受到警告或者不满5万元罚款处罚的;

(六)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与社会组织取得联系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列入的其他情形。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履职过程中通过邮寄专用信函向社会组织登记的住所两次邮寄无人签收的,视作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与社会组织取得联系。两次邮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5日,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二条 社会组织存在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但由业务主管单位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书面证明该社会组织对此不负直接责任的,可以不列入活动异常名录。

第十三条 社会组织在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期间,再次出现应当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情形的,列入时限重新计算。

第十四条 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的社会组织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或者完成整改要求的,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移出活动异常名录,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移出活动异常名录;如不存在应当整改或者履行相关义务情形的,自列入活动异常名录之日起满6个月后,由登记管理机关将其移出活动异常名录。

第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组织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一)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满2年的;

(二)弄虚作假办理变更登记,被撤销变更登记的;

(三)受到限期停止活动行政处罚的;

(四)受到5万元以上罚款处罚的;

(五)三年内两次以上受到警告或者不满5万元罚款处罚的;

(六)被司法机关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七)被登记管理机关作出吊销登记证书、撤销成(设)立登记决定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列入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条 社会组织在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期间,出现应当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情形的,列入时限重新计算。

第十七条 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列入之日起,将其移出活动异常名录;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之日起满2年,且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义务或者完成整改要求的,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移出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社会组织,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之日起满2年,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移出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七)项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该组织完成注销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第十八条 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所依据的行政处罚决定、撤销登记决定或者“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依法撤销或者删除的,社会组织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移出申请,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第十九条 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开。登记管理机关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查询渠道。

第二十条 社会组织对自身信用信息、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向负责的登记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发现存在错误的,应当自核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经核实后作出不予更改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国家和本行政区域内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定,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有关部门提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实现部门信息共享。

第二十二条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措施,重点推进对失信社会组织的联合惩戒。

第二十三条 对信用良好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可以采取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优先承接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

(二)优先获得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

(三)优先获得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

(四)优先推荐获得相关表彰和奖励等;

(五)实施已签署联合激励备忘录中各项激励措施。第二十四条 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可以采取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下列惩戒措施:

(一)列入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二)不给予资金资助;

(三)不向该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四)不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五)作为取消或者降低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的重要参考;

(六)实施已签署联合惩戒备忘录中各项惩戒措施。第二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云浮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云浮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经依法授权或委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促进公共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信用信息,是指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掌握的,可用于识别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等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下称“市信用办”)负责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和管理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公共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依法为社会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包括云浮新区管委会、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应当加强对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综合协调,依法确定相关部门负责本县(市、区)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共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不妨碍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以下统称信源单位)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

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

第六条

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实行动态目录管理,主要明确公共信用信息的信源单位、归集范围、类别、公开程度、更新周期、提供方式和信息项构成等。

第七条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由市信用办根据国家和省的归集目录进行拟定,报市政府审核后实施。

第八条

信源单位负责记录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产 2 生或者获取的公共信用信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等办事全过程中产生的公共信用信息。

第九条

信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系统或本行业内的公共信用信息档案,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按照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和统一标准规范,通过市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依法、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市信用办提供公共信用信息。

第十条

信源单位发现提供的公共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市信用办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市信用办应当于收到告知后的5个工作日内予以修改。

第十一条

市信用办在归集、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时,发现信息不完整或不真实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告知信源单位,被告知单位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并将结果反馈给市信用办。

第十二条

信源单位之间提供的同一公共信用信息不一致的,由市信用办组织核实。信源单位对核实结果有争议的,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研究协调处理。

第三章

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内容

第十三条

归集的公共信用信息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信息主体分为企业信息、事业单位信息、社会组织信息和个人信息;按 3 照信息属性分为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按照公开程度分为依法公开信息、授权查询信息和行政机关共享信息。

第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包括:

(一)登记注册、备案信息;

(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

(三)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四)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年检年审年报的结果;

(五)资质等级情况;

(六)取得的行政许可情况;

(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八)其他依法可以列入的基本信息。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

第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示信用信息包括:

(一)获得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表彰奖励的信息;

(二)获得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认证认定的信息;

(三)拖欠社会保险费和行政事业性费用信息;

(四)拖欠、骗取、偷逃税款信息;

(五)违法用工、拖欠员工工资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查处信息;

(六)重大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故的责任追究信息;

(七)行政处罚信息;

(八)行政强制信息;

(九)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和执行信息;

(十)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可以列入的其他守信或失信信息。

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与履职有关的下列信息也列入提示信息:

(一)对本单位严重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记录;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的记录;

(三)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以及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记录;

(四)对破产清算负有个人责任,破产清算完结未逾3年的记录;

(五)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记录。

前款第(五)项所称的个人负债数额较大的标准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

(一)个人身份识别信息;

(二)其他依法可以列入的基本信息。

第十八条

个人提示信息包括:

(一)荣誉信息;

(二)专业许可和资质信息;

(三)行政处罚信息;

(四)因未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而失信的相关信息;

(五)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可以列入的其他个人守信或失信信息。

第四章

公共信用信息的公开

第十九条

公共信用信息依照使用权限分为依法公开、授权查询和行政机关共享三种公开方式。

第二十条

依法公开的信息可以通过信用门户网站、政务网站、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等途径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二十一条

授权查询分为信息主体授权和法定授权。单位或个人查询信息主体授权公开信息的,必须经被查询信息主体同意。法律明确授权的国家机关,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可无需信息主体本人授权,查询信息主体未公开的信息。

单位或个人查询自身公共信用信息的,必须经合法程序确认其身份真实性。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可以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公共信用信息。

行政机关不得将共享获取的公共信用信息用于履职和约定之外的其他用途。

第二十三条

在法律、法规、规章的许可范围内,市信用办可以向社会公开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下列公共信用信息:

(一)注册登记、备案信息;

(二)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三)商标认定情况;

(四)审计、审核情况和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情况;

(五)获得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表彰奖励的信息;

(六)能力或产品、服务获得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认证认定信息;

(七)拖欠社会保险费和行政事业性费用的情况;

(八)拖欠、骗取、偷逃税款的情况;

(九)违法用工、拖欠员工工资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十)重大质量、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故的责任追究情况;

(十一)生效的行政处罚记录;

(十二)生效的行政强制措施记录;

(十三)其他依法应当公开的信用信息。

法律、法规、规章对公开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发布期限设定如下:

(一)基本信息公开发布期限截至终止之日起满3年;

(二)提示信息存在有效期的公开发布期限与有效期一致;不存在有效期的公开发布期限为3年,自信息主体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发布期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提示公共信用信息存续期间,信息主体可以对提示信息作出说明,市信用办应当予以记载。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发布期限届满的,转为档案保存。

第五章

公共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表彰评优、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等级评定及周期性检验等工作中,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查阅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作为参考。

第二十六条

对提示信息中存在良好信息记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行政机关可依法实施下列激励措施:

(一)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范围内,减少对其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抽查;

(二)授予相关荣誉;

(三)作为履行行政合同能力的重要参考;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七条

对于提示信息中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监督管理措施:

(一)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作为重点进行检查或者抽查;

(二)不授予有关荣誉或称号;

(三)在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限制。

除前款规定外,法律、法规、规章对企业或者个人有限制登记注册、对外投资、资质等级评定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时,经出示所在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正式函件,可以向市信用办申请查询信息主体涉密信息。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查询获得的信息主体涉密信息使用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违法泄露。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或提供社会公共服 9 务时,可以查询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核实当事人身份信息。在取得信息主体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查询企业或个人涉密信息。

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保险、证券、赊销、租赁、担保等金融业务活动时,在取得信息主体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依法查询未向社会公开的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

查询本条第一款、第二款信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市信用办应采取适当措施,为信用服务机构获取公共信用信息提供便利。

第三十一条

市信用办应当保存授权查询公共信用信息的被查询记录,保存期限为2年。查询记录应当包括查询人、查询事项、查询时间以及累计查询次数等内容。

第六章

异议信息处理

第三十二条

信息主体认为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记载的自身公共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不得公开发布的,可以向市信用办提出异议信息处理的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应依据。

第三十三条

市信用办应当在接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后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并在2个工作日内向信源单位发出协查函,信源单位应当在接到协查函后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三十四条

市信用办应当根据信源单位的书面答复,在5个工作日内按下列情况作出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并在原发布的范围内予以公告;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误的,应当取消异议标注并及时通知异议申请人。异议申请人仍持有异议的,可以在其信用记录中对相关内容增加附注声明;

(三)异议信息无法核实真实性的,可以根据异议申请人的要求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第三十五条

异议处理期间,市信用办认为需要停止发布该信息的,或者申请人申请停止发布,信用信息平台管理机构认为其要求合理的,可以暂停发布。

信息主体认为有关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市信用办应当制定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保存、公开、使用、异议处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三十七条

市信用办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管理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建立异地备份设施,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完整。

第三十八条

市信用办应当建立身份认证机制、存取访问控制机制和信息审计跟踪机制,对数据进行授权管理,设立访问和存储权限,防止越权存取数据。

市信用办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查询信用信息的权限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对工作人员查询信用信息情况进行登记,如实记载查询工作人员的姓名和查询时间、内容及用途。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查询信息,不得泄露工作中获取的信息。

第三十九条

信源单位应当保证所提供公共信用信息的真实、完整。

信源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要求,制定有关公共信用信息提供、维护、管理、使用、异议处理等方面的内部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市信用办和信源单位应签订信用信息资源安全保密协议,按约定方式储存和使用信息。涉及国家秘密的要报保密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未经信息主体或市信用办同意,信息查询人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披露信用信息内容。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市信用办应当公开下列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一)信用信息的归集规范和发布期限;

(二)信用信息服务的方式;

(三)异议信息处理程序;

(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认为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市信用办的管理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可以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投诉和举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应当于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或答复。

第八章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通过市信用办获得的公共信用信息公开披露或者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可向公众公开的信息除外。

市信用办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违法发布、使用、篡改公共信用信息,侵犯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损害企业或个人信 13 誉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信源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无故拖延向市信用办提供有关信用信息的,拒不协助市信用办进行异议信息处理的,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上报市人民政府给予书面通报批评。

第四十六条

信源单位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向市信用办提供虚假信息的,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予以警示并责令其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提供虚假信息给有关信息主体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市信用办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发布或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的;

(二)捏造或擅自更改信用主体信息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规定的;

(四)违反异议信息处理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不按规定履行监督职责,或者泄露信息主体信息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第九章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载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用信息锁定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11月25日修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活动,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社......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 24 号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11月13日 经市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 起施行。......

    兵团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兵团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兵团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中......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政策问答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政策问答近日,民政部印发《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社会组织信用管理作出统一安排。现就《办法》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周伯华 二00......

    宁波市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暂行)

    宁波市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 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信息的管理,确保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从业人员......

    定西市农村信用组织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

    批转人行定西市中心支行 关于定西市农村信用组织信用信息采集 管理办法的通知 定政办发〔2012〕2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驻定有关单位: 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制定......

    浙江省建筑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浙江省建筑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浙江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