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案例面对迟到学生
迟到的爱
那一年我如愿的踏上了三尺讲台,上班的激情与热情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每天早早的来到学校,布置早自习,打扫卫生。渐渐的我发现班有一个叫于默的女生,经常迟到,每次迟到我都认真询问原因,但每次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而年轻没有经验的我却没有在意。有一天,我要出全校的公开课,同学们和我都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全校的教师都在我班等待听课,突然间我才发现于默还没有来,顿时火冒三丈,你平时迟到也就罢了,昨天我叮嘱了好多次:别迟到别迟到,你又迟到了。上课铃响后,她的座位依然是空的,因为她经常迟到,我想:“她应该迟到几分钟就到了”,也就没在意。讲完新课后,她的座位还是空的,我感觉有些不对劲。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逃学了?一时间自己又恨又怨,恨不得吃了这个让我操心的于默。我立即安排同学们完成巩固练习,我在通讯录上找出她家的联系电话,电话拨通了是她爸爸接的,她爸爸告诉我“他们两个家长都不在家,晚上也不回来,小孩都是由她外婆照顾。”我听到这里,急忙向孩子们打听她家的地址。正当我要走时听见了喊“报告”的声音,打开教室门,果然是她,傍边还有她外婆,我看看表,已经十点过五分了,没有等我开口,她外婆说“老师对不起,今天于默又迟到了、、、、、、、!”看着消瘦的老人,看着小脸红红的于默,我似乎能够猜到什么了。
果然,于默的外婆今年身体一直不好,小小的于默一直在照看外婆。每天早上都要准备好上午吃的药,打扫一遍屋子再上学,今天还要带着外婆去输液,但小小的她从来不曾向别人说起、、、、、、明白这一切,我抚摸着她小小的脑袋,紧紧地把她拥在怀里,心中无尽的歉意与敬佩、、、、、、、分析:学生迟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既普通而又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面对迟到学生,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应当: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只有老师掌握情况,才能为老师的正确处理垫定基础。学生迟到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已有家长的原因,当学生迟到时,我们不能简单的批评,而应从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老师教学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向学生说明道理,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引起家长的关心重视。学生迟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关系最大。
3、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师与家长是这一问题的直接面对者,我们老师只能从教师的角度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因该尽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多体谅他们父母生活的艰难,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给他们关爱,别让他们感到受伤害,感到委屈,更别让他们的心里受伤害,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日常管理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些的客观原因,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问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迟到学生,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同时,为了不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篇:班主任案例面对迟到学生
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
二(5)班
保中平
我们班有一个叫刘婷的女生,开学后经常迟到,每次迟到我都认真询问原因,但每次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又一次,还没有上课我就走进教室,上课铃响后,他的座位是空的,因为她经常迟到,我想:“她应该迟到几分钟就到了”,也就没在意。一是我开始上新课,讲完新课后,她的座位还是空的,我感觉有些不对劲,早上上数学课的时候,她上课玩学具,被我批评,也没发现她有什么不舒服,不可能是生病没有来,以前他生病不能到校,都会请假的。我立即安排同学们完成巩固练习,我在通讯录上找出她家的联系电话,电话拨通了是她爸爸接的,她爸爸告诉我“他们两个家长都不在家,晚上也不回来,小孩都是由她外婆照顾。”我听到这里,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女儿早上来了,你追着联系,看看是否在家?”大约十分钟,我听见了喊“报告”的声音,打开教室门,果然是她,傍边还有她外婆,我看看表,已经三点过五分了,没有等我开口,她外婆说“他不识字,不知道上课时间,所以迟到,请我原谅!”我无言与对把她叫进了教室,只对她外婆说:“老人!以后你看到有学生来读书,你就要让她来了,你看她迟到了那么久,我们老师最担心学生上学的路上出事”。
事后,我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她爸爸,希望他们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学习,尽量抽时间加强对子女的日常管理。
分析:学生迟到对老师来说,是一件既普通而又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帮助学生改正这一不好习惯,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面对迟到学生,特别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应当: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方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经常迟到的真正原因,只有老师掌握情况,才能为老师的正确处理垫定基础。学生迟到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已有家长的原因,当学生迟到时,我们不能简单的批评,而应从迟到对个人的影响,对老师教学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向学生说明道理,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引起家长的关心重视。学生迟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关系最大,小学生的独立性差你,时间观念不强,加之贪玩好动,好奇心强,遇到好看好玩的新鲜事物,总要看一看,弄一弄。因此,即使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门口,也有学生走进教室时迟到的现象发生。
3、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师与家长是这一问题的直接面对者,我们老师只能从教师的角度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因该尽到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多体谅他们父母生活的艰难,遇到问题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给他们关爱,别让他们感到受伤害,感到委屈,更别让他们的心里受伤害,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日常管理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有一些的客观原因,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问清情况,对不同情况的迟到学生,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同时,为了不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反思:
学生迟到是低年级教师经常碰到的问题,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问清原因,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多给他们关心爱护,少斥责批评,多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反思和处理问题。
1、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谅学生和家长生活的不易,努力和家长一道,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角度,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为学生按时到校做好我们的工作。
2、做好家长的工作。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家长知道,学生迟到,特别使学生进场迟到,会干扰老师正常教学,因为往往学生迟到时,老师正在教学中,当学生站在教室门口时,老师必须中断教学,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课后还要问清原因,还要教育他不要经常迟到。
3、面对学生迟到,我们老师更要做好学生的工作。我们经常听家长说,他们很早就把学生送到学校大门口,可学生走到教室时还是迟到,之就是学生的问题,说明学生从学校门口到教室的路途中,一种情况是边走边玩;另一种情况是走进学校后,就和其他同学在什么地方玩,听到上课铃声,才赶往教室,所以迟到。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发动其他学生检查督促,不给这些经常迟到的学生有路途中玩的机会,帮助他们改正经常迟到的坏毛病。
2010年5月
第三篇:《迟到》案例
《迟到》
教学理念:
本课以作者林海音童年时代因为迟到想逃学而遭到父亲责打的故事使她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了错误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严格要求的感激。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本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言行感悟人物品质和思想感情,学习联系上下文解读重点语句的方法,渗透学法的指导,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培养语感。
力求在感悟人物感受、思想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面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后果,产生个人的独特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感受“严爱”的意义,怎样面对错误的态度,体现 “人文性”。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力求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以“我挨打了!”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我”认识错误的心理变化过程,在探究中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质疑、联系上下文、朗读等多种学习形式探究、解读爸爸的言行我的心理感受,强调“注重情感体验”。
3、以读为本,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课将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在有层次的朗读中不断深化、把握我的感受,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同时立足于增强语文学习的资源意识,以一篇带多篇,发现共性,感受文本的深刻意义,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眼里遇刺癌肿认识与改正错误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来触动其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预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我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使学生体会爸爸“很疼我,但是他管我很严,很严”的良苦用心。
难点:
1、“我”多次迟到为什么爸爸不打“我”,这次却遭到了爸爸的责打。
2、爸爸被“我”的行为激怒打我有一个过程,即“从床上拖起来,„„左看右看,„„倒转来拿”,这个过程是又疼又生气又爱的表现。
三、教学过程
1、整体入手,温故出新
(1)齐读课题,教师以讲故事的语气讲述故事的起因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词
教师对易发生错误的字如:“罚”字上部分不是“四”;“撩”同“缭”进行辨析。
对不易写美观的字间架结构的安排加以说明,如:“撩”。
(点评:字词句段篇的能力是语文知识性的全部,把写正确字、正确写字、写美观字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发掘人文性的同时与知识性并举)
(3)浏览课文,提问:作者林海音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目标:浏览课文整体感悟,从整体入手,体现学习层次)
学生在回忆事件的过程中教师随即板书:打送
2、激励自主发现,激发探究兴趣:
由两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
轻声读表现“打”和“送”的段落,画出表现两部分内容的语句,有什么发现或问题可以提出来。
质疑问难,教师随即进行简单板书
(点评:从浏览到通读,从概括到具体,从复习到发现,体现读书的层次,探究的梯度;教师板书有益于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表现对学生问题的重视与回应的态度,易于文本最后的梳理升华)
问题预设:
1)父亲为什么打了我又为我送夹袄?
2)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3)为什么我以前迟到还常常罚站却没有挨打,而在情有可原的情况下却遭到责打?
4)课文出现韩老师跟事件没有关系,结尾为什么写“手上举着玉簪花预备送给”她?)
5)父亲不打我行不行?不给我送夹袄行不行?让母亲送行不行?
3、教师指导学法,学生深入探究
师: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的行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同学们对父亲一系列举动提出的问题只有懂得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父亲为什么打我又送夹袄给我,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学习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我的感情,就能明白我挨打的真正原因和作者写韩老师的用意了。
(点评:以生成问题为探究切入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地深
入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授之以绳,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同学们准备先解决哪个问题?
(点评:师生共同选择问题解决,无论学生选择哪个问题,只要教师把握住父亲严格要求我这一脉络,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解决最后的问题,这是对教师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
预设:先解决5)父亲不打我行不行?不给我送夹袄行不行?让母亲送夹袄行不行?
(1)学生默读,批批画画,重点语句进行批注。
(2)交流感悟:
师:先研读打我的部分,再研读送夹袄的部分,读出你的感受。
出示重点句: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瞪着我:“怎么不起?快起!快起!”
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父亲的焦急,气愤。
师:再读父亲的话,把这份感受通过读出来。
师:父亲为什么如此焦急和愤怒,把我和妈妈的对话也读出来,再去感悟。
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我跟妈妈说话和跟父亲说话的语气一样不一样?
(点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妈妈就是做不了父亲的主”和“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就能够感悟到我对母亲父亲说话的不同语气,感悟父亲的严厉。)
教师引导:去掉解释语再分角色朗读,看看又能读出什么?
师接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我究竟怎么啦? 联系上文深入探究。
(预期目的:使学生探究我犯错的原因,感悟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的标准和尺度。)
出示句子: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夏天的时候,还
要被妈妈打扮得„„
师:我不上学真正原因是什么?
——肥大的夹袄,不合脚的油鞋,大油纸伞。
师:把这份难受读出来。学生自由读
师:还有什么使我难受?
——不让乘车。
师:这里的车不是公共汽车和私车,而是人力洋车。
师:这时我已经不怕迟到了吗?再读这部分,读出什么感悟。
(目的:使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同时感悟到我实在怕迟到,“常常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
师引导:一个“常常”道出了我长期的坏习惯,常常罚站为什么没有挨打,却在这样的恶
劣的天气里却挨了打呢?
(点评:通过3次联系上文使学生感悟到我的挨打不是因为迟到而是因为面对错误不去改
正,而是坚持错误而遭到的责罚。)
师:可不可以不打?
学生就能很快感悟到“我”的确该打。
(解决了问题3)为什么我以前迟到还常常罚站却没有挨打,而在情有可原的情况下却遭到责打?)
师:可见虽然愤怒,但是爸爸还是掌握着打我的标准的。
再朗读挨打的部分,还能读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感悟留于单项思维时,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读中感悟,使学生的感悟层层深入。)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爸气急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气急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就哭着爬起来了。
再读,想不打行不行?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面对父亲的纠正我没有及时改正错误,所以必须得打,解决了问题5)。)
出示爸爸打我的句子深入感悟:这是失去理智的一顿毒打吗?
(设计意图:通过爸爸“托起,左看右看,结果”一连串的动作感悟到爸爸虽然生气但没
有失去理智。)
自由读,齐读
点红句子:我挨打了!
提示:此时产生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渗透标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到开题一句“父亲很疼我”)出示句子:父亲,但是他。
学生感悟到:父亲疼我,但是管教很严,很严很严。
父亲管教我很严,但是很疼我,很疼很疼。
师点拨:这句话该怎样读?
——简直难以置信。
师:也正是我指导这一点才敢向爸爸挑战,提出不上学。再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第四次朗读这部分使感悟更深刻,情感达到最高潮)
师:就在我挨了打的时候,爸爸仍然在疼着我,找到它——我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找出前面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最遭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乘车情节的对比,可以感受到爸爸对我的疼爱。)
师继续点拨:那么不送夹袄行不行?
4、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能不能不去送或不亲自送夹袄?
运用各种读的形式进行深入感悟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多种理解的朗读表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差
异,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内心感受。)
学生联系上文——藤鞭子的咻咻声;我的哭号声,我那狼狈的像狗的样子以及腿上鼓起的鞭痕说明打得实在是太重了,一定要去看望。
再读出挨打程度的严重,继续研讨:采取什么方式去探望?——送夹袄
小组合作朗读,读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疼爱。
(解决了预设问题6)“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的问题,所有问题在探究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5、总结梳理,升华情感
师梳理:出示林海音的78岁时回忆录“那次教训我终身难忘,如果其它人也能像我一样
得到一种启示,我就赶到无比欣慰。”
点拨:林海音得到什么启示?
——面对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爸爸严厉是对我的爱,能够帮助我成长。
解决预设问题5)课文出现韩老师跟事件没有关系,结尾为什么写“手上举着玉簪花预备
送给”她?
——老师的严厉是对林海音的爱,林海音明白了,而且感激韩老师。
师: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师: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总结升华:人的一生没有完全正确的,人就是在改正错误,思考错误中取得进步。同学
们面对错误,勇敢地改正它并却不断地拿这个错误鞭策自己,因为它是你的财富。
6、作业:推荐书籍《八佰伴的成长》(日)(和田一夫)
推荐格言:(略)
板书设计:迟到林海音
打送
爱
接受错误改正错误
课后反思:
1、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达到情感高潮的课堂学习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予以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的指导,如:当学生片面理解林海音因为不上学而挨打时,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文“常常音因迟到罚站”而没有挨打,从中探究寻找答案;当学生从父亲过于严厉时,教师指出从多方面感悟人物形象,使学生对事件理解得逐渐客观起来,总结中教师——“怎样去探望”画龙点睛般的质疑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果,把学生目光引向更高更广的层次——如何面对错误地问题,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起到主导的作用。
2、建立了以读为主的课堂学习方式,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参悟,注重了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以林海音“我挨打了”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多角度,多方式朗读使学生感悟到林海音的父严格要求她时因为爱她,疼她,最后明白父亲是一个好父亲;林海音挨打后早期上学,晚起举着烤白薯上学,受到老师严格要求送花给老师一系列行为,以读代讲的方式诠释了林海音内心世界地变化,注重了语感的培养,同时注重了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结合。学生通过交流形成认知,通过感悟产生情感,学生把情感的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在情中悟出理——如何面对错误,如何正确对待严格的要求,理解编者意图,培养了阅读能力。
第四篇:迟到案例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系列】
迟到
执教: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黄金器
指导: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蔡艳红
评点: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谢瑞芬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面对错误”为主题。课文记叙了作者一件童年往事:“我”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课文从“我”的角度记叙,清晰地描绘了那一天父女间矛盾发生→尖锐化→化解的过程,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改正错误的过程,而课文没有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教学要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动,通过父亲的言语和行为描写,感受一个既疼爱孩子、又严格管教孩子的父亲形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读懂词句表达的意思,但语感不是很好,阅读容易分散,没有对课文内容有明确的把握,特别是在“我”和父亲两个人物的理解上,没有深入的阅读,很难感受到作者心理的变化和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问题对策:
本案例探究点:通过丰富的阅读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意识、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通过教师提示引导以及帮助学生朗读实践,促进学生感受性阅读实践,从而懂得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本案例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独立识字学词,理解“管教、恐惧”等8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过程
本教学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你们上学迟到过吗?赖过床、逃过学吗?有迟到过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赖过床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有逃过学的同学请举手。(巡视全班学生)现在改过来了吗?
2、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上学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评:迟到是学生上学经常碰见的事,从迟到话题导入,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与课题紧密联系,做到过渡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3页,快速读课文,把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音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完整地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把它画下来。
5、(“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概括了父亲对我的管教?(板书:疼严)理解词语“疼”“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评: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学生字,通过放手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通过以上几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懂得了学习课文要抓住关键句子及关键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24分钟)
(一)体会父亲的严(8分钟)
1、父亲管教我有多严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地方具体写呢?找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2、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交流。
3、谁能把你在学习中的发现告诉我们?
4、交流学习6——13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来体会父亲的严厉。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父亲的严厉。
⑶、爸爸打得多狠啊,(出示)爸把我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生齐读)我感到多疼啊,(出示)那一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生齐读)。
5、爸爸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难道他有暴力倾向吗?联系前文讲一讲。
⑴、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⑵、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不起。爸爸才气极了,才痛下狠手。其实,打在女儿的身上,也疼在父亲的心上啊!对待女儿的错误,他不姑息,不纵容,所以作者才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很严很严)严中透着爱。
【评: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此环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文本,通过朗读、批划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
(二)感受父亲的爱(16分钟)
1、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孩子们,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指名回答。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内疚、懊悔等词)
3、没错,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
4、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爸爸来干什么?谁来读一读?
5、爸爸想得多周到啊!但此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打开包袱,拿出了我的花夹袄,看着我穿上,爸爸多么想对我说?__________;此时我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手中拿着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跟父亲说,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父亲和我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就写在插图边上。
6、学生汇报、交流
7、齐读18自然段。
8、面对疼爱自己的父亲,面对深沉的父爱,虽有千言万语,可是女儿同样什么也没有说,她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9、作者有什么变化?
【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此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闭眼想象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心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在说感受时,学生用词特别丰富,体会也很深刻,特别是对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后的情节进行补白,一方面检测学生对前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了,另一方面在“写”中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7分钟)
1、父亲的爱让林海音从迟到变成早到,从不能面对错误到正确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更改正了不良的习惯。疼里含着爱,严里透着爱,这就是父爱。(出示图片,感受父爱)
2、因为林海音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才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的改变,其实,她改变的何
止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经过不懈努力,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的作品。(出示林海音作品)
3、温馨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评: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林海音进行介绍,对其作品《城南旧事》进行推荐阅读,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林海音,了解她父亲,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评:本课教学案例着重落实学生语文实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阅读、写话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寓教师的教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学习实践中。以读代讲、用笔表达思考是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这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通过情境的再现,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练习写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培养了学生言语的表达能力,又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父亲严中带有浓浓的父爱。另外,本教学案例在对课文的内容处理上,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精读“严”与“爱”部分,其他段落一带而过,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透彻、学得扎实,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语文课堂变得简约。
第五篇:迟到案例
在教育教学中,很多的老师都遇见过学生迟到,旷课、逃学的行为,我也不例外。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怎样去处理更好呢?这就要看老师的艺术了。
在我们班上有一次,一个数学学习委员一天都没有来上课,在我的眼里这个学生是一个很听话的学生,作业做的很好,像这样的行为是不可能发生在她的身上的,但是发生了,我觉得很纳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天没有来上课,首先我是和家长联系,家长说很早她就来学校了还把她送到了校门口。这就很奇怪了,是什么原因让她害怕进学校进教室呢?她是不敢面对谁呢?我想着。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语文老师,她说这孩子昨天没有完成作业,可能今天也是吧!
第二天,她来上课了,我找到她,先是说她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她一直都不说话。我只有直接问了,是没有完成作业吧,语文老师说你没有写作文,是吗?她说写了。终于说话了,我一再追问,她都说了,但是最后她没有理由在狡辩,承认了没有写作文。知道原因后,便对她进行思想教育,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我教育她的时候她一直都没有说话,就是低着头,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用我的理解,我的信任,我的鼓励说服了她,她听进去了。在以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作业也做的很好了,看到她,我非常的开心。
后来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件事,还说开始她骗了我说她写了作业,非常的对不起我,她觉得不应该骗一个这么关心她的老师,说了很多很多,我看了觉得很欣慰,觉得她懂事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感到很快乐的。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学生的迟到,旷课、逃学的行为: 一:找到学生迟到,旷课、逃学的原因。
二:看原因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和批评同时进行要恰到好处,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能接受你的批评,很好的改正错误。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