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带来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南充调查队对南部、仪陇、阆中三个劳务输出大县六个村的150户空巢老人户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愈显愈突出的现象尚未引起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
调查资料显示:6个村共有农户1689户,总人口5951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829人,占总人口的13.93%,子女不在家的老人达501人,占60岁以上老人的60.43%,其中被调查的150户农户中有老人235个,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
1、劳动强度大。据调查资料显示,在235个老人中,除24个空巢老人因年龄特别大、行动不方便外,其余211人都得从事耕作、照看孙子和料理家务。平均一个老年人要种1.1亩地、管教1个小孩、养3只家禽和1头猪;二个老人种地最多的达4.5亩、管教小孩最多的达4人,参加劳动年龄最大的老人达81岁。
2、生活简朴,质量差。据调查资料显示,由于收入少加上时间紧,要想吃好点穿好点也难实现,70.5%的老人吃穿都非常简单,只能求吃饱穿暖,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绝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都有儿女,他们既不能享受农村低保扶持,也不能享受民政救济,又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的补贴。而种地收入也很微薄,据调查,83.5%的老人人均种养业收入在1000元以下;加上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的增大,一般情况下子女只有春节和老人过生日时才寄带200-500元给老人用,即使另外寄了钱也主要是子女教育和应急用,平时86.7%的子女不会主动给老人寄钱寄物,他们认为只要父母没冻着、没饿着就是自已尽孝的最高标准了。由于种地收入的微薄,加上子女补贴的低标准、补贴方式的不稳定性,不多的收入,既要吃饭穿衣还要治病,导致了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十分艰难。据调查,70.5%的老人年均生活消费支出低于1000元,他们吃的十分简单,一日三餐常常是早上稀饭泡菜、中午干饭炒一个菜、晚上面,穿的则十分朴素,三五年(实在没有穿的时候)才买一件新衣服。
2、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60.43%的农户的子女不在老人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换电灯泡、扛柴等对空巢老人而言都成了难题,特别是当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去医院看病时,老人更觉得孤独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了病,连饭都做不了,只好吃点剩饭,想哭连一个听的人都没有。此外,老人发病往往都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就会贻误治疗时机,落下一身残疾或出人命。如南部县一老大爷酷署天干活晕到在地,如果不是一过路人送回家,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要出人命,等到儿子媳妇回来,人已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了,仪陇县一老太婆干活时因体力不支摔伤,虽
更重,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老人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又担心小孩学习成绩差;其次是目前农村交通、通讯有较大改善,电视、网吧到处都有,小孩子外出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外事件。管教孩子真是力不从心啊!
三、对策与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农村老人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又面临诸多困难,更应受到社会关注。有专家指出,人口问题具有巨大的惯性,人口的规模表现在当人们感觉到问题的存在时,已经无力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土地上耕作了一生的老年人渴望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但他们的需求在今天已难以得到满足,只能用孤寂来呈现自己的牺牲,用沉默来忍受时代转嫁给的代价,用无奈来诠释所谓“夕阳”岁月。尽管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但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已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了现代社会的新问题。在“未富先老”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关注他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如何才能让他们尽快步入到“夕阳无限好”的美好境地,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破解的一个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切实去关心、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温馨又从容”,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的亲情和温暖,努力使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究如何破解农村
3、加大对农村老人的救济保障力度,为“空巢老人”编织一张“安全网”。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由于农村老人大多体弱多病,小病不断,门诊费用数额大,而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政府应在逐步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把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的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并尽快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力争把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在村社;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都纳入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要采取财政补贴一点和社会各界捐资筹集一点的办法,设立老年人基金,对确需要帮助的老人予以扶持,还要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行个人出少部份、财政补助大部分的筹资办法,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4、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各级政府要在财政上加大对养老事业的供给,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并逐步将农村老年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能人投资和财政奖补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一批养老院和托老所,对年龄较大的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一部分资金,搬进养老院或托老所,以解决个别老人无人管等问题;对于条件不许可的地方,由民政、农保、老龄委等单位牵头,成立由乡村干部带头、党员积极参加的为老志愿者服务队,8-
第二篇: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
摘要: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在“银发浪潮”席卷各国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加大。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外出挣钱,由此引发大量的乡村空巢家庭,尤其是空巢老人。由于老人的生理、心里上的原因,对儿女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以至于他们在物质、精神、生理上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
健康状况 心里压力
社会帮助
生活需求
志愿服务
调查方法:走访 考察
对象:农村空巢老人
前言
众所周知,80后与90后逐渐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加之新农村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导致我国老年化问题不断加剧。如今,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结构国家行列”,因此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群体—空巢由此老人诞生了。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1.大部份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据调研分析,约有76%的空巢孤寡老人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50元。虽说子女有三四个,但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当,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2.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3.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二、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1.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社会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3.经济供养
①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②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4.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5.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 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③还应加强孝道宣传
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6.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三、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本质
虽说,如今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在小康的后面难免有怨声载道,穷困潦倒。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不惜背井离乡,外出挣钱,家里只留下微薄的劳动力。由于从小过怕了挨饿的日子,走访中,大部分老人提起生产状况就无赖回答:“做不动也要做呀!土地荒了多可惜呀。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种不动了再说。”家境较好的老人,其儿女会按时寄钱回家,他们以为这是报答养育之恩,赡养父母的最佳方式。但老人的心里话向谁诉说?心中的烦恼向谁倾诉?等这些心理障碍上的问题已被蒙蔽了。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这只是我居住的一个小小乡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试想象一下整个乡、区、县、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这简直是不足挂齿,就好比茫茫宇宙中的一粒砂子。由此把我国整个国家的“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统计起来,其问题严峻,形式恶劣,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为从更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冲击,成功化解我国“空巢老人”的严峻社会问题,我以替党、人民负责的态度,已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精神,特建议如下:1.加强宣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2.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3.组织青年志愿者每逢农作物收获时节给予空巢老人体力上的帮助。4.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5.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社区建设,建立养老社区。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做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理杂志》2004。《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2003 《人口学刊》2012年03期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第三篇: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 崔春花
指导老师: 苏碧芳
摘要:在“银发浪潮”席卷各国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加大。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外出挣钱,由此引发大量的乡村空巢家庭,尤其是空巢老人。由于老人的生理、心里上的原因,对儿女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以至于他们在物质、精神、生理上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生存现状
调研方法:走访、考察
对象:长坪乡大树村与金福村的老人
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众所周知,80后与90后逐渐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加之新农村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导致我国老年化问题不断加剧。如今,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结构国家行列”,因此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群体—空巢由此老人诞生了。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为响应***书记“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口号及详细了解乡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本人以长坪乡为样本,对该乡镇的8个村进行了抽样调查,是相距较远的大树村与金福村。
大树村:总人口数有2673人,共658户,总的耕地面积为3958亩,人均1.48亩。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64人,占总人口的62%,其中单身孤寡老人占35%,夫妻户占28%,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只有13%。金福村:总人口数为2856人,共691户,总的耕地面积有3427亩,人均1.2亩。60岁以上的老人有1942人,占总人口的68%,其中单身孤寡老人占24%,夫妻户占36%,与其他家庭人员一起生活的有18%。
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无论是大树村还是相距甚远的金福村,老人们的生存现状都不容乐观,给整个乡镇、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压力,严重影响到整个乡镇、社会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也严重威胁到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进程。
经实地的走访、考察,细心的分析,无论是大树村还是金福村都主要存在以下三类空巢老人。
一、经济拮据,穷困潦倒
据调研分析,约有76%的空巢孤寡老人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50元。虽说子女有三四个,但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当,被迫孤身一人过日子。他们就只有靠天吃饭,天气适宜,农作物生长状况较好,收入就相对较多一点,又由于严重的体力衰落,根本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人一旦上了年纪,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可恶的是连疾病也不放过他们,常常与他们“行影不离”,但没有经济来源,在严重的疾病也只有和它孤军作战,等等问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威胁到空巢老人的生存。
代表老人为谭秀梅,高龄75岁。早在十几年前老伴就因病去逝。她子女较多,三儿一女,其中二儿为一级残疾,再加之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她与二儿相依为命。自己也与疾病恶魔相伴,具体是得了什么病,连她自己也不清楚,类似癫痫病,其全身上下不停颤抖,走起路来令人心惊胆颤。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仅靠微薄的劳动力生产农作物变卖作为盘缠,一年到头饲养的一头猪更是家里的脊梁柱,要维持一年的油盐酱醋。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由于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生不起病,有病不医”已习以为常。
二、体力严重透支
由于生活的需要,青壮年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把子女留
给父母照顾,这样引发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如今三、四个人均1.3亩土地的重担就压在了他们的肩上。在走访的过程中,一提起劳动力,空巢老人就无赖的回答:“做不
动也要做呀,土地荒了多可惜呀,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种不动了再说!”
最具有说服力的是乡村黄金收获时节的真实画面,是在走访过程中无意发现的。老人、小孩忍着强大的负荷,简直是举步维艰,四、五亩土地的农作物就靠他们那样一步一步的挪动给搬回家,他们背东西时脸几乎与大地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时那一刹那简直是触目惊心。青壮年为养家糊口,不惜背井离乡之痛,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老人、小孩与妇女,导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他们的作息时间。
三、缺乏精神慰藉
乡村空巢老人为新农村的建设付出了青春和活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旦失去劳动力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悲观情绪,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应每逢过年过节常回家看看,不要忘记你的父母还在家日复一日的盼望着你们回家呢。
代表对象为彭善英老人家。这位老人手拿一把蒲扇,坐在屋檐下的半圆形椅子上,偶尔又扇两下,看上去十分安详。我暗想,这位老人算是在拜访中最幸福的了。不料,在交流中我才了解到,她的确不需要干农活且经济条件较好,每逢过年过节她的儿女都会按时寄钱到卡上。儿女们为了经济外出奔波,要每年过春节其子孙才有可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平时就她一位孤寡老人(她的老伴儿已去逝20余年)坐在那里,连陪她说
话的人都没有。她晚上也不吃宵夜,偶尔有亲戚送来的零食就吃一点,没有也罢,直接洗漱后睡觉。
虽说,如今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在小康的后面难免有怨声载道,穷困潦倒。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不惜背井离乡,外出挣钱,家里只留下微薄的劳动力。由于从小过怕了挨饿的日子,走访中,大部分老人提起生产状况就无赖回答:“做不动也要做呀!土地荒了多可惜呀。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种不动了再说。”家境较好的老人,其儿女会按时寄钱回家,他们以为这是报答养育之恩,赡养父母的最佳方式。但老人的心里话向谁诉说?心中的烦恼向谁倾诉?等这些心理障碍上的问题已被蒙蔽了。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这只是我居住的一个小小乡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试想象一下整个乡、区、县、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这简直是不足挂齿,就好比茫茫宇宙中的一粒砂子。由此把我国整个国家的“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统计起来,其问题严峻,形式恶劣,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为从更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冲击,成功化解我国“空巢老人”的严峻社会问题,我以替党、人民负责的态度,已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精神,特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执法职能,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的尊、爱、养、老政策深入人心。弘扬尊、爱、养、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承尊老、敬老,团结和睦的社会,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2、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对一些无特定经济来源
且无子女照顾,连基本生活不能维持的空巢老人,实施按月发放“工资”的政策,给予物质上的支助,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对“生不起病,有病不医”家的空巢老人给予免费治疗。
3、组织青年志愿者每逢农作物收获时节给予空巢老人体力上的帮助政府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衔接,每逢农作物收获时节组织志愿者到体力严重透支的空巢老人家干农活,或依靠农村基层组织也给予体力上的帮助,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4、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各地可以一个或多个村为单位兴办活动站或 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既有利于提高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生活乐趣,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5、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社区建设,建立养老社区对一些生活较宽裕或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政府可借鉴城市养老模式提供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更贴心的照顾,让他们安安心心安度晚年。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纰误疏漏在所难免,热忱欢迎广大师生对本报告提出宝贵意见,使之日臻完善,并致以谢意!
第四篇:关于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丁楠
班 级:文新学院广告1102班
学 号:11410100205
前言
这是学校布置的一项我们的暑期作业,我的调研主题是“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研。我利用了三天的时间,走访了罗山的某一些小村庄,和留守家乡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交流,然后观察他们的生活境况,从中我看出了他们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面,我看出的不是他们对子女的埋怨,而是对孩子们无限的爱与关心。他们生活在孤单与无助里,照顾着自己的孙儿孙女,在漫长的岁月里担心着在外面拼搏的儿子女儿们。他们也许会在过年回家看看,也许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老人们明白,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可是,老人们也怀念自己的孩子啊,毕竟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啊。这次的调研,不仅仅让我了解到了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我们还在父母身边,趁着父母都还健在,作为子女多陪陪他们唠唠家常,谈谈生活,父母要求的不多,只要我们在他们身边。接下来是我7月20号到7月22号三天走访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周党镇龙镇村的一些空巢老人的经过,现在记录如下。
7月20号
今天是走访空巢老人的第一天,今天上午我走访的是一位段姓老人。老人5年前失去了老伴,儿子带着媳妇去北京打工,留在家里一个8岁大的孙女和一个6岁大的孙子。孙女上小学3年纪,孙子小学1年纪。和老人聊天的时候,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孙儿孙女,一提到孙儿孙女就满脸幸福的模样。
老人对我说:“小伙子,你知道吗?到了我们这把年纪,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像我这样孙儿孙女都有了,这一生夫复何求?”
我附和着老人说:“是的,您看您孙儿孙女多漂亮。”
老人们就是喜欢你对他孙儿孙女的称赞,看着他合不拢嘴的样子,我真替他感到高兴。
我借势问他:“爷爷,您孙儿孙女去上学的时候,您都做些什么啊?”
老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顿时就失去了高兴的神采,良久,他才悠悠地说:“打扫卫生,做做饭,洗洗孩子们的衣服,虽然孩子他妈给置办了洗衣机,我觉得洗不干净就自己动手洗了,反正小孩子的衣服不大容易洗。”说到孩子的家长,老人的眉头明显地皱了皱。
“您想儿子吗?”我继续问。
“哪能不想,他们在外面忙,只有过年才呆在家里那几天,又忙着应酬,一句话都说不上。可是,孩子也苦,咱再想也只能放在心里不是么?”
今天下午我走访的也是一位鳏寡老人。这是一位知识女性,60多岁,是一个中学老师,已经退休了。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了法国,几年难得见一次面,倒是16岁的外孙时不时会从法国飞回来看看她,给她带一些法国的玩意。儿子在政府工作,虽然在本地,可是和媳妇在县城住,老人喜欢农村的安静,就一个人留在农村。孙子被送到北京一个附中学艺术,难得见上一面。所以说,大部分时间老人都是一个人。
我和老人聊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老人在说。她倒不是在说她的孩子们,她给我回忆她的小时候,她说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啦,可可怕了,一个不留心,就会被拉出来斗,她说她的父亲当年是大学的一个老师,不知道怎么的就被打成右派,斗来斗去,把一大好的有为青年给斗死了。父亲死的那年32岁,她只有四岁。母亲带着她,和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孩子,回到娘家,一个人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姐弟俩拉扯大。老人说到这里,已经是热泪盈眶啦。老人是教语文的,表达能力很好,听了一下午,让我依依不舍。
临走的时候,我问老人:“您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想孩子吗?”
“小伙子,等你有了孩子就会知道,哪个父母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啊,可是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生活。”
7月21号
今天走访的是一对老年夫妻,妻子是个哑巴,丈夫10年前摔断了双腿,10年来哑巴媳妇一直陪着丈夫不离不弃任劳任怨。我想说再美好的爱情,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比不过,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柴米油盐酱醋茶伴君一生一世。爱情说的好听,在现实面前其实是不堪一击的,对于这对夫妻,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与尊敬。
因为丈夫经常卧病在床的缘故,尽管妻子无比辛勤地打扫,可是我一进门,还是觉得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真的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能够生活这么久。于是,我二话没说,就帮着哑巴媳妇把她的丈夫扶起来躺在门外面晒晒太阳,而我,则和哑巴媳妇一起动手打扫卫生。首先是把床上的被单什么的全拆下来洗掉,之后把床拉出来扫掉里面的脏污。这过程中,哑巴媳妇一直比划着让我别忙,怕弄脏了我。我越发的感到这对苦命鸳鸯的善良。那个男人就躺在外面看着我们,满脸都是感激,哑巴媳妇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尽力地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我不可能就这么一下子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如果有可能,我会经常去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像现在的打扫卫生。
他们太可怜了,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帮助,整整一天的时间,我都是和他们呆在一起。中午,哑巴媳妇做了饭留我在她家里面吃饭,我也没有推脱,就留下来啦,毕竟下午还有要打扫的地方。还别说,这哑巴媳妇虽然有残疾,可是做了一手的好菜,愣是把我吃得目瞪口呆,流连忘返。
席间,丈夫给我讲了一些他们之间的故事,丈夫60岁,哑巴媳妇55岁。他们有两个孩子,可惜都死了,据说是小时候发烧没钱治病给烧坏的,一提到这两个孩子,丈夫就一脸的泪水,责备自己无能,哑巴媳妇则握着丈夫的手,无言地安慰着丈夫,她自己则是死死地咬着自己的嘴唇。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身为人父,可是那种痛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转而,丈夫又说起十年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双腿。肇事司机跑了,医药费什么的都没有着落,幸好村子里面的人善良,捐钱给捐够了他的医药费。命是保住了,腿却不在了。为了还村民们的钱,哑巴媳妇找了很多份工资,丈夫说上周才把钱都给还完。
我插嘴道:“这都是村民们捐的,可以不用还的。”
丈夫叹了口气说:“大家手头都不富裕,这钱是一定要还的,只是苦了我媳妇。”
说到这里,我看到这对苦命的鸳鸯紧紧地抱住彼此,无言地告诉对方,这些苦都不算什么,只要你平平安安地呆在我的身边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着他们虽苦却幸福的样子,我一个人默默地退到一边,收拾起上午没有收拾完的脏物。这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真正正的爱情。
临走的时候,我给他们约好明天到村东头聚合,我给大家表演节目,丈夫欣然答应。告别了这对夫妇,我又去昨天拜访的老人家里和其他一些还没有拜访的老人家里,约他们明天在村东头聚合。
我拜访空巢老人的时间就快要结束了,我想在最后一天给他们一些快乐,他们太孤单,需要快乐。
7月22号
昨天约好的老人们,今天很准时地都来到了村东头聚合。为了让老人们玩得尽兴,我恳请了我的妈妈为他们做了午饭。开场的时候是我为老人们亮了一嗓子。唱的是“美酒加咖啡”,虽然唱的不咋滴,五音也不全,但是这些老人们还是很善良地为我鼓掌,使得我的内心顿时用上了一股暖流。
之后,我就把这个活动全权地交给了老人们,听着他们用那苍老的声音唱着一首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叫做峥嵘岁月的时代,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们肩上缠着小红布条,头上戴着镶有五角星的小帽,看到了他们摆着整齐的队列,整齐地从我的面前走过。
很快,老人们就聊到了一块。他们拉着彼此的手,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聊着自己的曾经,聊着自己的子女。那一刻,我是由衷地笑了。空巢老人怎么了,他们依然会很快乐。留在村子里面的老人有那么多,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地,会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啊。
眼看着夕阳西下,老人们恋恋不舍地和我握手告别,并且彼此之间约定明天再见的时间。好像那一刻他们就不是空巢老人,而是一群快乐的老顽童。
走访老人们的时间就这么结束了,其实我还是想走访多一点的,奈何我要去实习。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这让我不禁地想到了我的父母,也许再过几年,她们也会加入到空巢老人的行列吧。这不是做子女的狠心,而是命运如此。
我看着离去的老人,站在风中,潺潺的流水安静地流过,我的鼻端闻到了一股花的香味。
后记
这篇调研报告可能会有些粗超,有些简单,但是这毕竟是我亲身去做的一件事情。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走访,在这里,我只想对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家的时候,不要仅仅是给他们一些钱,更多的是拉着他们的手,温柔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冷落了你们啦,孩子对不住你。”
而作为和这些空巢老人临近的朋友们,能帮的就帮他们一把,哪怕是帮他们提一桶水,拖一下地,他们年纪大了,力气活是年轻人的事情,我们就费点心吧。
同时,那些留守村子的老人们,彼此多多走动,一方面活动活动筋骨,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孤独寂寞。
第五篇:2019年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报告-
2019年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报告范文-范文汇编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